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

第1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2020年10月13日,是我国第31个国际减灾日,根据临沧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文件《云南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宣传活动:

一是利用宣传资料进行宣传:从相关媒体上搜集了发生地震、水灾、火灾时的安全逃生自救方法以及安全用水、用火、用电知识,编辑整理成材料,对就诊病人进行宣传;

二是要求各科室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针对各自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例如对住院病人,主要进行安全用电、发生火灾、地震时的安全自救,安全使用氧气、防跌伤、防坠床知识以及节约用水的教育;对外伤病人进行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的宣传教育。

二、掌握心肺复苏(CPR)急救技术

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在自然灾害下的急救水平,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由急诊科护士长、急救科护士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对如何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操作步骤、救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三、开展安全排查

在活动期间,医院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后勤卫保、院办、等部门人员,深入各科室,对供水排水、房屋安全、供电安全、安全保卫、防火防盗以及电梯、高压消毒、中心供氧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门进行逐一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安全隐患。

四、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

组织医院职工开展了一次卫生防疫、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防御、消防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我院综合防灾减灾能力。通过本周的“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学习、自查、演练活动,我院职工及患者基本掌握了“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灾害发生时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行自救和救助他人。

第2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此次修订现行防震减灾法的思路是:在及时总结防震减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现行防震减灾法实施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予以完善,对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法律制度予以修改,对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成功做法,特别是对本次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的成功做法予以制度化,进一步强化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防震减灾专业队伍的服务水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政府统一领导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民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按照上述思路,修订草案在现行防震减灾法的基础上,重点对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震后恢复重建等做了修改、完善,新增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修订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修订草案共10章99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防震减灾规划

防震减灾规划是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修订草案专设一章,进一步明确了规划的内容、编制和审批程序以及规划的效力和修改程序。特别是要求防震减灾规划应当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监测台网、震情跟踪、预防措施、应急准备等作出具体安排。(第二章)

二、关于地震监测预报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首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修订草案对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地震预报统一等制度做了修改、完善,并增加了地震烈度速报、震后地震监测和余震判定等方面的规定:

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建设。修订草案规定,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多学科地震监测系统,并规定重大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

二是完善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修订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不得危害地震观测环境。同时,明确建设单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责任。(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三是规范地震预测意见的报告和地震预报的统一。修订草案规定,单位和个人应当将预测意见和观测到的宏观异常现象报告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工作部门应当综合各种地震预测意见,组织召开震情会商会,并将地震预报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由政府统一。(第二十六至第二十九条)

四是增加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和震后地震监测、余震判定的规定。修订草案规定,地震工作部门应当通过全国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快速判断致灾程度,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据,并加强震后地震监测,及时对地震活动趋势作出分析、判定,为做好余震防范工作提供服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

五是规定地震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海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监测预报工作以及对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来华从事地震监测活动的管理。(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三条)

三、关于地震灾害预防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是提高城乡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修订草案做了以下规定:

一是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修订草案规定,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规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承担相应责任。(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十七条)

二是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修订草案规定,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对于已经建成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建设工程,应当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第三十五条第三款、第三十八条)

三是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修订草案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抗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设计图集和施工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水平。(第三十九条)

四是规定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学校应当把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第四十三条)

四、关于地震应急救援

建立良好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保证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修订草案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对现行防震减灾法规定的地震应急预案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并增加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运行机制、救援力量统一指挥、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国际救援等方面的规定:

一是分别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主体、程序和内容。(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

二是强化紧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国际救援的组织协调。修订草案规定,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应当配备相应的装备、器材,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协调外国救援队和医疗队在中国开展地震灾害紧急救援活动。(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

三是明确地震灾害的分级和地震应急预案的启动。修订草案规定,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并对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权限做了明确规定。(第五十四条)

四是对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指挥做了具体规定。修订草案规定,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指挥部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迅速查清受灾情况,提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配置方案,迅速组织抢救被压埋人员,抢修毁损的基础设施,做好紧急医疗救护、协调伤员转移和接收救治。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抗震救灾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应当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次生灾害以及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

五是规范震情灾情信息的上报与制度。修订草案规定,政府应当及时将地震震情和灾情等信息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并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第五十八条)

五、关于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

过渡性安置,是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过渡性安置工作,在总结汶川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经验的基础上,修订草案专设一章,对过渡性安置方式、安置点的选址和用地、政府在过渡性安置中的责任以及尽快恢复生产等做了明确规定。(第六章)

六、关于震后恢复重建

地震发生后,快速、高效地恢复重建,是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环节。修订草案对震后恢复重建做了以下规定:

一是明确政府在实施恢复重建中的责任。修订草案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并根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第六十六条、第七十一条)

二是明确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修订草案规定,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编制恢复重建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重大、较大、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恢复重建规划。(第六十九条)

三是规范城镇、乡村以及重建工程的选址。修订草案规定,需要异地新建的城镇和乡村以及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第七十条)

四是规定恢复重建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修订草案规定,地震灾区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组织受灾群众和企业开展生产自救,积极恢复生产。国家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第七十五条)

五是修订草案对恢复重建中的调查评估、灾害现场的清理保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乡村的恢复重建、有关档案资料的抢救和保护、心理援助和就业服务等工作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二条至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七条)

七、关于监督管理

修订草案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挪用救灾资金和物资,进一步强化了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对有关资金、物资以及捐赠款物的监管。(第八章)

第3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一、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对做好新形势下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认清严重的震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依靠科技,依靠法律,依靠群众,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职能,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年,基本形成专群结合、上下结合、宏观微观结合资源共享的震情综合观测系统,初步建成省、市一体化的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健全。基本建立起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对防震减灾贡献率显著提高。

到年,全市地震监测能力、速报能力、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够抗御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建成完备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具备应对大震巨灾能力;地震科技及创新能力居全省先进水平。

三、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做好地震形势的分析研判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震情跟踪实施方案,完善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震情监测和跟踪体系,切实做好震情跟踪和震情形势研判工作。坚持长中短临预测预报相结合,强化对地震群测群防观测资料的应用,完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机制,努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地震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公民的地震预测行为。

(二)加强和规范地震台网建设。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市、县两级地震台网建设。在完善现有地震监测台网的基础上,增加地震监测台项密度,提升专业监测水平,构建立体地震监测体系。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对于各类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的行为,公安、地震等部门要依法查处。

(三)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各级财政、地震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加强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三网一员”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切实做到人员、职责、经费、培训“四落实”。各级地震部门要重视民间地震预测信息的综合利用,畅通专家与公众的沟通联系渠道,广纳各方信息,建立合作开发的地震预测机制,增强地震信息透明度,提高公众对地震预报水平的认识。

四、提高城乡建筑物抗震能力

(一)积极推进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按时完成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和震害预测工作,将项目成果向社会全方位公开。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部门要严把安全关,对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要依据地震活断层探测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风险,予以合理避让。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处于地震活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建筑,要抓紧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积极推进城市地震小区划工作和各县(市)、区地震活断层探测工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提供基础技术依据。

(二)开展抗震性能排查和抗震加固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组织开展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工程,特别是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能源、交通、铁路、水务、广电、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工程等进行抗震性能鉴定,落实拆除、加固改造等防范措施,全面消除地震致灾隐患。

(三)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依法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各个环节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管。新建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地震主管部门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和相关行业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努力实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全面覆盖,做到应评尽评,不留死角。公路、铁路、空港、桥梁、水库、电力、通信、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满足国家规范标准。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按照高于当地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四)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各级地震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要结合地震行政审批服务、地震行政执法和防震减灾专项检查等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把防御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特别是要强化对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实行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质量终身负责制。

(五)全面加强地震安全建设。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体系。社区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力量,是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要大力推进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建立由居民组成的、条块管理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地震宏观观测、地震灾情速报、地震科普宣传、地震应急救援网络,推动防震减灾社会化进程。各级政府要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教育、地震等部门要主动配合,确保新建和改建校舍能够科学合理地避让地震危险地段、依法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进一步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各县(市)、区政府及建设、地震等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建筑工匠培训,普及建筑抗震知识,推广抗震技术,建立农村民居建筑抗震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各县(市)、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与农村危旧住房改造结合起来,通过政府补助、落实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在建房时采取科学的抗震措施。

五、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一)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县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年前,各县(市)、区要建成具备应急基础数据库、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应急快速响应、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管理等功能齐全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纳入省、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地震应急信息共享。健全市级地震现场指挥部的应急装备,建立省、市地震现场联动机制,实现地震现场工作资源共享,提高地震现场指挥决策能力。各级政府及电力、交通、铁路、水务、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灾情速报网络建设,及时汇总和报送地震灾情信息。完善军地、部门、区域之间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建设。建立健全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为中坚、行业救援队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体系,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定位和职责。健全以市消防支队为主,吸取地震、医疗、工程技术专家参加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提升全面救援能力。各县(市)、区要依托当地公安消防等专业队伍,建立和完善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推动各级卫生、公安、消防、交通、铁路、人防、通信、广电、电力、水务、矿山、化工、市政、山林等行业抗震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地震救援救助和抢险能力。进一步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争取到年,全市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覆盖到所有社区(村)及各类特殊行业单位。

(三)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检查和应急演练。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地震应急预案建设要向学校、医院、社区、企业等单位延伸。要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健全预案的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发改、民政、安监、应急办和地震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地震应急检查制度,加强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督促检查。全市中小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

(四)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救助保障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和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提高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应急避险通道,配置紧急救生避险设备。建立健全抗震救灾资金准备和快速拨付机制,加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完善救灾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的运力征集、调用机制,增强应对大震巨灾的运输投送能力。各县(市)、区要在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通地震应急信息“绿色通道”,维护公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通信、广电、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震后快速恢复通信、广播电视和电力供应。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和地震、公安、民政、卫生、交通等救灾部门要配备能够应对公共通信、电力供应中断的应急通讯和应急供电设备。切实加强伤员救治、灾民安置、救助救济的准备工作,力争震后小时内使灾民得到基本救助安置,日内地震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

六、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各级政府及宣传、教育、科技、地震等部门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推进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纳入学校课本教育,坚持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推进地震安全社区、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等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公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防灾能力。

(二)加强部门合作,推动公众参与。地震、宣传、科技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大众媒体,持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家庭,实现全面覆盖和家喻户晓,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防灾意识。要加强部门合作,创作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作品,完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库,提高宣传教育效果。

(三)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各级政府及新闻、地震等部门要完善地震信息制度,加强信息、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重大地震灾害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提高主要新闻单位地震突发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地震谣言应对机制,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

七、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防震减灾责任。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研究建立符合实际的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指标体系和便于操作、评价的考核体系,把落实防震减灾工作措施作为改善民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中心工作同步部署、一同检查,充分发挥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管理责任制,依法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健全军地相互协调支持、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

(二)认真实施防震减灾规划。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编制和实施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好省、市、县三级防震减灾规划的衔接,统筹配置资源,加强基础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三)增加防震减灾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增长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特别要加大对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

(四)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各级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一步落实防震减灾法定职责,明确防震减灾各个管理领域和环节的执法主体和工作程序。结合实际,推进防震减灾地方法规的立法工作。

第4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第一条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县中医院“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地震预案”)。

第二条

根据医院各部门职责,履行各自的应急工作职能,使应急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条

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的应急工作。本预案涉及医院各部门,并视震情由医院确定参加应急支援的有关单位、动员规模、接受支援的地震灾区。

第四条

预案的启动条件

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由医院及下设的抗震办公室,在医院主管领导的指挥下,按业务管理范围,按本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工作,实施医院的地震应急预案。

当医院所在地区受其他地区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启动本预案。

第五条

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医院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及成员,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即转为医院“应急指挥部"。其组长、副组长,分别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长、副指挥长。

长:

万振非

副指挥长:

杜文飞

乔天德

许卫红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

杨琳

员:行政后勤科室工作人员

第六条

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范围

1、参加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执行有关指示,服从统一领导。根据要求部署医院抗震救灾工作。

2、负责医院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关行动。

3、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医院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物资救援等。

4、负责震情及震后灾情的上报工作。

5、负责派出工作组赴受灾地区,协助其抗震救灾工作。

6、负责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应急指挥部的内部职责

指挥部组成部门的成员,在预案启动后,确保指挥部指令畅通、贯彻高效的责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部门及人员十五分钟内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到,不在医院所和应急指挥部的人员,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

(2)负责协调医院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3)负责保持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保证医院指挥部指挥长及时参加会议。

(4)接受医院系统外其他部门和单位抗震救灾物品支援的请求,并安排相应的应急工作。

(5)必要时请求有关部门的支援。

(6)负责应急状态下医院内部的保卫工作。

(7)负责对受灾慰问等事宜。

第八条

抗震设防及加固

医院应严格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做好震前抗震设防、抗震鉴定、抗震加固工作。在省人民政府发布破坏性临震预报后,应采取应急加固、人员疏散等措施。

第九条

地震应急演习

定期开展关键医疗装置、重要工作岗位的地震应急演习,提高医护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和地震应急意识。

第十条

紧急支援方案

院有关部门应按日常工作制度,掌握医院物资库存情况,以便震时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或其他部门、地区的支援请求,提供各类支援保障。

笫十一条

应急反应和行动

1、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或接到省人民政府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应立即通过各种渠道,报告医院有关领导、值班室和总值班室。

2、预案的启动程序

在接到有关破坏性地震信息后,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医院主管领导,经同意后,启动应急预案。

3、通信联络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着手沟通医院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县地震部门的通信联系,保证通信畅通。

4、交通工具的保障

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优先确定指挥部专用车辆,保证用车。并根据需要随时增加交通车辆。

5、震情的信息传递

向有关部门了解地震震级、发生时间和震中位置、震情趋势等情况。

收集震灾初步信息,包括人员伤亡情况、装置被破坏情况,建(构)筑物倒塌情况、次生灾害情况、震灾损失的初步估计等,并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

6、应急工作的协调

指挥部召急会议、部署、协调、监督和检查各成员部门的救灾工作,及时通报情况。

7、抢险队伍的组织

工程部抢险救火主要依靠医院组织自救。当需要支援时,指挥部组织相应人员对口支援并在指定时问内动身赴地震灾区。

抢险救灾工作组由指抨部负责组织,人员由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单位的人员组成。

8、救灾物资的组织

救灾物资包括:大型吊车、照明车等抢险机具;帐篷、炊事用具、应急灯、衣被等生活用具;对讲机、喊话器、无线通信等器材和医疗救护用具、药品等。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筹集,在指定时间内起运。

9、消防力量的区域联防

根据需要由医院安全部门负责调集消防力量进行消防灭火工作。

第5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1    为进一步普及应急疏散安全知识,增强全民防震防灾意识,掌握在地震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应逃生自救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本次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全司所有人员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路线和安全避险区域,培养自我保护、自救互救、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司地震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启动,各项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司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二、演练时间:20xx年6月17日下午17:00 —— 17:30

   三、演练地点:公司办公区,一楼外的空地为本次演练的安全地带

   四、参加人员:本部全体员工

   五、演练方式:采取集中疏散及消防演练

   六、演练内容:地震应急疏散及消防演练

   七、活动安排

   (一)组织机构:

   总指挥:XX

   现场指挥:XXXX

   (二)下设报警组、疏散组,宣传组、具体职责及分工如下:

   1、报警组(姚成孝负责):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2、疏散组:

   (1)办公区疏散组(XXXX负责):指导带领员工安全撤离办公室到临时避险区域(办公区大门外的空地),清点人数,并互相确认办公室里是否还有员工未撤出。

   (2)宣传组:XXX(摄影)、XXX(摄像)。

   八、演练程序

   1、总指挥:负责地震应急疏现场全面指挥。

   2、现场指挥下达命令:本部办公区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现在开始!突发地震(模拟),情况十分危急。立即启动应急疏散预案,马上有秩序地撤离!

   3、办公区音响喇叭连续响起警报。

   4、各部门领导听到紧急广播警报后,立即通知本部门员工进行紧急疏散。

   5、疏散组组员听到紧急广播警报后,立即组织员工按指定路线疏散下楼,小组人员站在楼梯口负责指导员工迅速有序的按规定路线撤离,防止门口拥堵踩踏,确认办公区无滞留人员后,立即到达指定的安全地带。

   6、现场指挥在疏散过程中用喇叭广播,请大家不要慌张,在疏散组的指挥下选择最近的逃生出口,有秩序进行疏散,逃生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到达指定安全地带。

   7、各部门领导数清点人数,向现场指挥报告应到人数,实到人数。

   8、人员集中后,报警组向现场指挥报告因地震引起火灾,现场指挥下达命令,进行目标火灾扑救演练。

   9、陈洪斌讲解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0、本部员工进行目标火灾扑救演练(提前准备好半边油桶、抹布、柴油、干粉灭火器等物品)。

   九、总指挥点评:今天我们在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环中,全体人员能按照统一指令和要求,较快的撤离到指定的地点,并学会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基本达到了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没有发生拥挤等不安全事故。当地震事故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今天的演习从听到警报到全部撤出办公区用时××分钟,大家体验和增强了地震知识,学会了安全逃离现场的方法,对地震有深刻的认识。但有个别员工未保护头部和拥挤现象和撤离到指定位置。

   十、总指挥宣布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结束

   十一 、注意事项:

   1、在进行演习时,员工在整个撤离过程中要预防摔伤或撞伤人员伤害事件的发生。年轻员工要搀扶年长的员工一起撤离场地,女同志不能穿高跟鞋;

   2、在演练开始前职能部门要认真查看路线和现场,清除一切杂物,保证畅通与安全;

   3、疏散开始,要迅速打开出口大门,确保疏散人流安全疏散;各部门要提前打开门并看护好,严防疏散时门突然关闭;

   4、疏散时要遵循靠右(楼梯间内要靠墙)、冷静、迅捷、秩序的原则;要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行动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按规定的路线疏散,不得串线;

   5、各部门领导最后撤离现场前,要协查办公室人员是否及时撤离,还要大声呼喊是否有员工没有撤离现场;

   6、要强调演练的仿真性与严肃性,参加演练的全体人员要做到:严肃认真、不搞过场;听从指挥、遵守纪律;遇事不慌、头脑清醒;反应敏捷、动作迅速;

   7、拍照要求:在按警铃,人员在跑动时,楼抵扣转弯处,多拍几次。

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2

   一、演练的目的、意义

   琼北地区是全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市是省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作为省西部经济、文化中心,开展医院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工作方针,提高政府地震应急能力和措施,特别是医院处置突发性灾害事件,快速有效地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人数。

   通过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检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程序,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市地震灾害救援队伍紧急救援能力。本次演练的重点是现场人员的搜救、抢救与伤员的医疗救治;演练应注重实战,突出可操作性。

   二、演练的组织领导

   成立2014年市地震应急综合演练领导小组: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以及市各镇分管领导、那大城区中学校领导参加此次应急演练现场观摩。地震应急综合演练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三、演练时间、地点和内容

   时间:2014年9月下旬

   地点:市西部医院

   演练内容: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实战演练。演练持续时间约为1小时,牵头单位为市地震局,参演单位有市消防支队、市卫生局、团市委、市公安局、市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市第一人民医院等。

   四、演练的震情、灾情设置

   市城区发生6.5级破坏性地震。地震对市区造成Ⅷ—Ⅸ度破坏,建筑物损毁、倒塌较严重,有人员伤亡,通讯、供电、供水中断,道路堵塞,并伴有火灾。造成市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局部出现社会治安问题。

   五、演练的情景和科目设置

   (一)演练情景设置

   本次演练将模拟我市城区发生了破坏性地震,地震现场西部医院造成部份建筑物倒塌,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并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后的应急处置过程。

   (二)演练科目设置

   演练拟设置7个科目:

   1、避震与疏散。地震发生时,防空警报拉响,西部医院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医护人员立即进行避震,在院方的领导下疏散到空旷安全地带。

   2、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赶赴灾区。接到西部医院请求救援后,市消队支队立即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灾区进行救援行动。

   3、成立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政府在西部医院地震现场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搭设现场指挥帐篷),各成员单位及时到位,研究救灾救援工作。

   4、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站(搭设临时医疗救治站帐篷)。市人民医院在救治站对伤病员开展现场医疗救治任务:(1)地震现场伤病员进入临时救治站;(2)急救救护车转运伤病员进入临时救治站。

   5、受困人员搜救。医院部分楼房倒塌,市消防支队官兵展开搜救任务:(1)火灾现场建筑火灾扑救行动;(2)疏散小组利用拉梯、绳索、担架等器材对楼上被困病人进行营救,并进行简易医疗救护;(3)搜救小组利用救生、破拆器材,搜救建筑物倒塌废墟下压埋的被困人员。

   6、市疾控中心组织消杀小组对受灾区域和转运救护车进行消杀,按震时消杀规范要求操作。

   7、市公安局在指定区域划定警戒线,进行现场保卫及救援物资安全任务;市交警支队对道路交通进行管制,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六、地震应急演练准备工作进度安排

   1、9月10日—9月18日

   各演练单位制定地震应急演练方案,设置演练科目,编制演练流程,编写应急演练脚本。

   2、9月19日—9月22日

   各专业队单项演练,到专定现场进行训练指导。

   市地震局负责演练各项准备工作,协调各演练单位科目所需的各类器材、演练材料及其他标志。

   3、9月23日—9月24日

   各演练成员单位进行合成演练,开展预演。市电视台准备现场摄影摄制工作。

   4、9月25日(星期四)

   正式演练时间为9月25日(星期四)上午9:00—10:00。

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3

   一、演练目的

   通过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尤其是住宿学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本次演练从实际出发,操作演练人员以此时段实在校上班人数为准,其他组织人员进行观摩总结,力求接近真实。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内容:(1)应急避震演练 (2)紧急疏散演练

   2、对象:公寓内全体师生

   3、时间:20**年5月11日下午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部署演练方案。正式演练在20**年5月12日下午3:00开始进行。

   三、演练准备

   1、征得县地震局专家的技术指导,使全体教职工明确此次地震应急演练的任务和注意事项。

   2、演练前班主任动员,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宿舍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来临,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组成相关工作小组,确定人员,明确职责。

   四、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4、相关人员严密组织,认真对待,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五、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2)宿舍内指导组

   1.一层成员负责开门。2.一、三、五成员为当天值班教师,对逼真演练负主要责任,二、四、六层成员为当天不值班教师,在岗位观摩并协助本次演练。3. 地震警报”(一长哨声)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4.“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5.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6.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件。

   六、演练程序

   (一)启动程序:

   总指挥在学校广播系统中宣布:老师们,全体同学,涞源职教中心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二)公寓楼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2、公寓教师及值班班主任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床下旁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枕头保护头部;演练时间为1分钟。

   3、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

   4、老师让学生睁眼抬头,并告知学生,地震已过,现在撤离公寓,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三)紧急疏散演练

   1、信号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

   2、每宿舍靠门的两位学生立即把门打开,值班教师迅速将本楼层学生分成两路纵队,并指挥其有秩序下楼。

   3、学生在老师指挥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4、具体演练撤离路线根据《学校地震逃生通道示意图》中规定的路线确定,并告知每名班主任。

   5、五分钟后,一声长哨,结束演练。

   七、 演练总结

第6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遵循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抗震设防能力,提高建筑防震水平,提高应急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到年,建立健全“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实现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成功率不断提高,短期预报有新突破的目标;城市新、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抗震设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加固改造任务,使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健全专兼结合、较为完备的抗震救援队伍体系,实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及时赶赴灾区实施救援;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深入扎实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使全市60%以上的社会公众受到一定程度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工作体系。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市“抗震设防能力,建筑防震水平,应急救灾能力”明显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与“安全感”普遍增强。

三、工作任务

(一)建设地震前兆科研试验场。

从现在开始,利用3—4年时间,在市辖区内建设一座国家级水平地震前兆科研试验场。防灾科技学院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立项审批和资金筹措,市负责项目选址、土地报批征用等相关手续。试验场建成后将在地震数据收集、宏观观测分析、地震知识普及,以及监测大厂夏垫地震断裂活动、研究三河—平谷大地震发生构造等前兆现象,提高全市整体监测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不仅填补我市多年没有专业台站的空白,在全国市级地震台站中也是绝无仅有。该项目已列入防灾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并上报国家地震局,选址初步确定在距大厂夏垫断裂带较近的三河市境内,占地约20亩,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项目计划分三期完成,年办理前期立项手续,年开工建设,年交付使用。其中,第一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主要完成实验用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设地震前兆台网。

地处Ⅶ、Ⅷ度高烈度区,被确定为首都圈重点监视防御区,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年完成了《市地震前兆台网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成纵横交错的5个监测网络,使我市监测手段和监测水平实现大跨度提升。一是全市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一个占地3—5亩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站,增加观测项目,优化观测手段,提升观测能力。二是建设以首都北京为中心辐射式强震台站监测网络,涉及三河、香河、大厂、广阳、安次、永清、固安、霸州等县(市、区),逐步架设地震强震动观测仪16台。此网对提高首都圈地区,特别是我市地震背景场探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意义重大。三是根据活断层探测结果和现有的地震构造带分布,建立完善地下水位观测网和二氧化碳观测网。在三河、香河、永清、文安、大城形成地下水位观测网,在大厂、香河、永清、霸州、文安形成二氧化碳观测网。四是建立形成覆盖全市的电磁观测网络。以市地震局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CNEM—01型电磁数采仪器为依托,形成遍布各县(市、区)的电磁观测网络。五是以动物养殖户为依托,在各县(市、区)建立180个左右动物宏观观察点,形成覆盖全市的动物异常宏观观测网。

(三)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认真落实《省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办法》,全面总结“三网一员”网络体系建设、工作进展和保障措施落实情况,修改完善《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办法》。年上半年要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市推广,下半年召开“全市新时期群测群防工作会议”,对全市群测群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利用3—5年时间,使全市群测群防工作达到网络全覆盖、工作见成效、经费有保障的目标。

(四)开展震害防御基础性工作。

按照国家地震局要求,要积极推进县级以上城市、开发区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年完成主城区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从年开始,利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开展全市县级政府所在地及经济开发区的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真正做到“地下清楚、地上结实”,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更为精确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五)推进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示范城市和示范县建设。

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是国家地震局“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市及大厂、固安两县是国家地震局确定的示范城市和示范县试点。按照“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的要求,从年开始,全面实施地震社会服务工程,年完成机构设置、实施方案编制、配套资金申请等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利用2—3年时间,建成包括城市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评估系统、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管理系统、城市规划服务系统、建设工程设计服务系统为主要内容的震害防御服务系统,形成分别面向城市与农村的震害防御信息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专业化的防震减灾应用技术信息服务。

(六)搞好重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

按照市政府第二十三次常务会议要求,开展重要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和抗震加固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作为与防灾科技学院的合作项目,在完成主城区建筑物调查摸底工作基础上,年上半年根据调查结果和市政府意见制定具体抗震加固方案,并逐步实施,确保达到抗震要求。

(七)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

依据《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性能评价,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基础资料数据库。同时,会同市委农工部、建设、规划等部门共同设计开发经济适用、符合当地风俗习惯又具备规定抗震设防能力的多户型农村民居图籍,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试点建设,逐步推广。

(八)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经过软件升级、数据采集录入等工作,基本完成了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升级,年上半年进入最后调试阶段。为充分发挥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分期将市本级及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学校、医院、商场、宾馆、酒店、体育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重大工程的应急预案逐步输入地震应急指挥平台,统一管理,便于地震应急时随时调用。同时,将县、乡、村三级地震应急预案分步纳入全市地震应急管理体系。

(九)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提高“应急救灾能力”的基本要求,年完成:一是以公安消防为依托,组建编制为100人的“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综合救援队伍——市地震救援队。每年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培训,配备专用设备和器材。二是发挥好“市地震应急救援连”的作用。对已组建的“地震应急救援连”开展专门训练,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三是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依托,组建震害现场评估专家组。由防灾科技学院选派20名有丰富现场救援经验的专家教授,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四是由团市委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红字会、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等单位组建以适龄青年为主体,具有专业特长的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

(十)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一是利用与防灾科技学院合作的平台,制定《市主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专项规划》,年完成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市城乡建设规划》。二是利用公园、广场、防空设施,加快避难场所建设步伐。对原有公园、广场和防空设施每年升级改造1—2处,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对新建公园、广场要按国家避难场所的有关标准要求实现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年完成时代广场和馨境界防空设施升级改造任务。三是对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按照标准要求,分批分期规范避难标识和应急疏散通道建设,并配备相应的紧急救生避险设备,确保应急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其中,年选取一家学校、医院、商场进行试点,逐步推开。

(十一)加快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国家地震局要求,每个城市或县级政府所在地都要至少建立1—2所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主城区由于没有大型科技场馆,拟在学校、社区等现有场地建设小型地震科普教育示范场所。年主要完成主城区一个学校和一个社区的试点建设任务,其它县(市、区)也要创造条件,争取在1—2年内各完成一个试点。

(十二)推进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按照国家地震局《—年防震减灾宣传规划》要求,利用3—5年时间,逐步在每个县(市、区)建成一批有较高水平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地震安全示范村、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地震安全示范学校。根据我市实际,计划年在市区范围内建成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地震示范社区和一个地震示范学校;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市展开。十二·五期间,在市区和各县(市)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示范典型,实现防震减灾知识的全面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保证《意见》的落实,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市长为组长,以各相关责任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推进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地震局。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组织落实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

(二)落实责任。推进地震安全城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全部工作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将当年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人等内容进行细化,做为市政府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各责任部门。

第7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为了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政发[2009]8号)要求,结合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升我市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一)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

加强地震监测能力。市地震局要按照防震减灾*规划要求,抓住中、省地震台网调整方案实施的有利时机,启动凤翔井地下流体和汤峪地震台断层气观测项目的改造,加快凤县数字测震台、千阳数字测震台、陇县地下流体和千阳电磁观测项目建设。各县区要对群测点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实现数字观测网络传输。切实加强宝鸡市地震监测中心建设,提升监测能力。

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地震部门要根据中长期预报意见,密切注意震情变化,加强与*甘宁川地震联防区的资料交换,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力争对宝鸡及邻近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有所察觉和准备。

做好群测群防工作。要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地下水、气体、动植物、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收集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作用。财政部门要加大群测群防投入力度,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二)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统筹规划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要根据城镇建设规模,规划建设必要的紧急疏散和避震疏散场地,确保震时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地震可能引起的滑坡、水库溃坝等次生灾害的防御。

积极筹备蔡家坡—市区的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准备工作。发展改革和地震部门要积极与省主管部门联系,争取在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力争*末组织实施。地震部门要加快*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好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建设,详细排查市区具体的地质环境,区分不同地区提出合理科学的抗震设防要求,为我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基本建设提供依据。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确保项目顺利进展。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区和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国家批准的地震小区划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六十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的设防依据。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要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学校、医院及大型商场、体育场等人员集中的建筑物和市区所有建筑,设防标准要在已确定的地震防御基本烈度基础上再提高一度。规划、建设部门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

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扶风、金台、渭滨、陈仓、陇县、千阳、岐山、凤翔、眉县等县区要组织开展对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工作,对达不到设防标准的要统一规划,逐步予以加固改造。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及能源、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要坚决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

加快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各县区要加大建设农村民居安全示范村的力度,于20*年前各建成3—5个示范村,把地震科普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及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民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规划、地震部门要组织力量,为农民设计抗震设防性能好的民居施工图,同时要建立农村民居地震工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发展改革、民政、扶贫等部门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地震安全,扶持、引导农民建设安全民居。

(三)努力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

健全地震应急体系。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的地震应急体系。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开展演练,检验反应能力。要不断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级要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平实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规划部门要在规划建设或改扩建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所、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时,根据人口密度和分布实际,充分考虑疏散和安置受灾民众的需求。市地震局、市应急办要抓紧建设市区渭河公园应急避难场所,2009年年底必须完成全部建设工程。各县区要积极筹措资金,在*期间必须建成至少能满足30%城镇人口的应急避难场所。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级要对各行业、各部门救灾救援力量进行调查摸底,依托公安消防部门,建立地震应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建立军地联络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为及时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要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要统筹现有救援力量,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明确应急职责。民政部门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科技、民政部门要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社区地震应急演练;通信部门要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现代应急通讯系统,解决震后线路中断、基站损坏、通讯阻塞、系统瘫痪等问题,确保紧急情况下的通信联络畅通;卫生部门要加强应急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及卫生监督队伍和能力建设,详细编制各医疗单位住院患者的紧急避险和疏散方案,掌握群体性创伤的救治能力状况,做到能够统筹动员、组织和安置伤员的救治工作以及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城建部门要编制市区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线和路灯抢修预案,并做好各项抢修的物资储备及人员培训和演练;水利部门要做好对冯家山、石头河、王家崖等大中型水库的监测监控,加强堤防工程、水源保护地、供水重点部位、河道隐患点的安全巡查,并做好应急抢险的物资储备;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视,做好危险地带的巡查,有效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财政部门要将应急处置经费纳入预算,做好地震应急资金保障工作;地震部门要认真做好地震观测资料的报送和分析工作,收集和调查宏微观异常,并定期提供震情活动信息和趋势判断意见,一旦发生地震要及时提出应急响应措施、建议。各县区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形成应急物品储备网络,同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地震灾害保险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二、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和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便在应对地震灾害时能够采取恰当、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防止因决策不当造成的损失。各县区要坚持每年组织一次有县级领导、乡镇领导参加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的报告会或培训会。

全市各级地震、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和“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要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强化阵地式宣传。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应急避险知识,引导、帮助群众消除恐震心理,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和科普活动中,切实加强地震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各县区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学校。各学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体系,经常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使广大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防范措施和应急避险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全面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一)将防震减灾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要把防震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科技进步、重点项目等专项计划中,要充分体现防震减灾内容,逐步建立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

第8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一、地震应急机构体系

地震灾害临震发布以后或发生重大地震灾害时,由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全镇地震应急工作,并成立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室10组,即抗震救灾办公室、组织宣传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防疫组、交通运输组、通讯联络组、供电保障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人口疏散组、恢复建设组。

1、办公室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由镇长担任,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市指挥部报告。

(2)及时传达贯彻各项命令,并督促检查各项命令的落实情况。

(3)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会商,负责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现场救灾进展情况。

(4)负责对外的联络和接待工作。

2、组织宣传组主要职责:

组织宣传组组长由党委宣传委员担任,宣传干事和文化站长为成员。

(1)按照规定进行应急宣传,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广播上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3)宣传抗震救灾工作中典型事迹与模范人物,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4)负责地震应急机构体系的人员配置,提出对干部的奖惩及临时任免意见。

3、治安保卫组主要职责:

治安保卫组组长由分镇纪委书记担任,成员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巡防队成员。办公室设在综治办。

(1)在地震预报发布后或地震发生后,及时组织与加强领导机关和生命线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

(2)当地震发生后,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实施紧急防范措施。

(3)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水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和扩大蔓延

4、医疗救护防疫组主要职责:

医疗救护防疫组长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文教助理担任。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

(1)在监震应急期间,应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及医疗救护器械等,组织好医疗救护队待命。

(2)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奔赴灾区,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或建设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

(3)做好卫生防疫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及疏散工作。

(4)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5、交通运输组主要职责:

交通运输组组长由主管交通的副镇长担任,农机站站长、交管所等单位为成员。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运输车辆的准备工作及救灾储备物资、设备的运输工作。

(2)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抢修被毁道路、桥梁及有关设施,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和灾发的疏散。

(3)组织、协调、疏散伤病人员。

6、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

通讯联络组组长由组织委员担任,电信支局的工作人员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建办。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加强对主要通讯线路的检修及通讯物资的准备工作。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抢修被损毁的线路及设施,保证救灾通讯畅通无阻。

7、供电保障组主要职责:

供电保障组组长由农电站站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农电站。

(1)在临震应急期间,要组织力量对主要变电线路进行检修、加固。

(2)地震发生后,供电站迅速组织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损坏的线路及设施,确保灾区正常供电。

8、生活物资供应组主要职责:

生活物资供应组组长由财政所长担任,成员为民政所长及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办公室设在镇财政所。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应急资金、物资、食品的储备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队伍,按照镇统一部署,调动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3)做好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

(4)积极组织灾区的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

9、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组组长由镇武装部长担任,副组长由武装干事担任,各村民兵连长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人武部办公室。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抢险救灾队伍积极开展救灾技术训练,掌握抢险救灾技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队伍奔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10、人口疏散组主要职责:

人口疏散组组长由人大主席担任,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学校校长、团委书记、妇联主任。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群众进行有秩序的疏散,特别要注意做好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人员的疏散安置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

(3)配合搞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稳定社会秩序。

11、恢复建设组主要职责:

恢复建设组组长由抓城建的副镇长担任。

(1)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普查房屋等建筑物的毁损情况。

(2)提出重建计划,并报镇政府。

(3)积极争取外援和筹措资金。

二、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1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下的地震,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各村在半小时内向镇汇报灾情,之后每隔一小时汇报一次,镇每隔一小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

三、中等级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

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地震为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在5亿元以上的地震,或者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为严重破坏性地震。中等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工作组成员迅速到位,按照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开展救灾工作,并迅速向市政府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

四、临震应急反应

(一)、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

(二)各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确保通讯畅通,集结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工作。

(三)积极储备救灾资金、物资和食品。

(四)保证供电的通畅。

(五)加强全乡的保卫工作,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五、其他地震事件的处置

(一)有感地震应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民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有感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程序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并将紧急情况及时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平息地震谣言

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应派出工作人员调查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六、其他事项

第9篇:医院防震减灾活动总结范文

【摘要】 本文立足玉树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实践,从使命任务、灾区特点、救援方法、技术帮带、卫生防病、心理疏导、弘扬精神七个方面总结了本次玉树救灾经验体会,旨在青藏高原地区军队医院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医学救援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藏地区;抗震救灾;救援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发生7.1级破坏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应急医疗救援工作迫在眉睫,作为青海省内军队医院,迅速抽组救援医疗队、准备物资、集合车辆,赶赴灾区,实施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本次救援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和医院多年来以锻炼快速反应、突出机动保障、提高外伤救治和野外适应能力演练密不可分。

1 实施应急救援,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1 快速反应,抗震救灾预案启动迅速

在特大地震发生后,医院党委快速反应,及时启动了抗震救灾预案。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和标准要求,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于4月14日当天迅速赶赴玉树灾区实施应急医疗救援任务。

1.2 保障有力,竭力救治灾区伤病人员

经过长途快速机动,抗震救灾医疗队及时抵达灾区,不顾高寒缺氧恶劣气候条件和长途跋涉身心疲惫状态,在1个小时内抗震救灾救护队展开完毕,并立即开展救援工作,主要承担早期治疗与部分专科治疗任务。

1.2.1 全面掌握情况,周密筹划部署

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掌握地震灾害造成的伤病情况以及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迅速到救援联合指挥部请领救治任务,并根据掌握的有关情况,结合医疗队的任务特点,深入分析研究,周密筹划探索,有针对性的制定伤员救治方案,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1.2.2 抓好检伤分类,保证医疗秩序

针对后送至医疗队的伤员,进行紧急检伤分类,对伤部、伤类、伤势等做出明确区分,对急需手术、择期手术的作出明确判定,对需紧急后送的伤病员,立即组织医疗后送,确保伤病员收治工作紧张有序,顺利开展。

1.2.3 注重专家指导,确保医疗质量

在骨折伤、挤压伤、多发伤等伤情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医疗队成立了由各组室组长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发挥技术优势,对收治的疑难、复杂、危重伤病员实施技术指导,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1.2.4 强化救治能力,力求快速准确

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员,救治时效性要求高。尽可能使伤员在受伤后的“第一时间”内就得到紧急救治,同时还要兼顾高原病的发生,避免伤情加重。对各类伤员根据伤情进行早期处理和救治手术,经紧急救治后病情稳定者,立即组织后送至后方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针对危重伤员,强调以人为本,尽可能选择肢体伤害小、技术要求高的治疗方案,在挽救生命的同时,把对身体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2]。

1.2.5 开展医疗巡诊,拓展服务范围

在收容治疗的基础上,我们主动深入玉树县大街小巷及周边乡镇,开展医疗巡诊,遇到急需住院的伤病员,马上后送至医疗队进行详细诊治,贯彻以人为本,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全面拓展医疗卫生服务范围,为灾区群众排忧解难。

1.3 协同地方力量,维护社会安定

积极配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抢救和运送伤病员,开展健康危害因素控制;协助进行现场常态恢复和伤病员处理;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对人员的健康伤害。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和更实的举措有效维护社会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3]。

1.4 开展技术帮扶,推动基层卫生发展

在做好当地群众与救援部队卫勤保障的同时,我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深入结古镇、隆宝镇、禅古村、甘达村,广泛开展技术帮扶,了解当地居民健康状况及医疗单位技术软硬件条件。有针对性的实施医学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指导以及心理疏导培训,促进软件建设,推动基层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另外,立足基层卫生单位药品仪器设备落后现状,我们大力实施对口支援,并赠送药品、仪器、设备,开展用药指导及仪器设备使用辅导,打牢硬件基础。同时对帮扶单位禅古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便于今后更好的实施技术帮扶与健康指导。

2 抓好卫生防病,严密控制疫情蔓延

大灾之后容易出现大疫,医疗卫生机构要严密监控疫情动态,掌握时间、地点、人群分布情况,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研究疫情发展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卫生防病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建立疫情报告制度,为上级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2.1 把好尸体处理关

人员、工具、车辆必须尽快集中消毒处理,用漂白粉精或三合二乳剂喷洒消毒尸体和现场,将尸体包裹深埋1.5~2.0m,或焚烧。

2.2 把好饮水、饮食卫生关

要严格执行卫生制度,做好食品、水源卫生检疫检验工作,确保军民生活,确保身体健康。

2.3 把好消毒杀虫关

加强营区环境消毒杀虫,对粪便、污水、垃圾等及时处理,保持营区环境卫生,保障官兵身体健康,并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严防传染病进入营区。

2.4 把好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关

根据当地的疫情、过去接种疫苗的情况及人群免疫情况,进行普种或补种相应的疫苗,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接种、预防服药工作,防止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

3 实施心理干预,积极治疗心灵创伤

玉树地震发生后,部分人出现紧张、焦虑、惊恐等灾害心理应激,严重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以上,转为灾害心理应激障碍,抚平心理创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心理干预。抗震救灾医疗队专门组织2名心理咨询师对收治灾区伤员实施一对一心理干预。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当好倾听者,用情意、温暖和力量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鼓舞士气,重振雄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