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创新型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创新型教学方法

第1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型;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应该积极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开展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通过人性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型教学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改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对化学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新课改的提出也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要改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注重创新型教学的实施,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顺应时展的优秀教师。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灌输式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必然不会接受,改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化学情境,将化学知识融入教学情境中,这样的化学教学才会更加生动有趣,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知识与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碳酸的性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实验给学生看,用一个烧杯盛一定量的盐酸,再将一个鸡蛋放在盐酸中,结果鸡蛋在盐酸中“跳起了舞”。学生看到此番景象都显得非常惊讶,利用这么一个小的实验,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感受奇妙的化学世界。教师要顺势要求学生探索,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景象”,学生为了寻求答案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教学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三、以生为本,彰显化学特性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当前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比较盛行,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推动下,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可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我们倡导创新型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可以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初中化学课堂的主人,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化学概念”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周围的化学现象来讲解这些化学概念,如铜制品一旦时间放得过长,表面便会逐渐生出一层铜锈。食物一旦过了保质期,食物表面也会出现发霉的现象等,通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化学现象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性,学生才能了解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

四、加强互动,促进理论知识生活化

教、学、做这三者有机结合便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将此作为初中化学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表现在这些方面:(1)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2)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化学的原理,分析化学的现象,从而掌握化学知识。(3)教师要善于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和谐关系的推动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C2H5OH+3O22CO2+3H2O,4P+5O2=2P2O5以及CH4+2O2CO2+2H2O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完全利用化学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利用这些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可以制作清洁燃料,也可以用来制作烟雾弹等。化学知识不仅用于工业,也用于日常生活,可见化学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五、u价体系创新

初中化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主要能够全面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价,不是只以学习成绩为指标,在人性化的评价体系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因此,初中化学应该切实落实“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评价方式,肯定他们每一次的进步。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绝对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而需要初中化学教师真正将其落到实处,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第2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研究创新型 教学方法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在科技快速发展和创新日异月新的今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研究创新型大学教育已经作为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而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研究创新是大学教育应具有的主要基本素质。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加强核心课程的教育改革。桥梁工程专业作为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当其冲的。桥梁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加固与检测、养护与维修多个过程和步骤。桥梁工程研究型教学方法探索十分有必要,桥梁工程研究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是桥梁工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各种常用桥型的构造、设计计算方法及施工与检测维修等,并了解现代大跨度和特大桥梁的设计原理和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及施工要点等,使学生基本能够进行桥梁方案比选、结构尺寸拟定、设计计算以及施工方案拟定等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影响到他们专业素质和实际工程能力的养成。为此,对桥梁工程研究创新型教学方法探索,首先对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然后对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

1传统教学方法的形式弊端

1.1单向的教育形式

大多数情况下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教育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桥梁工程涉及的知识点多,受学时的限制,而且往往都是一年分两个学期来安排,大多采用单向填鸭式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多数师生只在课堂上碰面,课后难有交流,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受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马上得到实践,在桥梁构造原理及旋工要点的感性认识方面仍然欠缺,造成学生在知识衔接上难以将基础知识与桥梁理论联系起来。

1.2书本内容更新慢,新兴研究方向介绍不足

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参考。但是目前桥梁工程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繁杂,而且版本新旧程度和版本更新进度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学时数又不断被压缩,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精简教材。同时,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教材很多现代的桥梁设计理念和桥梁的国内国际发展都不能完全覆盖,这就要求教课的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并且了解最新最全的实时桥梁动态发展。但工程实际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结构在教材中无法体现,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当今桥梁工程的发展形势,在课堂上及时补充这些新知识,特别是科研中的新成果,实现教学内容与科技进步的紧密结合。

1.3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够

学生有重理论计算轻实践运用、重设计轻施工、重结构分析轻结构构造处理的思想,教学有偏重理论的倾向。桥梁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我们通过实践从而进一步地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然而,我们的课程安排一般是在大三进行桥梁工程教学,而实践是大四才开始的,这么长的时间差显然不能很好地将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造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2桥梁工程研究型教学形式探索

2.1丰富教学形式

不同的学校对桥梁工程开设课程教学课时不同,教学内容也不断变化,以前那种纯板书的教学形式是有些落后的,这样的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教学要求,必须推行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如采用投影仪、桥梁录像片、三维动画模拟(3D MAX)及PPT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就可以将以前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听不明白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大跨度桥梁、桥梁抗风的内容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桥梁的风致振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学生无法直观的体会认识,这时对于有风洞实验室的学校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参观风洞实验。没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桥梁风致振动或者风致桥梁倒塌的视频,如塔科马大桥视频。有图像视频的教学显得很生动,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时利用率。不仅如此,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将电子课件(如老师上课的PPT,桥梁动画视频等)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下载复习。

2.2更新教学内容,介绍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热点及前沿学科问题引导创新研究意识,培养研究兴趣

对于年复一年的桥梁工程教学,很多教师都习惯于用过去的讲义、PPT和同一版本的教材。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桥梁工程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国内的规范也一直在变。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课件,及时地关注规范的更新,关注国内国际的桥梁发展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观看大型的桥梁记录片。建立国内、国际桥梁工程专业网站链接,介绍学科前沿信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学课程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内国外桥梁的设计施工发展。介绍桥梁工程专业研究热点及前沿学科问题,比如说桥梁颤振的最新研究,最新的风致振动对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影响研究,学习桥梁方向常用软件如midas,ansys,桥梁博士等,风方向的流体软件如fluent。在学习软件的基础上,学生们对桥梁的计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介绍有价值的论文进行阅读,引导创新研究意识,培养研究兴趣,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某些新颖的、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教师加以帮助和鼓励,尝试在本科阶段去,这样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向研究性教学上跨越了一大步。

2.3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试验,组织研究兴趣讨论

在课外,建立桥梁工程课程答疑室和讨论教室,有助于教师课下帮助同学理解学习,为了丰富课外生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真正地参与科研项目后,学生们会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余生活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不懂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桥梁工程专业的认知。组织桥梁结构模型大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桥梁模型,理解各种桥型的受力特点和结构特点,不但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试验,在实验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团队的协作能力也将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学校有科技立项的活动,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参加学校甚至是省内的科技立项活动,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查阅书籍、学习软件后解决问题。这样丰富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每个学生的学术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研究型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迈进。

2.4实践和理论课程安排

桥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校内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按实验课题来进行各种力学和理论的验证。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动手制作桥梁实验模型,通过实验去证明他们的某些假设和理论,创造性地回答理论中的结论。

鼓励学生到桥梁施工现场参观并且直接参与施工,增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某些条件不太允许的,由教师带队参观讲解或者找项目负责人来讲解桥梁施工工艺和相关桥梁参数。这是一个手脑并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灵感同时发挥作用,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得到全面提高。

然而,这样还是不够的。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虽然既有校内的各种力学实验和材料实验,也有校外的桥梁工程实习。但是,实践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校内的各种实验和实践都是在桥梁工程开课之前开设的,这就造成了理论上的脱节,有些同学都不能弄懂这些理论知识是哪里来的,能运用到哪里去。而桥梁工程的校外实习和实践活动大多是等桥梁工程课程结束后一年才开设,这样虽然已经学过桥梁工程课程,但是理论都有遗忘,而且,虽然来到现场,但是已经记不起来当时到底哪里没弄懂,这样导致就知识的脱节。所以,作为从事桥梁工程教学的教师,笔者建议桥梁工程的校外实习也和桥梁工程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这样及时生动的现场观摩有利于同学们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掌握。

以上的实践活动都基本是属于认识实习的范围,认识实习只是对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一个递进过程,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认识桥梁,认识我们所从事的领域。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开设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有些学校由于时间、实习场地、安全等原因,在桥梁工程的学习中没有安排生产实习。这样毕业的学生,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桥梁基本知识储备,但是真正毕业上工地工作时会有明显的不适应和明显的陌生感,这都是缺乏经验的体现。所以,安排生产实习是很有必要的。

3结论

虽然,笔者对桥梁工程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利弊讨论及对策的给出,但是由于不同学校的教学安排和笔者在教学上经历和经验的不同,给出的结论和对策也可能会不够全面,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桥梁工程这门课程的复杂性,桥梁工程研究型教学方法探索及教学改革将是一个永不陈旧的话题,这就需要我们桥梁人一起努力,一起去探索。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ZL1305),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

参考文献

[1] 钟华,韩伯棠.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范式及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2] 于凤云.教学研究型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0).

[3] 李萍.论高校研究性教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5).

第3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方法;高职英语教学;不足;创新措施

在2007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也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1]由此彰显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动向,即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向,然而如何体现“以学位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应该如何操作呢?任务型教学方法显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缺陷,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然而在任务型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任务与教材的适应性、任务难易确定性、师生能力与任务相匹配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弱化了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效能。基于此,必须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缺憾”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创新解决对策,为高职英语教师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正能量”

所谓的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基于某个语言环境下,为学生设置一个特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习得、提高。在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实施中,最终的目标不是为学生创造语言机械锻炼的机会,而是凸显语言运用能力的完善、练达。基于此,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乃至其他课程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在于其切合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主旨和目标,通过此种类似于企业的任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探索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现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升华”。

正是任务型教学方法在推动高职学生成为一名职业化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效能,赋予其助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正能量”。具体呈现如下:

(一)是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之举

任务型教学方法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实现了学生融入课堂的可能性,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及合作的教学过程,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和学习,知识的习得也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性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兴趣来进行学习的时候,其效果必然大为强化,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方式的优化。[2]

(二)是激活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要求

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动因,然而动机的来源除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兴趣、需求之外,与教育者的教学引导也息息相关。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正是通过任务的设置来激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此外,任务型教学方法强调要将真实性的语言素材导入到学生的学习环节中,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未来就业方向与其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真实材料“唇齿相依”,尤其是外语专业方向的学生,必须要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具有时代色彩和职业相关的词汇,方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任务型学习方法正是切合了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三)是助推学生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基本推因

推动大学生自主化学生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动向,然而如何实现大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呢?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实现大学生自主化学习的实践中效果可见一斑,主要是基于任务型教学方法不仅落脚于语言本身,更关注学生外语学习的具体过程。而通过教师的任务设置,为大学生自主化学习能力的提高灌注了动力。此外,在完成教师创设的任务时,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以个性化的方式来完成,这又从另一层面上实现了大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大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挖潜奠定了根基。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缺憾”

在任务型教学方法推行的过程中,其正面效应不容忽视,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任务型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难以磨灭的“缺憾”,弱化了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正能量”,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设置的任务与教材之间存在匹配性“冲突”

与国外相比,任务型教学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的时间尚短,尽管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已经被采用,但仍然属于较为新颖的教学理论,正是基于此,任务型教学法的推行就缺少了与之匹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对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只能依照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认知水平来创设任务,在设置的过程中,教师的侧重点必然体现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上,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也就缺少了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效果也就难以体现和测评。[3]此外,假使某些教师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不紧靠教育部颁发的高职英语教材,就势必会造成任务的设置与教材之间的冲突,进而造成教学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二)任务的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之间存在吻合性“障碍”

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因此,能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价值观等出发来创设任务,是任务型教学方法凸显效果的关键所在。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并非易事,主要是在高职英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一般是大班教学,以50人左右为主,假使在一个大班教学中采用同一个任务来实施教学,就极有可能出现“众口难调”的状况,以致于教学效果难以达成。此外,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当各种交际活动的任务角色,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体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针对某些重点、难点“任务”是还需要创造性发挥。这对于本来英语基础就不是很好的高职学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基于此,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任务设置与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三)任务型教学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挑战性”

在高职英语课堂开展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无疑是巨大的考验,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充当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鼓动者、参与者、评估者等多重角色,而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以知识的传播者出现。正是因为任务型教学方法对于教师多重身份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整个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前、开展中、开展后都必须做足工作,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精心设计,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掌控课堂的节奏,并针对突发状况作出及时应对,以保证任务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要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最后,还要对任务型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为下次活动开展提供经验支持。然而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能掌控整个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三、弥补任务型教学模式缺陷的创新措施

针对任务型教学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缺憾”,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保证任务型教学方法的顺利推行,进而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任务型教材与大纲的编排势在必行

对于在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与教材存在“匹配性”冲突的问题,需要编制一本科学化、规范化的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教材,但编制一本教材并非易事,在笔者看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言语、情景的真实性原则。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的重要一条,就是言语、情景的真实性,就是要与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职业环境相匹配,这样的话,学习者才能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学到规范化的职业言语,并实现对语言的熟练掌握。第二:层层递进式原则。任务型教材的编制,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从高职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基本情况着手,通过由易到难的任务设置,以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第三:学中练、用中练的原则。任务型教材的内容必须时刻围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用中练,以任务的完成来习得语言知识,完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开展小班教学,以保证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根据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经验,由于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任务当中来,以帮助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升华”,这就内在地要求开展小班教学,一般以20―30人左右为宜,但在当前的高职英语授课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缩短课时,采取大班教学的方法。弱化了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效能,试想一下,一个大班少则50人,多则80人,而每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如何能保证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效率和效果呢?此外,由于开展大班授课,为教师的任务设置带来了极大地难度,因为教师很难针对如此多的学习者而实现“面面俱到”。基于此,为保证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必须开展小班教学。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以实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把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于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开展任务型教学方法更是对教学有着极高的标准,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有极强的课堂把控能力,保证课堂向利于任务型教学的方向发展。为实现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任务型教学探究活动,可以是邀请专家进行经验的传授、可以是校内的不同专业教师交流、可以是外派教师参市级、省级、部级、甚至国外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学术交流。虽说在任务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然而教师作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鼓动者、参与者、评估者的多重身份是无法忽视的,与这些身份相匹配的能力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培训中练达和完善。

总之,高职英语课堂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有其不可忽视的“正能量”,尤其是在呼应教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任务与教材的适应性、任务的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之间存在吻合性“障碍”、对教师课堂掌控能力的“挑战性”等问题,对此,必须提出任务型教材编制、小班教学、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措施,以继续发挥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S ] .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曾纪伟. 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J ] .职业与教育,2005(14):50―51.

[3] 魏永红. 任务型教学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生物医药研究方法;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39-02

广东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大省,生物医药产业已被国家和广东省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之一[1]。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物医药领域基础及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服务和管理工作,因此他们应认识生物医药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以适应生物医药相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所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非都要像科学家或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惊人的发现或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多渠道、多方面地努力和探索,选取以学生为主体、适应行业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行业实际对接的教学方法,建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的同时,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又为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开设了侧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限选课程《生物医药研究方法》。从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开始授课,至今已完成了四个年级的教学工作,经过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教学主管部门对于用人单位、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获得一致好评。下面就已经开展的课程教学探索进行具体介绍。

一、充分l挥教师科研优势,构建优秀教师团队

由于方法学的内容比较枯燥,加上课程没有实验课,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课程选择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由三位左右的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分别讲授不同内容。参与授课的教师全部主持过省级以上课题,主讲教师需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合教师个人科研经验,以生动具体的实例从选题、实验设计、观察、总结四个阶段为学生全面介绍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的流程、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具体为学生介绍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从道德、能力和安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确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即严肃的治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手段和严格的工作作风,为大四的本科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集中介绍组织学、电生理学、药理毒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并具体介绍其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和最新技术手段。同时利用6个学时的授课时间为学生集中介绍各级基金项目的分类和具体申请方法,课题标书的构成和书写要点,以及申请课题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和直观的印象。课程内容设计和教材使用上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照本宣科,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同时,通过课程教学,也让学生对于教师的科研方向有一定的了解,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直接参与教师课题组的科学研究,完成从基础、专业知识积累到专业实践训练的过渡。

二、结合课程特点,确立以互动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是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2]。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如何提高生物医药研究方法这门课程课堂的教学效果,一直是课程授课教师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授课教师们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结合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生物医药研究方法课程的授课教师注重强调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师完成理论内容讲授后,由学生自由分组,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个人兴趣自选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相关课题,根据选题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拟订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并撰写科研标书。在学生标书设计中强调课题的创新性和应用性,特别鼓励学生挑战传统科研思维,进行大胆新颖的课题设计。课后,授课教师根据分工,分别和不同小组选出的学生负责人通过网络、电话及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对学生的选题和标书撰写进行具体指导,包括题目的文字表述是否准确,研究内容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的相同性和创新性,拟采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通过标书撰写的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为其今后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标书撰写完成后,学生还要根据课题标书内容制作相应ppt,随后在课堂上由每组学生用ppt进行汇报。除课程授课教师外,邀请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作为评审,根据学生的标书和ppt汇报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协作精神。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要更好地完成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创新性教学的能力。因此,生物医药研究方法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在完成教学一线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请教,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授课形式更趋合理,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准备和与学生的交流,教师的知识储备也相应增加,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意的想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科研思路,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相长。

三、建立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是考核。改变传统标准化笔试试卷形式的单一考核方式,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考试模式,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考试观念[3]。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各占50分。其中平时成绩中课题标书撰写占30分,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标书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标书写作中的分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协作能力。ppt汇报占20分,由几位评审教师根据各组学生ppt的内容、制作与板书运用、Z言表达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几位老师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增加了考核的公正性。期末考试以学生解决研究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为考核重点,从实验分组、每组所需实验对象数量计算、统计分析等几个方面设计应用题来考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减少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考试比重。

综上所述,生物医药的授课团队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发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具备查阅文献、完成创新性科学实验设计和撰写课题标书的能力。但学生在提出问题及深层次的科研问题讨论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因此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应进一步设计和完善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方式,以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生物医药特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曹蓓,胡炜,李海燕.优化产业布局 完善创新机制 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3,(9):48-52.

[2]于浩淼.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推动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141-143.

[3]史楠,刘柏霞.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115-117.

The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Bio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Based on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WANG Hui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Biopharmaceutics,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第5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意义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65

当前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都不再适宜当前的教学需求。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应用的同时,逐渐展现出新教学方法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们的青睐。教育界改革的浪潮不断涌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涌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们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管是何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只要适合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适合当前的教学环境和需求,都将是值得运用和推广的。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

一、创新型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创新对于教学的现实意义

创新型教学是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新趋势的,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们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还可以教师们逐渐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创新型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思维模式,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社会的发展很注重科技与创新,因此,教学中注重师生的创新,都将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也是有意义的。学生们在创新型教学的影响下,可以很好地促进他们脑力的开发,以及对解决问题方式的发散性。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极其有利的。教师们在创新型教学的实践中,也会不断体会创新型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师们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整体上来说,创新型教学可以很好的促进师生们发展,对于现实意义和教学意义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创新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

创新型教学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是一种新颖的、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也是对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挑战,创新型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创新型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整个语文教学质量。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创新型教学不断崭露头角,甚至越来越得到认可和推广。创新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活跃了整体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对于语文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型教学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上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是一种适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学习方法。

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们可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教学技能,研讨出更多的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会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语文课堂中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创新环境下,学生们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的民族和国家,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才会得到长久的发展。而创新就得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就得要注重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们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们感受创新的魅力。实践中的创新型教学,可以将创新的方式和理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从中领悟创新的意义。

二、创新型教学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新世纪的教学环境下,教育事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教育者们不断观察新的教育形势,调整好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型发展。语文教师们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们学习的导师,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以更加新颖、趣味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也需要适时的调整和转变,很多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们自身进行学习和调整,用更加创新型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激发师生们的创新意识

近几年,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这个领域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创新的动力和潜力,让我们感受到创新带动生产力的发展。面对互联网,教师们要运用好这个创新型的产物,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融合到互联网中,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以及创新型教学理念。学生们也要科学、正确的利用互联网,从互联网中获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学习一些科学、健康的新思想,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更好地激发自己创新能力的迸发。互联网技术也有它的弊端,但是只要师生们健康、科学的学习和利用,就会从中获取无穷的知识,也会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开展

新课标下要求注重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自己学习主人,创新型学习下,要求学生们要不断发挥自己主体的地位,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式学习,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探究,感受到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更好的参与到日后的学习和探究中去。被动的学习很难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很难的促进学会们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推动教学的新发展。

第6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一、“和谐创新型”教学的内涵

1、“和谐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从意识的层面来看,“和谐创新型”教学是一种与以往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新理念。“和谐创新型”教学要求教师要在和谐中传授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和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求学生要在和谐中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和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大学生。

2、“和谐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从教师教学的视角来考察“和谐创新型”教学,可以从狭义上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谐创新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和谐创新”这一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采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和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这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3、“和谐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从整个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的构成要素来考察,“和谐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将“和谐创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所有的构成要素当中,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都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和谐开展,有利于学生和谐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的重要意义

1、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需求,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和谐素质,并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通过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和谐素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总书记在2007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提到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繁重而又艰巨的工作,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必须拥有和依靠大批的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需求,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走向了大众化的当今天,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也直接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任务的能否完成。因此,通过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3、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是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高校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的改革发展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改革的步伐,特别是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来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和谐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和谐创新型人才,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

三、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的对策探讨

1、优化教学理念是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的起点

教学理念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带有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优化教学理念是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的首要前提。高校要通过深入开展以“树立现代大学理念”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打破不利于和谐创新的种种陈旧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适应时展的和谐创新的现代大学教学理念,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和谐创新型”教学的构筑,努力培养和造就社会所急需的和谐创新型人才。

2、优化教学内容是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的基点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陈旧重复,是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教学活动和谐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必须优化教学内容,使之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为此,首先要完善培养计划,精心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使培养计划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其次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再次要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减少重复的知识,删除陈旧过时的内容,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合并相同或相近的课程,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效益。

3、优化教学方法是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相关。教学方法不尽科学合理是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教学活动和谐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必须优化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为此,高校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步改进课堂授课的模式,将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向互动、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过渡,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精神及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的重点

教学活动是由众多的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学质量都直接相关。因此,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要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平行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毕业论文写作(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要充分利用其综合性特点,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全面检验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

5、优化教学效果是构建“和谐创新型”教学的终点

第7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作者简介:何美丽,广西科技大学教务处研究实习员,硕士;

杨小龙,广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博士。

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大学不仅要培养具有高深学问的精英人才,而且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该养成求异思维习惯,具备一定的求异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质疑,敢于批判;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进行理论解释、抽象与概括。然而,我国大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从政策层面也加强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秀、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人才强国的需要。”然而,我国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高校亟须转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为什么我国人口众多,多年来一直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的人才却仍然创新能力不够强,更缺少大师级人才?为什么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学生的基础和勤奋都不如我国学生,却出了不少大师级人才?为什么与我国相比,英美国家对内容的讲解和对学生的管理随意性较大,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总体上比我们强?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注意培养人才方面的一系列理念的问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首先应转变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大的突破。

2高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还停留在以旧有知识为中心的基础上,没有完全适应当前的科技发展和吸纳最新成果,因此也不能深度拓展和挖掘新的教学内容。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陈旧极大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也极大地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传统的以教师、教室和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在高校的教学中占统治地位,教师不能较好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也难以利用教育内容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师的创新能力弱制约了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教师自身大多数是传统的,没有经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在照本宣科,有些教师还停留在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阶段,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弱是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短板。目前,高校教师整体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还不尽合理,高学历教师占比还是偏低,虽然高校也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但是新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大多缺乏教育经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仍然不能够发挥足够的优势。因此,教师的创新能力弱成为了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高校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导

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一些值得高校教师思考和借鉴的教育理念:其一,提倡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西方发达国家注重从小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成长。这与我国从小就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被动地学习大相径庭。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我国的教育讲究整齐划一、统一要求居多,不知不觉中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高校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其三,提倡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倡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时,特别要注意通过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2高校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位具有高超教学水平的教师不仅能够讲清楚知识的脉络,而且更应该着力于运用自己在科研工作中所积累的研究能力和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去发掘和领会更深层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重在灌输,对课堂知识讲得很仔细,但是信息量小,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依赖老师,在课堂中以接受知识为主,习惯于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很看重课程学习结果,不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8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造型艺术是一项以审美和服务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造型观念、掌握造型方法和技术。当前的造型基础教学实践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来转变这一局面。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现状

1.1缺乏完善的专业造型教学体系。在实际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造型基础课程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造型基础课程同其他课程的衔接性较差,这就使得造型基础课程处于孤立的情况。例如,在进行设计素描的课堂教学上,教师更多的是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素描技巧的教学上,并没有将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这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和新颖的设计思路。此外,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健全,如设计素描的课堂教学缺乏对现代素描方法和视觉语言的研究。1.2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当前国内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教师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教材进行不断的完善,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多年来形成的设计理念并没有进行改变,这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对艺术造型的创新。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中,教师只是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对于艺术造型的理解和设计理念一成不变。教师缺乏对艺术设计理念的创新,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造型设计人才。1.3美术高考缺乏正确的导向。在历年的美术高考中,素描、速写、素材、写实等方面的考核内容一成不变,不论是艺术设计专业还是美术专业,在考试之前都是以技法的学习和训练为主,不考虑技法之外的东西。高考不重视艺术考生的文化课分数,导致学生产生只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学习艺术专业的偏见,这也是美术专业考生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艺术设计专业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当前的高考考核形式只是注重对技法方面的考核,缺乏正确的导向,这就导致教师注重技法教学,忽视技法以外的创新思维教学。

2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改革

2.1优化造型基础课程结构。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造型基础课程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进行设置教学课程,使学生设计出更能满足人们需求的艺术造型。造型基础教学需要将形式要素和自然形态及时地转换为设计要素,不能只侧重工艺美术,要将语言渗透到基础教学中,提升造型基础课程的综合性。例如,在进行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技法教学和练习,采取综合的教学方式,引入当代文化、哲学、科学等领域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实现对造型基础课程结构的优化。此外,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课题设置为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练习的内容,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增加学生设计和创作的灵感。2.2提高师资力量的综合水平。只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确保造型基础教学的高教学水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高校应该认识到教师能力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对教师进行计划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对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训。当前,教师的创新意识普遍较低,高校应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进而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同其他院校的造型基础教学教师或者造型行业人员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总结,并提升造型基础教学的实用性。无论是年轻的教师还是年长的教师,通过与培训人员和行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可以很好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2.3改革造型基础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不断发生变化。设计专业教学走在时代前沿很有必要。当前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围绕着技法,学生被动地学习传统设计理念。所以,造型基础教学应该改变教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牢牢掌握学生的心理,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去创新设计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加强对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像等的放映,更加生动,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堂,进行信息的收集、学习、理解和创新。

3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当前的热门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造型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缺乏衔接性,导致造型基础课程处于孤立状态。其次,教师的设计理念有待更新,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最后,高考只注重对技法的考核,所以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介于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课程应该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首先,加强造型基础教学同其他学科的融合,将文化、哲学等领域引入基础造型基础课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最后,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牛玉玺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参考文献:

[1]洪缨,罗萍嘉,陈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29):110-111.

[2]杜英蓓.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教学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4(12):353.

[3]谢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43-144.

第9篇:创新型教学方法范文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加大改革力度。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学校必须进行教育创新,改变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文章结合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规律,构建完整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机电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机电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训练和检查,它对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式和实验室开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设备配置和管理等方面都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陈旧。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条块分割,实验课绝大多数依附和从属于理论课,并为理论教学服务。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上按各门理论课程的要求而设置,以单一的、理论验证性实验项目为特征,实验学时明显低于理论学时。实验教学没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还没有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先进性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较少。

(二)没有建立实验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目前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较多地重视了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实验开出率的评价,对实验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许多学生的理论考分很高,但动手能力很差;还有实验报告的雷同和抄书现象也比较明显,有的同学不动手操作直接拷贝别人的结果而获得高分。这种单一的只看实验书面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的考核方法极不合理,不能客观公正地评判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以及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

(三)实验室开放的力度不够。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室开发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开放实验室的数量还是开放时间都远远满足不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

(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的力度不大。目前的实验师资队伍只能满足验证性实验的要求,无法完成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的前提下,还需进一步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以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二、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实验教学体系是以学习实验理论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一体的实验课程综合系统,它和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将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获得整合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时,应从学科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等各个方面统筹考虑,以学生为本,构建符合以下指导思想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一是树立“大工程”意识,改造原有的实验管理体制和实验室建制,建设一个涵盖完整的具有现代工业体系的实验教学训练基地,既适合工科学生的实训,也接纳其它学科学生的培训。二是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步形成“系统化、层次化、模块化、综合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三是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应用型机电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非常必要。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实验教学层次的创新。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着手,构建创新型的实验教学层次,主要包括基础型实验教学、提高型实验教学和创新型实验教学三个层次。

1.基础型实验教学。这一层次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课程理论,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工程背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对专业的兴趣。实验内容包括硬度实验、范成实验、直径的测量等常规实验项目。这个层次主要针对低年级知识背景,课程安在一年级。

2.提高型实验教学。这个层次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在学科或专业内的综合实验技能,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思维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实验、机电一体化系统实验、液压与气动实验等内容。这一层次的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时间安排在二、三年级之间。

(二)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创新。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根本条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必须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三)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创新。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需要完整的质量保证制度。

1.构建面向创新型实验教学质量的制度保证体系。严格规范实验教学活动,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构建面向创新型实验教学质量的过程保证体系。在实验教学内容和选题方面,要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增强实验教学计划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要精心安排,周密布置;在实验教学的指导上要加强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构建面向创新型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制定完整的适合本专业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使其既能反映实验教学现状与教学质量情况,又要繁简得当、可操作性强。实验教学评分机制的改革是整个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