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创新与实践论文精选(九篇)

创新与实践论文

第1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最美的书;印刷;工艺;实践与创新

书籍是古老的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科技工艺的进步,书籍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印刷工艺对于书籍的改变,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催生了书籍的更高层次的功能作用,最美的书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文化产品,多元化的内容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书籍。而这一切都与精湛的印刷工艺密不可分。

一、“最美的书”的发展概述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时候,册页书籍开始普遍使用。随之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的印刷工艺得到了正式发展。在科技的推动下,最美的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让科技迈向新的台阶,同时书籍印刷工艺有了巨大的革新和发展。在这个时期,书籍无论是印刷,还是其他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断地融入到实践当中,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直到1948年莱比锡一次“世界最美的书”书展活动正式推行,这才让这类书籍的印刷设计活动有了新的名词,——“最美的书”。从此全世界每年都会有40多个国家共同举办这类活动[1]。2009年,我国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被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深评委团荣幸地选为“世界最美的书”。因此,我国的“最美的书”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成果,又体现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转变。在科技工艺下,其实是人们内心和世界的交融、碰撞、交流的产物。

二、“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

众所周知,上世纪后半叶开始,书籍的印刷工艺随着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有的铅印技术逐渐被胶印取代,对于书籍的文字内容技术的处理随之改变。这种印刷工艺的革新可谓令人瞠目结舌。更重要的是,印刷工艺的理念这时候也彻底被更新。人们更加愿意接受新的创新理念[2]。虽然铅印成本比较低,更加便宜,大批量的印刷也比较容易,字体字迹更加清晰简洁,但是它的工艺技艺和工艺效率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胶印的出现就带来了一场势在必行的印刷工艺革新。胶印工艺效率高,速度快,操作更加灵活便捷,从视觉上来看,也更加具有现代美[3]。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生活的人们对这种理念的突破尝试,也更加愿意接受,无论在主观条件上面还是客观条件上面都促使了“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理念创新。同时,在引导读者接受这种理念的过程里,也是十分顺利,几乎没有受到障碍,可谓顺理成章。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理念比较明确清晰,更加容易让人接受。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环境与人的需求的矛盾。而传统印刷工艺的理念造成了上述两者的不和谐局面,人们耳濡目染,可是随着理念的不断创新,人们似乎找到了解决办法,除了满足审美的需求外,还能保持环保精神,这一点上面达到了最美的书和人们需求的一致共识[4]。现代印刷工艺与传统印刷工艺有很大不同,这些都体现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当中。最美的书的工艺形象也是五彩斑斓,主要体现在烫印工艺、纸面整饰、上光工艺等几方面。烫印包括烫金银、烫电化铝、印专金、印专银、烫漆片几类;上光工艺主要有重点上光、整体上光、覆膜、过光油、过哑胶、过光胶、过哑油几类[5];整饰成型主要有压纹、凹凸压印、打孔、模切几类。这几方面的工艺技术各有千秋,综合起来就对最美的书起到了很好的衬托,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可以起到实用的作用,还能够起到精神层面的附加值。总体来看,这是不同于以往书籍的[6]。本文就这几方面的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突出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的实践与创新情况。

1、凸凹压印的实践与创新。这种工艺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工艺。最美的书通过这种工艺可以极大地增强美感,突出特点。这种工艺通过一种凹凸模具,将最美的书的表面产生压制效果,最终形成压印。压印过后的最美的书明显会有立体的手感,从视觉看彷佛浮雕,这是和以往不同的一种工艺。另外,这种工艺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油墨,直接在书籍表面通过设备就可以完成。效果十分明显。目前主要的类型有粗细深浅几种,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国的《文爱艺诗集》书籍就采用了这种工艺。因此还获得了2014年度“世界最美的书”银奖,它的封面几种体现了凸凹压印工艺,给人一种大方高端、但不失朴素的气质。

2、金银墨工艺。这种工艺主要体现在书籍的某些局部,为了突出层次感,让书籍的整体更有呼应感。这种工艺之前也可以看到,主要是精装书采用这种工艺,但是现在许多平装的书籍更青睐于这种工艺,而且我们发现,似乎平装书更适合这种工艺的衬托。这种工艺可以让最美的书体现一种艺术气质。金银墨是一种特殊的色块,没有明显的彩色度,因此用在书籍的标题、扉言上面,可以和其他部位的彩色形成协调,丰富书籍的美感,形成一种大气、端庄的气质。目前它的应用有一些问题,在油墨的耐热性上面比较难以把控,因此就会对光泽、颜色的问题有一些小的干扰。通常实践中采用的办法就是先铺底色墨,然后印刷金银墨。这种工艺如下图所示。(黑色的书籍就是底色。)3、激光打孔工艺。这种工艺最初是服务与装订环节,与印刷环节无关。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工艺也开始对印刷环节起到了帮助,因此让最美的书具备了更多种优势。这种工艺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它解放了打孔的作用,让打孔不仅服务于后期的装订,也延伸到了前期的印刷当中。比如开片,开窗,开洞,这些都可以依靠电脑完成,既方便又快速,因此就实现了完全创意的可能。人们从这些孔洞里面产生许多联想,增加了最美的书的魅力。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形状上,都给人一种新鲜好奇的感觉,在读者的心灵当中增加了质感。像许多艺术类的图书,都使用了这种工艺,更加突出书籍的内容和特点。因此称为最美的书并不言过。

三、“最美的书”印刷工艺的发展趋势

印刷工艺渗透进书籍,无疑对书籍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来看,最美的书正是契合了这种印刷工艺的创新,并且把实践融入了书籍的设计当中。最美的书不仅体现了书的内容,还体现了书的美感,更说明了一种创新实践的态度。最美的书发展的几十年当中,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最美的书成为了可能,从文字内容方面,到印刷排版设计装帧等环节,都渗透着这种理念。这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工业文明的进步,带来城市化的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化的书籍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精神层面需求的客观趋势[8]。那么,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和最美的书的结合,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最美的书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浓缩了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我们探讨“最美的书”的印刷工艺创新实践,这是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要从实践当中总结规律。最美的书的发展历程,就是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历程,从纸质的书籍设计,到现代多元化书籍的出现,说明创新才是书籍的唯一出路。不仅是书籍,其他文化产品也是如此,这是本文带来的启示。创新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何真正的创新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不断大量的实践,才能完成创新,才能让创新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而实践并不是漫无目的实践,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实践,这就需要有创新点来支持实践过程。最美的书经历了不同的创新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印刷工艺的最新特征,这种创新有利于实践的完成,同时,实践也促进了下一次创新的发生可能。我们相信最美的书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会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简明中华印刷通史【M].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

[2]赵正.砚耕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3:35.

[3]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6.

[4]邱承德,邱世红.书籍装帧设计「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7:43.

[5]李淑琴,吴华堂.书籍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8.

第2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一、新形势下对高校督导内涵的认识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学督导也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教学督导目的是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和发展规划,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是否合理,帮助学校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动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的积极性,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坚实基础。总之,目前评估与指导教学工作是督导的重心。教学督导包含了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创新教学督导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在创建教学督导机制方面努力的进行了机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建立了规范化的督导信息采集与反馈制度

江西应用科技本文由收集整理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学校建立了规范化的督导信息采集与反馈制度。例如制定了《督导工作指导方针》,指出了教学督导的目的、任务,工作权限、职责;以及督导的师资队伍、待遇等;根据督导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了例会制度和例会章程;制定了《督导信息联络员守则》和《督导信息反馈意见制度》,保证在做好督导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解决方案。制定了《教师教学管理条例》、《教师教学考核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等章程,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做到有章可循。

(二)督导工作检查常态化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督导坚持三个工作相结合。

第一,坚持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双向展开。督导开展常规检查的方式是:开展随堂听课,期中教学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实验实训报告等常规教学检查。督导开展专项检查的方式是:开展双语课程、精品课程、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教学评估、检查,使督导工作更具有专业化;督导开展专项调研的方式较多:如可以对学院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研室制度建设、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还可以通过询问、调查问卷等方式,搜集教学相关信息,分别归纳、整理以形成专题报告供领导审阅。

第二,坚持重点督导与一般督导相结合。督导在检查工作时,更应该注重问题的重点关键所在。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通过集体调研、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督导每年都对实验实训设备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检查,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则立即排除。

第三,坚持传统工作方式与创新工作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督导工作常态化和制度化。学校每学期举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督导会议,开展教学部署,根据日常教学效果和讨论改进措施,最终形成教学总结。督导不定期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校内向领导以及各个职能部门、院(系)反映学校的教学动态,教学督导的评教、评管、评學的短文,对省级教改课题予以提供教学指导和建议。

(三)确定以人为本的教学督导为中心,以民主协商为策略,提高督导的服务意识

第一,教学督导是一种教学管理工作,管理就是服务。督导关注教学,就是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督导人员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督导理念,实行民主协商式督导,用包容和博大的情怀来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改进措施,推动高校人才的培养。例如,督导通过课题立项、修改撰写论文来开展教学专题研究,从理论上探讨督导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创新督导工作新思路。

第二,学校督导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监督理念,督导指导教师,像教师的良师益友一样关怀教师。督导主动关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成长,将目光放在青年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上,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督导从被督导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鼓励、指导、帮助为主,将自身的优良作风、技能、经验和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推动学校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

(四)充分运用反馈控制理论

教学督导理论基础之一是反馈控制理论。反馈控制理论是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传达给相关部门,同时,由相关部门收集反馈意见并反馈给指导部门,以便监督和及时了解信息。

学校在各专业学生中挑选出一批学生代表来担当督导信息联络员,定期向督导反映问题。并时时召开联络员之间的座谈会,以便能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督导工作的创新性和时效性。督导与师生建立起和谐、平等、宽容、信任的关系,通过督导的督查、倡导和示范,建立一种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学督导机制产生良好的效果。

(五)建立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的教学督导评价机制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的教学督导不再仅仅局限于督导检查这个环节,而要把督、学、管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的教学督导评价机制。

三、高校教学督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不健全,责任不明确,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虽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已经建立了教学督导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但总体上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这些制度还有待完善。

(二)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比较浅化

虽然已经将三督(督教、督学、督管)作为督导工作的内容,但是从实施来看,仍然围绕督教展开,督管和督学难以开展;难免出现督而不导、重督轻导的现象;存在重督轻导的观念和做法,只督不导的现象。在进行教学督导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虽然开展了督导的专项调研,但是常规检查较多,专题督导开展得较少。

(三)督导的教学评价仍然是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甚少

督导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朝着创新创业教育方向上发展。目前虽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挑选出一批学生代表来担当督导信息联络员,定期向督导反映问题,但是督导的教学评价标准从本质上仍然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评价教师的粉笔字、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 对学生的学习的关注程度主要集中在出勤率,以及是否违反课堂纪律等方面,是否真正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予以掌握则关注甚少。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效果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因此,學校处于被动推进教学的状态。

四、高校教学督导机制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各级督导组织体系

省、市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督导机构,制定各级教学督导职责和权限,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教学督导沟通平台。同时,各高校也应当成立校级、院级、系级督导组织部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建立一系列的监管制度,督导人员的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对督导人员的职责权限、监督方式、监督范围进行详细规范,形成高效民主的创新教学督导体系。

(二)加强教学督导队伍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学督导团队

高校督导员应当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能够对学校的发展提出独特的见解与思路。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才能发挥督导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督导的权威和质量。高校应制定专门的选聘督导的制度,选拔优秀的督导员。要对督导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优化督导教学结构,让督导队伍专业化,使教学督导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拥有高素质的督导队伍,高校应定期开展人才培养的监督工作,以便于教育督导了解最新进展,提高督导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改进教学督导的内容,使教学督导跟上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督导、教学常规检查是传统教学督导的工作内容之一。而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教学形式也不断变化,如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网络教学等逐渐用于课堂,教学督导的内涵和功能得到拓展,教学督导的内容也应随之改变,才能够对教学真正起到督促的作用。因此,新的教学督导还包含了督教、督学、督管、导教、导学、导管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四)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督导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高校要建立督导的激励机制。要为督导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工作待遇,这样可以促进外部环境建设与自身建设同步发展,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激发督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允许督导主管参与学校教学成果评价当中。使督导工作真正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当中。

高校要建立教学督导的制约机制,对教学督导工作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规定对督导职权范围,可以使督导员在工作中全面看待问题,在督导评估中保持公正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督导的作用。唯有如此,才可能更有效地发挥高校督导的激励作用,使督导机制走向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持续发展道路。

第3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经过长期的开发与研究,目前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德国‘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加拿大的‘能力中心的课程开发型’实践教学模式和英国的‘资格证书系推动型’实践教学模式。”[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飞速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加以改进、提出和实践。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根据这一精神,高校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中强化实践性教学。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2]这些年来,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效,但是总体上讲,实践教学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师资力量薄弱。自1999年教育部实施高校扩招以来,师资不足已成为困扰许多高校的普遍问题。由于学生人数特别多,师资比例严重失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特别重,教学工作量特别大。这一问题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时间和精力所限,一个老师要负责上百个学生的实践教学相当困难,再加上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撑,教师实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较低。

第二,专项经费不足。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否则师生都很难走出课堂。各高校一般虽然都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但数额较少,人均十余元,这远远不能满足实施实践教学的需要,部分高校甚至根本不予提供经费,或挪用经费。因此,经费严重不足是高校影响实践性教学开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第三,时空限制。一般来说,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重大纪念性、教育性、学习性的地点进行参观、调研和实践,例如:革命老区、英烈纪念馆、模范小区等等。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加上路途遥远,这就造成了许多地区的文化资源浪费、不能共享,例如教育论文,新疆地区的高校师生若要到湖北参观“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就目前的交通条件,通常乘坐火车需要近40个小时,因此,时空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开展实践教学的重大障碍。

总之,由于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时间不长,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上述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往往造成实践教学走过场、敷衍了事,效果差。

二、“红色文化”对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湖北红色革命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湖北红色文化具有数量多、品质高、多样性三大特色。从革命的过程看,它贯穿整个中国红色革命的全过程,即从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28年红色革命的各个阶段。从革命发生和涉及的地域来看,几乎覆盖湖北全省。因此,发挥地理优势,充分利用量大、质优、多样的湖北“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多媒体为媒介,构建包含现场教学录像、实践教学专题片、教学课件等形式的“红色文化”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体系,对于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形象地“还原历史”、展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以下简称“纲要”课),“纲要”课,应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史国情,深化对三个选择的认识。由于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湖北,例如:“武昌首义”、“二七大罢工”、“中共五大”、“八七会议”、“黄麻起义”等,因此,开展实践性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地区优势,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带领学生参观、考察辛亥革命纪念馆、二七大罢工会址、中共五大会址、农讲所、陈潭秋故居等位置,组织和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教学,比如,在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中,为重现“武昌首义”的革命历程,让学生充分领会“首义精神”的真谛,我们认真组织了学生在湖北辛亥革命纪念馆内进行了现场教学,并在现场教学结束后,带领学生参观了首义园、三烈士墓、拜将台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印象深刻,受益匪浅。而外地、外省的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实践性教学,由于受时空、经费、师资力量等限制几乎是难以开展,千里迢迢、长途跋涉、费用庞大,怎么办?这就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等手段,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性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解决实践性教学因受师资、经费、时空等限制,造成难以开展的一系列问题,这一方法能够使各地学生随时随地观看“红色湖北”,使受众“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地展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 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研究论文服务。

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湖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现代化教育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视专题片、多媒体课件、现场教学录像等,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构建“仿真”实践环境,实事求是地“还原历史”、“再现历史”,通俗易懂地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可以直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服务,为《党的基本知识》、《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问答》、《四个分清》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服务,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必将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的优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理论研究

第三,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大量重复投入和劳动。

在利用现有校内外有的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基础之上,发挥群体优势,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多媒体技术设计和制作出最新、最具价值、最具说服力的资料,减少重复投入;建立共享资源库,构建和丰富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性教学的远距离、开放性和现代化,减轻师生负担,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红色文化”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课程形态,它需要有一套普遍可行的运作模式,对各个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没有一套普遍可行的运作模式,那么如何确保参与的广泛性、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延伸性?

为此,必须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贴近学生,精心设计,深入浅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特点。因此,在实践教学设计中,首先,必须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其次,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吃透吃准教材。教材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基本依据,能否吃透吃准教材教育论文,是能否提高质量地构建科学合理专题教学模式的关键,多媒体课件设计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突出教学重点,把握难点。再次,贴近学生,精心设计,深入浅出。“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要贴近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困惑点和问题点,才能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3]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中要不断加强调研,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动态,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通过科学、美观、和谐、清晰的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具体而言,应注意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仿真实践教学环境的建立

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电视专题片、多媒体课件,实现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的交互传递,并通过一体化设计、交互式实现,构建仿真实践教学环境。

(二)多媒体素材库的建立

建立多媒体素材库,主要包括共享软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图片等。建立多媒体素材库,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素材库,可以有组织地安排人力制作难度较大的媒体素材,有计划地存放、维护和更新素材,用于教师借鉴学习,开阔思路,不断提高备课质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查询和下载所需素材,提高素材的利用率。

(三)“仿真”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研究

主要研究多媒体教学素材库的建立、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等,主要环节有学习情景的设计、学习策略的设计、教师指导、管理与帮助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重点是运用现代教育、传播、语言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研究沉浸式、参与式、专题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方法。

(四)仿真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案设计

“实践目的一经设定,下一步就是设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实现实践目的的设计、设想、打算、规划。实施方案是为实现实践目的服务的。”[5]具体而言:

第一,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将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主线和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教育部主编的通用教材,以“武昌首义”、“二七大罢工”、“农讲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陈潭秋故居”、“将军县—红安”、“中国社区建设的‘神话’—百步亭小区”、“东湖新农村建设”、“神龙”、“光谷”等为典型,既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点围绕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历史和现实中的大是大非等主线选择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内容,确立相关专题。实践性教学中,教学专题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要吃透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使每个专题要有所侧重。初步考虑,我们拟设立的专题有:

(1)武昌首义(含武汉红楼“辛亥革命纪念馆”、“三烈士”墓等子专题)

(2)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含 “八七”会址、“施洋烈士陵园”等子专题)

(3)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含中共五大会址、湖北黄麻革命纪念馆、将军县—红安等子专题)

(4)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含武船扬帆“驶向”国际,神龙在湖北耕耘18年,托起“中国车都”、武汉光谷构建激光产业群等子专题)

(5)和谐社会的贯彻与落实(含中国社区建设的“神话”——百步亭小区等子专题)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含东湖新农村建设等子专题)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含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等子专题)

[参考文献]

[1]刘小新.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 思想政治教育,2008,6.

[2]韦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3]何勇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N]. 光明日报,2006-8.

[4]张宝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对策研究[J]. 潍坊学院学报,2009,2.

[5]夏建国.实践规范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第4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广告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

我校广告学专业主要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和经营策划类广告公司培养应用型高级策划人才 ,根据这个定位,结合我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八年来完成了三版培养方案,一 次比一次完善,为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广告本科教育实践中,我们十 分重视广告实践教学,每一版教学培养方案都设计了若干实践环节,并在执行中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有必要列专项进行研究。因此列出本文题目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

一、广告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思路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学、艺术设计、工学等多种学科, 形成了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的新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 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能力的塑造,因此要设计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教学目标的 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践环节的设计安排,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 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广告学不是纯粹的文科专业,从业务看,它属于知识 技术智慧密集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强。这种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属性给实践教学 环节的设计带来了难度。

我们的思路是:从培养高素质广告学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广告科学和行业发展的现状 与趋势,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广告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调整设计实践 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为手段,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设计出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模式的 改革思路。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单纯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为目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 单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本研究欲将其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设 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课程为主导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彻底 改变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依赖和附属的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广告学是文、理、工、艺、经 、管兼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知识手段的综合化。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 和内容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与业界发展结合,体 现业界发展的先进性,体现职业化和技能化特点。第三,将各实践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体课程 体系中来统筹考虑,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差,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 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四年不间断。



二、实践环节方案及类别

1、认识实践类

认识实践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对广告行业和业务有一定的接触,观察了解所学专业的用 途,增加专业的感性认识。该类别设置三个环节: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见习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一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比较合适。该实习一般做 法是通过参观各级各类广告公司,请公司专职人员作专门讲座、学生在公司做短暂停留观察 ,认识并了解广告公司及业务情况,了解项目的策划与广告推广工作流程,使学生对广告业 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为陆续学习的专业课积累专业认知经验。 

读书报告是大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读书实践活动。通过修养类和专业类图书的阅读,开阔 视野,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积累,为以后的其他实践环节打下文化基调。 读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然后在全年级召开大型读书报告会,最后每人上交一份读书报 告。

广告市场调查是对全部商业活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进行系统、客观、广泛且持续的收 集、记录、分析、评价,并做出结论与建议,供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的一种活动。在广告学 专业中,广告市场调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为广告策划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广告决策者提 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技能,专门从事各种信息调查与研究。由此 可见,广告市场调查是训练学生掌握调查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安排在第三学期, 是在学习了市场营销和广告调查及相关调查软件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

2、课程设计类

课程设计走的是工科路线,就是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时,利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或核心技 术设计一个项目。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部分策划、制作类课程可以设计此环节。如广告策 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实务、影视广告摄制、企业形象策划等课程。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实际就是做一个项目的策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

基本 功训练。教师给出选题或学生自拟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广告策划方法和创意技巧, 作模拟策划,要求在策划程序规范上与市场接轨,要有操作性。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作 相关细节要求,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公共关系与实务课程设计主要是做一个公关策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足于某一 企业的形象传播和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挖掘机会,形成公共关系活动项目,然后对项目 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形成公共关系活动框架,并对其进行合理性、 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分析论证。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形成公 共关系活动策划书及活动项目计划书。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价程序,选择质量高、可行性强的 项目进行模拟实施。整个过程在老师指导下由项目组长组织控制,活动结束后集体讨论项目 的可行性、创新性等,发现问题并作弥补。 影视广告摄制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影视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技巧训练,将理论与实践 结合起来,进行影视广告的摄制和简单的影视广告的编辑。该项目通过实践操作,应使学 生了解影视画面的含义、影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及影视广告的基本原理,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 艺术与技巧,掌握影视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影视广告拍摄、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并能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影视广告拍摄和基本的影视广告编辑与制作。一般分组进行,必须实地 拍摄,编辑制作方面规定应用具体技术或艺术技巧,最后拿出一个15或30秒的广告作品及 工作脚本。

企业形象策划课程设计通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的全案策划 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与形象传播的能力。在操作中可以灵活设计或选择项 目,可以选择现实中形象传播不佳或没有形象传播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立项,也可以自己考察 合适的创业项目,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为公司进行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 系统的策划及其内外传播策划,形成企业识别系统手册和企业识别系统传播策划书。最后组 织成果讨论、评选、展示。

3、创作实践类

创作实践类设计了一个项目即广告创作。广告创作包括广播广告创作、电视广告创作( 含拍摄与制作)、平面广告创作,每一个品种都含文案,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项目是 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的研究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项目。通过该环节 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单项创作中对策划、创意、制作理论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广告创作的内容: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分析,以产品或品 牌定位为核心,确定产品卖点,选择最佳创意角度,通过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广播广告进 行品牌传播;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广播广告、影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 ,制作相应的广告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说明会或展示。

4、研究类 

研究类项目设计了科研训练两项,一项是文案研究,一项是模拟课题训练。

文案研究是在第五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对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 究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究训练,学生基 本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广告文案的文字部分鉴赏与分析能力;影视广告作品鉴赏与分 析能力;平面广告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各类广告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力;写作分析评论 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品鉴赏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搜集相关资料,整 理数据,撰写评论和报告。

模拟课题训练是在第七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 序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训练,学生基本 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专业论文选题能力; 科研项目的基本申报能力(含申报程序、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填写课题申请书、实施课题研 究等);答辩能力;学术道德修养自控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申报要求与规范 进行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论证课题、撰写报告、结论研讨、答辩等环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5、综合类

综合类项目设计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任选一个)、毕业实习。

学年论文是在二、三学年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项目,安排学生结合该学年专业课程, 练习撰写学术性论文。这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告领域某一课题 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广告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巩固、充 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 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各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广告实践 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性作业,是衡量毕业生 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学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 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或行业 的某些问题。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 题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写作 能力,提高思考和创造力,为毕 业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长期以来是针对理、工、艺术等学科专业安排的综合实践环节,相当于文科的 毕业论文。该项目应用于广告学专业,主要与我们培养目标定位有直接关系。我们主要培养 策划类人才,策划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学生毕业时可以选择作策划方案,要求策划的产品 或服务必须结合当前市场,作实地调查和战略分析,制定可执行的营销、传播策略,并作效 果预测。作出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请相关企业代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审查。这个成果与 毕业论文同样是衡量学生毕业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实践教学的高潮。该科目的进行,是对学 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检验,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结构的总考察;是 教师对教学成果的验收,是学生对广告职业生活的全面熟悉、适应和演习过程。此项实习, 拟达到以下目的:让学生深入广告行业,参与具体业务,熟悉工作流程,锻炼操作能力,为 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作心理准备;使学生将所学的广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锻炼学 生在广告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检验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 教学质量,反馈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毕业实习设计了广告策划、 广告管理、广告设计制作、广告教育等内容,要求在双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或参与实 质性的业务,回交工作方案和对方案的分析、相关工作调查分析、可视性实习成果、实习 报告等。

以上实践环节安排见下表: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bg(!〗〖bhdfg6mm,fk20mm,k25mm,k35mm,k15mm,k15mm,k30mm,k20mmf〗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特点及诸环节之间的关系

1、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拓展和提升,在方案中体现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紧密相连。 实践项目大多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因为广告学的应用学科性质,理论教学要有与之相配套的 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实践教学方案中的项目设计体现了较完整的结构性特点

作为一个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一定要注意从人的认识规律和专业技能整体构成出发去构 建。本方案的设计从认识实习到社会调查,从策划与创意、公关、cis、影视到广告案例研 究、广告课题模拟,适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并且科学地阐释了广告业务的各构成部 分。

3、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第5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应创新实践教学的理念和管理体制。实践教学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实践教学构建模式:在教学计划中,全学程不计入总学时的实践教学总周数,要求本科不少于20-30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就业结合起来,与社会调查实际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通常包括生产劳动、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等。生产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基本培养规格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学形式都直接与生产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因此,其教学过程比理论教学更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发展具有更强的影响力,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1、人才培养方案尚待完善

实践教学虽然在本科院校当中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但是从人才培养的方案上来看,还不够完善。大多数本科院校完成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借助实践平台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但结果并没用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至于学生毕业后没有把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带到社会中去。比如一些文科的专业,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是偏向于学术的,实用技能的运用少之甚少。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严格按照“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三段式模式,课程讲授上也只是严重偏向于讲授,这样学生学以致用的权限没有得以发挥,以至于知识脱离了实际。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实践教学中的种种环节都应该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原则而着手。

2、实践教学管理力度尚待加强

实践教学管理就是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涉及的关系比较多,受教学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较大,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较少且思想上重视不够。每次组织学生实习,往往是现联系实习单位,现安排带队教师,现确定实习计划。教师是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质量。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且应有固定的实习基地,优秀的教师指导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教学形式和方法受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制约。因此,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及其安排,要区别不同层次,因专业而异,但都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在教学计划中,全学程不计入总学时的实践教学(不包括公益劳动和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总周数,要求:本科不少于20—30周。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记录,比如认真填写实习手册,做好每阶段的记录,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无任何抄袭,有自己的创新点,且鼓励学生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融合在论文当中,这样更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践教学的直接亮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和人才培养的核心。

1、实践能力

现在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有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新的人才质量观。知识是载体,是学知识,是底牌;能力是表现,是学做事,是王牌;素质是核心,是学做人,是品牌。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这就是当前高等教育三个支点,或叫三维的教育目的。

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实践教学的亮点。没有亮点,就没有切入点;没亮点就是缺点;没有亮点,就没有生命力。现在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往往明确提出,“有实践经验的人优先用”这使我们的学生很为难,很尴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2、创新能力

学校的发展在于改革,改革的潜力在于创新,创新教育是一种探索的教育。要着力提升学生的三个能力,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是创造性的实践,创新是一种超越,比尔盖茨说:“创新是原子裂变,投入一点点,产出千千万。”创新有三层含义,即改变、更新、创造;创新的载体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六大)创新使人进步,守旧使人落后,有人说,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

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创新能力培养首先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创新。当前,当务之急就是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摒弃固有的旧的教育模式。

二是以理念创新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提高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要认识创新教育,学习创新教育,走进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教育。

三是以实践教学过程为载体,丰富实践教学。在实践层面,操作层面上下功夫,增强教师的实践意识,用理论指导实践,以此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的突破

1、应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实践教学

什么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呢?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有四方面内容: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

与时俱进就是与时代同行,掌握时代脉搏。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科学发展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平衡,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要平衡,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培育要平衡。素质教育就是知识、能力、做人融为一体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学做人是人的根本素质。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的“灵魂”,要将“教本位”转变为“学本位”,办学以学生为本。培养人才不能离开人。要求我们思想要常新,知识要更新,方法要创新,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去思考,去思维,想思路,现在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很艰难。在实践教学中,要强化共同内容,精选独立内容,舍去多余内容,增加创新内容,人才培养要体现创新,围绕实践教学的亮点搞创新。

2、应该抓住重点,既要遵守规范,又要敢于创新

实践教学的安排,实践教学的保障,实践教学的指导,实践教学的管理,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构建等等突破某一环节,创新是可以办到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很广泛,项目虽多,但要抓住重点,只要我们狠抓重点,例如,抓住“三实”:实验、实习、实训;抓住“两个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抓住“两个社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突破一点,创新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应该打好毕业设计(论文)这张牌,因为这张牌能反映出学校的品质、品位和水平,能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效益,也反映学生的就业状况。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希望我们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好”三个字上下功夫,要多元化指导,在选题和严格把关上多下功夫。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选题是确保质量的前提,思想要开放。应该鼓励学生,从实践课堂、社会实践、生产实习中发现问题,形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使选题与就业结合起来,与实际结合起来。

毕业设计(论文)需要规范,但要过于强调规范,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现在的毕业设计(论文)给我自己的感觉是一个模式,缺乏个性,很难做到五光十色,还是应该要求做到“少而精,少而清,少而新”。从某个角度讲,材料越复杂,反而表明思路不清、水平不高,力求用简明的道理说明复杂问题,任何时候,繁琐没有生命力。

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只作为理论到实践部分的转变,只有在理论与实践双方面都做好的前提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保障作用,这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第6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255-03

高等院校拥有极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大学生不仅是知识传承的载体,而且是崇尚和实现创新的活跃群体,是国家未来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主题,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所谓实践教学是指直接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以及相关活动等,是教学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在实际动手和操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仅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走出常规思维的模式,提出新思路,探索新观点,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研究型”大学特别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本文旨在探索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和方法,以便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理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只有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实现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创新一般是指通过独特而新颖的思维,从而发现和产生前所未有的结果。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独立思维而产生的思想、见解以及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只要对于本人是全新的,就应该是创新思维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推陈出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对于教师而言,创新教育理念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展现学生个性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的求知欲;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建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获取通过实践教学进行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课堂理论教学是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讲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学科前沿的信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等,介绍本领域研究的重大意义和科学价值,借以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要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与辩驳,激励学生产生新思维;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授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问题如何提出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有哪些,最终如何解决,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出具体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强实践教学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自己摸索、推敲和推导,互相交流,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参与型”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强化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对科研创新的兴趣,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实践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应该以现有实验为基础,逐步形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方式共存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要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层次,注重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减少传统验证型实验的比例,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将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先进性,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实施以及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完整流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推向实验的主置,由学生自主选定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教师只提供实验材料,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设计性实验从根本上属于小的科研训练,在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实验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学习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一是增设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二是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增进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三是将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通过设计性实验等充分展示创造才能,调动创新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将理论教学的基本原理付诸实施于生产实际,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也是理论教学在新的层次上的延伸,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必须重视日常课程的实验操作、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堂与课后的技术操作训练等,因为这些实践环节是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原理、知识和技能等进行验证性教育和训练,而这些由浅入深的教育和训练则是学生实践能力由低到高的培养过程;其次,必须重视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因为这些实践环节是以社会生产实践为依托,对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原理、知识和技能等进行综合性教育和训练。平常的实验课程、课堂讨论、技术训练是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础,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则是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对平常单个训练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掘,能够充分发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其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创新能力的训练

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主动性。因此,在高等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对深入开展创新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倡导大学生科研活动,建立和规范大学生科研立项制度,将科学理念尽早植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拓展视野。在学生实施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指导教师将自己丰富的科研经验传授给学生,并划出部分科研内容由学生自行探索,自行设计试验方案,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提炼和升华,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必须营建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应该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并行,鼓励百花齐放。因此,实践教学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院内与院外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等不同途径,寻找多种实践教学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科技制作、项目研究、社会服务等活动,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多举办一些学术报告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术交流中来,将新鲜的学科前沿知识与学术探讨的方法及早教给学生,激发其创新欲望。学校要定期举行一些科技论文大赛、科技制作竞赛、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为一批创新意识强、专业技能强的学生施展才能提供机会,使具有创造天赋、创造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五、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成果,强化创新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是生产实践的先导,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广大企业的需要。为此,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组织学生参加部级、省级、校级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既要吸收高年级同学参加,也要组织低年级同学加入,使部分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形成由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教学科研梯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实用性相结合,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吸引更多企业资助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构建新型的校企协作关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高校优先为协作关系的企业培养人才。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而且让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项目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六、改革考试方法,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教育评价体系方面,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重心倾斜于创新能力,彻底改变过去单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评价标准。特别要注重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此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继承现行考试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应采取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等方法,注重对能力的考核。对于课程考试,让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观点,以综合性大作业的方式或专题论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的掌握情况,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延伸能力;对于考试内容,尽量减少机械记忆考试的内容,增加探索性问题与综合分析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与独创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评价时,增设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功能越多越实用的实验将获得更高的分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而想法动脑动手,使每堂课涌现出各式各样前所未有的创新实验功能,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长此以往,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必将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对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担负建设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院校的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建新.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141-143.

[2]王景翰,姚丽娟.当代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8,(9):197.

[3]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11.

[4]水恒福,姚文锐,吕民.化工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0-22.

[5]孟春,郭养浩.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化工高等教育,2006,(1):96-97.

[6]王德军.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4,(3):83-84.

[7]景丽洁,李英华,王建刚,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化工高等教育,2006,(5):26-28.

[8]闻亮.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1-53.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Ways of Enhanc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HU Jian-hong, CHEN Yu-lin, LIU Xiao-l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第7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产学研;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毕业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及其形式功能的日新月异则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同时也要求高校土木工程专业[2]培养大量应用型创新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最后的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综合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最终使学生符合应用型创新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毕业设计[3,4]论文必须具有综合知识、能力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5]之间通过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有机结合企业生产实践与科研创新,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实际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设计与参与生产实践的事业心和责任感[6],在更好地运用综合专业知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同时,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创新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模式

产学研有机结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就是在毕业设计与研究论文中,实现毕业设计[7]、教学与土木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产学研项目中,结合科研创新与生产实践来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土木工程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有助于全面培养有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模式之中,可以优化开展实施产学研合作,有效建立健全当前土木工程教育中产学研结合教育课程评价[8]及调控机制,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间的优势资源互补,优化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2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意义

利用产学研机制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从工程实际与学术问题的联合创新出发,丰富与扩展课题的研究目标,将产学研科研或工程项目转化为创新型的实验项目、依据工程实际与实验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展创新能力。同时,创新性土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优化学生力学模型计算能力,培养技术学术交流,扩展学生思维,具有重要创新意义。基于产学研的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工作,能够优化提高土木工程产学研合作水平和效率,实现共赢,共同发展。创新模式,搭建土木工程产学研平台,优化服务,能够优化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合作,提高合作层次,有效实践产学研合作,提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发挥积极影响。而且,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其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使其与产学研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可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产学研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的实现措施

3.1完善产学研结合体系

密切协调土木工程教学与后期毕业设计间的联系,基于产学研创新模式,设置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最终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实习与设施打下基础,增强课程试验与毕业设计等与外部生产与科研创创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解决工程中与企业科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工程毕业设计题目,使其能够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提升学生参加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热情。

3.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实力

高校院系加强与地方科研生产合作,建立完善土木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基地,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升其实践指导实力,为毕业设计与论文提升工程实际的支撑,激发土木工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潜在能力。通过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联合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毕业设计,更深层次地让学生通过融入到土木工程设计实践中。

3.3提升选题水平

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必须要确保选题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特点,切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保障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选题深度可为学生所接受,一方面避免选题简单重复的陈旧题目,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避免在毕业设计中选题过深、题目过大而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确保学生切实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3.4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院系在毕业设计指导中,应细化到具体教学指导单位,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专业特点,制定适合创新模式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细则。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中,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维,建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土木学生的工作、人际交流能力。

3.5协调毕业设计考核环节

建立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分阶段考核方法,首先对指导教师要求其书面陈述毕业设计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设计论文内容、难以程度及工作量等情况,由院系讨论与考核设计选题。在此基础上,增加创新学分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更加有积极性地投入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激励教师培育基于产学研等的创新课程与毕业设计的实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增加实践环节的考核,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

4产学研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案例探索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依据江苏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逐步推行创新教学与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承担了大量的企业科技开发项目。土木工程学院在基于产学研的教学与毕业设计改革上,利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引入企业深度参与教学实践,开发了“企业文化、建筑工业化技术、施工安全管理、现代施工关键技术、建筑信息化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等校企网络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利用校企网络共享络课程,鼓励开展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对“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与工程结构测试技术训练”等课程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为切实完成实践课程培养目标与创新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学院教师团队目前承担的产学研项目,紧密结合土木工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问题,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目前承担“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对工程桩的影响及其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项目,旨在结合教学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同时,进行土木工程创新毕业设计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探索工作。在教学中,针对盐城多河地区特点,分析深大基坑开挖的设计、施工与环境影响特点,将工程难点问题引入课堂与试验及实习实践。对深大基坑开挖回弹引起的桩基承载形状变化等问题,在“桩基工程”课程的设计与施工检测等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试验与产学研课题研究试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试验研究,为创新性毕业设计提供知识能力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产学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根据学生情况并结合项目特点,毕业设计选题有“先锋岛三期多面临河深大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盐城多河地区的基坑支护形式与插入深度研究”“深大基坑开挖条件下的工程桩承载力计算”“深大基坑开挖坑底回弹与桩基承载计算与检测”“临河高层建筑深大地下室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等,创新了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并推动了工程生产实践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等工作。

5结语

在土木工程教学、试验实践及毕业设计的各阶段,基于产学研联合研究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与毕业设计选题及实施,促进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直接接触到工程实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可有效保证学生完成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完成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查文炜,葛友华,刘平成,等.基于产学研机制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园地,2009(33):28-29.

[2]杨果林,曾伏爱.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本科毕业设计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1.

[3]潘福婷.土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7):21-22.

[4]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戴益民.校企产学研联合培养提升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4):57-58.

[6]陈树华,郭轶宏,梁文彦,等.基于跟踪管理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66-68.

[7]童乐为,张伟平,刘匀,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与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03-107.

第8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推进策略

理论创新是指一个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创新。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成不变的教条,变成简单的说教,脱离了实践,就不会有说服力,也就会失去生命力。目前,来自国际和国内各个方面的挑战,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一、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正是坚持和贯彻这条思想路线,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够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统一,就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摆脱主观主义,防止思想僵化,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又要努力实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

二、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它是一个不断科学总结和吸取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的过程,人民群众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的,囊括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必须及时地给予认真总结和概括。正如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时曾指出的:“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为全国的指导。”[1]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本质要求。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如果学风不正,只唯书、唯上而不唯实,将理论当做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就窒息了理论的生命力,扼杀了创新、创造的灵魂。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2]

三、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吸纳自然科学和其他一切科学门类的丰富营养,借鉴世界各国的科学成就。

毫无疑问,我们的理论创新最根本的是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以现实社会实践为根本源泉和动力,但同时需要从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宝藏和外域文化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对祖国传统文化不能兼收并蓄,食古不化,而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汲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对外域文化特别是西方学术思想和理论著作,也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生吞活剥,而应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在鉴别分析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和借鉴那些科学的、对我有用的成果,批判和摒弃那些错误的、腐朽的、反动的东西。

四、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

理论创新最深厚的源泉是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创新来源于实践,相对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来说,理论总是有自身局限、滞后的一面,只有时刻关注变化着的实践呈现出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实践活动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概括,才能在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新经验,揭示新规律。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当今急速变化的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形势,研究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地推动理论的发展,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第9篇:创新与实践论文范文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在高校思政课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必须坚持实践育人的改革方向。而如何在十八大精神引领下,用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达到实践育人之目的,就成为当前实践教学改革中一项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实践教学的本质内涵

实践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其中,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实践观点、实践思维与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持实践观点、遵循实践思维、运用实践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社会现实问题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冲突问题。

那么,该如何界定“实践教学”?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不能仅仅是理论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成分,而应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与核心环节。因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决定作用,客观上要求理论课教学,必须以实践的观点和方式阐释问题。以往,谈到实践教学,总是狭隘地理解为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参观考察之类,因而常常忽略了课堂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实际上,只要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所有的教学双边活动,都可纳入实践教学范畴。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对实践教学本质内涵的理解,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

二、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众多别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但改革实践中,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目前了解情况看,多数高校的思政课专项经费还达不到建设标准的要求[1],国家规定的标准课时还安排不到位[2],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中,虽形式多样,但往往形式大于内容,有流于形式之嫌。因为,在课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情况下,仍然安排近三分之一课时搞实践教学,这样,对于形式创新的过于追求,就不可避免地会淡化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另外,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需要多方协调互动,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但因思政课在高校中的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往往导致实践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学没有实效性。

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创新平台建设,固然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但也需要不断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院校特色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基本路径,进而打造贴近学生实际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教学创新平台。但开发利用特色实践教学平台,多数限于参观考察,缺乏必要的结合课程的学术理论研究。因为,只有在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中,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平台建设才能获得必要的支撑。

三、十八大精神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1.引领教学理念与时俱进,让实践教学体现时代感、富有现代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功能,决定其学科建设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殊要求。党的执政理念与理论总是不断创新,思政课程教学也就必须与时俱进。因为,政治理论的每一次创新性成果的产生,都蕴含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为思政课堂提供着前沿的、鲜活的教学资料。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课堂,并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体现时代性、富于时代感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的主要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民族复兴、创新精神、中国道路、人民理念,这与思政课讲授的核心教学内容是一致的。在思政课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开展中,必须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更新强化教学理念。亦即用时代语言表达科学理论,让时代精神融入百年历史。由于政治理论课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理论,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不可能不导致课堂教学中会频繁使用出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词汇,而这对于90后一代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理解上是困难的。因此,在党的十八大的“创新精神”引领下,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必须做到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转变。而教学话语体系转变的前提,则是思政课教师知识的更新及相关理论的储备。

2.引领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做到实践教学目标、内容与考核的有机统一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其中,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以思政课程建设为基础平台、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手段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导主线的目标模块构建,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则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应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理论知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3]那么,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来推动教学改革,进而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否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于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学专题讲座与科研专题研究的有机统一,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方式改革的有机统一。只有做到“三个统一”,才能建立起相对完整独立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考评体系。

3.引领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在特色文化资源利用中打造实践教学新平台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只要思政课存在,改革就永无止境。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应在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任务的顺利完成,有赖于我党90多年来在探索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特色、道路特色与制度特色。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构建上,在创新平台打造中,亦必须注重特色,只有富于特色,才能保持创新活力,才能贴近学生实际,才能取得教学成效。

利用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生产和文化活动的各种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化形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4]从全国各地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看,实践教学资源应该说极为丰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每一所高等学府,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青年学生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这一平台,让青年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使其在考察感受红色文化历史中,进一步增强历史的使命感与现实的责任感。创新的形式,特色的文化,再现的场景与生动的讲解,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于无形中取得思政课的预期教学效果。

四、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的改革探索

实践教学改革是全国高校思政课教改的大趋势,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富于特色;只有富于特色,才能贴近实际。因此,高等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将院校特色教学资源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运用到实践教学改革中,对于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1.利用院校特色教学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中国医科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医学院校,曾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该校创建初期,为“红都”瑞金的红色政权建设及应对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长征途中,随军参加战斗及救护工作;延安岁月,毛泽东写下“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经典题词。由于沈阳解放后,曾经日本人创办的满洲医科大学并入中国医科大学,而日本侵华期间,满洲医科大学又充当了细菌战研究的特别角色,这样,在院校特殊历史沿革中,便蕴藏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可以说,中国医科大学既有光辉灿烂的红色校史资源,又有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学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充分利用院校特色教学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将成为贴近学生实际的一项新举措。

2.借助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利用高校所在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打造实践教学创新平台,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沈阳是一座有着丰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东北中心城市,既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有见证新中国工业文明辉煌历程的沈阳档案馆与铁西档案馆,对于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极具应用价值。

高校思政课程与地方史结合是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的另一项新举措,它能使教师摆脱说教,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我校位于沈阳,又是医科院校,而根据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实际以及对沈阳地方史的考察,在沈阳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30周年之际,决定选取“沈阳铁西区的工人生活史”作为支撑课程改革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教学实践开展基地,亦即实行学术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选择铁西区产业工人生活史及沈阳医疗卫生政策发展史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与改革,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既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尤其讲《概论》课和《纲要》课,对于加深学生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3.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中的考核评价问题

考核评价是巩固和体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环节,既然搭建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就得相应实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评价(期末卷面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坚持科学性原则与导向性原则的前提下,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表现度的发展性评价。

2012-2013学年度,我校人文社科学院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在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学生总成绩中,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30%。为避免流于形式,制订了形成性评价的量化标准,具体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堂纪律、课堂测验、讨论发言、外出参观考察以及平时作业等方面的考核。学生平时作业主要以小论文形式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论文作业的撰写,可结合课堂实践教学专题与社会实践考察实际;论文作业的考评,采取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

五、十八大精神引领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路径

十八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思政课体现时代性、富于时代感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最主要的中心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而如何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则成为十八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等“三进”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1.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将十八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过渡。课堂理论教学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讨论,既要侧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及其相关重大历史结论,又要结合新形势下的新提法、新论断,尤其以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所提出的“中国梦”,都应该纳入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上,需采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既可以进行教师专题教学,在师生互动中解读十八大精神,开展课堂讨论,在主题演讲中领会十八大精神,又可以进行影视教学,在学生作业中体现十八大精神。不管怎样的教学形式,只要能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开展就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思政课教师群体,需要多种力量的密切配合,实现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依托校园文化建设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平台。校园文化建设能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有序参与,充分体现其教学主体地位,使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约束等诸多功能得以实现,因而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在精心设计基础上,将十八大精神恰如其分地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活动,青年学生自发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以及校园人文景观等软硬件环境建设中,由此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健康开展,进而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积极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改革。

3.在社会考察实践中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平台建设

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把社会考察作为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社会考察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中进一步融入社会,能促使其将课堂所学基本理论具体应用到社会实践的现实生活中,能提高其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课外考察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可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考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逐步内化为其应有的能力和素养,进而增强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