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中国范文

创新中国精选(九篇)

创新中国

第1篇:创新中国范文

5月30日,由美国国会授权成立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听证,9名美国专家和学者分别从理念、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国防创新方面,审视和评估了中国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成果,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可预见的将來不会取代美国。参加听证会的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教授苏迈德认为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布雷斯尼茨教授断言,中国在未來的20年中都不会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人。

一方面,我国把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视转变增长方式的立国之本,志在必得;另一方面,外面的专家认定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中国创新未來20年没戏。难道自主创新真的已成国之殇,是横在中国前进道路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国家定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方针,中国未來自主创新的希望寄托在企业和企业家身上。我在上一期的“总编签字”中曾说,近30年來,追赶、学习一直是中国IT企业精神的魂魄,学HP、学思科、学戴尔、学IBM,学了30年。过去三十年,中国IT企业家们专注于学习和追赶,并没有把“创新”真的当回事,虽说事事往创新上靠,但颇有“皇帝新衣”的味道。

5月29日,苹果CEO库克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乔布斯对他的影响,谈到乔布斯创新的核心理念。将乔布斯的理念与我国企业家的心态进行对照,对理解和探索破解中国创新之殇的路径也许有所帮助。库克说:“乔布斯教会我们不要专注于过去,而是专注于未來。不管过去是好是坏,都不要去关注它。”

专注于未來就是要充分了解各方面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设想、畅想、梦想未來更完美的生活和产品,然后寻找达成梦想的路径。专注未來就是创造未來、领导未來,这就是库克从乔布斯那儿得到的伟大企业的核心理念。

与专注于未來不同,中国的企业更多地专注于同行和竞争对手。其目标不是创造未來和领导未來,而是努力做到和对手一样好。专注于未來意味着永续不断的创新,专注于同行意味着无休止地模仿和追赶。我以为,正是企业家理念上或者意识上的差异,导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第2篇:创新中国范文

在有关创新的部分中,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党代会报告均明确提及了本区域若干重要的创新平台或者新兴产业聚集区,并提出予以政策投入和资金支持,未来,这些平台和聚集区预计将会出现一批新兴的领军公司。

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连同广东、浙江、江苏三个沿海省份,集中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富创新力的区域,他们所绘制的创新版图,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中国产业升级。我们节选了五个地区党代会报告有关创新高地的规划,并进行简单介绍。可以说,它们是中国未来的创新地标。

北京

全面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全力抓好“三城一区”建设。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推进中关村大街提升改造,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技术研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突破怀柔科学城,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世界级原始创新的承载区。搞活未来科学城,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立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促进各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促进全国科技园区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报告中所谓的“三城一区”即指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三城”的定位各有不同:

中关村科学城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高等学校和中央企业,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基础前沿研究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怀柔科学城重点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群,搭建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未来科技城着重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集成中央在京科技资源,引进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

根据公开报道,2017年4月,北京市科委的官员曾详细披露过“三城一区”的重点支持方向及部分项目。

其中,中关村科学城重点支持在网络空间安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等领域的原创技术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量子点微型光谱仪芯片、神网络处理器等重大成果转化;怀柔科学城将加快推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材料基因组研究等5个交叉研究平台的开工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聚焦动力电池、石墨烯、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部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此外,报告谈及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最富盛名的创新高地。目前,示范区空间规模为488平方公里,形成拥有“1区16园”发展格局。

中关村的活力,从创业者、投融资以及上市公司的数量即可见一斑。根据《中关村指数2016分析报告》,2016年《福布斯》的“亚洲30位30岁以下杰出青年”榜单中,中关村约占中国入选的创业者三分之一;2015年,示范区范围内发生股权投资案例2413起,已披露股权投资金额约人民币1020.3亿元;中关村当年新增上市企业27家,其中境外上市5家,截至2015年12月末,总数达281家,这数字远超中国大多数省份。

上海

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立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研究型大学,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高水平规划建设张江科学城,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增长极。

――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定位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核心任务”,其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前沿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重大需求问题提供长期、关键的科学技术支撑;推动设施建设与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推动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汇聚培育全球顶尖研发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探索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新体制,加快建立符合科学性的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管理制度。

第3篇:创新中国范文

3D打印――88岁老人的新课程

2013年8月,林宗棠得知中航工业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率先采用了3D打印技术,并将3D打印部件用在了新机型上,此后便对这种新型的精确制造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也是他第一次听说3D打印技术。

对于3D打印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林老即欣慰又内疚。之所以如此,用林老的话说就是,“我从1949年就开始搞工业,到去年为止已经在工业战线上工作了64年了,在基层和领导岗位上都工作过,而且主管的都是高科技领域与技术创新方面。但是我对3D打印却是个科盲,不知道什么是3D打印,感觉这方面没有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也正是因此,88岁高龄的他将3D打印列为自己的又一个学习课程。

自去年8月开始,在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林老在北京并赴上海沈阳、武汉、昆山、西安、深圳等地先后考察了近二十多家单位,既有中航工业沈阳所、中航工业制造所、中航工业材料院、中航工业西飞等航空工业领域内的厂所,又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还有民营企业和外国企业等,希望对3D打印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有个系统的了解。

“全国哪里有与3D打印相关的业务,我就到哪里去,今年我还要继续学习。”

在考察中航工业沈阳所期间,林老对该所大胆创新,在新机研制中率先采用3D打印技术大为赞赏。

他在与该所总设计师王永庆交流的过程中得知,该所早在十几年前启动新一代飞机研制时,由于几个关键部件采用现有的制造技术难以达到质量要求,所以决定引入3D打印技术。此后,该所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华明教授合作,历经十多年的攻关,终于制造出了可以装机的3D打印部件,使新机的研制进程大为加快。“飞机上非常重要的模锻件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并且已经装机使用,当然还要经过检验。现在初步看来是成功的,材料的性能达到并相当于模锻件,个别的指标比模锻件还要好,这就对飞机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林老眼里,中航工业沈阳所和王永庆、王华明都是好样的,他们很有前瞻性眼光,并且能够把握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航空制造这个方面赶上并超过了发达国家。而这也更坚定了他继续学习的信念,“我今年还想继续学习,再考察一二十个企业和院校、研究院所。”

实践出真知

在为时半年多的考察中,林老发现全国已经有100多家单位在从事3D打印相关的科研和制造工作,除了北京之外,西安、武汉、沈阳以及长三角地区很多单位都做的很好。而在工业应用方面,航空工业走在了其他行业的前面。

“党中央和国家对3D打印技术的发展应用很重视,我去过的这些单位,党和国家的很多位领导人都去考察过,可以说3D打印的曙光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悄悄升起了。”

考察学习的同时,林老还自己购买零部件组装了2台初级的3D打印机,借此更深刻地了解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此后,有企业又拿来新研制的2台同类别的3D打印机,要他试用并且还要给企业提供试用报告和修改意见。“我现在变成了88岁的3D打印试验工,4台机器24小时不停工作,我也每天工作24小时。”

通过组装和试用,林老发现3D打印机的制造原理和结构其实并不复杂,当然他组装和使用的只是初级产品。所以,谈到未来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他认为“将来工业方面要使用金属原料和其他高级材料来制造产品,就要使用激光和高能电子束,所以未来关键的技术还是激光的功率和激光头。”

而为了破除上述疑问,林老还专门拜访了我国激光领域的专家。“目前,武汉的科研人员已经制造出了功率达到1万瓦的民用激光器,未来的目标是制造出10万瓦的民用激光器,这些设备都可以用在3D打印领域。”

当前,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正在领衔研制12万吨的模锻水压机。在该级别的模锻水压机上,一个大型部件的重量就达数百吨,而制造这种部件的毛坯件的重量就更大,如果采用传统工艺,需要自由锻、粗加工、热处理等多道工序才能制造完成。在与颜永年教授的交流中,颜教授告诉林老未来可能采用3D打印技术,以金属粉末为原料制造出毛坯件,可以省却多道工艺。这让林老对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制造大型机械部件更有信心。

从3D打印到3D创新

通过对3D打印机的试用,林老感觉到其构造与工作原理和传统的平面打印机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要实现3D打印,前提是必须有3D设计。3D设计与3D打印的结合,才是3D打印产业基本的产业模式,他将这称作“3D创新”。

之所以将其称作3D创新,是因为这样能够将3D打印产业的上下游基本上贯穿起来。“3D打印有个先决条件,就是有3D设计。3D设计可以采取包括3D绘图或3D扫描两种方式来实现,也可以两种方式相结合,在3D扫描的基础上辅以3D绘图等,获得3D设计文件。然后才能实现3D打印。”

事实上,3D打印技术早在30年前就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其更为专业的名字是增材制造技术,即采用高能束流(电子束、激光)或其他能源,借助3D设计将材料熔铺沉积或组合焊接,逐步累积成实体构件。由此可见,它与我们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切削等减材加工技术完全不同。

正是基于不断深入的了解,林老认为,3D打印与之前我国研制电子对撞机、“嫦娥”二号探测器等大型工程不同,“3D打印没有什么需要我们特别克服了才能上的技术。它的原理是很朴实的,并不深奥。但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它应用到我们的科技领域、经济领域,甚至是全社会各个领域里,可能会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做出突出的贡献。”

林老认为,增材制造与减材制造这两种技术是辩证统一的,都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在地球上,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是增材的过程;从一个细胞成长为一个人,也是增材的过程。而水流冲刷最终形成河道,则是体现了减材的特征,而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学会使用切削工具同样体现了减材的特征。所以说,增材与减材这两个概念,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所以,如果认识到了这个规律,认识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就可以更好地加以利用,催生新的产业领域,比如用3D打印技术制造工业领域大量需要的模具,也可以用3D打印技术制造医疗领域需求的人造牙齿、人造骨骼等,未来还可以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人造细胞、人造心脏等等。

用3D创新助推国家产业升级

对于我国来讲,3D打印技术更为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可以用它来提升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服务于国家的产业升级战略。

“从目前国际上的发展情况来看,3D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其规模还很小,年产值也就20多亿美元,未来5~10年有可能发展到100亿美元的规模。但是,我们现有的一些产业,其规模可以达到数千亿甚至上万亿,用3D打印技术对这些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它的作用将远远大于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本身,并能够带来更大的价值。”采访过程中,林老多次强调了这一点, 3D打印技术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创新,所以,如何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经济建设中,也要有创新性的思路,即将它融入到现有产业中所产生的效益,将远远大于将其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所产生的效益。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未来要大力支持发展包括3D打印在内的新兴制造技术,目标打造高端制造业,把“中国制造”变回“美国制造”。

多年来,我国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特别是作为主要出口产品的机电产品,2013年度的出口额更是达到了12655亿美元,超越了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中国”制造在走向全球的同时,也被西方国家视为最大的威胁。所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近年来也在纷纷寻求产业升级与转型,同中国展开新一轮的竞争。“因此我认为3D打印搞不搞,怎么搞,不是一个简单的科技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林老向国务院提出建议成立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拉开了中国机电产品走向世界的大幕。

一个产党员的建议

采访中,林老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产党员”,笔者知道,这简单的一句话里饱含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无限关注与深情;也饱含了一名工业战线老领导对于新兴产业发展所给予的厚望。

“虽然很多国家都很重视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但是我认为这个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在全球的年产值也就20多亿美元。我认为我们现在要抓住这个产业发展先机,迎头赶上,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突出效果。”

也是基于一个产党员的责任心,林老为3D打印产业大发展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建议党中央国务院把3D创新列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3D创新的发展,要像过去抓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一样,狠抓100个研发创新重点,逐个突破,由点到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3D创新具有普遍性,不同于大型飞机、核电站等项目,它不是一般的重大科技专项,而应该是重中之重。此外国务院应该重视,不是叫哪个部门、哪个公司去搞,而是国务院要有个大的政策,要有重点。”

在林老的工作经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抓重大技术装备的建设。1958年,国家做出了建设万吨水压机的决定,批准在上海建造一台1.2万吨的水压机,林老当时担任项目的副总设计师。在这个重大项目中,以林老为首的技术队伍大胆创新,克服技术和设备上的种种困难,利用突破常规的建造方法,采用焊接工艺将大型钢板进行焊接,从而解决了水压机4根大型立柱的制造难题,也打破了苏联专家所谓的“中国无法独自建设万吨水压机”的言论。“当时万吨水压机的4根立柱要用大钢锭来锻造,而已有的水压机根本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我们就想了一个别的办法,就是采用‘竹节式’将大型钢板焊接起来,最终取得了成功。现在想想,这也是一种增材制造。”

第二,建议在全国播撒3D创新的种子。

“我曾经问过很多老朋友、老领导,他们中好多人都不了解3D打印技术,都认为这种高科技很奇妙。我到学校问过很多学生,他们都只知道电脑,但是对3D打印完全没有概念。”

所以林老建议,要想促进未来3D创新大发展,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他建议在全国播下10万个种子:一方面是增加教材,小学、中学、大学都增加关于3D打印技术的教材;另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学校赠送3D打印机,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进行3D打印的实际操作。这样的话,如果有10万个种子,那相当于为未来培养了10万3D创新能手,而他们则会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可能是100万甚至1000万人。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北京门头沟区的学校里开始试验,逐步扩展到全北京16个区,每个区建设一个试验点,这样一批孩子学完了,可以再换一批,将来还可以评一个3D创新小能手,给他们一个鼓励。如果北京的试点取得成功,未来可以向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推广。”说到这里,林老显得有些激动,他迫切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

不久前中央国家机关老干部康乐文化指导中心搞了一个公益活动,原本计划向一些学校赠送生活用品和教材等,后来在林老建议下最终他个人出资向门头沟区大峪中学赠送了十台3D打印机。为此,门头沟区专门成立了“山谷教育实践活动‘3D’体验中心”“我希望通过赠送3D打印机,送给孩子们一个创新的思想,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会更有意义。”

第三,建议创建中国3D创新联合体。

现在全国从事3D打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单位有100多家,但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且各家的综合实力也大不相同。“所以我建议成立一个3D创新联合体,组织结构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模式,虚指的是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联合体,采用网络办公;实指的是各家仍然保持独立性,各自经营。这样的好处是从3D设计、3D扫描到3D打印,充分发挥全国的力量。举例来说,当有企业提出产品设计要求之后,通过这个联合体可以在网上快速组织设计力量进行设计,完成设计之后转成文件,就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从网上传给3D打印企业,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样品的制造。然后通过快递可以马上送到客户的手上。”

除了国内企业的联合之外,还可以3D创新联合体的名义,与国外的企业进行交流,进而赶超发达国家水平。“我现在有个设想,也是未来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基于上述3D创新联合体,在国内布置10万台的3D打印机,其中有1000台的金属打印机,年产值可以达到100亿美元。”

今年初,林老就上述建议向中央领导同志提交了一封建议信。日前,、等领导同志专门就林老的来信建议做了重要批示。

对于在3D打印技术应用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的中航工业,林老的建议是希望将已经取得的经验推广开来,使3D打印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第4篇:创新中国范文

美国的优势非常强大,尤其在一些结构上和多年累积的文化:科技优势– 美国的科技优势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除了科技本身之外,美国有更成熟的科研经费体系,也有优质的高校科研团队,可持续地创造着领跑世界的科学技术。相对说,中国高校的教授和科研团队通常并不能算上世界一流,项目前瞻性不够,经费分配上也有各种问题。

教育– 美国的教育体系远超中国,尤其是美国更好的教育教孩子如何思考,并且培养批判式思维、好奇心、创造力,这些会培养更有创新能力的孩子。相反中国应试教育可以保证一定水平,但是可能会抹杀一些独特性的天才。

开放商业环境—美国政治和商业分割更清晰,而且很少国企,可以避免政商捆绑。而中国的国企和政商捆绑可能导致:1)商业巨头达到垄断地位,没有动力创新。2)商业巨头为了商业利益,打击中小企业,遏制创新。

投资贷款环境—美国的风投更成熟,更有耐心,更可能寻找到并培养出技术型创新创业公司。中国的银行体系更是为大公司设计的,没有足够好的中小企业产品,服务创新型中小公司也不是重要目标。文化—美国文化鼓励个人独立发展,追随自己的兴趣,并且容忍“叛逆型”天才(例如乔布斯),也容忍失败。中国文化更求稳定,希望培养“标准乖学生”,对失败容忍度较低。

信息透明—美国(尤其是硅谷)信息分享非常透明迅速。开放的环境允许技术人才跳槽或创业。这样的环境更能够鼓励创业者冒险,尝试突破现状。

但是,中国的创新成长非常快,而且也有下列优势:

勤奋、渴望成功—在中国互联网高科技和创业公司的工作时间比美国硅谷更长,而且中国的创业者更渴望成功。领军人物的“拼命”会进一步地带动整个公司勤奋的文化。有些中国创业者到硅谷“朝圣”,但却发现硅谷相对更“安逸”。

专注、有效率—美国创业者虽然更有创意,在过去突破式创新模式占尽优势(例如苹果)。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创业是迭代式的(例如:Facebook或微信),而不是突破式的。迭代式创新更重视的不是突破性思维,而是专注用户和迭代效率。中国的公司如果有一位专注用户,有效执行的老板,反而在迭代式创新能更快看到效果,微信的崛起就是很好的例子。

巨大市场—过去美国最早拥有最大的高科技市场(例如互联网),可以培养有先发优势的高科技企业。但是现在中国已经是很多高科技产品的最大市场(例如移动互联网),所以在中国高科技公司反而可以最快地在巨大市场里试水。

信息不对称优势—中国公司现已习惯性地勤奋挖掘硅谷的新趋势、新创业。美国的大公司产品到最红火的初创产品可能都在中国公司的掌握中。但美国公司却不觉得值得研究中国的趋势和产品,有些产品已经做得很大了,美国人还是没有听过,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中国的优势。

低成本—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大约是美国的四分之一,这在创业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估值的公司,如果出让20%的股份,在美国只能雇佣两三个人,但是在中国可以雇佣十个。这么大的团队可以验证产品,更容易获得下轮融资。

第5篇:创新中国范文

三国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那么,又是什么让“三国杀”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在美国大学课堂上出现?在创始人黄恺的眼中,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三国杀”。

创业者中的艺术家

近年来,有相当多的年轻人改变了沉溺于电脑的生活模式,他们走出网吧,来到了桌游店玩起“三国杀”。游戏中,他们告别了线上游戏的冷漠,重拾了面对面交流的。这种改变,与一个“85后”的名字密不可分——黄恺,“三国杀”的创始人和开发者。

随意裹在身上的大棉服、普通的运动鞋,如果在街上遇到黄恺,你会以为他是中关村某公司做IT的小伙子。谁能想到,这个表面上毫不起眼的年轻人,在2012年12月底出炉的《福布斯》“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中,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Dropbox创始人豪斯顿等人一起登上了榜单。“游戏太艺术了,和创业者相比,我更承认自己是一个艺术家。”面对提问,黄恺往往思忖良久后才慢慢作答,“如果非要贴一个性格标签的话,我觉得‘低调’可以算一个。”的确,提起“三国杀”,市面上无人不晓,但对黄恺的名字,却没几个人知道。

黄恺从小就爱涂涂画画,初三时就模拟过一款游戏,画了1000多张卡片。2006年,当时在中国传媒大学读大二的黄恺,因为对课上内容“不感冒”,一次上课走神时,脑海中突然闪出三国人物游戏的创意,于是,“三国杀”的第一张牌随即被他画下。熟读三国故事的他,以三国人物为游戏蓝本,受美国流行桌游“BANG!”的规则启发,将日本游戏“三国无双”的人物和武器造型用电脑重新制作,打印成扑克牌大小贴在硬纸壳上,开始设计一套全新的“杀人”游戏——而这就是“三国杀”卡牌的雏形。

刚开始,黄恺亲自教身边的同学玩,通过同学们口碑相传,玩的人逐渐增多。2006年10月,黄恺和同学李由在淘宝开了个店,售卖自制的卡牌,实属小本经营的买卖,直到遇到了杜彬――这一位光顾黄恺淘宝店的第九个“亲”,才使得2006年诞生的草图,最终成为2010年后每年都狂销200多万套的真正商品。

“亲”引发的创业

2006年底,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杜彬第一次接触到“三国杀”。那时他对国外的桌面游戏一直很感兴趣,抱着看看国内是否有同类产品的心理,杜彬在淘宝上一搜,没想到在黄恺的店铺还真有卖,杜彬极为兴奋。“黄恺,我们开一家公司吧,专门经营自己开发的桌游产品。”杜彬联系到黄恺,自信地告诉他,“三国杀”将成为中国第一桌游。

“说服黄恺不难,反倒在自己爸妈那里费了不少口舌。”杜彬回忆说,自己当时即将毕业,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去IBM做研发人员,二是选择成长型较好的创业企业。“品学兼优的儿子突然要放弃所学,转行搞桌游创业,让父母纠结了好一阵子。”

在正式成立公司前,杜彬、黄恺、李由先做了5000套纸牌“探路”。当时黄恺、李由还是在校学生,两人的主要任务是完善产品,即原创出一套卡牌并正式改名为“三国杀”,而产品制作和市场推广的任务就落到了杜彬身上。高学历带给了杜彬不少尴尬,纸牌印刷厂的工人得知他的学历后诧异地问:“清华的博士怎么会做纸牌来卖?”根本没人相信游戏纸牌能赚钱。当时“三国杀”纸牌基本上还是“手工制作”,先在喷绘店喷绘图片,然后把图片贴到卡纸上,再用切卡机切割成纸牌。由于工作量大,杜彬把妈妈也拉来切纸牌,母子有时闹矛盾,妈妈就说:“我还不给你切了呢!”

杜彬开始有些动摇,“我在思考为什么学历越高,很多事情反而越做不了?”杜彬感慨,“创业不简单。”他曾跑到北京南五环的货场,挽起袖子拉板车和一箱箱搬运货物,还得一家一家“死磕”销售渠道。随着口口相传,玩“三国杀”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底,杜彬、黄恺、李由三个人凑了5万元,“游卡桌游工作室”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居民楼里诞生了。

互补就得借力使力

由于没有太多资金,杜彬只能寄希望于口口相传。第一次推广活动是在北大校园,2008年2月,游卡桌游在北大卖了三天“三国杀”,共销售了130多副。随后,他们尝试到一些公司里,现场教白领们怎么来玩这个游戏。2008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动漫产业博览会,杜彬携“三国杀”参展。会上,他向前来参观的客人免费送出了几百副牌,而这或许就是点爆口碑传播的爆炸点。2008年底,没有做任何市场宣传,“三国杀”开始在北上广走红,许多粉丝找上门希望销售,其中包括在游戏产业打拼了十几年的黄今和尹龙,他们干脆带着200万资金加入了游卡。2008年11月,北京游卡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杜彬认为,在网络时代,“三国杀”必须拥有与线下版相辅相成的网络版。“通过线下版来引爆市场,突出依附在娱乐上的社交性,而网络版则增加用户黏度并解决玩家一个人不能玩的难题。”然而,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尽管“三国杀”的用户与日俱增,但寻求合作的事情却四处碰壁,原因在于“三国杀”复杂的规则让不少网游大佬望而却步——据他们的经验,一个上手如此之难的网游,几乎毫无市场前景可言。不过,在2009年4月的一天上午,杜彬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盛大“18基金”经理的电话,“我们想投资你们,你们有什么要求?”他意识到:“伯乐到了!”

在盛大“18基金”的一次策略会上,桌游被盛大视为非常值得投资的新兴热点行业,而游卡和“三国杀”成了最值得投资的桌游项目。2009年6月和2010年初,两笔合计超过2000万元的投资先后到位,盛大获得了游卡桌游的控股地位,初具雏形的《三国杀Online版》的研发和运营重心,也逐渐向盛大的专业网游团队倾斜。“网络版的运营最终会交给盛大,游卡则从收入中分成。”杜彬表示,“毕竟游卡是专业的桌游公司,而不是网游公司。”

时势造就的扩张

借力盛大后的游卡桌游公司发展到数百人。2009年,“三国杀”销量迎来了爆炸式增长,共售出游戏40余万套,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而在欧美地区,一款桌游产品成功的标准,是销售能否超过2000套。2011年,“三国杀”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00万元。此外,游卡开始学习网游的“资料片升级”模式,持续推出“三国杀”的后续升级版本,即所有的升级版都以标准版为基础,既提升了标准版的可玩性,又延长了产品寿命,使得“三国杀”的商业价值再度提升。同时,有了盛大的资金支持,游卡成立了开放性的“设计师俱乐部”,面向热爱桌游的人征集创意并组织培训,甚至开始投资一些拥有出色创意的小型桌游工作室。

“‘三国杀’大热,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在2008年推出时,国内桌游业才刚刚起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天时’;它依托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三国文化,这是‘地利’因素;而一班志同道合的同事,积极地把业务推向前进,这就是‘人和’因素。”黄恺总结着游卡桌游的发展。

中国式创新的典型

“所有的人都知道珠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但有人记得第二高的山峰吗?创新的品牌要做就做中国的第一。”著名策划人路长全表示,“品牌的高度决定了吸引力,平时我们都会说在某棵大树下见面,从没听说在某根小草上见面,就是因为小草没有高度。”

创建一个标杆,开辟一个行业——这是许多人企盼的商业模式,也正是杜彬、黄恺、李由等人用”三国杀”所践行的事业。这款没有经过任何正规的广告宣传的桌面游戏,目前已风靡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并迅速向全国渗透,甚至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行业,即上千家“桌游吧”的发展。

第6篇:创新中国范文

固定利率房贷产品推广范围更广

光大银行率先推出3年、5年以及10年期固定利率房贷产品,利率分别为5.85%、5.94%、6.18%,贷款期限内,无论央行如何调整利率,贷款人都将维持这一利率。

在央行宣布加息的当天,招商银行宣布,该行现有的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可申请将浮动利率贷款转为固定利率。

中国建设银行继2006年1月份在深圳首推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以后,4月份已将其推广至全国。建行的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产品和现行浮动利率产品相比在贷款对象、用途、期限等方面并没有特别规定,所有能够选择浮动利率贷款的客户都可以选择固定利率贷款产品。

利用合作伙伴,创新各类服务

2006年2季度,中国银行联合战略伙伴苏格兰皇家银行,推出开户见证服务,帮助中国留学生在离境前完成在英国的开户手续,使赴英就读学生的旅途更加安全、顺达,在留英学习期间生活更加方便、省心。新推出的这项服务,可帮助客户在国内时即可完成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账户申请手续,并可在离境前向该账户内汇入不超过1万英镑的款项,使客户无需在旅途中携带大量现金。抵达英国后,可凭护照、录取通知书等文件前往苏格兰皇家银行指定的就近网点领取支票簿和银行卡。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面向广大青少年推出了全球首套奥运福娃存折“携手奥运成长账户”。作为奥运特色“账户管理套餐”服务,“成长账户”除可享受普通存取款、转账、普通支付结算等基本银行服务外,还可灵活选择各种储蓄方案。中行精心设计了三款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为基本图案的精美存折。

创新评价

目前我国共有中小企业1000万个,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全国GDP的50%以上,但获得的贷款不到总贷款的20%。造成这一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一般资金规模小、风险高、信用记录难以达到银行的要求,最终导致一些中小企业融不到资,银行放不出贷。

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银监会于2005年颁布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同时对各大银行进行引导。2006年以来各个银行推出很多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这些产品的特点有授信额度放宽、质押方式灵活、办理程序简便。当然,对中小企业授信的门槛降低、额度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积聚,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放贷力度,对银行和企业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1季度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率先推出固定利率房贷产品的时候,整个市场少人问津,这主要是由于购房者对利率还不敏感。而当2006年4月28日央行加息后,那些率先尝试固定利率房贷的顾客尝到了甜头。一些其他客户也开始向银行咨询关于固定利率房贷产品。随着未来对央行加息的预期,可能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用固定利率进行住房贷款。而对于各银行来说,固定利率房贷会使短期的收益率上升(一般来说固定利率要比即期贷款利率要高)。如果要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利率风险,各银行可以通过利率掉期等手段将其中的一部分风险规避。

第7篇:创新中国范文

让市场与创意相依

如果说“中国流行面料创新展示”这个名称还只是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么连续两年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举行的“时尚创意空间”则是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了。其全新的视觉感受曾让业内为之惊艳,“中国流行面料创新展示”就是其中的纺织创意空间部分。2009年,该活动强调将商业价值作为对“创意”概念延伸之后的重新解读,将市场需求作为“创意”概念的首要因素。借助这个视觉空间的展示平台让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的优秀企业进行交流,让设计师倾听企业声音,引导设计师避免作品高高在上,却无法落地的尴尬。

让创意与品牌结伴

在中国的一些服装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对消费者的定位飘忽不定,不少服装品牌的风格总在来回变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源于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看重短期利益,盲目跟随潮流而动,更多地则是因为企业对消费者群体的定位不够精准,只是以性别、年龄层、职业等基本指标为服装勾勒出一个粗线条的定位,而对目标消费者的族群性格、气质、生活习惯、生活品位等细化指标的考察还有所欠缺。

纵观那些生命力持久的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对目标消费者群体有细致入微的洞察和深刻的剖析,譬如,Gucci始终定位于性感火辣,而Prada则立足知性、内敛。精确的定位让品牌坚定不移地始终关注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收获了目标消费群体极高的品牌忠诚度,使得品牌生命力不断延续。

此次活动有助于启发企业思维由品牌向“品牌+创意”转化,引导企业不仅要在产品设计上谋求创新,还应在市场定位、市场推广上有创意,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全面提升商品价值。时尚创意空间正在逐渐打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只卖产品不卖品牌的观念,让创意存在于产业链中的每一环。

让供应与采购对路

2009提出了“让供应更专业,让采购更高效”的活动宗旨。出于上下游对接时间点的考虑,活动时间从10月调整到8月,因为许多服装企业在6月份就已经开始收集下一个秋冬季的产品信息,并在8、9月份进行采样和组织成衣系列。创新展示活动在时间上的提前正是为了对接服装企业产品开发的时间。而活动地点选择在上海世贸商城不仅是因为其便利的交通,更重要的是其与主办方长期的合作基础以及其丰富的买家资源支持,从主办方对时间地点的调整来看,今年的创新展示将更趋务实。

这一点也体现在对供应商的选择上。为了保证“供应更专业”,创新展示活动仅接受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报名,并从中精选约20家优秀面料企业参与展示。同时,主办方还将对展示企业进行培训,确保以专业的方式集中呈现最新研发生产的面料新品系列,激发专业观众的设计灵感和采购欲望。

专业观众的组织是另一个重头戏。主办方表示将采取定向邀请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纺织服装品牌的设计人员和采购人员前往参观。 “我们预计观众人数大概在2000名左右,这个活动的定位是专业和高端,观众不在多,贵在专,务求实效性”。

标准展位的延续是创新展示务实风格的直观呈现。主办方将提供统一的标准展位,不做特装。这一方面是为了让企业把精力专注于产品组织和客户服务,更重要的则是让供求双方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实现舒畅、有效、深入的商务交流。“企业因为担心被抄袭,通常会对新产品有所保留。定向的专业观众邀请和私密的展位设计可以打消企业顾虑,让他们放心地展示和推荐新品,形成有效的商贸合作。”

第8篇:创新中国范文

三、中国餐饮业的创新体系

由于社会变革、产业升级、饮食转型等相关社会因素的重要改变,导致餐饮创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对原有自身认识的超越,是对传统观念的自我否定,所以是最难实现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创新,因为思路决定道路。只有观念创新,才有一系列行为创新。

尽管观念创新是最难的一种创新,但是,我们要理智地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树立新的观念:“知识经济观念”、“人力资源观念”、“智力资本观念”、“无形资产观念”、“连锁经营观念”、“信息观念”、“网络观念”、“国际市场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等。

(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内容: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三大制度;

制度创新的方向: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制度先进。

(三)技术创新

餐饮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现代快餐生产技术;(2)微波烹制技术;(3)餐饮产品开发技术。

(四)产品创新

餐饮业产品创新的品种:

(1)营养保健膳食品种;(2)快餐饮食品种;(3)餐饮开发品种。

餐饮业产品创新的主体:

餐饮业要克服“生产、销售、服务”的传统企业架构,餐饮业还要成为产品创新研发的主体,并要建立产品研发的组织机构。

(五)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是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扩大新的市场空间。

餐饮市场创新的方向和途径有二:

一是,纵向市场创新(也叫“渗透型”市场创新),即对现有市场的挖掘和深化,提高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或占有率。

二是,横向市场创新(也叫“开发型”市场创新),即开发新的市场,扩大市场空间。

(六)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

管理创新的方式和内容是:(1)管理中心人本化;(2)管理方式柔性化;(3)管理手段智能化;(4)管理组织扁平化。

四、中国餐饮业的创新对策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没有创新对策的行业,也是一个软弱滞后的行业。

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饮食是世界著名的民族品牌。中国餐饮业应随着历史的脚步,谋划创新对策,把中式餐饮提升历史新台阶,推向世界五大洲,变民族品牌为世界品牌。

现从中国餐饮的宏观角度,概述中国餐饮的创新对策,即“四大”创新对策:

(一)树立创新观念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同样,餐饮业的发展、变革和升级,也不能离开思想的解放和观念更新。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餐饮业经历了不同历史时代的漫长发展过程,至今仍沿用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所以餐饮业既具有自然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不同社会形态的观念,更具有传统与现念并存的特点。

伴随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来临,一些观念将会变得陈旧而不合时宜;一些观念将会被修正、补充、更新。如果不首先转变一些旧的观念,不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就难以产生餐饮业的创新行动。

客观地说,中国餐饮业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行业,旧东西相对多一些。因此,更新观念,实行观念创新,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二)塑造创新人才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餐饮业的发展也要靠不断创新。创新要以创新人才为基础,要靠创新人才去完成。所谓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体地说,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知识、创新意志、创新思维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创新人才。中国餐饮业的发展更要靠更多的创新人才。因为,中国的餐饮业,劳力型和技术型的人力资源相当丰富,而智力型、创新型的人才又极为贫乏。所以,塑造、培训、开发大批的中国餐饮创新人才,是中国餐饮业头等重要的战略性的对策和根本任务。

(三)构建创新机制

如果说培养、创造创新人才是头等重要的。好么,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机制,更是不可轻视的。因为,创新机制,不仅包括创新人才的培训机制,还包括创新人才的使用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整合机制等。如果没有一套现代的、科学的创新机制,不仅创新人才难以形成,就是有了创新人才也难尽其用、难尽其力,甚至在国际人才市场中,造成中国餐饮人才的外流。在一定意义上说,创新人才的竞争和流动,取决于创新机制的是否完善和是否具备科学性。所以构建一个完备的创新机制是中国餐饮业又一重要对策。

(四)加强创新督导

第9篇:创新中国范文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分析,今后几十年,农业和粮食部门将面临的全球需求巨大上升,对有限自然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援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食品需求将在2006年水平上增长至少60%。此外,还要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不断提高生产力,创新的作用不可或缺。

如何创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数字化农业”的兴起,给予特别关注,将其视为应对农业生产效率缓慢增长,克服创新体系瓶颈的新动力。英士国际商学院全球指数执行董事布鲁诺・朗万认为,随着无人机、卫星传感器和农田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现在迫切需要‘智能农业’来优化供应链和分配链,并需要创造性地开发新型商业模式,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压力――同时满足世界上最贫困人口的需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议,提高食品和农业效率的努力,应集中在研发工作和新技术创新广泛应用的滞后问题上。加速技术转移,并对来自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创新需求同样给予支持。为此,专家在报告中提出了5点建议:

一是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充分的信息,确保价值链上的关键人员具备足够的相关技能,并且能够采用新产品、新工艺。

二是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服务平台,增强农民在影响农业生产方面的能力。

三是识别并帮助那些在农业领域进行创业和风险投资的努力。

四是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把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的态度,引入农业领域。

五是改进农业领域法律和监管框架,减少对农业生产者的不必要限制。

中国农业创新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6月24日下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邀请了40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针对“创新养育世界”这一主题,进行交流讨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期待,与会者能够围绕“创新中国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与食品供给体系”话题,对农业领域的创新给出更多建议。

中国在食品供给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养活了世界大约1/5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实,中国在维护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努力,远不止这些。

中国的农业一直受到地少水缺的条件制约。在这种不利条件下,只能依靠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品种创新、生产创新、产业创新、经营创新……这些年,无论是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还是劳动生产率,都在逐步提高。粮食实现连续13年丰收,连续4年产量超过6亿吨,主要农产品呈现稳定供给、有效供给的局面。

尽管粮食产量已经很大,但中国农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换挡升级的关键时期,粮食生产还不敢有任何的松劲泄气。

确保粮食稳定供给的主要措施,就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并且在政策、制度、技术、人力、基础设施、产业环境等领域,持续改革创新。

相比较而言,中国农业的创新更系统化,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

一个显著的进步表现在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目前,中国的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56%。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如今,信息化已经被视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信息化和机械化升级成为农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导向。

此外,农产品的网上交易、农业节水、农业气象以及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不同领域,也都有一些创新的技术应用,政府、企业包括农民个体,为此都有很大投入。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员、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盛誉研究指出,农业创新投入的回报率比较高。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目前已经引领全球,但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改进。一是公共投入和私人(包括企业)投入的比例不平衡,公共投入占比过高,企业投入偏低。另一个是投入的方向上,技术推广应用的投入高,用于研发的投入不足。可见,中国农业创新,企业端的潜力可以深入挖掘。

“政策也是生产力”――制度创新的作用不可或缺

毋庸置疑,技术上的创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政策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作用同样不可低估,尤其是对于中国。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出巨大的农业生产力。30多年后的今天,制度的改革创新作用仍然在发挥巨大作用。

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不同角度对农业农村的多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渐进式的改革成果逐渐积累,已经成为驱动新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尤其是最近几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探索和成熟,成为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将为土地资源要素实现流动,土地Y源优化配置,打开制度枷锁。

除了大政方针,一些政策细节的创新也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多重利好。近些来,中国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会在年初梳理当年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以2017年为例,农业部了31项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把预期利好提前向社会公布。2017年上半年,一项项单独性政策措施已经陆续公布。比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加强耕地保护、改进占补平衡意见,推进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每一项政策,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也都蕴含着一些创新举措,为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盛誉表示,制度创新在全球创新指标体系中没能很好地体现。如果把中国在农业制度方面的创新,作为创新指标计算分数,中国的创新得分会更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经济师办公室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项目负责人沙夏也承认,创新指标的设定的确很难。一些创新内容在某一地区的确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如果该指标在国际上缺乏可以横向比较的数据,一般很难作为单独指标纳入报告。

一个比较乐观的迹象是,2017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政策制度发挥的作用,给予了相当肯定。报告认为,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有助于将周期性的经济增长转变为长期增长,这种积极创新的政策,也是应对增长不确定性的一剂良方。

链接

中国创新指荡葱赂 部分指标居首位

6月1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康奈尔大学等机构联合《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排名继续攀升,从2016年的第25位升至第22位。这是中国作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于去年首次进入前25名后,与发达国家经济体创新差距的再次缩小。中国已经进入全球创新领导者行列。

据了解,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是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次级指数的平均值计算的。创新投入衡量的是体现出创新活动的国家经济要素,主要包括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五大类;创新产出体现的是创新成果的实际证据,主要分为知识与技术产出和创意产出两大类。

2017年被纳入报告的国家或经济体一共127个。中国在七大类指标中,知识与技术产出和商业成熟度两大类获得高分,分别位居第4位和第9位。而且,在本国人专利申请量、本国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高科技出口减去再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创意产品设计出口在贸易总额中占比、知识型工人、知识影响力、提供正规培训公司占比、国内市场规模等9个细分指标上,中国均排名第一。

6月21日,中国国务院官网发表《厉害了!中国创新指数再创新高这些领域中国领跑全球!》,对中国的排名变化、单项指标表现进行了报道。文章指出,总理力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世界提交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

理性看待指标排名

全球创新指数自2007年起每年,目前已是一些国家制定政策、一些企业管理者制定商业计划的重要参考工具。2017年的报告总结认为,全球仍需要更多的创新融合,发展中国家也要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创新体系。

从报告分析来看,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属于亚洲经济体中的创新强国,其他诸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在教育、高科技出口、人均GDP增长率等若干重要指标上,也都有不俗表现。

仔细阅读报告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内容,普通读者或许能发现,一些具体的指标分值,未能准确反映中国的真实水平,或是一些排名结果,与我们的实际感受并不一致。比如,政治稳定性被排在90位,在线创造力被排在第10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