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是我们学校进行与化学有关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现在高校的化学实验室会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易制毒甚至剧毒的化学品以及高压、高温设备等,这些化学药品及设备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研究课题与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从而化学实验数量也迅猛增加,使得化学实验室的危险系数增大。2009 年以来,化学实验室频发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敲响了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警钟。

一、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

(1)化学药药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千所高等院校设有化学类专业实验室,另外还有生物类、医学类、药学类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随着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来的化学品使用种类不但逐渐增多,还在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化学废液和废气等的量非常巨大,这些都带来了处理难度大等的特点。

(2)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原始。废弃物由处理公司集中将各实验室的废液进行处理。但是处理公司收集废弃化学药品的时间周期长且对废弃化学药品的收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再加上不断产生的废物、废液无处存放,学校对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重视,导致废弃物直接处理。

二、化学废弃物的管理现状

自从高校实验室被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后,再结合该《通知》精神,各高校建立人员责任和规章制度、建设了危险废物的处置及废水处理设施。但是化学废弃物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所以一些高校还是直接将废液排向下水道等,所以高校化学废弃物的排放根本上治理,而且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会产生大量的化学废弃物过多的,加上高校管理层的放任态度使无序、无节制排放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三、健全安全管理的措施

在充分分析高校化学实验室特点和反思国内外出现的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采取了多种强化措施,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一)完善章制度,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管理需要制度,制度能促进更好的管理,制度建立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结合本院的研究方向和化学实验室特点,我院采取了三项措施:

(1)制订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与安全员职责”、“实验室预防火灾、中毒及有害物等事件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

(2)采取“主管人即是安全负责人”的原则,即将实验室负责人做为消防安全负责人,班级干部做为安全员。安全员实行梯队制,由班长开始到团书记依次排下去,保持安全员的一贯性;

(3)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化学废弃物的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保证化学废弃物得到有效地管理和处理。

(二)提高学校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校学生是化学实验室的主要使用者,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实验,学生都是主体。因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开始帮助他们树立绿色化学的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新生入学教育到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验室准入培训等等,都是我们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的必经环节。

四、结语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科研经费也跟着迅速增加,化学实验室承担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员极强的安全意识和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等等,这些是保证实验室平稳、良好运行的强而有力的支撑。在分析化学实验室特点如科研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的基础上,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实验室为例,阐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实践表明有以下途径:① 完善规章制度;② 加强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③ 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④安全设施配备充足等措施,对化学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编委会 编 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第2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23-02

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素质教育、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决定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是高校教育管理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验室中,学生能够学习知识技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开发科研创新思维,有着与单纯传统理论学习完全不同的作用。所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物质资料等的质和量,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校的办学效益。对实验室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能够大幅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所以,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校充分发挥职能、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环节。目前,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深入,国家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并逐年增加经济投入,同时各个高校积极提高办学水平,向现代综合型、大规模大学方向发展。因此,各高校投入巨大资金购置、更新实验室仪器设备,使实验室现代化大型科技设备在价值和数量上迅速增长,实验室规模和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实验室规模的大幅提升,也会相应地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并没有跟上设备更新的步伐,之前的惯例模式与当今新形势下的高科技设备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设备购置、淘汰和更新衔接、设备重复购买与闲置、设备利用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系统监管制度、没有良好实验室文化氛围等问题。因此,加强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对充分发挥实验室职能、保持实验室高效合理使用、进行资产保值与合理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室管理现状

实验室管理工作通常是目前高校管理中的薄弱一环。加之近年来,高校改革及扩招致使各高校的实验室出现快速、持续的增长势头。由于全国各高校的实验室总量的日益庞大和数量的急剧增加,对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实验室管理成为重要课题。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发现,高校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出现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实验室的资产管理意识理念淡薄,有重投资轻管理的情况。由于高校实验室资产价高数多,所以对实验室资产的管理责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全国大部分高校长时间以来普遍存在着重视资金投入而忽视实验室资产的管理,财政拨款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大部分来源。对成本核算,学校实验室进行的很少,一般不进行资本折旧,直接导致资产的运用与管理严重脱节,在投资效益和投资监督评估上,非常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

2.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与机构不健全。高校实验室的设计原则以相关资源的配置和各学科的设置为根据建立起来,常常采用两级分层管理模式,属学院级统一管理,但并没有设专门的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日常性管理。大部分高校教务处与实验室相对独立,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对高校创新实验教学开展的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的需要,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此外,因为实验室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评估通常得不到重视,因此导致实验室可能出现的各种日常问题得不到解决,效能降低。同时,在管理工具和手段上的落后,造成实验室缺乏实时、动态的管理。

3.实验室管理人员建设制度不完善。由于近年来的需要,全国大部分高校普遍扩大引入高水平实验教学人才的力度,但总体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实验室人员的重视程度。好多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大多停留在“辅助教学”性质,处在相应的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与之带来的是,同普通教学岗位相比,地位低,薪酬少。地位的不平等,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有很大影响,人员流失时有发生。

4.安全隐患问题。目前,高校实验室规模扩大,部分实验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有部分易燃易爆甚至有毒物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三废”物质,及过期、失效试剂药品等。若上述问题处理不当,将会构成环境污染。为了防止环境污染、中毒、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为保证科研工作及实验教学的安全进行,需要采取详尽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加强实验室管理措施

1.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重视实验室日常管理。(1)及时清查,保持资产数目准确,设立专人,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清查实验室设备、仪器、耗材等,进行统计,使实验室资产实时更新,保持准确,以把握实验室资产动态。同时,为避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供应不足现象,须及时将实验室现有仪器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清理,清楚地统计出报废仪器设备台数、可正常使用仪器设备台数、已坏待修仪器设备台数等,以此为基础制订仪器设备年度添置计划。同时,应注意教学科研工作需要,按轻重缓急列出购置顺序。(2)加强设备仪器的日常维护。在实验室的日常使用中,将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若发现问题,须及时处理,妥善处理好设备供应、维修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由于高校实验室设备仪器种类多样,服务功能单一,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全方位管理,重视全过程技术跟踪管理,其中包括设备选择、购买、接收、安装调试、应用、维修及报废等环节。无论哪一环节出问题,都会打乱教学计划,影响科研工作进行。

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与机构。(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需要符合学校的规定,顺应当前的时展趋势,能够从宏观协调整体运转,同时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情况,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调整,以适应当前实验室的管理需求。除实验室中的基本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还应有设备购置制度、验收领用制度、检查维修制度、报废制度等,不仅涉及仪器设备等硬资产,还要涉及科研教学文件、技术操作资料等与科研技术、师资队伍及社会服务等在内的软资产。(2)落实规范机制,使规章制度具有约束力和强有力的规范作用,落实到个人的操作机制。将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工,按照分级管理机制和实际应用情况的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权利到人,责任到人,权责清晰,使每项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提高管理人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整体提高实验室的管理层次。

3.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以及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实验室建设中,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实验室应重视对实验人员实践技能的培训,积极鼓励实验人员参加有助于提高业务水平的会议,拓宽实验人员业务水平,全面熟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提高对设备的维护维修水平。学校实验室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干高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这是提升实验室教学质量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力保障。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在职学习和岗位培训,使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实验室管理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4.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在实验室固定资产的数据管理中,配置一台专门的固定资产数据管理服务器,运用网络化管理方式,增加各院系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由校一级实验管理中心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统一实时有效管理。在管理中,我们应注意:资产科目的规范性,账务、名称、型号要保持一致,将实验室设备进行明确分类,固定摆放位置,建立条形码快速管理等,以及建立实验室管理清册、移交清册,将管理责任落实。实验室固定资产的统筹管理,要想做到简便、规范,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重要的措施是采用先进管理工具和先进管理方式。高校实验室资产利用率的上升,对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设备利用效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加强各院各部之间对实验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利用校级网络条件,建立实验室资产共享平台,使实验室设备的互联互通渠道顺畅,提高实验室各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效益。这有利于各院各部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避免低水平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极大地保证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的最优配置。其次,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另一方式是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在满足本院本部实验室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实验教学的时间间隙,对外开放,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效益。

5.加强实验室安全保障。首先,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将安全意识贯彻到实验室的每一处、实验的每一步。其次,增加消防设施,及时进行检查维修,更新保养,同时使消防通道保持通畅,及时消除可能的危险因素。再次,组织实验室使用人员进行有效的学习,提升遇到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在实验设备材料的购置与使用存放时,根据特点进行分类放置,危险品要存放在指定地点,避免扩散污染等。在实验室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常规性检查,及时消除潜在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废弃物,妥善处理“三废”物质。

参考文献:

[1]朱文雁.高校实验室的资产管理与文化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

[2]黄婧.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06,(2).

[3]刘彦玲.高校实验室资产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向导,2011,(33).

第3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2603

1 引言

高校是培养国家高级人才的场所,而高校实验室更是高校人才的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是社会和经济稳定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组成[2~6]。高校实验室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落实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坚持“我为人人,服务高校”方针,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致使高校办学层次的多元化、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使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使用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预防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对现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意义重大。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为了适应国家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学层次也趋于多元化。各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实验室设备更新和淘汰速率不断上升,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提高,各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翻新,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次数不断增加。而各种新型的实验设备操作规程,各种化学试剂的正确使用、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管理以及由于实验室在各种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如何排放等,直接关系到学校人员和校园环境的安全,这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更为重要。

2.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为了迎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天津农学院提出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做到培养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该校现有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其中部级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工程实验室一个,天津市级重点实验室一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天津)一个,这些实验室功能齐全,可以承担学校各种教学与科研任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使教师、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隐患,使高校教师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2.2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整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性强,人员密集,各种实验设备使用要求不尽不同,而且在实验结束后,各种实验设备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如何排放,都要有相应的规定。因此,有必要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有助于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3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才能获得。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就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使学生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实施实验室安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应对各种实验室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自救和对他人施救,做到在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因此,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助于高校学生修养和素质的上升。

3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目前,各高校只重视发展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对高校的实验室安全观念意识淡薄,不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不够,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上至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下至学生均缺乏实验室的安全观念,这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3.2 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

目前,高校管理部门繁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由教务处、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和校办共同管理,进而出现了各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遇到问题互相推诿,办事效率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健全,进而遇到问题出现“盲区”,无人敢承担责任。再有,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管部门,监督各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3.3 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实验室安全检查过后,安全意识马上松懈。例如,各高校没有明确如何处理废气、废渣、废水规章制度。有些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气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直接由排风扇排放到室外,对校园环境产生直接威胁。再有,大学物理实验产生的各种废渣直接丢弃校园垃圾场,没有进行回收,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实验后遗留的动物尸体和微生物培养物,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掩埋,日积月累,产生的毒物、废气、废渣对周边环境的危害不可忽视。

3.4 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

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学楼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实验室土木结构老化,墙皮脱落,造成安全隐患。学校实验设备更新较快,各种大功率电气设备屡屡出现,导致实验教学楼用电负荷过大,私搭电线现象不断增加,实验室私建防护栏、防盗窗,造成实验室安全通道堵塞。再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各种消防器材老化,一旦发生火宅事故,将损失掺重。

4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4.1 落实责任,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理顺管理部门,做到各部分分工明确,健全岗位责任制。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有校长牵头负责管理,做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全面管理。其次,建立各院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分管本院实验室的安全任务,做到各个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个人,互相监督。再有,加强对高校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管理。学生进出实验室要有记录,包括实验学生负责人的签字、实验人数、实验次数、试验日期、分组数目、实验所使用的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的废液、废渣的处理情况要有记录备查。

4.2 加强教育,强化人员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要依赖于实验管理人员和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定期张贴实验室安全教育常识,在学校网页上成立实验室安全栏目,不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给学生进行安全调查问卷、安全知识有奖竞赛,邀请消防技术人员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实验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座谈,普及消防知识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知识。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的每个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4.3 完善制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学校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校领导负责,由教务处牵头组建,安全督导小组成员由各学院实验室主任担任。每周例行对高校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实验室的卫生、水路电路、门窗、学生做完实验后废水、废渣、废气的如何排放等均记录在案,并进行书面总结。检查中遇到实验室安全隐患,要限期整改,并要进行问责。情况严重者,学校要通报批评。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要进行回访检查。此外,检查中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要做到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杜绝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出现。

4.4 强化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T进行技术培训。各高校应当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知识纳入学校培训计划中,邀请消防技术人员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任课教师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各高校应在每年进行消防演练。只有经过这样的培训,才能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为学校营造一个和谐、安全校园环境。

5 结语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生实验教学的基础。因此,各高校要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近些年来,天津农学院一直重视学校的实验室安全。首先,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督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监督,各学院院长和实验室主任担任成员,定期对各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遇到问题,限期整改;其次,学校领导作为学校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学院领导和各学院实验室主任作为本学院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责任人,都要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层层把关,出现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人。最后,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的奖罚体制,把各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作为年终的绩效考核。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奖励;对实验室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和罚款。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复杂,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胡 昱.高校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12~214.

[2]刘林涛,田慧珍.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2~214.

[3]朱莎娜.大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185~187.

[4]史天贵,彭绍春,兰 山,等.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3.

第4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39―01

前言: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伴随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实验室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实验室所具有的职能和作用在发展,人们对实验室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也在深化,对实验室管理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实验室管理概念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

1.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含义

实验室管理就是由实验室的领导者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及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客观规律要求下,对实验室的各类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提高其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高校中的实验室管理是与学校其他部门如教学、科研、基建、财务、后勤等相互关联而又并行的一个子系统。就实验室管理自身而言,它又是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耗材管理、经费管理等各子系统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系统。

2.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现状

2.1高校对实验室作用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有些校领导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一些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学校领导片面地认为学校只需要以教学为中心,只需搞好课堂教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分地加强实验室的建设,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可有可无。这种认识在各个高校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校方在实验室的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关注度普遍不高。有些高校实验室甚至连基本的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用都难以保障,整个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既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又制约了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2.2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仍然沿用的是国外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校级—院级—系级三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将实验室课程在设置上按照专业进行划分,而许多交叉关联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在设置上的“小而全”现象增加了学校对其管理上的难度,造成了有限的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上的浪费现象。从教学角度上看,传统意义上的实验教学完全从属于课堂教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以教师课堂实际操作为主;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各个专业教研室主要负责。许多的基础性实验课在教学上要涉及多个学院,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就降低了,导致了很大的一部分实验室利用率极低。

2.3高校实验室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诸多原因造成了实验室工作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辅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中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人员的应用技术薄弱,实验设计的能力不高。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条件的改善还远远跟不上,工资待遇的提高也远远滞后,这样就很难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吸引高学历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的严重不足。实验室人员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收入分配偏低,也极大地影响了实验室优秀人才的引进。此外实验室分割过细,使得实验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院系中,相互间缺乏协作交流,也不利于其实验水平的提高。

2.4实验室开放性普遍不高

目前,多数高校实验室仍主要采用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以班为单位来进行课堂实验教学,而真正面向广大师生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仍然较少。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大量闲置,使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学生课余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实践的场所,使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特长、兴趣爱好的发展。

3.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主要对策

3.1强化实验室管理理念的更新

实验室管理理念需及时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院校必须从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及模式,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知识管理理论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可以应用的重要理论。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作用,用知识管理理念构筑高校实验管理的新模式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

3.2强化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对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的保障。要建立符合高校实验室自身发展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是从事实验室科学管理的行为准则,它是实验室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建立全面合理的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可以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保证教学的规范运作。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定期对实验教学情况进行通报,应当严格遵守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

3.3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对现有实验人员的培训。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则是实验室日常管理的主体,他们的知识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定期地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只有不断

地充实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实验室工作才能有所创新。此外,学校应积极鼓励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上来,引导一部分具有硕士或本科学历的教师投身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这就需要高校制定有关政策、制度,调动广大有志于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教师和毕业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在工资、福利、待遇、科研机制、奖励等各项制度上,增设相关的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引进人才的政策和规定等。

3.4实现高校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实验室的开放不仅仅是实验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它是一系列教学活动得延伸,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开放的时间、形式、内容、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实验室资金的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工作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维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验室开放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要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提出相应的实验室开放原则、条件、审查报表与规定实验人员相关职责等。此外还应该制定与开放相关的实验安全制度,投入实验室开放专用基金,这些都是实验室开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4.结语

近几年来,在“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指导下,许多高校都在千方百计的增加实验室投资,加强实验管理,从各个方面入手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现阶段我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以转换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为主导,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水平、科研实验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从而能够形成实验室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第5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对日常工作都要有规章制度作为约束条件,使各专业教师在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询、有法可依作为以对学生以后学习的基本评价。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随着工作和实验实训环境及不同学生发生改变而完善的,并将相关规章制度明文悬挂在一些可见的地方,并要求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里的各项条款,才能保障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计算机实验室是一个对外开放实践操作室,也可以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其它系的学生来实验室学习,来管理的学生以实验室人员身份来管理该实验室,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对参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学生管理教育的培养也重要。要对参于管理的学生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教育培训要求,培养学生管理学校实验室的分为三个部分:1.管理教育素质教育。2.实验室各类制度的学习和深度认识。3.实验室系统保护、软件安装管理及硬件维护的学习和基础教育。必须让学生熟悉实验室仪器和设备、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和执行,安全教育等一系列的工作。对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学生实行严格考勤签到制度,在工作时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有事要请假,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参与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人共事能力与口才能力,学校对与这些管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日常生活上的补助[3]。规章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制度是条款越清楚、管理就越周全,保证制度能长久有效、充分地发挥启制度本身约束作用,来保证教学计划任务的进行。这样,即使是学生实训人数多、工作量大,实验室仍然能做到开放有序,充分利用现用的硬件设备和资源,来保证其它相关教学和考试的顺利进行。

“新血液”进入实验室和队伍的建设扩充

学校实验室人员隶属于学校教辅人员,分管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实验实训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责任。在实验室教学中发挥着基础管理作用。实验室人员日常工作非常繁复和杂乱,要维护设备能正常使用是非常繁复和杂乱的,如对设备中的软件进行更新和维护,软件的安装与调试,计算机不能正常的使用硬件设备调试和基本维修,有关考证系统安装与调试,又要和专任教师一起辅导学生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从而加大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实验室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强、无私的精神。由于实验室的计算机和学生数量较多,计算机实用的频率也较高,而每天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比较多,既有计算机操作能手,也有计算机操作较差的,而实验室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应用软件都会。所以实验室人员就会遇到各种各样传输教学的问题,学生也会提出不同的疑问和实践操作技巧的问题[4]。从而要求实验室人员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有耐心的辅导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任劳任怨工作思想。其次,实验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不仅要有一定实践操作深度,还要有一定口述能力,还要对现社会的新应用软件要有所了解和认识。其三,由于目前计算机的发展和更新迅速快,作为实验室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扩充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积极的去了解最新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技术,做到“一专多能,一学多用,一教多充”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实验室的各项需要,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对于参与实验室管理的“新血液”能解决日常计算机故障常见问题的学生,学会和其它人沟通,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硬件维护与维修、网络、系统维护等知识,大胆的参与管理工作中,勇敢挑重担,以积极进取的融入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一些好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留校工作,对与工作认真又能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学生向学校写申请让学校领导留用该学生作为学校的实验人员,为学校实验人员队伍补充新的血液。

学校能合理安排实验室人员学习机制

学校每年定时安排实验室人员的学习机制:许多高校都加大对实验室的硬件投入,而对实验室人员的进修实践能力投入不重视。然而,采购的新设备要发挥它最大实用价值,就要实验室人员对该设备了如指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因此学校就要制定实验室人员的学习机制,适当安排实验室人员的进修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如安排相关实验室人员下到企业中实践学习该应用软件,也可以学习其他院校实验室的管理技术,了解实验室好的管理模式和好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教学水平,积累更新的管理经验。以促进实验室人员自身建设和长远发展,又可达到以老带新的良性循环。

结语

第6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员

        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摇篮,是学生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1  加强实验员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首先要对实验人员进行教学观念更新的教育,定期安排到高一级的院校和附院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学习他们有关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对在校的实验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培训,如安排实验人员跟班听课、举行讲座活动;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服务于教学,作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推动和加快实验室发展。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包括实验设备的管理、登记、使用;实验室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使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落实,照章办事,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以加快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3  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用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科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的提高,在实验用品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同时,对实验用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学校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纪录,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和投资效益。

        4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4.1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实验人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档案,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实验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以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的内容之一,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场所,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鹰,黄瑞生,唐玉英.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8,2:23.

第7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

作者简介:孙明涛(1983-),男,山东招远人,华北电力大学后勤管理处,工程师;何旸(1980-),女,黑龙江双城人,华北电力大学资产管理处,助理工程师。(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84-01

随着国内高校发展高峰期的到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急剧扩张,实验室安全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但基本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方面,提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理顺机构人事设置,加强监督检查等,从而提升学校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能,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生产素养,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粗放式管理现状

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缺失,管理及科研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职责划分不明确等。目前,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只是按照学校层面的规定执行,并没有针对实验室特殊情况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使得实验室安全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兼顾教学及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行使专职的管理职能。

2.精细化管理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从思想概念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从实践活动看,它又是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2]部分高校为了解决实验室安全的粗放式管理,已经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从人员配置及财务管理方面进行精细化,体现在两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坚持预案与监管结合的体制。但是在定岗定薪的情况下,很难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分配更多的任务,这就造成了机构空洞、人员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可行的、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到实验室能否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层有必要认真分析,探索适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方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1.规章制度的精细化

在学习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学校层面的规章制度(例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等),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实验室安全条例(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从而细化管理的制度依据。

如何将制度细化成操作性强的办公流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监管实验室安全运行的过程为制度建立的基础,要求各实验室针对本身情况细化实验操作流程,以标准化的操作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日常管理中加以贯彻和执行,同时标准化的流程操作明确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在精细化管理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定期进行演练,检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可用性,同时根据演练的情况及时修订预案,避免预案停留在纸面上,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2.实验室安全的机构设置及人事管理的精细化

根据学校机构的设置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建立校、院(系、部、处)、实验室的三级管理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本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这样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并落实到各级部门,有效做到层层的监督管理,避免部分实验室各自为战的情况。对于实验室安全的重点部位和重点设备,必须要求群众监督,专人负责,实行出入时间登记制以及详细的使用记录等,例如院长负领导责任,实验室主任负管理责任,实验人员负有直接责任,以此来保证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人事管理要明确岗位职责,以安全责任书约束自身的行为,要求从学校层面到实验室使用人员逐级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从而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机构体系,并实现自下而上责任分解(如图2),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机制。在建立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另外,要求所有的实验人员均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在取得合格证后由学院或导师签订责任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未参加考试或者不及格者,严禁参加实验过程。

3.落实检查的精细化

采取监督检查的方式是督促制度落实情况的手段之一,因此加强监督检查的精细化操作,不但能够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而且能够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根据高校实验室的特殊性,适当将学校的实验室划分为安全等级,按照安全等级的高低,规定校领导、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每学期进行大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予以全校范围的通报,院(系、部、处)每个月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期间学校层面上还要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或者给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发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治理完成后须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安全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由参加检查的工作人员签字后写出书面报告,并交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三、结论语

建设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正确实施安全实用的技术手段。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使用人员相对集中,存有大量贵重仪器、易燃易爆、剧毒及易制毒物质,因此,做好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检查整改和基础性工作,在落实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标准化的流程。

参考文献:

[1]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3).

[2]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7).

第8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管理 模式 管理方法 对策

我们知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他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业历来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其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必须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进行试验教学和试验操作的重要保证,对此,高校需要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出发,同时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一点就是要确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在这方面要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这是进行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大力开展,在资金的投入和设备的引进都取得来较大的发展,那么在接下来的管理过程中就要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来确保其正常化的运行。

1.1形成完善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管理理念。通常来说,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系统和庞大的工作,一般的实验室通常具有上百台的实验室和试验设备,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就需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进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而在具体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对实验室的配置和人员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这些都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确保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1.2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管理。科学技术处于时刻的发展和变化当中,所以在进行实验室硬件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有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要立足于高校不同院系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而做好定位,对于一些落后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同时在设备的选择上要紧跟时代的前沿,购置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其在科研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避免引进设备的落伍。

2.实验室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分析

实验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工作所服务,而实验教学和实验的过程中必然的需要调用大量的设备和物品等,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实验过程管理制度,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要积极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备和支持,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工作。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控制,这样一来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操作和管理的工作,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说,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调控流程,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有规定的流程和路线予以支持,在设备的选用上,在实验室的调控上都有明确的管理系统进行统筹,从而以快速、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与控制。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

实验室需要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因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物资的操作都需要专业性的人员来进行维护,科学的实验室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实验技术人员,只有这样实验室的管理才会更加规范化,从而避免一些不正当的管理给实验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要积极的做好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面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其性能和运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要及时的做出维护,对于突发性的事件也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让更好的协调实验人员开展实验,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等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4.建立和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实现严格管理

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环保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维修赔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促使实验室实现良性运的,一般来说,高校通常会根据学校专业划分以及课程的安排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于这些不同的实验室就要形成不同的管理和操作细则。对于实验教学者和实验操作人员,要在进行实验之前全面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细则要求,同时熟悉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避免盲目的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当的实验。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制定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课程,结合实验室的现状设计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操作大纲,从而更好的配合实验室来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健康运行。

5.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强高校的各项建设也相应的开展起来。对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来说,它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科学人员的重要平台,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要形成先进的实验室运行管理理念,立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各项管理共组。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吸收和学习先进高效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不断的完善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系统,以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引导实验人员,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倪文忠,古丽娜.高校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2004,(1):45—76.

[2]王世建,刘琨.加强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5—61.

[3]列光华,赵鹏飞.高等院校物理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设想[J].广西物理,2009,(4):67—98.

第9篇: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一、引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高等院校,2001年5月我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浙江省级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12月中心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部级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整个实验中心开设的实验课程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校内外20个专业,为这些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必不可少的实践机会。实验课程涉及的专业范围广,理论课和学生人数多,每年在中心完成的实验人时数多达30万左右。近年来,我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等除了加大实验设备的投资,更新实验仪器、改善实验条件外,为进一步深化实验室体制改革,建立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调整结构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充分发挥我校的电子信息特色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优势,实验中心全方位地面向校内外开放,包含了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开放式的创新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发挥、自主思维、综合创新以及质量保证的条件。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

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中心对开放式教学运行机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督促和检查制度,出台了一系列实验中心管理办法,保证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室环境。

1.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的建立

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逐步细化实验室管理的细节,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主要有“开放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技术人员职责”、“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工作条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及设备档案管理和基本信息统计上报制度”和“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等。

(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校建立健全了仪器设备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维护与运行。主要的规章制度有:“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仪器设备招投标管理试行办法”、“教学用计算机管理试行办法”、“实验室自制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采购操作程序的具体要求”、“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的规定”和“仪器设备检修制度”等。

(3)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学生开放性实验守则”、“开放实验室教师守则”、“开放实验室学生守则”、“实验教师工作职责”和“实验成绩评定办法”等。

2.中心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

我校实验中心全方位地面向校内外开放,包含了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开放式的创新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发挥、自主思维、综合创新以及质量保证的条件。

(1)开放内容。开放内容包括基本实验项目,课程设计、科学(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项目,学生自选实验项目、课外电子设计训练和科技项目,研究生实验项目,教师的教学及科研项目,校内外培训项目、校外师生的实验项目等。

(2)开放对象。我校实验中心面向我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校外师生、自考学生等开放。

(3)开放模式。实验中心跟据各个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开放模式。电子技术基础类实验室开放模式:基础类实验室在规定的实验课外开放,开放内容主要为本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学生利用实验室开放可补做实验,做提高型、选做型的实验,也可进行与本实验室密切相关的自选科技项目。学生在实验课外的工作时间可随时进入实验室。新技术及应用类实验室开放模式:实验课外及周末开放。因该类实验室仪器及材料的特点,实行预约开放。还可举办新技术讲座、短期培训班等。综合创新类实验课开放模式:包括寒暑假在内全面开放,采取集体预约(统一安排的电子系统设计实验、统一组织的电子设计训练)和个人预约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大学生创新基地”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开放的模式。

总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对提高全校总体教学质量和建设部级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三、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校实验中心紧密结合我校为“电类”、“工科”高校的特点,以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在使学生经历电基础类实验和新技术及应用类实验训练之后,开设全校性的“电子系统设计”选修课,使专业人才的通识教育与精英式教育有机融合,在基本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之间架设了一个过渡桥梁,探索并实践了一个“电子设计选修课与综合创新实验室联动”和“集中训练与分散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效果好。实践表明,通过一个普及型选修课“电子系统设计”和“综合创新实验室”的联动模式,不但把理论与实践、基础实验与工程实际、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结合在了一起,还实现了专业人才的通识教育与精英式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结论

经过多年建设,我校实验中心已成为一个开放型的综合实验基地,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中心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心通过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长期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学评教“优”“良”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开放的教学模式既遵循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又体现了电子信息的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实验开出率100%,还有大量的学生选做实验项目,在每次的教学检查中,中心教师的“学评教”结果都名列前茅。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一方面促进了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勇于创新、开拓和敢于面对挑战的能力。实验中心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实现了资源共享,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了周边学校和浙江省其他高校电子信息学科与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咏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2):101-106.

[2]汤琳宝,钟敏建,顾敏.多功能、开放性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87-88.

[3]黄瑞,守成,尹晓霈.加强实验中心建设,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