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创新发展的措施精选(九篇)

创新发展的措施

第1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一、中国民族声乐简介

从广义上讲,中国民族声乐是一种民间传统音乐,这种音乐主要以中国传统乐器的独奏和合奏来表现。从狭义上分类,中国民族声乐又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戏曲等几个方面。中国民族声乐可以追溯至7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在形式和意蕴上都将民族声乐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民族声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凸显空灵、适度、简约、中和、含蓄,重点在于表现艺术的线形态,这一点与西方艺术有很大的不同,西方艺术注重表现过程的立体感。进入20世纪后,西方音乐大量涌入中国,国人对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较大,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大批先进艺术分子的挖掘之下,中国民族声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受到港台音乐的冲击,近年来,很多人提出“新民乐”的观点,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引起较大的社会轰动。

二、现阶段的中国民族声乐教育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国民族声乐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民族声乐教育也列为高等教育艺术学科的重点,民族声乐的教育体制逐渐完善,民族声乐本身的光芒得到散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更多的社会人士也在学习中国民族声乐,各种综合大学、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高职院校均开办了音乐学院,设立了相应的民族声乐演唱专业,教育体系也逐渐规范,大量的民族声乐教材被出版,众多优秀的民族声乐被挖掘出来,中国教育领域也涌现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声乐教师,更多的民族声乐人才正茁壮成长[1]。关于民族声乐的唱法一直备受争议,可追溯至五六十年代,在当今社会,“土唱法”和“洋唱法”得到融合,在是吸收西方美声唱法的同时,注重民族特征的表现,但民族声乐的而演唱风格表现出一定的单一性,这也成为音乐界的热点,专家和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讨论,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单一性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站在教育的角度,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并没有得到重视,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全球多元文化的主体相悖,大量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逐渐走出专业教育的大门。

众多的民族声乐依然通过古老的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正是由于优秀的民族声乐没有进入正规的教育领域,很多民族声乐从中华文化中的销声匿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另外,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例如,美声中区分了男女银音色和高中低音,而中国民族声乐中只对高音进行了区别,尚未明确界定其它音色和音区类型。中国学生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夹缝中成长,有些学生非但不懂传统音乐,还对中国民族声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制,浅薄地认为她落后。由于缺乏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多风格、多唱法的民族音乐,扭曲了对歌曲艺术的判断和思考,这种缺失了本土音乐文化的教育方式逐渐渗透到中小学教育,给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民族音乐意识,让民族声乐重回历史舞台,并影响后人。

三、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措施

(一)展现民族声乐的特性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必定不能只嫁接于西洋美声唱法,也不得一味追求美声唱法的标准,民族声乐教育必须立足于民族特征。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可以实现有机融合,但必须把握一定的限度,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要想发展,首要任务便是坚持走民族的路线。坚持民族声乐的民族特性,首先要掌握她的主要特征,与美声唱法区别开来。民族唱法讲求字正腔圆,“吐字”和“行腔”都有一定的标准,字正腔圆也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突出风格和创作原则,因此需要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吐字、归韵都要掌握技巧。中外语音存在一定的差别,演唱过程有不同的强度处理,这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最根本区别,民族唱法的滑音、颤音、波音、直音都是民族艺术中的精华,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特性,必须对民族唱法的特殊性进行总结会分析[2]。民族特性是民族唱法的灵魂所在,是民族唱法的根本。在发展和创新民族声乐方面,必须强调民族特性的继承和发扬,民族声乐教育必须将民族特性作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字正腔圆”的演唱技巧,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美声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检出走民族特性的道路上,需要通过创新去适应时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但所有的创新都必须监理在继承的基础上。

(二)以科学性为基本原则

无可厚非的是,与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相比,美声唱法的确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它从人体的发声器官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生理、物理、音响方面的因素,现已逐渐上升为一种独有科学理论体系,这也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3]。值得一提的是,科学性并不是对西洋美声唱法的简单套用,必须秉持科学的原则,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满足其适应民族特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声乐教育的发展,就中国传统声乐来讲,她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很多优秀的中国民歌歌手,在戏曲表演的过程中并没有学过西洋美声唱法,但将艺术的境界推向的炉火纯青的地步,例如张君秋、梅兰芳等,并不能说他们的演唱就没有科学性。在《打虎上山》这出戏中,童祥苓将杨子荣扮演的惟妙惟肖,在激烈的舞蹈动作中,将演唱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竟能很轻松地唱到高音d3,并不能主观判断其唱法没有科学性。

毋庸置疑,中国民族声乐中依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科学的成分。然而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中国民族声乐科学性的系统研究,也没有将丰富的演唱经验上升到科学的层面。许多从事民族声乐教育的专家对民族唱法进行了苦心孤诣的研究和探索,例如,蒋家祥先生在《民族唱法初探》中重点分析了民族唱法中的情、字、气、声的统一性,它强调民族声乐中的词、味、字、口、鼻、声、气等是统一的整体。就现代的民族声乐教育而言,更多是凭借经验教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4]。民族声乐教育的科学性需要以理论体系为指导,因此需要把传统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阶段。综上所述,现今民族声乐教育的重点工作是加强科学性的研究,在研究中保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在继承中国传统演唱精华的同时,不断总结和研究,结合相关教育经验编著完善的《找工作民族声乐教学大纲》,编写通用的找工作民族声乐教材,将中国民族声乐发扬光大。

(三)把握时代特色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迅猛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了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表现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国人的精神面貌,必定要掌握中华民族的语言特色、审美标准、风俗习惯,而这些都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产生的,也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5]。民族唱法注重时代性的同时,扩大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和扩展民族声乐的内容,不能满足于会唱几首民歌和传统曲目。如果只注重继承,而不注重时代特色,民族声乐将不会去的创新成果,只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停滞不前,与时代需求相悖。在开展民族声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特色大胆创新,将民族艺术的精华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促进演唱艺术的发展,满足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结束语

第2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金融创新 中国银行业 创新 发展 措施 宏观审慎监管

近些年来,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和回顾,作为源动力之一的金融创新业一直在推动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百年一遇,一直对整个世界的金融业的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持续发展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金融危机对于银行业一直都在近百年来已经形成了的市场规则、监管理念以及创新体系造成着一种直接的冲击,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使人们不得对银行业金融监管以及金融的创新活动进行密集的思考。本文中,笔者正是在这一大的国际背景之下。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其进行创新的制度条件和物质条件进行着分析,最终提出了对于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中国际背景

所谓的银行业金融创新就是指我国的金融机构一直在经营的过程中,本着追求利润从而对各种银行业金融要素实施的重新的组合这一目标,主要包括实行新制度、新体制、推出新的金融业务、运用新的信用工具以及采用新的技术等等。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银行业金融创新理论得到的不断发展,也就先后的经历了银行业金融创新交易的自由―管制博弈论、制度学派金融创新理论、约束诱致假说、金融创新交易成本理论等等流派,都分别从经济制度、制度创新、政府管制、金融创新微观机制以及交易成本等等角度来进行了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动因之间存在着增长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世界大型的跨国银行明显趋向全球经营

就目前情况来看,世界上的主要跨国类型的银行都已经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了国际化管理体制以及全球化金融网络,伴随着加快了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世界各国的金融业也会不断的进行全新国际业务领域进行了开拓,世界的跨国银行也将要对自身的海外融资结构进行一定的整合,对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进行了减少,并且将表外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比重进行了一定的增加,进而又将银行业金融国际化进程进行了进一步推进。

(二)世界银行业集约化与并购方兴未艾

伴随着市场竞争与金融技术创新的不断加剧,金融技术创新对金融业务的经营产生了一定规模化的要求,最终导致了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渐趋于集团化和大型化。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快速的展开了整个世界范围之内的激烈竞争,并且将银行业跨国兼并的浪潮掀起,很多世界大型银行往往都通过跨国并购这一途径,实现了其进行的全球扩张战略,最终逐渐发展成为了国际性的金融集团。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基础

我国的银行业是我国进行三十年改革开发成功的实践和结果,并且诶已经逐渐的探索出来了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金融框架与制度安排,然而,这种制度又成为了我国银行业进行持续创新最为重要的制度基础之一。

(一)初见成效的中国银行业金融体制改革

在我国银行业,已经对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坚定的股份制改革,并且对现代的金融制度进行了推进和监理,最终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的治理结构初步完善实现。对于农村金融的改革,主要以农村的信用社改革作为重点,并且将其进行深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将金融所具有的促进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等等金融市场体系进行了逐步的完善,最终使金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二)逐步完善了中国银行业金融监管制度

对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进行了建立健全,保监会、证监会以及银监会这三个最为直接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和中国审计署、财政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等等诸多综合调控的部门之间建立起来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协调机制。在监管内容方面,已经从过去合规性的、单纯性的稽核监督转变成为了审慎监管,审慎监管主要以防范金融风险作为核心,并且逐渐走向了国家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轨道。

(三)成效明显的中国银行业金融立法

在我国,已经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等全新的法规法律进行了陆续的出台,并且根据我国商业金融创新过程中实际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规则、规章进行了制定,这些具有专业性的法律和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进行相互支撑,并且共同构成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过程中的法制基础。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措施

从本质上来说,所谓的金融危机就是指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具有根本性的矛盾进行了集中爆发这种表现,同样也成为了一种机遇,这种机遇能够实现经济的结构升级和调整。虽然本次的金融危机为人们带来的危害百年一遇,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国际上的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体就是银行业金融创新,同样,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进行自身经济实力提升最为必要和必须的条件。下面,笔者就对我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国际背景、创新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以及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结合,提出以下几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对金融监管理念进行积极的推动和创新

我国银行业金融制度的灵魂和核心就是金融监管理念,同样,金融监管理念已经成为了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近些年来,世界国际金融市场中,不稳定性的因素逐渐增加,这不仅仅是我国的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国际风险,使这一国际风险与日俱增,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银行业的金融运行内部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进行银行业金融监管创新的步伐。

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的冲击力度并不大,但是,对具有我国特色的金融监管原则和理念进行坚持,并且秉承有效、实用、简单的金融监管方式和指标,坚持原则监管和规制监管这二者并重,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这二者相互结合,将金融监管的覆盖面进行扩大,并且将跨业跨境风险进行严格的隔离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监管理念在新时期内的新内容。

(二)加大我国银行业企业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

对我国现代银行竞争能力进行提升的基本战略之一就是不断的进行服务创新,我国国内的银行必须要将树立服务创新这一理念进行牢记和实施,我们必须要依靠进行服务创新来赢得一定的效益,依靠服务创新来赢得一定的市场,依靠服务创新来进行品牌的创造。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创新服务质量的标准,要求我们将服务质量的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和尽快制定,逐步实现和国际接轨,并且将我国银行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标准进行提升。其次,要求我们创新服务内容,对于客户所要求的服务内容,我们必须要从情感服务转向成为功能服务,由功能服务转变成为智力服务,对于客户各种金融服务的需求进行不断的满足。

四、结论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世界大型的跨国银行明显趋向全球经营以及世界银行业集约化与并购方兴未艾这两方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中国际背景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初见成效的中国银行业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完善了中国银行业金融监管制度以及成效明显的中国银行业金融立法这三方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制度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笔者又从对金融监管理念进行积极的推动和创新以及加大我国银行业企业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这两个方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之中去才能够发挥理论自身所具有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与发展措施这一理论知识应用到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之中去。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王,怡杜婧.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05):156-158.

第3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1深化林业改革创新

1.1扎实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发展

紧密结合县区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上级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县林改工作的督促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推进改革。既要坚决防止走形式和假发展,也要防止搞“一刀切”;既要明晰产权、激活产业,又要巩固增进集体经济。做到因村、因地制宜,使改革真正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动力。

1.2探索建立群众性护林联防组织,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总结推广民间护林组织的经验,按照“民办、民管、民监督、民受益”原则,引导林业生产经营者自愿组合、自定章程、自收会费,组建以防盗、防火、防病虫害为主的群众性护林组织。同时,建立森林防火风险基金,解决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人员伤亡的救治和补偿问题,加大对民间森林联防协会基础设施投入的补助,构建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

1.3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促进林业生产经营融资

做大做强林业担保,进一步扩大抵押担保贷款规模,完善林木林地押金管理k法。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林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登记等程序,以现有林木林地资产为抵押直接向银行贷款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尽快组建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探索以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解决林业生产经营融资难问题。

1.4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限制性利用试点工作,实现林农收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按照林业分类要求和不同生态区位、功能质量等级,把全县生态公益林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3种类型,对后2种的生态公益林实行限制性利用,允许经营主体通过抚育、更新性质采伐和林下合理利用获得经济效益,实现林农收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

1.5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林业行政执法工作

设立林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林业科技普及,提高林业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建立林业行政许可事项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建立健全伐区调查设计中心、木材检验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合理界定中介组织职能,规范其服务行为,确保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产经营。整合现有的林业执法队伍,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实现由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转变。严格执法监督,实行错案追究和责任赔偿制度,提高执法水平。

2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以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当地特产林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为载体,走速生、丰产、优质的发展路子,快速增进森林资源总量。

2.1探索营造林与种苗培育新机制

探索建立“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营造林机制。加大封育力度,及时完成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造林,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三大资源培育基地,确保按规划要求完成各年度造林任务。依托县区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建设育苗基地;加快实施种苗国债项目建设。同时,建立县区林木种苗检测中心,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优良种苗保障。

2.2实施低产林改造试点项目,创新特产林科技推广模式

明确低产林分改造对象,简化低产、低效林分的采伐审批程序,制定相应优惠政策,调动产权主体积极参与改造,为三大资源培育基地建设提供林地保障,并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不断提高林地产出率。以特产林为重点,大力推广高效经营技术,促进特产林资源总量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加快特产林产业化进程。

2.3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发展

充分发挥当地特产优势,加强产、学、研协作,实施以特产林为主的经济林品牌战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放手发展个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国有控股、职工持股等混合型所有制林场。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鼓励林农和社会各方面以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参与生产经营,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发展。鼓励林纸、林板、林脂企业一体化经营,以“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创办工业原料林基地。

3实施林业再加工项目

以资源为依托,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着力建设林业再加工生产基地壮大林产工业。

3.1培育龙头企业

在加工和林产化工领域分别确定1~2家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税费、资金、贴息贷款、建设用地、加工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

3.2构筑产业集群

制定林产工业发展规划,推进合理布局。尽可能促进有一定规模的林产加工项目进入园区,调整优化林产工业结构。积极引导分散的小型林产工业企业相对集中,逐步形成链条、集约发展。

3.3创新经营体制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重组或行业协会运作,逐步实现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共同策划市场营销,推进联营联合,向规模经营、系列开发方向发展。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得国有林产工业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吸引境内外资本改组国有林产工业企业;鼓励组建跨地区的林产工业企业联合体。落实产业政策,进一步把国家林业税费政策、林业产业扶持政策、放宽林木采伐政策等落到实处;各有关方面要协同动作,清理、取消与林产工业有关的不合理收费项目。

4结语

第4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结合酒店行业的实际运营发展情况以及现行的管理模式,对我国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融合创新模式的发展分析。

(一)酒店管理内外融合的创新模式

酒店管理内外融合的创新模式是指将酒店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的营销方式借助融合的手段进行创新,酒店管理的服务对象是多样化、多方面的,所以酒店内部管理一定要以客户的多角度需求为服务目标,同时促进酒店设备到位的配备,例如酒店行业需要提高管理上的基本硬件设施,根据外部的营销环境以及营销需要来确定内部的管理体系,以此提高酒店管理的形象,所以采取酒店内部管理与外部营销融合创新的模式发展,不仅可以促进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酒店管理提供宝贵的客户资源。

(二)酒店品牌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

酒店品牌形象是客户选择的标准,以旅游客户为例,在游客结束一天的旅游行程后,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酒店的选择,此时必须保障酒店动态信息的准确性,第一满足旅客多方面的需求,第二为游客的下次出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所以酒店品牌形象与客户群体融合创新管理模式是酒店管理发展的必要途径,因为客户是酒店管理运行的基础保障和资金来源,所以将酒店品牌形象的建立与客户营销策略相结合,提高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能力,在保障客户消费经济性的基础上,促进酒店管理的质量化发展。

(三)传统文化为主的服务管理融合创新模式

旅游行业的发展着实为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挑战和无限的商机,旅游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服务模式中不仅要以旅游业为主,而且还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模式的完整,在保障酒店细致化管理的基础上,彰显酒店管理的文化风格,对游客采取文化渲染的服务管理方式,融合发展酒店管理中的文化、服务和营销理念。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融合创新模式

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发展最基本的是注重人性化的需要,即是以人为本,而且在现代新形势的要求下,酒店管理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构建,重点以酒店集体工作人员为建设对象,促进员工道德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可实现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模式的特殊化发展,一方面调动员工酒店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主观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为提升酒店管理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措施

通过对我国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融合创新措施,为酒店管理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实质性依据,促进酒店管理与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方向的管理措施

全方向的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是以管理制度建设为基础的,而制度建设的目标即是获取客户的认可,同时客户的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酒店的管理服务质量,所以酒店管理中全方向融合创新的宗旨即是客户的满意,如此要求酒店在管理方面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以现代化酒店管理为基础,促进酒店细节上的创新发展,在保障酒店层次之间管理关系明确的基础上,提高酒店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酒店在管理融合创新方面可采取责任制与互牵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将每个部门的责任进行细化的分担,同时采取各部门相互牵制的方式,保障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的质量,同时为酒店管理中各个项目的运用和控制提供基础保障,促使酒店管理融合创新措施中问题的快速发展和及时处理,便于酒店管理与运营的稳定性。

(二)连锁服务的融合措施

连锁服务是酒店行业规模性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连锁服务中的网络化发展成为近几年酒店管理中最主要的发展趋势,要保障酒店信息的可靠性必须依靠网络化连锁服务的模式,在现代化发展的作用下,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此形式的发展是以互联网发展为基础的,所以网络连锁服务的融合措施可促进酒店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的双重实现,同时将营销环节之间的管理处理得当,通过网络促进连锁酒店管理上的融合创新发展。

(三)文化融合创新的措施

酒店文化融合创新措施的实施是酒店获取客户满意和信誉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酒店的建设规模和范围是有一定的约束的,但是文化融合创新建设理念的底蕴是非常丰厚的,所以文化融合创新不仅是酒店形象发展的基石,而且是现代精神的体现,促进酒店管理文化方面融合创新,首先要进行人员文化的建设,提高酒店全体人员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气息,为客户提出传统的文化环境;然后促进理念文化的融合创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寻求适用于酒店管理的特有的理念文化,实现酒店管理与理念文化的融合发展;最后是利用酒店管理文化融合创新的优势促进营销手段的进行,在完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措施的同时,形成融合创新型酒店管理的文化气息。

(四)酒店管理综合性融合措施

酒店管理综合性融合措施的目标是保障酒店管理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行酒店管理的综合性培训,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管理人才,因此酒店管理层要注重管理人才的培训发展,综合考虑各个管理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依据酒店管理的实际对管理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第二是制定合理的岗位晋升制度,岗位晋升是促进酒店管理积极发展最有效的方法,采取岗位晋升制度一方面规划了酒店人员未来的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酒店管理模式。

三、结束语

第5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宁夏质监局制定22条新政为“小微”助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监局制定7项22条具体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为切实创造全区小微型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自治区质监局减免相关收费项目,一律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对全区小微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时,不收取任何费用;对符合条件的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实行免费办证、免费指导;减免特困企业、残疾人企业各种纺织纤维制品样品的检测费用。

同时,质监部门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小型微型企业办理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时限由原来70个工作日缩短为50个工作日;计量授权、计量检定员资格核准审批时限等8个项目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17个工作日;特种设备许可审批时限由160个工作日缩短为47个工作日。

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在产品标识标注存在不规范等不涉及健康安全的轻微问题,各地质监部门将重点进行指导整改。对因违法被立案处罚的小型微型企业,依法办案同时,质监部门将主动帮助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破解小微企业制度不健全、产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等难题,增强小微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山西

山西省出台扶持小微企业新举措

7月,山西省政府制定了《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共涉及7个方面的17条措施,是山西省首次针对小微企业发展出台的指导性意见,以解决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税费负担重等突出问题。《政策措施》中提出了山西省小微企业的发展目标,即在“十二五”期间新创办5万户小型微型企业、新培育500户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小型微型企业,为小型微型企业解决发展共性问题,营造良好环境。

此次《政策措施》新出台的17条措施中,有3条措施是用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的。一是严格执行涉企收费减免规定,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二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三是落实好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政策措施》要求,各职能部门要公示收费目录和标准,实行小微企业缴费登记制度,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山西省内各银行不得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各项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在税收优惠方面,对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对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涉及的个人所得税、营业税起征点、增值税起征点等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小企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资金问题。《政策措施》有4条措施推进企业资金问题的解决。一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总体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不断推出适应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新产品;支持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二是支持小微企业直接融资。三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四是扩大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

除了融资难外,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用地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政策措施》提出了两条措施:一方面通过节地挖潜、盘活存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途径解决小微企业用地;另一方面是要把小企业创业基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

《政策措施》别规定,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占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际建厂5年以上的小微企业,对不改变土地用途,利用自有土地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创办三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和店铺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同时,大力建设小企业创业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至少建一个小企业创业基地。每年从市(县)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安排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用地计划。创业基地和各类园区建设标准厂房,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

《政策措施》出台后,山西省小型微型企业除了多渠道融资外,还可以从财政和政府采购上获得扶持。《政策措施》规定,山西省将从扩大资金规模、增加中小企业成长扶持资金、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力度。今年起,省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由1亿元增加到1.5亿元,各市(县)也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资金总规模由5500万元增加到1亿元,重点支持转型发展、技术改造、规模扩张等方面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部门,每年要有不低于年度预算18%的政府采购项目面向小微企业采购,并对小微企业产品可视不同行业给予6%~10%的价格扣除。银行金融机构和专业担保机构也要优先为获得政府采购合同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在创优发展环境方面,《政策措施》提出3条措施用于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一是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积极开展公益性双服务;二是帮助小微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全面提升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山西省提出选派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工作的计划;提出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1+150”(1个省级枢纽平台、150个窗口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创业辅导等方面的服务。开展公益性双服务,维权服务,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一站式免费政务服务。

政府为小微企业创优发展环境的同时,对小微企业也提出了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要求。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支持小微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走“专精特新”的道路。

广东

第6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一、抓好思想教育。征收期改革后,机关平时只留四分之一的干部处理业务,大多数人员在税源“一线”抓征管。因此,搞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十分重要。一是要教育引导大家征收期调整改革的目的意义,让大家明白,征收的改革调整,不是局领导凭空想象的结果,也不是对原有征收人员的不信任,而是当前经济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即“严密监控税源应收尽收,着力培植税源应免尽免”。抓“应收尽收”是为了当前的稳定和发展提供财力;抓“应免尽免”是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支持,不仅现在有税收,今后税收会越来越多,持续地收下去。这就是税收的科学发展观。三要树立“税源有限,管理无限”的管理理念,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执政能力。地税部门是国家的税收执法部门,执政能力就是管理能力。这样,以“两提两抓”实际行动来体现税务部门的发展观,以应收尽收、应免尽免来体现税收的科学发展观,以“税源有限,管理无限”来体现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发展,思想上树立了这样的观念,统一了这样的认识,就把党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论断、科学发展观的论断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发展的这些要求和最新理论成果与地税部门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用这样的观点来指导思想,用这样的观点来指导行动,税收工作的思路才会创新、措施才会创新、效果才会大增。要把这种观念反复讲,反复讨论,让这种思想深入到每一个税收干部的头脑中去,以此来指导税收工作。

二、抓好能力建设。什么叫能力?能力归纳起来有三个层次,能力在三个层次上体现、在三个层次上衡量。第一个层次是,能把上级的总体要求和精神转化为本部门、本单位的正确思路的是有能力,反之是没能力。如果把上级的精神一字不动,而照搬照转的叫“传声筒”,因为,中央的政策是针对全国而言的,对于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工作职能不同,工作基础不同,工作条件不同,必须拿出符合自己实际的那些工作思路来。第二个层次是,能把正确的工作思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的是有能力,反之是没能力。思路是方向性的、思考性的,有了思路才是基础,更主要的是把这些思路转化为一个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仅仅有了思路而转化不成措施,再好的思路也没办法执行、也没办法操作。古人讲,有些人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讲起大道理来滔滔不绝,但拿不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来,这种人就是“书呆子”,因此不仅要理出正确的工作思路,而且要拿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来。第三个层次是敢抓、善抓,即能把每个措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的是有能力,反之是没能力。有了工作措施,只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并不等于工作成效。因此,首先要敢抓,其次要善抓。推动一项工作是很难的,不仅事业本身需要克服各方面困难,也会伤及一些人的利益,因此,要敢于抓工作、敢于排除困难、敢于加强管理、敢于得罪人。仅仅敢抓还不够,要善抓,善于谋划、善于出点子、善于解决困难,把思路转化为措施,把措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这样的人叫有能力。提高能力,首先要从管理思路上来锻炼自己,在制订措施上提高自己,在措施落实上来考验自己。衡量一个干部有没有能力,就要用这三个层次的标准来衡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要从这三个层次上来锻炼。

三、抓好功夫建设。一线征管人数与征管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加大征管力度,取得实质性效果,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堵漏。这几年,全系统上下都在堵塞这样“四个漏洞”:一是车辆税收。要把车辆的各个税收作为第一个漏洞。堵的办法是由过去委托改为自主征收,虽然这项工作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年可增加税收XXX;二是规模以上餐饮业的定额调整。以前,餐饮业的税收定额是“商量”的成分多,人情的因素多,离实际的应纳税标准差距较大。去年底,全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行动,仅仅这一项全XX就增加税收XXX;三是房地产税收。房地产税收有三大难点:建设周期长、管理部门多、价格机制不透明,要成立专门的征收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用重兵保重点的办法,力求打开突破口。四是房屋租赁业。房地产租赁业的税收、征管上的探索和突破是全体干部职工对全XX地税事业的贡献。原来认为量大面广,宜漏难征,但是这些难题一个一个的破解了。目前,机关的、单位的、集体的,应该说都管起来了,但个人住房出租税收的管理和征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7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任务和民心工程完成情况;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专题工作的进展完成情况。

二、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二)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全面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合作,通路、通商、通电、通关等“四通”工作开展情况。

(三)完善招商引资办法,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的做法及成效。

三、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主创新的投入情况及创新成果;科技合作项目取得的成效;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

(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情况;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情况。

(三)培养各类科技人才、中初级人才、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等情况。

四、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培育工业企业发展的环境,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推进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积极上市融资,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中小企业和特色经济等工作开展情况。

(二)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推进二次创业及旅游新产品开发的情况。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交通、电力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四)建立责任制推进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保持工业投资的较快增长,落实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电力、交通投资目标,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一)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措施及实效,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及新成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特色产业开发,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等情况;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及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等情况。

(三)建立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救助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进展情况;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及成效。

(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和“兴边富民示范村”等情况;实施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跨境民族和“直过区”民族的扶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等情况。

六、关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等情况;解决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和学科技难等问题的措施及实效。

(二)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条件鼓励自主就业等情况;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廉租房建设,解决好失地农民和水电移民的安置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等措施及实效。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加强医疗网络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搞好医疗市场管理等情况。

(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情况;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情况。

(五)开展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新情况;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社区管理,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保障社会稳定等情况。

(六)稳定市场物价,确保节日各类商品供应的情况。

七、关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一)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措施及成效。

(二)退耕还林、天保工程、护林防火等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

(三)发展循环经济,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

八、关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一)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情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艺术精品、农村电影放映、文化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工程,加快“两馆一站”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二)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抓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的实效;加强对互联网、网络电视等新兴传媒的管理,构建文化传播体系等情况。

(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开展情况;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壮大相结合,推动我省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思路等情况。

九、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等情况。

(二)完善重大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决策咨询、评估、公示、听证等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三)推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和无为问责制,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行政执行力等情况;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情况。

第8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创新措施

Abstract: th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t i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life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guarantee employees, accordingly,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hall give the high atten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building enterpris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work also has many problems, looking for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s top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actual cond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Th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Innov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得到迅速地发展。在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安全管理处于关键的地位,它是施工质量以及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是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

2.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创新措施

项目安全管理在建筑企业工程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工程进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安全施工与文明施工的水平,实现安全施工的规范化、标准化,减少或者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每一个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是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创新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理念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理念在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建筑企业工程施工的质量。目前,虽然许多建筑企业表面上高度重视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现场贴出相关的安全标语,并且设置了一系列的安全目标,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致使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相关的伤亡事故[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者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创新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理念的主要力量。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还应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确保所进行的施工活动不会对环境、生态等造成恶劣的影响,确保生态环境的安全,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有严格的管理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水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应该对相关事项进行及时地检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依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模式,最终完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目标[2]。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的完善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因此,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内必须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可以规范成员的行为,达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完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的重要举措。

2.3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时,应该设置相应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使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时有章有据,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3]。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制度有所改善,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制度并不健全,权、责、利等方面的内容还存在着众多的漏洞,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在强化现有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权、责、利等方面的内容,比如,不断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监督机构的资质审查制度,加强对设计、勘测、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等重要主体的监督;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业绩评估制度;实施无责任保险制度以及工伤保险制度等等[4]。

2.4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是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最直接的执行者,他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效果,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保证,也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虽然加大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但从整体来看,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还比较低,由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建筑企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5]。首先,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相关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第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此,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第三,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制,在制度上规范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部门作人员自觉地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得到迅速地发展。在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安全管理处于关键的地位,它是施工质量以及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建筑企业的整体发展,创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是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赵彦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建筑安全.2010(02).

[2]谢英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探讨[J].建筑安全.2009(04).

[3]吕颖锐.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9).

第9篇:创新发展的措施范文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为提高效能、增强效果,我局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与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等紧密结合,一同协调安排,周密部署,扎实有效地加以推进。活动开展以来,我局按照县委确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学习省、市委有关文件,深入查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跨越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目前正扎实推进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局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每位领导成员及工作人员,分别围绕单位职能和个人岗位职责,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和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全面查找了单位和个人在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方面,以及去年解放思想主题实践活动整改措施、承诺事项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局党组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不能适应新发展要求,工作创新不足

有一些同志认为,司法行政部门职能不硬、地位不高,存在畏难不前、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因而缺乏迎难而上、锐意创新、争先进位、勇争一流的思想,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思路不宽,执行落实不严,市场经济知识缺乏,参与创新本领不高,安于现状,被动应付,习惯于消极地等任务、等措施,工作中缺乏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的主动性和开拓性。还有一些同志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小进则满,固步自封,缺乏再接再厉,勇于不断前进的思想。因而缺乏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继续很抓落实的责任感。这些都极大的束缚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跨越发展。

2、法律服务管理措施不够,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思路有待创新

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和法律服务机构三结合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份信赖行业管理和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的自律性约束,因而落实行政监管职责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造成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中,出现少数人员违规执业、收费不办案、为当事人服务不到位,以及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不规范、忽视服务质量等不良现象。法律服务工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的思路不够开阔,参与推进依法行政、案件处理、平安建设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缺乏创新措施,主动为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服务的措施落实不够。

3、推进依法治理措施不强,普法宣传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随着《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一批重要法律的颁布施行,依法治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们在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强化依法治理监督指导的措施落实方面还很不到位;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对偏远农村地区和城市流动人员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不到位,基层普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还要不断创新。这些都制约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发展。

4、法律援助工作与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职能没有很好发挥,在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健全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壮大法律援助队伍,扩大法律援助工作覆盖面,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增强法律援助工作社会效果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与人民群众及党委、政府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5、作风不实,队伍素质还需不断提高

虽然自开展的“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以来,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但由于司法行政队伍由机关公务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成分复杂,人员素质不一,因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作作风不实,责任意识不强,创优意识不浓,抓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落实不够,个别同志工作效率低下、纪律松懈,甚至违反“五条禁令”等现象.工作作风、工作效能和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能力都需要继续提高。

三、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局党组紧紧围绕“创新促发展、执行看落实”这一主题,从工作的目标、改革的深度、创新的环境、发展的效果等具体方面入手,坚持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奖励惩处相结合、管理创新与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抓创新、重落实、促发展、争一流”为指导,认真研究落实了以下各项整改措施。

1、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狠抓落实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扎实开展解思想主题实践活动。强化对司法行政队伍的教育,引导全系统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力度,坚决屏弃思维定式和“官本位”思想,彻底改变小进则满、畏难不前、安于现状的思想,集聚加快发展的思想动力,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大创新。全面分析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状况,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司法行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分解确定的各项目标 任务。把加强司法行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抓创新、抓落实、抓发展上,放在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全民创业提供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和法律保障上。

2、落实法律服务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监督管理职责

针对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强化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下力气规范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行业,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是以“规范管理、诚信执业”为主题,扎扎实实开展法律服务行风建设年活动。强化律师业管理措施,完善律师执业诚信管理制度,强化律师责任。将律师执业规范、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向社会进行公示,拓展监督渠道。二是深化全县法律服务市场清理整顿活动。成立清理整顿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全面清理“黑律师”,取缔非法设立的法律服务机构,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我县法律服务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与市公、检、法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解决律师执业当中存在的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问题。三是严格按照全省《律师事务所规范化标准》加强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服务程序。四是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律师、公证法律服务质量跟踪调查,向案件当事人发放征求意见函,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坚决查处法律服务行业收费不办案、为当事人服务不到位等违纪、违规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五是每季度召开一次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和基层法律服务所负责人会议,邀请其他政法机关负责同志参加,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年底前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六是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组织律师等法律服务行业围绕优化发展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开展法律服务,积极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努力为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提供服务,积极参与接待工作。

3、创新依法治理工作机制,改进普法宣传方式方法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制教育,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意识和能力。二是继续严格执行普法依法治理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严格督查考核,完善奖惩措施。三是开展“在优化经济环境中开展法制宣传和为企业提供高效法律服务”专题活动。邀请商家、民营企业家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座谈会,现场解答企业法律咨询,为企业赠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常用法律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四是健全基层普法网络,建立基层农村普法示范点,发挥村居义务普法宣传小组作用。五是创新普法形式,充实网络普法内容,建立“__县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织法律服务人员,深入基层农村和社区,开展义务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

4、强化责任意识,维护公平正义,创新法律援助工作

切实增强对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法律援助工作责任意识,创新法律援助工作措施:一是实现法律援助领导工作具体化。把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壮大队伍、筹措经费等具体事项上。经常深入基层,现场调研分析,帮助解决问题。二是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机构网络。规范法律援助机构,健全工、青、妇、残、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法律援助工作站运行机制,扩大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数量,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三是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员在开展法律援助中的职能作用,规定每位律师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3件,并将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纳入律师年度执业考评体系。四是实现工作开展主动化。改变过去坐等群众上门寻求法律援助的被动做法,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加强同民政、司法等机关和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和掌握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难对象,积极提供法律援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