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精选(九篇)

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

第1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现状;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以信息技术改造现有能源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是智能电网建设的目的。因此,期望通过一个数字化信息网络体系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将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供应安全提高到全新的水平,将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环境可接受的程度。智能电网涉及从电力生产到消费的多个环节,要实现双向互动电网的目标,对信息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智能电网发展的现状

智能电网建设是全球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部署,欧美等国家都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制订了战略规划。从2009年起,我国也在智能电网建设上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制订了详细的战略发展规划。智能电网的建设将逐步推动我国电力基础生产模式的改变,定位于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是我国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没有先进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通信系统的坚强支持,因此建立先进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关键一步。现在,我国电网面临的挑战有:

适应新能源发电接入的要求。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加速发展,大量不稳定电源、分布式电源需要接入电网;

(2)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峰谷差逐年加大,积极引导用户合理分时段用电减少峰谷差,提高电力设施利用率;

(3)满足客户自主选择的需要。电力市场定价方式将从单一电价过渡到可变电价,电网在满足客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的同时,应能实现与客户的智能互动,以友好的方式适应客户的自主选择。

2 智能电网的特点及分析

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管理方向:(1)通信技术;(2)先进的相量测量和广域测量技术;(3)先进的三维动态可视化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4)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并入网技术;(5)先进的表计基础设施和自动抄表系统;(6)支持配电系统“自愈”功能的先进配电自动化;(7)分布式发电、微电网技术以及储能技术;(8)需求侧管理。

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通信系统要和电网一样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样就形成两张紧密联系的网络——电网和通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主要特征。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电力线路进行通信,同时在配电、用电、量测端加装调制解调器,但是由于输电线路的干扰较大,给调制解调带来很大困难。先进的表计基础设施是实现智能电网自动化管理检测的关键,没有先进的表计基础设施和自动抄表系统,就不能实现电网的智能自动化。参数量测技术是智能电网基本的组成部件,先进的参数量测及时获得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数据信息,以供智能电网的各个功能部分使用。测量参数用来评估电网设备健康状况,线路检修,表计读取,进行合理计价收费,防止窃电以及与用户沟通等。未来智能电网将取消所有电磁表计及其读取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可以是电力公司与用户进行双向通信的智能表计。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表计将有更多的功能,除了可以计量每天不同时段电力的使用和电费外,还有存储电力公司下达的高峰电力价格信号及电费费率,通知用户实施什么样的费率政策。更高级的功能有用户自行根据费率政策编制时间表,自动控制用户内部电力使用策略,甚至支持用户向电网供电。对电力公司来说先进的表计参数测量技术给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智能电网要广泛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极大地提高输配电系统的性能。未来智能电网将主要应用三个方面的先进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超导技术已经大容量储能技术。先进的控制技术可以对智能电网状态进行分析、诊断和预测并确定和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消除、减轻和防止供电中断和电能质量扰动。

3 智能电网中的通信技术

通信系统是智能电网基础设施的关键组件。随着智能电网中先进技术和应用程序的集成,不同应用程序产生的大量数据将为以后提供分析、控制和实时定价方法。因此,对电力企业来说,定义通信需求和找到最好的通信架构来处理输出数据,并在整体系统中提供一个可靠、安全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两种主要通信介质即有线和无线所支持的不同的通信技术,可以用于智能电表和电力公司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无线通信具有的优势,如低成本的基础设施和易于连接到难以或无法到达的区域。然而,无线通信的传输路径可能导致信号衰减。另一方面,有线通信解决方案没有信号干扰和依赖于电池等问题。这两种解决方案都是智能电网系统中的信息流传输所需要的。前者可实现传感器和电器到智能电表的连接,后者可实现智能电表和数据中心的连接。而一些如时间部署、运营成本、技术可用性和具体环境等重要的限制因素,应在智能电网部署过程中重点考虑。

3.1 ZigBee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主要适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实现智能电器、能源监控、家庭自动化和自动抄表的理想技术。许多智能电表供应商都将ZigBee集成到智能电表中。集成了ZigBee的智能电表能够联系和控制其他ZigBee集成设备,并发送实时电量消费给业主。

ZigBee在2.4 GHz频带上有16个频段,每个频段具有5MHz带宽。ZigBeel由于其简单性、流动|生、低带宽需求、低成本部署、无需授权频段、简单网络实现,使其被应用到燃气、水和电力等公共事业,提供负载均衡、需求反应、实时定价、系统监测、以及计量支持。然而ZigBee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处理能力不足、内存空间较小、延迟要求较小、易受其他使用ISM免费频段电器的干扰。

3.2无线网状网

无线网状网又称为“多跳(multi—hop)”网络,是一种与传统无线网络完全不同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在传统的无线局域网(WIAN)中,每个客户端均通过一条与固定的接人点(AP)相连的无线链路来访问网络,用户如果要进行相互通信,必须首先访问一个固定的接人点,这种网络结构被称为单跳网络。而在无线Mesh网络中,任何无线设备节点都可以同时作为AP和路由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每个节点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无线网状网具有无单点故障、快速灵活组网、高性能、非视距传输、高速移动支持、与现有网络融合等特点。无线网状网作为一种具有动态的自我组织、自我愈合、自我配置和提供高可伸缩的解决方案,在提高网络性能、网络负载均衡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优势。广阔的覆盖范围能够在城市和郊区提供多跳路由的能力。同时,无线网状网的特性允许智能电表作为信号中继站,而添加更多的中继站又可以扩展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能力。但是网络容量、衰落和干扰是目前无线网状网的主要挑战。无论在城市还是郊区,电表数量的不足将导致无法提供通信网络的完整覆盖。电表信息流经每一个接入点,需要使用加密算法来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由于数据包会流向许多邻居节点,通信链路上还需要额外的开销来避免环路的出现。

3.3蜂窝网

蜂窝网络是智能电表、电力企业和远程节点之间通信的很好的选择。2G、2.5G、3G、WIMAX和LTE都是可用于智能电表部署的蜂窝通信技术。现有的蜂窝通信基础设施使电力公司无需支出运营成本和时间来构建一个专用通信网。蜂窝网络解决方案还可以将智能电表部署到更广阔的环境。应用广泛和经济实惠使蜂窝通信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通信技术[63。在安全方面,蜂窝网已具有强大的安全控制能力来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如目前广泛应用的GSM技术就具有匿名性、身份验证、信号保护和用户数据保护等特点。在城市和郊区,蜂窝网的覆盖范围几乎达到100%,使得智能电表能够大面积部署,电力企业因此可以进行良好的通信管理。较低的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更好的覆盖范围和快速安装等突出特性使蜂窝网成为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最佳选择。电网中的一些关键任务应用需要持续可用的通信。但是蜂窝网提供的服务是面向消费者市场的。这可能导致网络拥塞或在紧急情况下降低网络性能,在异常情况下,如自然灾害等,蜂窝网服务提供商可能无法担保服务的正常运行。相比公共网络,私有网络能利用各种技术和频段来处理此类情况。

4 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层次模型

在智能电网中应用信息及姬信技术层次的模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层次分别为:数据应用层、数据存储管理层、通信网架层以及电网设备,这四个层次中各个层次所组成的信息支撑体系已经成为对我国帮能电网信息运转进行支持有效的载体,同样是对我国智能电网信息传输的主要基础,智能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的支撑体系主要通过对智能电网的基础信息进行分级分层的整合与集成,从而达到了信息横向集成和纵向贯通,为智能电网提供了极其可靠的信息支撑。

4.1智能电网层次模型之数据应用层

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数据应用层在数据存储管理层、通信网架层以及电网设备层这三个层级的基础之上,主要对智能电网的控制以及高级分析等功能进行实现。

4.2智能电网层级模型之数据存储管理层

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数据存储的管理层主要进行了跨系统、跨分区的访问、集成、整合功能以及数据存储功能,智能电网信息量和现有的电网相比较将会远远大于现有的电网,有效存储数据也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在信息化这一基础之上,将异构系统之间信息集成进行全面的完善,访问信息的模式可以为消息总线或者事件驱动模式,这样能够避免大量检索数据。

4.3智能电网层级模型之通信网架层

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的通信网架层主要将通信网络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使智能电网的设备层各种类型的设备都连接成为了一个整体,这其中的网络方式和过去传统的其他方式都具有容易维护和连接简单等等特点,在那些不容易部署有线网络的地方,我们可以部署公网方式或者无线方式。

4.4智能电网层级模型之电网设备层

在智能电网信息及通信技术中的电网设备层主要包括交换设备和元件以及智能电网各类信息的传输。

5 智能电网通信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为满足智能电网发展各阶段对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需求,需全面建设高速、宽带、自愈的坚强电力信息通信网络,支持多业务的灵活接人,即支持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任何业务、无所不在的信息通信接人方式,为电力智能化系统或设备提供“即插即用”的电力信息通信保障。建立先进的智能电网通信系统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5.1统一规划建设

智能电网的通信系统不仅仅是通信通道,而且是智能电网的一部分,需要与智能电网业务配合进行统一的规划。电力通信系统需要开放的网络架构、通用的通信标准。

5.2充分考虑未来资源及数据量的增加

随着接人站点的增加,以及快速增加的采集数据量的不断汇聚,对传输网络带宽和网络传输可靠性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通信平台在建设初期,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索,为未来的网络扩展和维护更新做好冗余配置。

5.3数据通信要具有开放性

当前电力系统不同的企业、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受到限制、不同应用软件无法相互兼容,然而智能电网要求其通信系统必须是开放式的,不同企业、部门之间的数据可以完全实现共享。

5.4数据通信网络与智能设备要高度集成

智能电网中的信息网络能够与各种物理设备,如智能仪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集成为一体化的通信系统。

6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对于生活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电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户对于供电的要求越发严格,如果供电的可靠性得不到充分保障,电力企业的发展将会举步维艰。因此,电网建设中,要充分保证电网质量,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供电质量。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它结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及通信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的技术支撑核心,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国内外重点研究对象,要让电网建设更加智能、高效、可靠,并能有效解决能源不均衡问题,这才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辨弄,末书芳,孛兰欣等.智能电鸣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第2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系统结构 发展趋势

1 智能电网的定义

电力系统专家对智能电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研究重点不同,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也有所区别。智能电网是数字电力系统概念的升级。智能电网通过分布式智能通信和高度集成的自动控制系统,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双向互动,是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供电网络。智能电网是个互动电网,是集合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效率变革。智能配电网也是通信、控制、传感、计算机等技术在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总和。

国家电网公司对世界智能电网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根据我国的电力发展状况、能源分布和电力负荷承载特点,提出了中国式的智能电网发展思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架,进行电网协调发展,建设具有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国家电网体系。建设的电网包括5大区域电网,包括全部的电网等级,由输电、配电、用电、发电、变电、调度等环节组成,形成一个经济高效、透明开放、坚强可靠、清洁环保的电网系统。

2 智能电网的结构分析

(1)智能电网的内涵。智能电网是在电力系统中的每个环节完成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提高电网的职能水平。智能电网的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分散的分布式发电和整个电力市场的所有环节。因此,智能电网不仅仅是电网设备的技术升级,而是电力系统的运行技术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会对实现电力自动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2)发电系统。我国电网发展战略是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进行1000kV交流和±800kV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建设,形成电网的“高速公路”,形成了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和大型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实现了全国性的资源优化配置。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深入,新能源发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总体上我国机装发电没有改变。随着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加重,国家实施节能政策,电力机装将会发生改变,优质高效的能源将成为电力的主要能源,并在火电的装机容量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智能电网将在机组调度、发电计划等方面发挥优势,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3)输电系统。智能输电运行是智能电网组成部分。发展特高压是解决能源与负荷分布的矛盾和实现能源转移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的总体规划思路是:构建华北与华中电网核心,以西南水电和北方煤电开发为契机,建设贯通南北的百万伏级交流通道,构筑同步电网系统。我国电网电力总体上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智能输电运行优化管理系统广域动态监测系统、故障诊断分析系统、同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实时在线报警系统。各区域性电网建立了保护系统,对电网进行动态监控,为智能输电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4)配电系统。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是配电网的智能化。配电网络的自动愈合功能和拓扑结构使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城市的高楼大厦决定了配电的负荷密度高,限制了太阳能等分布式电源的发展。20kV在提高输电能力、提高供电质量、增加电力服务范围和减少电力损失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电压等级改造是智能电网的建设的必须。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高、电能质量好、支持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和用户的能源管理,能够提高电网资源利用率和有效降低网损。智能化配电网在运行时能够提高电网的资产利用率,并且能对配电网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配电网运行管理和停运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实现电力运营商与电力终端用户的信息互动。

3 关于智能电网发展的几点意见

3.1 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条件

目前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基本条件是:在宏观政策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指定了“一特四大”的能源规划和电网结构,为智能电网的发电和输电环节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华东电网公司开展了高级调度中心、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以及统一数据平台的规划。江苏电网公司开展了20kV配电电网等级的研究,并建立了20kV的配电系统技术导则。各个区域电网都在建设广域测量系统(WAMS),为电网的动态监控创造了基本条件。

3.2 智能配电网试点城市的选择我国电网的特点和负荷增长的趋势决定了智能电网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应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合适的城市对智能配电网运营进行试点。试点范围应满足以下条件

(1)该区域内用户的智能化程度高,各种通信设备完善,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建设已经完成;(2)试点规模适中,配电网自动化和电力通信水平高,技术比较成熟;(3)该区域现有负荷密度适中,负荷增长速度快;(4)电网运行灵活,供电可靠性高。

3.3 我国智能电网应优先建设的方面

首先建设双向、实时、可靠的全网双向通信系统,以承载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在我国特高压电网的总体架构下,将现有的WAMS系统扩展改造成功能强大、动态实时的输电网监控系统,并通过通信网络向调度中心和配电网络提供实时的输电网信息。制定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相接轨的标准规范,指导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建设具备远程监控、实时数据等优化性能的智能变电站。

4 智能电网的结构预测

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用户电力系统的开发,通过安装智能电力测度表来实现家庭用电的智能化管理,形成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小区和智能城市,随着新能源电力开发与网并技术的成熟,将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连接到高压配电网中,新型能源基地通过输电网接入电力系统;在WAMS的基础上建设特高压输电网实施动态的保护与监控系统,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智能化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宋丽,赵兴勇,晋鹏娟.智能电网评估体系构建及教育培养模式规划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67-68.

[2]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9):83-84.

第3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网发展现状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

智能电网即以物理电网为基础, 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 通讯技术、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 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 可靠性和经济性、 满足环保约束、 保证电能质量、 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 经济、 清洁、 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电网的建设发展,是各国重点研究与投资的领域,绿色、环保、智慧的能源使用是未来发展趋势!各国政府都针对本国智慧电网建设规划未来发展纲要。

二、智能电网的特点

1、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3、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4、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6、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7、协调。实现电力系统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化。

三、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现状

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欧美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美国主要关注电力网络基础架构的升级更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智能对人工的替代。以信息化投入带动当前紧迫问题的解决,促进经济复苏,同时又着眼于长远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仅就能源利用而言,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是开源节流的两方面。据估计,现代化的数字电网将使美国能耗降低1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并节省800亿美元新建电厂的费用。可以说,“能源效率和能源节约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智能电网技术将更好地管理、节约和监控能源使用。

欧洲:在欧洲,电力发展模式向分布式发电、交互式供电等方向过度,智能电网的应用更加强调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这是引领国际电网发展的另一大趋势,目前,各大等纷纷抢滩欧洲电网云计算市场。

日本:日本智能电网的重点领域是新能源领域。日本智能电网提倡“能源信息化概念”,除了注重大规模的输电网智能化外,更加注重家庭与社区的高效率用电问题,重视开发家电对电力与能源消费的“可视化”控制体系和电力信息传送控制平台。

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的智能电网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是建立在特高压建设基础上的坚强 的智能电网。中国式智能电网将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架,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 构建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智能 电网。其特征将包括在技 术上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 同时在管理上 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国家电网公司公布,将分三个阶段推动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2009年2010 年为规划试点阶段, 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 制定技术和管理 标准, 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 及各环节试点工作; 2011 年至2 015 年为全面建设阶段, 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 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 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 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全面建 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措施

1、网络化

局域网技术的应用, 意味着在家庭用电, 用户行为方面的重大改变。开发可以传达用户实时用电需求的技术, 可以帮助降低高峰用电量。智能电网与家用局域网、互联网对接后,用户的各种要求可以通过需求响应得到满足。电力公司也可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2、智能化

随着自动化、电压无功控制、云计算等技术在电网的应用与发展,分散式智能化已经出现, 并将进一步发展。同时, 电网应用等相关技术也将帮助智能电网增强运行能力。

第4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词 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

智能电网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电力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电能利用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其基础是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和控制技术以及多个供电单元之间数据和控制命令的有效传输技术;针对智能电网技术,美国和欧洲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涵盖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环节,许多电力企业也在尝试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实践,通过技术与具体业务的有效结合,使智能电网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运营绩效的目的。本文将综述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一、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坚强自愈。电网架构完善、坚强,具备抵御自然灾害、人为攻击和其他影响电网稳定运行事件的能力,供电可靠性高;发生故障时,电网可以自动实现故障定位和切除,迅速恢复电力供应,并提供故障分析,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有自愈能力的现代化电网可以发现并对电网的故障作出反应,快速解决,减少停电时间和经济损失;突出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制止级联事件演变成大的停电事故,实施事件响应的快速仿真决策,主动解列灵活分区的分布协调、自适应控制以及在紧急状态下对分布式能源的辅助服务;具有故障定位与隔离和网络重构,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供电功能;注重电压与无功控制支持电网自愈;当系统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继电保护具有再整定功能,实现智能化电力系统更新运行方式后的保护,以达到电网在任一重构时,要求一个新的电网方案和继电保护的配合等。

2、开放互动。实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共享,实现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新型负荷和各类储能装置的灵活接入、退出;同时实现与上游发电企业、下游终端用户、政府、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促进发电企业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在现代化电网中,商业工业和居民等能源消费者可以看到电费价格,有能力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供电方案和电价;开展研制高级电能表为基础的开放性计量体系,它能让消费者更高效地利用电能,及时探测系统中的问题,从而让电力公司可以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实现友好型高效消费电能。

3、集成优化。实现变、配、用和调度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贯通;引入资产全寿命管理模式,合理地安排设备的采购、运行与检修,实现网架规划、建设、运维等全寿命周期的优化,有效降低投资和运维成本;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围绕提高电网运行监控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和经济运行水平三大核心任务,开展先进设备、全景采集、双向通信和智能决策四大关键支撑技术的研究,实现智能变电、精益运维,坚强配网、调配一体,数字营销、节能互动,高效调度、兼容互济,信息贯通的业务发展目标。智能电网覆盖了从发电到售电各个环节的业务,体现了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和智能用电等智能电网重要构成元素,还包括了新型能源接入、储能装置、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以及智能表计、智能家电和用户能源管理门户等新型技术和新型装备。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发电领域。风电场、光伏发电及分布式供能的并网和储能关键技术研究。

2、输电领域。交直流柔性输电技术的研究;安全监控(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网域测量技术、相量测量装置、传感器和量测技术);特高压交直流相关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研究;可控电抗器和串补补偿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制等。

3、变电领域。智能化变电站、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无功补偿发生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尤其是对超导技术包括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及超导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研;以统一信息平台为基础,在常规自动化功能基础上,实现监控五防一体化、智能操作票、五防闭锁规则自动生成、统一配置工具、智能告警及决策分析等高级应用功能;完成变电站视频监视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站用电源等辅助设施建设;同时通过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智能组件的应用,实现对变压器、断路器、避雷器等重要设备的状态可视化展示;逐步优化电压无功调节策略,实现调度远方投切变电站当地VQC以及区域AVQC功能;实现视频互动、可视化程控、网络分析等功能。

4、用电领域。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再生能源即插即用技术;双向互动营销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及高级量测和家电控制配套技术研究;通过智能采集终端和智能计量主站结合应用,实现试点用户用电信息100%的采集,负荷状况100%的监测,进而实现供电公司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开展基于激励措施的需求侧管理方案研究。

三、智能电网建设技术路线

在设计智能电网建设路线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身实力,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智能电网建设思路,按照试点-推广、再试点-再推广的螺旋式模式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应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建成国内先进的智能电网子项目,例如配网自动化、智能计量系统等。着重总结经验

第二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将试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向其他具有共同特征地区进行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并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智能电网建设示范区。同时加快对智能电网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阶段:全面提升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点面结合,将之前取得的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继续向其他区域推广,形成更大的辐射效应;同时还要继续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示范区的建设。此外,还要结合智能电网技术的新进展,开展滚动规划。最终形成覆盖全部营业范围、特点鲜明、技术先进的智能电网。

第5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是农村电网,新时期的农电工作新目标任务是建设以坚强、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同时是实现农网与各级电网相互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快建设农网,推进农电企业完成可持续发展,把农网建设成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供电网络,使农网更快、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能源发展服务,是新时期农电工作新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农网与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对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将由农村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坚强的保证,由于智能电网具有适应能力强、安全水平高等很多优势,可以使农村新能源发电等各类间歇性、随机性电能接入和消纳需要得到满足[1]。在我国农村,农村电网智能化升级一定要与当地新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观望不动,更不能盲目乐观,应该适当超前,只有这样,加快农村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才不是空话,农村的下一个新经济建设高潮才会提前来到。

2智能化农村电网建设的路径

(1)因地制宜,合理建设

建设农村智能电网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电网的实际特点,应先做好当地智能电网的基础建设工作。首先,农村智能电网的基础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上,其次农村智能电网是通过领先的设备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技术、控制方法、以及传感和测量技术的应用,来完成电网的使用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及环境友好的目标。利用这些发达的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农村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可以把高质量、稳定的电能带给我国的农民用户,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重视规划编制

农村智能化电网的中长期发展与规划编制工作是首当其冲要认真完成的。继续从国家智能电网试点和相关科研技术攻关项目中不断吸取成功经验,继续稳定的跟进上级电网的发展步伐,在构建统一规划工作体系、推进生产管理集约化、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调度管理一体化、加快电网建设标准化、强化人才支撑能力等很多方面下足功夫,不断修订发展规划,持续扎实的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一步步完成和上级电网智能化、数字化的完整衔接 [2]。

(3)对技术工作进行梳理,发挥资源集约化的优势

充分发挥农村电网建设传统技术的优势,持续利用智能化电网的应用成果,来完成技术的不断创新,依照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典型设计和建设标准化的要求,促进生产管理集约化,做到电网建设在发展中进步,在进步中发展[3]。充分发挥集约化的优势,认真完成智能化电能表的推广应用和配套设施工程。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是全社会体验和感知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用户与智能电网实现互动的具体体现和关键环节,电网规划、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工作中全面应用到了电信息采集成果,达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做到建有所成,真正提高运用效果。必需依照“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标准统一、技术先进,”的建设基本原则才能实现。

(4)遵循“三统一”原则,突破重点、难点

国家电网公司“三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原则必需严格遵守,充分利用电网智能化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果,汲取智能化电网的关键技术,组织试点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低压与中压配电网络系统一条龙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地做好配电网络控制设备的选型、采购与招标,杜绝发生电网二次改造以免浪费资源,循序渐进地为在建工程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设备。因地制宜的寻找智能电网建设的重中之重点,找出它们的突破口。要使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必须解决了其本身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组织一切攻关力量,借助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力量帮助解决问题,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5)注重实效,善于创新

农村智能化建设目标,首先要解决好农网设备技术水平低下、网架不结实、通信系统不完备等最基本的问题。农村智能电网建设最主要的是打好坚实的基础,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扎扎实实,基础没有打好,一切就等于空话。要此一步步满足农网智能化建设要求,就必需要求农电企业尽自己最大能力地保护和发挥农网已经现有的先进和实用技术成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的去完善、去创新。,

(6)借鉴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作为农村智能电网建设试点浙江海盐县通元镇韩家桥港社区已初见成效。海盐县供电局不会因为天气恶劣出现用电紧张的状况,因为他们利用风电、太阳能相互协调家用并网发电系统给用户供电,这种相互协调家用并网发电系统节能效果也极为显著。同有也有部分地区把农村智能电网客户服务系统分为智能家庭网络接入系统、自动抄表系统、绿色能源系统、居民服务增值系统、营销自助式服务终端系统5个子系统。这样,农村智能化电网就基本能够完成故障自动定位,可以根本解决以前人工查询故障、恢复供电速度慢、一有故障便全线停电等出现的问题,农村智能电网建设就可以取显著的成效。

3结束语

农村智能电网建设不仅能让管理、调度、运行人员随时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更是带来了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大幅提高了农村电网的技术含量,不但提高了电压质量,而且缩短了停电的时间,不但提高了供电优质的服务水平,而且提高了农村供电可靠性,通过不断地努力,农村电网将达到集信息化、数字化、互动化、自动化于一身的的智能配电网,农村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冯爱民.农村电网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6):89-90.

第6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字]QoS 智能配电网 无线传感网络

前言:所谓智能配电网,指的是一种现代化的、允许双向电力流动的电网平台和遍及系统的双向通信网络平台,其能够有效实现电网运行和资源运用的优化,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诸多国家的国家战略。在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中,一种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而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本文基于QoS的智能配电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

一、智能配电网概述

智能配电网本身集成了先进通信、计算机、电气控制等技术形式,并以电力基础设备为根本构成了复杂的网络。在智能配电网的各类数据中,不同的数据对于通信网络传输性能有着不同的QoS需求,总的来说,智能配电网数据可以分为实时操作通信数据、管理操作通信数据和管理通信数据两种,而在本文这一基于服务质量的智能配电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配电网通信的无线传感器拓扑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实时性配电网数据通信的QoS需求。

二、智能配电网通信WSN拓扑结构

在我国当下的配电网设备分布中,配电系统整体架构分散与大量电力用户和配电设备密集分布于配用电区域内是其本身具备的两方面特点,而结合这两方面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配电网通信无线传感器拓扑构架,这一配电网通信无线传感器拓扑构架能够实现,采用一个或多个的无线传感器子网实现区域内配电网数据采集传输终端/路由器的全覆盖。

三、配电网WSN的QoS-MAC机制与建模

3.1无线传感器的QoS-MAC信道访问机制

为了能够在无线传感器协议的MAC层信道机制中实现QoS支持,并实现无线传感器子网数据的优先传输,笔者结合配电网通信数据的需求特点,制定了每个配电网通信节点设置2个数据缓冲队列与在MAC层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机制等两种规则。在第一个规则中,其能够实现数据的优先发送与实时数据与非实时数据的分别存放,这一功能能够实现网络节点内不同实时性数据的QoS支持;而在第二个规则中,其能够实现为实施数据设置较小的退避时间与退避次数并为非实时数据设置相反的退避时间和退避次数,这样就能够解决网络节点间的信道竞争QoS支持.这一无线传感器的QoS-MAC信道访问机制的设计,在不增加网络数据通信开销的情况下,增加无线传感器对实时性QoS的支持。

3.2 QoS-MAC机制数据模型

为了能够较好的实现基于QoS的智能配电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还需对QoS-MAC机制数据模型进行具体研究。

3.2.1节点内缓冲队列状态数学模型

在节点内缓冲队列状态数学模型的建立中,我们需要根据配电网无线传感器的通信需求建立实时和非实时2种数据的存放缓冲队列,这两种数据的存放队列在建设中需要结合马尔可夫链建立节点的缓冲队列模型。根据马尔可夫链模型,我们可以得出各配电网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状态频率方程组,而通过对这一方程组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节点内缓冲队列状态数学模型如下所示。(1)

四、配电网通信WSN的性能分析数据模型

第7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词】 智能网;计费系统;设计;实现

随着电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电信业已经步入集电信业、因特网业、媒体业、娱乐业大融合的时代。面对众多、丰富的业务,融合统一的业务计费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进行研究,明确其实际与实现,对于电信业的长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智能网概念和特点

(一)智能网的概念

随着现代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丰富的电信业务。但是每种电信业务对应一个业务账号,用户必须分开为各种业务缴费,这样容易出现账号多用户难以记忆的困难,也不利于电信业务的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网络应用编程接口(JAIN)的综合智能网统一计费系新方案,在系统中为用户分配一个总的账号,用户只需要用该账号就可以给所有的业务缴费,现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并用JAIN、Mobicents等技术实现系统。本文所讲的智能网为综合智能网,是以传统智能网为基础的一种智能网新型结构,可在一个平台上结合因特网、CDMA智能网、GSM智能网、PSTN智能网。其体系结构包括综合业务交换点、综合业务控制点、智能外设、综合业务数据点、综合业务生成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点、综合业务管理接入点、综合充值中心等功能实体,支持开放接口服务器。

(二)智能网的特点

综合智能网是基于原有智能网结构,通过综合业务交换点和综合控制点的引入而形成的,其特点综合如下:支持多种协议;支持多信令编码,能沟通同园通信网的智能网实现互联;提供开放业务接口;支持以软件、多媒体子系统为核心的现代网络。

二、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中,设置一个账务账号,来负责对用用户申请业务账号、支付方式的记录,业务账号的作用是对资料种类实施管理,所产生的用户费用为不同业务账户下的全部费用汇总。一个用户只能存在一个账务账号,但其下则可存在多个业务账号。通过该系统,用户向系统管理员完成业务账号和账务账号的申请,而管理员则通过该系统完成资费标准的录入和对用户使用情况的统计查询。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的整体结构如下图1所示,分为前台与后台两个部分。前台运营管理包括资费管理子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管理员管理和账务管理系统。其中,管理员管理又包括管理员信息管理和权限管理,账务管理系统又包括账务查询、账单查询、充值、缴费。而后台数据服务则是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整理。其中数据整理为数据库中对所采集数据的整合。

(二)系统的基本层次架构

如下图2所示,为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的基本层次架构。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采用基于服务器/浏览器的多层结构设计模型,分别为数据服务器、网页应用服务器、JAIN应用服务器、浏览器端,这一模型架构的形式,使得计费系统的层次结构更加明确,分工更加清晰,利于系统猴戏的升级与维护,表现出很好的执行效能。

三、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的实现

(一)系统运行环境及其配置

SLEE为基于java的一类业务逻辑执行环境规范,其不但描述了SLEE的事件模型和业务构件模型,还对其资源适配、标准管理、计时管理工具、开发控制等接口进行了说明,可为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的业务移植提供支持。为便于SLEE项目的顺利开发,可应用SLEE插件来简化其开发难度,尤其是在SLEE部署、服务可标记扩展语言描述、业务构建块、创建SLEE组件方面。具体操作为先进行相关环境变量和JDK(java Development Kit)的配置,再实施SLEE插件的加载,之后便可进行JAIN SLEE项目的创建和组件的部署。同时,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将Mobicents来作为应用服务器,并完成各种网络资源的适配,其作为一个开源专业的中间平台,从交换协议上来进行JAIN初始化会议协议的构造,此外,JAIN SIP在Mobicents中承担资源适配器的责任,为SLEE上各种协议组装的实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接口。

(二)系统运行成效

选用实验室中三台主机来对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进行测试,三台主机分别作为客户端、本地服务器和远端服务器。其结果显示,当用户完成账号请求发送时,管理员实施用户信息验证,在验证完毕后开通该用户的一个用户账户,通过这一用户账户,用户可就所开通的业务进行缴费和就业务费用情况进行查询。在用户账户下分设五种业务账户,用户可通过自身的业务账户,来就每种业务每天、每月的使用时长进行查询,如需要,还可实现对整年情况的查询。其结果显示,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的运行结果同系统设计要求相符合。

结语: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新旧更替的过程,在旧收费系统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情况下,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智能网计费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电信智能网的服务质量、业务服务水平、生产运营效率,使分散的计费系统向同一集中的管理过度,进而促进电信计费体制朝着实时、综合、集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霄.基于综合智能网的统一计费系统研究[J].通信技术.2011(7)

[2]徐浩.新一代一同通信智能网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声技术.2010(5)

[3]罗芳.融合计费系统实时性提升的分析与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2010(11)

[4]叶健辉.电信智能网业务综合计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华南理工大学.2011(2)

第8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词 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研究;互动电网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00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输配电、信息化和数字化等现代技术的升级,为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江苏省无锡的西泾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营,成为我国的首座220千伏的智能变电站。西泾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对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示范作用。然而,我国智能电网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如何安全、可靠地将其应用到现代工业化生产和居民生活领域中还需要进行一个长期地探讨。

1 智能电网的基本内涵

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的智能化运作过程。现代电网的发展进程中,各个国家都在结合自身电力工业发展现状,经过屡次地研究和实践,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技术路线。现阶段各种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智能化已经逐渐成为电网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智能电网,也称为知识型电网或现代电网,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传感量测技术和分析以及其他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同时和电网基础设备形成高度集成状态。智能电网以电子终端作为信息模式构建平台,实现数据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电网的经济、高效、安全运行的目标。现代化电网运行系统必须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国家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我国在电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投入相关的技术,才能够促进电网智能化的实现。

2 智能电网的结构特征及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电网技术,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势。

2.1 智能电网的结构特征

从我国现有的智能电网发展情况来看,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2.1.1 高效运行和管理

目前,电网在运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电网需要被动地适应负荷,很多设备和输电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许多配电网的使用年限较久,很多设备和运行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智能电网在运行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其在科学合理规划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和监控技术的优势,提高了电网投资的效率,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1.2 电力交易的便捷性

电力交易的便捷性要求电网能够在每一个交易机制精确地进行处理。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智能电网能够营造一个公正、合理、有序的电力市场,并且能够快速、及时地处理各种电力交易。其次,智能电网还能够对各种业务进行快速、简单地结算,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然后,智能电网可以根据市场和用户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响应机制和服务平台。最后,智能电网还可以适时地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更新升级,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

2.1.3 电网极强的兼容性

传统的电力网络主要是以远端集中式发电方式为主,智能电网则能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源及其装置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由于电网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尤其是发电、环保以及制造等领域,对电网的要求更高。因此,智能电网以一个开放、兼容的网络,促进电网结构的健康发展。

2.1.4 经济清洁

智能电网在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的有效执行下,能够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善各种输电设备和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同时,智能电网还能够积极地适应大型且集中式的多种电源设备共同介入。尤其是大型风力发电和太阳光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以及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满足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 智能电网的结构优势

目前,智能电网的结构能够实现传统配电结构所不能支持的几个基本功能。

1)智能电网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电力调节设备和分布式电源以及用户电量管理系统的特点,从而有效地优化电网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智能电网不仅能够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力能源的质量。

2)智能电网还能够支持一些比重较高的分布式电源,进而提高电网运行结构的整体性和灵活性。通过集中发点和分散发电模式的结合,以及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介入,使得整个电网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尤其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智能电网能够准确地对其进行定位,利用分布式电源进行局域性供电。

3)智能电网技术还能够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信息平台。智能电网在采集数据信息时能够对电源管理各个单元、故障录波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同时,智能电网还能够通过在线决策系统实现主网的自治和自愈。

3 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分析

3.1 基于MAS的分布协调技术

MAS系统主要是包括MAS终端、 MAS服务器和MAS管理平台三个方面。其中MAS终端主要是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因此,在实际的智能电网建设中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安装客户端。MAS服务器主要是用于用户或者企业内部。通过广域网络以及MAS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资讯的共享。MAS管理平台则是指内部网络与各大子网络进行交流,从而对信息数据有效地整合。

随着各种智能电子设备的不断发明与应用,智能电网也开始积极地探索。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应用显示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服务体系结构通过充分地发挥业务、技术和管理三者的优势,对电力企业的应用建立三维模型,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业务的高效性、技术的灵活性以及管理的有效性。MAS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并且为电力系统实现相互操作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而从根本上对用户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电网控制系统,MAS的分布协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各个层级之间的分布协调控制。

3.2 电力设备相关技术

电力设备是电网运行的有效运作的基础。电网系统运行中的电力设备主要包括输电配电技术、高效能源材料技术以及电子电力技术等。

输电配电技术主要是在电网的建设中不仅需要利用容量较大、距离远、损耗低等输电技术,而且还需要探讨相关的分布功能技术以提高电网整体运行效率。因此,输电配电技术侧重于对微型电网、特高压绝缘等方面。

高效能源材料技术主要是指在智能电网中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优势以及新型技术和工艺的特点,实现清洁、高效、可持续生产。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借助先进材料技术作为支撑,提高能源材料的利用效率。

电子电力技术是优化智能电网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目前,电网建设中的电子电力技术主要包括具有耐高压性的电流电力电子器件、动态电压恢复器以及统一潮流控制器等。此外,智能电网作为一个信息化高度集中的系统,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智能电网技术还包括地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维护方面的技术。例如对安全数据和信息的存储和备份功能;网络病毒的维护和查杀功能;网络系统生存性的及时防护等。

3.3 分布式能源的系统集成技术

智能电网中分布式能源主要是指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电以及需求响应资源。智能电网和传统的电网发电具有很大的区别。智能配电网不需要亲自参与发电。智能电网由许多的分布式电机组成,因此在运行中不仅可以和主网相互连接,而且还可以独自运行。在实际电网运行中往往会由于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小型的分布式发电机难以长期地稳定运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对微电网进行智能控制。

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分布式储能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一缺陷。未来的智能电网发展需要在储能技术方面进行积极地研究。例如化学电池盒超大容量的电容器以及燃料电池等,都具有高效和高密度的优势。分布式发电和蓄电池是组成分布式储能的主要部分,因此需要电网从主网和本地微电源上获取功率。因此,随着电网的用户数量不断地增多,智能电网需要安装相关的电能质量调整器。智能电网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需求响应资源的系统集成,从而实现系统的协调运行。因此,智能电网需要对各种辅助设备和供电合同以及现货市场等进行研发和调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是我国现代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各大领域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发展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当今各个国家共同探讨和关心的话题。因此,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研究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从而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智能电网的基本特点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 无线接入技术 运用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网的覆盖面积不断增加,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电力企业的持续供电能力和供电稳定性,是影响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为此,电力企业结合电网的基本情况,展开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对电网内部的各个组分的监控、管理和控制,进而推动电网的稳定运行。

一、无线接人技术概述

无线接入技术是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主要是通过无线介质将终端和网络节点进行连接,进而实现网络间的信息传递功能,通常情况下,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需要遵循相关协议。借由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可以转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智能电网中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安全,其中3.5GHz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LMDS技术、WLAN技术等不断得到完善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无线接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基础。

二、智能电网中的IsDN无线接人技术研究

1.ISDN简述

ISDN是综合业务数据网的简称.ISDN无线接入方式.实现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为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提供经济、有效和准确的数据接人方式,使得智能电网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得到提升。而且,ISDN无线接人方式,可以完成对语音、文字、数据甚至视频的传输,主要是通过将这些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由于ISDN主要是采用数字化的形式。使得ISDN成为一个具有全数字化的接人方式。将其应用到配电网中。可以将其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智能终端进行数字连接,进而完成数据传输,通过ISDN无线接人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数据传输量、简述数据失真情况,实现智能电网的发展和进步。

2.ISDN的优势与特性

ISDN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质量。而且具有多种复用通道,可以实现多种数据的传输,借由ISDN无线接入,使得数据传输的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大大改善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失真的情况,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而且,智能电网中的ISDN终端具有可移动性。使得智能电网中的信息传递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推动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最为重要的是,ISDN接入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构建成本。此外,ISDN的特性主要有:

(1)通信W络中的所有信号都是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也就可以理解为,信号是数字化的形式,并借由这种形式完成数据的交换。

(2)具有综合能力,支持各类音频、文字、图像等综合业务,并完成这部分信号的交换和传输。

(3)ISDN主要采用标准的入网接口,使得智能电网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果得到提升。

此外,ISDN网络包括多个交换和信令功能、本地连接功能,为此需要分析ISDN网络的结构模型。ISDN无线接人方式的应用,转变了传统的数据传输情况,使得智能电网中数据传输的比特误码特性比传统线路传输的改善10倍以上。有效保障了智能电网的无线通信质量。使得智能电网的应变能力和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