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古典园林的特色精选(九篇)

古典园林的特色

第1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关键字:现代园林;园林色彩;古典园林;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注重现代园林色彩的引用,古典园林在设计上将静态色彩与动态色彩完美组合,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境通过色彩的应用体现出来,使得古典园林更加具有民族韵味。

1.现代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在艺术形式的理论和实践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在50年代,园林讲究功能分区,注重安排群众活动和文体娱乐内容;从60年代起,我国在总结园林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园林规划理论;70 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园林建设注重发扬中国传统特色,强调以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统一为主的园林艺术形式。[1]

1.1现代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是以植物为主组织的园林景观,以自然生态学观点进行植物配置,不仅建立大面积草坪而且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也日益增多。现代园林以减少园林建筑密度,启用园林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来展现时代气息。[2]

1.2现代园林色彩理念

色彩理念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现代园林在设计庆典及表现热闹场面时,色彩多选择以红、橙、黄为主的暖色,这样的暖色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在空间较小的边缘、高速公路两边、街道分车带多选用蓝、青、蓝紫为主的冷色,这样的冷色增加空间的深远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具有面积同样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大于暖色,而选用什么样的色彩,取决于园林整体设计追求的感觉。[3]

1.3现代园林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体系的发展与古典园林体系保持紧密的结合。发展现代中国特色园林,需充分遵循自然生态原则,运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园林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水、最小程度依靠人工水,最终使现代园林景观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功能、内涵更高层次的统一。

2.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分为形成、全盛两个时期。古典园林在唐宋时期形成,开始注重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布局,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并对绘画技术与造园艺术开始应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走向全盛,具体表现为园林功能多样化、园林建筑的扩大、规模设施样式的营造、内部的装修和环境色彩的应用等方面,以此体现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2.1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意识地对自然风景加以改造、加工,表现出精炼浓缩的自然,运用建筑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融合。我国古典园林因建筑风格和特点分为规模宏大、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风采特色的园林,如我国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以玲珑素雅、富有江南水乡特点、讲究山林趣味和朴实的自然美的园林,如苏州园林就是其最好的表现(如图1所示)。

图1苏州园林

2.2古典园林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在一定空间内,运用各种造园方法将山、水、植物、建筑加以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的整体,将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自然山水型,而且我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为蓝本,于潜移默化中表达中国文化生动的意境。

3.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栽植多以观形为主,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注重季相与花期的变化,花木的选择与使用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栽植设计,植物种类多突破地域环境,主体建筑通过插入其间的硬质景观,强化软硬质感的对比。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塑造设计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模仿性,而现代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地域的限制,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全新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传统要素的造景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挖掘。[4]

3.1古典园林设计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题和构成要素在于地形地貌、文水地质、乡土植被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认识与感受,是一件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古典园林设计要注重设计的明了和雅观,也要注重效果配置的尺度上要合宜,其意境主要借助于园林植物的设计创作,设计需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从造园手法、空间布局、文化特色上开阔更广泛的领域。

3.2现代园林设计要求

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豪华和宏大的园林,而使其远离融入自然的初衷,片面注重模仿,照搬别人的园林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园林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不能没有人文的关怀,在园林的建造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园林设计需要将“景”和“意”有效的融合起来,用环境来培养人的情操。[5]

3.3古典园林设计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比较

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现代园林设计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拓展,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拓展。古典园林设计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本质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 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组景方式上分为分区设景即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组景方式上表现为: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偏重于整体构图,极少轴线对称,各景之间流动性强,界线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但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4.古典园林的设计探讨

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古典造园手法,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创造中国特色园林,对古今中外园林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进行探讨,设计本土特色的园林。

4.1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现代园林设计对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古典园林用石设计讲究特置主景,与水体、植物配合组景; 现代园林用石设计开始营造硬质景观,使用经过抽象后的规则石景。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园林中的建筑多轻巧淡雅、朴素简约,其本身成为点景之一;而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建筑,已逐渐趋向抽象化、隐喻化,建筑空间的构成技巧已被大量引入景观设计之中。

4.2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园林色彩的应用

古典园林利用现代园林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色彩的物质载体进行组合,由此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

4.3现代园林色彩对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园林的色彩寻求关系平衡的统一和对比,古典园林将此色彩关系升华运用,将色彩的常用搭配、审美要求的色彩形式纳入其中,为园林景观的色彩效果营造氛围。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与色彩学理论进行吸纳,对色彩应用进行创新,使之创造出新颖的园林景观环境色彩。[6]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山、水、植物构成自然风景,运用现代园林色彩对其进行装饰,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观。现代园林色彩在自然式景观生态营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古典园林色彩运用的一种升华。

参考文献:

[1]吴旺杰、吴兆友.现代园林发展趋向浅谈[J].当代建设.1998. 01:5-10[2]刘青林.何谓现代园林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 .06:10-15

[3]崔素娅、毛白滔.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 06:7-10

[4]赵兰.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J].现代园艺.2011. 19:12-17

第2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建筑艺术;艺术造型;发展

建筑与园林中的花木、山水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将建筑与园林中各项自然元素有效结合,为游客构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利用建筑的类型、构造等进行设计,将古典艺术充分体现出来,并将其与园林整体设计进行有效地融合,从而形成一副回归自然的整体景色。而且园林建筑的运用同时可以起到为游客指引、提供休息之所的功能,更有利于园林的长期发展。

1.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概述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是基于古典建筑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不仅能够给园林增添一份古典景色,更能通过古典园林建筑的应用对园林进行造景,供游客观赏、游览以及休息等。古典园林建筑在园林中随处可见,如何运用古典园林建筑是园林设计师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内容,园林建筑多种多样,大小不一,再加上园林存在的地域性、环境、人文等特征的差异性,使得设计师在园林建筑设计时也将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如何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美充分地体现出来是设计师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实际来分析,古典园林建筑是对自然美、生活美的一种雕刻和还原。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从建筑的不同架构中体现出来,例如,楼、阁、廊、亭、屋顶、屋脊等,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游客对园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观赏性,更要便于游客游览之需,如小卖部、游艇码头、售票亭等,这些建筑都应还原自然美,利用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特色将其充分展现出来。

古典园林建筑在园林艺术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不仅仅体现出建筑物的个体,更是与园林中的山、水、植物等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整体的艺术美,更好地打造出园林景色,犹如画龙点睛为园林审美添上关键一笔,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点缀,为游客提供更为优美的风景画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建筑文化也不断赋予时代的气息以及崭新的精神面貌,园林景观也逐渐向着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古典园林建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2.1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作用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园林景观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对园林中各项标志性景观的设计。当今有很多园林都引入了大量的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不仅能够代表园林的标志性符号,更是体现园林艺术水平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应用到园林中,都是将建筑作为园林风景画面的主景、重点等,形成一幅美丽的园林景色画面。也就是说,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会依赖园林建筑参与到其中,这样才能将更加美好的画面凸显出来,从最本质的角度上来讲,如果没有建筑存在的园林也将不会称其为园林,尤其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更能凸显出一座园林的中心、标志等。例如,西安大唐芙蓉园侍女馆中的宝塔、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等,这些都是古典园林建筑中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更为园林增添了一份古朴的色彩。

2.2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类型

园林是环境改善的关键,我国园林有很多,而受到地域性、环境、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园林中的建筑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更是从不同角度上突出艺术的特征。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建筑类型:

2.2.1楼阁。楼阁是园林中的重要建筑之一,在应用过程中要分析楼阁做的是主景还是配景,再对其选择恰当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楼阁多处在园林的四周,普遍楼阁多为2层,当然,具体的应用要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来定,很多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也会对其取名,如狮子林的修竹阁、拙政园的浮翠阁和留听阁、留园的远翠阁等,这些都是园林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园林的主要风景。

2.2.2廊。廊在园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起到园林中建筑物之间联系脉络的作用,通常也可以将其作为园林风景的导游线。廊的布置具有蜿蜒逶迤、随形而弯、依势而曲的特征,同时在廊布置的过程中,可以划分空间,廊的变化也可以增加风景的深度,而且廊也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没有廊的存在,园林古典建筑将会显得更加枯燥。廊多跨凌于水面之上,廊形式也分很多种,如楼廊、复廊、曲廊、水廊等,在园林环境下应用,也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美。

2.2.3亭。亭为休憩凭眺之处,主要设立于园林中的山上、路旁、林中、水际等处,是园林风景的重要点缀,更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亭的样式多种多样,样式与大小要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凸显出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美的特征。从园林中亭的平面来划分,主要分为方形、长方、原形、六角、八角、扇形、海棠、梅花等类型,例如,江南园林的醉翁亭、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等。

2.3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建筑构造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从建筑的各个结构都能体现出艺术美的特征,如屋顶、屋脊、屋角等,根据园林特征的不同也会设置不同构造的建筑物,以此来与园林整个景色搭配,充分体现出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美。

如屋脊的构造:就当前园林中应用的古典园林建筑来分析,屋脊的构造主要分为纹头脊、哺鸡脊、甘蔗脊、雌毛脊、游脊等。屋角的构造:屋角的构造直接体现出屋顶的形式,例如,屋顶为攒尖式,屋角必定是反翘式。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屋顶也必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屋角的构造将会对屋顶的特征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建筑构造。

2.4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应用的功能

园林除了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之外,同时还能供给人们旅游观赏,将古典园林艺术应用到园林中起到整合旅游资源、连接景区、造景等方面的功能『句。例如,园林中各种亭台、走廊等,将游客引入更深入的园林景色,更是游客缓解游览景色中疲惫感的绝佳场地,为游客提供有效的使用条件。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将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通过对园林建筑灵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的设计,将其古典建筑艺术与园林景色充分融合,从而有效地突出园林与古典园林建筑的整体美。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园林中的应用,还具有导向的功能,尤其是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园林,园林内的线路蜿蜒曲折,再加上园林树木的茂盛,很容易让游客迷失方向,而通过建筑作为导向,不仅可以作为园林景色的重要点缀,更能为游客的观光进行导向。

第3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古典园林,当代园林建设,启示

 

城市特色可以通过园林来体现,这特色“是生活的反映,有地域的分野,是历史的构成,文化的积淀,有民族的凝结,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在此故以“核心竞争力”表述之。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彰显“世界园林之母”的特色,亦即中国古典园林在我国现代园林中的核心竞争力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设计中一些手法的运用,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焕发新姿。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师法自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直接利用或简单模仿自然界中各原始状态的构景要素,而是有意识地进行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形成一个精练的、典型的自然,这即达到高于自然。

(二)园林建筑融于自然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的建筑都力求与其他3 要素(山、水、植物)有机。协调地组织在同一风景画面之中,尽力突出彼此和谐、互为补充的一面,而避免或限制彼此对立、排斥的一面,进而希望可将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可以在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人工美与自然美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诗情画意

中国的诗画艺术十分强调意境,陈从周认为“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是一种审美效果。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除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视觉感受及借助于文字信号的感受外,还可通过视觉、听觉来感受。其他园林体系亦有意境之说,但中国古典园林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境界,远非其可企及。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

由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体城市环境,即由城市中的花园转变为花园城市。园林中建筑密度降低,以植物为住的景观取代了建筑为主的景观。起伏的地形及草坪的建立,代替大面积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增加环境容量。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艺术手段对园林进行科学规划与施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新型园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各更为紧密,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观点指导植物配置。现代园林的研究及理论建设,将综合生态学、美学、建筑学、心理学、社会学、行

为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发展。具有现代风格,体现时代精神的环境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三、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启示

梁思成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便在研究探索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前会长Parkinson 在20 世纪80 年代曾对吴良镛说:“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太珍贵了,不能允许它们被西方传来的这种虚伪的、肤浅的、标准的、概念的洪水淹没。”这表明,人们早已注意到“当前世界文化的一种特征,一方面是文化的趋同现象,一方面是个性的觉醒及对特性的需求与追求。”而这种文化特性是“一种社会内部的动力在进行不断探求创造的过程”,它欢迎外来部分,自觉地接受地多样性中汲取营养。这种特性不是一成不变、僵化而封闭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充满活力并持续探索,具有创造性的合成因素。论文格式,启示。文化特性也非古老价值的简单复活,而是对新文化建设的追求。这种文化特性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即为城市所表现出的特色“核心竞争力”。论文格式,启示。这里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对当代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用现论表述即以生态学的观点指导设计施工,即以营造一个合理的、协调的、稳定的生存居住环境为目的。但在设计时也需做到“事出有因”,“合乎自然”,也就是说运用某些设计手法时也要符合大自然规律。如流行于日本庭院中“土包石”的假山做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并不多见。但在以建立草坪代替大面积挖池堆山的现代园林中并不少见。此法运用在地势起伏的山坡、草地边缘及道路转弯处,象征山之余脉,亦可作为对景。需值得注意,一方面此时所选山石大小应与地势起伏之高低相符,不宜过多特置或散置山石,过多则显得突兀,即便偶尔为之,体量也不宜过大。又如雾状喷泉用在草坪或林间,可产生云蒸霞蔚之感,若使用在硬质铺装广场上则显得与环境不能相融。

(二)中国木构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也常常以建筑围合、分隔空间成内向性得园,其中建筑占地面积约15%~50%,并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常成为该园的标志。论文格式,启示。这与古典园林的服务对象有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服务对象的转变(由统治阶层、文人墨客及其家人转变为普通大众),园林也由过去孤立而内向的个体转变为开并外向的整体,建筑密度大幅下降,园林主要景观也改由植物造景为主。同时在现代园林中出现了大量现代风格的环境小品。那么,作为古典园林特色之一的传统建筑也可作为环境小品的另一种外在形式。如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垂花门,不一定非要建造在园墙之上,而可以以个体的形式成为园林中独立的小品。论文格式,启示。作为小品,形式可以简化,但需要考虑保留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元素,加以恰当的组合设计,使其协调统一,在现代园林中焕发新的光彩。论文格式,启示。

(三)现代园林同样讲求意境的创造。意境可以预先设定,古典园林可得之于神话传说、逸闻轶事,历史典故等;现代园林则集中表现为一些主题性公园,以反映重大事件或时代精神为主。意境还可以在园林建成后根据现成物境由文字点题,古典园林中多借助古人诗句以景题、匾、联、刻石等表现;现代园林中则可以近代诗句、散文如徐志摩、汪国真的文字,帮助游人领会、感悟,同时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刻意地去创造或引导游人创造声响、气味调动游人以全身的感官去感受以激发内心的感动。

(四)随着园林中建筑密度的降低,许多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形式都已少见,而大量的环境小品充斥在空间中,此时可以将立体的平面的形式相互转换。如将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地面铺装纹样,在场地中镶嵌,或设置小品,象电影《行运超人》中,在玻璃上绘制传统建筑,通过控制视距,使游人通过玻璃可以看到所绘制的建筑坐落于场地上。文字一向被视为平面的形式,在现代园林中可将这平面的形式转为立体的环境小品的外形,比如通过字体的变形作为垃圾筒、电话亭,或立体镂空的字体作景墙隔断。现代环境中视觉污染、听觉污染、嗅觉污染充斥在人们的身旁,使人们忽略了身边大自然的原色。论文格式,启示。原音、原味,因此,可设置设施小品作为人们感官的扩张,引导人们、帮助人们感受自然,看到鲜艳的色彩,闻到清新的味道,听到高空的风声、鸟声,并且在植物配置时就注重选择植物以利于招风引蝶。

参考文献:

[1]居阅时.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涵义实例分析[J]广东园林,2005,(02).

[2]张毅,余小荔.从苏州园林看中国景观意境的营造和表达[J]山西建筑,2008,(24).

第4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文人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设计

1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文人思想哲学内涵

1.1儒家哲学思想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思想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入世态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注重国家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1]。儒家文人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家园林中心与轴线思想保持一致,并且还体现在南方私家园林中的诗情画意表达。

1.2道教哲学思想

传统道教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了老子、庄子以及列子等。道教自古以来崇尚自然之旨,严格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始终强调无为思想,国家社会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追求万物的和谐发展,向往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具备了浓郁的古代浪漫色彩。而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往往融入了大量的浪漫主义人文色彩。

1.3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思想文化是由西域地区传入中国的,同时在儒教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带有我国传统民色彩的佛教思想,它追求人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精神。在古典寺观园林中会融入一些极具宗教特色的建筑和景观,去完整表达出那个时代的宗教园林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文人思想体

现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会积极参与到整个过程,通过运用各种风格、意境的诗文点缀园林,致使园林产生耐人寻味的高深境界,在细细品味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哲理。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园林意境追求意境

作为古典文人园林的灵魂所在,文人会将重心放在园林的意境构造上,使园林整体呈现出一种高深的艺术境界,让观赏者流连忘返于建筑景观当中,沉迷于各种风格的艺术文化。古典园林的境界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体现生活美的“生境”、追求艺术美的“画境”以及最后理想美的“意境”,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情境交融的美妙境界。

2.2园林空间艺术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尤其注重借景艺术的运用,他们普遍追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情致。通过利用好园林周围任何有利的促进因素,有效增加园林整体的空间设计层次感,不让园林变得俗不可耐。例如在苏州的拙政园设计中,文人通过将园林外的古代寺庙建筑融入到园林中,从而造就了著名的“入园见塔”的景观。在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文人还喜欢运用虚与实的哲学观思想,让园林设计突破空间约束,创建出一种虚实交错的意境空间。就比如在南方的拙政园中部设计中,通过以水域为中心,四周用建筑、岛屿以及植物进行点缀,同时以远香堂作为观赏点,从而有效形成了虚衬有致、对比鲜明的美丽江南水乡风貌。

2.3园林花木设计

花草树木作为古代文人的情感载体,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受到了文人思想一定影响,在花草树木的配植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人花木种植的选择,受到文人绘画与诗词风格的影响,在园林花木选择上,通过为符合整体风格会选择一些具备精神与自然属性的花木,将艺术情感寄托于花木中。例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象征了文人的高尚情结,兰花体现了文人向往做一个幽居隐士等;二是全方位的意境效果。古代园林设计不仅仅涵盖了基础的视觉艺术,还涉及人们的嗅觉和听觉。就必须在苏州的拙政园听雨轩设计中,设计者通过运用植被芭蕉在被雨敲打的效果下去营造出下雨天的自然气氛,让人沉迷于美丽景观当中;三是全季节的花木观赏。古典园林设计会融入各个季节的观赏花木,花木的配植不仅会注重到花木色彩的季节变化,还会关注到花果颜色的季节变化。

3结语

第5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老子有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遂有“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宇宙观,认为对立物的统一,则有创新,能够有新生事物的出现。我相信,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文脉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第6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成都古典园林;植物;文化特色

1 园林植物作为文化符号

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人们常赋予植物情感与文化。园林植物已经变成文化符号的一部分。以园林植物为文化符号的例子不胜枚举,通过其反映出人们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与文化形态。

松柏因在风雪的恶劣天气下保持苍翠挺立,常被视为高风亮节的品格代表。苏轼曾写道“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赞美其品格。在成都古典园林中,武侯祠以古柏森森的肃穆气氛而闻名。竹因其枝干挺拔修长,常被喻为清高君子,广受文人雅士喜爱。望江楼公园作为竹类造园的特色古典园林,为纪念一生爱竹的唐朝女诗人薛涛而修建。薛涛曾作无数赞美竹美好品质的诗句,“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就是其中佳作。梅花常以坚强的品质深受人们喜爱。王安石曾歌颂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古典园林常有以梅为主题的园林,新繁东湖的梅园就是其中一典例。梅除植于梅园内,还广植于城墙,登上城隅可观赏梅花林的全貌。

2 园林植物作为有生命的历史载体

园林中的古树是活的历史遗产,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传播了独特的文化寓意,极大丰富了园林的景观意向。文人纪念园林武侯祠中的柏树就是一生动的例子。

自修建起,武侯祠的绿化按照祠庙的要求布置,园林内的植物见证了岁月历史的变迁。唐朝诗人杜甫的一著名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描述的就是武侯祠的景象。可见在唐朝时,柏树已经成为武侯祠的标志,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氛围。柏树的种植最早可以追溯到诸葛亮本人,相传其曾亲自栽植于此处,历代人们沿袭这一做法。在时间与环境的作用下,先人植下的柏树多衰老枯死,现存的柏树多为今人栽种。如今武侯祠殿宇景区贯穿种植柏树,同时搭配榕树、喜树等高大常绿乔木。进入景区大门,主道路两侧被柏树林环绕,碑亭隐没其中。而后进入昭烈祠,柏树对称栽植于庭院内。此外,在昭烈祠与武侯祠连接的过厅内也有柴柏的运用。岁月流逝,祠宇的形式被一代代人改造,但人们对武侯祠古柏森森的记忆未曾变化。参天柏树作为历史文化景观,见证了历史的更迭,是不同时代人们共同的回忆,更是沟通古今的纽带。

园林植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武侯祠桃园内的桃树就承担了这个角色。作为园中园的桃园,位于主入口轴线的末端,配合三义庙设置。园内广栽桃树,搭配种植银杏、喜树、枫树等植物,丰富季相变化。走进园中,刘备、关羽和张飞的雕像立于其中,结合桃树的背景,让人不禁联想到“桃园三结义”的典故,唤起人们对蜀汉先贤的追思。在此处园林应用里,桃树连接起了人们对历史典故的记忆点,在渲染文化气氛起到重要作用。园林植物就是有生命的历史载体,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还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

3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风格体现的主要元素之一

杜甫草堂作为成都古典园林的一个典例,是当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入蜀的居住地,以栽植楠木、恺木、红梅等杜甫喜爱的植物为特色[2]。草堂被高林古木包围,主要选择黄葛树、楠木、银杏、香樟等高大乔木种类。草堂正门2株古榕树植于两侧,楠木成林形成葱郁的背景,渲染了幽深繁古的基调。川派园林幽深浓密的特点在杜甫草堂得到很好的体现。

除此以外,新繁东湖也是一处有趣的例子。东湖公园为纪念晚唐宰相李德裕修建,是我国少数保留至今的唐代园林之一。

湖公园布局自由,开阔水面约占全园面积1/3,建筑与植物配合湖面布局展开,相映成趣,别有一番趣味。园内多栽植四川特色植物,如丹桂、、竹、梅花等。除此以外,还有古朴苍劲的菩提树、明代紫荆、龙爪铁树、罗汉松等逾百年树龄的植物,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气息。东湖公园古木葱茏,花木繁盛,四时皆有景可观,是典型的川派自然山水园。

四川古典园林的特点还体现在竹类植物的运用。四川气候温湿多雨,为竹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2]。望江楼公园作为“竹的公园”,其中荟萃了丰富的竹类品种,也展现了竹的植物配置方式。望江楼公园被竹海包围,其中不仅竹品种繁多,还有许多稀有品种,可谓是竹类博物馆,各异其趣。

4 结语

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植物作为一种有生命的载体见证了巴蜀地区的历史事件和文人轶事,成为了成都及周边古典园林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丰富了其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第7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一、构图布局

在古代山水画中,构图布局不仅仅是在画面上安排的物象,还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布局等等。在六法中构图布局是重要的,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黑白关系、主从关系、虚实关系、疏密关系等对立的法则来布置画面内容。在山水画的绘画中,构图往往是第一步,而布局往往是先确立后再布置整体布局,然后调整局部。山水画的构图与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传统山水画中的许多构图手法被古典园林造园所利用。

“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之说,这是王维《山水绝》中写到的。山水画中背山临水、隔水布置丛林、山中央设岛屿、虚为实之,这些诗句里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较为理想的造园环境。山水画的布局安排讲究主体突出,在造景布局中要把山水的主体物突出,树木、桥梁、道路、小船这些配景用来点缀山水的布置放在次要的地方。在山水画中的虚实相生,山水画往往都是山重水复,层苑叠嶂,以积墨反复递加,追求厚实、画面有虚有实要透气,厚实得当,实而不塞,虚而不空,虚中见实,实中见虚,运用这些对比手法,在统一中求变化,把山水画美的效果表达的淋漓尽致,而中国古典园林也是遵循这样的构图原则。

二、随类赋彩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受山水画美学色彩的影响,在色彩的运用上追求的是自然淡雅、幽静脱俗的风格。以江南园林的苏州拙政园、留园,整体色彩清新素雅,多处地方都为冷色调,墨绿色、栗色、白色、黑色退掉的色彩,黑白灰三大主色,崇尚自然,清雅而疏朗。与建筑配景构成了一幅幅色调统一、恬淡雅致的水墨画。

园林植物色彩表现形式一般以对比色、邻补色、协调色体较多。对比色相配的景物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而领补色较为缓和,给人以淡雅和谐的感觉。协调色都是以二次色的配合从而协调好的效果,远看色彩鲜艳,近看色彩和谐统一。

建筑配景也与整个园林自然素雅的风格相互协调,园林无论是建筑的构造上还是其外观上的色彩都是与山水画一样,也常常借助文字的艺术形式来增强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如园林中往往利用匾、联点出周围风景的意境。园林中建筑的位置、造型、色彩三者结合,能对园林风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林小品的色彩,如白色、黛绿色、紫铜色这些色彩都能起到装饰和锦上添花的作用,色彩上也比较稳定,持续的时间较长。

三、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山水画中最大的特色是意境之美。意境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已是久远的,中国园林与山水画是相生相长一同发展的。中国水墨画的手法是写意,写意则是在原来的自然原貌上加入主观感受,而写实是相反的还原自然面貌不加入主观感受。这两种相比较,虽然不像自然原貌,但是却能自然传神,更加具有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

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诗情画意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的造园艺术也受绘画、诗歌和文学的影响,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带有浓厚的感彩。而园林设计中造园者不仅仅是简单的栽花种草、堆石凿水,而是用他们的智慧和情感去构造的景观。例如江南古典园林中常常用假山、亭子、漏窗作屏障,阻隔视线,让人们在弯曲的小道中才能逐渐看到园内全貌,在每个角度看都处处如画,这样也使得游客感到意境更加的含蓄深远。

中国山水画中,植物花草都有不同的个性,比如梅花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竹子的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民族气节。牡丹花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特色。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这些植物也常常用来作为品格的象征。

四、自然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万物之本,“自然”是老子《道德经》的精华。强调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认为自然才是最美的。江南古典园林的所有景观,都是源于自然的本性。而中国早期的山水画画家的创作根源是自然美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下形成了山水画中的笔墨自然理念。中国古典园林大多巧妙地运用了很多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植物、建筑、假山、流水组合在一起,模仿自然风光,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园林环境。在古典园林中造园手法是相当的丰富,它包括素材处理、结构组织、手法技巧、主题表达以及各种风格。这些纵横立体交织以及通过造园的反复运用,才使古典园林情景交融、妙趣横生、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成功的园林艺术,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的美丽,又高于自然,而不露人工处理的痕迹。

植物景色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气和华滋之美的仿自然景色。园林植物的组景作用是给风景涂上了一层富有生机的绿色。在古典园林中绿草、花卉、古树这些都是营造出幽远深邃的空间气氛,给人以身处山林,道法自然主要是通过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从而反映出的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无论从园林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可以在道法自然思想下通过丰富的造园手法,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境界。道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五、虚实相生

中国画讲究虚实结合的意境之美,虚实结合正式表现意境的重要手法,也是画面气韵生动的因素。中国山水画中,一般有形为实,无形为虚。虚就是留白,是中国山水画空间布局的一种手法。山水画中留白看似什么都不画,其实却是一种笔墨经营,空白是画面,在意境的创作上,画比实体更加具有意味。空白处可以代表云、水、天等物象,或白云缥缈,使人能有无限的想像空间。从空间布局上看,园林建筑、山石、植物为实体,水体空间为虚。水周围的景物倒影到水面上来,倒影为实,水面为虚,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

第8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一、中国园林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园林建筑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建筑功能是第一性的,是房屋建造的目的。建筑功能主要包括各类建筑的实际使用的要求和生活、生产范围内外环境的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作为园林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园林建筑既能给人提供居住和游览上的方便,同时本身也创造了园林美,也是游人直接的审美对象。与一般的居住建筑相比,园林建筑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与山水风景多曲线相适宜的协调的曲线;为了适宜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变化而多变的布局;追求宁静自然、简洁淡泊、朴实无华、风韵清新的建筑风格。“以园林中的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对景和障隔,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效果。”因此,园林中的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园林建筑的局限性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古典建筑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文化象征,中国也将建筑当作了一种文化看待。但它毕竟代表的是当时所处社会时期的产物,它的局限性,使它很难融入现代的社会生活中。首先,中国古典建筑精致、繁复的优雅外形与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非常协调,但与现代城市中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的楼宇森林显得格格不入。在如今的城市空间中,园林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其使用对象的生活、学习、社交等多元化的功能;功能性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山水、道路、铺装、植物等景观要素是它的背景、延伸和发展,这就与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设计理念互为矛盾和对立。在营造现代园林建筑时,要将自然山水、植物和园林建筑很好的融入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之中,只能是在符合现代园林建筑特征的基础上,以协调外部空间环境的布局作为依据来设计。其次,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往往是在一些非开放性的外部空间环境中打造出来的,这些小环境是不对大多数游人开放的,在园林建筑空间尺度的设计上也只考虑到了少数游玩对象的需要。而今天随着人们参与意识的提高和出行游玩频率的增加,大量的游人涌入园林中;人们不能静观和漫游,只能随着人流,蜻蜓点水式地看到为止,这完全破坏了传统园林意境美。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使用对象和非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在空间布局方面存在着功能局限性。

二、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规划

开展深入的古典园林建筑研究,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地域人文特征,去除古典园林建筑中的营造局限,融入乡土生活的功能延伸,这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能够取得长足进步的正确发展方向。”

(一)满足需求,回归乡土

一个优秀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是拥有丰富美学内涵的和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的。现代园林建筑应以使用对象为中心,充分考虑使用者不同层次的的需要,并以这些需要为重要参考因素进行设计,才能使置身于该园林建筑中的人们有“存在感”。只有在“人性化”思想指导下做出来的设计,才能满足和完善人们对现代园林建筑空间行为延伸的多元化需求,让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从表象的制式模仿,向营造能够满足各类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的建筑空间转变。

回归乡土,即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中。在这种面对“原生态”乡土生活的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应该尽可能好的保护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并充分认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地质环境,比如由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组成的外在的地理景观特征,以及内在自然的生态属性,来决定各种设计要素的选择和空间环境的布局。尊重园林建筑场地现有的各类乡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的合理运用各种当地设计要素,使建筑、小品、园路、植物与周遭乡土环境的基调融合统一,这样才能够最好的营造出拥有地域性园林特色的现代园林建筑作品。

(二)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中创新

第9篇:古典园林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园林艺术;结构特征;历史名城;建设

在运河历史名城建设中,如何在城市环境创新中传承古代留下的经典,如何使经典的园林艺术从深宅大院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是运河沿岸名城新城市环境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通过对古典园林结构的研究,提出园林艺术的三重结构特征,以期对运河历史名城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园林艺术的结构特征

(一)文化结构园林艺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自然生态观。我国园林艺术营造深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子的“道法自然”。《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典园林设计倡导回归本色根源,实现万物和谐,这一审美形式反映出道家思想中的自然美学观。

(二)诗性结构1.无尽从空间角度来看,园林可以划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其内部空间是借助廊、窗、门之间相互贯通,以虚、实、明、暗做出对比;在外部空间上,则采用山、石、池、树来进行划分,组织各类空间,在廊、亭的穿插组合下,相互融会贯通,形成各异的意境,使园林景色多彩丰富。这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空间感营造手法,与古典诗歌的描述方式如出一辙。同时,古典园林常常借助溪水,度柳荫、穿小桥,看似到达尽头却又没有尽头,创设出活泼、自然、生动的意境。2.以小见大在古代山水画景物意境的塑造上,强调“小中见大,咫尺千里”,这种审美趣味不仅在绘画中有所表现,在哲学、文学等领域中都有体现。古代哲学强调“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国”,古代诗歌则推崇“著一字而境界全出”,“以小见大”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的常用技法与理论。在园林空间中,大与小是相对的关系,园林空间越是变化多端,就越能够体现出大小之间的对比。古典园林艺术的以小见大,不仅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也拓展了古典园林的空间。3.先抑后扬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曲线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园林中的曲廊、曲桥、水岸,还是园中的植物、蜿蜒的小路,都蕴含着曲线规律;曲线让园林若隐若现,欲显而先隐,与诗歌中“先抑后扬”的手法一致,打造出曲径通幽的魅力。在视角的变化与时空的转换下,园林层层曲折、先抑后扬、回环往复,充满诗意魅力。4.春夏秋冬中国文化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古典诗歌中与季节有关的内容也十分多元。古典园林艺术也深受季节元素的影响,尽管各地园林风格多变、气象万千,但随处可见季节的影子。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州园林的设计与“春夏秋冬”几个元素对应;沧浪亭、狮子园、拙政园、留园分别对应不同的季节,颇具艺术性。5.虚实相生“虚”为空灵,“实”为充实,虚实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虚是一种艺术留白,庄子提出了“唯道集虚”的空管观念,将虚白、虚空作为道的展现。虚实相生对园林艺术也有深刻影响,古典园林中的主体建筑、洞门、门窗、山石等,都具有虚实相生的特征。通过这种艺术方法,再现了“唯道集虚”的空间意识。

(三)审美结构中国古典园林,既有居住功能也包含多种艺术类型。园林中居住的人,往往都极具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这也赋予了园林技术极高的审美品位。从空间来看,古典园林要在有限空间中构造出适宜的建筑风格,将山水、花木、房屋等融于一体,合理安排其中的花木、建筑、山水建构,以精密的空间布局来构建出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构造出千岩万壑、声色光影的景色,再现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进一步丰富了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从时间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与西方不同。在古人眼中,时间是“一维”的,生生不息、无限循环,任何艺术意象的塑造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中进行,传统“诗”“画”“书”都将时空的统一作为最高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也是如此,在设计时利用四季变化,在空间、时间的融合下使人感到意境无穷。

二、园林艺术结构对扬州名城建设的启示

扬州位于江苏中部,南邻长江,东连盐城、泰州,北接盐城与淮安,西与淮安、南京交接,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扬州处于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是典型的运河历史名城,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经历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扬州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新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中如何彰显地域文化的可识性,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始终是提升城市品位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在扬州城市建设中应借鉴园林艺术的三重结构,并关注如下两方面内容。

(一)新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新城市景观设计,要处理好城市景观营造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1.城市性质的定位基于江苏省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旅游强省”目标,扬州市在城市建设上迎来新的机遇。扬州的城市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要充分发挥出历史名城的优势,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扬州属于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名人、名史、名河、名花、名木、名诗、名肴等诸多名城元素,在唐诗、宋词中都可以寻觅到扬州的历史。在新城市景观建设上,要高度重视“宜居性”,这对于具备丰富文化、历史、生态、自然资源的扬州具有突出优势。根据扬州的城市定位,要构建出“自然”“生态”“区位”于一体的生态城市,在遵循生态文化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文明内容,倡导以人为本。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扬州市以主城区为中心,借鉴丰富的水系,结合沿河绿化带、风景区、道路防护林等构建了团块状结构。扬州以老城区、周边区域作为城市中心,河东、西部、瓜州分区中心作为城市副中心。扬州新城市建设要基于悠久的人文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优质的生态资源特征,朝着互补共生经济、开放循环经济方向发展,探索跨越式城市发展新模式。2.景观设计的启示第一,塑造中心城区特色。在中心城区建设上,要保护好运河历史名城的特色,致力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遵循可读性、整体性、用续性、原真性原则,构建和谐家园,大力推动新城区的建设。同时,保护好传统城市文化,创新观念意识,正确分析扬州“古运河”“古城”“瘦西湖”文化遗产保护形势,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如在古城维护上,要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针对古城重点街道、居民、文物古迹予以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塑造中心城区特色。同时,采用新技术来完善消防、排水设施,通过新媒体彰显扬州古城文化,让城市建设能够集休闲、文化、教育、休闲等内容于一体。第二,界内文化空间的创新。在界内文化空间的构建上,要充分应用城市中的“借山”“用水”“透绿”,尤其是城市中的山水,不仅是宝贵的景观财富也是特色景观元素。可以借鉴古典园林艺术的建设方式,凸显城市原有地貌,营造宜居环境,围绕城市中的湖泊、森林来建设新城市,而不是简单依靠“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来建设城市。要让城市建设为森林、山水、湖泊让路。第三,诗性文化空间的建设。在运河历史名城建设上要注重挖掘城市特有的人文风采,建设诗性文化空间。扬州文化内涵丰富,在新城市的建设上可以定期举行形式多元、内涵丰富、主题明确的文化活动,体现扬州独有的地域风情,不让古城街巷沦为与许多城市一样的“美食一条街”。第四,审美文化空间的建设。要从全局着手,做到点、线、面、块之间的连接与沟通,将原本零散的生态资源、文化遗产整合起来,连接为整体。如依托运河两岸的水利工程、人文古迹、城市风貌、绿色廊道将盐商文化历史街区、明清古城、宋城、唐城街区相连,让沿途的古寺、古城、古镇、水乡融为一体,并赋予度假、体验、观光、娱乐功能,开辟出新的审美文化空间。

(二)城市公园建设的启示1.对古典传统文化的传承古典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累的精神力量,是在扬弃、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代表着运河历史名城的综合实力,这种传统文化涵盖城市变迁、城市政策、地域文化、区域文化等,具有无形化的特征,依靠民俗风情、传统活动以及建筑遗留等形式来表现。城市公园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在建设上必须考虑上述因素,充分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元素,在公园规划设计调查上要明确城市传统文化内容,以此为背景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体现城市文脉,让居民能够产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2.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在植被的设置上,要多选择保健植物、芳香植物,如“银杏”“松柏”等,这些植物美观,也具有净化空气、杀灭病菌的功能。在植物色系搭配上,要选择对比强烈、明度偏高的园林植物,如季相分明的植物、色彩鲜艳的花卉,搭配色叶木、花乔木、花卉,并搭配常绿树种,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建筑是公园建设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常见的建筑有榭、亭、轩、阁、厅堂、台、楼等,还有墙、园门、塔、桥等。建筑的设计,要满足造景功能,为市民提供活动、休憩空间。在建筑设计上,也要融入运河历史名城的历史文化元素,与城市文化相得益彰,确保建筑风格与公园风格一致,从色彩、外形、肌理等方面来烘托公园的建设风格。对景观小品的设计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景观小品的内容有座椅、雕塑、垃圾箱、路灯、标识牌等,虽然占比不高,但是恰当的点缀可以烘托公园氛围,美化环境。可以直接用遗址中的石板、条石来堆砌书桌、座椅等,体现出公园的历史感。以扬州唐城遗迹公园为例,在园内随处可见旧石板堆砌而成的桌椅,旁边点缀了乔木、花卉,既与公园风格相得益彰,也可节约成本。水体是创设宜人空间的载体,是公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公园水体有湖泊、河道、水池等,与其他景观一起组成公园基本景观,扬州公园周边一般有湖泊、护城河道环绕。在水体建设上要充分借助现有的水体,将其转化为公园景观元素,根据公园结构布局和文化主题来选择,避免过多人工雕琢。水体不仅要有静态的面还要有动态变化,设置小型水闸并形成高差,提升公园的审美欣赏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