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精选(九篇)

高校思想政治建设

第1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 党建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214-0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是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时展中的思想先导和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落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能让我们认识发展的目的和途径,能避免各项发展中搞形式和走弯路。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具体体现在高校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实现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确保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推进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体系。它要求在工作中要把国家、时展和个体成长统一到素质教育实践中,着眼于整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贯彻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引入了发展的要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发展,都必须始终贯彻发展是第一要义的战略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新时期我国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的确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三十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国家历来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无疑是各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大优势。若能秉承发展的决心,迎难而上,破解工作难题,必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迎来发展新机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增强机遇意识,抓住发展的机遇。

(三)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做统领就必须遵循这一要求,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能追求片面的发展,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改革,推动此项工作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进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当前仍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和高校思想活动规律的新特点,更新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创新体制方法,赋予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四)运用统筹兼顾根本方针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离不开这一根本方针。搞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贯穿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核心。在统筹兼顾方针指导下,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也要着眼高校整体发展。当前,教师队伍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专业素质不高,某些教师思想觉悟低仍是制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只要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目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高校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一途径来解决。通过加强高校青年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引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来加强其师德建设,激发高校青年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理想和为人师表的引领作用,是树立崇高的职业观,使高校青年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切实的肩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二)不断提升高校青年党员教师的质量

着力做好青年党员教师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青年教师入党后要持续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青年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尤为必要。在这方面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第2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一、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2016年,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和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任务,因此应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提供根本保证。然而,高校在加强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中仍然有少部分青年教师存在思想问题,部分教师理想信念相对模糊,政治信仰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宣讲不健康思想,这种教师虽然少数,但是却能够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一定要严格避免这种现象的蔓延。还强调,高校党组织应该全面支持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以党建工作的优化开展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作出正确的指引,高校党组织要真心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深入地对青年教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在全面把握教师思想动态的基础上,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指明方向,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效果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面临的新环境

结合的重要讲话精神,新时期高校应该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在充分分析当前思想政治建设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设措施,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想逐渐传入我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些腐朽、糟粕思想的侵入,导致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致使教师无法对自身工作岗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开展,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网络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甚至成为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接触网络社会、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网络信息对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网络监管技术水平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网络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分享不健康信息,对青年教师思想认识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部分青年教师精神空虚,行为不检点,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化发展,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不断增加,教学压力进一步增大。部分教师为了职位晋升,将工作重点放置到科研方面,对自身教育责任和人才培养责任认识不足,在个人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错误价值认知,导致青年教师不注意积极开展各项教育工作,整体教育效果相对较差。而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方面的错误极大增加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难度,对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基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入党建工作思想,借助党建工作助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促使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三、以党建工作助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的对策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明确新时期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而严格按照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思想,对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式加以创新,进而以高校党建工作助推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青年教师群体实施针对性、先进性、创新性、前瞻性教育,提升青年教师群体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发挥党建最新成果指引作用,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国梦”思想的提出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机构、实现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基于当前党建工作形势,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借助党建工作最新成果的指引,不断加大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对党员实施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促使各类高校党建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切实奠定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同时,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需求,建设横向党支部,对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合理创新,进而充分发挥出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高校各院系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灵活优势,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形式。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的横向党支部建设应该遵循以下步骤:第一,结合青年教师群体中党员所在学科的差异性,合理成立横向党支部,并且保证青年教师的组织隶属关系属于横向党支部,但是其行政隶属关系仍然坚持原有关系保持不变。第二,在横向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中,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由学校党委通过选举和审批任命,对支部各项工作实施理性管理,并且支部书记和委员必须接受上一级党组织所安排的各项任务,配合上一级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第三,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对横向党支部的届期进行合理限定,加强对党支部成员的管理,横向党支部届期到达时限后所有党支部成员仍然归属到原有院系党支部中,接受院系党支部管理。这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结合高校学科融合的发展需求进行建设的横向党支部不仅因为丰富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式,受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欢迎,还借助对青年教师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为青年教师提供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等方面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促使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促进高校青年教师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发展意识,在推动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高校党建工作的蓬勃开展,进一步带动了高校学校建设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全面实施,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以及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借助学习型党组织突破口,逐步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效果。基于当前社会建设背景以及高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实际需求,高校在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群体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逐步强化政治学习,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观念,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合理优化,进而借助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高校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和贴近生活实际的原则,增强学习内容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的契合性,为教师思想困惑和精神迷惘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支持。具体来说,高校在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时,应该注意创新工作理念,对党的教育学习观念进行合理更新升级;借助方法创新,有效拓展高校党建工作的视野和领域;借助机制创新,对党建工作机制进行科学改革。特别是对高校中的青年教师群体,在实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理论学习的常态化、机制建立的科学化以及评先工作的规范化,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化推进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也可以适当借助网络多媒体形式构建虚拟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平台,向青年教师分享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为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如开发红色在线学习论坛、热点问题交流平台以及全方位信息交流平台,促使青年教师能够基于自身需求学习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上海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在学校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按照结构学理论指导对学生党支部的设置进行充分分析,进而打通纵向关节,形成了纵向的组织机构。同时,学校加强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视,对以学科和专业为背景的学习型党支部群活动平台建设工作进行合理创新,真正实现了对师生的有机结合,所有党建工作都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参与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自身政治素养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对学校建设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上海市理工大学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学校党支部的创建课题也被列为基层党建宣传重点课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获得了一定的肯定,为学校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

(三)借助党建工作加强青年教师梯队建设,创新组织建设。青年教师群体是高等教育得以顺利推进和发展的要素,也是高校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首要资源,只有保证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青年教师的教育引领作用,为高校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一方面,应结合青年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党建各项方针政策,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辅助。高校在借助党建工作助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青年教师群体的年龄阶段、思想认识、教研工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逐步制定贴近青年教师群体生活、贴近社会现实,生动活泼的党建工作方针政策和形势政策教学大纲,进而借助科学的教学活动和原理分析,探索更为全面科学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对教师做出正确的指引,用党建工作的伟大成果加强青年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并用党的发展历程激励教师,促使高校青年教师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自觉配合党建工作,推动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更大的效果,为高校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挖掘青年教师潜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领下,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加以完善,激励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中能够充分挖掘潜力,展现应有价值。同时,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自身用人制度进行合理规范和创新,对青年教师进行合理培养,为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引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快速成长。此外,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梯队建设放置到首要位置上,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实施梯队建设,并加强组织创新,才能够为青年群体做出正确的指引,充分挖掘青年教师潜力,为青年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相应成果提供良好的支持。

(四)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作风创新。在高校党建工作实践中,作风建设扮演着灵魂核心的角色,对党建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推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创新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高校实施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作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借助作风建设创新,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来说,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而言,党的作风建设实质上也应该从青年教师队伍中的党员代表作风创新入手,只有不断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合理创新,才能够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为青年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也为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相应的保障。同时,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强化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引导,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创新提供一定的支持。此外,要选取工作机制的完善作为突破口,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保证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在开展党建工作、借助党建工作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也应该认识到引导青年教师群体树立社会实践观的重要性,为青年教师群体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促使教师在社会交际和接触基层的过程中深化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认识,明确思想政治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在自身岗位上作出更大的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借助党建工作的优化开展实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党建工作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视,保障党建和思想政治建设质量,坚定青年教师的政治信仰、促使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为高等教育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作者:王雅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丽芹.以党建工作推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5):70-71.

[2]郑川,苏夏,于红艳等.基于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2):27-29.

[3]张进林,曹必文.思想政治建设: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J].江苏高教,2014(6):104-106.

[4]张加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2(5):114-115.

[5]郑渊虬.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和思想政治建设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23-24.

[6]戈丽薇.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意义和有效途径[J].前沿,2013(10):129-130.

[7]吴坚.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1392-1395.

第3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设立是为了有效的加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网络文化的到来,该项工作既面临机遇,同时也要迎接挑战,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客服自身困难,将该主题网站建设好,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势在必行的工作。本文以此展开研究。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必须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栏目排版和内容选取都要以尊重学生、关系学生为主,最终让这个网站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大学生是很多前卫思想的主体,对同一个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声音的存在,坚持有明确的工作原则,加强网站管理,运用网络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站的建设工程。让该网站真正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够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并且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但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出现了一定问题影响着其作用的发挥。

(一)在外观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由于其作用的特殊性,很多内容展示多以文字为主,图片量少而且尺寸有限,而且网页设计缺乏多样、多彩性,由于是政治教育的网站,一般底色都是大红色或者带有国旗、国徽等,这就表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设计上缺乏新颖,吸引力较低。

(二)在栏目设计方面

由于该网站的设立意义存在,因此在网站栏目设计时一般都比较严谨,内容也比较严肃,都仅仅围绕着政治时事、政治动向展开,比如很多高校的栏目设计都由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时事专题;第二,理论学习;第三,红色影片视频资料;第四,人物专题;第五,心理健康教育等,入选文章也多以领导讲话、各种政策精神为主,除了新闻动态变化比较频繁之外,其他栏目内容更新速度都比较慢。

(三)在人员配备方面

网站设计需要专职工作人员,但是据了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工作人员多以兼职为主,比如,网站内容的编写、上传由各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负责,网站维护由计算机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由于兼职人员身兼数职,精力和能力往往不足,这就导致此网站建设和运行方面不能跟上时展,比如,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还停留在WEB1.技术时代,这就是目前的普遍现象。

(四)缺乏互动,宣传不到位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更重视性,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网上和传递的一个平台,更侧重信息的思想性、正确性。网站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教育者将其想要传达的信息在网上,是一个官方的信息平台,留给学生参与和讨论的空间非常小。

在宣传手段上,多数是在学校主页旁设置链接,或者通过其他高校的友情链接进行联结,较少花费心思在网站品牌宣传和推广上。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措施

毋庸置疑,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让该网站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我们高校网站建设应该及时审视自己,创新建设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一)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高校的管理层应该建立该网站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负责人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第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科学、具体的监督手段,结合网站点击率及回复率等要素来评估网站建设,通过监督制度的建立来督促该网站的建设,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又好又快发展。

(二)配备专职人员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应该配备专职人员;其次,制定培训制度,划拨专项经费,确保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第三,提升网站建设专职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鼓励和引导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关注党的政策,从而更好的利用网站教育大学生。第四,提升他们对网站建设技术方面的意识,网站建设需要计算机运用能力、文字编辑能力以及信息收集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的确保网站建设跟上时代步伐,起到政治教育的作用。

(三)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增加服务功能

在网站内容建设方面,可以尝试将首页主要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将单纯地获取国家政策文件、理论学习材料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调整为学生提出观点、互相交流的网上精神乐园。在信息的选取上,要精心设计网络教育方案,多展示真正的学生文化,这是很好的隐性教育,会对浏览校园网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在栏目设置上,要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相结合,既要有一定的教育引导功能,又要注重满足学生的服务、娱乐需求。在栏目的设置上,要给学生留下互动参与的空间。

(四)加强互动功能,并进行品牌宣传

网站功能的真正发挥离不开学生的互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应设立QQ、微信、微博、博客等多种互动平台,在网站上也留出互动的板块,让学生和老师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只有参与才能引起关注,只有关注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意义。此外,充分利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主题网站的推广宣传,或者通过校报、手机报或者校园宣传栏进行网站的宣传,甚至可以开通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网站宣传,扩大网站的教育影响力。

第4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种文化载体之间不协调不平衡

当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各个形式重视程度不同,如重视物质文化载体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重视环境文化载体建设,忽视制度文化载体建设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各文化载体建设的不平衡。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载体都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共同的目标。从实践来看,在制度文化载体、行为文化载体、环境文化载体中不同程度地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导致覆盖面出现盲点,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归结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系统性理解不深。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载体建设方向性不能准确定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无论选择任何一种文化载体都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但是当前不少高校对文化载体的建设认识不到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成为了表面工程。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轻视政治方向,陷入了科研和教学比其他一切都重要的误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

与时俱进是文化载体创新的核心。但是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保持原有的陈腐的旧的思想观念,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归因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乏战略的眼光和开放的视角。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使文化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优化、探索和创新。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建设的对策

(一)注重科学规划,突出系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应该是精神文化载体、行为文化载体、环境文化载体、网络文化载体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这些文化载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不能厚此薄彼,真正做到各种文化载体的科学发展。要塑造与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载体,健全与规范各类制度文化载体,建立文明和谐的行为文化载体,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载体,构建健康的网络文化载体,倡导绿色的手机文化载体。与此同时,必须树立文化载体建设全员共建意识,使高校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协调配合,只有这样各司其职,才能建设好文化载体。

(二)注重正确导向,把握方向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首先,要求高校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客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偏离主流方向。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重心。各种文化载体的建设都应该以受教育客体为重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弘扬者,要了解客体所需所想,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得文化载体具有感召力和生命力。再次,要明确文化载体建设的宗旨、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文化载体建设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塑造完美人格作为文化载体的根本宗旨,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主要任务。

(三)注重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性

第5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机制 ; 和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108-02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要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着更为宽广、复杂的范围和作用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是对以往研究方式的一种综合,同时也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个方面的机制建设。由此可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平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具体构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时代要求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构建和谐的教育目标

爱因斯坦曾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观点:“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和谐的人应该是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比如和谐发展的人要有与时俱进思想观念,能够适应时展要求;人的心理处于健康积极的状态,乐观,积极向上,富于进取;能够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增强自身认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达到德才兼备、情知交融、手脑结合、心身和谐、个体与社会相统一。

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中,必须把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素质最基本的规格要求。但是,新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中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和适应各个层次需要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和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人们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中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和带有强制性的外部灌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变惯用的方式和方法,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条件和设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平台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只有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协同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以创新为指导,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一种有着独特的内涵、本质、价值、结构、功能和活动方式的综合活动,决定其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和原因显然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是多种要素综合在一起的合力。

为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容得到全面实施,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对其进行系统构建,也就是要构建整合机制。一方面要对教育目标进行整合,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相吻合,引导高校学生树立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能仅仅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要建立基础性、全员性和开放性的教育模式,确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纵向要素结构合理,使各个机制体系配合默契、运行良好,并能及时调整,发挥最佳功效。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调机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矛盾凸显期”,社会中出现的利益差距和矛盾也延伸到了大学校园,特别是在家庭贫困、竞争力较弱的大学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问题和行为偏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另一方面也必须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机制来进行教育和疏导。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每一位大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次,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大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大学生的阳光心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目前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需要建立为广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服务机制。第一,构建贫困生资助机制。要在“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中,重点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资助形式,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在关心人、帮助人的同时,更要教育人、引导人。第二,构建心理和谐教育机制。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主要内容。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建设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测试问卷、咨询等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因生活、学习、情感等发生的问题,促使个体心理个性健康、均衡、调和、发展。第三,构建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开展创业活动和职业生涯设计,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各个环节。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控制机制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功能,必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控制机制,充分发挥教育与管理两个功能。思想道德的形成取决于教育,也依赖于制度建设,因此要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普及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同时,建立健全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等,包括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和制度,制定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建立具有职能化的组织机构和相对稳定的队伍,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及必要的物质投入等,以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管理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

(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

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危机不断得到化解的社会。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思想危机和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并且我们总是在事情发生后才将其作为紧急情况处理,结果常常陷于被动状态。因此必须开拓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防护功能,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体察学生情绪,关注学生行为,认真研究分析各种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了解这些危机滋生、累积的过程和途径,做到未雨绸缪,立足于早发现、抓苗头,把危机解决在初始阶段。其次要完善学生思想动态监测系统,形成反映迅速和灵活高效的信息沟通体系,及时收集、分析信息,预防可能出现的危害性因素,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后,对已经出现的校园突发事件,对业已出现的危机予以疏通、引导和化解,防止其演变为灾难性的社会冲突。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勤.思想政治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敏.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理论与改革,1999,(5).

第6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由此可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意义非常重大。

一.倡导先进文化,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方向。

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作为工作的主线,认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打好主动仗,占领主阵地。充分利用业余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团支部组织生活、班会、双学小组等主要学习阵地,采取集中授课、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观看专题片、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多种形式,有效推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快机制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后劲。

要围绕社团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学年为单位,制定长效的社团工作计划和社团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分学期、分层次、分规模地开展社团文化活动。由学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搭建平台,通过举办专场晚会、社团风采展示、工作交流会等活动,重在集中展示社团品牌,总结全年社团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评选出本年度的星级社团和优秀社团工作者。

不断创新学生社团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挂靠单位、社联分会”三维辐射、多极共管的工作格局,使学生社团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依托,有力地保障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效率。

大学育人,文化是根。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层次和品味,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富有时代特征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主流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引导、凝聚、激励和塑造作用。以培养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反映时代特征、激发创新精神为出发点,组织各学生社团开展与其特点紧密联系的活动。要紧紧抓住学生社团这一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以弘扬大学精神为导向,以创新社团建设为契机,积极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社团组织及其成员为“磁场中心”,把社团组织建设和社团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着力点和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的落脚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社团真正成为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熔炉。

四.不断创新,开拓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新局面。

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把社团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社团、建立学生社团网站、开展网上文化教育活动等,构筑网上社团文化新阵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社团中建立党小组、团支部是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可以选择理论学习型社团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社团建立党小组,在基础较好的社团中建立团支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社团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我们抓住社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考虑如何实行,学生社团必将能获得更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彭拴莲.把学生社团建设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5.

第7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教育现状;策略;“PDCA”循环德育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建设、文化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给以传统教育管理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和挑战。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群体,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既雷同于非艺术类大学生,但也显著区别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加大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推进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更受关注。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高校艺术类学生是在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有一定特长,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的学生。与非艺术类学生相比,此类学生“性格更为个性化和感性化”,“价值取向日趋务实,身心需求趋向多元”,“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基于专业的特点,艺术类大学生及早地被推向社会参加实践,从事不同于校园生活的社会锻炼。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而言本可以丰富知识面,拓展能力,但基于他们价值体系道德标准尚未完全建构和定型,易受社会歪风邪气影响,因此艺术类大学生融入社会太早、太快,导致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流于表面,轻视了深层次分析认识社会能力的提高,使之对社会的认识一知半解,好坏难辨。简明而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一是政治认知意识较强,但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与模糊;二是政治态度端正,但又存在一定的情感困惑与冷漠;三是政治参与积极理性,但又存在部分参与的偏差与功利。另外,也存在毫不关心道德素质建设而将其视为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看法。基于上述错误认识,艺术类大学生对专业技能技巧十分重视,而对道德文化理论学习相对轻视,对基础学科学习和对时事政治的了解相当忽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够深入,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同时也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较难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机率远高于非艺术类大学生。

2.艺术类政工队伍现状。从事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的政工人员除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要过硬之外,还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相关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巧妙地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然而尽管各个高校十分重视艺术类政工人员队伍建设,但是政工队伍依然参次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暴露出不适应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一是艺术类大学生政工队伍人员数量配备不足,且思想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二是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且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配备上不合理,不能适应特立独行的艺术类大学生;三是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不健全。目前很多高校只是学校党委领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长鲜有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学校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更是远未纳入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量范畴,且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混同非艺术类大学生之思想政治工作而一盘抓;四是政工人员职责体系尚未健全,繁重的具体业务影响了政工人员基本职能的发挥,即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外的勤杂事务上,完全没有发挥其管理育人的作用;五是缺乏系统、规范、长期的理论与职业技能培训,致使部分政工人员不能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政工作建设策略

要实现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平稳地发展,就必须突破德育瓶颈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模式,即必须依据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及学科特点、认知及心理特点,以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整体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工作模式、保障机制建设等环节上进行创新性的提升和发展,实现艺术类学生之思想政治工作跨越式的发展。

1.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估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估体系必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总体情况,二是学校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建设情况,即“两课”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三是学校德育文化氛围情况,四是学校党委、行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情况,五是学校党建团建情况,六是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情况,七是违法犯罪情况等几大方面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按照一定的程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创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估体系,必须注意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多角度、多侧面、高难度的体系,其应该而且必须区别于非艺术类学生的评估体系,即构建这一体系要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正确引导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激励艺术类学生走个性化的人才成长之路,引导其实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2.建构艺术类学生“PDCA”德育机制。“PDCA循环运行机制”是重庆文理学院首创的高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的核心思想。具体而言,运行机制中P(Plan)即为制定有的放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注重思政教育计划;D(Do)为实施与运行,注重落实和具体运作思政计划;C(Check)为检查和纠正措施,注重对学生政治素养道德情操进行评估记录,对道德素质有滑坡的学生及时做思想工作予以纠正;A(Action)为持续改进,注重定期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对于不适应的思路、工作方式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使德育工作绩效显著。

(1)艺术类学生“PDCA”德育工作运行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计划(P)―实施(D)―监控(C)―改进(A)(即P―D―C―A)的方式循环推进,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教学、行政、后勤、党务等管理工作作为整体纳入“PDCA”运行,使之在学校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系统中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关注,形成彼此间相互支持、协调一致的体系,然后将该体系的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和动态性充分调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打造运作惯性,最终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整体中顺利开展,稳步进行。

(2)个体德育工作运行模式。为确保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稳地按照“PDCA”运行形成合力持续向前,就必须从细节抓起,从学生个体抓起,即要将个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按照“PDCA”运行,杜绝形成逆流,延缓甚至阻塞整个德育工作的运行,实现层层推进,层层解决的目标,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良性运行格局。

第8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68-02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遇到新的挑战

进入21世纪,在世界多极化、思想多元化形势下,中国正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伴随着这一过程的是大众文化及大众媒体在国际及国内社会中的日益活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与问题。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当展,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同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新的发展形势等相关现实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应对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遇到的新挑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必须加强理论创新

第一,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力;第二,必须在推进理论武装和理论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创新方式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坚持以文化人,努力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第四,注重实践养成,努力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中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科学性作用;第五,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达方式,探索用亲切的话语体系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2.必须适应新的变化

国际环境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刻。现代大学生越来越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他们更加希望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平等、公正的对待,以及具有平等、通畅地表达自己观点和思想的途径;他们的自主、自立意识更强;伴随着大众文化及大众媒体在国际及国内社会中的日益活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学生日益形成了把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能力发展作为自我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的思想观念;他们更加关注自身个性发展和个性展示;他们的参政议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日益习惯于从全球和人类的角度看问题。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消极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大学生的拜金主义思想意识有所增长,等等。面对这些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从教学体系向认知体系的转变,从认知体系向观念体系的转变,从书本语言向大众语言的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向灵魂工程师的转变,一言以蔽之,即内容体系、知识体系、观念体系、话语体系、角色体系的转变。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变革

1.树立研究型的教学理念

要坚持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三者相统一,实现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教育为主要内容,落实价值观教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应该始终贯穿五种意识,即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能力培养意识。研究型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的内容设置上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理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关系;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关系;稳定性与前瞻性的关系;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关系。在教学模式上,可以设置研究型的专题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做到以问题破题,突出重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既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为他们留下思考问题的空间。

2.尝试课题制的教学模式

所谓课题制教学理念,就是教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理论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与所学政治理论密切相关的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研究课题。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长,自行挑选研究课题,以课题为纽带组成课题组,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课程学习开展研究。贯彻这种教学概念,教师首先要提出课题研究指南,为学生提供选题范围。然后,指导学生选题,并把全班学生按选题的类型组成课题组,通过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进而,进一步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是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考评与应用。专家认为,课题制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今后的毕业论文打基础。

3.运用引导型的教学方法

引导型教学理念认为,“思政课”的教学要通过创造有利的小环境,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通过更新教学方法来引导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应该注意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进行备课,把问题设计好,使问题有理论含量,有现实感,有一定的深度,问题设计要给学生留有讨论和争论的空间,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教育者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是要使学生在掌握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能够对现实问题做一些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有好的效果。

4.开展互动型的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同于其它的课程,应该由单纯的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型。具体而言,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师生对话研讨”,以30人以下的学生自然班为单位,在教师的主持下对理论问题、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思想实际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师生对话、研讨,以达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的。“师生对话研讨”对提高教师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促进理论水平提高;可以推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长;可以加强语言表达技巧的精粹;可以提升教师形象和人格魅力,等等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研究能力、学术水平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教师层面讲,要做到“敬业”与“爱岗”兼得,“乐业”与“精业”统一,“师爱”与“责任”结合,“经师”与“人师”并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四种素质:较高的理论研究和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准确、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专多通的知识结构和驾驭知识、阐发观点的能力;敏锐地把握学生认知活动的状态和实现灵活应变的教学能力。总之,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明确责任、增强爱心、保持真情、乐于奉献、经常自勉”。

从学校层面来讲,首先要鼓励教师承担教学研究及相关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研究能力。鼓励教师进行基础理论研究、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和教育对象、认知规律研究。其次要创造教师进修条件,提高教师的素质。最后,要建设一支思想业务素质高、梯队结构合理、热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师资队伍。合理的团队构成应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组成梯次合理的队伍。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也要优化、合理。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特别要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工作。首先,教学要坚持教材体系,不能偏离更不能违背教材体系。其次,坚持教材体系,不能照本宣科,从书本到书本。同时,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还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要重视教材建设,使系列教材建设立体化。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其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部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系列教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6、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第9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范文

【关键词】 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信念;底线

我国高校的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领导班子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守党纪国法底线。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是物欲膨胀、精神萎缩,高校领导班子部分成员“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信心不足,不信马列信鬼神、信风水,盲目附和错误政治观点”,理想信念动摇;还有某些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对党纪国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认为天下第一,我行我素,贪污腐化,政治底线失守。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本文通过深入地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目前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念动摇

高校领导班子理想信念动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不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真理性产生怀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主流文化的另类,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不认同,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如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甚至不如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二是道路不自信,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产儿,是资本主义道路的怪胎,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是封建资本主义道路,认为中国迟早会像苏联一样重新走上资本主义的“正途”。同时,对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百般赞美,并将其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三是制度不自信,把腐败问题归结为中国特色,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维护少数权贵家族的利益、剥夺普通民众利益的制度,是没有民主的极权制度,制度性腐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致命缺陷,西方的自由市场、三权分立和民主选举制度才是最好的。这三个方面的不自信直接导致高校领导班子部分成员质疑甚至否定共产主义信仰,动摇甚至抛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2、底线失守

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政治底线失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道德底线失守,把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斥责为封建道德将其抛于脑后,把我国革命时期形成的良好道德风尚视为愚昧无知,将国外某些消极腐朽的所谓新道德奉为圭臬,甚至把突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出类拔萃”的标志;二是党纪底线失守,在重大事项决策时不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独断专行,在重要人事任免时不遵守任人唯贤、五湖四海、德才兼备的原则,任人唯亲,放任自己和亲人朋友收受贿赂、校商勾结、跑官要官,把党纪视为纸老虎,把朋党作为保护伞,把违犯党纪当作特权的象征;三是国法底线失守,把法律视为橡皮图像,奉行权力至上,习惯于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将依法治校当作一阵风,以违法为荣,以守法为耻,不学法、不懂法、没有法律思维,主张“依法办事束缚手脚、程序太多、效率太低”,推崇“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这三条底线的失守,直接造成高校领导班子某些成员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习不够

高校领导班子学习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不够,马克思主义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只有结合当时财富高度集中、机器排挤工人的现实危机才能读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同时要结合当时其他学术流派的理论才能全面理解共产主义的精髓;二是对西方主流人文社会科学学习不够,古希腊、古罗马理论成果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结晶是西方近现展的理论指南,只有全面深刻地研究这两个时期的经典理论才能读懂西方主流人文社会学科;三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不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理论成果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尤其以儒、墨、道、法四家的经典著作为精髓,只有系统深入地研究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才能全面深刻地领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并且吸收西方主流人文社会科学而形成的,高校领导班子成员事务性工作繁多,难以系统深入地学习上述三类理论。

2、监督不力

高校领导班子监督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监督不力,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2]人既有社会性,也有自然性,人的欲望既是前进的动力,也是腐化的诱因,高校领导班子面临各种诱惑,要自我监督,守住党纪国法底线是很困难的,自我监督难以凑效;二是横向监督不力,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政难分,权力界限模糊,现实工作中往往党政相争,此消彼长,民主集中制难以充分落实,通过集体领导来实现领导班子相互监督的制度设计难以实现,没有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横向监督不理想;三是纵向监督不力,我国高校领导班子核心成员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指派,由上级部门考核,而上级部门与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接触较少,难以形成有效监督,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流于形式,广大教职工对领导班子成员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渠道,从而导致纵向监督效果差。由于自我监督、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三个方面监督不力,使得高校领导班子部分成员道德底线、党纪底线和国法底线部分或全部失守。

三、解决问题的路径

1、砺志修身

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砺志修身,坚定信念: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资源,定期组织本校资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给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辅导,结合目前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系统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和现实性,增强理论自信;二是增加跨国交流,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在考察欧美发达国家时,要注意系统全面地考察这些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成功和挫折,以及其社会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进而对其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此外,也要增加对于我国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考察,在纵向和横向对比中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所以,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为学习工具,砥砺共产主义伟大志向。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的治理核心,是大学生的道德楷模,是师生党员的榜样,是全体教职工的守法模范,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君子喻于义,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更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珍惜自己的教师荣誉,在平淡幸福的生活中提高精神修养,从而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2、克己放权

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下放监督权,把自己置身于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之下,才能破解“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的现实困境,[3]才能全面坚守道德底线、党纪底线和国法底线。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带来名利,又能将人送入监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组织代表全校师生授予的,这就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既要对党负责,又要对广大师生负责,自觉接受这两方面的监督,尤其要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因为只有多数人监督少数人才能真正帮助领导班子坚守底线。高校师生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监督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绩效评估,定期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师德师风、党的纪律、守法情况的不记名投票,投票结果向全校公开;二是罢免权利,根据高校全体教职工半数及以上要求,可以罢免除书记和校长以外的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教职工三分之二及以上要求,可以罢免任何领导班子成员,罢免过程由工会组织,同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高校一把手由上级党委选任,其余领导班子成员由同级党委选任。通过上述两方面的监督,促使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自觉树立底线意识,自觉坚守道德、党纪和国法底线。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诸子集成[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3]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