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智能化数字电视精选(九篇)

智能化数字电视

第1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虽然机顶盒属于数字电视过渡性产品的观念已经被行业内普遍认同,但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型发展及近两年终端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出现,我们对机顶盒的作用需要进行重新认识。

最初的机顶盒产品是以一个单纯的数字信号转换装置而出现的,目的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以便模拟电视可以显示通过有线网络传输过来的数字信号电视节目,这个功能作为机顶盒的主要作用将贯穿其一生。

随着机顶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营商需求的不断增多,机顶盒设备制造商开始慢慢通过软件为机顶盒增加一些附加功能,如在机顶盒中增加用于预告节目的电子节目指南,用于政府惠民信息的数据广播,用于增加收入的VOD点播,用于管理机顶盒的用户管理系统,用于控制收费的CA系统等。伴随这些功能的出现,一个清晰的“集成机顶盒”功能实现架构开始呈现出来。

在以前的观念中,行业内很多人认为机顶盒属于过渡性产品,且最终的产品形态一定是机顶盒和电视机的融合,即所谓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笔者认为,业内需要对这个看法进行更深入的认识:一是“机顶盒属于过渡性产品”的“过渡性”;另一个是“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的“未来性”。

“机顶盒”的过渡性

近年来,随着手机开始智能化浪潮的风起云涌,“智能机顶盒”的概念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集成机顶盒”的光环则逐渐暗淡,甚至走向谢幕。“集成机顶盒”顾名思义即机顶盒中的各种软件是相互集成在一起的,一次成型且难以改变,其形态类似于非智能手机,要想要改变里面的软件几乎不可能。而“智能机顶盒”即机顶盒拥有像PC机一样的操作系统平台,且该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是相互分离的,只要硬件及操作系统的支撑能力足够,就可以无限制加载应用软件。就像现在的苹果智能手机和安卓智能手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加载几十万种应用。

很显然,“集成机顶盒”的过渡性表现的非常明显,而且属于必然淘汰的落后技术,而智能机顶盒的时代即将到来。“格兰研究认为,开放式平台是机顶盒未来发展的趋势,智能机顶盒拥有传统机顶盒所不具备的应用平台优势,在开放式平台的帮助下,机顶盒将成为电视、网络和程序之间的智能设备;同时,智能机顶盒可以承担起家庭网关的作用,形成具备多接口、多业务感知及承载、可管理等新特点的新平台;此外,智能平台配合各类应用终端,还可以很方便地扩展基于家庭通信、娱乐和生活应用的各项服务,为家庭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服务。”

然而智能机顶盒是不是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呢?笔者认为,相对于一体机,智能机顶盒虽然也具有过渡性,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过渡性的特征并不明显。按照正常的技术发展,智能机顶盒的硬件和软件性能一定能够获得长足的进步,甚至能达到与现在PC机类似的性能,这样一来,智能机顶盒就具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可以满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在数字电视一体机上所有可实现的功能,差别仅在于其没有融合在电视机中。

同时,数字电视一体机完全替代传统电视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智能机顶盒将作为替代品长期存在,而且在家庭拥有一台数字一体机的情况下,仍然会存在在第二台普通电视机搭配智能机顶盒与一体机并存的状况,而在一些偏远及经济落后地区,由于数字电视发展滞后,更会延长智能机顶盒的存在寿命。随着机顶盒电源的外置,机顶盒的故障率将大大降低,且维修也会非常方便。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智能机顶盒将长期存在。

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的“未来性”

作为家庭未来的智能化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终端,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一定是发展方向。然而受限于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封闭技术体系的限制,智能数字一体机还需要做很多的推进工作。在这段时间内,机顶盒需要完成的是从“集成化”到“智能化”的过渡,机顶盒智能化的过程也给智能数字一体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机顶盒实现智能化时间的长短则影响着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进程。

第2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数字化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用数字化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的网络家庭。这些家用数字化设备包括电话、电脑、信息家电等。数字化家庭包括四大功能 :信息、通信、娱乐和生活。

利用家用电脑、宽带调制解调器和路由器这三种数字化设备将所有的家用电器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它们对数字电视、数字音响、数码摄像机、智能游戏机、数字化碟机等家用娱乐产品,和电视、电话机、数字传真机、打印机、对讲机、3G手机等家庭通信产品,以及数字电冰箱、智能电磁灶、微波炉、数控洗衣机、空调机、吸尘器等家用电器进行统一协调的操作和控制,这就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家庭。

而广义数字化家庭则在上述基础上,再融入自动监控、环境测控、自动安全报警、综合信息处理及提示等智能化技术,通过对家庭所有数字化设备的操控、对各种信息资源的综合处理、对主人各种服务功能的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便捷、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智能化

智能家居,或称智能住宅,在英文中常用Smart Home。它是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

智能家居可以定义为一个过程或者一个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统筹管理,让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有效。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提供舒适安全、高品位且宜人的家庭生活空间,还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智能家居是通过统一的网络总线和控制平台将家庭的电器设备、灯光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连成一体的。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是由集中控制到分布控制,与集中式控制相比,分布式控制不仅能减少布线,而且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只需将该节点从网络中拿走,而其他节点不受影响。

分布式智能家居系统主要由以下6个模块构成:

1.电话交换模块:两条和四条分机线路(提供3进线8分机的小总机功能);

2.电脑数据模块:电脑网络口为一进七出或二进六出(提供10M8口HUB的局域联网功能);

3.有线电视模块:提供一分四的标准功率分配功能;

4.家庭影音模块:提供四组视音频插头自由组合连接,可四个房间共享一台VCD或卫星电视;背景音乐模块,可提供七组音频插头自由组合连接;

5.安防监控模块:提供各种用途的智能家电连接控制;

6.电源模块:提供以上模块的电源。

其中,安防监控模块还包含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主要是在住宅内适当的位置配置一些传感器。包括双鉴移动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声音探测器、门磁开关等。可以设定当这些传感器处在某种状态时,执行一系列的动作,例如,当家中有非法闯入时,通过智能电话控制器进行远程报警、通过灯光调光单元将灯光打开等。和传统安防产品相比,具有下面的特点:

1.安防系统和整个家庭网络紧密整合,可以通过安防系统中的某个传感器触发家庭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设备的动作或状态;

2.可以通过计算机设计各种安防模式,提供非常灵活的触发、驱动模式、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需求。

自动化

清晨,提示呼叫器分秒不差地催你起床。这时,窗帘会自动拉开,电动健身器材会招呼你去健身锻炼;卫生间会准备好热水等候你去盥洗沐浴;而功能齐全的厨房已适时地按指定的内容为你张罗早餐;餐桌上的电子报纸向你传递各种信息;出门时,语音装置会向你提示一天工作日程安排及应携带的物品;数字门锁为你把守大门。一套I Home软件为你管理一切事务,无论你在哪里办公或出差,打开电脑就可以知晓家中全部情形。一旦家中遭遇小偷光顾或发生意外事件,I Home软件便会“全程跟踪”,并发出警报,通知主人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傍晚,回到家中,室内照明灯会按需为你自动开启,亮度适宜,没有令人讨厌的炫光和阴影,让你感到舒适温馨。到了用晚餐的时间,你只需打开智能炉灶,告诉它想吃什么,它马上会显示所有原料清单及炒菜的方法步骤;它还能记住每个家庭成员的口味,家庭主妇无需担心“众口难调”;它还可为主人直接提供饮料和茶水,加热或冷却菜肴。餐桌能自动升降,桌面大小可按需调节,餐椅不仅让人坐得舒服,而且还可以调节温度。

晚上,亲朋好友来电话,“电话管家”会代你接听,并提醒你有电话进来。“面对面”的可视电话把你和对方的互致问候和探讨问题“拉”至近在咫尺。而居室的温度、新鲜空气量和空气洁净度早已自动调到令你满意的程度。安装在活动室内的数字电视、家用电脑、游戏机、数字音响等娱乐设备正等着你去尽情享受,让你心旷神怡。

所有这些,将会在自动化家庭里得到实现。

家庭自动化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或设备来增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家庭更为舒适、安全和高效。家庭自动化可以把灯光、娱乐系统、保安系统、通讯系统、加热器、空调连接到一个中心控制系统上。

家庭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当然是系统和各种设备进行信息交流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它从外部设备或监视的各种状态接收提示信号,并通过发送适当的控制信号作为响应。

家庭自动化行业正在尝试制定通用标准以简化各类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的通信。同轴电缆被用于“娱乐”目的,即用于在家中传输视频信号。如果只是把信号输入一台电视机,那么标准的RG59同轴电缆就可以了;但若是想把信号分配到多台电视机,且不得有视频信号劣化,则选用RG6同轴电缆更好一些。而且,对于家用DBS、HDTV以及交互式系统来说,RG6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它能够传输更多的信号,带宽约1.5GHz,而RG59仅为600~900MHz。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不再是工业、电信等领域的专利技术,它已经开始逐步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家庭保安系统、照明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家电控制系统、DVD以及MP3等家庭娱乐系统和家庭远程教育系统等,都是在信息时代人们对家居提出的新的功能要求。

第3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优越性;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智能变电站,是实现智能电网业务、信息和电力流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持续不断的安全供电,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和突破是非常紧要的任务。

1 同常规变电站、数字变电站相比较,智能变电站的优越性

1.1 常规变电站特点

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特点是,二次系统中采用单元间隔的布置方式,装置之间相对独立,装置间缺乏整体的协调和功能优化,输入信息不能共享、接线比较复杂、系统扩展复杂。

1.2 数字变电站优缺点

数字变电站主要特征是一次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系统实现标准统一化。数字变电站较常规变电站进步的地方表现在它有站控、过程、间隔三层功能结构,采用以太网进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功能。但从其实质内涵去深入挖掘,他们之间的信息模型、互操作性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

1.3 智能变电站优越性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的互动。智能变电站数字化功能十分明显,整个数据收集整理、输入输出、控制过程等全盘数字化,提高了精准度,并且还是智能电网的有力支撑形式和具体表现,较数字变电站更发展,实现了在线监测、体系化紧密的智能设备、高端程序的应用,集多种智能、高级互动功能于一身。还非常巧妙的将不同厂家设备进行了链接,使之有效使用,互通有无。

2 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进行有效管理

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的有效管理,应当基于常规变电站的基础,结合智能变电站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管理。第一要加强人员管理。随着智能变电站的投入运行,就需要专门的人员去与之相匹配,不管是一线生产人员还是基层技术人员都要有专业的素质和技能、技术。人员管理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方面,通过安全规程的学习,安全活动的开展,事故通报的学习讨论,举一反三措施的落实,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的辨识控制,严格的要求及考核等“组合拳”方式,使安全生产意识落人心,提高人员安全生产的能力。技术技能方面,智能变电站在设计上与常规变电站是有所区别的,因此要更新理念,人员提高对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端应用知识再学习的能力,熟悉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新特点,了解上级下发的有关智能变电站相关规定,掌握实际操作和事故处理技能,同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要求相适应。

第二,要加强设备管理。运行设备健康水平是实现安全供电的前提和基础。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是其主要特点,而先进设备有其自身特征,要针对其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科学,适合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规程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第三,要注重智能变电站运行经验的积累、提升及交流。智能变电站必经是个新生事物,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对智能变电站,我们的运行经验还比较缺少。因此,作为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运行、操作、检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多进行交流学习,丰富运行经验,提高智能变电站的管理水平。

3 智能变电站相关设备管理方案和措施

对智能变电站管理,还应体现在对其智能设施的管理,应按照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智能变电站中有电子互感器、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一些关健设备,支撑着智能变电站运行,对这些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是智能变电站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

建立健全智能变电站各类设备台账和技术资料;设备缺陷应纳入管理流程,定期开展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形成报告,作为状态检修的依据。

智能变电站操作管理上,要加强顺控操作票及顺控操作的管理。顺控操作票应经过现场试验,验证正确,经审批后方可使用。运行人员应明确软、硬压板之间的逻辑关系,操作软压板及进行定值区切换操作前后,均应在监控画面上核对软压板实际状态及核对定值实际区号,定值区切换操作后,还要进行定值的打印核对。正常运行中,运行人员严禁投入智能终端、保测等装置的检修压板,设备投运前应确认各智能组件检修压板已经退出。

智能变电站的巡视检查,较常规变电站增加了远程巡视功能。远程巡视应确定人员权限的级别并进行分级远程巡视,发挥好智能巡视系统的作用。加强智能设备的巡视,在现场运行规程中完善巡视内容。智能变电站搭建了相关的变电站辅助系统和综合监控平台,将需要人工操作的巡检转化为在线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使对系统监测和运行管理的实现变得更为有效 。对在线监测系统、一体化监控系统、辅助系统、全站网络结构等的巡视项目,应写在现场运行规程中。在后台中进行软压板的巡视检查,是智能变电站增加的新内容。在巡视中还要重视继电保护GOOSE通信完好性的检查,因其直接关系到保护装置能否正确、可靠动作。

智能变电站由于采用了光缆通信,其光纤使用多,而与装置连接的尾纤比较脆,易发生拆坏情况,造成通信中断。故在平时运维中,注意不要影响到光纤的安全运行。

结语

变电站实现智能化以后,为电力系统更安全有效可靠的运行提供了保障。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前相关经验还比较欠缺,需要各部门之间大力合作、结累,共同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黎锐烽,曾祥君.智能电网技术(7) 时钟同步技术[J].大众用电,2011(09).

[2]石磊,周效杰.KYN-12系列开关柜运行维护及常见故障分析[J].机电信息,2010(11).

第4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关键词 三网融合;数字电视;终端技术

中图分类号 TN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074-02

目前,数字技术的利用较为广泛,在电视领域的应用尤其深入。从目前电视行业现状来看,数字电视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因为利用数字电视,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和数字的对接,实现电视的网络化后,这对于满足现阶段人们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意义。数字电视的研发必然要利用到终端技术,而终端技术的进步则会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进行数字电视终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

1 三网融合的业务范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网融合主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性问题,从而使得多媒体业务、个性化和综合化服务等问题都得到解决。换句话说就是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用户可以在不限时间、不限空间的条件下利用终端设备进行个人通信的实现。从三网幅度融合解决的主要问题来进行分析,发现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两大块:第一是进行图像和语音服务,也就是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第二就是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服务的提供,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三网融合不断地发展中,增值服务也渐渐被纳入业务范围。

2 三网融合的技术特点

三网融合技术是在近年来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技术具有5个方面的突出优势:第一是此技术很好的实现了产业的融合,因为其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进行的有效的整合;第二是此技术实现了三屏的融合,所谓的三屏值得是计算机、手机和电视屏幕;第三是此技术实现了4C的融合;第四是利用此技术,将信息化和工业化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第五是此技术使得数字电视终端的系统操作平台集成化越来越高而成本越来越低。

3 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终端的设计方向

3.1 数字电视终端的硬件设计考虑

在进行数字电视硬件终端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是硬件的质量。从目前的市场调查中可以看出,有部分的数字电视硬件设计并不过关。一是结构优良性不足。无论是在整体结构的流畅性,还是在具体的细节处理方面,都会出现性能等缺失的问题。这种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康佳彩电的发展为例,康佳数字电视在技术利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结构问题,由于结构改进存在问题,所以康佳数字电视的质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中的口碑不高,所以在本世纪初,康佳数字电视经历过短暂的热销之后,很快就失去了市场份额;二是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材料选择往往会出现偏差。就现在市场客户反映,数字电视的画质、音效等方面较以前的电视有了提升,但是材料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大打折扣,这就给数字电视的整体优化带来到缺陷。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要就质量进行提升。

第二是硬件的配套性。数字电视终端要想发挥更好的效果,各项硬件的配合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在进行硬件设计的时候,要就配套性进行两点考虑:一是要对整个硬件设计的完整性进行考虑。通过完整性的考虑设计,硬件系统在统一性方面的要求就会达到,而具有统一性的硬件,在配合利用的时候,其性能发挥会更加的充分。二是要在硬件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性的设计考虑。细节性设计考虑主要的目标是提高硬件组合的流畅性和统一性,使其组合效果达到最佳。换言之就是要在细节处着手促进硬件系统的完整性发挥。以长虹为例,长虹是我国最老牌的电视企业,在电视制造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随着数字电视的兴起,长虹积极的进行技术更新和生产转型。目前,不仅在硬件的完整性上实现了突破,在细节性的考虑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所以长虹的品牌从20世纪到现在,一直受到市场的肯定,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数字电视生产企业。

3.2 数字电视终端的软件设计考虑

数字电视终端的软件设计考虑也是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就软件设计而言,主要需要考虑4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要进行软件兼容性的考虑。软件兼容性的考虑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硬件和软件的兼容。二是软件和软件的兼容。由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利用的理念、方法的不同,所以硬件和软件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会造成程序的运行异常,所以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要针对硬件条件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提高二者的兼容性,使其能够配合的更加有效。软件和软件的不兼容这是目前经常发生的现象,所以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要针对性能进行设计更改,或者是进行相应的辅软件设计,使得软件之间的兼容性更好。

第二要考虑软件的智能性。智能化发展方向是目前技术改革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要对智能化进行重点的考虑。考虑智能化的软件设计,需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是程序开发的智能化。因为智能化的实现需要在固定的程序中实现,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程序的智能化进行反复的推敲,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智能化的软件设计出来;二是要注意芯片的性能。从目前的实际来看,数字电视终端的智能化主要通过集成芯片来实现,所以在进行芯片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其容量和优化,使其能够满足智能化城市的需要。在目前的数字电视软件智能性开发方面,LG在行业中的口碑不错。凭借着智能化软件的应用,LG品牌的数字电视具有较高的智能性,所以在三网联合的背景下,人们处于对智能软件的考虑,对于LG数字电视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这也是LG能够在行业中保持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是要考虑软件的多样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这二者的发展对于数字电视的进步个发展是一种推动,为了更好地满足这种推动的要求,数字终端的设计要打破单一的设计方向,向多样化发展,所以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其多样性。其实,多样性的软件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在程序开发方面要具有多样性。因为软件的功能和用途一程序为基础,如果程序做不到多样化,那么软件的多样化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在程序利用的时候要考虑区别性。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相同的程序运行,其结果会存在差异,所以要以此为理论,进行软件的多样化利用,以达到多样化的目的。

第四就是要考虑软件的流畅性和系统性。软件的流畅性和系统性是实现软件功能的重要保证,所以进行设计考虑毋庸置疑。就流畅性而言,软件运行要想流畅,与内部程序的构建息息相关,所以需要在不断调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流畅性的测试,这样才能在不断修改的情况下得到具有最优性的软件。系统性也是软件发挥作用的重要支持,系统出现错误会导致程序的运行瘫痪或者是软件的损毁,所以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对于其适用系统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只有在真正的理解了系统特点的时候进行相应的软件设计,软件的性能和运行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4 结论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目前的社会中得到了大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中,为了满足数字化电视的发展潮流,积极的将三网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数字电视终端的发展具有更高的集成化特点。

参考文献

第5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关键词] 智能化小区智能住宅数字化网络化系统集成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智能化小区在我国悄然兴起,时至今日,小区智能化建设经历了从单一到集成,从模拟到数字,从繁复到简单的蜕变,小区智能化现已成为小区建设的必要配置,并在小区安全及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20余年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建设已逐步从小区智能化跨入住宅智能化,智能化住宅不仅将成为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重点,而且也是人们购房的新热点,住宅智能化将成为21世纪的概念住宅。

小区智能化的现状与智能住宅的关系

目前小区智能化的配置主要如下:1、通信、数据网络、电视系统2、楼宇可视对讲系统3、家居防盗系统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5、周界防范系统6、停车场自动收费系统7、一卡通门禁管理系统8、电子巡更系统9、背景音乐系统10、防雷接地系统11、机房工程及不间断电源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断提高,“智能住宅”的概念也进入到了小区的建设当中。人们在选择住宅时,除了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外,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节能、智能控制等先进理念。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正在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智能家庭将会出现:信息家电、网络房屋、家庭机器人等。

目前信息家电已列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计划,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向信息家电行业转变,随着技术的发展 ,家用电器会越来越趋向信息化,集成化。家用电器厂商们正通过将功能不断强大的微电脑芯片植入产品来提高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水平,完善功能。而且随着嵌入操作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平台化,信息家电的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功能会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会越来越高。

但目前许多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和智能住宅建设之间还不能做到无缝衔接。从已建成的大多数智能化小区来看,智能化小区出现的问题有:1、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技术2、重炒作、轻实际应用3、智能小区的设计缺乏完整性4、布线不统一,重复建设造成浪费5、由于智能化生产厂家众多,很多中小企业各自为政,按自己对市场的理解来开发产品,各厂家的相同产品的兼容性、互换性差,智能化工程在系统集成和社区信息交流方面不能得到充分实现。以上原因导致智能化小区的配置仅仅局限于住宅控制自动化、住宅安全防范、宽带入户等几个层面上,人们还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智能化所带来的好处。

如何才能做好小区智能化和智能住宅建设之间的衔接。

首先我们看下智能化小区和智能住宅的定义:

“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目标是向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便利的物业管理,其核心是“智能住宅”。

“智能住宅”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无线电技术,将与家居生活相关的各种数字化设备(计算机、数码相机、录像机、数字化视听设备等)、家用电器(如照明设备、厨房设备、空调、冰箱、洗衣机、视频音响设备等)和家庭安全监控设备(电子门锁、自动报警器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控制的居住环境,它必须以人为核心。

要实现小区智能化和智能住宅的衔接,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备选型方面:在小区各项系统的设计选型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选用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并且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产品至关重要。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智能化产品的主要设备都集成了PLU和NPU器件,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采用数字信道进行传输,数字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可扩展性都是模拟系统无法比拟的,为此设备选型应该采用数字化产品。

2、线路传输方面:网络化。采用小区IP局域网进行传输,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IPV6(10G/S传输速率)的实施,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组网方式更加灵活扩展性更好,响应速率更快。

3、系统集成:由于采用数字化系统和IP网络传输,可以成功的将各离散的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度和可靠度,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

第6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而据Display研究数据,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400万台,2012年1675万台,2013年达到2600万台,一路攀升,从2011年到2012年已经扩展4倍之多,2013年达到2600万台,产品渗漏率将达到90%,2015年智能电视将超过90%。可以预见,这个产业的井喷将带来家庭娱乐一个巨大的变化,毕竟目前电视仍然将占据家庭娱乐的中心地位。

随着这个产业的逐渐成熟,围绕智能电视的各种应用服务将成为智能电视产业的主角,视频服务、游戏服务、家庭生活类服务、社交服务、教育服务等成为用户重新回到电视机前的重要拉动力。同时,争夺客厅入口、抢夺客厅服务将成为IT和互联网公司一个重要的战场。这也是谷歌、苹果、联想、甚至小米、乐视等企业抢滩传统电视服务商,纷纷进入电视领域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一个新的生态,一个新的市场。

综合来看,智能电视时代,彩电企业需要将面板厂商、芯片厂商、操作系统供应商、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内容供应商、互联网供应商、App应用和配件厂商等整合起来,组成全新、完整的产业生态圈。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是面向消费者需求的资源全面整合。

但这似乎是“纸面上的呼吁”、最理想的状态。截至2012年底,中国智能电视市场格局仍然乱象纷呈。模式上,运营商主推的IPTV网络电视与广电倡导的OTT(Over The Top,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互联网电视之间的对决依然在继续,这是政策上的博弈,更是利益间的角逐,视频网站、开发者等其他玩家夹在其中等待着结果;厂商间,3D、4K、云服务、智能系统、芯片等全方面的竞争开始拉响,而且电视厂商们还要防备着IT厂商的“侵袭”;市场上,消费者们对智能电视的交互体验、应用设计等似乎仍然不感冒,生态系统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开发者们心存疑虑

2013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将呈现什么态势?

蓬勃市场下模式之争

相对传统电视,智能电视则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不只是传媒工具,还具有功能丰富、自主拓展等特点,从传统电视向智能电视转换,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消费者权利的扩展,并带来了该市场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产业政策层面,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推进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2011年2月,工信部的《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就已经对未来定下,表示将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数字电视产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同时预计到2015年,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产值要实现“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达到2万亿元。

简单来看,智能电视的到来,顺应了电视机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当PC早已智能化,手机和平板电脑也在大面积智能化的情况下,电视也逃不过IT巨头的法眼,开始走向智能化。智能电视正在成为继计算机、手机之后的第三种信息访问终端,用户可随时访问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基于开放软件平台的智能电视将成为三网融合的重要载体,担当家庭多媒体信息平台的重任。从全球范围来看,IT互联网巨头和彩电巨头都相继投入巨资开发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另一组数据显示,面对个人PC、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目前北京地区的电视开机率仅为30%,跟三年前相比下降了40%,电视正在失宠。

这也正是电视为何“必须”走向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化甚至IT化的原因:把人群尤其是消费力强的人群留在客厅。所以目前的情况是,谁都看好这块市场,但同其他产业一样,开始阶段各家都有自己的心思,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电信系IPTV与光电系OTT的模式之争,已经延续了数年之久。

OTT(overthetop)核心意指在网络之上提供服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足见其开放性。IPTV运营基础则是运营商自建的宽带网络(专有网),且已经建立一定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OTT离消费者更近更理想化,IPTV则至少在目前更成熟更可行——由于IPTV是电信发展视频的早期业务,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发了大量盒子,有了不少存量用户。

长远来看,《互联网周刊》更看好OTT模式的发展,无它,更开放更符合用户利益。但OTT模式在中国遭遇困境是不争的事实。其政策风险以及商业模式的模糊使得其取代IPTV还为时尚早。

2011年10月28日广电总局了181号文件《关于印发“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中国式OTT合法化,但经营权仅限7家:中国网络电视台、百视通、杭州华数、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而在商业模式上,目前国内的OTT模式并没有形成如IPTV的付费商业模式,无论是电视机还是机顶盒,利润集中在终端销售环节,其他收入环节难以控制,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服务性收入。虽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OTT的“依靠VC投资支撑的网站模式”,或者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以IPTV的商业模式加上互联网电视的内容、产品,“以互联网电视之名行IPTV之实”的模式,但前景待考。相形之下,政策的利好以及电信运营商光网城市等宽带提速的进行使得IPTV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

更严重的是,从国外的发展来看,OTT的核心是虚拟运营,依靠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市场化规律,依托用户的前向付费这一生存根基,给予各方相应的利益回报而建立的良性循环。但在中国,缺少付费根基难以构建良性的利益链,而且产业环境开放但无序,政策监管封闭,利益集团垄断,这都使得中国的OTT很难具备一个虚拟运营的土壤。

唯一的破局之道还在政策——“更好的”三网融合政策将为智能电视发展破除政策。最新消息显示,国务院已于2012年11月下函同意组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由财政部出资,国家广电总局负责组建和代管,注册资本45亿元。中国广电作为“第四大运营商”,按照三网融合推进目标的要求,未来将有望获得国际出口带宽、骨干网牌照、ISP和IDC牌照。同时,一旦地方广电运营商能够通过中国广电获取新的互联网接入端口,则互联网视听内容进入广电系统监管的电视屏幕将指日可待。

IPTV与OTT寻求某种方式去融合,这是第一个变量。

产业初期的格局乱象

正因为政策变数尚存、模式探索未定、商业前景待考,整个智能电视市场虽然希冀与从“终端硬件到软件和内容”的模式转变,但目前来看步履蹒跚。

目前智能电视市场的格局,除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系统外,主要参与者还是电视厂商、IT互联网企业以及围绕整个生态的应用开发企业,此外还有芯片、配件、内容服务等领域的玩家。

电视厂商方面,国内的智能电视主要还是由创维、海尔、海信、康佳、长虹、TCL这6家国产彩电巨头主导,加上合资的三星和LG电子,基本这些企业都已经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中高端“智能云电视”,并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轮大战。

具体来看,大多数厂商选择Android操作系统,3D、LED几乎都是标准配备,在技术取向上,高端产品基本是以偏光式3D和侧光式LED背光为主,分辨率以1920×1080为主,在硬件规格上创新点并不多,不过云服务、智能交互、多屏互动等服务还是层出不穷。同时国内一些IT与互联网巨头,比如联想在201年中期率先推出了智能云电视,此后乐视以互联网思路即将推出的“超级电视”以及盒子战略。

系统上看,虽然Windows和Mac系统依然具有很大潜力,但目前为止由于Android系统在智能手机上的巨大成功及开源特性,目前国内的智能电视主要以Android为主,这也导致应用的同质化现象明显。除了要个性化定制电视操作界面外,定制各家独有的“应用商店”,成了打造竞争差异化的不二法门。比应用商店的软件数量、精品游戏的种类,独家提供的应用有多少,都成了市场竞争的销售亮点。

相比同行“玩票”性质的应用商店开发,有意系统化打造智能电视应用商店的厂商更值得期许。此前三星电视品牌就曾推出电视应用设计大赛,借以寻觅三星电视应用平有的热门应用软件,而国内方面海信、康佳等也开始了尝试。

芯片领域的竞争相对明朗,但玩家也不少,这些芯片厂商都会有自己的布局。现在电视领域的芯片还是以双M(联发科MediaTek与晨星MStar)为主,而且这两家合并了,相当于一家独大的局面,不过其它一些厂商如海思等也有不小的动作。同时其它领域跨界玩家,比如手机、平板的芯片商也开始往这个领域转型。另外还有高通、Navidia,虽然现在有使用它们芯片的智能电视,但不太多。

机顶盒市场则是另外的局面。

目前中国将普遍意义上的互联网电视切割成三份,发三种牌照:一个是IPTV,通过电信专网接入;一个是数字电视,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网接入;一个是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电视,可以通过上互联网的普通网络接入。这三个都要有牌照,而且只发给国家广电总局认可的广电机构。而互联网玩家的路径只能是第三种——即使互联网可以在美国改变大选,在中国改变购物,但目前面对电视仍力有未逮。

业内炒的最凶的便是小米盒子与乐视盒子——2013年1月底的最新消息显示,小米科技与CNTV旗下未来电视达成合作,未来3年内小米盒子将接入未来电视运营的中国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此次合作预示着此前被叫停的小米盒子突破了牌照限制,将重新推向市场。而在小米盒子之前,同样不具备平台资质的乐视网也是采用和CNTV合作的方式获得机顶盒销售资格的。

其实互联网盒子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产品,从微软1999年的“维纳斯”计划算起,数字家庭、数字电视、IPTV、机顶盒、OTT、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这些名字多变得让用户头晕。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方式,打开封闭的电视产业链、让电视开放,像电脑和手机上网一样自由连接,不受限制的为用户提供数字内容。

但近期工信部文件明确了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换代时间表是2015年,寻求“无盒化”发展——这是“盒子们”一个不小的打击。据报道,2012年12月21日,工信部联合五大部门《关于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地面数字接收机的普及,具体的目标是:从2014年1月1日起,境内市场销售的40英寸及以上电视机需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而从2015年起,境内销售的所有电视机都应具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功能。

所以第二个变量仍然事关政策,但核心却是智能电视的玩家们能够回归为消费者服务到极致的态度,潜下心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并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新商业模式下的开发生态

此前,人们寄望于苹果如同改变手机行业规则一样,再次对传统电视格局带来革命性的颠覆——苹果电视也是乔布斯在生命时光最后一直想攻克的一个堡垒,《乔布斯传》中对苹果电视有过这样的描述:“乔布斯希望创建一款完全易用的整合电视,能够与用户所有设备和iCloud无缝同步,无需在各种遥控器之间切换,拥有最简单的用户界面。”

用户更希望电视机是一款成熟的产品,而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电视却是非常的糟糕:各种硬件配置、不同的操作系统、海量的APP软件、不同的联网方式、不同的内容平台、各种人机界面,甚至多样化的外置交互设备智能电视目前所呈现的更多是一些冗余的功能和应用,这让电视机变得更为累赘。

事实上在电视发明的80年中,以前的发展比较缓慢,最近几年的发展却进入了与IT业一样的快速更新换代进程当中。当中国还在为互联网电视擅自上市而恼火的时候,PC厂商已经宣布“智能电视就是PC”了——电视的“应用化”已经势不可挡。国外方面,三星在谷歌正式智能电视的Android操作系统之前,抢先了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微软也不甘寂寞地宣称Xbox本身就是电视机,而Opera和三星已经推出自己的电视应用商店。可以想见,将来在软件层面上,电视的升级速度也会在激烈比拼中不断提升。

对于那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殚精竭虑的开发者来说,智能电视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还处于蓝海。各种创业公司可能在围绕桌面端,移动或者Web的应用开发上如鱼得水,而且他们可能也会禁不住诱惑,将原本的开发经验搬到电视上。同时,TV屏刚刚开始,本身应用数量非常少,开发者更容易在TV这片新蓝海中脱颖而出。乐视网CTO杨永强认为,随着智能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容,应用开发的前景更加广阔:“它有望成为家庭智能娱乐中心的核心,让年轻人的娱乐回归客厅,让儿童拓展视野、寓教于乐,让老年人享受到数字化夕阳红生活。”

与手机一样,国内的智能电视在Android系统的大平台下进行了衍生和定制,理论上适配Android系统的软件在智能电视上都能适配,但是由于产品属性及使用场景的不同不能进行简单的移植适配。而对开发者来说,困境还不止于此:户粘性不高、国家政策限制、缺乏统一的标准、操控方式不佳、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等等都困扰着他们。尤其是后三者,让很多开发者头痛异常。

智能电视之所以智能,是因为其可以搭载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但是目前的智能电视操作体验不佳,“不会用”、“不好用”成为用户用户抱怨最多的词,人机交互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智能电视发展的最大因素。

简单地照搬智能手机界面,简单地适配传统的电视摇控器,是整个智能电视操控不好的主要原因,如何迎合电视用户的需求,同时又能适应智能电视带来的操控变化,将是智能电视一个需要攻克的重要突破点。事实上,2013年初的CES上已经有多款带触屏的遥控器展出。

平台方面,目前智能电视后台服务支撑也刚刚起步,目前支撑智能电视运营的平台有三种形式:电视厂商自建、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互联网公司,其中电视厂商自建成为主流,包括海信、TCL在内的厂商各自建有自己的运营支撑平台,在操作系统统一性上、运营平台商业支撑上,比如广告平台、支付平台、CDN分发平台等资源上,都还缺乏成熟的规范化运作,这给互联网公司、开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

而应用商店上,中国的智能电视应用商店还不多,现在相对比较中立的现在主要是乐视和欢网,此外就是电视厂商自己的应用商店,如创维、海信等。但现在传统手机上做应用商店的厂商也看到这方面的潜力,开始逐渐转到智能电视应用市场这个领域。乐视这方面决心不小,其应用商店Letv Store目前已预置终端百万台以上,与创维、康佳、海尔、海信等电视机厂商达成合作,植入其智能电视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手机大爆发背景下,从移动端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3年元旦,湖南卫视正式了其电视互动社交智能手机客户端应用——呼啦。用户在下载了呼啦之后,进入呼啦世界里化身为一个呼啦角色,通过扫描湖南卫视的二维码和各类图形图像获得各种成长的养分和奖励,用户与湖南卫视互动时的行为偏好会塑造呼啦角色的特征,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培养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角色。还有目前表现不错的酷云TV,它能实现电视和移动终端第二屏之间的双屏实时互动。如当直播节目过程中出现某个商品时,它也能立刻将该商品的购买信息推送到你的手机端。如果刚好对这款商品有购买兴趣,直接点击就可以到购买页面进行购买。

第7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基本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32.5%,行政村通宽带(有线或无线接入方式,下同)比例达到95%,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益机构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和4Mbps,部分发达城市达到100Mbps。宽带应用水平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广泛渗透。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3G/LTE用户普及率达到85%,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8%。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50Mbps和12Mbps,发达城市部分家庭用户可达1吉比特每秒(Gbps)。宽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发展时间表

1.全面提速阶段(至2013年底);2.推广普及阶段(2014~2015年);3.优化升级阶段(2016~2020年)。

部分具体部署

1.智能终端研制和产业化。充分发挥无线和有线宽带网络能力,面向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家居、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物美价廉的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平板电脑等多种形态的上网终端产品。面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平板电脑等多类型终端和数字家庭网关,组织开展自主操作系统和配套应用的规模商用。突破智能终端处理器芯片、新一代Web、多模态人机交互、多模智能终端和多屏智能切换等关键技术。

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遍共享,加强网络文明与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和正确的网络世界观。设立农村公共宽带互联网服务中心,开展宽带上网及应用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利用宽带开展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

3.建立“宽带中国”战略实施部际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和配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部门要抓紧出台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宽带发展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适度超前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本地区宽带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摘 编

1.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商用,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规模建设。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覆盖,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根据企业申请情况和具备条件,推动于2013年内发放第四代移动通信(4G)牌照。

2.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在试点基础上于2013年下半年逐步向全国推广。推动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加快组建,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和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设施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模数转换进程。鼓励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

3.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支持研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发展。支持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进数字家庭示范应用和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电信、广电运营单位和制造企业通过定制、集中采购等方式开展合作,带动智能终端产品竞争力提升。

4.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艺术品等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加快建立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产品多媒体、多终端制作传播能力。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供给。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建设,实施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传播,鼓励各类网络文化企业生产提供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

5.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信息资源。加快启动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省市建设,鼓励引导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挖掘公共信息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支持电信和广电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和广电播出机构发挥优势,参与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运营。加快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资源,建立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多部门资源,提高共享能力,促进互联互通,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8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关键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其应用

0 前言

电力的发展是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领域,是拉动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智能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的目标要求高,完成任务压力大,使大家不得不正视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准确把握解决方案对加强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的工作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努力把我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实施应用人员专业水平低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作为一个集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因此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的的专业化素质要求尤其高。除此之外,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新兴技术在各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然而一部分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仍旧停留在自己已掌握的旧知识中,不去主动接受新材料、新技术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长此以往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只会越来越造成不利影响。

1.2 缺乏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研究的完善制度规范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者需要每一个实施技术和应用环节的准确行为规范,然而由于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导致一些人员对带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还有一部分工作者自己为了方便,也就不遵守国家规范,最终导致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中出现错误。有时还会出现在进行应用前期的时候,管理者为了能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根据质量的要求来进行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擅自减少实施技术的工序,这样也导致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以及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规有序地开展工作,确保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结果高质量、高水平,实现预期设计目标。

1.3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使用的装置设备不过关

一个企业在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过程中需要有十分可靠的装置设备作为保障,然而一般在实施技术和应用过程中往往出现的质量缺陷问题就是由于出现了一些有残次、不合格的装备导致最后出现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企业使用残次的装备,可能存在一些有关利益的原因。市场因素决定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利益,这就导致有一些企业违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制定购买和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装置设备投入到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中。这些问题都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企业会面对国家工商管理局的调查。

2 解决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作为一名优秀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想要保证高质量的变电站应用,首先就是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对待专业知识需要进行加快更新速度,能够流利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帮助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这些都能够帮助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可能提高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水平。此外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还要充分注重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有益帮助,同时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应该深入变电站装置设备的了解,通过这样有利于对变电站装置设备的掌握等,以此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质量。

2.2 完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有关的制度规范

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必须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程,如果企业想要得到高质量性有一定保证的实施技术和应用结果就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和管理条例。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在实际工作之中,需要按照有关完善的制度规范来进行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流程,同时在此期间出台基本计划,严格地根据规定的流程来对其设计研究技术和应用工作。进行相关制度规范完善的同时,管理条例也应该得到加强。管理条例是针对一些不负责任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人员。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严重影响正常工作。所以需要通过管理条例对其进行处理。管理条例的加不仅仅只是为了处罚消极怠工的人员,也是想要奖励认真完成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员,增加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使用高质量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装置设备

想要解决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阶段的质量缺陷问题,必不可少的要重视变电站应用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质量问题。电力企业固然要重视利益收入,但一个企业也要有良好的信誉保证,一个不起眼的残次装备的使用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领导层要做出使用有正规出厂的设备,在应用过程中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一定程度避免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装置设备出现质量缺陷问题,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但领导层要对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设备质量作出要求,管理阶层的人员也要对下面的采购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约束,防止以公谋私的购买残次设备。电力企业要做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的装置设备选择工作,对解决中的质量缺陷问题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3 结语

我国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在电力发展需求不断增长,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问题越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同时我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将会扩展应用到电力的广大领域,这就更需要在各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要求目标。因此我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这就需要提高智能数字化变电站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完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有关的制度规范及使用高质量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的装置设备等,只有这一系列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才能促进我国智能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及应用方面更上一层楼。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国的智能数字化变电站建设行业会一直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智能化数字电视范文

一、智慧农民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是为加强农民文化服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等手段为依托,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快捷高效地送到广大农村,可以多快好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和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有效地把基层农业从业人员、专家与管理人员连接在一起,形成移动互联、智能互动的基层农业技术培训网络。从而实现基层农技培训与服务手段的创新。

二、打造智慧农民工程的基础与条件

1. 农广校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传播手段

广播资源不断扩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拥有“致富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每年播出广播节目152小时,在“中国乡村之声”和“乡村大讲堂”每年播出节目365小时,在此基础上,又承办了“中国乡村之声”频率“三农早报”、“科技直通车”和“乡村大课堂”三档栏目,年录制广播节目943集,时长330小时。农村“大喇叭”广播站数量达到12000个。

电视资源稳步增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每年播出电视节目550小时;开办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栏目,年报送节目907期, 时长365小时。

网络资源全面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了面向全国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卫星通信专用网络,拥有600多个卫星远端站和4个省级直播分中心,可开展远程培训和举办视频会议,每天分4个频道各播出6小时的农业技术推广节目。利用卫星网每月开展2~3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年培训农业系统干部、基层农技人员近60万人次;与《荷斯坦》杂志社合作开办“荷斯坦奶牛卫星大讲堂”,每月举办2~3期直播培训,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授课,利用目前流行的微信、3G视频回传等功能与奶牛场管理人员、奶业工人开展交流互动,培训形式新颖,培训效果明显。

2. 农广校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除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与多种媒体传播手段,海量的数字化农业知识技能节目资源外,还拥有遍及全国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以及6.5万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未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内容优势、媒体优势和体系优势合理整合,更好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于农家书屋,必将大大促进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服务功能拓展,延伸农民教育培训覆盖面,有效满足现代农民的多样化教育培训需求。

三、智慧农民工程实施内容

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智慧农民数字工程服务的条件和基础。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实用技术、社会文化生活音视频资源点播,实现远程培训课堂进村,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传输和移动式传播,将搭建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配备互联网电视、卫星远端接收站和移动终端系统对全国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依托云服务平台的移动终端系统包括农民教育培训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农用智能手机、立式触摸屏和平板电脑等多种互联互通移动终端产品。

2.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持续稳步推进智慧农民数字工程的重要内容支撑。为实现进一步拓宽知识传播渠道,实现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服务形式,实现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社会文化资源存储传播的主阵地,将着力开展农家书屋传统媒体资源数字化、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文化生活、基础教育等多种类资源进书屋等工作,将教育培训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数字化资源建设。 其中,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是指将中央农广校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数字资源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进入农家书屋,进行传播共享,丰富农家书屋资源内容建设。

3. 文化服务功能建设

在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农惠农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为实现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与拓展,为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民教育提供学习的多种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文化功能服务。工程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站点、远程培训课堂、基层教学站点和自助学习平台建设。

4. CCTV—7《农广天地》走进农家书屋

策划制作农业特色节目,丰富资源内容,通过CCTV—7《农广天地》电视栏目走进农家书屋学习场所、走进基层农民培训课堂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社会影响力,促进农家书屋有效使用。

5. 职业农民手机报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