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第1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双层功能监管模式; 输血适应证; 临床用血全过程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输血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独立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它在医学救治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输血工作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还是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都有较大差距。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以期临床用血更加规范。但传统输血观念根深蒂固,科学合理安全用血已成亟待解决的问题[1]。特别是医院对临床科室的监管一直是薄弱环节。本院自2006年成立输血科以来,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对临床用血全过程的双层监管模式,即在加强输血科自身管理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临床科室的输血监督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制定规范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医院临床用血的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标准操作规程,内容涵盖临床用血全过程。除输血科自身各项制度外,针对临床科室的有《临床用血申请、审批制度》、《取、发血制度》、《输血全过程的质量及退血管理制度》、《输血适应证评估标准》等30多个制度,对输血全过程中每一步、每一个关键质控点都做了明确规定。特别制定了输血病程记录规范,并配有临床科室输血病程记录模版和手术室术中输血病程记录模版,以及输血科和临床科室输血质量检查标准等。使参与输血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临床用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1.2 加强多种形式的培训 本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每年都要进行多次全院医护人员的输血相关制度、法律法规、输血过程中差错事故的防范与处理等相关知识培训。并将需要临床医护人员了解掌握的输血管理制度制定成了《临床输血管理手册》,人手一册,可随时查询。输血医师还分别到临床各科室进行临床输血全过程的管理及输血病历检查存在的问题做再培训;共同探讨输血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临床医师和护理输血知识考试。多次派输血科及临床医护人员去参加全国、省、市举行的各种输血知识培训。在每月一期《输血简报》中设有输血知识连接栏目,向医务人员传达输血领域新知识。通过以上方式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全院医护人员对输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1.3 加强临床输血的监管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把输血科的管理纳入整个临床医疗质量大框架下来,建立全方位的、相对独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适应于现代输血的管理模式是迫在眉急的[2]。本院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临床用血全程双层监管模式,在本院临床用血管理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所谓双层功能监管模式即由院长带领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作为协调层,负责对临床用血进行内部审核;输血科为执行层,具体执行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通过输血科的监管落实,以此规范临床用血全过程。

1.3.1 输血申请单的审核 严格要求输血申请单上的内容要规范填写完整,字迹清晰;配血标本标识清楚,标本质量符合要求。如果无误,接、收双方签字接收;如不符合要求,输血科工作人员立即填写《输血科与临床医生联系单》,随输血申请单和/或配血标本一起,由送检人员带回科室整改后再送。同时还要审查输血申请合理性,监控临床医师对输血指证的把握程度,血液成分的选择及用量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输血申请,立即与申请医生沟通,深入了解患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达到提高输血疗效,规避输血风险的目的。对于超指征的输血申请,则拒绝发血,建议临床医师使用无血医学治疗。对不合理用血申请及与医生沟通情况都做详细的记录,每月统计进行总结分析。

1.3.2 输血病历监督、检查 医院加强了对输血病历的监督检查,在输血病历检查中引入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管理方法促进了输血工作的不断完善。在《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公示制度及输血专项检查制度》中,规定了临床科室、输血科、医务科、临床用血委员会对临床输血病历监督检查的具体操作步骤。统一制定了临床用血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表,内容包括: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署、输血医嘱、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输血护理查对记录、医生输血病程记录、输血护理记录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存在的缺陷、整改追踪的情况及追踪时间等。临床科室输血质量负责人在输血完成3 d内对科室输血病历进行检查,每月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及科室输血全过程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纳入医生的绩效考核及用血权限的认定;输血科在输血完成后3~7 d内对输血运行病历进行检查,存在的缺陷要求立即整改,并限时追踪,检查整改情况都做好记录;每月末输血医师对全院输血终末病历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上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医务科每月对输血病历进行抽查,并追踪上月存在缺陷的输血病历整改情况,将抽查结果上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将输血全过程检查情况以《输血简报》的形式每月一期向全院通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病历按医院的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罚,并纳入临床科室全面质量考核指标中。

1.3.3 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输血科工作人员随时接受临床医护人员的输血相关咨询,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对临床特殊输血、紧急用血、大量输血、疑难输血等病例,输血医师或输血科主任都参与临床会诊、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并协助实施。对输血科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上级单位请教,直到问题圆满解决为止。

1.3.4 临床用血委员会的协调、评判 医院临床用血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医务科),临床用血管理由医务科和输血科共同完成,输血科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输血科每月要对临床用血全过程进行内部审核,通过监督与检查,获得临床用血的实际应用情况信息,并将此信息反馈给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作为监管、协调层,每月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以《输血简报》形式对全院临床用血质量管理工作及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并对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纠正措施,对新措施进行追踪验证,确保临床用血全过程监管标准得到落实,使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协调临床科室与输血科之间,医院与外部之间输血工作的具体情况,促进临床用血工作的发展。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及病员下发输血工作的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外部评判输血管理工作,以促进内部监管形成和完善。

2 结果

通过几年来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指导与监管,特别是2012年4月输血科独立后,本院建立和完善的一系列临床用血全过程重点环节控制标准和双层监管模式的具体运用,已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06-2012年本院未出现1例输血差错事故。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临床用血的增长率低于住院人次和手术台次的增长率,输血适应证符合率在逐步提高,见表1。分析2012年4-12月临床输血病历质量检查(385份终末病例),2012年4月开始检查时,9月、10月国庆节大假前后,医护人员在思想上有所松懈,输血管理有所放松,导致输血记录的合格率未达到医院的管理目标(≥95%),其余月份均在医院的质量控制管理目标内,见表2。

3 讨论

关于输血安全问题,往往都认为是输血科的事情,只要输血科发出血液是安全的,输血就是安全的,而忽略了临床科室在输血合理性评估、输血操作、输血过程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环节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对临床用血尚无统一、较为成熟的监督管理标准,加上输血法律法规在各级医疗机构中贯彻不尽相同或存在制约、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对临床输血的监管一直是个薄弱环节。2012年8月1日国家正式颁布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医务科、输血科共同负责临床用血日常管理工作[3]。明确输血科不再是过去简单的领血、发血、储存血液的“血库”,要求成为一个专业性强、参与医院血液管理、输血技术实施及血液治疗为一体的技术管理职能部门[4]。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是同级科室,对临床科室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管理等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作为协调层,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支持输血科管理工作的开展。

本院在过去的几年里,运用医院制定的临床用血监管标准,通过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协调,由输血科具体执行监管,采取内部审核、外部评判结果分析等手段,发挥标准的功能作用。为临床用血全过程制定规范的操作标准,使工作有章可循;加强临床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知识的认识了解水平,转变输血观念;在用血管理委员会协调下,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监管的具体执行;同时实行开放式监管(即外部评审),以促进内部监管形成。双向互促效应,确保标准的落实,使监管不因管理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实现功能监管,全院输血工作开展顺利、成效显著。2012年与2011年比较,医院输血总量的增长率为负增长。输血适应证符合率从2011年的97.6%提高到了2012年的99.3%。病历是医生进行治疗过程最真实的反应,其完整性是反映医院工作综合质量的重要指标[5]。2012年4月输血科独立后,本院开展了对输血病历的质量检查,比较2012年4月至12月的输血病历质量检查结果,4月份刚开始检查时和9、10月份国庆大假前后两月,输血记录合格率未达到医院的质量控制目标(≥95%)。据此,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加大了管理力度,狠抓落实,将临床用血全过程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大框架中,常态管理,输血病历质量又回到医院的管理目标控制水平,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合理用血率、输血记录合格率都达到了医院的质量管理目标,成分血使用率明显高于国家三甲医院成分输血的标准(87.60%)[5-6],合理用血、安全用血、科学用血、规范用血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临床用血双层功能监管模式在监督管理执行过程中起到了有力保证,全程双层监管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彪,姜晶梅.我国部分地区用血合理性评价系统综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8):622-623.

[2]刘凤华.转变职能加快输血科建设[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5):529-532.

[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卫生部【2012】第85号.

[4]邓梅英,陈宇,粟明丽,等.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J].医护论坛杂志,2009,6(31):159-160.

[5]周霞,洪梅,孙丽华,等.我院输血病程记录完整性监测持续改进方案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1):45-46.

第2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目的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方法对慢性铅中毒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查阅慢性铅中毒相关文献,组织职业病科医疗、护理、检验等专家讨论制定。结果制定医师版和患者版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确定慢性铅中毒患者预期住院时间、重点医嘱及诊疗护理项目。结论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应用有助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促进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

循证医学;铅中毒;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管理模式,在我国开展了近20年,通过临床多专业数百个病种的实践应用,现已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及医疗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1]。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化发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制定并实施临床路径,2012年卫生部门制定并了相关卫生行业标准[2]。自卫生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已制定了22个专业33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但在职业病专业中尚未开展统一的临床路径。慢性铅中毒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职业病,国家制定有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相对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治疗费用相对稳定,符合制定临床路径的病种标准。为给慢性铅中毒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规范化的诊治方案,本文以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11年—2013年诊治的慢性铅中毒病例为基础,查阅慢性铅中毒诊疗文献,结合慢性铅中毒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制定进行了初步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2011年—2013年慢性铅中毒住院病历60份及临床路径制定相关文献等。60例慢性铅中毒病例中2011年12份,2012年16份、2013年32份,依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级[3],分为慢性轻度铅中毒和慢性中度铅中毒。随着《职病防治法》、《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标准的实施,因在有害作业行业中,普遍开展了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目前发生职业性慢性重度铅中毒发病率极低,总结近3年慢性铅中毒病例中无慢性重度铅中毒病例。

1.2方法对近3年慢性铅中毒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制定临床路径的相关指标,如诊断分级、平均住院日、护理级别、常规医嘱、铅中毒的生物标志物、铅中毒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驱铅治疗药物、驱铅治疗疗程、辅助治疗药物等相关资料;查阅国内外有关慢性铅中毒诊断治疗文献;召开职业病科临床医护人员有关铅中毒医疗实践经验研讨会;开展慢性铅中毒整体护理规范及铅中毒患者健康教育等。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设计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诊疗规范、医师版和患者版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

2结果与分析

2.1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的循证

2.1.1从既往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历资料中循证总结既往的病历资料是制定临床路径文本的基础,也是循证实践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对近3年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历的查看,汇总慢性铅中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特别是针对慢性铅中毒主要引起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最佳、可信、实用的证据。对临床路径预期目标参数如平均住院天数、常规医嘱、辅助检查项目、驱铅治疗药物、驱铅疗程及疗效等指标进行分析。收集到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相关资料:60例均为慢性轻度铅中毒或慢性中度铅中毒;治疗药物选用静脉滴注依地酸钙钠针驱铅,辅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参芎注射液改善微循环、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自由基治疗;慢性轻度铅中毒平均驱铅治疗2~3个疗程,慢性中度铅中毒平均驱铅3~5个疗程;血铅、尿铅是铅中毒主要生物标志物;贫血、腹绞痛是铅中毒常见的症状及慢性铅中毒的护理级别、常规医嘱、辅助检查项目等常规性的信息。

2.1.2从国内外有关慢性铅中毒诊治的研究进展中循证为确保选定项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按照慢性铅中毒的国家职业卫生诊断标准及本领域有关慢性铅中毒诊断治疗进展,收集相关文献,作为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总结国内外医学文献中报道的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分级、辅助检查、驱铅药物、驱铅疗程、护理等新进展,为科学制定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路径提供临床循证的支持[4-10]。

2.1.3对职业病科医护人员临床实践经验的循证,以备应对临床治疗中的变化职业病诊断医师及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通过对铅中毒患者的密切观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强的临床分析能力。要利用对职业病科临床医护人员临床实践的循证,提高诊疗水平及护理质量,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丰富知识。把个人临床经验同既往病历资料、文献中获得的最佳证据结合起来,为临床决策和科研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1,11]。

2.1.4对患者需求的循证临床路径的制订要从保护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制定内容的合理性,既要符合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具有适用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职业病,在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医疗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将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确保为患者提供科学地、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工作。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不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不一样,在临床路径文本制定时要兼顾各层次患者的实际需求[12]。

2.2制定临床路径文本职业病领域开展临床路径仍处在探索阶段,为满足临床路径的适用性和病人第一的原则,按照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制定的标准,结合本院的情况,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书及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实施变异分析表。

2.2.1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供临床医生使用,其制定需要反复讨论、论证:首先由职业病科医护人员根据收集的近3年慢性铅中毒病例的相关资料,结合医护人员对慢性铅中毒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参阅国家铅中毒诊断治疗标准及文献,制定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初稿,包含标准住院流程和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单。标准住院流程包括:临床路径的适用对象、诊断依据、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标准住院天数、进入路径标准、选择用药、出院标准、变异及原因分析等。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内容含患者一般情况、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护理工作、变异记录及原因分析、退出路径的原因及分析和医护人员签名[2]。初稿交院内职业病科医师及职业病领域专家讨论修改,根据专家的讨论意见进一步完善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路径,通过反复多次的讨论制定出科学的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文本。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标准住院天数的确定是根据临床病历资料分析结果,结合文献报道等[5-6,8-10]。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临床路径表的时间安排以连续驱铅治疗2~3个疗程,预期住院11~18d;职业性慢性中度铅中毒临床路径表的时间安排以连续驱铅治疗3~5个疗程,预期住院18~32d。按照临床路径文本要求,住院第一天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血铅、尿铅、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确定除驱铅治疗药物以外的辅助用药。

2.2.2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主要是体现患者参与诊疗的过程,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的内容,按照住院诊疗阶段分别制定相关项目。以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具体的诊疗计划,帮助其了解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诊疗过程及预期的治疗效果,治疗中需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确保能够顺利完成诊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2.2.3变异分析记录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与预期诊疗计划的不同均属于变异,如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出院时间的延迟及治疗效果的改变等变化。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需将变异记录下来,分析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提供循证基础,也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临床资料。

2.3临床路径的实施与评估

2.3.1实施培训参照医院医疗管理模式,医务科组织成立医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对参与临床路径工作的全体成员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对职业病科医护人员重点培训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文本内容及实施流程,深入了解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明确各自的职责。对评价小组成员进行临床路径评价目的、内容、方法及结果分析等培训。

2.3.2临床路径的实施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需要职业病科科主任的重视以及职业病医师之间、医护之间和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职业病诊断医师根据患者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及血铅、尿铅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集体讨论确定慢性铅中毒的诊断,符合路径的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主管医师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文本结合上级医师查房意见开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并记录。医护人员对路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和退出路径的原因进行分析、记录。

2.3.3临床路径实施中的评估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开始实施后,要定期收集执行医生、护士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定期汇总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治愈率、变异率、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等评估指标资料进行循证分析和评估,对初期制定的慢性铅中毒临床路径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论证。根据临床路径实施中的评估意见对路径进行不断修改,在实践中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这个过程应定期进行,不断循环,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与本院实际情况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临床路径,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合理[1,13]。

3讨论

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是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医疗管理模式,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途径。国外对临床路径的研究与应用处于比较成熟阶段,临床路径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开展应用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2009年卫生部为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将临床路径作为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并把是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的指标。通过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和300多个病种临床路径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卫生部在“十二五”工作任务中,要求各地继续按照卫生部要求,加大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范围,逐步增加临床路径管理专业和病种数。循证医学作为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医疗卫生服务实践的桥梁,为合理治疗程序的制定提供了可能,其中循证问题和循证支持是循证医学的基础步骤,也是制定临床路径表的重要阶段[14]。只有充分遵循循证的原理,才能保证临床路径表制定的合理、规范、实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要求结合实际临床工作,遵循疾病诊治指南、循证医学的进展不断调整路径的实施内容,以便提供给患者新的、最优化的诊疗方案。

第3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管理作为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自2011年3月起,本院在7个专业选了 14个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截止2011年底,本院已经对619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其中变异9例,退出临床路径14例,成功进入临床路径596例。经过初步统计,临床路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规范了诊疗行为,增加了医疗服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在全院范围内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1 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1.1 构建管理体系,明确各组责任 根据《江苏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精神,2011年3月本院制定下发《射阳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带头,医院其他副院长、医教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组成,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在医教科,负责制订本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定期协调和解决临床路径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主要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负责组织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临床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科主任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并选择责任心强的科室骨干临床医生担任个案管理员,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

1.2 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病种路径 在临床路径管理的启动阶段,本院以卫生部制定下发的临床路径标准为依据,在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的指导下,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经多次院内讨论,在普外科、妇产科等7个专业选了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计划性剖宫产等14个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并制定了标准住院流程和临床路径表单。根据实际实施的具体情况,不断修订完善相关文件。

1.3 制订考核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了临床路径项目管理专项基金,对临床路径完成的病例给予病种管理经费。根据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的评价结果,对临床路径开展好的科室及个人给予奖励。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与科室年终考评、院长基金考核挂钩[1]。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试点科室参与的积极性,使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尽量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医教科每月对实施病种进行系统统计和评估,各科室必须将每例进入临床路径病例的临床路径表单、医嘱单和费用清单,于次月8号前提交给医教科审核、统计汇总,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

1.4 先行部分试点,逐步全面推广 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对试点病种的系统管理,本院在临床路径管理启动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其他临床科室科看到试点科室的成效,也申请开展临床路径。从2012年3月起,经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本院实施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将从7个专科14个病种基础之上,扩展到18个专科49个病种,目前本院大部分科室已开展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1.5 注重管理细节,提高整体水平 首先,做好临床路径管理的培训和学习工作。本院多次组织全院性临床路径管理专题讲座和培训,讲解临床路径优点及相关实施细节,使医护人员有一个全面认知[2];派遣多批学习小组,赴临床路径管理的模范医院进修学习交流,不断改进本院路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其次,院领导高度重视,定期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到各病区对临床路径工作进行严格监管,查看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是否纳入路径管理、路径内容是否严格执行并记录、病历记录内容是否与路径表单一致、是否存在路径外诊疗项目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效衔接。

最后,发现变异及时反馈。加强对变异情况的管理,做好变异信息识别、明确变异的性质及变异的程度,从而决定是否退出临床路径[3]。科室每月对变异情况进行讨论处理,提出变异处理措施,并做好相关的统计汇总,及时反馈至医教科。

2 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主要效果

本院经过近一年多的临床路径试点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医疗效率明显提高,较2010年同期,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人均住院费用有所降低。例如,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患者术前住院日降低了1.02 d,平均住院日降低了1.57 d,医疗总费用降低了9.6%;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平均住院日降低了2.13 d,住院总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372.5元。

临床路径管理促使医疗服务过程开始规范化、流程化,减少了医务人员因患者经济能力、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服务差异,对于提高医疗效率、降低不合理费用、遏制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

3 本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深刻体会

本院通过前期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有些科室一味追逐经济效益,主观认为临床路径管理会严重降低业务收入,积极性不高,从而流于形式,个别科室甚至拒绝实施[5]。再加上,现阶段还是依靠手工填写路径文本和统计汇总,不仅造成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还给具体实施和监管造成一定的困难,各项评价指标难以及时统计和客观分析,导致管理效果评估缺乏科学依据,放慢了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脚步[6]。

本院将多措并举,加强临床路径管理相关政策的宣传、知识培训、监督管理,让医务人员真正了解临床路径给本院带来的不仅有经济效益,更多的是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路阳,习峰.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应用探讨[J].海南医学,2011,22(8):139-141.

[2] 霍添琪,靳峰.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1,15(2):2-5.

[3] 戴河渗,项胜利.在基层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J].医院管理,2011,1(7):135-136.

[4] 张正华,高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13-515.

[5] 黄葭燕,陈洁,陈荚耀.临床路径的研究现况及特点[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5):1-3.

第4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医生2021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医生2021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1转眼工作又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在内科临床医师工作的临床一线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受到病友的称赞。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工作上

我认真履行医生职责和义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文明服务”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好医疗服务工作,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此外我还兼职科室秘书工作,及时书写科室相关文件,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不忘用雪亮的眼睛发现同事、领导、各个科室之间美好的人和事,积极向昌吉报社、我院党办投稿,同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业务上:我明白优秀的医生来自于临床实践,实践来自于理论的指导。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理论功底,才能造就一名优秀的医生。对此我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强化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实践。思想政治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好医生!工作上:我认真履行医生职责和义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文明服务”的服务理念,努力做好医疗服务工作,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此外还兼职科室秘书工作,及时书写科室相关文件,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不忘发现同事、领导、各个科室之间美好的人和事,积极向昌吉报社、我院党办投稿,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业务上:我明白优秀的医生来自于临床实践,实践来自于理论的指导,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理论功底,才能造就一名优秀的医生。对此我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强化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指导临床实践。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做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好医生!工作总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20x年又将近尾声,这一年中,我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在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组织的认可。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

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不出虚假证明,不开大处方、不开人情方。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我主要从事内科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一线工作和我科室的科室秘书工作。

由于本院正在逐步扩张发展过程中,临床一线医技人员较为紧缺,日常工作庞杂而琐碎,除了做好日常的临床工作外,还有门诊、科研、文书工作等等,有些工作是耗费精力的,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科室人员信息的采集,协助领导制定科室教学计划、未来发展计划、诊疗规范的修订方案等等,我不怕麻烦,听从领导的指导,向内行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比较熟练的完成了工作,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医院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医生2021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2转眼,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在科主任及各位老师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室同事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我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精神,踏踏实实做好护理工作,认真地完成了本年的工作任务,并且在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一、思想政治方面:

认真学习认真践行“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尊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及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行医,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的管理规定,自觉抵制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始终坚持不以医谋私,不以权谋私,做到在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中不收取任何回扣和红包。

二、在业务方面:

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工作,本人共接管住院病人32例,对每位病人严格做到:

1、对病人态度热情,“及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认真仔细尽可能的解除病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面对不懂或不了解的东西虚心向领导及同事求教,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尽量取得病人及家属的满意;

2、对每位病人详细询问病情及病史,严格做到望、闻、问、切,确保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监测病情,尤其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必要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指导诊疗,避免延误病情的情况发生;

3、值班期间坚守岗位,严密监测每位住院病人,视病人如亲人,随叫随到,耐心对待每位病人,若有超出我个人能力范围,及时请示上级医生,以尽快满足病人需要;

4、严格按照规范书写医疗文件,包括病历、各种签字及处方等,每值完一班按时写交班记录,并将特殊病人及具体情况详细反应给下一班值班医生;

5、每天按时打扫住院部卫生,耐心告诉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持好病房卫生,塑造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

6、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做好住院部各项工作。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经验不足,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尤其是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

2、工作中不够大胆,知识面较窄,不能够及时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

3、下村次数太少,对所包村的具体情况了解较少,造成防保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4、由于个人原因,本人在过去的一年中,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也较少,没有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新的一年里,我将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服务周到,态度和蔼,时刻为病人着想,不论节假日,更深夜寒,对病人做到耐心、细心、认真负责,加班加点,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心全意为好本职工作。

医生的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要加倍努力,积极工作,为医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医生2021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320x年参加工作,一直于我院检验科工作。秉承“质量第一、服务临床”的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踏踏实实,勤奋工作。尤其近几年来,我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作简单的陈述:

一、政冶思想方面: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几年来,自己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工作严谨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配合主任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临床的思想,急病人与临床之所急。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在完成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本科室进修与实习生的实习带教工作,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二、工作学习方面:本人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业务学习和工作能力。面对专业知识的日新月异,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每年订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检验医、学》经常上网浏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临床输血与检验》《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等相关、专业杂志;同时特别关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开设的“继续教育园地”拦目学习;参加各种提高培训班、学术交流会。20x年参加x研讨会;20x年5月参加x培训班。7月被当选为x市医学会第二届检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除在业务技术方面努力学习外,也加强相关知识英语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x年参加了自学[卫生事业管理]本科的学习,今年年底毕业。从中学习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获益匪浅。

三、道德品质方

(一)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我来自农村,深深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上中学时,生活的艰苦及一直步行于十几里之外的学校,磨砺了我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品质性格。参加工作后,一直与血、尿、便、细菌、病毒打交道,虽然有点脏、苦、累,但我从未为自己选择的专业而后悔。使我自豪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翔实的诊断依据。特别是为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康复科等提供的药敏试验报告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信任和好评。

(二)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我信奉诚实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之道。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从未与同事产生过矛盾纠纷。我自知还有许多缺点,但我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时刻在完善自己。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今年有幸被当选为检验科副主任,今后的工作,不仅在业务上,而且在管理工作中,也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在院长的领导下,配合好主任,努力把我院检验科带入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检验技术质量,早日使我院检验科各专业实验室,通过ISO15189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认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更好地为临床各科室服务;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开展临床需要,特异性较强的检验项目,增加科室经济效益;激发科室每一个人员的积极性,为科室的发展献计献策,将检验科建设成团结向上的一流科室,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等到退休回首时无遗憾。

医生2021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4x年我科紧紧围绕加快科室发展这个中心,在院领导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在临床工作中,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配合医院领导及科室领导的工作,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能熟练掌握硬膜外麻醉、颈丛麻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静脉复合麻醉等各种基本的麻醉技术,尽量与手术医师配合好,满足手术医师对麻醉的要求,以便达到麻醉的平稳、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完成。每做完一台手术麻醉后自己都会认真总结,总结麻醉失败的教训或成功的心得,以求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时期,切实的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思想,为了病人的一切,急病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患者尽快解决病痛之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病人了解医生仍然是值得信任的人。

总之x年我们承接了x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x年各项工作任务,也为x年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有信心,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再造健康。

医生2021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5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全年没有请假、迟到、早退现象。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求真务实,在生活中发扬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索要患者及其亲友的财物,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开大处方、不开人情方。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不多收、乱收和私下收取费用。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专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在这一年工作中无任何医疗事故及不良行为记录。

第5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临床用血;成分输血;调查报告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survey data of blood for clinical use in Binhai New Area,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blood for clinical use in Binhai New Area,to bett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lood for clinical use. Methods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total clinical us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whole blood and component blood data by 2009~2014 in Binhai New Area. Results The medical institution of clinical blood use volume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in Binhai New Area, whole blood use volume reduced,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proportion rises, and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telet and cryoprecipitate is more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lood transfusion is the symbol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technique.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becom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ture blood for clinical use in Binhai New Area. At the same time, 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and platelet and cryoprecipitate growth is most obvious in Binhai New Area. This is the results of the Binhai New Area bureau of health support and the district medical institutions cooperate together. So blood for clinical in Binhai New Area focus not only on the composition blood transfusion but also on platelet and cryoprecipitate. Furth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achine adopt platelet blood donation team to expand and cryoprecipitate on the improvement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Fully meet the demand for the two components of blood in Binhai New Area.

Key words:Blood for clinical use;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Report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输血领域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而在临床输血观念上也出现了本质性的转变。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输血,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宝贵血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就成为临床用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应用滨海新区2009年7月~2014年6月各医疗机构实际用血的数据。分别汇总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各年度临床总用量,主要包括全血和红细胞类、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等血液成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1],全血及血液成分以单位(u)计,如全血200ml为1单位(u),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单位(u),血浆100ml为1单位(u)。

1.2统计分析 对所有年份的临床用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分别绘制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用量曲线图。

2 结果

见表1、图1~图6。

3 讨论

随着滨海新区经济的不断提升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外来务工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这无疑对创建一支更加庞大的献血队伍,提高临床供血量提供了优势,但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血液资源更加有效、合理的应用到临床一线的实际工作中去,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就成为了我们工作中的重点。从图1~图6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滨海新区近5年来的临床全血使用量是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的,全血用量占血液总用量的比例显著减少,但是红细胞、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以及冷沉淀凝血因子等成分输血的使用量却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变化的,特别是近1年这种成分输血的比例达到了99.8%以上,更是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达到了先进地区水平[2]。从图3~图6的分析结果我们还可以看出,滨海新区的成分输血中又以血小板及冷沉淀的使用量增加的更为显著。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血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3]。成分输血是输血现代化和衡量一个医院掌握与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其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应出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4]。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纯度高、针对性强,、疗效更有保证、输注剂量更易控制、 可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避免或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鲜明的优点。滨海新区成分输血的比例之所以上升如次之快,首先在于我们的成分输血工作得到了滨海新区卫生局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将成分输血纳入到新区卫生工作的检查项目当中。在此基础上各个医院积极配合工作,认真落实卫生部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成分输血工作高度重视,定期进行成分输血的知识讲座,并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使临床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成分输血在临床一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成分输血的新理念,从而自觉的使用成分血液;其次是新区各个医院制定了成分输血考核制度,来规范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输血工作,并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将成绩与科室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再次,我们通过开展输血新技术,如对血制品进行白细胞过滤等,减少了白细胞引起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最后,输血科工作者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随时掌握医院成分输血状况及临床医师用血动态[5]。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新区各个医院对临床成分输血有了加深刻的崭新认识,从而转变了旧的临床输血观念,极大的推动了成分输血在滨海新区的落实和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输血医学领域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在临床输血观念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输血,尽可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宝贵的血液资源浪费已然成为临床医生的新的输血理念,临床成分输血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无疑是新输血理念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6]。树立合理输血理念、规范输血行为已成为公认的推进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点工作。由以上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随着滨海新区临床输血技术的不断规范,成分输血成为滨海新区临床用血的主要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滨海新区的成分输血又以血小板和冷沉淀增长的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不仅要放在成分输血上,更要以血小板和冷沉淀为主,进一步加强机采血小板献血队伍的扩大建设和冷沉淀制备技术的提高上来,从而能够更加充分的满足滨海新区临床对于这两种成分血的需求。成分输血是临床输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有利于临床科学、合理的输血,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成分输入,而且还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有效地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203-2001输血医学常用术语[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刘传江.努力转变服务观念促进输血工作发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4(2):79-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成分输血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12).

[4]王憬惺,主编.血液制品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22.

第6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我国临床药学起步已经30多年,但发展不均衡。在临床医药工作中,我国不合理用药者占服药者的11%-26%[1],药品的不良反应相当严重,我国50%以上的聋哑儿童是由于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的[2],药品安全、合理用药都使得临床药学成为医院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传统的药学模式也慢慢向全方位、专业化的药品服务转变。现对我国医院临床药学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和两方面作归纳和总结,并提出对临床药学的展望。

一、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取得的成就

1.国家政策的支持:1987年,我国12家重点医院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临床药学试点单位;1991年,卫生部规定三甲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作为医院考核指标之一;2002年相关规定明确了药学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3]。

2.专业培养方式的改进:2005年和2007年展开了“临床药师培训试点”的工作[4],让在职药师参加了规范化的再教育培训,提高了药师的业务水平。相关高校也增加了药学专业地设定,为医院临床输送药学的专业人才。卫生部选拔相关的药学基地,是药师实习基地的数量增加,并提高实习的质量。

二、我国医院临床药学存在的不足

1.专业人才方面:在我国,药师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学历普遍不高,绝大部分是中专学历,且临床知识和技能水平较弱,与医师和护士沟通少,不利于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相关医学院校都设有药学专业(4年)或药理专业(五年),但是学习的专业主要以化学为主,工作方向以实验室药学为主,涉及到的临床药品的运用很少。且药学学生的临床实践非常少,实习时间也比较短,对临床的认识、联系都很少,对临床帮助不大。而在职的药师往往缺乏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在教育培训。

2.药学工作的地位:在临床上,用药是医生的职责,“重已轻药”是医院常见的问题。患者对临床药师的认识都很少,而医院对药学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严重不足,从而严重阻碍临床药学的发展,而临床上没有药师进入临床科室的做法,因此,药学工作只能在药房进行。

3.医院药房的现状:目前,药剂师在药房的工作主要就是药品的制剂和派发,临床药学工作也仅限于药品的浓度监测,药师在相关法规中也明确了不能改变处方权,也就造成的药师学无用处,而使药师的质量呈下降趋势。药品作为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导致医药公司会使用非正常的竞争手段如最大限度利用产品的利润空间来进行促销等,严重违背的药学追求的安全有效的原则。

三、我国医院临床药学的展望

1.教学临床模式专业化:高校相关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多增加临床常见用药、临床疾病药物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在临床上药师狠抓基本功,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知识、扎实的药学理论技能,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加强与医护工作者的沟通;强化“以本人为本”的药学服务理念;参与临床查房和病历整理工作,让药师参与病历讨论,并对用药做出分析,能切实实现医药结合,将所学的药学知识与临床治疗相结合,结合临床指导用药,保证安全有效地合理用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药物治疗不当的问题。增加临床药师系统讨论、经验总结分享、专题讨论等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利于提高在职药师的更方面水平。

2.药师工作服务化:在医院可以开展药物咨询、用药指导、常规病历用药监测等工作,住院、门诊患者都是药师服务的对象,将药学相关知识(如药理学、药品不良反应等)直接面向患者或群众,可以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医疗行为的每个环节,如参与查房、病历讨论、监督用药等,与医师、护师一起更加全面化、专业化、系统化地为全民服务,让大家了解临床药师的价值。在医院,甚至可以按医院科室将药师作具体的划分,可以更具体、更细致地为患者服务。

第7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1.1医院以医为中心临床医学工程发生于医学和工程学的交叉、渗透和结合,是工程学在医学领域发展的一个分支。因而作为学科发展建设应当围绕医学这个中心做文章、下功夫。在医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普遍感觉到比医生“差”。差什么呢?待遇低、职别低、调职、调级受限制;人员编制少;学术上、业务上发展空间窄等等。实际上,来自于对问题看法的角度不同,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为中心”,所以临床医学是主角、是主导。对于工程人员应当尽量多的掌握各类与医疗诊断、治疗有关设备、器械的技术;及时指导、帮助医护人员更好的发挥设备、器械的功能。如何为临床一线服务,保证医用诊断、治疗设备、器材的正常运行是工程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工作职责。这种主角和配角或主要和次要的状况是医院工作的范围、医院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所以从事医学工程的从业人员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树立以“医”为中心的观点。

1.2工程人员在医院处于从属地位充分认识医院的建立,首先来源于对疾病的治疗与防治,工程人员没有直接服务于病人,既便是从事运用仪器设备、医疗器械对病人进行检查,以提供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参数,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如影像科的摄片技师,心电、脑电检测人员,直线加速器或回旋加速器物理师等,也只能提供给医生诊断、治疗的技术参数。而对于病人的诊断、治疗的确定和判断来源于医生对于病人各项指标、参数,尤其是对病人病史,产生原因的分析、判断、推理后作出最终的结论,这种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流程和工作的对象,使我们看到了医生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而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处于辅助的、从属地位。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甚至已工作多年的从业人员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总认为自己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有较全面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或经过多年的实践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独立从事医疗仪器和医疗器械的设计,去解决临床诊断、治疗中出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动机,但更应该明确临床医学工程的工作:就是运用工程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应用,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治疗的痊愈率。离开医学、医疗,那么你的一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所有临床医学工程人员都应围绕医学,以“医”为中心。即使不在医院工作,从事临床医学工程教育、科研的人员也应树立以围绕医学展开工作的观点。

2将临床医学工程作为学科发展建设

2.1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的必要性前面强调医学在医院的重要性及临床医学工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医学的发展起源于对生命疾病的治疗、预防研究,而临床医学工程伴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并极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医学教科书几百年来变化缓慢,而工程学的教学内容是日新月异。新材料发展、传感器的出新、信息技术完善、计算方法提高……,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以及最新工程技术在医学的应用,使医学的发展达到空前水平,以至于当今医生诊断、治疗手段、方法、观念已经实实在在、完完全全依赖于工程技术的手段、方法。试想没有各种生命参数的检查,医生根本无法对疾病进行诊断;没有仪器、设备、新型器械的发明,医生对疾病的治疗寸步难行。然而医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从实践到理论一整套学科发展体系优势,并且越来越细化、丰富、提高。而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虽然经过努力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大部分医院还没有形成整体的优势,有些医院甚至还停留在水暖工、电工等从事后勤保障人员代替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的现状,并没有形成作为一个学科来发展的观点。

2.2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内涵正因为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的现状,使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发展缓慢,有个别的医院甚至倒退,以至于出现了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的生存危机。前几年有的医院搞社会化保障,建议取消医工科或将医工科合并到后勤部门。这里有客观的因素,但真正的原因还在于临床医学工程从业人员没有将从事的工作作为一个学科来做。什么是学科,就是它具有本身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形式不一的发展途径、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目标明确的发展方向。临床医学工程哪些已经具备了呢?我们认为学科基础已经具备,它依赖于工程学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的形成,象数学、电子、机械、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支撑着临床医学工程作为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并随着它的发展不断丰富、充实。而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途径是什么,我们从工程人员在医院从事的业务性质来分析,除了前一节提到的从事影像科的摄片技术,心电、脑电生物体征参数检测人员,加速器的物理师等等外,绝大部分临床医学工程人员都集中在工程科、器材科、设备科或医学信息中心等部门,从事设备、器材的采购、维修和其它辅助工作。那么作为学科发展途径,第一不能脱离所从事的工作,第二要有意识寻找专业发展的规律,并形成特色,逐步上升到理论,以不断的丰富发展。而在医院临床工程技术已渗透于医疗的各个部门,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方式的发展空间。设备、器材的采购工作,从工作职责来看是采购的简单过程,但如果作为学科建设来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将这种采购过程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考虑,分析双方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其相关联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行政的、经济的、政治法规的等。例如买一台仪器设备,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如何做论证,论证过程的规律、相关性;购买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仪器设备使用后,对该台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使用过程的监测;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考核、统计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寻找、探索的过程,而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买与卖的过程。对这些问题的寻找和探索就是做学问,就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途径。南京总医院在设备、器材采购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总结-提高,编制了《医院器材设备管理系统》,既保证了医院医、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反过来又用以指导采购过程的规范化,使管理水平走在同级医院前列。这种对问题的研究、解决,提供了发展的源动力。

2.3有意识的探索是学科建设的必然将临床医学工程作为学科来发展,通过有意识的探索、寻找工作的规律,将临床医学工程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并加以不断丰富、发展,每个在医院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有了这种观点,才会更加主动、积极,自觉地完成所从事的专业工作。许多维修工程人员,虽然从事的是日常大量的修理工作,但他们只是从维修到维修,没有跳出维修局限,最后连自己也陷入了不愿维修,看不起维修的怪圈,感觉到没有前途。倘若换一种角度考虑问题:医学院的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到医院从事医生工作,给病人看病这是必然的,而工学院校的学生经过几年学习到医院做什么?非常明确从事医院仪器设备、器械的质量工作;医疗仪器设备、器械的管理工作,但作为从事维修工程人员决不能仅限于维修和简单的管理,应当将维修工作、管理工作看作一个手段,一种途径,积累大量工学方面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维修、管理发现课题,通过与临床的结合,挖掘课题,以不断改进仪器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痊愈率。南京总医院医学工程器材科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愈来愈意识到维修工作对于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工作的重要,主动、积极去做,不断发现科研课题,有些是自己选科研课题,有些是临床提出的科研课题,这一切都源于对维修工作的正确理解。如果将临床医学工程作为学科发展建设观点,都能作为每一个临床医学工程人员自觉的行动,逐步形成每个医院都能将临床医学工程作为学科来发展建设,最终形成整个学科的社会的优势。我院医学工程器材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数始终处于医院各科室的前十名,2003年达到第四名,个人数排名也名列前茅,做到人人都有;并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省级奖共计41项,有力的提高了我科在医院中的学术地位,在医院形成了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每一成员有一种不断向上的激情,奋发努力的干劲,评职称、调级别,调干上学都具有学科优势。

3拓展学科发展建设的内涵,提高学术水平

3.1基本范畴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在医院的发展范畴,我们归纳分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设备器材采购、设备器材维修保障、制冷、信息化、影像技术建设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库房、财务等等方面。这里的任何一项作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个专科建设,决不是完成某项任务所能涵盖的。南京总医院提出的将设备、器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就是作为一个专业来做的一种有益尝试,他们将采购管理中心的问题专题研究,使学术水平提高。

3.2学术水平的提高着重于对工作对象的规律性探索对于医院每年用于设备购买的投资应是多少?以往有的医院是根据上一年或上几年的收益来决定;也有的医院是根据医院发展规划来决定;…,而它们运用资本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论加以分析,提出了按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比例投入的观点,得到管理层的认可,成为医院投资指导意见。他们通过连续三年对仪器设备使用率的考核,运用计算程序进行分析、统计,找出了问题,建立了“设备实行医院内部租赁”模式,并逐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各方面的赞同。这些工作如果你只是简单完成采购工作,就无需涉及到那么深入,但是结果肯定没有深入后的内容充实丰富,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也不可能得到提高。所以说只有学科建设搞好了,才能增强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医院中的地位。

3.3内涵的拓展在于不断增加工程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上面是讲了目前医院临床医学工程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几个方面。但现实中工程学、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原先的临床医学工程领域,在医院的传统领域已大大拓宽、延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在传统的采购、维修等领域做好学科、专业建设探索,还要不断扩大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内涵,增加内容。诸如医院智能化建筑设计、净化病房建设、计量管理工作规范等等,都是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领域,只有不断拓展我们的领域才能更加有所作为。以往这些领域工程技术涉及面较窄,与医疗的联系相对疏松,而现在愈来愈密切。现代化病房的智能要求、净化级别都与电子、信息、自动检测密切相关。试想智能化建筑水平有哪一个能达到或超过医院要求的呢?同样净化级要求也是医院最高,通讯传输的图像要求等等都无法与医院的要求相比。参与其中的工作必然会带动医院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发展,也为临床医学发展拓宽了领域。

第8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临床路径;实施意义;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37-01

自我院2006年引入临床路径管理以来,先后已有160余种疾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通过五年来的实践,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在开发及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及困惑,因此、有必要对临床路径的定义,实施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变异的跟踪、处理和总结及如何建立系统的跟踪、监督、预警、保障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检讨和总结,以期使临床路径管理更好的实施下去。

1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的定义很多,叫法不一,在这里不一一赘述,综合各定义之长和我院临床路径的特点,最适宜的描述为:临床路径,是医院某治疗专业的一组人员针对本专业某一病种诊断、监测、治疗、护理及康复,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康复计划,它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及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使服务对象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2 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

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临床路径对医疗管理有较好地推动作用,符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的管理要求,是规范医院管理非常的有效的办法。

2.1 规范了诊疗行为:临床路径使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更加适用于医疗服务领域。它作为一个标准的作业流程有效地规范了诊疗行为、避免了诊疗过程的随意性及盲目性。

2.2 提高了医疗质量:由于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设计好用药方案供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来选用。规范代替了随意,因而改善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预防了错误的发生错,避免了不恰当的处理,从而使医疗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2.3 保障了医疗安全:路径实施后,我院设立了主管院长、医务处、临床科室三级检查制度。定期对照临床路径,检查执行情况。患者入院后,只要属于临床路径管理范畴,医生就与患者沟通预期住院天数,预期医疗费用,要做的相关检查和治疗,使医患沟通更加顺畅,减少了因医患沟通不好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和投诉(这是医疗投诉中比例最高的一类)。

2.4 有效利用了医疗资源、医疗消费更趋合理:临床路径具有理顺医疗护理程序、规范诊疗行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医疗安全、缩短住院日期、节约医疗成本、减少病人住院费用等特点。它可以通过“以最合理的收费让病人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

2.5 提高教学效果:让实习医师获取现代诊治模式的知识。使实习医师更客观了解与掌握疾病的诊治处理。缩短了实习医师在病房扮演角色的时间。

2.6 为管理者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一是管理者不仅可以在参与临床路径制定的过程中使路径体现医疗管理的一些核心制度,将一些管理的内容纳入临床路径,是临床路径体现出医院的管理观念,而且可以定期检查结果质量,并可以根据路径执行情况,随时监控各环节的质量;二是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结果变异,及时发现变异原因,修改和完善临床路径,从而使医疗护理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1]。

3临床路径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治疗单元及管理单元均存在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3.1有些实施单元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理解不够,没有全员参与,学习临床路径,在制定临床路径时没有对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考虑,也没有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和意义形成共识,并认为临床路径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设计开发。

此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定期后不定期进行全员的培训,二是实施单元的负责人应了解临床路径的概念极其深刻的内涵,应真正成为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的领头人,三是要定期组织讨论,着实解决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加深对临床路径的认识,真正做到持续改进。成功的临床路径有必要让大家知道, 同时让所有的人有共识, 施行临床路径不是要限制医师的治疗行为, 而是要以一个多数可以接受的医疗行为模式来提醒医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同时增进医疗的质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最后要形成“变抓领导为领导抓,变要为我要干”的局面。

3.2 它使医疗服务凝固化,可能会影响临床试验,限制了医生的自主性及独立思考,会对医生产生消极影响。

在路径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一部分人可能会感到路径减少了医护人员实践的自主性,可能会影响临床试验; 另一部分人可能会采用“简单化”的医疗处置方式执行临床路径, 对医生的工作和患者治疗产生消极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则只是单纯管理手段,实际意义不大等。其实临床路径是专家小组设计的最佳、最具普遍性的治疗护理计划, 避免了由于医护人员水平不同造成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 减少临床处置的随意性,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安全医疗。它是一种常规的指导并不针对某一个医生或患者,而是为某一病种的通常情况设计开发的,用以建立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最佳流程。考虑到疾病的复杂性,临床路径允许有20%左右的病例偏离路径的安排。因此,应加强教育, 强调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变异时经讨论后的自主决策,以保证医疗过程的安全可靠。

3.3临床路径在具体实施时,变异较多,执行难度较大,且对变异的记录、跟踪不到位,并缺乏一个有效的记录手段。

详细记录路径执行过程中变异的发生及其处置对持续评价和不断完善路径至关重要。分析变异以帮助改进临床路径。实施临床路径时会产生变异, 即出现的任何可能改变患者住院时间的情况。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发生变异是正常的,是允许的。但在发生变异时, 医务人员必须对变异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记录。变异有正负之分, 正性变异是指虽然不符合路径的计划, 但其发生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使患者提前完成路径。负性变异是指不符合路径的计划, 虽然其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会导致住院天数的延长; 或其发生不合理, 属于管理的失误, 最终导致病人治疗时间延长或费用增加。对于正性变异应积极分析其合理性并在临床运用,对于负性变异应及时纠正和处理, 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变异发生的原因可以有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病人需求所造成的变异。对于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 应认真分析发生原因, 如果合理, 可以作为修改路径的参考; 不合理的应进行纠正, 避免再次发生。对于病人需求所造成的变异, 应分析不同人群对医疗护理服务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而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 如果经常发生, 应作为修改路径内容的依据。

3.4认为临床路径只是再造的诊疗规范,没有开发的意义。诊疗规范是一种诊疗原则上的描述,是一种医学普遍意义上的框架,而临床路径是在参照和不违反诊疗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的特点对诊疗规范的一种细化,它融入了新的循证医学的成果,是一种可实施的临床疾病诊疗详细参考;它是预先制订的诊疗过程具体实施的“医嘱”,执行者必须严格执行。例如,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

3.5 有的执行单元制定临床路径后完成率不高,病人例数较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临床路径标准的制订一定要符合医院实际和患者疾病的客观规律。一定要充分论证和循证, 特别是要作大量临床数据分析, 保证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6 对临床路径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监管、保障机制。在五年多的实践中,虽然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制定了如临床路径管理办法,临床路径药物使用指导原则,药品评审批制度等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管理方面的经验,但还要进一步完善跟踪、监督、预警、保障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今后相应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临床路径有效管理机制的探索,争取进一步完善适合本院的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

4 如何实施临床路径

4.1 领导重视是临床路径方法应用的前提研究和应用临床路径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所以,领导重视是其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决定因素。①医院管理部门的领导要重视。把开展临床路径作为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效率、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②科室领导要重视。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既是CP 流程的设计者,又是执行者,科室领导在实施过程中又要兼任管理者的角色,所以,科室领导对临床路径方法的理解、认可和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所制订的临床路径是否科学合理以及诊疗服务的内容能否顺利得到落实。

4.2 科室积极参与是临床路径应用的关键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订,还是诊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他们的参与态度及程度会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开展临床路径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为什么要开展临床路径、如何开展临床路径、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应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上,从而使所有人员对临床路径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4.3 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是临床路径应用的保证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作为其顺利实施的组织保证,从设计、培训到组织实施乃至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都需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了本研究以及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4.4 持续改进是保持临床路径实施科学性的有效手段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它更加注重过程管理,更加注重环节质量的控制。在开展临床路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临床路径时,必须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思想融入其中,从文本设计到实施再到诊疗流程的修订,按照“制订-执行-检查-修正”循环( Plan-Do-Check-Act Cycle) 的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不足、修订流程、完善临床路径,从而保持其科学性[2]。

4.5 基于HIS 系统的计算机CP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做到上述四条,在临床路径应用基本成熟后,基于HIS 系统的计算机CP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事在必行。

通过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对诊疗过程中继诊疗过程后的实时监控来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行。在诊疗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一是实时地提供临床路径、医嘱套餐等辅助信息,引导、辅导、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二是针对各过程质控点,对住院诊疗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三是对于不符合路径的诊疗服务内容(变异)进行实时监测、筛查、提示,以促进诊疗行为的规范。在诊疗过程后,利用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对住院诊疗过程存在的各种质量偏差及其原因,进行定期的总结、分析、评价,以反馈控制住院诊疗过程,并促进住院诊疗及CP 的持续性改进。

总之,我们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应适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以利于更好的实施临床路径,真正体现的临床路径的基本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新华实施临床路径提高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2

第9篇:临床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士;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95-02引言

心理契约由组织行为学家Argyris于1960年在其著作《理解组织的行为》中首次提出[1]。管理学家施恩(E.H Schein)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2]。Robinson,Krattz和Rousseau(1994)通过实证研究将心理契约内容归纳如下:一是组织责任,包括公平报酬;成长、晋升机会;有吸引力的福利等。二是员工责任,包括对组织忠诚;愿意做分外的工作;接受工作调动;离职前提前告知等[3]。可见,心理契约是雇佣关系中的双方,即组织和个人在雇佣关系中对对方应提供的各种责任的知觉。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4]。

随着医疗事业的深刻变革,医院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力资源已成为医院保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护理人员在医院人力资源中占有较大比例,全面认识护理人才,对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意义十分重大。心理契约作为联系组织和员工的纽带,能够显著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对组织目标的最终达成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我国对护理人员的心理与行为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职业压力、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等方面,将心理契约理论应用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定量研究,都还未引起相关学者足够的重视[5]。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三级医院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并探讨临床护士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提出提高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建议,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赤峰市2所三级医院13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护龄1-30年的临床护士,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证。被调查者性别均为女性,年龄为20-52岁,平均年龄(30.5±6.67)岁,工作年限为1-33年,平均(8.93±6.96)年;正式在编57人,占总人数的53.8%,合同制49人,占总人数46.2%;护士94人,占总人数的88.7%,护士长12,占总人数的11.3%。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设计①临床护士基本信息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年龄、工龄、职务、用工性质,共4项。②心理契约问卷,采用李源[6]编制的员工心理契约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共33个条目,两个部分。本研究采用问卷第一部分“组织对员工的责任”,包括17个条目3个维度:组织人际责任5个条目、组织发展责任6个条目、组织现实责任6个条目。评分标准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答案由“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非常不符合”依次赋予“5、4、3、2、1”的分值,分值越高表明与心理契约越符合。③工作满意度问卷,采用Weiss等[7]编制的明尼苏达满意度(MSQ)的短式量表,共20个题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答案从“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予“5、4、3、2、1”的分值。

1.2.2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赤峰市2所三级医院,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30名临床护士。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临床护士基本信息、调查其心理契约现状和工作满意度现状。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回收率为81.5%。

1.2.3调查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临床护士的基本信息,心理契约问卷和工作满意度问卷得分进行统计描述,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研究结果

2.1临床护士的心理契约临床护士心理契约问卷总分(42.91±3.84)分,条目均分(2.52±0.23)分。各维度得分,见表1。从高到低为组织发展责任、组织人际责任、组织现实责任。将17个条目的得分进行排序,得分位居前3和后3的条目,见表2。

3讨论

3.1临床护士心理契约现状本研究以临床护士为对象探讨心理契约组织责任的履行程度,结果表明,临床护士对医院有着较高的期望,半数临床护士认为医院组织责任的履行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心理契约组织责任的三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组织发展责任,其次是组织人际责任,最低是组织现实责任。心理契约组织责任的各个条目中,得分最高的是“良好的培训机制和充足的培训机会”,最低的是“有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

对于医院而言,心理契约中的组织现实责任是指医院为临床护士提供的明确的薪酬分配、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等物质条件。得分最低表明临床护士对医院所提供的福利、薪酬、工作保障等现实条件具有非常高地内心期望,同时表明,医院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没能很好地满足临床护士的需求。组织人际责任是指医院为临床护士提供的和谐的人际环境,医院管理者关心护士的个人生活,同事之间协调合作。其得分介于组织发展责任和组织现实责任之间,说明医院对组织人际责任的履行程度处于居中水平。组织发展责任是指医院提供给临床护士的培训机会、发展空间和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组织发展责任得分相对较高,表明医院较重视护理人才的培养,在职业培训、职称晋升、给予工作自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履行的相对较好,给临床护士提供了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针对临床护士心理契约现状,医院应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提高临床护士的薪资待遇,营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以提高组织现实责任的履行程度。同时,还应在职业技能提升、职称晋升等关系到临床护士个人成长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掘其潜力,提高组织发展责任的履行程度。工作氛围和人际环境关系着临床护士对组织人际责任的认可程度,因此,医院应采取措施加强同事间的相互配合,定期为临床护士提供心理疏导,减轻其工作压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医院组织人际责任的履行程度。

3.2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不高,其中对工资报酬,工作忙碌程度,目前工作条件,单位执行政策的方式和晋升机会这五个方面感到最不满意。这与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周广华等[8]对南昌市2所三甲医院的242名聘用制护士进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聘用制护士总体的工作满意度水平较低,得分最低的是工资福利,工作本身和工作负荷;王群[9]对北京市191名临床护士进行职业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有超过1/3的临床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处于较低水平。

针对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医院应改善临床护士的薪酬待遇;完善医院相关政策的执行方式;改善临床护士的工作条件,缓解临床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同时也要加强对临床护士的专业教育,增加其晋升机会,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3.3临床护士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心理契约总分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理契约组织责任的3个维度,即组织发展责任,组织人际责任,组织现实责任与工作满意度也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介于0.527-0.916之间,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

4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契约组织责任的三个维度都是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心理契约组织责任的履行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因此,医院管理者应从心理契约组织责任履行程度较低的项目入手,采取措施使其符合临床护士的内心期望,调动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促进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运行,推动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波特・马金,凯瑞・库帕,查尔斯・考麦斯.组织和心理契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5-28.

[2]龚会.心理契约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6,21(2):69-73.

[3]马尽,向秋华,苗菲.从心理契约角度提高员工满意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8):189-190.

[4]康勇军,屈正良.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1):12-17.

[5]周颖华,吴均林.心理契约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9,(5):1-4.

[6]李源.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1-168.

[7]穆欣,郑晓英,王冬梅,等.护理人员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2009,44(6):49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