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异同点

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异同点

【摘要】古典舞是我国发展历史较为久远且内涵较深的舞种,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蕴含着我国舞蹈文化的重要内涵,而芭蕾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影响的舞种,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沉淀后已经形成了芭蕾舞自身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标准。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古典舞,分析了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基训的各项异同点,通过对比寻找芭蕾舞的基础训练中能够借鉴到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的优秀部分。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基训;异同点

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代表着我国舞蹈艺术的深远意义,中国古典舞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标准,也有着自己固定的一套基础训练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于舞蹈的审美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中国古典舞如果想继续在世界舞台上保持应有的地位,就势必要不断吸取其他舞种的基训经验,而芭蕾舞的基础训练就可以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素材。

一、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我国古代,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将中国传统武术、杂技、戏曲都融入其中,无论是在肢体还是造型上,都十分讲究一个神韵。中国古典舞强调用眼睛来表达舞蹈的内涵,中国古典舞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中国的每个不同阶段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在古典舞中都有所体现,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就代表着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就是神韵,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动作包括“形、神、劲、律”,利用独特的身法技巧来表达中国古典舞所蕴含的神韵,这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古典舞集合了从遥远的民间舞蹈到宫廷舞蹈的全部特色,其含蓄内敛的韵律和肢体正好突出了中国古典舞所要表达的独特的美学观点,这也正是中国想要向世界传递的东方文化的内涵,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也尽在于此。

二、芭蕾舞

芭蕾舞起源于欧洲的意大利,随后在法国不断发展最终达到鼎盛阶段,在芭蕾舞被孕育至今的五百多年间,芭蕾舞的影响已经从欧洲逐渐扩大到全世界范围内,现如今芭蕾舞已经成长为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全力重视的一个舞种。芭蕾舞又被认为是欧洲古典舞,其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女舞蹈演员在表演时要高高的踮起脚尖,并搭配上独特的芭蕾舞服,将所蕴含的戏剧情节和情感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手段来表达。由于芭蕾女舞者需要始终以脚尖点地的方式进行表演,因此平衡成为芭蕾舞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表演时需要将身体的各个部位向外对称打开,以轻盈优雅以及连续不断的旋转展示芭蕾舞独特的高雅艺术气息。

三、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身体

姿态上的异同点芭蕾舞基训对于学生的身体姿态有着严格的要求,学生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基本功训练,让自己在舞蹈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各部位关节向外对称打开,双脚要以脚尖点地且向外张开180度的方式直立,平衡训练是芭蕾舞基训中的一大重点内容。芭蕾舞所表达的戏剧情节通常是以欧洲古典宫廷以及神话故事为原型,平衡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舞蹈演绎出王子和公主的高贵气质,因此芭蕾舞基训中还会特别强调学生在训练中也要拥有挺拔向上的身体姿态,学生的背部在训练过程中做身体屈伸动作时需要始终保持直立,这也是芭蕾舞基训中的一大要点。中国古典舞基训在身体姿态上需要从“拧、倾、圆、曲”四个方面训练学生的身韵,保持自身体态美的同时还要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中国古典舞基训需要学生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以气息带动形体。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舞蹈

技巧上的异同点芭蕾舞基训中的技巧主要是基于让学生掌握如何始终保持挺拔直立的身体姿态,并且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身体各部分肌肉,尤其是腿部肌肉的控制训练,通过腿部和臀部的肌肉完成旋转和跳跃等舞蹈动作。芭蕾舞基训的技巧大多集中在下肢,尤其是腿部和脚部,在进行旋转和跳跃等动作时下肢要始终保持绷到极致的感觉,需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的脚部足够灵活,腿部更有爆发力和协调性。学生的其他身体部位也要与舞蹈动作相协调,除腰背部需要始终保持绷紧直立的状态以外,基训过程中头、手臂也要给予一定控制,能够跟随舞蹈动作而动作。而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技巧则更加丰富,中国古典舞中完成转动和跳跃的方式有很多,不要求学生始终以双腿向外打开的方式完成跳跃动作,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舞姿变化时腿部不同屈伸方式的技巧,通过不同的腿部屈伸方式完成旋转和跳跃的动作,学生的上身是需要随着舞姿的需要进行变化。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在一些细节上的花式设计完成舞姿的变化,学生身体的形态要跟着舞姿变化而不断转换,学生的身体和舞蹈要融合为一个整体。此外,中国古典舞在发展过程中还创造出了“翻”这一动作的独特技巧,不同舞蹈技巧下所表现出来的“翻”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对于“翻”的技巧尤为重视,学生需要掌握不同速度、不同身体姿态的“翻”。

(三)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表演

内涵上的异同点芭蕾舞起源于欧洲,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都是在欧洲有着较为广泛的传播,主要表达的也是欧洲宫廷风格和神话传说色彩浓厚的西方古典舞蹈,因此学生在训练中要将西方文化中夸张和外放的特征表达出来。西方文化对于芭蕾舞产生了浓重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芭蕾舞格外注重挺拔且直立的身体姿态,并且对于绷紧身体的要求也延续到了舞蹈动作中,动作基本都是完全打开这种外放的形态。芭蕾舞单纯地向外界展示的只是视觉冲击下所产生的美感,舞蹈背后所蕴含着的意义可以不被观众所理解,因此学生只需要保持身体姿态的挺拔,确定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能控制身体做到极致。但中国古典舞所代表着的是中国文化的内涵,舞蹈神韵上也增加了一些鲜明的东方特色,因此,中国古典舞更倾向于表达出一种含蓄内敛的文化色彩。

(四)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审美标准上的异同点

芭蕾舞讲究的是一种呈放射性的美感,要求学生的训练动作要体现出开、绷、直、立的特点,学生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将自己的肢体伸展开,去感受那种绷到极致的感觉,同时舞蹈动作的完成还要灵活不沉重。并且西方宫廷文化对于芭蕾舞产生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将重心放在两腿之间,始终保持自己的身体处于挺拔直立的状态,头部也要配合着微微上抬,以此来凸显芭蕾舞想要向外传递的一种贵族气息。而中国古典舞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影响,在基训中更倾向于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够体会出“圆”的概念,其讲究的是“圆、曲、拧、倾”,与芭蕾舞所表达的夸张外放的特征不同,中国古典舞更倾向于传递一种内敛的美感,因此中国古典舞基训更要求学生的身体能够保持在一种舒服的柔软上。中国古典舞基训还要锻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呼吸与舞蹈动作相结合,随着舞姿的变换调节自己的气息,从而使学生逐渐达到一种形神合一的舞蹈状态。

(五)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肢体要求上的异同点

首先,从基训的软开度来说,芭蕾舞的各种舞蹈动作对学生的跨部力量以及下肢力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不仅在下肢上要有足够的力量,还要有极强的控制力,并且对于主力腿和动力腿都需要有极强的外张力,因此学生需要通过芭蕾舞基训不断对自身的身体做出非常多的改变。而中国古典舞基训则不需要对腿部有过多的要求,只需要主力腿能够保持外张即可,但是中国古典舞基训对腰部的训练要远远大于芭蕾舞基训对腰部的训练,学生需要大量地训练腰部力量,以腰部的力量保持舞蹈整体的柔和感。其次,从基训的脚部训练来说,芭蕾舞基训尤其重视学生对于脚尖的运用能力,学生基训时也会穿特殊设计的足尖鞋,学生需要不断加强足部的力量让自己能够以更小的足底面积支撑自己站立。学生在舞蹈过程中需要将所有重力全部放在脚尖上,因此,在日常训练中立脚尖训练也成为了芭蕾舞基训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则完全没有关于脚尖的训练,但二者基训都会对学生进行脚腕力量训练,以免学生脚腕力量不足导致拉伤。

(六)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在钢琴伴奏上的异同点

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芭蕾舞基训中都会用到钢琴为学生伴奏,让学生边感受音乐边进行舞蹈训练,困难的舞蹈动作在音乐烘托下也会显得生动有趣。中国古典舞基训中钢琴伴奏的加入主要是利用强劲或舒缓的曲目配合学生完成不同的舞蹈动作,学生会根据钢琴伴奏的节奏转换相应的舞蹈动作,比如说钢琴伴奏变为激情高昂时学生就需要做大跳等舞蹈动作,钢琴伴奏变为舒缓时学生则需要做轻柔一些的动作。而芭蕾舞基训中钢琴伴奏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学生的舞蹈节奏和情绪,有了音乐的加入学生也能将舞蹈动作与音乐相融合,更好地去感受,将每一个训练的舞蹈动作完美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二者的基训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中国古典舞如果想通过借鉴芭蕾舞基训的方式提高自身基训,就要适当选择芭蕾舞基训中的优点,将其添加到中国古典舞基训中。中国古典舞基训也有自身的优势,中国古典舞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是要坚持自身基训中的优势,继续重视中国古典舞每一个动作所体现出的韵律美。

参考文献:

[1]刘茜.浅谈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异同点[J].艺术评鉴,2020,(05):76-77.

[2]胡娴.试论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的结合[J].大众文艺,2014,(18):163.

[3]韩笑鑫.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西方芭蕾基训的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2016,(08):176-177.

[4]周娜.舞蹈柔韧能力与力量能力的训练——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基训课之对比[J].艺海,2016,(05):66-68.

[5]陈小玲.浅谈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的对比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09):144-145.

作者:李媛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