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对应用型高校建筑类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高校进行建筑类实践教学改革可通过以下途径,即突出“地域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多平台导向下的实践课外拓展方案的搭建、注重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的实施以及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关键词:时代需求;应用型高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

信息化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建筑类专业教育方式进一步多元化,知识体系的建构进一步细化,知识传输方式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建筑类专业教育内涵的转变,使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调整建筑类专业自身的知识体系,更需要面向城乡发展的各个领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就是应用型高校。那么,在国家中部崛起、美丽中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建筑类实践教学结合学校自身特色,进行教学改革实施新型地域性建筑类专业教学,适应时展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服务于地方城乡建设,成为建筑类专业改革的必然。

一、研究和改革的必要性

以往通行模式下的本科教学培养理论体系较为完善,知识结构合理,为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提供了保障,但也存在不足,表现在:与实践结合稍显薄弱,对社会需求适时了解不足;教学特色不足,尤其缺少对地域建筑文化的总结与应用,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作为地方应用型建筑类专业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面向基层、立足应用;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训练,体现特色,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二、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和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体现地域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的制定。以社会需求和教学科研为基础,对建筑类培养方案进行适时调整。注重专业融合,紧紧抓住建筑的“地域性”问题,将“传统聚落保护与地域文化研究”的理念充分融入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及核心内容的教学中,培养具有全球化和地区化双重视野、适应地区城市发展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2.适应时代需求的多平台实践教学拓展方案的构建。结合实践教学模块,充分利用多样化实践项目,构建实践教学拓展平台。设置建筑设计模块、城市规划设计模块、乡村特色设计模块、历史建筑保护模块等实践模块,协同配置专业教师,设计题目结合地域特色和科研实践。引导学生加强对建筑文化、学科前沿、城市问题、社会和新技术问题,乃至设计实践中哲学思维的关注。

3.支撑平台的搭建,以塑造多方位、多层次对接的育人环境。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依托校外实习基地,采用校企联合指导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科研校外基地利用建筑设计研究院、企业等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环境。

三、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过程

1.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地域性”,建立交叉复合课程结构。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突出“地域性”,特别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在培养环节中交互设置,弹性设课。通过课外讲座补充相关知识。结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并根据相关研究和实践指导参加各类竞赛。

2.实施多平台导向下实践教学课外拓展方案。多平台导向方式设置是基于实践教学和学生课外自主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互通耦合:一方面是基于实践教学,将教学要求拓展至课外;另一方面需通过课外拓展项目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效支撑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规律形成实践教学模块;课外拓展实践可根据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内容和目标搭建课外拓展平台(见图1)。

3.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大设计”视野,搭建专业基础平台,整合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课课程设置,基于建筑类实践专业呈现多方向、综合化、立体化发展态势,立足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基本理念,探索多维的实践教学模式。

4.明确实践培养模式,多方位监控培养过程,制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架构“三位一体”的实践环节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实习环节体系、课外拓展环节体系。在不同的体系中,根据上述四种能力的培养重点不同,老师分别扮演主导、参与、指导、监督等角色,多角度多方位参与和监控培养过程。

四、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措施

1.“一干两翼”的课程结构体系搭建。“一干两翼”对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系统规划,按照教学内容和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析到综合的特点,构建了层次分明、有机整合的“一干两翼”课程体系,即以“设计系列课程”为主干,以“理论系列课程、实践环节系列课程”为两翼;按照阶段培养目标组织系列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完成。

2.多平台导向方式框架构建。实践教学模块和课外拓展平台不是严格的对应关系,它们之间存在彼此的多路导向,课外拓展平台的项目可以渗透到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耦合关系,既有对应又互为导向(见图2)。

3.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建构。近年来,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建设、强化网络化实践教学库建设和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筑类实践教学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由五部分组成,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库建设、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实践教学成果管理。

4.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以科研反哺教学,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科研对教学的引导作用,组织一批优秀科研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加强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建立教学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探讨建筑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教育与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对策与建议(见图3)。图3教师角色示意图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建筑应用型人才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突出“地域性”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特色所在;多平台导向下的实践课外拓展方案的搭建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强力支撑,注重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的实施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多种教学方式的联合互动确保适应时代需求的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琳,余翰武,吴志军.设计应用型专业“一轴两翼三极”教学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2]余翰武,伍国正.多平台导向下实践教学课外拓展方案研究——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3]李沄璋,周波,张鲲.四川大学地域性建筑学教学工作的思考[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

作者:王桂芹 胡燕 余翰武 伍国正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