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教育理念下的诗化小说教学运用

创新教育理念下的诗化小说教学运用

一、在氛围中生情境

为了感悟意境,有时根据文章情境需要营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进行情境浮想,从而领悟文章主题,感受作品人物内心情感。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有低沉舒缓、跌宕起伏的变化。诗化小说中的情景往往随情节跌宕而起伏,利用小说与音乐这种类似的过程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小说中的“言外之意”在相似听觉的旋律中得到延伸、扩展,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把握人物心理的细微变化。例如我们在学习沈从文的《边城》时,结尾处写到祖父说“新嫁娘年纪还只有十五岁”时,“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翠翠真的是在看云吗?不是,她的心思已随着《娘送女》乐声飞得很远很远了。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只用几个行为动作的词,便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虚实相生,作者在这里创造一种类似写意画饱含浪漫、静穆而又萦绕几丝惆怅的意境,给人一种诗一般的回味和审美感受。在教师朗读这样一段宁静、充满遐想的语言时配上一支悠扬的曲子,如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让学生闭上眼睛融入角色,冥思联想,体会翠翠那远在前方又近在咫尺的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面,顿时,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就能在学生的脑海里万种呈现,虚实相生。学生学习兴趣得到调动,文学审美能力得到锻炼,浮躁的心渐渐沉浸,人文素养在音乐浮想中得到提升。

二、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这个主人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采用交互性强的先进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主学习的情感。根据职业中学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诗化小说中一些场景或人物的一些对话情景变成表演课、实践课。以《城南旧事》第三幅画面为例,宋妈对孩子的思念始终没有正面表现,我们只能根据她哼唱歌谣去体会她的内心感受。于是我们把这一场景融入学生的表演,分角色扮演,在哼唱歌谣时,她的音量、声调甚至音质,演员们(同学们)都仔细揣摩。表演过程中鼓励并肯定表演中具有独创性的东西,在一切调整到最佳效果时,在画面中反复出现的歌谣和那种哄孩子的宁静氛围中隐藏一种不安的情绪,在情景中虚实相生、自然生发。同学们会在这种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中,在情景交融中体会其中蕴涵着对孩子无限思念和心中淡淡的哀伤。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增强对诗化小说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和对语言的表达和诠释能力。

三、在比较阅读中突出效率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不同课文加以比较,看清这些作品在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培养了他们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事半功倍。例如在教授孙犁的《荷花淀》时,我们在欣赏小说景物描写的优美的文字时,可以思考小说的环境和诗的意境有没有相同的意象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把《诗经》里的《关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及琼瑶的《在水一方》这些诗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欣赏(配乐朗诵),同学们发现一些共同的意象:有女人,如窈窕淑女,夕阳中的新娘,有位佳人,以及水生嫂;有水,如,在河之洲,河就是水,康河的柔波里,荷花淀的水面,在水一方的水;有柔软的水草,如荷花荷叶,参差荇菜,软泥上的轻荇,绿草苍苍。女人具有温柔的特点,水的特点是柔美,水草在水里,在风中飘逸。这些意象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柔情,让人觉得优美、舒适。这些以“柔”为特征的意象构成了优美的意境,正与《荷花淀》中水生嫂为代表的女主人公在战争烽火中温柔勤劳、不屈不挠的柔韧美统一,这也是《荷花淀》作为抗战题材小说与众不同之所在。

四、由“模式化”转向“随机化”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这样,既不可不似,又不可太似,更不能程式化,总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去套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诗化小说的教学中,随机化就是综合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感悟诗化小说。在读写结合中循循善诱,在音乐营造的氛围中领悟虚实相生的心境,在互动活泼的活动中感悟主人公的情感,在比较阅读中收获效率。

作者:陆胜利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