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复合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高校复合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新经济下的新文科、新工科以及其交叉融合的发展势不可当,这要求高校加强对跨行业、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而复合型人才的实践创新力,尤其是跨行业跨学科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复合型人才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跨行业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和综合实践创新力的项目培养模式上着手。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1引言

总书记谈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奔腾而至,必须站在潮头努力奔跑才能同波共振。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对应的新经济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概念。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为适应新经济发展,高等教育需要革命,需要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以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启动的“六卓越-拔尖”计划2.0(后简称“卓越”计划),这也成为2019年度十大教育事件之一。从新经济的具体依托学科来看,典型的“学科交叉融合”特征凸显,为顺应新经济的这一明显特征,也为具体实施“六卓越-拔尖”计划2.0,一些高校推出了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双学位班。比如,长沙理工大学设置了“电力技术+经济”卓越人才培养双学位班(后简称电经卓越双学位班),其目标是让学生具备电气与金融结合的知识结构、前瞻的专业视野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以金融业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为例,从“实践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角度,研究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新思路,分析利用混合式项目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期对复合型卓越人才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跨行业、跨学科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

金融学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依靠计算机上机操作,通过模拟分析、设计金融产品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市场操作、商业银行运行、资本市场投融资运行等规律;而校外实习主要去商业银行、企业等参观,听讲座或实岗实习,了解和熟悉金融市场的具体实务,一般由金融专业老师指导即可。新经济背景下,“金融+”卓越双学位班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同时掌握完全不同两个专业,甚至是跨越较大的“金融+理工”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最终具备利用多学科知识对复杂跨学科问题进行实践综合分析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其中,跨行业、跨区域理念需主宰整个实践教学团队建设,这就意味着电经卓越双学位班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金融学实践教学团队,具体应突出以下三方面。

2.1需以实体行业为基础导向

在目标的确立上,实践教学团队应该确立以实体行业、实际市场(而非仅仅金融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符合金融服务实体的大宗旨,也是“金融+”卓越双学位班实践教学的重要突出价值遵循。这就需要高校在建设“金融+”卓越双学位班时,首先明确行业定位,建立“金融+实体行业”双学位班,并明确具体市场和行业(比如电经卓越双学位班下的电力行业)的复合人才需求特征及其演变特点,细化“金融+实体行业”卓越双学位班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全方位结合金融+实体行业职业需求、实体行业企业复合人才需求才有可能优化实践教学质量,规避常见实践教学成效不足的问题。

2.2实践教学团队需熟悉跨行业标准

跨专业的“卓越”计划以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三部分标准体系所引导。学校综合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再结合具有学校特色的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企业,甚至是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由于“金融+”卓越双学位班人才跨行业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需要专门建设一支熟悉通用标准和跨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团队。由此可见,应该加强高等院校和企业尤其是实体行业重要企业以及行业协会间的战略合作。一方面,重要企业及行业协会可以邀请高校实践教学团队主干成员入驻,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具体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在此之前“金融+”卓越双学位班的实践教学团队教师需交叉了解基本的跨行业专业背景知识,了解行业实际运行动态和运行规律以增强挂职锻炼的效果;另一方面,应设立“金融+”卓越双学位班人才企业实习基地,在企业的应用驱动之下,经过熟悉跨行业标准的实践教学团队培养后,学生应配合完成企业对人才的挖掘工作,使复合型人才和企业及行业之间构建良好互哺效果,也使得“卓越”计划的标准体系得到良好的循环实施。对高校而言,通过组织实践教学教师进入实体企业及行业协会,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不仅能够实现金融理论知识和其他专业理论知识有效溢出,还可以将实践所得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加以反馈,将其融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以此促进学校标准的优化。这样能有效融合跨专业的“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运用,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2.3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为使实践教学效果更好,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学生也可从不同角度看待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参与到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去。这样,实践教学团队可以获得多角度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从而发挥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效果反馈的作用。除此之外,鉴于实践教学团队需要熟悉跨行业标准,需要企业和行业协会深度参与,因此企业甚至是行业协会也应该加入到实践教学团队的评价体系设计以及具体的评价中。当然,实践教学评价指标需要具体化和实际化,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可行性,适合多方评价。

3综合实践创新能力项目式培养

新经济下的新工科、新文科下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模式要求探索与实践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优质企业项目教育资源,强化高校、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而对于高校而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应进行办学模式的创新。因此,以优质企业项目资源为切入点达到多元主体的协同,培养“金融+”卓越双学位班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也即项目式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应成为重要选择。具体如下两点。

3.1“双导师+项目制+团队制”模式

一般地,以项目式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是提升人才综合实践创新力的有效途径。具体地,校内教师以实体企业横向课题的形式承接(也可以结合纵向课题),学生参与纵横向项目提升专业技能,进而形成了“导师+项目制”。同时,在横向课题的“专业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又形成以校内导师和实体企业导师的“双导师+项目制”,由校内导师和实体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跨专业教育和跨专业实践。学者康德瓦拉强调虽然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对创新的影响很大,但往往不少创新的结果是由成员集体努力来达成的。因此,在“双导师+项目制”基础上采用“双导师+项目制+团队制”的模式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和导师形成团队跟进具体项目的方式实施实践教学,这对“金融+”卓越双学位班人才创新力的培养将起到更好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双导师+项目制+团队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形成机制灵活,但核心成员稳定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需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开始实施这一模式。

3.2协同参与的虚拟仿真平台项目

“双导师+项目制+团队制”模式的项目式教学固然好,但它要求高校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由于时间和空间成本的存在,在现实操作中,对于不少高校这是难以实施的。因此,基于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协同创新,运用多重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科学有效且有金融背景的虚拟仿真实战平台,是一种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教学方式。当然,这同样需要学校与金融企业、实体企业以及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共建。比如借力信息技术,加入金融技术,仿真企业运营,构建虚拟的仿真实战平台。搭建虚拟仿真实战平台后,引进仿真企业项目,结合具体的金融技术和实体专业技术,让每位学生在项目角色扮演和协同工作中体验企业项目的具体经营与竞争,尤其是在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企业项目运营之道。通过不断地引入仿真企业项目,激发协同创新意识,培养“金融+”卓越双学位班人才综合实践创新能力。而在建立虚拟仿真实战平台的方式上,还可以网络化合作方式建立,即一校多企或一企多校相结合的方式协同共建,学校、金融企业、信息技术企业和实体企业多方协同,围绕跨学科知识体系,多维度构建“金融+实体专业”虚拟仿真项目式云平台,这期间也需要政府的参与。

作者:张小凤 陈非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