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型退税政策经济学研究

创新型退税政策经济学研究

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状况

出口退税政策是国家鼓励出口、增强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减轻出口企业成本的一种制度措施。其中心目标是提高本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扩大出口、带动国内相关行业发展、提高国内就业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从宏观经济层面考察,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出口有着较大的依存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口需求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有着极高的贡献率,尤其是在当前有效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外贸出口,外贸出口行业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大幅度的萎缩,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国GDP的年增长率均未能达到当年预定的目标水平,外贸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之大,由此略见一斑。从这一政策实施的效果看,出口退税政策在鼓励企业出口,扩大外贸出口规模方面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一大批弱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这种政策的扶持下,迅速成长,并最终走上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道路。出口退税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当这个前提不存在时,就必须重新考虑这种制度措施。从长期看,一国经济存在太高的对外依存度并不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是,在短期内,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依然是我国面临的根本任务。当务之急是扩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养世界名牌,使我国的产品出口由低端的低附加值稳步向高、尖端的高附加值转变,从而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从世界范围看,某些国家在出口退税方面都有着类似的制度安排,只不过其名义及实施的程序和方式不同罢了。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并未明文禁止出口退税,因为有些国家实行外汇管制,外贸平衡不能靠市场对汇率的自动调整来实现,所以要通过出口退税来平衡外汇。必须指出的是,当一国的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以致影响了鼓励出口这一政策导向时,出口退税这一政策工具要作出重大调整,即要克服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出口企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而其质量和声誉的提高却不大。我国出口企业通常是采取这样一种方式生产:简单再生产出口,然后国家退税,再然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这样反反复复,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出口企业的生产仍然处于低端,再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出口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开发上不投入资金,也能赚取利润。目前,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

只有25%的大中型企业的研发资金/销售收入的比例约为1%,大多数远低于1%,而发达国家企业普遍在3%-5%之间。“重数量轻质量”、“重出口轻效益”的思想造成企业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淡薄,生存的危机感和市场敏感度弱。不少企业有出口规模无出口效益,出口过度竞争,竞相杀价,靠退税勉强度日。多数企业的利润率比出口退税率低得多,这样的出口再多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是为了出口而出口,不能靠牺牲国家的利益而换取企业的利益。毕竟低价竞销海外市场时代的结束已是大势所趋,凭质量、效益、品牌、技术的出口才是我们出口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环境也日趋向不利方向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本来我国的出口企业可以利用WTO贸易规则,凭借成本低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一凡作为,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我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反倾销愈演愈烈,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大。以纺织品贸易争端为例,经过艰苦的“世贸”谈判,2004年12月底被确定为全球纺织品自由化贸易最后时限,人们都在欢呼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的“纺织品后配额时代”,但是欧盟与美国却纷纷出台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特保”措施。

中国纺织品在国外遭到抵制,从西班牙发生焚烧中国鞋事件到其它国家发生的类似事件,大有遏制中国外贸的势头。为了抑制本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的过快增长,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对148种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5月20日再次宣布大幅调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其实,除了纺织品之外,随着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也是急剧上升,成为第三大贸易国,我国已连续9年名列反倾销调查首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后,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以及花样翻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反补贴、337条款、SA8000,甚至还面临着“西班牙烧鞋事件”之类的“民间壁垒”。从以上事件的侧面可以看出,中国的企业出口扩大凭借的是价格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为了压低产品价格,许多出口企业压低、克扣、拖欠工人和农民工工资,有的企业甚至被称为“血汗工厂”;为了争夺市场,国内同行间相互“血拼”,大打价格战,让外商渔翁得利,并落下了倾销的把柄。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即使以低于成本价出口,企业也是有利可图的,何况中国本身具有先天的成本优势。这就是目前出口退税政策的后遗症。

二、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种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财政政策,通过一种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发生作用呢,我们首先进行总量分析。从①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出口退税),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可以降低出口企业出口成本,充分发挥非经济竞争优势,借此提高企业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因为出口退税率与出口成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出口退税率越高,则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越低;反之,出口退税率越低,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越高。退税率提高可降低企业出口成本,使企业在定价上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发挥非价格竞争优势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竞争的替代效应。从②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外贸出口企业成本降低,会增加海外对出口商品的需求量,即出口增量ΔX增加。当进口增量ΔM一定时,海外净需求,也即净出口(ΔX-ΔM)必然增加。③外贸乘数发生作用的过程。净出口贸易总量增加,带动GDP以“贸易乘数”倍增加,即ΔY=[ΔI+(ΔX-ΔM)]/(1-C)。其中ΔY为国民收入增加量,ΔI为投资增加量,(ΔX-ΔM)为净出口增加额,C为边际消费倾向。④是因为税收具有自动稳定功能,随着GDP的增长,作为财政收入的税收也会同步增加。⑤既反映了财政收入增长是对出口退税的有力支持,又反映了增加出口退税不一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这样一种关系。这里我要强调的是①、②,也是本文论述的中心,它们表明了出口退税政策的直接经济效应。一般说来,出口退税政策的直接经济效应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竞争力,即企业以价低量大取胜;二是科技创新竞争力,即企业以质量和品牌取胜。前者的着力点在于不用大量的资金进行科研开发,节省的资金大量生产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即粗放式扩大再生产。后者完全相反,凭借研发优势占领技术高端,扩大出口,赚取高额附加值利润,即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三、粗放式出口退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目前的出口退税机制是建立在粗放式生产基础之上的,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粗放式出口退税政策机制,其中:K为出口商品的技术投入成本;R为出口商品的原材料投入成本;P为出口商品的原材料价格;Q为出口商品原材料的数量;P*为出口商品的价格;Q*为出口商品的数量。当出口退税率为零时,即出口商品没有补贴时,AB为出口商品的等产量线,E点为出口商品的技术投入与原材料投入组合点(技术投入的比重明显小于原材料投入的比重),其所对应的出口商品的原材料价格为P0,对应的出口商品价格为P2;当国家提高出口退税汇率时,即出口商品含有补贴时,企业倾向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等产量线AB向右移动至CL,投入产出点由E点变为F点,原材料需求曲线由D0向右移动至D1,其结果是原材料的需求量和价格将上升,出口商品的供给曲线由S1移动至S2,出口供给量大量增加,出口商品的价格由P2降至P3。现在我们来考察出口企业的出口利润实现情况:当出口退税率为零时,出口企业的投入产出点为E点,其出口商品的成本为P0*Q1,出口商品的毛收入为P2*Q1,出口企业实现利润为S1=(P2-P0)*Q1,一般说来P2≥P0,否则没有企业愿意出口;当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时,出口企业的投入产出点为F点,其出口商品的成本为P1*Q2,出口商品的毛收入为P3*Q2,出口企业实现利润为S2=(P3-P1)*Q2,一般说来P3≥P1。由此可知,P2≥P3≥P1≥P0,P2-P0≥P3-P1,而Q2≥Q1,故S1/Q1≥S2/Q2,即当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时,反而比没有实行出口退税时的单位利润低,也就是说,企业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时的企业利润比出口退税率为零时的企业利润要低,呈现利润递减规律现象。对出口企业来说,要想提高销售利润,就必须拼命提高产量并出口,产量的提高需要不断的投入大量的原材料,从而造成原材料价格飞涨和环境污染等状况。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运行的紧张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实行不当的出口退税政策导致的。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产品技术含量低等等状况,并不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尤其是中国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和科技创新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对现有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反思。

四、科技创新型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主要来自要素资本的投入,这种模式的结果是:我国的汽车、机床、纺织行业所需的先进设备70%需要进口,集成电路设备90%需要进口,高端医疗设备95%需要进口,光纤设备100%需要进口,而电视机、手机、DVD的“心脏”全是别人的。我国有一百多种产品世界第一,但是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却微乎其微。专利总量占世界的1•8%,有世界影响的发明专利只占0•2%。世界上有二十多个创新型国家,它们的平均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于30%,美国、日本对外技术依存度在10%左右,而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却超过50%。科技对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平均为70%。美国是80%,而我国却不到40%。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值来看,北欧的国家从较短时间内,从1%提升到3%,日本、韩国均达到3%以上,美国为2•6%以上,创新型国家平均为2%,而我国2005年才刚刚达到1•03%。鉴于此,国务院于2006年2月26日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提出支持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并提出2020年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这是国家对科技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尽管我国在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产品出口等方面已实施了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总体上还存在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降低投资税负、内外资税负不统一,在促进科技成果转让方面优惠力度不够,缺乏鼓励消费者使用新产品的优惠措施,税收政策及其制定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等问题。为此,该纲要推出“一系列”新税收措施,包括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优惠政策。

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这些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竞争,而且面临国际跨国企业的竞争,尤其是在我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很少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只是凭借低价格竞争,出口产品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与时代的发展潮流是不相符的。只有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有很强的创新欲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企业常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呢?因为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企业也是个“理性人”,企业出口亏损有出口退税补贴。企业宁愿投资于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也不愿意投资于高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投资大,风险高,时间长,不易出成绩,企业一般愿意追求“短、平、快”项目。过去,尤其是刚刚改革开放,中国的外汇缺乏,产品技术档次很低,缺乏资金搞科技创新,中国只能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为了促进出口,中国还不断降低币值和调整出口退税率。现在,时代变了,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于2006年9月底已超过900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不需要出口低附加值产品换取外汇,而要用高技术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可是企业却缺乏创新动力,依赖出口退税政策搞粗放式再生产。现在该是改革出口退税政策的时候,如果企业想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就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投资科技创新就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是说,科技创新投入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的前提。那么是不是不应该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或者是实行较低的出口退税政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不过稍微转化一下思路,即利用世贸规则建立扶持科技创新型出口退税政策,才是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粗放式再生产相反的是内涵式再生产,它以重视科技投入为特征的,如果政府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专门针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科技创新型出口退税政策。

现在我们假设出口退税率全部转化成科技创新投入,即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完全支持出口企业的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就不能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等产量线AB上的E点为没有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时的投入产出点,即科技投入的比重小,原材料投入比重大的简单再生产方式。国家实行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出口退税政策以后,投入产出点由E点变成F点,即企业的粗放式扩大再生产变成集约式、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原材料需求曲线由D0向左移动至D1,原材料需求量下降,其价格也相应的降低,而出口商品的供给曲线由S1向左移动至S2,出口商品的供给量下降,其价格由P2上升至P3。同样,我们来考察出口企业的出口利润实现情况:当出口退税率为零时,出口企业的投入产出点为E点,其出口商品的成本为P0*Q2,出口商品的毛收入为P2*Q2,出口企业实现利润为S1=(P2-P0)*Q2,一般说来P2≥P0;当国家提高出口退税汇率时,出口企业的投入产出点为F点,其出口商品的成本为P1*Q1,出口商品的毛收入为P3*Q1,出口企业实现利润为S2=(P3-P1)*Q1,一般说来P3≥P1。由此可知,P3≥P2≥P0≥P1,P3-P1≥P2-P0,而Q2≥Q1,故S2/Q1≥S1/Q2,即当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时比没有实行出口退税时的单位利润高,也就是说,企业出口同样数量的商品,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时的企业利润比出口退税率为零时的企业利润要高得多,出现利润递增规律现象。对出口企业来说,要想提高销售利润,就不必拼命提高产量,企业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国家的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不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科研开发,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如此以来就不会造成原材料的短缺和价格飞涨以及环境污染等状况的出现。那么为什么企业不积极主动的自主搞科研开发呢?是因为一方面科研开发投资大,时间长,不容易出成果,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养成长期依赖出口退税的思想,出口退税率提高了,企业的出口就大量增加,反之,出口退税率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就会萎缩。国家的出口退税并没有用到科技开发上来,而是继承原有的惯性,继续实行简单扩大再生产,在出口贸易上是以数量和低价取胜,难怪一谈到产品成本和价格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大呼“难以想象”,贸易争端也就会越来越多。出口退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企业出示科研投入票据和出口票据,就能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减轻财政支出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刺激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所以,出口退税额只有“强制性”地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上,才能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我国目前的出口退税政策机制已造成多方面的不利后果。在国内,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和重复建设等为特征的,经济运行紧张;其次,在国际上,我国的外贸出口是以低技术、低附加值、低价格和低效益为特征的。贸易争端频繁,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科技创新型出口退税政策机制是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必然趋势。科技创新型出口退税政策机制与目前的粗放式出口退税政策机制完全相反,它克服了上述不利后果,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型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