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究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后备军,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学生沟通最为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全媒体时代,积极探索传播和弘扬优秀师德师风文化,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关乎教育之未来,关乎祖国之未来。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年轻教师;师德师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民族振兴靠教育,教育振兴靠教师。师德是教师之魂,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师风是师德的外化,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思想作风、言谈举止、做事风格等。教师是蜡烛,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反之,教师的品行,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那么则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关乎学生之未来,关于国家民族命运之未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工作重中之重,具有战略意义。

一、全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年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任何一个小的事件都能迅速传播到整个网络,引发舆论热潮甚至是网络事件,全媒体创造了时时在线的舆论空间,人们只要手持一个手机,就能迅速获得想要知道的信息,亦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全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青年教师在年龄、喜好、思想上面与学生比较接近,在教育上更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全媒体环境下,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教育观念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青年教师思想更为开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更加开放和创新,为高校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活力。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晰地看到,全媒体在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在全媒体环境下,他们的任何一个不当行为,任何一句不慎的言语,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不良用心者的推动下,甚至会演变成网络事件。因此,全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

二、全媒体环境下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很多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不少切实有效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1.个人层面

(1)自觉性不高,自律性不强高校教师为人师表,应当自觉遵守与教师有关的各类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然而在现实生活,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作风懒散、纪律松弛,上班无故迟到早退甚至旷工;有的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有的教师言行举止散漫,言语粗鄙,上课说话不注重收敛,对社会上不文明的行为和不良风气,不仅不能自觉抵制,反而在课堂津津乐道。学术上,为了追求职称上的快速进步,急功近利,投机倒把,甚至花重金购买科研成果……这种种无一不对教师产生了负面的影响。(2)职业价值观不清晰,育人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高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价值观,育人意识淡薄。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负面观念影响,很多老师缺乏职业观念和爱岗敬业态度,很多青年教师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认为教书是换取劳动报酬的一种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学生只是工作对象,所以在对待这份工作上,他们往往只是应付教学,课前不研究教学方法,不认真备课,课中照本宣科,不注重师生互动,课后不与学生沟通,布置作业随意了事。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一份教案可以几年不变,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不在乎学生有无收获。缺乏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更谈不上关注学生的思想。

2.高校层面

(1)师德师风制度执行不够,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不问过程,只看结果,只以成功论英雄等功利主义也渗透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也正处在高速发展转型的阶段,在面对绩效和师德关系时,往往也存在着倾向主义。为了发展,为了“好看的数据”在面对有些“优秀人士”的师德师风问题上面,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息事宁人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道德约束弱化,违规成本降低,助长了教师的道德风险。而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机制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往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形式大于内容。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虽然也把师德放在了其中,但没有形成具体又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管理和考核上更是重科研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育人。虽然很多学校也出台了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实行一票否决制,但实际上执行的时候难度也比较大,往往是重重举起,又轻轻落下。(2)顶层设计对学生关注度不够,激励作用不明显师德师风建设的对象是教师,然而它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其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教师自身师德师风水平,从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达到激励学生的目标。然而,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往往将重点放在了教师身上,很少关注学生的想法,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需求,学生接收到的正面积极的影响、引导减少。教学相长,从教育本身来看,是师生互相成就,仅仅只关注教师,不关注学生的需求,那么很多内容都无法顺利展开;同时教师得不到更多学生的回应,也认识不到自身的不足,那么改进也会相应的减少。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不仅要关注教师需求,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分析和引导,从而使师德师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3.社会层面

(1)负面新闻破坏了高校教师的整体形象近年来,有悖师德师风的事件,屡见报端。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任何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有迹可循,无所遁形。前一段事件某大学副教授在朋友圈公然提议高校教师多配偶制,这一言论一经扒出,立即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迅速成为当日热点事件,这位副教授也立马“火遍全网”。打开百度新闻,以“高校教师”为关键字进行搜索,你会发现这些字眼“出轨,学术不端、性骚扰……”,据一项统计显示,在所有职业中,教师职业的社会关注度最高,而且负面的资讯要多于正面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化的,然而不可否认,学校的教师队伍里确实出现了这么一群“老鼠屎”,他们道德水平低劣,品行不端,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削弱了师德师风对学生的正面的影响。(2)全媒体时代,言论缺乏有效监控全媒体时代,大众的观点和意见表达更加趋于多元,公众的话语权得到普及,只要你识字,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你就可以成为“新闻主播”,对所有看到的和发生的事情进行播报。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随时随地发声的便利时,也为一些误导性言论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渠道和温床。全媒体环境下,教师这个群体一言一行被无限放大。一些不拘小节的高校青年教师很有可能就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不小心就入了“坑”。一些不利于教师形象的言论很可能就因此而起,如果这些语言和动作再受到“有心人”挑拨,很有可能就会引起热议,甚至网络事件。

三、全媒体背景下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师德建设

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中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专题研讨,参加社会调查、参观教育基地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将师德师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加深对党确立的教育方针的深刻理解,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

2.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自律意识

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是通过老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立法”来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始终牢记自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身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提升修养来提高自身师德水平。教师是自律的主体,但每个教师自律的程度不一,特别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教师,受自由主义影响较多,自律程度参差不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与青年学生接触比较密切的青年教师除了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与教师有关的法律法规之外,还需要其他力量的“约束”,比如可以成立师德自律小组,互相提醒和预警,对有悖师德师风者及时进行提醒和劝诫,并配以一定程度的惩罚,如教研活动中领学理论、师德师风小组义务检查员等,直到取得预期效果。自律体现了高校教师的职业良心,也体现了高校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只要不断加强学习,并不断勇于实践,再配以可行的机制,那么必然会使教师们通过自律,逐步提升自身综合修养,从来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3.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和监管

制度是保障,一是把好入门关,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在新教师招聘和人才选拔中,将思想道德素质纳入考察体系,重点考察其思想道德、人品,强化试用期师德师风考察,实行一票否决制,坚决把好入门关。二是完善师德培训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奉献精神、思想信念为核心的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师德师风研判,建立师德培训档案,将师德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之中。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作为青年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的第一考察要素,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对于业绩优异且关注学生成长的,师生评价高的老师给予高额奖励,反之,加大处罚力度;建立教师荣誉制度,优秀的老师,可以在职称、岗聘、评奖评优中优先考虑。四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监管。使用新媒体技术,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管,形成主管部门、同行、学生、社会等多元监督体系,积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开通线上线下师德师风投诉渠道,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监管和评优机制的有效性。

4.加强宣传力度,讲好师德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挖掘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讲好师德师风故事,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多元化,师德师风要走进人们的内心,得到人们的认同,还需要用更加立体、更加生动、更加接地气、更加有温度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应该加大对新媒体的应用,充分运用现有的平台,使用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选出真正让学生喜爱、为学校、为教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优秀老师,借助时事热点、重大活动、通过校园公开课、校园活动日、校外活动等进行优秀师德师风故事展播;使用新媒体,深入挖掘师生当中的感人故事,采用多种形式,如微电影、微博、微信进行宣传,并引导学生、社会大众进行转发,根据积分或者点赞数评选出宣传小大人等,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加大宣传力度;采用传统媒体和多媒相结合的技术,如表彰大会、教师节活动、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红色舞台剧、名师工作室等举行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群体来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宣传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加强学生的参与。如,在挖掘师生感人故事的时候,加入更多的学生元素,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寻找身边美丽的故事,让他们上台讲述师德故事,制作师德故事视频,宣传师德故事,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感悟师德师风的魅力,学会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

5.建立网络舆情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多,更快,更广,“狂轰滥炸式”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常常受到媒体传播内容的影响。高校师德师风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全覆盖传播时,也要注意对网络舆情的监控。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突发事件极易在网络传播和蔓延。人人都是自媒体,互联网发言的匿名和平等性,使得信息、意见、情绪满天飞。如今,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人们曝光、抗议、发声、检举的必选窗口,谣言也随着滋生而来。因此高校要具备舆论敏感度和全媒体思维,建立专业的舆情处置机构,利用各种渠道拓展高校教师的影响力和认可度,面对舆情时,要积极回应。对于媒体中的正向新闻,要及时,定时更新,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对负面新闻,要正确认识。确实属实的,官方媒体一定要及时介入,严格依法依规做出快速处理及回应,并且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对于捕风捉影的行为要正面驳斥,正本清源。全媒体时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传播便利的红利时,也要积极接受受众群体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互联网技术随时检测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从而不断改善信息传播的方式、内容和载体,让受众在师德师风文化的影响下,达到潜移默化改变自身态度行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海娣.浅谈高职院校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288-289.

[2]王佩.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7,(06):150-151.

[3]刘慧芳,马选宝.浅谈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现状[J].科技风,2019,(1):51.

[4]马斯红.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政治理论的宣传与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21,4(13),18-19.

作者:沈彩丽 李洪达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