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论文(8篇)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论文(8篇)

第一篇: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体育专业的武术课程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武术课程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近几年,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加大对拳种的重视、完善优化套路以及大力弘扬文化等措施不断提升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进步;武术课程;拳种;套路;弘扬文化

目前,我国的武术课程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对拳种的认识、武术套路过于单一、缺乏对应用的重视、对文化的弘扬力度不够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武术课程的进步和提升,长此以往,对我国武术课程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武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1.1缺乏对拳种的认识

一直以来,学校开设的课程所教的内容被称作是初级拳术、器械,并没有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拳种属性划分。这就导致很多人失去了拳种的观念,使得拳种失去了其本身的文化性,这一点在拳种的名称中就有很好的体现。比如长拳就代表了中国人一种比类取象的思维方式,根据“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的含义取名为长拳。如果只是以初级拳笼统的称呼就很难体现出武术文化独有的特色。另外,武术教学的内容也过于宽泛,有的学校在开设武术课程的时候将几个拳种混杂在一起,使得其教学目的很不清晰,缺乏教学的重点和要点,严重影响了武术内容的逻辑结构,对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教学效果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武术教学中的技术特点基本上都与竞技武术相似,缺乏自身的特色,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于武术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严重阻碍了武术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1.2武术课程套路化严重

自从武术进入学校以来,各个学校的武术课程基本都是采用一致的套路,甚至至今都是以套路为主。这种武术课程课堂形式十分单一,内容也相对落后,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武术课程长期缺乏新意,导致部分人认为武术课程应当退出学校。由于长期没有相关教材,武术教学中的问题也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武术课程的发展停滞不前,难以得到进步和提升。

1.3缺乏对应用的认识

在我国的武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是过分重视技术和套路的学习,而忽视了技术应用的部分。武术本身是具有较强攻击性的,但是,由于人类思想的影响,武术的这一特点常常被人们忽视,在较早的武术课程学习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防攻练习。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武术攻击这一功能的重要性,比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尤其强调了应用,但是由于人们对武术这一特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所以其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也过于表面化,比如在武术课程中增加散打项目,认为这样就是武术攻击性的应用,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这种看似在教学中结合应用的做法其实是将毫无联系的套路和散打联系在一起,不能体现出武术技击性的意义。

1.4缺乏对文化的重视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这一文化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常常说武术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但是我们做的还很不够。以一个简单的事情为例,比如像跆拳道那样的鞠躬礼仪被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接受,这种简单的礼仪体现了跆拳道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学习跆拳道,这就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总之,由于缺乏对武术本质的认识,导致对武术只是简单的肢解与拼凑,使得武术学校早就已经名存实亡。武术学校的开展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就武术本身来看,我们还没有对武术有一个整体特点的认识。在肢解武术的时候,使得很多的套路都沦为和体操一样的性质。在当今,很多的学生喜欢学习跆拳道、喜欢学习健美操,但是却很少有人喜欢学习武术,这不是武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武术教学出现了问题。

2.构建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原则

2.1体现武术拳种

根据武术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武术拳种进行分类是很有必要的。不同的拳种所反映的形态特征也是各有不同的。拳种其内在的含义是完备的技术和理论体系,这里的技术完备指的是所具有的套路、应用、功法三位一体的技术教学训练整体结构内容,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关系,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学生健身、防身、娱乐的不同需要。理论体系完备的内涵指出了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可以透过理论层面探索其中丰富的文化元素,比如中国的哲学、医学等等内涵,所以,拳种的价值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我们必须重视拳种的发展,努力将拳种进行发展和完善,使得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武术专业的学习中来,促进武术课程在学校中的发展。

2.2优化和完善套路

长期以来,我国的武术课程一直以单一的套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近几年,为了大力促进武术教学事业的发展,各大学校不断完善和丰富套路,使得武术教学能够在体育学校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套路是武术学习的关键内容,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武术套路能够体现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和学习,所以,要优化武术套路就不能一味的重复缺乏内涵又缺少功效的套路。而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有内涵的套路,并且赋予套路一定的教育功能,重点强调应用,将武术套路应用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这不仅仅是对武术套路的发展和优化,也是武术的必然和回归,同时,也是广大学生喜爱武术的最初目的。因此,不管从学生的需求还是武术的自身特点来看,都要重点强调优化套路,对于以前出现的套路单一的情况要及时纠正,通过对套路的不断丰富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大力弘扬文化

古人有“技击乃末技”的感叹,这并非是说技击没有重要的地位,而是说当你的技术达到巅峰的时候,技击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你收获的是“道”,这里的“道”,是指精神层面的品德、思维、境界的提高和升华。在传统的武术之中有“武艺”、“道艺”的分别,同时,一代武学大师孙禄堂先生也创立了“拳与道合”的思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武术所追求的文化精髓,而这种道的体现也正是民族文化的发扬和精神的培养,着不单单是社会对武术提出的要求,也是武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更是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

3.确立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1“一体两翼”体系的内涵

一体是指共同使用一套有机统一体,这是由武术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如果缺少这一点中国武术课程套用的具体内容就失去了教学内容的主体,这一主体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贯穿始终的作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一部分进行侧重点的调整,但是,就整体而言不能破坏这一结构。另外,就武术中的某一拳种的课程而言,也要确保这一课程具有自身的特色。一体两翼中的其中一翼是指对民族文化的弘扬。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其本身的产生和发展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武术中除了有肢体的运动还包含丰富的思想文化,对武术课程的发展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大力弘扬,这不光是武术课程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武术的希望。所以,武术课程是体育学校教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要想通过武术发扬民族文化就必须要有具体的实施内容,比如对武术动作名称的了解,对动作含义和手段等的学习,通过对实际课程的学习使得文化得以弘扬。一体两翼中的另一个翼是指对个性品质的塑造。这是学校和社会对武术的双重要求。教育的目的是使得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武术的学习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品质的提升都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武术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这一部分,我们可以采用的具体操作措施也有很多,比如:要求仪容仪表、要求着装整齐等,通过对具体行为的约束来提升学生的品质。在整个“一体两翼”的内容中突出体现了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选择要求的文化与健身的结合、科学与可行的结合、民族与世界的结合。通过相互结合共同促进武术课程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3.2用本体构建功套的具体内容

根据课程的开设目的、编选原则,我们选择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并且身心健康的青年作为长拳教学内容的试验者。具体的操作流程为:练习基本功;练习单个动作;攻防练习;个人套路;对练套路;具体应用。功法选择桩功,马步、弓步等练习。对套路进行优化。对技法和套路进行精选。因为武术课程的课时是十分有限的,我要只能选择主要的步型桩功动作,单势基本动作有基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四种步型,冲、贯、勾、推掌四种手法,蹬、弹、瑞、鞭、勾踢五种腿法和摔、拿等动作,体现出踢、打、摔、拿四类主要技法,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一两种技法学习。强调应用。首先进行单势动作的练习,在分解动作熟悉之后将动作串联起来进行套路练习,同时,防攻练习也同样将单个动作串联起来,最后,适当的做应用练习,将套路的动作应用中具体的操作,加强对套路的应用。这一体系完整的向我们展示了长拳类的技术体系。

3.3弘扬文化的采取的措施

技术的传承与文化的弘扬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约束自己的具体行为使得自己养成优秀的品质,更好的弘扬和传承文化。重点强调武礼规范。武术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包含对技术的指导,还有对武术礼节的学习,比如在武术课上课之前要先行礼,在对练开始与结束的时候都向对方行抱拳礼,以表示自己的尊重,这也是自身文化和素质的最好体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练习中,尤其是在对打中,要培养学生努力拼搏的精神,如果在练习中出现了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的改正,不能有任何的抱怨和责怪。通过教师的培养和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助,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养成良好的品质。

4.结束语

武术课程在我国有着较长时间的历史,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改进和创新,导致这一课程套路单一,上课形式老化等,难以吸引当代的学生。近几年,为了提升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我国积极采取措施,改进武术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大力弘扬我国的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强调应用,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使得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武术课程的学习中来,大力发展武术课程,为我国这一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程丽芬,程笑斌,金军设,邓冬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6:79-81.

[2]刘旭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策略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0,03:5-9.

[3]刘蓓.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05:175-176.

[4]郝宝泉,马佩,黎双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证研究———以运城学院为例[J].中华武术(研究),2014,04:77-83.

[5]宋梁.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改革设想[J].当代体育科技,2015,18:72-73.

作者:祝磊

第二篇: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改革及对策

摘要:足球是大学体育教学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从教学实践结果反馈可知,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教学理念及方法相对比较落后,使学生很难对足球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因而导致课堂教学并不理想。该文中将重点剖析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存在的弊端,并且对其弊端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增加学生对足球教学的兴趣。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改革;对策

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及身体素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并且对学生之后的生活和学习有极大的帮助。足球普修课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完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才能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文中主要阐述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显现出的弊端,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促使足球教学改革取得更理想的效果,谨以此为之后的足球教学给予参考依据。

1足球普修课教学显现出的弊端

1.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高校足球普修课教学存在极大的弊端,这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究其原因,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技能是分开的,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显著的弊端就是教学衔接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全面。此外,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大众式教学为主,并没有对个体差异性进行考虑,对于学生潜能的激发也是非常不利的,因而难以达到极高的教学质量。

1.2教学指导思想落后

从某种层面来说,教学指导思想是推动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直接因素,近些年来教育体制不断完善,部分高校在此过程中构建了足球专项课程,而且建立属于自己的足球队,并且将更多的教学重心放在足球队建设方面,继而忽视足球运动在其他教育专业中的推广,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打击,而且对足球运动的推广也是极为不利的。

1.3教学设施不健全

足球运动需要实践检验其理论的可行性,因而需要大量实践操作,从而进一步促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高校足球教学相关设施构建并不全面,存在足球场地质量差且场地少的现象,最关键的是教学器材更新换代相对较慢,这严重影响到教学实践成果,很容易促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情况。

1.4选取教材不合理

从当前情况分析,很多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的教材相对比较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严重制约足球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并且缺乏新颖性,没有趣味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足球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完善足球普修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2.1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思路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学要想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从教学理念层面着手,积极引进全新的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改的推广,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学要求,因而教师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开展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情况着手实行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发展以人为本的足球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除此之外,教师不仅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而且还需确保学生技战术掌握能够同步得以落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足球技术掌握的具体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思路的运用必然会达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要充分激发学生潜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2.2增加教学设施,提升教师素质

教学设施完善是推动教学活动取得更理想效果的有效推动力,因而高校需要在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构建足球场地,增加教学器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推动足球普修课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教师要及时更换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器材,并且替换容易造成学生损伤的设备,继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足球运动环境。与此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他们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推动足球教学成绩更为理想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应该加强足球教师的足球素养及教学能力,并且定期组织其学习最先进的足球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展足球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进一步促使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强化专业知识及技能,活跃思想,继而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改进,创设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质量。

2.3创新教学方法,更新足球教材

足球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教授,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使教学相对片面,难以真正提升学生足球运动能力。针对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足球课程灵活性层面着手分析,采用增加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或是可以通过比赛形式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完善教学模式,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方法,以不一样的趣味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使学生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具有探究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个性特征着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阶段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足球教材是足球教学推广的参考依据,而随着时展的加快,足球教材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因而高校应积极做到与时俱进,筛选适合当前学生发展的足球教材,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的教材,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促使教材编制更具趣味性与实践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

2.4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

从某种层面来说,足球运动是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运动,在之前的运动教学中,教师基本是以技术教学为主,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技术的运用,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及理论教学脱节,因而在现阶段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状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综合,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尝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开展的依据,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实战经验,完善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促使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进一步促使学生在足球教学中获得全面发展,继而实现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目标。

3结语

总体来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存在教学的弊端,如不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将会使足球教学难以更上一层楼,教学效果堪忧。该文重点分析了当前足球教学显现出的弊端,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足球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闫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改革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4):160.

[2]苏,李保安,李涛.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5):117-119.

[3]王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3(23):78-79.

[4]徐文泉,姚建军,孙春霞.体育院校和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考核特征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3,34(1):85-88.

[5]朱永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重要程度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3):38-39.

作者:高源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进行着不断的改革,而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希望能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正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力求让高校体育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对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主要的地位。用创新的方法来对课程进行评价,从而提高课程质量,让学生对体育课程更加感兴趣,有效地加强教学效率,让体育教学改革更加有成效。

1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重复单一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重复性高。虽然已经加入一些新颖的体育项目,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体育教学课堂并没有很好地实施新型教学项目,还是在重复以前的老项目。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仍然是以一些球类及田径类的项目为主,以武术、健美操等作为辅助。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课程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基本上从小学开始的体育教学内容就是这些项目,学生难免对这些教学内容感到厌倦,从而失去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导致学生厌烦的情绪。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

1.2课程结构不丰富

除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单一之外,教学课程的结构也不丰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选项课、选修课以及保健课这几种,这些课程的设置仅仅只重视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对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但不太注重体育人文学以及相关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的设置比较局限。这样的课程结构没有长远性和针对性,只注重了眼前的效果,没有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缺乏深层次的内涵和精神。

1.3课程评价体系比较笼统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在综合评价体系方面做的不足,仅仅只强调了教学的方法和目的,在评价方面没有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作为考核标准,导致教学目标和内涵缺失,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体育教学的评价采用的是传统的定量和终结评价,这一评价体系只看到了结果,并没有追求过程,没有重视学生的感受。这种评价体系没有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情感状况满意程度包含在内,没有照顾好学生的情绪,仅仅将技能考核作为唯一的指标,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很多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因此产生挫败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对体育越来越不感兴趣。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能会从体育学习中找到成功的喜悦,而更加喜爱体育课程,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不愿意上体育课,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是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的。

1.4教学方法陈旧单调

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调,在理论课程的部分往往是照本宣科的模式,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对着黑板进行教授,授课的方式比较沉闷。在实践课的部分,教学的方式也是传统的讲解、示范与练习的过程,将教学动作进行完整与分解的演示,最后利用重复练习、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来进行加强训练,这些教学手段都比较传统,学生对其已经非常熟悉,难以调动学生的热情。针对这些情况,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尽快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入新的教学资源,充分与现代的体育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有热情、更加有创造性,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2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2.1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以往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很大的变化,为避免学生失去兴趣,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该针对大学生进行量身定制,制订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从而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高校的体育教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将复杂的体育技术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制订更多的综合教学项目。将一些相关的体育教学项目综合在一起进行关联教学。例如,将篮球教学中的运球、移动的项目和技术与短跑的项目相结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同时又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选修体育教学内容除了加强传统的教学项目之外,还应充分吸收其他体育教学项目。例如,兵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针对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设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操、攀岩、射击等体育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依据自己的擅长和兴趣,在体育课程中找回自信和学习的动力。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在体育教学课堂中能更加投入的进行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任课老师、上课的时间和学期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合理的进行安排,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对体育教学不再畏惧,而是逐渐喜欢上体育教学课程。

2.2强化和培养终身体育教学的思想

高校体育教学的设定既不能太过容易,也不能太难,需要有一个恰当的设置。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旨在长期和锻炼身体,而不是短期的任务式的,仅仅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思想是对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指导,也是对体育教学的扩展和补充,让学生不仅是在体育课堂上进行锻炼,而是将体育锻炼的习惯带回到生活中,时刻有健身的意识,培养健康强健的体魄,引导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观。针对这一思想,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在教学的目标、方法和内容上与这一理念保持一致,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对体育的继承与发展,同时注重新型教学项目的加入。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认识到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尊重学生的个性及特长,让学生能够有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培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2.3构建多元化客观的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的评级体系应该多元化,便于推进教学的整体实施。教学的评价体系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教学的导向激励和控制有着指导意义,可以引导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建立多元化客观的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课程质量能够真实地反应出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课程相匹配与切合的评价体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所以高校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该有教师、学生以及专家多方面组成,让评价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更加科学民主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施,推进多元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学不能在采用原有的单一成绩评价和量化的方式,要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差异进行评价,更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在只注重考核与评价的结果,而是更加注重过程,让考核的指标更加客观、公正。运用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正确的指导思想,来进行评价原则、指标、内容的设定,用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将学生从枯燥的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更加注重身心和兴趣的培养,将身体素质的锻炼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多元化项目的开展。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权衡,让评价更加客观和具体。

2.4与计算机多媒体结合改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要想改变教学手法陈旧的现状,则需要多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多媒体已经运用到各种不同的领域,尤其是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与计算机多媒体的结合还不够,远远滞后于其他的学科。高校体育教学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还不够,计算机知识和水平也不足,硬件软件设置比较局限,这些都是高校体育教学多媒体化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多媒体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将高校体育教学与计算机多媒体相结合是发展体育教学的必经之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方法,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多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针对如何将计算机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多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让多媒体教学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让体育教学更好地开展。在一定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发更贴合体育教学的辅助系统,注重创新与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和创新。加强计算机多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体育教师计算机水平。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为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让计算机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让体育教学能有更多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加强体育教学硬软件的开发,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多聘请这方面的专家,让体育教师与计算机技术人员多交流,研制和整合计算机软件,更好的为体育教学服务。加大推广力度,让教师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

3结语

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必须解决课程内容单调、结构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地丰富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制订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让体育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祥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李志有.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设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

[3]谢静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

[4]王威,张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中外企业家,2009(12).

[5]宗有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3).

作者:张斌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第四篇: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体育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者也应紧跟时展趋势,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该文先简要分析了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加快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当前我国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开放式教学法;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开放式体育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来的观点和想法,体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信息的接受、转换和加工能力,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从广义层面上理解,开放式体育教学是指大课堂教学,即除了体育课之外,教师还应通过其他各种形式的路径来开展体育教学;从狭义角度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来源是十分丰富的,既可以来自课本、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不少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近几年来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但实际收获的教学成果并不是很理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与分析。

1开放式体育教学基本概述及主要特征

所谓的开放式体育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采用合理手段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体育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体育这门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改变学生们以往被动学习的姿态。总的来说,开放式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发展与变化,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与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学相比,开放式体育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体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却忽视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则强调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为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二是形式上的开放性。在开放式体育教学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地点。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教师,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三是课程结构的多样性。在开放式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中,学校面向学生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将一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锻炼、体育活动等都纳入体育课程的范畴当中,既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要求,也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程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四是教学评价机制的综合性。在开放式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下,教师评价学生时更多地关注其学习态度与行为,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体能、合作精神、情感意向等等。此外,评价方式也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逐渐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3种形式的结合,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也成为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2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2.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高校要想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进行开放式体育教学,首先应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因此,高校应由上而下地转变体育教学工作者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切实提高开放式体育教学成效。除了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独立自主思考,适当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加强高校体育师资的培训工作

要想实现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的专业化体育教师团队是关键。开放式体育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实践经验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此,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有必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思想水平,使其掌握更多的业务技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提高体育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人才,重视体育教师入职前后的教育问题,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拓展、丰富体育教师的专项教学能力。其次,高校应提高体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地位,完善其福利待遇,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学业务的研究力度,积极举办教学研讨会、学术类活动等等。最后,高校管理者应加大对体育师资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充分保证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从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壮大,以适应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2.3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软硬件设施条件和环境并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与发展。因此,高校有必要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拓宽教学场地建设,合理购置教学所学的各项设备器材,尽快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满足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实际建设需求。此外,对于一些具备较好办学条件的学校而言,应紧跟时展趋势,与时俱进,推出一些符合当代学生兴趣的体育课程项目,如攀岩、溜冰、街舞等,并建设相应的教学场馆。

2.4创建与开放式体育教学相适宜的考核评价体系

新型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创建,需要转变过去体育教学的相关体制与做法,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压力,放松学生心情,充分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及需要有效融合体育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建立身心全面评价观,充分尊重学生差异,从而在此基础上创建与开放式体育教学相适宜的三维评价体系,即学习态度、体育运动成绩、体育运动成绩变量的有效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此课题正处于摸索阶段,是值得体育教学深思的问题。

3结语

总而言之,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对高校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发式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之高校体育教学肩负着培养与提升学生素质的重任,因此合理计划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体育教学方式与管理、优化体育教学结构体系至关重要,以便更好地彰显时代精神,不断推动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博.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31):293.

[2]孙海勇,丁花阳.浅析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78.

[3]武东海,尚瑞花.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实践研究——兼论中山大学的实践效果[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3):129-130.

作者:王蛟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第五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开放式延伸及路径分析

摘要: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特别重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尤其是在体育教学这一重要方面。为了能够增进高校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学生全面发展,经过我国高校体育长期以来发展的经验与反思,国家提出了将开放式的教育体系作为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这一观点。对体育教学来讲,改革不仅是难得的机遇,而且是重要的挑战。该文就是在论述体育教学改革的开放式延伸趋势的情况下,对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

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即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独立选择、自主思考来完成知识接收,从而形成自发性知识框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以此为前提,对课堂内容进行分析和加工,从而实现课堂活跃度和教学效果的大幅提高。

1高校开展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1.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随着国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投入的持续增加,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更加迅速,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更加多彩。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的自身意识也不断提高,他们对于体育学科与高校体育的教学任务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人本”思想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教学关系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体育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并且随着体育教学改革对于“以人为本”观念的理解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尊重学生主体精神的教学方法、模式被引入教学实践当中,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2目前高校实施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之前教育的影响,教师不能够及时适应课程的转变以及教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学评价过于强调体育教学的结果,忽视了体育教学的过程性和诊断性,评价手段相对表面及呆板,缺少全面评价及信息的及时反馈,从而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有的学校在实施改革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的教学用具的使用,但由于学校财务的资金不能够支付这些,致使改革出现问题。总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单调、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师资配备不到位等原因会对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造成不良影响。

1.3高校开展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实施开放式的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最需要的是提高全校教师的能力。进行素质教育对体育院校学生至关重要——学生能够增强个人素质。此外,学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工具上,学校应该提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在体育教学评价上,应采取灵活全面的评价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进而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开放式延伸。

2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开放式延伸的优势

2.1教学理念的科学性

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在理念上扬弃了以往教育体制中较为流行的苏联式教育理论,对其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系统教学论进行了批判式的继承,进而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开放式体育教学通过对学生个体性需求的关注,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合作教学法、个别教学法等新式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高效率地掌握课堂知识,更能够克服其学习能力与社会能力之间的衔接问题,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多样化人才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2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推动教学双方课堂地位的转变,而且能增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是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最直观的体现。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学生拥有了对课堂内容的选择权,有权选择他们认为合理先进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内容实用性。其次,从教学时空上来说,学生的上课时间不再局限于在校学习时段,还可以通过程序性操作将课堂延伸至课后和家庭中。再次,从组织形式上看,与传统的教师中心式教学模式不同,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拥有了自主选择授课教师的权利,改变了学生只能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接收的被动局面。诸如此类的开放式、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机械式的身体练习的形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促使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2.3学生发展的创新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基础,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则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创新化、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身心素质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式,使他们的个性能够充分发挥,进而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学生发展的创新性对教师教学的启发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应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挑战,有助于促使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进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3开放式体育教学的路径分析

3.1完善“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理念

一方面,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理念,从自身做起,通过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归纳和总结,不断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的双重优化。另一方面,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应当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正确认识自己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推动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师生双方的高效沟通,完善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理念,进而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3.2制定规范的开放式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各级教学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具体而言,从横向来看,学校各机构如高校的医院、后勤等部门应当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各项决定进行积极配合,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设施和场地,积极履行各自的义务,协同推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发展。从纵向来看,应当针对开放式体育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考勤、考核等制度,对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全程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3.3明确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

当前,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整体地位已逐渐确定,但并没有确切的教学目标,这对开放式体育教学的长期发展不利。因此,应在对社会需求、学生自身需要、教师授课等局限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对于已有的教学目标,应对其进行细化分析,在完善面向整体学生的宏观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素质,制定出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的细化目标,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卓毓宝.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J].教育博览:科研版,2013(10):82.

[2]张喜贵.综合探究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4).

[3]赵建芳.关于开放式教学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2013(2):5.

[4]贾佳.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107-108.

作者:陶雪花 唐进昌 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第六篇:基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是整个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未来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也走上了改革之路,该文就以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希望可以通过文中的分析来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改革思路

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想固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表现不积极,对体育课程没有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该文以海南省高校为例,对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相关改革思路进行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选取了海南师范大学、三亚学院以及海南大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前对所选取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对高校目前的体育教学工作现状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2)观察法。笔者在课题研究开始前对研究高校的体育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对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并整理了相关信息。

2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笔者通过几天的走访调查发现,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固化,教学工作开展的手段也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还使用着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工作重心都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工作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各项体育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而传授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标志着其体育教育还没有完全脱离应式教育的束缚;另一方面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改革过程中首先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要将教学改革工作与国家相关改革标准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得改革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满足新形势下教学工作的需求。

2.2体育教学课程较少

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所调查的高校体育所设置的课程基本上为每周两学时,并且只在大一、大二开设体育课程,学生每周参加体育课程的时间较少,就无法在课程中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实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另外高校中与体育相关的比赛活动也较少,虽然每年学校都会开展一些比赛活动,但是通常都是以院为代表来参加,整个活动的受众面较小。并且所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也是在体育项目中能力教学突出的学生,所以其活动的开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各项能力。2.3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没有发挥主体作用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核心开展,但是从目前海南省各个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现状来看,整个课程开展的过程还是以教师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且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为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另外现在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起到一个主导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导致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不积极,无法实现“终身体育”的课程教学目标。

3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3.1改变教学思想

高校作为社会高等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其教育工作要与社会快速发展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联。所以在教学工作改革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改革效果,实现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真正作用,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首先就是要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思想进行转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并开展大量专业项目基础技能的训练,从而使得整个体育教学课程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程没有兴趣,也就使得一直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从而无法真正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所以要想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改革,就要从教学理念入手,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实施以新型兴趣型教学思想为主的教学工作。兴趣型的教学思想就是以学生为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课程,并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在以兴趣型教学思路为主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主动对学生兴趣进行开发与培养,从而通过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3.2改革教学内容

以学生兴趣为主的体育教学工作改革需要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内容来支撑。所以为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水平,还需要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内容较为单一,其开设的体育项目较少,并且多为传统的专业性较高的项目,无法满足娱乐兴趣型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所以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就是要根据高校自身的资源来尽可能地丰富教学项目,可以适当地多开设一些选修课项目,来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相结合,开展一些娱乐性的体育项目比赛,并将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瑜伽、健美操等一些项目加入到体育教学课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看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

3.3明确培养目标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来说,其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能力,而更加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开展来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体育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从而有效地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多数的体育项目都是以一个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在团队中各个成员的分工明确只有成员之间各尽其责,并且互相信任、互相依托才能达到最终的胜利。所以,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非常有意义,通过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来对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行培养,为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做充分保障。

4结语

该文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分析,对海南省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根据其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调整,希望可以通过文中的分析对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借鉴意义,从而有效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浅析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30).

[2]蒋小勇.对我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同行,2016(14).

[3]马腾.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与质量提升策略[J].山西青年,2016(10):158.

作者:林春月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摩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教育相关理论为基础,高校足球课程为范例,对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改进路径。研究表明,足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增进健康、培养体育道德和优良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及知识增长、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发展身体实践能力等作用。目前高校足球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重技能轻育人、教学方法重传授轻启发、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任课教师重技艺轻综合素质等问题,只有改进问题,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实施,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足球课程

素质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历经不断探索和发展,其地位和意义不断提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而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之一的大学,则以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广泛进行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目前,在各高校课程体系中,文化素质课的外延已经扩展到整个公共基础课范围,共同肩负素质教育的任务[1]。体育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中重要课程之一,同样担此重任。而目前高校体育的实施是通过以项目来划分各门课程实现的,如足球课程、篮球课程等。那么这些课程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哪些作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该文以足球课程为范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素质教育实施和足球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1素质概念与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论共识

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提出至今有30多年,这期间诸多专家学者对其概念、内涵进行研究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较为认可的理论共识。对于素质的概念,较为认可的解释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2]。一般来讲,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3]而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3]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4]上述对素质概念及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论共识是研究有关素质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

2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两点问题的厘清

目前,对于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所要承担的任务有两种倾向,一是单一的任务观,即高校体育只承担培养身体素质的任务;二是全部的任务观,即承担培养学生全部素质的任务。上述两种观念会导致高校体育目标及课程设置的取向不同,也是困扰高校正确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症结之一,下面对这两种倾向做一辨析,以求厘清。

2.1高校体育是否只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养成功德[5]。可见体育能够培养人的德育素质,而体育功能的多样化是被众多研究所证实,也是大众普遍认可的事实。体育能够强身健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这是其本质特征,而在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等方面,体育也具有独特作用。因此高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发挥自身特点,不能只培养身体素质,还要在其他素质方面发挥作用。

2.2高校体育是否要培养学生全部素质

既然体育功能多元,是否体育可以承担所有素质的培养呢?答案是否定的。不以体育为专业的大学生,体育是无法完成专业技能素质培养任务的。体育功能有边界,高校体育作用也有范围。因此高校体育要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综上,高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以发展学生身体心理素质为根本,优先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兼顾文化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

3足球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也是高校体育重要课程之一。尤其在当下国家大力开展校园足球的背景下,足球课程地位显著提升。那么高校足球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哪些作用,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3.1增进学生健康

足球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是人所共知的。通过在足球课程中亲身参与足球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及肌肉活力,全面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同伴的互相配合,这种配合要求相互之间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足球课程中,以沟通交流为前提,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课程特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融入集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使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3.2培养体育道德和优良品质

足球运动虽然充满激烈对抗,但同样倡导对规则、对手、裁判以及观众的尊重,崇尚足球美德。如有队员负伤倒地时主动将球踢出界外以便及时处置、以坠球方式开球时,鸣哨前无球权一方主动将球踢还给对方、撞倒对方后主动扶起等都体现了足球美德。足球运动充满了对自身的挑战以及对困难的应对,需要每一位参与者付出努力才会有所收获。正是在这种努力克服困难的竞争中,历练了诸多的品质,如顽强的意志、竞争意识等。因此,高校足球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美德和优良品质大有裨益。

3.3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及知识增长

足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为智力发展奠定基础。在以争夺球为核心的肢体对抗中,实质是智慧的较量。不管是足球技术练习还是比赛,对参与者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都有提高作用。因此高校足球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足球课程学习中,大学生也能够学到与足球及体育锻炼相关的知识,从而增长知识储量。

3.4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足球运动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蕴含了诸多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美,如足球运动员的健壮美、精湛脚法的技艺美等。在足球课程学习中,学生还能够体会到体育教学所带给他们的组织队列美及场地器材美等。通过参与多彩的足球课程,大学生对美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也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情感及精神的升华,培养了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5发展学生身体实践能力

足球课程也可以理解为身体实践课程,在参与足球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身体力行、亲身操练。在身、脚、眼、脑的协调运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比赛中,根据场上面对的形势和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予以解决。因此参加足球课程学习,能够有效发展大学生的身体实践能力。这与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质上是相通的。

4足球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通过对多所高校课程资料的查阅以及教学的现场观摩,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足球课程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4.1教学内容重技能轻育人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早期足球技能分类体系的影响,各高校足球课程仍以基本技战术为主要内容,强调对单项技术的学习,如脚内侧踢球、停球等。考核也是针对单项技术的掌握情况设立的。整个课程,教师与学生都围着提高足球技术转,这种教学称为“足球单项技术课”更为贴切。从足球项目来说,这已偏离了其核心足球比赛。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也有悖于育人的本质。足球项目蕴含多种培养学生素质的内容,尤其是足球比赛,非智力因素的隐性内容更是丰富,如团队精神、竞争意识、胜负观等。因此变革教学内容的重心,以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足球比赛为主,单项技战术传授为辅,更符合足球运动本身的规律。另外,课上创设丰富的足球文化氛围也有利于素质的培养。而挖掘课程内容背后的育人功能,体现内容为载体,育人为目标的本质,是足球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4.2教学方法重传授轻启发

目前,高校足球教学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程序,即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巩固。这一方式对学生形成技能,完成从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转变有帮助。教师一成不变地运用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力图把一项足球技能,像接力比赛交接棒一样,传递给学生。这其中学生被动地接受,规矩地练习,仿佛技能就掌握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其实不然,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体现学生主体性,以及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各项素质相违背。教法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少,方法没有启发性是原因所在。学生能否全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决定的。是否可以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然后运用反思教学法,之后再讲解示范,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启发,让其主动思考,这一程序未尝不可一试。足球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智慧,是发展的方向。

4.3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高校足球课程评价方式能否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尤其是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程度,回答是否定的。原因既有评价理念的滞后,即发展性评价理念没能深入人心,也有现实的困难,即过程性评价难以操作。目前普遍状况是以单项技术考核结果为主,如传球技术、颠球技术、运球技术等,而体现学生平时进步程度及课堂表现的比重较小,如课上比赛表现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教学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这其中体现的是对发展过程的关注,而不仅仅是结果,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也就出来了,因此高校足球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需要改观。以学生为本,促进各项素质全面发展,是评价的目的所在;关注过程,形式多样是改革方向。

4.4任课教师重技艺轻综合素质

目前,无论是培养环节,还是选拔任用过程,看重的都是足球教师自身的技艺能力,即球技,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考察则浮于形式,这客观造成部分高校足球教师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表现在教育理论匮乏、自身素质不足、无法自主开发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无法胜任足球教学要求。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教师是关键。要想让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就要过硬,否则就难担此重任。因此除了球技外,加强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尤为重要。为在职足球教师创造培训条件以及激励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制度机制,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高的保证。

5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体育教育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之一,同样肩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而任务的完成是通过各门课程的开展来实现的。足球课程作为高校体育重要课程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增进学生健康、培养体育道德和优良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及知识增长、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身体实践能力等作用。要使这些作用更好发挥,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就必须改变高校足球教学内容重技能轻育人、教学方法重传授轻启发、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任课教师重技艺轻综合素质等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海芍,郇秀红.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5(9):73-78.

[2]周清远.周清远教育文集(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79.

[3]瞿振元.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5(5):1-6.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content_19492625_3.htm.

[5]夏晓勤.论大学体育的文化本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2):21.

作者:王广 关宇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体育系

第八篇: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近些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呈现下滑趋势,不容乐观。该文分析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阐述了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探究了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教学改革

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更需要有良好的体魄和精神。同时,大学生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国家的繁荣和昌盛也深受大学生的影响。只有关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才能够“对症下药”,针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随时调整体育教学课程。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既有先天性因素,又有后天获得性因素。我们无法对大学生体质的先天性因素做出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改善后天获得性因素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所谓“健康”,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实现这两点之后,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有一个良好的体质是健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两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能够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教学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而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1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通过科学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普遍下降。近些年,出现了很多和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相关的媒体报道,社会各界也在寻求各种能够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甚至我国的相关部门花费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对此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但是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仍然存在。所以,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首先要充分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并且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进而实施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真正做到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2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各大高校更加注重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并没有过多关注,甚至直接忽略掉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长而久之,阻碍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大学生在时间上相较于初、高中生自由了很多,教师对大学生的监管也十分宽松,尤其是体育教学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再加上大学生本身的控制力和管理能力都十分薄弱,或者忙于各种专业课程的作业,体育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大学生根本没有体育锻炼的机会。这样的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而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十分不容易。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长而久之,体育锻炼更为怠慢。同时,据科学调查显示,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其实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也明白要想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参加相对应的体育活动。但是,很少有大学生真正能够付诸实践,真正实现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将会导致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不到更好的提高,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我国的教育改革措施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在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甚至大学生本身对健康的认识都不够完善或者存在一些误区。据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对健康的定义就是不生病,所以也不必再花费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再者,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在对学生进行十分机械的体育教学,比如,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一、大二时期,大三、大四就已经基本上没有安排相应的体育课程。这样一来,导致大学前期体育教学十分积极,后期的体育教学就松懈了很多。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质健康的真正含义,更没有对相关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和开发,导致学生在体育方面存在非常大的缺陷,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中,体育教学更重视体育技术方面的应用,而忽视了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这一根本目的。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中,体育教育也涉及学生的学分,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方可毕业。所以,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凑学分”才进行体育锻炼,本质上,学生并没有形成定期进行体育训练的好习惯,很多人都放弃了体育锻炼。长而久之,将不利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3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离不开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更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大学生好奇心相对较强,并且其思想道德体系尚未形成,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校应该极力营造一个方便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这样一来,将会对大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正面效益。同时,国家的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方面的灌输和培养,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另外,国家的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在体育教育建设方面有更大的投入,不管是在体育教育器材上,还是在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上.另外,体育教师应该始终将“健康第一”贯彻整个教学过程。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师之外,其他的教师也都应该对体育活动持十分支持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相关的活动。学校也应该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时间,应该明确规定每周必须要有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体育教学方法,应该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更新,同时也应该多多增设和体育有关的其他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体育。再者,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体质健康的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测试的结果,更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测试结果对不同体质的学生开展强度不同的体育训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成立和体育有关的部门,应该大力鼓励学生参加。这样一来,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可以学习、了解到体育相关知识外,在课堂外也可以提升自身的体育知识水平和技能。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同时也开发了大学生学习体育的潜能。长而久之,保证了大学生持续而久远地进行体育方面的相关锻炼,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和技能,也有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军,梅进松.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5(28):143,145.

[2]王智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5-138.

[3]胡启良.华中地区大学生体质现状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分析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8(2):45-47.

[4]罗跃平.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教学改革应对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237,239.

[5]于海涛.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6-69.

[6]王丽娜,王大川,亢瑾,等.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促进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4(9):102,195.

[7]董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8):154-157.

作者:刘悦 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