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6篇)

高校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应用(6篇)

第一篇:合作学习模式中高校体育舞蹈教学

摘要:随着高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运动课程出现在教学中。其中,体育舞蹈教学就是非常受人瞩目的项目之一,高度观赏性和合作默契性成为体育舞蹈课程不可缺少的因素。作为一种将社会性和合作性相结合的交往活动,合作学习模式对其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好的促进效果。笔者在总结多年体育舞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体育舞蹈教学和合作学习的定义和重要性,指出二者在融合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合作学习;体育舞蹈教学;对策

高校体育课程既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学生身心素质发展所必修的科目之一。但是,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不感兴趣,不利于其身心发展和体育项目的传承。对此,探索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增加高校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解决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其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达到体育舞蹈教学的目标。

1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体育舞蹈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体育学习方式往往注重个人的习练,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是有的学生一旦习练出较好成绩很难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容易对自己的习练方式过于自信而降低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二是有的学生容易对一成不变的练习生活感到厌倦,在一段时间的新鲜感过后,往往不能坚持,最终无法收获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合作学习模式则可以较好地克服这些不足。合作学习主要是指通过交流、指导、互助、提高等方式进行学习,较之于传统的学习方法有着诸多优点,用于体育舞蹈教学中可以呈现出更理想的教学效果[1]。首先,体育舞蹈多数属于一个集体性的活动,相互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往往能带来更好的观赏感;其次,在训练和学习中通过互相交流、指导、互助、提高往往能及时改正本身存在的缺漏,使学习者一起达到学习的目标。这不仅可以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提高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能锻炼一定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此外,由于灵感来自于“头脑风暴”的瞬间爆发,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人的潜力和灵感,优势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娱乐方式的兴起,单一项目的运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将多种运动方式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应运而生,例如体育舞蹈、足球操、水球、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项目,深受青少年运动者的青睐。体育舞蹈对于现在的青少年,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将体育运动项目与舞蹈艺术结合而形成的项目。体育舞蹈是以人自身的形体动作为物质手段,通过充满生命活力的韵律,抒发人内心情感的身体活动[2]。众所周知,传统的舞蹈艺术是以表现艺术和文化作为主要目的,而传统的体育则是将强身健体作为重点的。这样看来,相结合意味着一举多得,体育舞蹈无论与传统舞蹈相比还是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都存在很大优势。体育舞蹈教学,就是将舞蹈中的韵律美和体育中的健康美结合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以及运动后的疲劳。

2合作学习在体育舞蹈教学的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将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应用于体育舞蹈教学中面临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来自于学生方面的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主体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的人,尤其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着在固有的惯性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模式间的选择。成功实施和应用合作学习必须考虑和解决学生主体问题。首先,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在高校大多数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他们即使离开了教室或者操场,每个大学生心中也自有一方课桌或领地,将自己与他人隔绝开来,喜欢独自面对问题,无法解决时,即使选择也不会选择寻求帮助。这就会造成许多问题,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这些问题逐步放大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很多动作、舞步往往是通过两人或者多人合作完成的,一些舞步的学习甚至需要多组之间的分享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完成,因此,改变学生的理念和效率就成了合作学习需要面临的问题之一。

2.2来自于教师方面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实施者、引导者是教师,理论而言,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选择和决定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促进合作学习的完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分组中却存在两个极端,使得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一些老师过于遵循课程要求,忽视学生的主观意愿,导致学生在学习之初就产生反叛心理,如调研中发现一些老师在华尔兹舞蹈教学中将情侣分开,造成学生严重的不满;而另一些老师则过于随学生意愿,没有考虑课程要求,如一些老师在分组中完全按照个人意愿,使得学生的身体条件相差太大,影响舞蹈效果。因此,合作学习就要求老师一方面是合理分组,另一方面是不能用示范代替练习,要保证学生拥有充分的练习时间,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的学习交流。

2.3来自于教学模式本身的问题

体育舞蹈教学大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配对完成学习。分组的时候相对简单易行,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初步了解,尽量把学习程度不同的、能相互指导帮助的几个人分配到一组即可;可是,男女两两配对学习就具有一定难度,主要是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引起的。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工科院系男生普遍多于女生,而一些师范类的专业中女生又普遍多于男生,这样就造成体育舞蹈男女配对学习不太现实,造成一个教学班中部分男生不得不练习女步、另外一个教学班中的部分女生不得不练习男步的尴尬局面。这一问题值得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和研究者深思。

3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所有的模式建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只有根据不同的学校、教师、学生情况进行灵活的运用才能取得最佳体育舞蹈教学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外部改变进行不断地调整,力求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面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需要进行多方位改进。

3.1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课堂组建。课堂交流中一般4-6人为一个大组较为合适,适当的人数可以使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相对容易。在体育舞蹈教学练习中分组时则以2人为一个小组最佳,利于排练的效率。其次,是采取恰当的分组方式。可以以个人的意愿为基础,辅之以适当的随机调整,分组中老师最好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不同小组间有着相似的水平,这样更有利于组内学习和组间交流[3]。最后,建立合作学习模式一定要注意课堂实践性。体育舞蹈教学相关的练习时间和指导时间必不可少,可以通过制定目标、抽查检查的方式对实践效果进行把握。除此之外,建立这种新模式,意味着改变学生、教师、学校的固有观念,向其宣传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相关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将其落到实处,学校间也可对成功的教学方法进行交流分享,使合作学习出现在学生间、师生间、甚至学校间。

3.2提高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

合作学习不是完全否定授课听讲的传统教学,而是在其基础上的有益补充。许多人对合作学习断章取义,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从而造成有其名、无其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对于哪门学科的学习,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还是应当充分了解基本的理论性知识和理论性操作。然后才能以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的方式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循序渐进的促进学习进程[4]。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也应注重这一点。例如,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把要学习的内容整体呈现给学生,在确认学生已经对所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教学的练习时就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指正,共同巩固所学内容,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目标最优化。

3.3不断优化合作学习模式

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中,可以采用一些小手段使得体育舞蹈教学更为高效、生动。本研究主要提出以下几点。第一,培优补差讲方法。对学习优异的同学、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可以让其进行公开的示范,更能培养和体会到舞蹈带来的公众表现力,发挥其榜样作用;对动作存在一定不足的同学,可以通过个别的教导使其改正,严禁带有嘲讽训斥的态度,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二,创新编排有乐趣。已有的舞蹈固然优美动人,但是往往缺乏新意,分组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基础舞步进行自己的编排。这样既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舞步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激发出学生独特的热情和认同感。第三,比赛激发热情。通过定期的组织或参与各种级别的体育舞蹈比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通过公众表演,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扩大体育舞蹈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4结语

体育舞蹈极富美感,不仅可以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缓解当今大学生因为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产生的压力。体育舞蹈亦非常适合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而且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表现意识、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建议在合作学习的推广中也要注意不能因推广合作学习模式而贬低传统教育,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模式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也能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采丰,于君.分组互助教学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5(6):99-100.

[2]李茜.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感的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6):215-216.

[3]孙键.面向课堂协作学习的分组专家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4]陈庆.合作学习在电大英语远程开放教学中的运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作者:李蕊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问题改进

【摘要】在高校学前教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舞蹈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幼儿舞蹈教育的基本内容,而且使得学生具备幼儿舞蹈训练技巧以及与幼儿舞蹈进行编排的能力,使得学生舞蹈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改进对策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不断的推进与深入,对广大人民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幼儿教师也逐渐由传统的三年制师范教育发展成为进行高校大专以及本科教育。学生在进行高校学前教育过程中,舞蹈专业作为各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学生必须要全面的掌握舞蹈知识技能,在走出校门后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教学,促进下一代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时比较少

作为一名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老师必须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基础,对每一种舞蹈的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从高校舞蹈课程安排上看,每周只有两节课进行舞蹈课程安排,若想达到舞蹈课程的相关要求相差很远,课时少必然会带来舞蹈教学内容的压缩,这样使得学生的舞蹈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

1.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础差

在进行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招生过程中,由于对于艺术没有特殊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舞蹈基础以及专业性的舞蹈理论性知识,这样使得学生舞蹈整体素质水平存在比较低下的状态,有些学生根本不适合跳舞,从舞蹈专业知识基训的角度进行分析,成人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基本上已经定型,在软开度以及柔韧度等方面的可缩性极大的降低,因此,在进行高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学生难学的这种状况。一旦在学习舞蹈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性,将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学生学习舞蹈的质量得到提高。

1.3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进行高校学前教育进行舞蹈教学课程的开设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传统的艺术院校开设的舞蹈课程对于学期舞蹈教育课程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课程内容的开设是否与学前教育相互适应,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学前舞蹈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对学前幼儿教师的舞蹈能力进行培养,幼儿舞蹈创编能力,跟专业的舞蹈表演课程更不可相提并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舞蹈教师习惯性套用艺术院校额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幼儿教学舞蹈能力的培养,造成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着只会跳而不会教的问题。

1.4舞蹈课程的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评价主体相对比较单一,目前,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现状上看,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学主导性地位体现的相对比较明显,但是对于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积极性给予一定的忽视,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进行一定的评价,缺少学生进行自我的评价,剥夺了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的权力,特别是在儿童舞蹈的创作与编排上,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创造能力的束缚。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改进对策

实现高校教育舞蹈教学的目标。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内容是:增强学前教育学生对于舞蹈的整体鉴赏能力,熟练的掌握以及运用音乐进行舞蹈教学的方法,掌握对幼儿舞蹈进行编排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胜任对于幼儿教学的任务目标,进而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不仅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而且还具备舞蹈教学能力的专业性幼儿教育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依据专业的特点性合理的进行教材的选择。由于学前教育与舞蹈专业在舞蹈课程开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专业艺术院校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专业性能力的舞蹈演员,通过舞台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但是学前教育开设舞蹈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其能够对幼儿教师进行培养,其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只需要使得学生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础,在进行舞蹈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丰富舞蹈技能,理解儿童舞蹈的含义,因此,对只有更具舞蹈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教材的选择,才能够因材施教,实现舞蹈教学的目的性。第二,根据学生舞蹈素质不同因材施教。在进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作为舞蹈教师需要从学生舞蹈基础实际情况为主要的出发点,根据学生舞蹈基础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由于大专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增长,在身体条件方面与舞蹈专业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这些因素性问题充分的考虑在内,更具学生实际的舞蹈水平的不同合理的进行课程进度安排,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的教育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下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上看,幼儿教育行业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幼儿文艺方面素质培养,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进行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安排上,教师应更全面的了解教育对象,运用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之成为符合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由显斌.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01).89-90.

[2]金建生,魏小寅.地方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冷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12(04).123-124.

[3]王媛媛.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相关问题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23-24.

[4]施大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2013(16).56-57.

作者:杜琳琳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舞蹈教学中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发扬

摘要: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文化中,最耀眼的就是舞蹈。原生态舞蹈是民族智慧和心灵的结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理念的不断冲击下,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日益严峻,将原生态舞蹈融入高校教学中,以此促进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原生态舞蹈传承的意义,同时阐述了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高校舞蹈教学对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扬策略。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原生态舞蹈;传承;发扬;存在问题

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对舞蹈教育及其重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确规定,年轻人必须领会六艺,其中就包括“乐”。原生态舞蹈是民族智慧和心灵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演进过程的原生态,能够将原始生活呈现出来,将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的价值发挥出来。原生态舞蹈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展,在原生态舞蹈的发展中,融入新的理念,以此推动我国原生态舞蹈的稳定发展,促使我国原生态舞蹈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原生态舞蹈传承的意义

(一)文化价值

原生态舞蹈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在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属于人类智慧和心灵的结晶。原生态舞蹈是人类发展中的原始文化,也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历史文物一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经济价值

原生态舞蹈由于朴质、自然,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喜爱,以现实生活为参照,通过舞蹈抚慰人们的心灵,给人们的心灵提供皈依感。在原生态舞蹈中,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家园,安抚人们浮躁的心灵。例如:以《刘三姐》为例,主要以桂林山水为舞台,将当地人民不受拘束、尽情载歌载舞的样子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也是人们认同原生态艺术的初始点。

(三)历史价值

我国民族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各个民族的舞蹈也是独具特色,各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属于一笔宝贵的财富,就好比云南,之所以旅游事业发展得如此好,主要是因为当地丰富的文化。由此可见,作为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原生态舞蹈的影响力比较大。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加强展示和宣传,加强经济效益资源的管理,以此确保民族文化能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向发展。

二、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完全忽略了原生态舞蹈的教育。开展教学活动也仅仅是使用民间舞蹈教材,在课堂上经过提炼、整理之后开展教学活动,表面看来是对原生态舞蹈进行保护,但是,却在无形中破坏了原生态舞蹈。从原生态舞蹈理念出发,经过提炼、整理之后的舞蹈已经不具备原生态,同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背道而驰。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在舞蹈教育中不管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模式基本是一致,完全没有结合原生态舞蹈的地域环境,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基本一致的舞蹈教学方式,不利于原生态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发展和传承,更别提保护原生态舞蹈。我国各大高校在开展原生态舞蹈教学时,多重于理论,在高校舞蹈课堂上基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解理论知识。教师需要明白舞蹈必须要学生亲力亲为才能发挥其该有的艺术价值,若只是重视理论讲解,就无法发挥出原生态舞蹈教学的作用,进而无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原生态舞蹈。民族舞蹈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变迁,具备了扎实的文化根基,进而形成了当前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逐渐丰富了华夏文化。在各个领域中,中外文化的交融也逐渐融洽,不管是人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民族风俗自然而然也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给原生态舞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舞蹈编排、舞蹈语言上融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在观察舞蹈时,能够明显看到差异性和个性化,直接将原生态舞蹈和民众之间的距离拉开,未能将原生态舞蹈的作用发挥出来。

三、高校舞蹈教学对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扬策略

原生态舞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五千年人们生活、生产的文化升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间原生态舞蹈的精髓也在加速遗失,严重制约着原生态舞蹈的发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需要对原生态舞蹈的科学发展、科学传承,全面提升原生态舞蹈的地位,以此促进原生态舞蹈的发展。结合相关资料,笔者认为高校舞蹈教学对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和发扬策略主要如下:(一)在编舞中融入现代审美任何事物均需要向前发展,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事物也会逐渐替代旧事物,舞蹈也不例外。在进行编舞创作时,需要融入现代审美理念,优秀的作品和舞者生活的沉淀和积累关系密切,同时也在作品中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例如:近几年的《云南印象》取得了广泛的好评,在进行舞蹈编排时,杨丽萍老师将云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进行了移植,并且在原生态的基础上还兼容了现代思维、创新了舞蹈的技法,在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还将少数民族的原生态理念进行了强化,对原生态舞蹈进行了全面保护。高校舞蹈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编排舞蹈时,将原生态和新理念相互融合,实现现代和传统舞蹈之间火花的碰撞。(二)提升原生态舞蹈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衡量一部舞蹈作品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舞蹈带来了市场效应。一些原生态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与市场运作有关,舞蹈则是利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艺术前行,同时用艺术检阅舞蹈市场行为,在活跃市场的同时,有效推动原生态舞蹈的竞争力。例如:就如之前所说的《云南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受追捧,主要是因为在市场运作上奠定了《云南印象》在文化领域的地位。除了在国内进行了巡演之外,在美国、澳大利、法国等均展开了巡演,特别是在日本演出,共计十一场,每场的上座率为百分百,刷新了日本舞蹈演出的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然让学生明白,原生态舞蹈初始于民间,也应用于民间,不管是何种舞蹈的编排,均不可脱离主体,明确原生态的发展理念。(三)加大原生态舞蹈的开发力度由于我国地域辽阔,56个民族在生产发展中都留下了较多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文化遗产中,舞蹈资源也特别丰富。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原生态舞蹈的应用和教育工作,在高校教学中,促使学生能够对原生态舞蹈有正确的认知,推动原生态舞蹈文化产业的稳定发展。例如:在高校教育中现存的原生态舞蹈主要包括:东北的秧歌、藏族的弦子、蒙族的安代等传统舞蹈,但是,普及的范围并不广泛,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全国范围内原生态舞蹈的应用和开发。(四)重视原生态舞蹈教育工作虽说部分民族传统舞蹈步入了高校舞蹈课堂,但是在整体的教学中占据的比例还是比较少。就舞蹈工作者而言,在舞蹈教学中融入原生态舞蹈,是提升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同样也是传承、发展原生态舞蹈的关键环节。若是没有舞蹈教学的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摩相关的舞蹈视频,并不断理解其中的诀窍。各大高校还应该开设选修课,加强对那些不在大纲范围内的舞蹈理论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舞蹈知识结构。与此同时,高校除了学校教学,还应该利用公众号、视频网站等信息技术定时传递相关的舞蹈资料。舞蹈教师应该明确,教育是兴国利民的根本,想要促进中国的发展,必须要重视教学事业的发展,以此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五)构建舞蹈保护部门原生态舞蹈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人们的保护。韩国就设立了专门的国力国乐舞蹈学院,主要是保护韩国的宫廷舞蹈、民间舞蹈。我国也应该借鉴这些经验,同时还应该结合各地的民族风俗,设定相应的民族节日,强化原生态环境的地位和价值,促使原生态舞蹈在环境的依托中,更好地促进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还应该设定相应的民俗博物馆、民俗村等,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更好地将无形资产储存起来,同时还应该将比较相似的民族舞蹈融入在一起。例如:《东方霓裳》就是将高山族、佤族、景颇族的舞蹈融入在了一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原生态舞蹈会给人们带来较大的视觉震撼,能够梳理人们的思维、形态。在信息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当前,原生态舞蹈能够缓解人们的压抑,作为中国文化的融合,原生态舞蹈需要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珊珊.“非遗”进校园活动有感———浅谈把原生态舞蹈引进高校课堂的课程建设之意义[J].艺术科技,2014,23(17):185-186.

[2]徐梅.探索民间舞教材新路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从彝族“烟盒舞”教材建设谈起[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37(12):153-156.

作者:林友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第四篇: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舞蹈表现力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提高了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重视,促进了学生舞蹈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时,仍然缺乏一定的舞蹈表现力,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舞蹈表现力;提高

各大高校作为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教师以及领导人员一定要加大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前各大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舞蹈表现力,制约了学生舞蹈水平的全面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提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望相关人员可以借鉴和采纳,从而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进程。

一、舞蹈表现力的含义分析

所谓的舞蹈表现力,主要是指舞蹈者利用自己的肢体,对舞蹈作品进行表现,比如:舞蹈作品的情感以及舞蹈的风格等。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相同的舞蹈,不同的表演者跳出的舞蹈也是不同的,因为每一个表演者都有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其情感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舞蹈的表现力。通常情况下,表演者跳的舞蹈比较好并且非常有感觉,这就是表现力非常强的体现;相反,如果一个表演者字跳舞的时候,没有将舞蹈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不能感染到观众,那么这个表演者的舞蹈表现力就比较弱。对于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而言,其具有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并且每一只舞蹈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人们可以通过舞蹈的表演寻找出各个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比如:朝鲜族舞蹈,朝鲜族人民通常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以及辽宁等地,他们自古从事农耕劳动,热爱大自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有“扇子舞”以及“长鼓舞”等,向人们展示了朝鲜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因此,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如果表演者没有将舞蹈的风格表现出来,那么就会失去表演的价值和意义。在各大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可以将教师教授的舞蹈动作熟练的表演出来,但是却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情况就是缺乏舞蹈表现力,学生缺乏这种表现力,只是单纯的进行舞蹈表演,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进一步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加大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力度。各大高校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对舞蹈教学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并且对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大大提高了对学生舞蹈意识的创新培养,让学生更好体会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意义,更深刻地体会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和价值。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越来越多的舞蹈教师投入到教学体制改革当中,加大对民族民间舞蹈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致使很多教师仍然无法将改革的意识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当中。根据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现代舞蹈,比如:街舞等,而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不大;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但是却没有对民族舞蹈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高舞蹈的表现力,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自身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进步。

三、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提高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对舞蹈作品深入体验的力度

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还要让学生体验民族民间文化,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锻炼,学生的整体舞蹈水平才会得到提高。民族民间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与民族地区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地区文化,体验舞蹈作品,感悟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朝鲜舞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朝鲜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确保学生可以完全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表达的含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并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进程。

(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是教学的重要场地,因此,良好的课堂环境以及先进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舞蹈水平,不断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舞蹈教学情境,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全面提高学生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新疆舞蹈教学时,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重复播放学生难以掌握的舞蹈动作,然后再播放一些新疆的风景以及民族风情。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视频的方式,将视频与民间音乐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听觉等更加清晰明了,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到新疆文化的精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三)熟练掌握舞蹈的动作和形态

根据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状况来看,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一定要对舞蹈的新教材以及新课本进行熟练的掌握,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舞蹈的专业技能等,确保学生的规范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此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全面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舞蹈动作以及形态。比如:教师在进行傣族著名舞蹈《孔雀舞》教学时,学生一定熟练的掌握舞蹈的特点,无论是手上动作的柔韧度,还是脚部的力度,都要合理的分析和研究,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对民族民间舞蹈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根据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状况来看,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学模式的应用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舞蹈的新教材以及新课本进行熟练的掌握,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舞蹈的专业技能等,要确保学生的规范性,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舞蹈水平。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民族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民间舞蹈知识和动作,让学生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

(五)加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教师是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授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自身修养会直接影响到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能够促进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收集一些民间舞蹈的内容和资料,了解舞蹈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教学活动中,必要时,教师还要进行示范,确保学生可以理解每一个动作的含义,从而提高舞蹈表现力。同时,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练习民间舞蹈的动作,加深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可以掌握到扎实的基本功,确保学生的舞蹈功底可以全面的提高,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各大高校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确保学生的舞蹈水平可以全面提高和进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舞蹈水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舞蹈练习时可以将情感以及动作等完全融入到舞蹈当中,保证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精髓,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崟.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大舞台,2015,(11):204-205.

[2]冯墨凝.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音乐时空,2016,(05):169-170.

[3]石立林.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J].戏剧之家,2016,(14):202.

[4]芦金钢.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点及其对策分析[J].四川戏剧,2015,(08):100-102.

[5]王小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探析———以蒙古族舞课堂教学为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9).

[6]李长昊.浅谈如何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中国培训,2015,(12X):166.

作者:周璐 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师舞蹈教学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

摘要:舞蹈是一种特殊艺术,能够将社会生活现状反映出来。因此,在高师舞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高师舞蹈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方法进行了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

关键词:高师;舞蹈教学;积极性;方式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高师舞蹈教学中以提升舞蹈技能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人们质疑,显现出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本文从高师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提升学生积极性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对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高师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高师舞蹈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课程,自身存在着相应的就业导向性和特殊性,虽然舞蹈技能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是其他功能也应该加强重视。一些高师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确定存在偏差,有的教师以提高舞蹈技能为主,忽略了舞蹈自身的育人功能;一些教师只注重实践训练,忽略了舞蹈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就导致学生在舞蹈表演时形神脱离,无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

对于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应该将培养学生舞蹈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内容。学生在迈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舞蹈教学工作基本上都是以普及型舞蹈为主,所以与舞蹈技能有关的知识不必太难,但是覆盖范围一定要广泛。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心理已经成熟,在乏味的教学过程,学生极容易产生厌学、枯燥的心理状态,对于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非常不利,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提高[1]。

(三)学生存在差异性

高师舞蹈教学中的生源参差不齐,其素质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学生在之前可能接受过舞蹈训练或形体训练,不管是柔软度、肌肉能力还是技能等,都会具备相应的基础,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没有任何的舞蹈基础,因此会导致存在舞蹈素养差异。所以,在高师舞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师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积极的方法

(一)利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舞蹈热情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导入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舞蹈中特有的艺术,进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习在下面听,之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出相应动作。该种教学模式会给学生一种非常古板的感觉,无法感受到舞蹈带来的魅力,更加无法深入了解舞蹈的风格特点,利用该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情境导入法的应用,不仅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民族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下载相应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壮丽,更好了解草原地理风貌、人文精神等,在播放马儿奔跑、白云飘飘的美丽景象的同时,使同学们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这种情景导入法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舞蹈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掌握了舞蹈学习的技能,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

(二)按照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舞蹈教学

经过实践调查可知,高师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首先,之前没有经过任何的舞蹈训练,自身条件又相对较弱,对舞蹈知识的了解也比较匮乏。针对该类学生,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该注重基本功训练和舞蹈文化的渗入,并采用鼓励教学法,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心路历程;其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但是缺少自己的风格,只注重模仿。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其创新性,使其形成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体系,打破以往的思维模式,按照自己的风格进行舞蹈学习,渐渐的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最后,该类学生的舞蹈基础相对来说比较扎实,具有较强的舞蹈编排能力,但是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产生功利心、合作意识较差。针对上述三种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想提升及学习积极性,一定要从性格特点入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学习中[2]。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高师舞蹈教学的创新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师舞蹈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主体。作为舞蹈教学的主体,学生应该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入手点,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基础上进行舞蹈教学的创新,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体会到舞蹈的魅力。比如,在大型舞剧《卡门》的教学过程中,该舞剧主要呈现了一个热情、大胆的人物形象,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生很难真正了解任务特点,如果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将《卡门》原汁原味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进而提升学生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师范类教学过程中,高师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专业艺术院校、综合高校相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展针对性教学、敢于创新,进而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俊丁.论多媒体与高职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J].大众文艺,2015,07:234.

[2]黎宗建.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02):159-160.

作者:邵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六篇:翻转课堂教学中高校舞蹈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加大了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实践技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舞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评价

素质教育的提出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因此,高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转变教学理念,运用信息化设备营造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舞蹈学习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翻转课堂教学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重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充分了解翻转课堂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能够促使教师转变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具体分析了翻转课堂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1.翻转课堂在舞蹈教学目标中的应用目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动作完美的舞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灵魂与创造性的舞蹈艺术家。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目标制订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创新能力与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鼓励学生对舞蹈表演进行探究,使学生发现符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加强对舞蹈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想象能力,为舞蹈创新打好基础。2.翻转课堂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小视频,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讲,解决自身存在的疑问。(1)舞蹈教学前翻转课堂的应用。在舞蹈教学前,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对应的网络舞蹈教程,及时了解舞蹈课堂的主要任务与学习内容,然后通过观看教学小视频,记录疑难的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为课堂学习做准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推荐或制作网络舞蹈教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视频的时长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13分钟左右,超过13分钟后其学习效率及效果就会有所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控制好视频的时长。第二,合理选择多媒体技术。在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师就需要注重视频的质量,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制作优质的教学视频,从而提高学生课前的预习水平。第三,注重重点问题的设计。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相应的重点问题,保证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能够通过重点问题来巩固相应的学习内容,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舞蹈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翻转课堂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能够及时回顾知识点;二是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三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上让学生对视频进行回顾,为后期学习打好基础。此外,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逐步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合作性分析以及探讨,以达到对自身舞姿纠正和相互学习的目的。3.翻转课堂在舞蹈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舞蹈教学中,对翻转课堂舞蹈教学进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通过教师评价、他人评价等,对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价,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进行彼此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教师巧妙的设计中,让学生反思总结自我学习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性练习。

三、结语

教师要想提高舞蹈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就需要加大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做好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田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6(21):53.

[2]刘忠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288.

作者:李玉 徐艺 单位:昭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