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现代生命科学范文

现代生命科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现代生命科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现代生命科学

第1篇:现代生命科学范文

1.1中国生命科学技术伦理研究现状

生命伦理学在中国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伦理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和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其中,对生命科学技术伦理的关注尤其是高新生命科学技术相关伦理问题的讨论一直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旨归。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各种高新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从多重领域和视角出发进行了深入而审慎地探讨,不同领域学者观点的碰撞和交流为我国生命技术伦理研究提供了优秀的思想和学术资源。例如,邱仁宗集中讨论了异种移植和基因治疗中的伦理问题,认为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某些高新生命技术不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前,应该对这些高新生命技术采取“有罪推定”,暂停人体试验,而用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代替。姚大志和陆树程对克隆人的合理性以及相关的道德伦理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商榷和探讨。姚大志从没有生育能力的人有权要求借助生殖性克隆享受生育繁衍后代的权利和人们的道德观念会随着历史发展、技术进步而改变两个角度切入,分析总结了人们反对克隆人类的三个道德理由:

(1)克隆人类破坏了人的尊严和神圣性;

(2)克隆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3)以“非自然”的方式创造人挑战了上帝的权威。陆树程对姚大志的观点进行了回应,他认为人们对应用于优生优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器官组织移植的治疗性克隆,在伦理上是宽容的;人的生殖性克隆即使有很高的技术可行性,仍然会引发侵犯人权等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违背目前的生命价值论和道义论等伦理原则。张明国认为生命技术是一种风险技术,在其应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安全和伦理风险,进而导致相应的伦理问题;分析和研究了生命技术风险的本质、特征、存在方式和成因,提出应建立和完善有效规避和控制生命技术风险的制度和伦理原则规范。方兴着眼于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委员会建设,分析了我国伦理委员会发展受制约的原因:隶属关系混乱、组织形式和人员构成不规范、审查依据的法律规范不统一和法律定位模糊等,认为应在一定范围内授予伦理委员会行使部分行政职权的权限,建立独立的审查系统,充分发挥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有效作用。除了生命伦理学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在法律法规方面,近年来,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引导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填补我国生命科学技术相关政策领域的空白,我国在重要的生命科学技术领域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例如,原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人的体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临床研究质控要点》、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年的《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附录九“人基因治疗申报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和2003年的《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这些政策法规的内容仍是主要侧重于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对相关的伦理问题关注度不够,缺乏伦理道德规范方面的详细内容和规定,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2009年3月2日,原卫生部出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和医疗抉择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从国家政策层面对现代医疗技术带来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伦理和法律问题的界定和解决给予了官方解释。然而,现代医疗技术发展面临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往往十分复杂,《管理办法》并不能有效解决和消除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和法律困境。

1.2生命技术伦理研究的中西差异

作为顺应生命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学科,生命伦理学于1971年在美国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影响到欧洲、亚洲等其他地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生命技术伦理研究在认识“人”的问题时,往往局限于“人是目的,而非工具”和“人是道德的主体”等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基础上,认为应该充分尊崇个人的自由意志,并要求对个体自主权的尊重。“以人为中心”的极端后果是在思维里刻上了“人之外的万物皆为工具”的烙印,造成对非人类生命主体的轻视和不尊重,将其视为实现人的目的而可被利用的工具。例如,恩格尔哈特在其论著《生命伦理学基础》中论述“行善原则”时,区分了“尊重”与“行善”,认为人不应理所应当地对动物进行利用和索取,提出了人对动物负有行善义务的观点,但仍是基于“人是道德的主体”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墨家学说中的哲学和宗教思想中蕴含着人类行为不应只考虑人类自身的利益,还应尊重和关照动物的生存权利的先进理念,如“天地好生”、“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合一”,表达了爱护尊重除人之外的天地万物的观念,提倡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发展,比西方传统的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伦理思想更具有关怀性。另外,中国传统伦理中有很多与西方类似的原则或价值,如不伤害、有利、尊重、公正等,这些价值根源于中国本土的哲学和文化传统,其哲学文化基础和实现方式与西方不尽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某些落后传统思想与当今生命伦理思想存在矛盾甚至激烈冲突,会对生命科学技术研究进步造成一定的阻碍,应予以摒弃和改革。例如,清代名医王清任历时40余年通过观察和剖视乱葬岗瘟疫致死儿童和行刑场死囚的尸体,绘成和刊行《亲见改正脏腑图》和《医林改错识要》,为中国解剖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却因质疑中国传统中医的脏腑理论而遭到众多中医名家的批判,被视为“离经叛道”、“毁坏祖制”和“哗众取宠”的异类,认为他解剖、毁伤他人身体“极其不仁”、是“教人于胔骼堆中杀人场上学医”。中国解剖医学进步的脚步也因此停滞不前,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国的生命技术伦理研究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思想文化,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良资源,如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和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道教“重人贵生”的生命观,佛教“因果”、“轮回”、“慈悲”、“福报”等宗教思想,更加注重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境,实现生命技术伦理学研究的本土化。例如,在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个人与家庭、社会群体的关系要比某些崇尚个性与自主的西方国家紧密得多。因此,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地区推进和实施知情同意等原则时必须重视和考虑家庭和社会群体因素。

1.3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对当代生命技术伦理困境的疏解

恩格尔哈特认为,当今西方世俗社会面临着经济与文化双重危机,主要指“由于西方社会—民主制福利政策所引发的经济危机以及西方文化由于家庭解体所引发的社会危机。”以恩格尔哈特为代表的众多西方生命伦理学家认为儒家智慧能为这双重危机的疏解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儒家思想既有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独特道德意识和道德主张,也有随着历史沿革和社会进步历久弥新的普世道德考量。儒家思想和学说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其伦理观念和规范影响深远,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现代社会伦理生活中仍然有着持久影响,尤其是在家庭、社会群体、人际交往和个人道德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儒家学说对现实生活和人事的关注及其独特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等,符合我国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客观现实需求。当代中国的道德观应该与儒家的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生命伦理学具有人文性和人文精神,它不仅解决现实的生命技术与人的需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还研究人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命伦理问题。而儒学在本质上也是关于人的学问,如天人合一、仁者爱人等思想,蕴含着对天理与人性的透彻看法和对生命意义、人性价值的终极思考,以及人与天地自然万物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台湾学者李瑞全尝试建立了一种儒家生命伦理学,分析生命生殖和基因技术等生命伦理问题,对我国当代生命技术伦理研究具有十分有益的参照作用。其理论框架如下:以“不忍人之心”作为道德根源和动力;在此基础上阐发出以“仁”为核心的自律(自主)、不伤害、仁爱(有利)、公义(公正)四个基本原则;由以具体化为咨询同意(知情同意)、保护主义、保密、隐私权、诚实、忠诚等规则;当原则或规则在具体情境中发生冲突时,以儒家的“经权原则”来寻求反思的平衡,作出道德判断。

2加强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伦理规制的设想

我国若想在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取得先机,应灵活采纳和融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等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如“以道驭术”,从我国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应对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伦理难题。

2.1“以道驭术”的生命科学技术伦理实践

尽管“道”与“术”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引申意义,但从技术伦理学层面看,我国古代从一般意义上对技术与道德关系的讨论,可以概括为“以道驭术”,其中“驭”的意思是驾驭、节制,“以道驭术”指的是“技术行为和技术应用要受伦理道德的驾驭和制约”。“以道驭术”强调人与技术、人与世界多方面关系的协调解决,已经成为解决当代技术社会各种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以道驭术”注重技术应用的正负效应,主张技术要合乎“道”和“利人”的标准,技术活动各要素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和谐发展,以技术道德规范约束技术相关人员的技术活动,通过对技术的有效道德控制,消除和限制不适当的技术应用带来的消极影响。上述理念同样适用于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规制: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从事科研活动合乎于“道”,追求崇高的道德精神境界,遵循科技伦理规则和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道德规范,而不是迷失和屈从于追逐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服从于“道”,以造福人类、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避免和消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道德滑坡和伦理困境;人们看待高速发展的生命科学技术要顺应于“道”,改变严重阻碍生命科学技术进步的落后错误的伦理规范和价值理念,增强反思,建立和完善引导生命科学技术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2.2构建生命伦理治理机制

第2篇:现代生命科学范文

1.1研究空间更广阔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研究空间的扩大化,它不仅在宏观方面研究各个生物体内的器官以及组织结构联系;自然界个体与群体、群体之间及其与外在环境间的内在联系;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同时由于生物体存在物质层次性,各个生物大分子中又包含着碳、氢、氧等各种各样的原子,甚至原子内又存在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物质。因此分子生物学研究应运而生,现代生物科学日趋向微观世界进军,并出现了一门新的电子生物学学科。由此可知,随着生物科学理论与其相关实验的多方面结合,诸多生命物质疑团将在微观分子研究中得到合理解释,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其控制和改造生物的能力也将显著提高。

1.2多学科相互渗透

生物科学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其与数学、力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互为一体,这种渗透与反渗透作用便推动了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举例来说,力学、化学以及物理学对生物科学的渗透作用产生的结果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作用的边缘学科,例如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由此开创了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新方向。同时生物科学对力学、化学以及物理学的反渗透作用产生的结果便是新形成类似化学仿生学以及物理仿生学等新兴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量子力学、信息论以及控制论等新兴学科有了飞速的发展,再其强大的影响力下电子生物学、生物信息论以及生物控制论等边缘学科也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现代生命科学与多领域、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新特点促使人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不断汲取多方面知识扩大视野显得尤为重要,那种只局限于研究自己专业领域的科技人才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隔行如隔山的状况将不再适应于社会发展。

1.3实验手段更先进

随着人们探索空间与认识领域的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也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实验手段日趋先进与现代化,这是生物科学现代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更是其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标志。换句话说,生命科学只有依赖于实验技术与手段的不断更新才能有飞速的突破与长远的进步,科学实验的技术水平与方法手段决定着生命科学的发展高度。假如现代生命科学缺乏先进的现代化实验仪器,那么其发展进程将受到停滞,甚至一事无成。由此看来,不断汲取新方法,创新新技术,完成生物科学实验手段的现代化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在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学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创新,不仅方便人们从细胞水平上进行生物规律的探究,更有利于推动人们从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运动规律研究分析,这不仅是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对生物的新认识,更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性进步。

2结束语

第3篇:现代生命科学范文

关键词:生命科学馆;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

临床医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学科,是医学基础教育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的桥梁,在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实践性、技术性以及专业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操作不可分割独立,必须二者结合共同进行。然而,由于当今医学院校扩招、医疗纠纷的增多、患者不能充分配合教学等因素,导致临床教学资源非常紧张,其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亟需多元化的教学途径来为临床医学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和基础。湖北医药学院生命科学馆展览面积约500m2,馆藏丰富并拥有先进技术支撑,其中人体标本1000余件(套),不仅有实体标本、塑化标本、铸型标本、断层标本,还有大量数码切片标本,并融合先进高科技信息技术,如虚拟讲解员、全息成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3D投影等现代化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将传统实体标本与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虚实结合的交互学习平台[1]。临床医学的教学是以基础医学形态学为基础,充分利用生命科学馆种类齐全的大体标本、显微标本、数字标本以及VR/AR数字化信息技术,不仅让学生观察到人体结构的正常与病理形态的对比差异,并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对生命科学馆在外科学、妇产科、医学影像学教学中作用进行总结,探索将生命科学馆与临床医学教学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虚实结合仿真医学情境中获得临床专业知识和提高临床实践专业技能。

1生命科学馆在外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外科学教学内容多而复杂,与内科学相比,外科学主要研究如何用手术疗法治疗为患者去除病痛。手术操作是外科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危险性,操作过程中手术的技巧与方法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与患者的后期恢复,任何失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2]。外科学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充分掌握人体器官结构的正常结构,还需要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检查及手术操作机会。然而,由于近年来医患矛盾、医学院扩招医学生数量激增等社会问题,在医学生实训期间临床实践过程中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同时,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每一个器官结构的手术操作的讲解,必须以正常人体结构为对照,且要求操作者必须十分清晰准确的了解手术部位其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器官毗邻等,内容繁琐复杂,枯燥晦涩,仅仅依靠书本、多媒体图片展示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联系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生命科学馆中的实体标本、铸型标本、塑化标本可清晰展示器官结构在人体的位置、神经支配、血管分布及周围器官的毗邻,且学习者通过佩戴VR眼镜、耳机等切身感受真实的操作环境,对人体结构准确清晰的认识,并通过调动各种感知器官,帮助学习者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心脏手术过程,心脏不仅有大血管出入,且与食管、肺、膈、迷走神经等重要结构相邻,任何处理不当,均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外科实习学生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往往感到十分困难,且无法重复练习。然而在生命科学馆,可通过完整纵膈的胸部标本、心脏标本等从整体到局部的清晰观察心脏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等结构,并通过VR/AR数字人虚拟人体,仿真手术操作现场,可使学生多次重复的训练,提高操作熟练度,为心脏部分的手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生命科学馆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

妇产科学是临床教学中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及与妊娠相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临床诊断,手术学部分的临床实习阶段也是妇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妇产科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加之妇产科检查涉及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其临床教学的现场操作示范与讲授部分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要更难以实施,这极大的影响妇产科学的教学质量[4]。而充分利用生命科学馆的女性生殖系统实体标本、铸型标本以及塑化人标本、各系统多媒体交互平台及VR/AR数字人等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正常与病变之间的差异,了解人类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及受精卵着床与发育过程,并通过虚拟的3D胎儿的发育,了解不同时期胎儿的发育状态及胎儿的分娩机制,来辅助妇产科学的教学。如在教学过程中阴道分泌物取材、双合诊、三合诊及直肠-腹部诊等,传统教学主要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仿真模型等方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生命科学馆的多媒体交互平台及VR/AR数字人技术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更为真实体验感,逼真、形象、生动、直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生命科学馆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成像高新科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特别是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对临床医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其临床思维及技能,影像学基本功培养也是对临床医学生重点培养的项目之一[5]。医学影像学的基础是解剖学和病理学,无论是X光片,还是CT、MR图像的阅读,均需要医者结合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及病理学知识,对所拍摄器官的位置、结构、大小、毗邻等有十分清晰明确的了解[6]。而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轮转多个科室,在医学影像科室的学习时间有限,如何在短的时间内培训指导学生高效的掌握医学影像学知识,提高其阅片技能是医学影像学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关键难题。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理论教学,辅助胶片指认,然而影像科室储存的胶片在经幻灯投影之后结构清晰度有限,且单纯的胶片学习,学生无法与实际结构相联系,导致内容难以理解。而结合生命科学馆大量的正常及病理实体标本、铸型标本、数码标本以及专门的断层标本,在学习任何器官结构的影像学知识时,及时与实体标本或多媒体联动系统结合,并结合VR/AR数字人的交互式学习,通过触摸选择人体不同部位,显示该部位的不同切面的结构、毗邻,帮助学生搭建影像学图片上结构与人体真实结构的关联,便于学生迅速地理解和掌握影像学的基础内容。

4总结

生命科学馆融合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的实体、铸型、塑化、数码等各类标本,并结合先进的人体全息成像系统、VR/AR数字人等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完美融合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优势,更加直观、清晰、逼真的展示了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与毗邻关系,不仅有更充足的实体标本资源供观察学习,更利用虚拟仿真的医疗环境进行实地操作,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临床医学的操作实践技术。在外科学方面,生命科学馆不仅通过各类标本从整体到局部的清晰展示手术器官的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分布等结构,并通过VR/AR数字人虚拟人体,仿真手术操作现场,使医学生有机会多次重复的练习,以切实提高操作熟练度,从而帮助学生将难以理解记忆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在妇产科学教学方面,通过生命科学馆女性生殖系统各类标本、虚拟的3D胎儿的发育、VR/AR数字人虚拟人体等结合,更好的讲解、示范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病理以及妇产科学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方面,不再单纯依靠胶片,而是充分利用多种实体、铸型、数码标本,解决了传统教学典型结构胶片不足、存放困难等问题,同时结合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能从不同切面和断面观察某一器官结构,加深理解。总之,生命科学馆不仅有更充足的实体标本资源供观察学习,更利用虚拟仿真的医疗环境进行实地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融入到临床应用学习中,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医学的教学效率,使临床医学的教学发生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睿,姚淞元,王配军,等.生命科学馆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医学信息,2019,32(18):1-2.

[2]耿磊,邓俊芳,胡晨,等.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术教学和技能培训实践的探讨[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8,2(4):11-13,27.

[3]崔树娜.基于VR/AR技术的情景教学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学应用的SWOT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5):133-135.

[4]徐琼芳,李祖祥,欧阳平中.4G实景课堂在高职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5):166-167.

[5]王渊,李丹,张明.多媒体技术联合传统教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7):1100-1102.

第4篇:现代生命科学范文

1创新教育体系的内容

简单地说,创新教育体系是指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各教学要素的总和[3]。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1创新教育观

创新教育观是落实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指导思想[4]。与传统教育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承不同,创新教育要求参与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校领导)改变单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传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受动者(学生或教师本身)的创造潜能,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在教育教学中随时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处处以教育双方为根本,通过与教育的受动者的互动来做到创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时时处处注意受动者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实事求是。

1.2创新教育平台

如何落实创新教育的问题,是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质部分。它包括课堂理论教育、实践教学以及课外创新教育平台三大部分。(1)课堂理论教育部分包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主要以课堂形式存在的教育内容。它需要完成:确定教学主体和中心;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大量运用现代化手段;重新组合各种相关学科知识,创立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的任务[5]。(2)实践教学部分包含: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主要指以实际操作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教学形式。组成这几部分的软硬件环境即为实践教学部分。(3)课外创新教育平台是指国家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所有活动。包含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程实践、国内各种专业竞赛、专业技能培训和认证、研究型课程等内容。

1.3创新教育的保障

创新教育的保障是指如何推动创新教育的问题。主要包括:稳定而富有活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灵活而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和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2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氛围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转变速度加快,力度加大,现行的创新教育体系从无到有基本已经全面铺开。据调查,现今我国所有“985工程”“211工程”系列高校已经全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学校教学与科研部门充分联合,针对在校学生推出了一系列用于激励学生创新的科研和实践项目。学生受益人数占学生全体人数的40以上[5]。但目前也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2.1创新教育观的问题

(1)创新教育中的主导者和受动者角色转变不科学。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老师是主体、学生为客体。课堂教学方式始终以“讲授式”为主[6]。虽然学分制已经是高校教育环节中,主要的教学体制,但作为主导者因为可以决定受动者“是否获得学分”“是否顺利毕业”等关键性教育结果的原因,导致这样的角色难以转变。特别是在理工科学校,其检验受动者学习成果的考试,较文科类高校更客观、灵活性更小,这就导致这样的角色转变起来更难。而创新教育观要求教育主导者与受动者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互动,要求主导者准确了解受动者的个性,在教育中充分沟通、自由讨论和相互启发,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主导者和受动者的角色应该发生转变,这样的教育才是有传授、有反馈、有改进的可能产生创新思维的教育形式。

(2)创新教育中,“以人为本”[7]的观念难以普及。近年高校扩招之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教师数量无法与学生数量相匹配。加之高校教师既肩负教学任务,还肩负科研任务。高校关于教师基本教学科研任务量的设置,会让教师在进行相关活动时有所权衡,有所犹豫。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其科研任务与生产结合度更高,所以要求其成果更具有可实施性,也就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精力到科研活动中去。再者高校教师年龄整体有所降低,其面临的生活压力增高,所以其用于教学的精力会有所分散。故要求其在教育活动中更贴近学生,认真了解学生,发掘其个性化,这对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而,“以人为本”的理念较难得到广泛的实施。

(3)创新教育中,“国际化”视野不够广泛。随着我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需求越来越大,创新教育在“国际化”视野下,也愈发体现其重要性。创新教育观中,既要传承,也要创新的教育观念,让国际化的方向更加明确。而我国理工类学校在逐渐摆脱单一化的进程中所推行的创新教育往往是以其单一化的专业为背景的,这就导致了学科交叉不足、国际交流方向单一、国际竞赛参与面窄等特点。虽然有些高校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和国际交流成果,但是随着国际科学界对学科交叉的要求的强烈,也渐渐先出疲态,难以维持以前的水平。

2.2创新教育平台方面的问题

(1)现今的课堂教学已不再单纯依赖粉笔、黑板,而拓展到了更多涉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层面,投影、音响甚至网络手段的大量应用,让课堂更加生动,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大幅增加。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仍显出其单一性。对我国东部一所理工类高校研究生的调查中有一项学生对高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中,“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教育观念”的选择比例超过了64,接近三分之二[8-9]。

(2)部分理工类高校开始努力改变学科方向单一化的局面,逐渐走出了一条学科多样化、专业交叉强的多学科发展之路,实践平台因此也丰富起来,除了参与国内几个著名的理工类竞赛外,在国际上的竞赛也屡获殊荣。但是这样的交叉和融合范围很小,所实行的高校数量尚不多,取得良好效果的高校更是少之又少。

2.3创新教育保障的现状

随着高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或多或少会得到改善。但是其培养方案的改变则是难上加难。创新教育对培养方案的要求是灵活而符合实际。也就是说,某个学院的培养方案,既能适合各种学习能力的学生,使其在统一的培养标准上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又要应付随时在变化的社会、市场环境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拿本科生来说,一般某个专业一届学生的培养方案在其入校时基本确定,四年的本科学习中,只对其培养方案做小范围改动。但国家发展一日千里,当学生读到大四时,其大一时候制定的方案很可能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需求。而学校的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也同样不允许大幅修改培养方案。

3创新教育的体系和平台建设

根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对创新教育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和取得的成效,现对创新教育的体系和平台建设做如下陈述。

3.1创新教育的体系建设

3.1.1建立并整合机制

由“分段分层培育机制”“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专业导师指导机制”三个相辅相成的机制组成的创新教育体系。使所有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推进和保障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分段分层培育机制”,让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难易内容的训练,使得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达到最佳效果。(2)“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根据标杆效应理论:立好标杆,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带动后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各类平台、训练计划、培养模式等发掘优秀人才,给予激励措施,协助学生规划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效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系统地指导学生做好专业学习继而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我们构建了专业导师指导机制。通过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重大改变,使该机制成为本科生在大三到大四期间必须完成的一门学分。该机制将本科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分配到学院现有教师的实验室内,提前接触科学研究环境,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习惯。经过几年的积累,实验室中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研精神使学生受益匪浅,推进和夯实了创新人才的培育。

3.1.2开拓并整合资源

(1)整合院内教师资源,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2009年起,学院整合院内教师资源,实施让大三年级所有学生全面进入课题组的“专业导师指导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系统地指导学生做好专业学习规划,提前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科研训练及论文指导,增强学生的专业科研能力,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2011年依托企业资助创新平台,让学生带着项目走进专业导师制,导师制全覆盖,项目全覆盖,使导师制更具有实质内容。经过近4年的实践,专业导师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导师制中也得到了分类指导。从出口情况来看,就业质量较以往有所提高;从创新人才培养来看,涌现了多名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

(2)整合校外企业资源,推进学生创新实践。学院利用成都高新区的科学布局特点,积极联系各企业。通过与企业联合建立俱乐部、签订实习协议、创建孵化基地等方式,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平台。同时,开创性地与企业建立了面向全校的新的竞赛。通过竞赛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对专业的关注,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学生资源和人才资源。

(3)结合国际化进程,为创新拓宽道路。依托学院人才和学科国际化平台,通过低年级开展be-yondborder、高年级依托seminar研讨会,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打开学生国际化视野,从而在面上梯级推进国际化培养进程。同时,学院教师的海外背景、每年神经信息暑期学校及生命论坛,使得学生在国内名校中享受着全球视野的文化、学术气息。同时,学院积极承办国际处来华留学生交流项目,将留学生“引进来”手拉手加强国际化氛围营造,目前已形成中国台湾义守大学交流营、海峡两岸大学生交流营、美国卡尔顿大学交流营、中国香港地区大学交流营等固定的学生交流营。通过教师出国出境学术交流契机,“走出去”与境外大学建立合作姊妹学院,目前已与中国香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每年会选派学生赴港交流。每年学院有近10的学生参与出国交流项目,毕业生中有8左右的学生出国深造。

3.2创新教育的平台建设

依托学院学科优势,开展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前沿讲座、创新创业讲坛等讲座或课程,普及生命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针对生命学科在我校背景下的特点,在学生进校时就开展生命科学导论学习,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知识普及讲座,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在大二时开展生命科学前沿讲座,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立志做高层次人才。在低年级中贯穿创新创业讲坛,邀请知名科学家、优秀企业家来校讲座,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大三时,100学生进入学院课题组开展专业导师制学习或进入企业联合培养,在面上形成梯级化创新能力培育模式。

4结束语

第5篇:现代生命科学范文

在教学实验方面,我们提供了专有的平台供师生分享教学成果,方便教学交流,实验室管理员可以通过本网站数据库系统管理实验设备,提供给学生实验设备的网站预约,更加便于设备的一体化管理。

在学术交流方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在网站近期的学术讲座信息,另外,在交流板块,学生可以与权威教师、优秀毕业生进行快捷的交流沟通,本网站的建成将大大活跃学生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积极性。网站定位为集生命科学各学科相关学习资料、实验室相关信息及学习资料以及沟通交流平台为一体,以学长及学者的知识背景为人文文化,以创建更多有益项目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创新性为发展方向。

由于同时面对以上三类对象,本网站就必须在满足第一对象的基础上尽量增添吸引二三类对象的信息,例如网站帮助及适时的交流模块,以及更为广阔的信息服务。

2网站设计构想与规划

网站设计的第一步是对整个网站进行规划,将网站划分为前台与后台两个部分:前台主要提供网站的主体功能内容,包括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体制、设备与环境、特色项目、中心介绍、学生创新、教学资源、留言板等内容;后台设计内容包括针对前台各项内容的管理,信息的,以及对留言板信息的反馈等内容。整个网站的设计,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1)网站页面设计。主要包括前期收集资料,设计效果图并建立基本框架和后期对框架进行美化、动画制作等。(2)建立后台数据库。(3)编写脚本语言,连接网页与后台数据库。(4)网站测试。

3网站主体功能

网站为浏览者提供了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为浏览者提供了了解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渠道,在这里能够了解到相关的学术及实验室的信息;本校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站管理员把通告、新闻及教学资料到网站上,及时更新网站的信息。因此,本网站按照前台针对具有用户权限的访问者,后台针对各级管理员的功能设计。前台功能:①浏览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概况;②了解专业相关发展资讯;③从校园网获取各类教学资源;④登录发文系统,上传/下载教学课件、作业;⑤查询教学计划,获取沟通方式;⑥浏览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相关成果;⑦留言板进行留言。后台功能:①管理员后台添加、删除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体制、设备与环境、特色项目、中心介绍、学生创新、教学资源等相关内容;②从后台信息,更新实验室开放公告;③添加/删除下级管理员,维护个人信息、密码管理;④收取作业、实验报告,添加教学课件;⑤添加/修改/列表教学文件等教学资源;⑥管理校内校外友情链接资源;⑦管理定制部分一级/二级导航菜单;⑧留言管理与回复。

4网站建设内容

用户访问站点是为了读取其中的内容,因此,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存在的基础。网站设计主要是对网站前台页面进行制作,为了更好地表达网站主题,需要对网站的“美”和“功能”同时兼顾。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提高,使其适应陕西省示范中心的要求。因此,针对现有网站存在的如页面简单,缺少特色,配色不尽人意,内容单一,不利于浏览者形成记忆与多次光顾等问题,设计工作首先在视觉上着手加强网站特色,给人以友好独特的视觉感受,网页页面风格追求简单明快、结构清晰、内容饱满,文化气息强烈,在页面色调上尽量选择高纯度,减少对比色,增加同类邻近色,依此原则对页面图文搭配、颜色配比、导航样式、网站标志、文字排版等内容进行了再设计和改进。对网站具体内容的设计需要做出框架设计,逐渐补充与完善,主要设计工作包括:(1)实验指导。详细列表实验室的各项设备(图文)和所在实验室地点,以及使用手册、实验指导书。(2)创新实验。提供学生申请自主实验平台,鼓励预约实验仪器。(3)人才交流。提供往届毕业生去向及发展信息(就职或研究项目概况),为往届毕业生与在校学生交流提供桥梁,帮助在校学生规划今后人生目标。(4)网络课程。供学生参与网络自我学习的平台,包含课程课件,上课时间及地点,网络化课程内容等。(5)答疑解惑。提供师生答疑解惑的平台和教师联系方式。(6)学术发展。提供生命科学领域最新学术论文,期刊等信息,为学生提供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状况。(7)联系我们。目的在于方便校外人士与中心取得联系,设立实时地图链接。(8)拓展链接。将链接国内外相关专业知名网站。(9)在线帮助。对浏览网站提供文字帮助。(10)企业交流。提供实践教学信息和专业相关企业信息,为学生企业实习以及应聘岗位提供帮助。

5测试报告

一般来说,网站测试需要进行的就是网站页面的完整程度,网站编程代码的繁简程度和完整性,网站空间的链接速度和网站空间的加压测试承受度进行测试,测试网站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是为纠正软件的缺陷提供依据,也是对软件性能的一个总体分析、认可和对不足之处的说明。因此,测试分析报告对于今后软件功能的加强,不足之处的弥补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页建设主要使用dreamweaver编程语言实现,网站的设计和编程完成后,要对网站进行测试和上传。首先将网站上传到网站空间,然后对网站进行测试,同时也是对网站空间进行测试。

6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