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数学专业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专业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专业课程

第1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很显然,学习金融数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将其理论知识应用到金融业界。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这一目标是一致的。为此,我院顺势而为,根据自身特点,开设应用数学(金融数学方向)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具体来讲我院开设金融数学专业(方向)是有着以下两大集中优势的:一为就业方面的优势。大家知道,我国基层金融经济工作部门大多数均存在着数量化的水平比较低、决策欠缺科学性等现实状况,基层金融经济类的工作部门比较缺乏金融经济专业人才,为此这方面的人才仍然是市场上紧缺的,学生的就业形势可以被看好。这样一来就为譬如我校这样的地方院校培养面向基层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机会——设置及发展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专业方向)。二为学科本身带来的优势。我校即以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高等学府闻名,在老牌的汽车专业上有着绝对的学科基础与地区优势。然而金融数学专业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除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之外,又包含着很多的数理统计知识。纵观十多年来我国金融数学专业开办的历史来看,大学数的情况下对学生在数理统计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比较少,进而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也就比较薄弱些。而现实是大量的金融经济问题均会使用到数学工具,故而学生在《金融工程学》、《金融数学》等课程的研究学习中会感觉到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系开设金融数学专业方向是个明智之举,可以充分突出数学的夯实基础作用,也可做好数学与金融经济学、数学与汽车金融等的融合,专业特色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二)我校金融数学方向课程设置内容

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校金融数学方向课程设置强调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课程及实践课程设置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总目标,把培养能顺利就业的学生作为办学宗旨,在增加实践课课时的基础上,适度的减少理论课的课时,通过具体的金融问题的解决,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建模这种工具来解决实际金融经济问题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应用能力的金融数学专业人才。1、具体来说,依据所开课程的类型及专业培养要求,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分类为以下三大板块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其中这里的公共基础课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科基础课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微分方程》等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值得一提的是《数理统计》,由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亦在金融领域有着较广的应用。在后续的专业课程设置中仍有其延伸,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软件应用》。与此同时,我们亦安排了较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里包括上机、课程设计、在金融机构实习等),故而减少了学生在相对较抽象的纯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增强了所学知识体系的应用性。而这里的专业课课程则具体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与此同时我们还考虑到金融数学专业本身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学习和应用,要求学生至少掌握1~2门实用的统计学软件。在开设课程方面,增加了《数学实验》这门课程,具体向学生讲授数学软件MATLAB,安排的学时为32学时。这里的课程《利息理论》《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数学》都相应的安排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目的就在于更注重训练学生数理金融领域的应用能力。为了将课程设置的更为合理,我们整个团队亦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研讨班、课题我讨论小组、知名教授讲座等)为整个专业的开办做足了预演工作。2、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到选修课的安排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故而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我们作了详细且具体的规划,并进行调研,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宝贵教学经验,并具体结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考研意向、毕业去向等。依据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培养的方针,将专业(选修)课程大多安排在第五—七学期,分批次的来安排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在第一—四学期学习中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课功底、且有着考研意向的同学,除了安排学习《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学概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保险精算》等金融类课程外,又增加了数学类《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等课程;而对于那些对实践性环节感兴趣、愿意参加各类具体的课程实践等活动的同学,我们除了安排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如《证券投资分析》等外,还联系十堰金融机构,初步设想采用“2+1+1”模式,即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2年、专业课程1年,金融机构实习1年,真正做到校企联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有市场需求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3、我校培养方案特别注重教学实践这一环节,经过长时间前期的调研与准备,在课程课时的安排、专业课程种类的选择、实践环节学时的安排等方面均做了诸多的论证与考量。(1)切实从培养专业学生的角度考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分考虑到金融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将一些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如图表法、数学建模思想以及一系列的金融经济变量的理论及运用的方法都教给学生。并设置诸多相关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解决模拟的或真正的金融机构出现的一些问题当中来,以此来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程设置着重落脚于实践,开设与市场完全对口的课程内容,相应增大课时量,增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使学生明白真正的市场所需。另外开设的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到社会上金融机构的资格认证考试当中去。比如我们专门开设的《保险精算》《利息理论》等选修课程,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参加保险精算师资格认证考试;开设的《金融学概论》《证券投资学》等课程则有利于学生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开设的《汽车金融》课程则更是结合我校老牌汽车专业名校的优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我校汽车专业丰富的资源,参与选修学习一些汽车学院、管理学院的专业课程,甚至辅修双学位,以有利于学生在将来就业时从事汽车金融方面的工作。事实上,早在2004年,我校就已开办过汽车金融服务专科(高职)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都从事汽车金融服务行业的工作。总之,我们在课程设置上秉承以应用为目的,建模为关键,学生参与实践为形式的这三大方针,全面提升学生学习金融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金融业界对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

第2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关键词]专业标准 数学教育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23-03

《教师专业标准》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专业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教师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我院数学教育专业是师范类的传统专业,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前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不能完全覆盖中小学数学知识,教师教育类课程开出率较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有效性融合不容乐观,数学应用类课程无论选修还是必修数量相对较少,实践环节较薄弱。近几年,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我院数学教育专业获得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立项,下面谈谈在《教师专业标准》背景下修订和优化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优化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

1.突出师范特色。在课程设置中:减少学科专业课程,增加教育类课程;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减少单科课程,增加综合课程;减少传统课程,增加创新课程,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重视综合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强调数学理论的建构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处理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的关系。让学生把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了,又形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整体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方法。

3.重视当今研究成果。在课程设置上,重视经典数学和近代数学的同时,开设现代数学新进展、新成果、具有前瞻性的课程,向学生介绍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国内数学教育的进展动态,以及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

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现代的数学教学观。

5.加强教育类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贯彻《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数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体现高师数学专业的特点优势,适应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学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数学教师。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 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师范专业性、信息技术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有机结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

1.精练数学专业学科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专业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等数学研究、普通物理等为数学教育专业主干课程。首先,我们从广西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出发,本着学科专业课程“够用为度”的理念,对部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整合,例如:将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这两门课程合并为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一门课程,同时适当降低其系统性、完整性、严密性要求;其次,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形成了一条主线,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为基础性课程,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为发展性课程,概率与统计、普通物理为创造性课程的课程体系;各部分按知识层次进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基础性、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连贯、开放、整体的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很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数学专业学科总课时680学时,比原课程设置的833学时减少了153学时,形成“更高效、更实用”的师范数学教育专业学科课程体系。

2.构建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们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一是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加大课时,由原来的一学期开课时间,改成一学年来开课。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多媒体技术原理;同时,还要了解网络信息的伦理道德修养;了解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抵制计算机犯罪的常识等。

二是加大课件制作及教学演示课程,将《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Flas设计》、《网页制作》列为必修课,还开出图像设计、动画设计、影视编辑等选修课程,提高学生课件制作及数学教学演示能力,这包括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借助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等。

三是开发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的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的发展状况,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中的规律、特点和动向。使学生通过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来探究、发现、获取、验证、建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意识,并形成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数学的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总课时为221学时,课程以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相结合的形式开设,部分研究型课程延伸到课后。

3.强化教育类课程体系

数学专业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数学学科理论知识,教育类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教育类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普通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主要开设:心理学、教育学、三笔字、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师范生音乐和美术基础、班主任工作技能等课程。第二类是数学教育类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从师任教的技能和艺术,实现数学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向实际的教学行为转化的核心课程, 融数学、教育理论于一体, 起着联系数学学科课程与公共教育类课程的桥梁作用, 也在数学学科课程、公共教育类课程与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我们将数学教育类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数学教学内容研究类, 开设数学解题研究、初等数学研究等课程;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类, 开设中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中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三是数学思想方法类, 开设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现代数学思想选讲、现代数学与中小学数学等课程。

教育类课程总课时52时,比原课程设置的408学时增加了121学时。

4.构建与农村中小学对接协作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与农村中小学校的联系,在现有教育实习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向农村中小学延伸,延长实习时间,教育实践由原课程设置的4周增加到16周,构建包括基础见习、课程见习、综合实习、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将学生的教学实践贯穿在在三年学习过程中。这一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际教学和见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完整了解一个学期的中小数教学全过程,更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三、以《教师专业标准》依据,全面推进教学方法、 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教师专业标准》中教学方法要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因此,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我们显得尤其重要。

1.要彻底改变目前部分教师课堂教学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口”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和从“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实践探究”的转变,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现场示范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还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工具探索数学的实验,数据的模拟等,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和有效。

2.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思考所任专业课哪些内容、哪些环节和哪些方面可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开发和使用课件(至少占课程的20%),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3.将课程的一些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应用案例、模拟试题等上传到学习网上,让学生共享,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开辟课程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平台和与教师交流的场所。

四、结语

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我们应认真学习《教师专业标准》,全面把握《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根据中小学数学教师人才培养需求,抓好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钻研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广西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作出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冯娟.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8,(4).

[2] 刘桂香.高职数学教育专业的现状与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 马啸风.高师本科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关键词:专业需求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资源整合

一、中职校数学课程与机械专业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近几年,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推行了新的教学目标,执行了新的教学计划,有的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了国外职教课程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BETC等。部分职业学校逐步建立了自我特色的课程体系,加上普遍生源质量下降等因素,现行的数学课程设置已经不能为专业课程提供必须的数学知识,也使专业课教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听不清楚。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看不到数学本身在专业中的应用,体会不到数学自身的魅力,也就逐渐失去了对数学课的兴趣。而中职校数学课程与机械专业课程的整合必将更好的推动整体教学的发展,是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认识更新和揭示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完善数学教学的过程,更是形成和普及有关中职学校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过程,课程的整合也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基础课程更好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帮助。[1]

二、中职校数学课程与机械专业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1.针对我校机械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开设有机械专业课《机械制图》,《制造基础》,《零件测量》等,同时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比如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主要依靠语言讲述和黑板画图的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依旧解决不了学生对空间概念的建立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的难题。有些学生对平面(视图)到立体(三维视图)、立体到平面的转变概念还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学生的空间概念还停留在二维坐标(X 轴、Y 轴)的时期。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借助直观教学手段,利用不同的实物形状(如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棱柱、球体等)为载体,再结合这些实物形体与平面图形(视图)的讲解促成学生思维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有效转化。从而学生可以便捷地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深化自我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完善相关课程整合教学方案并改进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准确定位教材,课程目标,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我们对机械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专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为尺度,融通各类学科体系,结合专业需求,面向机械制造领域。比如增加正弦、余弦定理的相关应用,解决机械制造实训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将实践实训中遇到的相关计算问题作为案例并归纳总结出各种类型问题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在车床上的测量计算问题,包括钳工等。 另外,三角函数特别是三角特殊值的计算、三角关系、计算锥度、采用正弦规进行检测、渐开线的计算、数控中点的坐标计算、连杆机构的计算等等,诸如此类专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在《机械零件测量》这门课中,需要讲授《用正弦规测量圆锥角度》这节课,教师需要分析解决工件测量面的圆锥角a与量块正弦规圆柱中心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a的相等关系。找到等高a,b两点时,如何利用三角函数 ,求得圆锥角大小。这不但要求学生了解量块、正弦规和带指示表的高度尺的使用方法,还要懂得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角度的测量步骤,会用计算器的反三角函数计算圆锥角等。其中在计量器具准备过程中,需要擦拭平板,检查杠杆指示表指针是否摆动灵活,转向如何;还要检查高度尺,并将杠杆指示表安装到高度尺上;清洗零件,测量被测工件的大端直径、小端直径及椎体长度,记录数据,利用公式,求出参考量块尺寸h;所有这些内容都需要数学和机械知识紧密相连,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3.实行推行新的建设方案,尝试编写校本教材,在教材试行版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试想在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安排如下内容:基本作图及投影的基本概念,点、线、面及基本几何体的投影;三视图的基本概念;轴测图可以作为选学内容安排。第二部分识图、读图部分的思路是:由一些常见的简单图形入手,就识图、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培训,从简单到复杂逐渐递增。随着图形复杂程度的增加,读图的内容也逐渐增加,包括斜视图、局部视图、剖视图、断面图以及一些常用零件的特殊表示方法等内容逐步地加入到读图中,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2]

三、数学课程与机械专业课程整合的特色创新之处

本课程整合以职业教育应立足市场需求,服务社会为宗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推行“培训菜单”等教学方式。通过工作任务,把专业基础数学课融入教学体系,经过选择、提炼,有机整合,更好服务于专业课程。比如分析任务的图样表达、技术要求、相关工艺等,从而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绘图等融入到理论教学基础模块中,体现了任务引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和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等教学特点,从而保留了专业基础课的系统性,易于普遍的实施和推广。[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去接触了解机械专业问题解决中需要的数学知识,不但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也拉近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距离,学生专业思想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总之,为了学生更全面的发展,我们愿意贡献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高职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衔接统一,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此改革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改变目前的一些不合事宜的教学模式。

一是探讨提高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二是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三是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揭示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发展的衔接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高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多年的调查了解,笔者发现,高职学生中有近一半人或超过一半人的数学基础较差,还有的同学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在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在中学的数学学习中,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和负面的情感体验,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应试教育使一些学生怕数学,恨数学,甚至恨数学老师等,逆反心理较强。

三、高职高等数学弊端

长期以来,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重系统,轻整体优化;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基础,轻应用;重理论推导,轻数值计算。学科划分过细、专业面过窄等弊端比较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内容陈旧。内容虽多,但没有将现代的数学思想、数学观念和数学方法融入其中;二是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无用的观点;三是由于教学课时少,盲目删掉了一些重要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使一些专业课教师无法正常顺利地进行教学;四是数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顺序安排不当,使得数学课与专业课不能有效衔接。

四、高职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衔接统一的具体方法

(一)典型案例教学法。通过对重庆地区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设计出典型教学项目案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对重庆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依此研究设计出适合不同专业及职业岗位特点的典型教学项目或案例。

(二)构建教学模式。(1)对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根据高职高专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结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培养模式,以职业资格为基准,以制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案,提出 “以应用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以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教改理念。(2)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进行重新整合研究。如何在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中体现出与专业的衔接,我们通过各专业带头人的建议和收集历年毕业生的意见,分析各专业学科与高等数学交叉点,从而确定各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最终将高等数学内容模块化。将“一元函数微积分”作为所有专业的必修头人的建议模块内容,称之为“基础模块”;再精选相关专业需要的知识作为选修内容模块,称之为专业基础模块,比如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开设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机械类各专业开设了“线性代数初步”,在电气专业开设了“拉普拉斯变换”,在建筑类各专业开设了“立体几何”,在计算机类各专业开设了“Mathmatic实验教学”等。通过对专业课老师的调研,将专业课程的主干课程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并统计整理成表格。(3)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一、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进双向式、讨论式教学,改变以往的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讲授式和讨论式结合起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为了更好开展数学的应用性,可采取交叉式教学,即对某一个应用模块,数学课老师可以与专业课老师进行讨论研究后决定,然后可以请有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老师来讲授这一部分的数学内容。

(三)构建教学评价机制。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考核办法仍然是按笔试、限时的单一模式。这种考核模式不能真正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还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地套用定义、公式和定理解决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必须改革现有的一张试卷,一份成绩定结果的模式,采取多样化考核制度,实行“考教分离”的考试模式。

第5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Wang Ke

(Chengdu Electromechanical College,Chengdu 611730,China)

摘要: 文章探讨了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数学课程的设计。为了改进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结合教学中的经验,通过模块化、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优化课程内容、引入专业实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尝试,并提出一些心得体会。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mathematics curriculum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ncourage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y the author combines teaching experience with specialty course through modularing, optimizes curriculum content, introduces professional examples by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关键词:数学 课程设计 模块化

Key words: mathematics;curriculum design;modular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73-02

1数学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随着当今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高专数学课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设计作为数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一方面需兼顾数学思想、数学素质的形成,另一方面强调“数学为专业服务”、“以应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然而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4]即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编排课程和教学内容,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识的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等优点,但是较少与其他学科相关联,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应用,造成重科学理论、轻技术理论,重教师、轻学生,使得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影响了学生求异思维和个性发展。

从教学内容看,教学计划中数学课与专业课设置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事实上,专业课中很多地方用到数学知识。学生知识面窄,知识之间不易迁移,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数学课程的内容设置沿袭普通中学教育课程的设计或者直接搬用,学生不知学以所用,普教色彩较浓,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不能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忽略了职业教育的功能。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说,数学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所学数学知识不知道要用在哪里,学的知识与专业要求有何关系,学生知之甚少,并且由于数学课开设一般先于专业课,等到专业教学中用到某一部分数学知识时,后悔已经晚了。可以说,数学课教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从教学手段看,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课堂纯理论教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教学辅助手段缺乏。高职高专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现有基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学习被动,觉得学习无用,脱离实际,因此,厌学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好强行灌输,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却越发反感,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

基于以上的原因,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2分专业进行教学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各个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大相径庭.数学课程只是简单按理工类专业、经管类专业的来进行划分,已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对数学课程的需求。机械类专业、电子电工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通讯类专业同为理工类,但它们对数学的需求相差很大。例如机械类专业需要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等;电子电工专业需要向量的坐标、内积等;计算类专业需要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而通信类专业需要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等。

3通信类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以“用”立课,以应用为出发点,也以应用为归宿,以通信类专业目标作为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结合通信类专业的要求来制定授课计划。

3.1 模块化教学为了突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特色,以学生所学后续专业课程相关数学知识为教学模块内容组织为依托,针对各专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块,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块库,以模块为构架,模块内采取案例驱动的模式,内容要体现“应用为体”的思想,一般来说把数学知识划分成八个模块,即A、B、C、D、E、F、G、H模块,具体内容为:A模块――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此部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和精髓,为以后数学课程的展开做好铺垫,为公共模块,其余模块根据专业不同进行搭配);B模块――常微分方程;C模块――线性代数初步;D模块――概率论与统计初步;E模块――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F模块――无穷级数,傅里叶级数及拉普拉斯变换;G模块――多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H模块――曲线曲面积分及其简单应用。

各个专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相应的模块,通信类专业可选取“A+B+F+G”模块。[1]

3.2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渗透为了突出数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教育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基本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规划和设计,因此,教师通过对数学内容的全面分析,明确各章的重点、难点,发掘内容的共性和相互渗透的知识点,以便前后呼应,形成知识的系统网络。例如多元微积分与一元微积分的类比,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异同,它们之间由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架起一座桥梁,由此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各行各业的人们传递着大量信息。数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环境科学、自然资源模拟、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通过这种学生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入手,为学生提供接触生活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必要空间,然后再引入数学概念、原理,这种课程内容的构建体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3]

3.3 与专业课程结合,缩短数学与专业的距离数学课程是融知识、情感、意志、社会习俗诸多因素为一体的事物,不是纯粹的知识。谈到数学,大多数学生恐怕想起的只有一些公式、符号等。所以在设计数学课程教学时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专业课程来展开数学课程的教学。以数学内容为本的基础上,精选出与专业课程相关联的内容,然后构建数学课程的学习情景。例如,同样是讲解导数的应用,管理类专业讲解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等边际函数,机械类专业讲解箱子的最优设计、求角度、设计窗户等图形的应用,计算机专业讲解Newton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信类专业讲解电路中电感、电容等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3.4 通过专业实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实例的讲解不仅在知识的应用部分,还可以在知识的导入部分,也可以在知识理解部分。例如在通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模拟电子”要求学生了解正弦波、余弦波、以及波形的叠加,而这些在数学中基本的函数及级数求和都有相应的介绍;“信号与系统”要求学生学会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而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主要用到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域分析、系统函数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这些都与数学中的微分方程、差分方程、拉普拉斯正、逆变换、因式分解、留数定理等联系非常紧密;“自动控制原理”也是通讯类专业较为重要的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经典控制理论的有关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而控制理论最根本的需要先了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等方法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其他的课程用到数学的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是做一个简单介绍,其他我们就不再做深入探讨了。

作为数学教师,并不是要求每位教师对通讯类的专业课非常了解,而是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的课的一些思想和理论,让学生学习的不是纯理论的数学,而是实实在在为他们的专业课程来进行服务的。

3.5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导教学方式采取主动构建、多媒体和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法、设疑、演示和讨论法。在傅里叶级数的教学中采用Simulink对正弦波(或余弦波)分析和叠加,整个过程方便、简单、快捷和灵活,且形象、直观、交互性好,能促进对傅里叶级数概念、原理、意义的理解,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例如把周期为2π的脉冲矩形波信号函数f(x)=-1,-π?燮x

f(x)=■sinx+■sin3x+■sin5x+…+■sin(2n-1)x+…

并在Matlab/Simulink中逐步给学生演示如图1,2所示。

3.6 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数学课程设计中应突出数学应用,不能单纯的通过做几道试题的考核来决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坏,而是要体现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以下列三个原则来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①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相结合的原则;②形成性考核与目标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③规范要求与鼓励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考核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闭卷、开卷、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论文、报告、调研等。

4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作为一名高专院校数学教师,我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一些尝试,我深深地感到学生不再害怕数学,而是非常乐意接受数学,希望通过本文与大家共同探讨,为我国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伟传.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设计实践与认识.高等教育科学,2008,(4).

[2]王科.Matlab/Simulink在傅里叶级数教学中的应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第6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职;与专业结合;数学课程建设;资源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会“干活”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懂得“如何干好活”的人,而要“干好活”就要会正确地运用思维。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高职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不仅要为各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也要让学生亲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与实践。高职数学如何面向专业,做到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思维品质,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与专业结合建设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职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在此精神指引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不过,目前高职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尚处于“自发、零散、随意”的状态,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核心课程,在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中定位模糊,甚至个别学校将数学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属于中专升格或民办的性质,师资水平整体较低,所用教学资源大多是本科教学资源经过修改的简略版,像是“压缩饼干”,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体系不清,缺乏规划和标准,没有与先进技术接轨,脱离行业和职业发展实际,缺乏职业衔接和高职特色,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改变这种局面,数学课程的建设必须与专业结合,这样才能促进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深化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真正培养学生工学结合的能力。

二、与专业结合建设数学课程的途径

专业调研 应采取专业咨询、抽样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开展专业调研与课程分析,包括各专业数学课程开设情况、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高职数学课程的要求、学生数学基础情况与思想状况分析、专业与数学相关程度分析等内容。通过各种调研形式和有效的组织方式,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各专业对数学知识、能力、素质的不同需求,分析各专业对数学课程要求的相关程度,梳理出数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含专业技能项目)相关联和应用突出的显性素材及案例,挖掘出对数学课程的隐性需求,分类形成调研报告,为数学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提供逻辑依据。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开发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数学课程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数学课程,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与专业的结合上。除了数学知识内容的要求有所不同外,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数学课程与专业结合的面较宽;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职数学课程与专业结合的程度较深。因此,应依据高职各专业特点、数学教育规律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明确数学课程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制定高职数学教学目标,分类分层地开发数学课程内容体系,满足专业培养需要与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分专业大类,根据专业调研情况分别制定高职数学课程标准 高职数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数学课程性质、数学在高职各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数学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考核评价方法及教学实施条件等内容。其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考核评价方法等要提出分层要求,使课程标准具备一定的弹性,兼顾全国高职院校的不同要求,成为可供相近专业参照执行的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整合专业需求课程内容,挖掘有效资源建设素材 高职数学如何面向专业,做到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机融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思维品质,是高职数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开展专业和社会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应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与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数学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制定各类专业数学课程标准,设计模块化、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以“结合专业、注重能力、突出应用”的思想为指导,梳理出专业课程体系中(含专业技能项目)数学应用的显性素材及案例,挖掘出对数学的隐性需求,为高职数学课程建设提供逻辑起点和有效资源素材。

创新整体资源建设设计,多元开发优质资源 应围绕“服务专业需求、突出技术应用、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以课程的专业调研为切入点,以启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类资源建设为重点,搭建面向学习者、教育者,对接各类专业,展示应用的共享性网络平台。要将融“教学用”于一体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资源建设过程,将“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的思想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以数学能力竞赛为抓手,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将数学知识、应用方法与实验技能有机结合。要采用先进的软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软件及混合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数学资源,实现诸如数学资源检索利用、数学课程教学指导、职业岗位数学能力培训、可持续发展拓展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并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高职数学教学资源建设按每类专业总体可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需求模块及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同步开展。每一模块的内容要始终体现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应用于解决和解释专业问题与实际问题的思想,体现“乐学、好学、趣学”与“直观化、生活化、多样化”的特点,凸显专业类别与各种层次,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使用。

1、公共基础模块与专业需求模块资源。以专业学习与职业岗位够用为原则设计公共基础模块内容,依据内容教学适度开展数学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依据内容精心设计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的案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专业需求模块资源建设主要体现高职各类各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会哪些数学知识,掌握哪些数学能力,如何理解相关专业背景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运用数学解决相关的专业实际问题,即引导学生怎样学,怎样用。(1)专业案例。每大类专业搜集与数学相关的素材,设计编制出用于数学概念引入、数学思想方法解读、简单数学应用的专业案例。专业案例主要包括案例来自何种专业学习领域以及专业背景材料、案例设计及分析、案例涉及的知识点等内容。(2)动画素材。结合专业学习情境和生活情境,利用动画技术实现点、线、面的连续动作,帮助所有学习者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3)实物图片。每大类专业搜集专业学习中及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实物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用以帮助学生认识身边的数学和专业中的数学。(4)专业应用实践题。按照大类专业,编制与每个学习单元配套的、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难度不大的应用实践题,并给出解答,形成应用实践题资源库。(5)专业实际问题的数学实验。面向专业的职业岗位与数学紧密相关的工作任务,与专业教师合作优选出相对完整的专业实际问题,进而编制包括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用于实际问题等主要内容的专业实际问题数学实验。专业实际问题的数学实验资源是引导学生学用数学的一种新探索,应强调从专业中来、到专业中去的理念,侧重数学技术的运用。

2、素质拓展模块资源。素质拓展模块资源主要体现所有高职专业的学生学习广泛需要掌握的数学技术和数学文化的相关资源,并能通过这些资源借助网络进行在线测试和交流,组织全国高职院校数学应用能力竞赛活动。(1)数学技术。数学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学的应用手段主要体现在数学软件上。应以数学软件为基础,建设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数学技术资源。数学技术资源主要有数学软件、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赛题解答、经验交流(含获奖论文、建模心得)、应用案例等。(2)数学文化。从构建数学文化资源也是高职教育文化建设应有之义的角度,建设适合高职学生探寻数学的源与流,启发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素质,追求创新精神,懂得欣赏数学之美的数学文化资源。数学文化资源包括身边数学、趣味数学、数学游戏、古今数学、数学欣赏、好书推荐等。

总之,分析各专业对数学教学要求的相关程度,与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数学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认真分析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数学课程在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面向专业、突出应用,是高职数学课程开发建设的正确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海峰.整体观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问题[J].职教通讯,2006(5).

第7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关键词】专业需求;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

【基金项目】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课题编号Y-JG14-09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对于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有深刻影响,也关系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块化教学改革就是为了使《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必要、够用”的数学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知识和应用能力脱节

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能听懂,能做题,但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把它当做纯粹的文化课,考试过关得学分,对其意义知之甚少,更不知与所学专业的联系.加上大规模的扩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素质整体滑坡,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兴趣不高,甚至畏难、抵触,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2.教师理论和实际案例割裂

一方面,数学教师大都是数学专业毕业,以理论功底和教研能力见长,欠缺相关专业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往往从数学角度出发,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案例或实例背景结合较少,因此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只在需要时,才会引用某些数学公式或结论,使数学学习和专业学习始终处于分离状态,无法有机地结合.

3.教材体系和专业融合欠缺

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内容虽已删繁就简,但仍沿用学科理论体系,理论全面,案例不足,仅仅降低了深度与难度;强调的仍是高等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互渗透,应用性与实践性不突出,更谈不上与专业相结合,应用数学原理、方法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学生体会不到高等数学对专业的影响和重要性,致使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

二、 基于专业需求整合教学内容,使高等数学内容模块化

通过与我院各系开展专业认知活动及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各专业课程与高等数学的相关度、专业核心课程对高等数学的基本需求以及高等数学学科体系本身特征,在“必需、够用为度”原则和服务于专业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院校经验,在教学中,打破教材原有内容的安排方式及知识系统,遵循知识体系协调、有机衔接、解题过程向下兼容、学生建构知识的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模块;以“服务”为宗旨,构建与专业内容相结合的专业结合模块,可依专业需要选择、组合.其中“基础必修模块”包含各专业所需的共性知识和必需的数学能力,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和一元函数积分学,为各专业的基础必修模块;“专业结合模块”在基础模块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对应专业及职业岗位需求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拓展;“应用提高模块”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模块组合上,围绕“加强职业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学相应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类别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在模块组合上,围绕“加强职业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学相应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类别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

三、高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途径

1.加强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相联系

教师通过探究数学与各专业课程的联系,弄清相关专业的职业标准与能力要求,了解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以及这些所需的数学知识;要主动与所教班级的相关教师联系,了解他们的课程设计情况,各门课程所用的数学知识以及其深度,走进所教班级的专业课的课堂,接受跨专业的学习,并让这种学习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2.教材的改革

教材体现模块化思想,模块与案例相结合.教材中每个模块的内容,要体现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点的要求,以专业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案例为主线,并突出模块化思想.各个模块之间虽然相互独立成篇,但是各模块的知识点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上的关联.教材要保证各模块中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和各问题之间衔接的自然合理性.

3.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8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设置;教学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大二年级开设分析化学课程,选用教材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凌和王淑美主编的分析化学上册和下册,总时数为54,其中理论教学为28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概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法及双指示电极电流滴定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理论教学的现状

本人在我校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只学习了基础化学,没有系统的学习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因此,学生化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还有很多学生由不同的专业转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基础不一,教学难度大。此外,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数学公式,但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大一没有学过高等数学,部分公式理解起来吃力。因此,如何能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开设的六个实验项目和药学类专业一致,与临床检验联系并不紧密,专业相关度低,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此外,由于开设的实验项目均是验证型实验,且学生人数多、课时有限,实验中所需的试剂都是由实验教师配制准备好后供学生使用,学生参与的实验并不完整,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实验课的实际体验并不好。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设置的探讨

(一)适当增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时

分析化学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其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非常重要。目前,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总时数为54,其中理论教学为28学时,实验教学为26学时,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无论是理论教学课时还是实验教学课时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由于受到课时限制,要不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调整,要不就只能给学生讲授教材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4],而不能就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章节进行扩展,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学生感受不到分析化学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重要性,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建议适当增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时,在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体现分析化学的重要性[5],提高教学效果。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理论课程设置的探讨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归属于第一临床医学院,而分析化学的教学任务由药学院承担,课程的设置不是很符合实际需求,因此,在设置课程之前,任课教师应该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负责人员充分沟通,优化教学体系,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内容,适当减少滴定分析的教学内容、增加色谱法等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用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教材是针对药学类专业的,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而言,并不具有针对性,应重新选用教材。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实验项目设置的探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应该尽量与临床医学检验接轨,以培养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应该更新实验项目,减少滴定实验项目的学时数,提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实验学时数量,并增加原子吸收光度法和色谱法中相应章节的实验,如学时紧张,可通过开放实验室的方式,间接增加学时数量[6]。此外,应该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让学生独立准备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试剂,如果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分组的方式。

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结合实际,开展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和问题为先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7]。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例如,将“人体血清钙指标的测定”引入到配位滴定法的课堂教学中[8],围绕配位滴定法“能不能测人体血清钙?”、“为什么能测?”和“怎么测?”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和掌握配位滴定的理论知识,感受分析化学对医学检验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

在每章理论课结束,要求学生做好实验的预习,并书写好预习报告,老师在实验课开始前要予以检查,实验课时,老师只要简单讲解一下实验的内容、强调关键的步骤即可,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让学生把问题带到实验中解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去,避免有人做有人看,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三)增加实验考核

现有的实验课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出勤、实验态度和实验报告计算分数,这种考核不能够真正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内容和技能,同时也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课不够用心,因此,应该在所有实验课结束后增加实验考核,让学生在平时实验中感受到压力,化压力为动力,对疑惑的地方主动向老师提问,主动掌握实验技能。

第9篇:数学专业课程范文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

当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成熟的学制和办学模式.以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为例,它要求初中毕业生在校五年时间里,既要达到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要达到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它以专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适用、新兴、现代、复合等特征,密切贴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以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自2003年开办该专业以来,学生还未出校门,就已被预定一空.同时据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局)统计,2007年至今,该市机械制造加工人才一直处于短缺状态,而加工中心操作工一直居扬州市人才需求的第一位.

一、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数学教育困境

数学作为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广泛应用,提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数学的基础性地位和研究工具作用,它也是学习专业课程的重要保证.然而,多年来数学教学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下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21世纪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教育部关于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要求.而国内专家学者对普高数学教育研究的比较多,对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原本初等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高职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尝试解决途径――数学课程的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的课程模式是指教学计划中授课内容安排的模块化.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借鉴加拿大(北美)的“能力教育体系”(CBE(CompetenceBasedEducation))等职教理念,运用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表进行课程开发,其课程特点:一是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二是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应用性强;三是一般都借助了职业分析的方法,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技能训练或能力培养,围绕技能或能力形成组织教 学内容;四是每个模块内容不多,讲究“必需、够用”,针对性强;五是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多数模块可以在模块之间形成模块组合,每个模块组合也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

三、具体操作

1.结合教学实际,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目前五年制高职学校数学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普遍存在着课时少,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内容多,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等问题.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特点,结合数控专业培养目标,突出数学为专业服务的思想,整合出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必需的而且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

我们把教材分成了函数模块、向量与几何模块、平面几何模块、数列模块和计算基础模块等几部分内容,并根据专业进度来安排相应内容:

第一学期:函数模块.引入函数的概念后,着重讲解三角函数,并重点突破单位圆.这是学习车工、钳工过程中用到的基本内容,因此安排在第一学期讲授.如表1所示.

模块化以后,结合专业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内容的重新编排,取消了一些实际作用不大的内容,而对常用知识进行重点论述.在论述方式上也做了适当调整,如对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论述,以计算为主,而对函数的认识仅仅作为了解性的内容,并不多做强调.对三角函数的讲解,着重在于介绍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应用.对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要求相对提高.

2.突出在数控专业中数学应用的背景和特点

在三角函数模块中,着重讲解了角的概念和运算,这关系到加工工艺的制定,角度和结点的计算;在立体几何模块中,着重讲数控机床加工中常见的几何模型,为学习图形设计打下基础;在平面几何模块中对轨迹与曲线在刀具轨迹形成和数学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在计算基础模块中,着重介绍了几种方程组的解法,为结点的计算和图形设计打下基础.因此,模块化之后的数学教材是以数控专业为背景来组织的,一方面这对于学生是比较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易于理解的;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反映信息技术时代的一个实际背景:数学在数控专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加工零件形状复杂,加工路线轨迹就不能用简单的曲线、面来确定,而需要通过几何建模等复杂手段来处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结合了Auto CAD等软件技术,解决专业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