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智慧建筑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建筑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建筑行业分析

第1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总承包管理 施工 智慧 创新

建筑业长期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目前需由劳动力密集型逐步向资金密集型、高技术型竞争过渡,建筑市场的竞争主体将逐步集中在专业突出、资本雄厚、管理先进、技术装备程度高的大型建筑企业之间展开。为促进我国建筑业转型,作为建筑施工过程的主体管理方-总承包企业,其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升级改进也势在必行。

1. 总承包管理的特征

对于一个城市建筑物,其参与方繁多,要最终实现其建筑功能,需要对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进行有序的管理,而施工过程的总承包管理就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今后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其中,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又具有系统性、多维性、复杂性、动态性等主要特点。

1.1 总承包管理的系统性

各参与单位、各专业、各工序、材料、机械、场地等都是总承包管理的组成元素,这些元素紧密有序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总承包单位必须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特定的组织架构,根据组织中不同的部门分工建立管理制度,使总承包管理工作在可控的流程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1.2 总承包管理的多维性

总承包管理可分为时间维、目标维、参与方维等多个维度进行管理。

1.3 总承包管理的复杂性

建筑结构形式的多变、复杂,海量信息的处理,各参与方、利益主体众多,多行业的交叉等导致总承包管理的复杂。

1.4 总承包管理的动态性

施工现场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变化:作业人员、总平面布置、施工工况等时刻变化。

2. 总承包管理的重难点

总承包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有:安全和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张,建设规模大、场地有限,海量信息处理,各专业立体交叉作业等;应针对这些问题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精细化地管控。

(1)安全和质量要求是施工过程中最核心的重点。对于一些特定性质的重点工程,建设方往往还会提出额外的安全质量要求,或采用了新的技术,需重新订立安全质量验收标准,增加管理的难度。

(2)建设工期直接关系到建筑投入使用的时间。大多数地产项目,需要尽快回笼资金,建设方经常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以及过程中频繁的工程变更,都给工期造成压力。

(3)建设规模大、场地有限,有效同步协同难度大。如贵阳未来方舟总承包工程总建筑面积850万,贵阳花果园项目总承包工程总建筑面积1830万,而位于城市区域的建筑工程四周常临靠地铁及其他公共建筑,施工场地极其狭小。

(4)对于一座现代化建筑来说,其项目管理过程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从小的检验批到大的单位工程,从建设单位到各专业分包单位,这些数据繁多,需要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以备在建筑物剩余的全生命周期中查看。

(5)各专业立体交叉作业多。施工过程中存在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吊装、幕墙安装、钢筋绑扎、机电安装等多专业同步立体施工,必须进行总体协调安排;建筑施工过程人员多、材料多、设备多,组织管理难度大。

(6)结构复杂超高、建造难度大。墙体平面变化复杂,竖向墙体不规则,建筑外立面多变。

3. 总承包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既源于知识管理及经验管理,又优于后两者,是究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成因、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性,进行科学、准确、有效的管理;其主要特性有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体系化、标准化、协同化。

以智慧引领、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协调为方针,以价值创造为总承包管理的最终导向,实现以创新科技为驱动引擎的智慧管理。

3.1 智慧引领

智慧引领首先是文化引领,它是实现价值创造的思想基础;统一的思想认识和文化认同是总承包管理的前提。为工程项目营造诚信、共赢的文化理念和氛围,只有大家都讲诚信、讲共赢才能做好总承包管理。通过诚信、共赢的文化引领,实现“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资源统一、步调统一”,心系项目,共同努力,让客户满意。

智慧引领其次是科技引领,项目建设,科技先行。智慧科技引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总承包管理这辆“列车”行驶是否更加快速、平稳,先进的技术方法、工艺、材料、设备、方案、标准等能有效起到引领作用。如运用BIM技术,建立信息模型,接口各专业软件进行协同工作,实现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成本、进度、资源的智慧管理。

智慧引领最后是管理引领,智慧管理引领就是要抓住制度、组织、流程、会议、培训教育等方面进行引领。制度方面如:进度策划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资源保障制度、专题例会制度等;组织方面如:通过科学、严谨、有效的组织架构对各分包、各部门进行有效管控;流程方面如:实现管理流程的程序化、标准化、简约化,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失误;会议方面如:形成完善的会议制度,通过生产例会、专题会议、过程检查会议等,集思广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提高效率,形成正确、统一意见;培训教育方面如:针对工程项目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工人的培训,提高其技术能力,以便满足项目施工需求。

要敢于推广使用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做好文化引领、科技引领、管理引领以实现项目总承包的智慧引领。

3.2 智慧监管

监管是保证总承包管理工作安全高效运行的“红绿灯”,建造过程中,必须把工作任务纳入统一管控,通过有效的过程监管,确保管理目标如期完成。

3.2.1 智慧监管的方式

智慧监管就是对总承包管理引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监管的形式包括过程检查、隐患排查、例会检查、过程考核、过程验收等。

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信息的实时录入、虚拟与现实对比、策划与实施的对比,并通过数据化的对比,体现总承包管理的智慧。

3.2.2 智慧监管的内容及做法

(1)劳动力监管。通过工人佩戴芯片的方式对施工过程劳动力分布情况进行计划与实际的对比,有效地掌控不同工作面、不同专业的劳动力分配。

(2)材料监管。对材料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和信息反馈,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现场分布合理和使用有效。

(3)机械设备监管。对塔吊、电梯等机械设备所在区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和高效化使用;采用GPS远程监控系统对泵机参数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总部、现场两地共同实时跟踪、记录设备施工状态,发现异常及时解决。

(4)工作量监管。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各分包工作量的量化确定和信息实时反馈,依据策划方案对各分包的工作量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5)安全监管。通过对项目施工过程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监管和防护,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6)质量监管。通过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实现工程质量的数据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7)进度监管。利用BIM技术进行进度虚拟模拟,设置工期滞后自动预警机制,加强对虚拟工期与实际工期的对比,合理安排各专业工序的穿插时间,实现进度的智能管理。

(8)成本监管。通过虚拟技术对工程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实时对比分析,设置预警值,实现成本预算、成本分析等监管工作。

3.3 智慧服务

服务就是加油站,不断给总承包管理的这辆火车提供动力。要想监管到位,必须要服务到位,要让各分包真正得到总承包方的支持和帮助。

3.3.1 智慧服务的方法

通过对各分包的服务需求、服务功效进行合理分类、量化,让服务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服务的信息传递更及时、服务的效果反馈更好。

3.3.2 智慧服务的内容及做法

(1)分包场地。对工作场地进行的信息采集、分析,为分包提供科学合理量化的工作场地及使用时间,保证工人有足够的施工面,不造成窝工,不影响工期。

(2)机械设备。通过对机械设备运行情况的信息采集、效率分析,为分包的机械设备需求提供合理的使用时间,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工效。

(3)材料需求。根据分包需求,实时将材料采购计划录入办公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材料采购的信息共享沟通,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满足分包施工材料所需。

(4)生活、办公、生产设施。采用虚拟建造技术在合理范围内提前为分包策划合适大小的生活、办公空间位置,保证分包正常施工的基础条件。

(5)临水、临电、通信设施。根据量化需求,设置合理储备,保证不间断的供水、供电及网络服务。

(6)门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安保、门卫系统的实时监控,进出场人员信息的实时录入,确保安全。

(7)报批报建。整合社会资源和项目资源,对各分包作业报批报建的行政事务提供有效服务。

(8)提供社会资源。为工人提供社会服务,如医疗资源、农民工子弟教育资源、节假日交通信息等。

3.4 智慧协调

协调犹如给生锈、运转不畅的齿轮打上剂,总承包单位不仅要提供服务,还需协调各分包作业,以做到管理过程中思想文化一致、管理制度一致、办公平台一致、施工进度一致。

3.4.1 智慧协调的方法

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各分包的工作量、工作场地、作业面、工作时间、设备需求时间等进行数字化统计和分析,实现交叉作业有序衔接,资源均衡利用。

3.4.2 智慧协调的内容及做法

(1)场地协调。根据场地布置的计划、场地实时现状信息对场地进行预模拟布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材料堆场、交通道路等场地的科学布置、有序协调。

(2)作业面协调。对作业面进行合理分配和模拟分析,加强作业面信息的实时反馈,科学合理组织同一工作面多专业有序、高效的作业。

(3)工序协调。通过BIM技术对各专业、各工序穿行模拟分析,合理协调各工序的施工顺序;模拟分析洞口、管线的预留预埋,确保各专业的精准协同。

(4)塔吊协调。根据工作量大小及进度安排,量化各专业的塔吊使用需求及其塔吊设备的工效,通过对塔吊的吊力、吊装区域等进行综合模拟分析,合理进行垂直运输作业协调,实现塔吊错峰运行。

(5)电梯协调。通过对电梯运输区段、运力、平面位置的综合模拟分析,基于数据库智能合理协调分配各分包的电梯运输时间、区段、数量,实现电梯的错峰运行,保证电梯的高效作业。

(6)其他资源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模型对资源需求及其延伸资源需求(加工设备、运输设备等)进行量化统筹和分析,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着资源消耗高、建筑寿命短、管理方式粗、实力差距大的发展现状,通过与一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思考智慧的总承包管理方式,使总承包管理的过程更加顺畅可控,才是未来发展之路。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与同行企业一起交流学习,共同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提升我国施工企业总承包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淼,城市综合体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建筑施工,2013 .35(7)

[2]杨德慧,复杂性条件下的大型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实践与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4)

[3]翁海,建筑施工总承包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科技与企业,2014(5)

[4]冯涛,施工总承包管理原则,施工技术,2012.41(16)

[5]刘光民,试论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发展思路,建材与装饰,2012(17)

第2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强调推进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创新和优化,重视打造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多功能建筑,并实现建筑的智慧化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化楼宇建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它主要是采用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不断设计和优化,融入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促使建筑物更加智能化,打造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房屋建筑,切实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在智能楼宇建筑技术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和受众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需要重点关注该技术如何高效化发展。

1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特点

智能楼宇的核心主要是“5A”系统[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安防自动化(S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通过借助通信网络系统,实现5个子系统的有效结合,实现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从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目标。智能楼宇建筑工程具有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等方面的特点,而且促使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而实现建筑群内有关设备、机电等的智能化管理,促使有关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确保建筑拥有更好的性能,切实满足当前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此外,在发生故障和异常情况的时候,智能设备能够在第一时间预警,并高效地解决故障问题,从而降低建筑的安全隐患,为人们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1]。

2我国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起步相对比较晚,但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我国许多行业和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和迅速发展。其中,建筑施工行业是智能化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并且我国在这方面也处于相对比较领先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已经被认为是智能建筑技术最初应用的模型,之后我国又建成第一座智能化商业大厦———广东国际大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智能化建筑技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该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数量和规模等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在很多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建筑当中都配备了较为健全的智能化功能。当前,我国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要是应用在一些公共建筑当中,例如行政机构、金融业、商业、医院等。未来,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被广泛运用到一些小区等民用建筑当中,从而打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但是,当前我国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仍需要持续健全和完善[2]。

3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智能楼宇建筑涵盖的系统和设备比较多,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安防报警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机房系统、楼宇BA系统及IBS系统,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楼宇智能化管理的水平,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更优质的服务。智能楼宇建筑的系统和设备比较繁杂,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系统与设备所选择的供应商都有所不同,各个供应商在提供这些系统和设备的时候,一般只会关注自身设备的运行和使用情况,查看自身设备运行是否安全稳定,缺乏对其所供应的设备、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关联性的综合考虑和分析。为保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与通信正常,设备的管理人员需要较高水平的综合操作技能。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对多个系统界面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很多情况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连接性不够紧密,子系统的封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房屋建筑改造与扩建过程中产品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无法根据性价比等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和产品,而且这些系统和设备的维护费用比较昂贵。此外,很多智能楼宇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直接的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些系统操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在这些设备运行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用户利用不同的界面对子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3]。

4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要点

4.1建设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

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项目施工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比较复杂,涉及的环节和内容比较多,专业性也比较强,例如需要科学地预留管、线、盒、孔洞,做好防雷接地、预留预埋、配电箱、配管及桥架安装等工序的工作,而且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任一个环节的失误和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建筑电气工程包含的子系统比较多,如消防电、照明、动力配电等系统,要求保证各系统之间的有序衔接,保证整个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电气设备安装需要根据房屋建筑的具体需要进行科学的布局和安排,对配电箱的性能进行严格管控,科学地确定配电箱的坐标和标高,维护和保障动力、照明、弱电等负载的正常运行;要保证插座安装科学规范、稳定牢固,既方便操作,也不会影响电气线路的正常运行,保证用电的安全性;科学确定电管、灯具、插座、开关的嵌入位置、高度等。(2)在安装施工中需要准确把握技术要点,严格遵循相关技术和流程,有效规避技术使用不当、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保证安装的质量。(3)在安装完成后需要做好调试和检查工作,如检查管路是否平直、无裂纹、无褶皱,管盒、管口、管道是否平顺、无错口;检查孔洞的封堵是否密实;检查弱电、强电、电气安装和无尘工作室的安装是否存在衔接纰漏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问题。为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建筑对电气设备运行和使用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设备,如声控技术、重力感应技术、智能照明系统等。智能楼宇建筑也需要科学利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并促使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其中的科学应用,从而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全面动态化监督和管控、智能化控制,当设备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非正常停机等情况,方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和处理,进而维护和保障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通过智能化管理,保护、控制供电系统,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以便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需要和人们的实际需求,科学地调整各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气设备故障,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4.2消防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值机

智慧楼宇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构建智慧消防系统,也就是有效实现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消防业务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整个房屋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和灭火应急救援能力。构建智慧消防体系,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火灾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进而提高防火监督响应速度与效率,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有关技术,能够实现对建筑消防安全的动态化监督和管控,从而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依托有关技术的支撑,构建一个智能防火监督信息数据库,实现房屋建筑消防安全状况的动态化监管,连续不间断地获取有关数据信息,准确把握消防安全状况,在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科学、准确地评估和分析房屋建筑的安全形势,为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二是要根据现实需要,持续健全和完善防火监督检查系统,借助信息化平台广泛获取消防监督检查有关数据信息,对房屋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进行较为精准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且有效的防火措施。三是建设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科学合理地利用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对火光或者是烟雾等进行图像分析,对消防栓水压、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的水位、阀门和防火门开关状态等进行动态化的监督和管控,还可以与手机App软件进行连接,利用手机应用软件实现远程动态监控,进而有效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四是持续健全和完善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对高层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电气线路与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动态化、实时监测,并借助各类应用软件实现这些监测数据的及时传递和共享,方便消防监督员、物业、消防队员、居民等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火灾报警的有关信号和信息,了解建筑内的消防设施分布情况、安全疏散通道等。五是创新和研发传感器,将物联网技术与建筑防火监督工作有效结合,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消防管理体系,实现对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并将传感器技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结合,及时传递火灾相关信号[4]。

4.3弱电管理和维护

自动化控制中弱电控制强电方法的应用,在维护和保障弱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操作方便等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家庭和企业用电的需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有助于实现房屋建筑电力系统、电气设备运行使用的实时化和自动化调节控制,对消防、照明、配电等系统进行集成化管理,有助于在出现异常情况和故障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自动化调节和控制,从而降低故障风险发生的概率,保护用电安全。现代房屋建筑的电气系统逐渐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当前人们多元化的用电需求。例如,科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房屋建筑的电气系统实施自动化控制与监督管控,基于Windows技术、OPC平台等实现自动化控制中弱电控制强电,借助一些先进的设备及产品,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提高现代化房屋建筑电气自动化管理控制水平。在整个房屋建筑电力系统装修过程中,强电一般主要指配电线路及配电系统中的照明系统、市电系统等和家庭用电中的照明设备、取暖器、冰箱、空调等,实施自动化控制极大地方便了强电的操作,同时有助于保障其安全性;弱电主要包括通信、消防、电视、影像、保安等工程,以及为这些工程提供服务的综合布线工程,如智能化线路,电话、电脑、有线电视线路、输出端线路等,自动化控制中弱电控制强电方法的应用能保证其运行更加安全和稳定。

4.4实施智慧化管理

一般智慧楼宇系统都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安防系统、一卡通系统(含门禁、停车、消费及考勤、巡更等系统组成)、信息发布与查询系统等,在各个子系统的协调与配合下,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首先,在房屋建筑规划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该工程项目对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并为后期智能化系统升级、设备更新换代留足空间。其次,强调在房屋建筑智慧化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远程采集、远程控制、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监控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工艺,监测各类风险隐患及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够降低成本。打造智慧楼宇,还需要持续健全和完善的云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智慧物业系统等,为各项管理工作及基础业务的实施提供支撑和保障[5]。

5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房屋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对房屋建筑进行科学的规划,持续创新和优化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智慧化、现代化、智能化是房屋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人们对智能楼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推进该技术的科学应用,确保房屋建筑更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多元化、多样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小春,许伟,赵瑞林.楼宇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其造价确定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8(10):29-31.

[2]卢卫.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J].科技资讯,2019(22):57-59.

[3]张防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分析与智能化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4):149-150.

[4]周亚东.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2):76-77.

第3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消防;应用

1引言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信息时展的重要产物[1]。如今物联网技术在我国众多行业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日益增多的建筑物与复杂的建筑环境使得消防安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态势[2]。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城市消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安全工作中,可自动识别危险源、及时报警火灾、实时监控消防设施装备、有效利用消防数据等,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指挥的精准性以及救援的高效性,从而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2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被人们称为信息科技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和重要基础,并融入了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自动的收集获取,增强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物联网技术是根据约定的协议,借助信息传感设备实现任何物体与网络的连接,使各物体之间能无障碍地进行信息交互,进而对物体的动态进行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测,以便人们更好地掌握物体运行情况,同时进行综合化管理的技术。

3智慧消防概述

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以往的消防工作模式落后,对消防事业的发展形成制约。消防建设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面对城市消防安全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如自动化的火灾防控、智能化的灭火工作指挥、精细化的消防管理等,再加上消防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消防便产生了。智慧消防作为一种全新的消防工作模式,能更好地解决消防安全问题,是现代消防体系的进一步升级,在防火灭火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有效促进消防安全工作效率的提升[3]。智慧消防是指借助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最新技术,配合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运算进行火警智能研判,提升信息数据的传递效率与利用率,形成火灾监控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实现消防智能化,从而增强火灾防控、应急救援能力,大大降低火灾发生率。下面将以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架构为例进行分析介绍。

4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分为三层,即系统感知层、网络传输层与用户应用层。系统感知层的关键点是传感器检测,网络传输层的关键点是无线传输网络、控制网关节点、服务器搭建,用户应用层的关键点是数据库处理与用户交互设计。只有处理好这三个环节,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与城市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的有机结合。(1)系统感知层。系统感知层是物联网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重要的基础能力层。其是由多种传感器或者进行信息采集的感知终端组成的,是物联网的最基本部分也是核心部分,作用在于识别物体与采集信息。主要运用的技术有射频技术、无线网络组网技术以及新型传感技术等。对于接入物联网中的感知层由基本感应元器件,比如RFID标签和读写器、监控摄像头、GPS定位设备、二维码识读器,还有各类传感器等元器件再通过感应器组成网络。比如一般系统感知层需要建立一个射频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中间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可以安装在物品的表面或者内嵌在物品内层,标签内存储着物品的基本信息,以便于被物联网设备识别;读写器有三个作用,一是读取电子标签中有关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二是修改电子标签中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三是将所获取的物品信息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中央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分析和管理读写器从电子标签中读取的数据信息。(2)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是连接系统感知层与用户应用层的桥梁和纽带。网络传输的方式多样,有有线传输以及Zigbee、WIFI、NB-IoT、LoRa、4G等无线传输方式,考虑到建设成本、部署方式、产业规模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等,可以采用NB-IoT技术方式,将建筑物内外的各种消防设施监测节点所采集的消防数据传送至云计算平台,并通过云数据库、负载均衡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处理。负载均衡能将用户访问流量、各类消防设施传送的信息数据请求,依照一定的原则分配到多个云服务器实例,实现资源有效分配,避免单个服务器承载过量,造成资源负担。云数据库能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可靠且可弹性扩容的在线数据库服务,能在容灾、备份、恢复、监控、迁移上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跟自建数据库相比,其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即开即用、无软硬件投入、无运维成本、快速部署、数据可靠安全、自动备份、系统托管、高资源利用率等。(3)用户应用层。用户应用层其能处理网络层接入的信息数据,实现人机交互,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用户电脑端,消防监管单位可对消防设施的状态信息进行监测,并及时对预警、报警信息进行反馈,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可对建筑地址、报警单位的消防设施进行快速查询。因此可结合系统功能的需求来设计网站中各模块,如用户管理模块、数据监测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地图管理模块等。1)用户管理模块具有登录管理、权限管理、用户增删与信息修改等功能。用户在登录系统之前需进行用户名、登录密码方面的设置。用户可包括在系统、消防监督、建筑物、消防灭火救援、消防设施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具有修改用户信息、建筑物信息的功能。消防监督管理人员可按照属地分别设置管理权限。建筑物管理人员能接收到各种建筑物各类消防设施的预警信息或报警信息。消防灭火救援管理员能在管辖区域内,通过系统查询火灾发生地点与最佳救援路线。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可在设备管理栏中录入、查询消防设施维护的相关信息。2)数据监测模块具有实时查询报警历史记录、实时监测图表数据等功能。3)设备管理模块的作用是针对消防设施的使用情况,若参数超出了设置范围,则会向建筑物管理人员发信息提醒,使其到现场查看解决问题。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也可去现场排除、检查消防设施的故障。4)地图管理模块的功能是在获得百度地图API密钥之后,实时更新显示百度地图中各建筑物的定位,以便相关管理人员实时查询各种信息数据,及时进行地图导航和灭火救援。

5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消防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5.1应用于火灾防控预警

火灾防控可以规避火灾风险、降低火灾发生次数,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部分。物联网技术可帮助实现火灾防控预警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1)对消防水源的实时、远距离监控。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无线通信设备、传感器安装到消防水池水箱、消火栓等这些部位。传感器可以对水流速、水流量等信息数据进行监测与收集,并将其发送到消防应用云平台上。消防指挥中心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获取准确的消防水源状态信息,还能借助GPS系统、GIS系统等在百度地图上快速确定消防水源的位置,以便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2)对消防设施的远程监管。建筑物中通常配置完备的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及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火灾扑救工作的开展。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消防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消防部门可以将智能传感器安装在喷淋管、消防泵、烟感器等各类消防设施中,这样可以实时确定喷淋管的压力、消防泵的状态、报警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对其进行及时性、针对性的处理,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同时,借助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可对消防安全通道的占用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收到信息数据异常报警后,监管人员可结合疏散指示牌与应急灯的告警,及时展开相应的救援工作。(3)建立智能楼宇系统。将监控传感设备安装到每幢楼的消防设备中,针对每幢楼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传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马上向管理系统平台发出警报,同时管理人员会通过无线设备接收到相应的信息。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则报警器会立即向消防人员发送信息,以便消防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4)基于视频分析的隐患验证。一方面对楼宇具体报警点位进行梳理,与建筑内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做到具体报警点位远程监控,时时查看现场情况。另一方面与烟火AI算例模块进行整合,早于建筑内的火灾探测器感知危险发生,为隐患发现和小火处置提供前端感知。

5.2应用于灭火救援指挥

(1)对各建筑物建立身份系统。处于不同区域的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的身份信息,比如结构、改造、使用、配备的消防设施等信息。运用物联网技术,可针对建筑物的全部信息设置相应的电子标签。当火灾发生时,工作人员会通过终端设备对火灾信息、建筑物状态进行了解,以便为消防人员及时提供信息;消防人员可以及时熟悉辖区建筑物的受灾情况,通过建筑物内部的温度传感器迅速得知火灾现场的温度,以展开有效的救援工作。倘若报警人员对报警信息不了解不熟悉,那么指挥人员会从建筑物身份系统中明确火灾发生的位置,并展开扑救。(2)对消防参战力量进行智能化、合理化的调度。运用物联网技术对视频监控系统加以完善,可以帮助指挥部实时掌握消防车辆的通行信息,并快速判断火情,对水带铺设、分水阵地等做出正确的分析抉择,对消防救援工作进行更好的调整。(3)对消防人员的生理信息进行监控。火灾现场可能存在有毒的烟气,这会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救援设备中安装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处于火灾现场的消防人员的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以便进一步的指挥调度。

5.3应用于消防资源管理

为实现对消防资源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一方面可将物联网技术与无线通信、GPS技术相结合,针对消防车与消防人员进行电子标签设置,然后将其与管理中心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建立起消防装备管理系统。通过在消防车上安装车载终端装置,并对相应模块进行信息采集,可以确定车载装备的状态、类型及数量,从而为消防救援做准备。对于消防车的位置,无线网络可以将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将电子芯片接入消防员的工作服中,可以更好地获取消防员的具体位置及分布。另一方面可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灭火药剂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对于不同的火情,消防部门可结合灭火药剂的性能进行规范化使用,而且可避免使用过期的灭火药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部门也可以结合灭火药剂的分布地点与储备量进行合理的调度,从而提升灭火药剂的利用率,有效避免灭火药剂的浪费。

6结语

第4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应用

引言

伴随着不断深入发展的物联网技术,现阶段智能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之中,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当中,因此加强对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成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而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建筑、交通、旅游、医疗等方面着重围绕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1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物联网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简单来说,互联网在结合通信网下诞生了物联网,因此其在应用等方面也成为了互联网的拓展和延伸。在物联网技术当中,具有感知能力的装置可以负责感知和识别物理世界中的各类信息,并借助与互联网的交互传输功能可以使得人物和物物之间顺利进行信息互联对接,从而完成对现实世界的全面掌控[1]。物联网技术出现和发展下,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也逐渐朝着智慧城市方向前进,智慧城市也被人们看作是集各综合物联网应用产业于一身的综合体,并且其主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感知和管控城市的重要任务。智慧城市在物联网技术下能够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存储、计算海量数据信息,从而使得无论是生产技术、文化生活还是城市的其他方面均能够更加智能化,进而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智慧建筑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慧建筑当中,指的就是建设智慧化的小区,即将物联网技术等运用在社区生活的各方面、各环节当中,实现家居安防、家居智能等一体化的智慧小区。而在此过程当中,云管理平台以及业主的手机客户端是实现小区智慧化的关键,物业通过运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将云管理平台同业主手机相连,使得业主利用手机客户端即可随时随地对各类物业信息进行查看,享受全方位的物[2]。以故障报修为例,智慧建筑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电梯、水电网等内部系统当中设置自检系统,同时安装故障定位装置,从而有效确定故障的具体影响范围,之后由云管理平台向业主发送故障处理情况、进展、结果等相关信息,帮助业主对故障报修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2.2智慧交通

所谓的智慧交通指的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交通工具融于统一的网络当中,使得人与交通工具能够在统一的交通网络当中建立起感知与互动,进而有效提升运输效率、保障服务水平、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以智慧停车场为例,通过在停车场安装监控探头,并利用传感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其与主控室相连接,进而在主控室大屏幕上能够将当前车位占用情况直观、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从而实现对停车场的全面监控。同时,在监控停车场中的时间监控功能,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具体的车位占用时长,并将其传输至停车场监控系统当中,而监控总系统将以此为根据计算出停车场的分时段占用率,之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停车管理安排计划。与此同时,停车场监控系统也将与收费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等进行数据之间的传输与交换,进而实现资源有效共享,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性,如图1所示。

2.3智慧旅游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旅游行业也掀起了一阵“狂潮”,红火发展的旅游行业与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之下将诞生一种全新的产物即智慧旅游。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web收集和整理海量的信息,并不断添加形形的旅游元素,结合游客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需求,借助内部软件对全部旅游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为游客进行“私人订制”如制定专门的旅游线路、线上完成旅游产品交易及相关业务咨询等,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与此同时,为游客提供一系列如酒店住宿、餐饮选择、消费维权等其他相关服务,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满意程度,尽可能满足其旅游需求。

2.4智慧医疗

(1)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身体全部变化情况在内的个人健康档案,并进一步扩大共享医疗健康信息资源的范围。从而使得患者入院求医时,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患者的病情,提升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2)还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建立起包括医疗设备、药品信息等在内的公共卫生系统[3]。通过优化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并积极实现共享,能够使得政府在面对各种突发医学事件如传染病等时,可以立足于各种医疗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决策,节省宝贵时间。(3)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运用在远程急救当中,在救护车内安装监护设备帮助急救人员采集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信息,之后通过CDMA网络直接将信息传输至急救指挥中心或是医院急诊中心,进而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其存活率,如图2所示。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城市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结合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事实证明,在物联网技术下构建出的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确实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因此,在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在医疗、教育、住宅等各方面落实好与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的智慧与智能程度,努力为城市居民打造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笑娟.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应用.《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2]曹宇.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全国各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16:3

第5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智慧城市;智慧建筑;BIM;RFID;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52-02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建筑作为城市的细胞,建筑的智慧化、智能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能建筑不同的是,智慧建筑是一个被有效管控的运营环境,该环境形成相关联的生态系统,涵盖能源管理、污物处理、服务支持等各个方面,并实现优化管理。智慧建筑通过与各个内部系统(如智能楼宇系统)协同运作,成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智慧建筑是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创新环境下的建筑形态,集合了BIM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建筑中所有事物的全面透彻的感知、智能融合的应用,让建筑环境更舒适、更智能,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1 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自2002年引入建筑业,至今已有十余个年头,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重视与应用。BIM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也在不断推广,近些年也启动了国家层面BIM相关政策与BIM标准的相关研究。

美国的BIM国家标准(NBIMS,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指出:BIM是创建与管理设施物理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的过程。BIM是关于设施的共享的知识资源,为设施全生命周期的决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从最早期的概念阶段到最终的拆除阶段。

我国《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征求意见稿)将BIM定义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特指建筑信息模型,将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定义为BIM应用。BIM是指全寿命期工程项目或其组成部分物理特征、功能特性及管理要素的共享数字化表达,而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可划分为策划与规划、勘察与设计、施工与监理、运行与维护、改造与拆除五个阶段。

BIM的理念即是从策划设计阶段,即将还未建成的建筑物电子化、信息化,直接形成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三维模型,并将各类信息链接至模型中,如同制造业的“样机”,用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促进建筑物与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运维的信息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应用模式的发展。通过先进信息技术把整个建筑虚拟化、数字化,模型当中的信息不仅仅是可视化的几何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其他信息,如设备的采购信息、材料的耐火等级、构件的造价等,所有信息与构件或设备都是一一对应的,构成了一个建筑物的完整的、全面的、丰富的、相互关联的信息库。

目前的BIM技术与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策划与规划、勘察与设计、施工监理三大阶段,对于运行与维护阶段的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BIM被誉为建筑业革命性技术,不仅对于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协作方式会有大的变革,对于建成后建筑的运维也有着巨大的价值。

如目前的智能建筑,各能源、照明、消防等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无法联动,独立采集数据,独立管理,无法实现建筑物一个整体的智能思考。而且位置能力非常弱,建筑运营位置数据十分重要,什么地方水管爆了,什么地方发生了火情,需要在第一时间定位位置,及周边情况,目前的智能建筑根本无法实现。因此,目前的智能建筑还不够智能,这一点上,BIM能发挥较大坐。

2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它属于通信技术范畴,即通过无线电的讯号来识别目标物并且可以读出或者写入相关数据,该技术突破识别系统需要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传统,已经发展成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构成。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通俗的讲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IOT的主要技术是电子标签(RFID),是物体唯一的“身份证”,通过信息接收设备,采集物体的状态等信息,并将大量的信息与互联网联系起来,就构成了物与物相连的物联网。RFID是重要的信息采集工具,主要由三部组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

由耦合元件和芯片组成,标签是附着于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的唯一电子编码,如二维码、条形码等;利用固定式或手持式阅读器,通过天线传递射频信号,即可读取和写入标签的信息,形成对物体感知的过程,并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为了实现对建筑的有效管理,实现建筑的“智慧”思考,首先就需要了解建筑物内部所有设备、物体的相关的足够的信息。物联网就成为建筑的感知系统,每个设备、物体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ID,通过RIFD主动发射信息、或阅读器来读取相关信息,再上传至互联网上,通过足够的信息量来进行决策的支持。

3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计算模式,借助这种模式,计算机或者其它设备可以根据需求共享信息或者软硬件资源。简单来说,云计算借助网络平台将大型程序拆解成无数多的子程序,再通过庞大的多部服务器组建搜素系统,将各子程序分析结果反馈给用户。通过无数子程序以及服务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处理庞大的计算信息,拥有类似超级电脑一样的网络计算能力。

在未来几年,据估算物联网可能会有2100亿个RFID或者计算集群。如果未来的移动互联、物联网成为现实,我们的生活会被遍地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所拥抱,这时候数据量将成几何级增长。但是数据仅仅是数据,若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数据变成信息、变成智能、变成商业价值,只有这样这才能够体现出真正的大数据的价值。

在建筑物中,每个设备、物体可采集的信息量巨大。随着技术的进步,适应管理的需求,建筑物中可能被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所包围,数据量会进一步加大。这些数据量仅是单纯的数据,还不能成为信息、智能甚至管理价值、商业价值,还需要进一步被加工处理。如此大的数据量,普通的计算方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感知后的信息放在云端服务器上进行处理,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可以使用任何网络设备及多种方式,例如浏览器、桌面应用程序或者是移动应用程序来进行访问云的服务,大大提升数据处理的速度。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更快地部署应用程序,降低管理复杂度及维护成本,同时IT资源可以迅速再分配以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

4 基于BIM、RFID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建筑管理系统

利用BIM技术创新的建筑物的三维信息模型(BIM),不仅仅实现了建筑物的可视化、数字化,更可以记录工程实施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信息、数据,在运营维护阶段还可以不断增加相关设备、构件、物体的其他信息,如空调的参数、阀门的紧前阀门等。

BIM模型中,每个构件、物体都有唯一的编码,而这一编码即构成了该物体的唯一ID,可以自动生成二维码或条维码,使现实与虚拟实现一一对应。所有物体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感应器顺利上传至智慧建筑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是基于云计算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可视化操作和智能控制。

例如能源管理,通过安装具有传感功能的电表、水表、煤气表后,在管理系统中可以及时收集所有能源信息,并且通过开发的能源管理功能模块,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自动统计分析,比如各区域的每日用电量,每周用电量等;并对异常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警告或者标识。

例如设备管理,基于BIM的智慧建筑管理系统集成了设备的所有信息,可以进行对设备的搜索、查阅、定位等功能,通过点击模型中的设备,可以查阅设备的所有信息,包括静态的供应商、使用期限、设备参数、维保纪录等。同时系统可以集成所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保时间,到期可以自动提醒进行维修或更换等等。还可以查阅设备目前的运行参数,如空调的制冷制热情况,空调的温度等等,运行正常可以以绿色表示,红色表示故障。还能支持历史数据的查询,在系统中实现对设备的控制等。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第6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消防;智慧消防;物联网;智慧城市;社会消防;安全

管理困境,以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最为令人堪忧。为了迎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实现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智能化,以“智慧消防”为核心理念,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充分应用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已成为消防安全领域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国家与政府加大了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相应的法律法规与配套的技术规范纷纷出台,消防产品的功能与消防技术的实用性不断完善,预防火灾的建筑消防设施的技术层次得到了较大提升。从整体来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就近年来各地火灾的数据与情况而言,社会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涉及社会单位的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且屡禁不止,直接反映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具体看来,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值班人员消防业务生疏、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不足、消防警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2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结合的可行性

所谓物联网技术,就是以既成协议为基础准则,将信息传感设备作为媒介,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目的在于实施信息的通讯与交换,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其核心是互联网技术,所依托的信息传感设备包括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智慧城市理念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和整合,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型的运行和管理[1]。其导向是城市公共安全、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等领域的需求,前提条件是城市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处理。本质上,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反映,因而兼具集中性与系统性。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对智慧消防进行充分应用,可以强化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质量与维护的全面性,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有助于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缓解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社会公共的消防管理信息与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移动办公与远程监管模式的构建。

3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

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端联网设备、报警监控网络、监控中心系统等。借助该平台,可以及时并准确掌握设备运转、火灾形势、人员巡检等具体情况,同时平台还提供火灾监督查询及用户服务功能。物联网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的主要优势为:第一,反应迅速,对危险源反馈及时。该平台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和视频图像会在第一时间将各单位的危险情况进行反馈,并依据危险情况与等级进行分级分色显示;第二,险情获取与火源定位准确。该平台以GPS定位系统与GIS信息系统为主要工具,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火灾现场并提供最佳的灭火路线,同时会提供火灾现场周围消防设施的具体状态,为消防人员灭火节约时间;第三,工作监督严格。该平台可以实时地清晰反映各单位消防自检与消防执法人员巡查的情况,凭借传感器与视频的物联化,可以避免打卡后脱离岗位的问题。

3.2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借助有线、无线通讯网,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各建筑物内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借助GIS信息系统的定位功能,以视频监控联动的方式实现各社会单位的火灾实时监控,同时集中管理消防设施,提升消防设施管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而视频监控的应用不仅可以在PC电脑终端进行观察与视频录像,还可以借助手机APP软件,实现移动性监控,以提高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的实时性,打破监控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设置以应用层的用户需求为核心,其用户主要包括监控指挥中心、公安消防管理部门、联网单位等。监控指挥中心的用户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因而其有权限应用系统中的全部信息[2]。其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火警监控、联动视频监控、GIS定位、消防设备管理监督、值班人员巡查等;借助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定位火灾位置,并结合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消防监控。其功能主要有实时火警联动、消防设备管理监督、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等;联网单位不仅是消防服务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监控对象,对其来说,该系统的功能包括考勤管理、消防设施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消防知识与技能学习等功能。

3.3智慧消防平台

所谓智慧消防平台,其基础支撑是对互联网、物联网、数据融合、云计算等进行综合应用的新型信息技术,主要针对数据的搜集、储存、分析等环节,通过适应消防管理体制与各种消防管理应用而构建的一种平台。其功能在于实现预警自动化、救援智能化和业务管理精细化,以其功能的实现为基本原则对智慧消防平台进行构建。智慧消防平台的构建需要对如下重点项目进行建设:第一,火灾预警自动化。构建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消防报警设备、消防用电、消防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建设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系统,对化工、人员密集建筑区等进行严格监控。同时需要开发并应用区域火灾分析评估系统,依据火灾风险的高低进行安排预防火灾的实施部署;第二,灭火应急救援智能化。该系统以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作战人员变成模块化系统、消防移动智能指挥等为基础保障。其中尤其需要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有赖于预案实施与火灾中的横向互联及纵向贯通,如此才能保障信息搜集的顺畅性。第三,部队管理精细化。应用该系统的目的在于规范消防部队的培训与管理,包括各级官兵的培训与模拟训练,与消防车辆的管理。其中以消防车辆实时管理系统为侧重点,将GPS、GIS、RS、“北斗”等定位系统综合运用,实现消防车辆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3.4智能巡检

智能巡检系统是将物联网应用到城市消防设施巡检中,充分应用并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网络的功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消防栓信息维护、消防栓巡检展示及巡检数据分析三部分[3]。其中,消防栓信息维护主要基于Android平台,利用移动终端对消防栓进行注册,然后通过编辑与整理,将有效数据信息发送到服务端;消防巡检展示可以实现GIS展示、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消防栓巡检、地图可视化;巡检数据分析主要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巡检信息与数据依据选定维度展开分析与处理。该系统可以拓展消防设施之间和消防设施与巡检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有助于降低人工参与度与操作度,对实现消防巡检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智能巡检系统可以将消防设施巡检的业务范围拓宽,促进消防设施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4智慧消防项目设备结构图

由其结构可以得知,智慧消防系统以物联网为技术依托,并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消防疏散通道、消防车道、控制室人员在岗状态等方面的监测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

5智慧消防的应用趋势与前景展望

智慧消防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缩减了消防工作的管理成本,弥补了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故障率高、数据处理方式落后、值班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同时赋予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然而,通过实地考察,在目前智慧消防运行的系统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对不尽责行为不能做到定性与定量处理;系统应用终端普遍以PC计算机终端为主,不能广泛普及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重点单位的应急疏散演练模型与灭火预案的开发相对比较流于表面[4]。总而言之,智慧消防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依旧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有待相关职能部门与研究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完善系统的功能与实效性。

6结论

第7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在近日召开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国务院总理表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致力于集约、低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镇化。并建议中欧双方要加强在绿色建筑、智能城市和交通等领域合作。此外,发改委主任也表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绿色、低碳。据统计,到2015年,全球绿色建筑市场总投资额将达到1200亿至1450亿美元。

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既可以提高建筑舒适度和管理效率,又兼顾了节能减排需求,近几年在新建建筑中占比不断提高。短期来看,公共建筑对智能化管理和节能需求更迫切,是行业发展主要推动力。据机构测算,目前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渗透率仅为17%,按照欧美60%的渗透率水平计算,到2020年公共建筑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200亿元。

2014年的国办1号文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明确对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星级越高,补贴越多。如果实现上述推广目标,到2015年末,我国的绿色建筑将占全球绿色建筑的一半以上,绿色建筑将承担起全国减少碳排放主力军的作用。

市场广大 助推智慧园区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7%,在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或将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

就在日前,国务院还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巨大的市场也让国内本土智能化企业竞争激烈,像施耐德、西门子这些外资亦纷纷进人建筑节能智能化市场。国内的企业则开始考虑建筑智能及节能服务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前期设计、施工一直到建筑投用后的运营维护,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以及长期运营维护、风险控制管理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智慧园区的健康发展。

系统解决方案完善建筑节能产业

从智慧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到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提出了高要求。低碳园区除了要求将城市生活智能化、便利化之外,如何可持续发展也是关键问题,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智慧城市、园区建设要走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这方面,建筑节能受到了市场关注,成为了智慧城市、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要做到“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下降50%”。而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要求更高,要做到“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面对这样的节能标准,当前建筑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有问题了。当前建筑业是将设计、施工、运营分别交给设计院、工程商、物业管理单位,而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又分别交给不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分散开来,就很难达到国家要求的建筑节能要求。如此一来,就需要建筑节能解决方案服务商来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达实智能提供的“一个目标、两项认证、三大系统”的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就满足这些需求。具体说,就是以建筑节能为目标,为用户提供国际及国内两项绿色建筑认证咨询服务,并围绕智能化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三大建筑能耗系统提供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服务。同时,他们还为用户配套融资服务,并承担运营维护责任。另外,他们在合同条款中,和用户约定能效保证条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能效保证型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以此帮助用户实现建筑机电设备全范围及全生命周期节能。

建筑节能提升智慧园区竞争力

第8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时空数据;二维与三维;主题数据;专题数据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3-0177-02

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最终体现。在智慧云平台建设中,以信息资源整合为核心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以及以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为核心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两大基础性工程,也是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考核指标中必须建设的内容。在公共数据层面,为了实现更为深入、智能、科学的分析决策,智慧云平台公共数据建设的重点是地理空间信息、建筑物信息、人口、等基础库以及其他专题信息的整合,从而为智慧云平台奠定数据基础。

1 时空数据库设计思路

1.1 空间与属性关联设计

时空信息数据库管理都是地理空间数据,即地理实体,地理实体的空间和属性如何关联,是时空数据库首先要考虑的,尤其是要考虑如何将描述同一空间尺度的各类业务属性进行整合,如基于房屋的人口数据、基于房屋的企业经营数据,基于房屋的产权信息,这三类数据如何整合、展现在统一空间上,并能关联分析房屋各类属性的关系。地理实体空间与属性的关联可以通过对地理实体进行统一编码,实现其空间信息一属性的关联,可以对房屋进行统一编码,实现基于房屋的人口数据专题、基于房屋的企业经营专题、基于房屋的产权专题三个图层中的房屋编码一致,变能将三个专题进行统一展示和关联分析,为时空数据库建设打下基础。

1.2 现状与历史关联设计

在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如何加入时间信息,描述地理实体的空间和属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是构建时空信息数据库的关键[1]。解决此问题可以通过对数据添加时间描述信息,通过时序来组织和编排地理空间数据,实现现状与历史数据关联。数据时间信息的添加包括三个层级,即数据库级别、图层级别和对象级别,添加的时间信息包括数据采集更新时间和数据内容时间,数据的时间信息通过其对应的元数据来描述,如描述影像数据需在数据库元数据中加上数据更新时间、数据拍摄时间等时间属性;描述行政区划专题,需在图层元数据中加入数据更新时间、区划形成时间等时间属性;描述房屋数据,需在房屋属性表添加房屋更新时间、房屋建设时间等时间属性,实现基于元数据的时序数据组织。

1.3 二维与三维关联设计

构建的时空信息数据,除了二维数据外,还有三维数据,因此,需考虑二维与三维数据的关联,实现二三维一体化。本项目所构建的三维模型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植被等,需要开展业务应用的主要是建筑物,因此,本章节以建筑物模型为例,介绍如何实现二维与三维的关联。本项目建筑物涉及到的二维数据包括建筑物面数据、建筑物点(兴趣点)数据,建筑物涉及到的三维数据包括传统建模的精细化三维模型以及倾斜摄影建立三维模型数据,精细化三维模型与二维建筑物数据通过建筑物编码进行关联、与地名地址数据进行空间坐标关联,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与二维建筑物数据和地名地名地址数据都通过空间坐标进行关联。

2 时空数据库方案

时空信息数据库总体上分为平台运行支撑库、时空基础数据库、时空专题数据库、时空主题数据库等四部分,如图1所示。

2.1 时空基础数据

对原有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进行补充更新、数据时间信息添加、数据重组而来,包括大比例尺矢量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精细地名地址数据和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数据时空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式管理,统一存储在平台中心端。

2.2 时空专题数据

是针对某一部门业务或某一行业业务,基于单个或多个部门数据,经过数据加工、时间信息添加、数据重组而来,包括物联网节点数据、精细化三维模型数据、建筑物数据、人口空间统计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时空专题数据采取分布式管理,可存储平台中心端或部门应用端[2]。

2.3 时空主题数据库

是在时空基础数据库和时空专题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应用所需,进行逻辑上的重新组织和编排而得,如面向综合分析应用的决策分析库、面向国情监测的综合市情数据库、面向应急的城市应急数据库等,由各应用系统进行建设,本期项目需要构建决策分析库、时空主题数据库物理上不存储数据,是对时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的逻辑组织,通过元数据来实现[3]。

2.4 平台运行支撑库

包括元数据库、组织机构和权限库、日志数据等。

元数据库用于存储描述数据属性的数据,元数据分为资源位置元数据、服务元数据、数据库元数据、文件元数据四大类。其中资源位置元数据主要描述信息资源所在位置,以信息系统为基本单元,包含服务器和数据源;服务元数据主要描述信息系统中服务器可以提供的服务,如Web Service;数据库元数据主要描述数据库的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文件元数据主要描述文件数据的相关信息,如类型、所有者、创建时间。其中文件元数据中的描述信息可以扩展增加所属区划、文件时间。用于对文件数据时间和空间位置信息的描述,以元数据关联专题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实现时空信息一体化。

组织机构和权限数据库存储综合市情系统的用户组和角色权限信息,用于识别用户身份,判断登录用户所属的组织和所具有的访问、操作权限。该数据库是运维管理中权限管理的基础库,与统一身份验证相结合,共同维护系统安全。

日志数据库存储系统运行以及用户操作所产生的各类日志记录,重点是对数据采集到数据整个流程的全部操作节点进行记录,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随时回溯整个过程,为系统问题排查和故障恢复提供信息支撑。

3 结语

本文整合各类时空数据构建时空数据库,通过建立地理信息服务总线,将时空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外提供全面无缝集成、自动智能化的公共基础服务,形成统一的时空信息数据中心、服务中心、共享交换中心与云管理中心,实现城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部门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享与集成。

参考文献

[1]林秀玉,廖磊.基于ArcGIS的r空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测绘,2007,30(5):11-12.

第9篇:智慧建筑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助力 物业管理 智慧运维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090-02

信息化设施设备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为:通过对寿命周期费用及检修策略进行分析,最终决定项目的投资运行、检修以及资源的使用决策。但因其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有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所以,若想达到设施设备现代化管理的目的,企业信息化发展及应用起着关键作用。根据近些年来发展的现状来看,物业方面在运营维护其管理项目的设施设备过程中,逐渐重视设施设备管理的运维信息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始积极引进设施设备运维信息化管理的系统,不但提高了物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对其运营的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1 信息化助力设施设备智慧运维管理实现方式

Easy Facilities Manager即简单的设施经理,是一种企业实现信息化设施设备智能运维管理的软件平台,它对设备的管理工作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同时对设备的日常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存取、记录以及创建设施设备整个生命使用周期的备档数据库,及时完成设备运行和维护状态的信息传达,对生产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帮助[1]。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则是对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即从设备的计划初期开始,对其的制造、设计、采购、验收、安装使用、更新以及后期修理维护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该项工作是集聚了技术、业务和经济3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1 智慧台账管理

智慧台账的管理模式可以对每个设施设备的生命运行周期都进行精准的管理,对于设施设备最初的设计、采购一直到报废弃用都实现了全程监测管理。同时,对设施设备的使用说明、设计图纸、维修保养报告、备件损耗以及设备参数的具体数据都做出了详细的记录。经过系统的计算,快速得出设施设备维护所消耗的经济成本,这为企业各项决策的敲定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1.2 智慧运维管理

Easy Facilities Manager运行系统对设施设备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该系统实现了在设施设备运维模块中多维度管理运维的过程,完成了对工单的策划、处理以及完结的管理运维工作[2]。在此基础上该系统对设施设备周期性作业、后期的保养维护与巡视检查均可进行追踪控制,达到全程监控的目的。工作人员通过物业客户端对日常维修与计划工单进行处理时,在现场即可快速查找设施设备的台账和检修保养记录,操作时根据需求物业客户端会为其提供详细的指导参考和作业流程,这使物业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和简便。

1.3 智慧空间管理

通过Easy Facilities Manager运行系统和BIM与CAD之间的配合使用,对于空间组合进行分析和决策,更加方便空间的优化,有效提升了空间的使用率,充分实现了空间分摊自动化的目的[3]。该系统的运用充分降低了空间的占用成本,并针对空间的合理分配和空间费用分摊这一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决,有效避免了部门之间关于经费使用的争议发生,如涉及以上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系统账单和报表完成自动化的空间分摊的计算工作。同时,针对租赁、写字楼办公空间以及广告位车位的管理模块也非常适用,智能化的系统使抽象复杂的空间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而且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4]。

1.4 智慧租赁管理

为了实现物I管理行业的租赁更为智能化的目的,软件平台还可增设商业区域,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后,再将其租给商户使用,同时物业管理相关部门可通过系统来对房间面积、承租方、租金租期、逾期提醒以及出租的历史记录等所有消息进行处理和有效的管理。

2 信息化助力设施设备智慧运维管理案例分析

2.1 以万科物业为例

在万科的物业管理中,借助于Easy Facilities Manager物业设施资产管理的平台,充分实现了信息共享,达到了商业智能管控的目的,有效提升了企业服务和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形成了规范、标准的企业工作流程。当可视设备出现问题时,可及时为处理问题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实时跟踪问题处理进度和情况,促进了运营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的提升。对资产做到有效管理,降低了总体的拥有成本,为企业决策和企业规划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信息和详细的计算报表。通过运用信息化后台进行管理,使得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线下台账作业转变为更加合理的信息化作业,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通过员工客户端、400呼叫中心、Easy Facilities Manager、EBA以及CRM的设备管理工作系统和资源、营账管理系统之间相结合,实现硬件、软件技术工具和系统之间的相互支持,积极构建物业远端平台的创建。同时,在物业企业中,领导也会看到企业的员工诉求,积极进行资源合理协调匹配,解决问题[5]。

2.2 以中海物业为例

中海物业也将Easy Facilities Manager软件平台配合手机客户终端引进到该企业的物业管理中,此项运营方案,有效帮助中海物业实现了战略转型的目的。该系统适用于Android与ios两大系统内的电脑的智能手机,为满足物业服务行业需求,该功能开启了工单接受、移动报事、巡查、报事以及设备维修保养等多项功能,和Easy Facilities Manager中的空间、租赁、资产、设备管理的多个模块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将平板、手机作为终端设备的方法,充分实现了物业管理信息化。

3 结语

随着楼宇住宅的智能化和网络的发展,对物业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以上案例得出,信息化助力设施设备智慧运维管理在物业服务行业的运营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Easy Facilities Manager软件平台的推出,长期有效地为地产建房、办公楼宇的设备设施运维的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服务,全面地为客户提供了以建筑整体生命周期可控性做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物业服务管理行业的工作效率以及提升了客户对物业服务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余立军.写字楼楼宇系统在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5(6):66-67.

[2] 邱春梅.楼控系统运维管理的思考[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4(5):20-23.

[3] 邓d.从物业管理走向集成运维[J].智能建筑,2013,1(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