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课程设计形式精选(九篇)

课程设计形式

第1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形象设计;现状分析;课程改革

一、形象设计的涵义

在《辞海》中对“形象”一词有两个解释:1、形状相貌;2、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我们探讨的形象设计是指第一种解释:“形状相貌”。设计的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是追求人物形象美的艺术。在古代,人们眼中美的形象就是从整体感观上来判断的。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摄丝履,头上术帽光。腰若流纹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见,只有外形、神态、气质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才是美的。可见形象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念与工程。它是涉及艺术和技术,如美学、服装、物理、生理、体态语等多门学科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二、形象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形象设计行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起初,形象设计行业只有影视人物造型、舞台造型等形象设计。设计师大多数是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影视化妆专业毕业的。而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职业形象设计、生活形象设计等较实用、跟人们生活贴近的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形象普遍很重视,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服装、美容、美发、化妆等局部的造型,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及原则

形象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教学一定要紧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分析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角色特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以及在社会交往中待人处世的态度,有了这种生活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结合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各方面的生活积累越多、越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越生动、越深刻。在教学上,应让学生掌握表现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本领。如果在形象设计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创意性,以不适当的夸张变形、奇异怪诞的造型为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形象设计工作上走人歧路。

形象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形象塑造上,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法乃至工具及用品的使用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的讲授。学生可以在掌握其要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理解,自由、灵活地发挥创造性。

培养学生学会较强的技能、技巧,娴熟的技术,是实现整体形象设计的基础。在教学上,应当加强这一方面内容的训练,不容忽视。但是,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满足于这一点,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创作课,来引导启发学生增强创造意识,只有向创造型发展,才能成为时代需要的思维敏捷的创造型形象设计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来确定创作题目,而不是在教学上用僵死的程式去禁锢学生。只有把形象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大胆地去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才能使学生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形象设计中的化妆、发型、服装、仪态都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是多方面有机的结合,是由内向外的整体创造。比如化妆,就不能只考虑被设计者的脸形五官,而要从整体出发,结合人物的个性气质、身分、服装、环境等条件来塑造,不可能在局部进行。因此,在教学上,要特别注重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当前那种教师知识单一,只懂其中一门专业课,只开设单项科目,课程内容不能横向联系,实用面过窄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因此,只有根据形象设计专业的实际,在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基础课、专业课、修养课以及设计创作课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教学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想

随着形象设计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或将有新的岗位、岗位群出现。形象设计行业除需要整体设计师外,高水平的化妆师、发型师、服饰搭配师、色彩顾问、礼仪指导、美容导师、营销人员也倍受青睐。因此,在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上提出如下设想:

1、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职业教育环境

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注重实践功能。因此,大力加强实践实训场地,仿真职业环境尤为重要。形象设计专业的配套教学环境要具备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实习仿真环境。包括化妆室、美发室、形象设计中心、室内摄影棚、画室等。

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行预就业制所谓模拟就业系统。就是在企业支持参与下,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按市场运作机制进行管理运营的预就业机构。学生经过一定的基础学习与训练后,前期的实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后期在企业内进行,对学生的考核也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预就业成绩的评定将作为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这样可以缩短或消除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有利于综合技能的练就与素质的提高,形成畅通的就业渠道。

3、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按“双证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人物形象设计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包括化妆师、美容师、人物形象设计师、发型设计师等几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4、开展社会培训。目前,全国美容美发机构已超过120万家,从业人员达600 万人,在短期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仅凭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开展社会化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安排、鼓励教师参加国内知名影楼、美容院、设计工作室、艺术剧院的实际工作,基本达到两学期有三个月或半年时间实训,主要跟踪时尚界流行的新应用技术的研究、调查。积极聘请行业专家、 社会各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讲课,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操作技术的应用等。由于形象设计专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不能吃老本,需要不断跟上时代步伐,做到知识的快速更新。所以,客观上就要求专业教师教的是观念,是规律,是创造,而决不是书本里的条条框框。同时,又由于专业的特性导致了教材内容始终滞后问题,所以,与社会上的专家的密切交流,可以让专业教师在堂课上增加行业当前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把握专业信息动态,对学生的未来也大有裨益。

形象设计是人类自身生存方式、生活样式的艺术化体现,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时代人们价值观、审美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发展而变化,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变化发展时代,形象设计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顾筱君. 21世纪形象设计教程[M]. 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0.

[2]刘颖悟.艺术设计专业――形象设计专业方向探构[J].装饰, 2003(2): 93.

第2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一、设计分层次数学作业,使每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新课程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业难度太大,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业难度太小,又会使学生觉得做作业就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坚持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分层次作业,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由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设计问题的起点和要求应符合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既要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他们设计引路的“搭桥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安排体现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提高题”.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才.

作业设计:甲、乙、丙、丁四人承担一项工程,若由这四人中的某一人独自完成这项工程,则甲需要24天,乙需要20天,丙需要16天,丁需要12天,问:

(1)如果甲、乙、丙、丁四人一起合做,那么需要多少天完成这项工程?

(2)如果按甲、乙、丙、丁的次序轮流工作,每一轮中每人各工作一天,那么需要多少天完成这项工程?

(3)能否把(2)问中所说甲、乙、丙、丁的次序作适当调整,其余都不变,使这项工程至少提前半天完成?

这是一道关于工程问题的应用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块知识的理解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问或几问进行作答,作业设计的有层次性,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就不会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自主型作业―――让孩子学得轻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性作业是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编创的巩固所学知识方法而形成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情景,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习题,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

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举止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对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使每名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自主型作业.

如自编数学习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都很感兴趣,作业的布置要给学生留一点自己的天地,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自编作业题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自己动手编制,可以以课本或课外相关内容的例题为背景进行改创;或者每学完一单元,让学生自己编制单元测试题,编制的试卷由老师进行筛选,优秀的试卷进行集体测验,并在班级进行展示.

作业设计1:学习了“生活中的数据”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统计图表,要求自定研究主题,自己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并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说说对这次作业的体会.

作业设计2: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编拟习题、编制试卷等,在作业编拟中,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激发和增强,创造性价值得到很好的体验.

学生创造性学习目标的培养,要求教师赋予学生一定的设计权,让学生别出心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编创出别具一格的作业.

三、设计开放型数学作业

开放题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核心是希望学生能灵活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先尝试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改编为开放题.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构成数学问题的要素―――条件、解题方法和结论,将数学开放题分成条件开放题、结论开放题和综合开放题. 相应地,我们只要对这几个要素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进行设置,就可以设计出丰富多样的开放题来.

如教材上一道题目是这样的:“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 求证AF - BF = EF. ”改造为:

(1)如果G是线段BC上的任一点(B,C两点除外),请你猜想AF,BF,EF三者在数量上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果G是BC延长线上的任一点,请你猜想AF,BF,EF三者在数量上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3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关键词:高校;版式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经渐渐地成为具有灵活性及开放性的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在众多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一般情况下将课程划分为三大块,就是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而版式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而存在,处在由学科基础课向专业课程过渡转化的过程之中,同时又是综合性和交叉性非常强的独立课程。积极的探究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改革,能够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设计基础快速提升;能够促进教学体系改革;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1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创新性的缺失

传统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是以教师讲授加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只是一味地将自己所理解的版式设计思维方法经验传授给学生,就是一味地灌输,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丧失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高校在进行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难以达成。

1.2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实践和训练形式的脱节

在高校传统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其训练的要求只是版式形式的设计,却忽视了实际市场审美需求及版面内容的传播,使得版式设计只是机械的存在。学生在完成版式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对于需要传达的信息及版面的内容是不加考虑的,就是将各式各样机械的版式设计训练形式在作业中完全体现。甚至有些时候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也在逐渐降低,学生变成“形式主义”的奴隶,只是套用格式化形式,作业只仅仅是作业,蜕变为一种形式化主义倾向,和市场脱节,真正的价值难以发挥。

1.3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及课程内容设计的不一致性

高校往往因为教师的缺乏以及课时的限制,在其课程内容的设计中不能完全充分地将具有规律性的设计教育体现,前置课程未能夯实基础教学内容,会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教学,甚至有些时候,会出现课程与课程间的承接关系被打破。这样的情况自然也在高校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同样存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障碍了版式设计教育。

1.4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片面化及主观化的教学评价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评价模式,往往关注的是学生最后成绩,却将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积累以及经验积累得以忽略,对于学生学习的态度更是漠不关心,只仅仅凭最后考试的一张成绩单对学生进行整个教育的评价,未免有点太过片面化以及主观化。这种传统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就像走过场一样,将学生对于版式设计课程学习的态度和状态关注点发生偏差,学习课程的过程不重要,这样的学习心理,所以学生就只在课程结束阶段进行作品展示,希望可以在最终的几节课中获得优异的成绩,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学生可以将获得较好的成绩,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持续发展下去的不竭动力,没有过程和认真学习态度的高校版式设计课程的学习所建立的不牢固框架迟早都要崩塌,将学生的真正学习效果影响,因为没有关注其学习中所产生的不良学习态度。

2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研究

2.1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关于高校版式设计课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学习态度和风气,以及对于教学过程的忽视和最终成绩的过度重视,应该将正确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将全过程的实时评价系统实现。所以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就应该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给予评分,通过版式排列及版式设计创意来打分。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以及出勤率都纳入最终的成绩评估。对于分值比例分配,在课程结束时作品完成占70%的比例,平时的积极性和出勤率占30%,这样的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就比较的公平公正,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都高度重视起来。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可以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不会有投机取巧获取高分的错误心理状态存在,使得对于版式设计课程的学习具有其价值意义。

2.2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关于版式设计教学的内容,从其传统的形式而言,是以教师为主导,都是以教师讲授加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只是一味地将自己所理解的版式设计思维方法经验传授给学生。没有关注色彩、图形以及字体这些元素的运用,未能将真正生活中实践项目的需求得以重视。而且在进行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作业题目和教学设计相对而言是比较呆板的,将客户的实际需求忽略,教学上的针对性缺失,与实际严重的脱节,因此调整教学内容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和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2.3 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

在高校进行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应该坚持理论教学,但是不能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项目式这样的生动教学方式,将高校版式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关于版式设计课程中的文字和图片创意运用,从视觉传达的角度而言,图片有着更高的关于易懂和直观的优势特色。除此之外,通过项目案例式教学方式,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将之前大篇幅的文字表达通过一张图片或者是一个例子解决,将教学时间节省,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教师也可以在其中积极的指导,在高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中将学生学习技能得以提升。关于那些比较优秀的案例及版式形式开展互评,将良性的版式设计印象深深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将学生的设计素养提升,最终将学生自己的优秀排版习惯及版式风格培养。因此,优秀的案例项目式的结合,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着更高的优势。

3 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设计教育的水平也在持续上升,因此高校在对版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紧紧地抓住现在的发展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应时展的需求,将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和调整,使得在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发展,将学生自身的版式风格培养出来,并且养成优秀的排版习惯,提升学生版式设计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6(16):250.

第4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初中数学教材;课后练习设计

课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教学形式,涉及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求我们教师对设计形式引起重视,以现有教学体系为目标,实现合理化应用。其次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及时掌握教材知识、经过自身总结,对教学体系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引导性作用,及时对教学形式和习题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其适应当前学生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当前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课后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

基于新形势下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教学形式进行分析,满足现有体系形式的要求,不断对其进行解析,并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以下将对当前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课后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教学设计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设计形式不合理的情况。课后练习题多是本节课程的总结和巩固,我们教师必须将课后知识和课堂知识有效的穿插在一起,及时对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如果存在设计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学生当堂课学习的知识无法得到巩固,或是有疏漏,有重复,都会导致教学效果差。要使设计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就需要优化设计体系,发挥现有设计形式的最大化作用。

2.教学方式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指导意义,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存在教学方式不科学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回答开放性问题,部分学生的卷面也是空白的,面对这样的考试情况,好多教师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很简单的基础题总是出现错误,中等题基本不出错或出错率低,而创新题没人做或做的人是极其少数呢?这就是此类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了极大的干扰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如果存在教学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必然会对后续教学体系造成影响。

3.课外扩展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材课外扩展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需要在现有教学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扩展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基础类知识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形式有一定的影响,没有从本质上了解教学方法,因此出现学生最终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的情况,难以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人教版初中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形式分析

基于当前课后教学形式的特殊性,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使其适应学生的学习现状,明确指标控制形式的要求,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将对人教版初中数学课后练习设计形式进行分析。

1.合理选择课后练习题

针对初中数学教材案例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发挥引导,根据现有教学形式的要求,需合理选择课后练习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现有教学现状为基础,及时了解新知识体系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和要求。此外基于现有教学形式的要求,不需要太多时间,不必要写过多的解题步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揣摩,对比较难的题目进行解析,让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形式的具体化要求。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解题步骤告知学生,并在实践阶段落实现有教学形式,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优化设计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是对本节课总结性分析,基于课后设计形式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需要优化设计形式,发挥数学练习题的最大化作用,在新形势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精心设计练习题的形式,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例如在九年级数学教材中学到《正弦和余弦》,以图一为例:有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3米高的墙上,则A和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米?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灵活应用课堂知识,让学生明确是直角三角形,明确直角边和斜边大小,用勾股定理确定未知边的大小。

3.练习设计联系实际生活

在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基于整体教学形式的特殊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需要我们教师发挥引导性的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合理选择素材内容。比如在学到二次函数时,在例题讲解过程中,必须将其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在一起。如,有一道题,将自变量和函数分别设为x和Y,x表示苹果价格,Y表示的是苹果数量,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函数的形式,在后续教学阶段,学生将知识形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在一起,在解题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此类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知道数学在实践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有知识形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强化课后设计形式

在课堂设计阶段,必须以现有设计形式为基准,不断对知识形式进行巩固。教师必须在后续教学阶段,重视设计形式干预形式。在具体干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习题内容进行分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需要以现有教学形式为基准,及时对设计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也必须及时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课后练习题布置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督导的作用,采用强制性干预形式,及时对巩固形式进行分析,强化教学体系,进而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束语

基于初中数学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发挥引导性作用,以现有知识体系为基础,及时对干扰形式进行分析。课后练习设计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阶段,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形式,必须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关键词 构成形态(立体)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49

"Constituting Forms (Stereo)"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ZHANG Yingzh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ongfang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408)

Abstract "Constituting forms (stereo)" This course ai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observe, to create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ree-dimensional capabilities, using various materials for innovative design.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 determin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 ideas proposed to set up a modular course content, curriculum design diversity, job enrichment expression teaching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order tomake up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fessional basis deficiencies.

Key words Constituting forms (stereo); course reform; teaching mode

1 教学现状分析

“构成形态(立体)”这门课程作为三大构成课的最后一门,是设计艺术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在各大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安排中均包含该课程。作为研究立体空间、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学科,使学生掌握材料、肌理和构成方式的科学研究方法。

随着艺术设计各个专业的细分,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设计思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存在着系统性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较难结合的现状。深入进行“构成形态(立体)”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使其进一步发挥基础课程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概而言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三维的空间中,但是传统的艺术设计学习却是在二维的空间内形成,学生在习惯了二维的思维模式后进入到三维的体量创作环节,很难投入到自主和探究式的思维模式中,综合创造的能力较弱。而“构成形态(立体)”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学生需要运用合适的材料,手段和构成形态去完成作品创作。因此,需要完成二维到三维的思维模式转换,更好的投入到作品创作。

(2)作为设计学科的通用课程之一,先修课程中的“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等课程继续延续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仍是用二维的画面来表现三维的物体。而“构成形态(平面)”和“构成形态(色彩)”两门课程都是在二维的思维模式下进行点线面的构成和形式美法则的训练,与“构成形态(立体)”要求运用一定的制作方法设计作品,直观表现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着一些衔接的断点。

(3)“构成形态(立体)”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基础课与学生的设计专业课之间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基础课程对于专业方向的映射较少,从而使课程缺乏时效性。由于没有与具体的专业方向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很难带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更会让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迷惘感,课程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2 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立足于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存在的系统性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现状。应改变以往一对多的课程讲授模式,而代之以材料实验、方案讨论、分别辅导、报告梳理、总结交流以及实物制作等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

2.1 完成构成形态系列课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构成形态系列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从绘画过渡到构成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基础课程的安排中,课程的先后顺序为“构成形态(平面)”―“构成形态(色彩)”―“构成形态(立体)”。

而要完成构成形态系列课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运用在“构成形态(平面)”课程中已取得的教学成果,如:点、线、面的构成和形式美法则的训练等,将这些二维空间中的构成关系通过移动、扭曲和夸张等表现形式延续到三维立体空间。同时结合“构成形态(色彩)”中关于明度、纯度以及对比度等概念,丰富三维作品的色彩表现。另一方面,在三维的立体构成中,用形式美法则和二维点线面构成形式去反思每个体块、层面和线条之间的构成关系及肌理效果。在教学中也有意引导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充分运用先修课程所学的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整体连续的完成整个过程,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2.2 将“构成形态(立体)”这门基础课与实际的专业特点相结合

“构成形态(立体)”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而目前的教学现状是这门基础课与学生的专业课之间联系不大,针对性不强,只是在课程内容上求大求全,专业指向性不明显,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于课程内容的安排会进行专业指向性明确的突出训练,使基础课的实际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侧重点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如: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突出结构关系和材料应用的训练,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突出空间关系的构成和严谨合理的表现等。在授课内容上结合教学大纲,适当的安排专题讲座,挑选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和参考书并安排合理的作业内容,在整体的内容安排上进行教学优化,加强与专业特点的联系。

2.3 合理的结合构成作品应具备的“感性”与“理性”

设计艺术学科往往给人以感性直接的思维认定印象,但是在好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优秀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设计,培养学生对于空间形体创造过程内在的逻辑性和秩序性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学习用理性态度去对待构成设计和专业设计。在作业安排上,不仅需要完成有构成设计感的作品,还要将这个作品的构思草图、实践过程与推敲分析的内容一一记录。在实际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有灵感迸发的“感性”思维,还要有推敲空间骨格的“理性”分析。

3 教学改革的手段

3.1 教学调研

在了解国内各个院校“构成形态(立体)”教学内容与具体教学环节设置的基础上,笔者对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调研。通过实地教学观摩和随堂参与讨论等方法对“构成形态(立体)”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教学方法上的横向比较。实地了解省内各知名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授课状况及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构成形态(立体)”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资料与实际佐证。

3.2 教学实践

笔者长期任职于浙江某高校的艺术设计系,担任专业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构成形态(立体)”实际的课程安排与教学进度参与基础构成课的教学实践,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积累实际经验,并以此进行构成类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4 教学改革的方法

立足于“构成形态(立体)”课程的实际教学实践,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接下去的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探索由理论灌输向分别讨论方案、具体材料实验、撰写课程报告、互评构成方案到最终完成实物作品的课程教学方法转变,力求打好学生专业实践的基础,并切实提高学生用科学性、秩序性和逻辑性结合感性去做设计作品的能力,在整个的教学改革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加强与“构成形态(平面)”、“构成形态(色彩)”等二维设计课程的衔接。有意识的加强几门构成课的衔接,打破基础课程联系性较弱的现状。从“构成形态(平面)”和“构成形态(色彩)”等先修课程作业中提取出有效元素,如:将点、线、面的构成与形式美法则练习中的有效元素提取出来,先做二点五维的设计训练,使学生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构思,在思维转换过程上有一个合理的过渡。接着通过材料实验和造型尝试接触更多的表达形式与构成方法,逐渐过渡到三维的体量创作学习中,从而完成一整套包含点、线、面构成和形式美法则的平面与立体形态的构成训练。

(2)课程内容设置上更偏向模块化。基础模块、讨论模块、实验模块、分析模块、创新模块、实战模块,这些都将贯穿整个课程。在大的培养方向下将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知识,再通过实践创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与探究能力,最终通过实物制作来达到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设计上更加多样化。打破传统课程一对多(教师对学生)的形式,将一对一(教师对学生)讨论设计方案,一对多(学生对学生)讨论实验心得,多对多(学生对学生)分组进行材料实验等方式相结合,并与实践互动环节接轨,更好的激励学生在此过程中有所突破与创新,锻炼自主探究形式结构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4)表达部分增加材料实验报告以及文本制作。用分析图去表达自己所要创作的平面构成到立体构成的构思过程、独立的三维效果表现(包括顶视图、侧视图以及正视图)、选取的材料小样等内容,多角度多方面的展示出自己的方案。加强对学生设计构思过程中科学性、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训练。同时在材料尝试与实验中,科学的记录肌理效果和材料失败原因等。使学生在作业训练的过程中以方案加报告文本的形式培养科学、高效的专业学习方法。明白构成训练的目的与方向,为后续的设计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当中,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探索加上我们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作品。而“构成形态(立体)”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对立体实物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材料的分类与应用、对构成形式的视觉关系分析、对空间形态的的把握去掌握立体形态与构成方法,从而创造合理的空间形态。本课程通过对各形态要素的学习、各种材料的运用以及体块空间的创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表现技巧,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创作构思,为后期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项目:“构成形态(立体)”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014JK12

参考文献

[1] 俞爱芳.立体构成教程[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第6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关键词】现代设计;新材料;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2-02

字体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一般在大学的二年级开设,时间为三到五个星期。本课程旨在为视觉传达设计所有专业核心课打基础,拓展创新能力与专业知识, 是丰富设计实践的重要环节。[1]

然而,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 把时间大多花费在摹写体系成熟的字体,而不注重对学生创意思维的激发。因此,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需改变传统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求新求变,大胆改革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2]

一、传统教学方法中字体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实践应用环节存在不足

当前高校设计艺术专业扩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能与职业发展相契合、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师资培养能力不足、学生专注于软件的学习、不重视手绘能力训练、学生在设计时缺乏创新意识等。这些都是造成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缺少特色,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的介入,滞后的课本已无法满足学生们需要获知的信息。因此,在课程实践应用环节上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考核,通常在课程结束时,以结课考试、结课大作业,加上平时成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在字体设计课程考核时,通过结课大作业,并辅以平时作业使学生获得课程的成绩,没有达到以考促教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当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改革考试方式,使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提高,使成绩评定更客观、公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二、字体设计教学组织方法的提升

(一)将字体设计与动画技术结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技术能力

众所周知,文字最早源于图形。因此,文字和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统的字体设计教学往往只注重文字和图形之间的关系。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为了使我们设计的文字不仅仅局限于静态图形符号,借用数字化手段,通过引入动画技术、视频影像、互联网以及前卫的交互技术,探索出一套“三维动态字体设计”的新的教学模式,为创意字体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3]学生可以将不同文字的表F形式、造型和动画结合,不只是把汉字当作单一的图形来对待,借用动画特效进行创意字体设计,使平面的字体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抛砖引玉,巧妙地启发同学的思维,打开学生思路,使他们更好地将传统设计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二)将字体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丰富学生的设计手法

字体设计是以中国传统的宋体、楷体、隶书等为基础的,这些文字中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其中也包含了传统的文化理念和设计理念。然而,大多数学校对于这些传统的文字不重视,教师上课时只注重英文字体的设计与讲解,使学生形成了用英文设计更富时代感,中文字体很土的错误观点。对于字体设计课程来说,我们需要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运用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到设计中。再结合本土实际情况,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三)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字体设计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宝贵的时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学生的角色尤为重要,以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主动权。

将实际的项目应用于课堂。每年艺术设计行业都会涌现大批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我们可以以这些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对它们进行重新设计,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与优秀的作品相比较,不但可以树立信心,而且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鼓励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查。为学生提供主动接触社会的机会,了解字体设计的发展情况,了解到课堂外的知识。同时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与学生探讨,重视学生的想法和提议,使学生在课堂以外,学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将字体设计与新材料结合起来,注重材料在课程中的表现

今天,新材料在字体设计应用上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形式和手法表现的创作平台,新材料的运用也催生了字体与工艺、材料结合的艺术形态。在字体设计课堂,充分利用发展多样的新材料与字体相结合。进行字体设计课堂作业的训练时,应充分利用非纸张材料,在艺术表现时,结合多样化的材料。在课堂训练时,引入可利用的新材料为字体的设计提供更多的手法和无限的可能。除了传统设计的纸张,也可加入些“新的材料”,把多变的材料与课堂实践联系起来,从而使文字设计带来形式上的创新。[4]

(五)将字体设计与设计形式美法则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字体设计思路

传统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常注重单纯字体的设计练习,在字体设计中缺乏构成形式美感。学生对大量习作缺乏积极性,感到厌烦。将现代构成形式融入现代字体设计的教学实践中,让字体设计在把握了汉字间架结构的同时,也能体现出构成形式美感,而不只是纯粹的书法艺术,引导学生利用不同质感的材料积极创作字体,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创意思路。例如,设计训练时,可在字体设计中运用色彩构成形式法则。让学生将色彩融入字体设计中,通过色彩构成展示个性特征。采用从色相到明度上进行色彩的渐变,透出色彩的多变,带出不一样的感觉。可通过色彩面积的对比,提高字体整体效果使之更具冲击力。

参考文献:

[1]李海平.两段式字体设计课程结构构建探究[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4):78-80.

[2]王琳.字体设计课程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143.

[3]吴军伟.数字时代下的字体设计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8):147-149.

[4]马伯华,高黎黎.多媒体网络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8):149-151.

作者简介:

第7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立体构成中的“构成”带有造型组合形成、拼装、构造等多重含义,经由20世纪初的探索及包豪斯学院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课程经由日本传入中国,成为中国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提升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修养与设计技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院校立体构成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来自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这些作业虽然在同龄人作品中属于佼佼者,但囿于作者年龄和课时有限,依然不可避免地在形式美法则和构成原理运用上存在较多不足之处。这些本应进一步修改、完善的作品被直接运用于教学,难免对学生产生误导。针对这一点,赫伯特·拜尔(HerbertBayer)、马克斯·比尔(MaxBill)等现代艺术大师的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双重阶梯》《无尽的面》等都属于在形式上反复推敲的经典力作,不但具有近乎无可挑剔的形式感,而且普遍运用了典型的构成法则进行创作,作为范例运用于教学更有针对性。实践证明,采用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二、以构成型作品作为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切入点的实践

自2012年公共艺术被列入教育部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后,在国内日益得到重视,也产生了对这方面策划、创作人才的较强需求。国内艺术院校对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除了缺少体系支撑、学时较短以外,公共艺术自身的特征也制约了对规范教学体系的探索。公共艺术以公共性、社会性为主要属性,这也是在公共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强调并要一直坚持的。但是,对大多数本科生而言,学术文献对公共艺术“公共性”的讨论大多高度抽象,容易令初学者产生无所适从之感。在如此纷繁的公共艺术大家族中,唯有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与人文关系最为单纯,形式生成逻辑最为规则,且分布广泛,总量较大。因此,对于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的学习者而言,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最容易上手,可以快速提升学习者对公共艺术造型的把握能力,深化其对公共艺术作品与公共开放空间联系的认识。

三、立体构成课程与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紧密融合对

1.两者融合对公共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促进

公共艺术设计作为多学科综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空间有限,不能容纳大批毕业生就业。因此,这一课程往往以研究生课程或设计课中的一个子课题的形式开展。虽然其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对应面广、教学模式灵活等优点,但普遍学时较短且缺乏与设计史、艺术史、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等课程的衔接和互补。基于此,一方面从当前国内艺术院校本科教学体系的大框架内看,如果能够依托当前普遍开设的立体构成课程开展公共艺术设计教学,势必对公共艺术设计课程今后的长远发展具有较大的益处。另一方面,设计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所需的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原理运用的训练,目前看来只有立体构成课程才能提供。

2.两者融合对立体构成课程建设的促进

此外,立体构成课虽然广泛开设,但由于课程体系沿袭多年,在当前飞速发展的设计理论探索和设计实践面前经常被批评忽视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不能有效引导学生了解实际材料与施工工艺,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说,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基于此,公共艺术设计的经典案例不但可以用作培养形式美感的教学范例,而且都涉及严谨、科学的材料处理与工艺运用,有助于树立立体构成学习者明确的工程概念,为他们走上职业之路打好基础。

四、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下两者紧密融合的具体路径探索

1.内容互补学时衔接

通过课程调整,立体构成安排在前,公共艺术设计安排在后,学时基本衔接,关乎公共艺术构成法则的内容已经在立体构成课程中得到体现,公共艺术课程能够直接切入针对环境展开的设计。这样安排可以保证在原有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讲授更多的内容。从微观上看,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与技能,保证教学效果最大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两门课程衔接的优势。从宏观上看,这也是节省学时、减轻学生负担的体现。

2.教学队伍资源共享

在课时衔接之外,两门课程的师资共享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两门课程的教学团队有交集,只要有教师同时担任两门课的教学工作,即使不是主讲教师,也能够很好地协调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为课程结合注入更多的能动因素,实现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互补性、延续性。

3.课件、教材协调编排

两门课程的课件内容或教材编排中的协调、互动,依赖更高层面或更大广度上的联动,但也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如,立体构成课件中可以大量使用公共艺术经典作品作为案例,公共艺术设计课件中可以相应简化传授构成原理或形式美法则的知识,从而达到节约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果是教材的协调,还要与艺术概论、设计美学、艺术史等课程融会贯通,更符合当前设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五、两者紧密融合对设计学各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

由于公共艺术具有多元化与跨学科的特性,立体构成课程对所有设计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因此,两者在提高设计学各专业学生综合设计素养方面可以发挥更为广泛的功用。首先,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必然具有形式美,如阿诺德·豪泽尔所言:“艺术质量和艺术完成自己任务的先决条件是成功的形式。所有艺术皆自形式始,尽管不以形式终。”在立体构成课程中以公共艺术经典作品作为教学范例,对各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其次,公共艺术设计与环境联系紧密,现有的经典作品在处理与环境的关系上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将公共艺术设计课程与立体构成课程结合,有助于学生从基础课阶段提升对环境的直观认知与抽象理解,从而为学习今后的设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共艺术作品还具有供人乘坐休息、改造旧建筑、作为标志等多种功能特征,能够提升学生对人体工程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认知。

再次,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形式多样性,如水体一体化设计、风动元素的采用等,也能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创意思维,更好地满足当前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最后,公共艺术还以严肃或幽默的主题深入社会生活。如马丁·马钦斯基与布里吉特·丹宁霍夫的著名作品《柏林》(国内多译为《柏林结》),就利用简单的构成形式生动阐释出东、西德分裂与统一的深刻内涵。从设计基础课程阶段学习此类案例,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

六、结语

第8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摘要:“说课” 最初应用于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研究活动在高职课程设计中逐步衍变成“说课程”, 并且广泛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活动中。本文着重从高职课程教学设计中说课的必要性及说课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说明了说课在高职课程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说课;高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说课的概念

说课,在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中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历。截止目前,说课却没有一个比较公认的定义,说课最初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及课堂教学实施的一种教学探讨的形式出现,现在普遍较为认可的定义为:说课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目标本身的分析,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项目,以某种方式简洁地表述(或者反思)其具体的设计理念、设计依据及实施策略,以便教育教学研究与实施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不断成熟。

二、说课形式在高职教研活动中的拓展

说课最初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研讨形式而存在,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高职课程必须与市场、岗位的变化,其人才培养目标在时间上与地域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在相对的范围内如何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并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设计显得很有必要,这种必要则衍生了课程教学设计教研活动的必要性,以何种形式进行这种教学研究为更好呢,说课这种形式成为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活中的主要形式。

严格说来,这种形式的说课,已与当初定义的说课已有很大不同,常规说课是指一堂课的说课,而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中,此说课则已拓展为“说课程”。

三、说课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1、说课被引入教学评估活动中。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建设评估中,通过“说课”这一研究活动,同行和专家与授课教师一起提出课程教学的有关问题,共同研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提高如何提高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目的。

2、在高职课程教学设计中更加专注于课程整体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说课是针对一堂课怎么教、怎么学,其主要内容为针对一堂课进行如何传授进行说明与讨论,应用于高职课程的说课,则注重于整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上进行规划与设计,共同讨论研究,因而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加现实的研究意义。

四、说课应用于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中的拓展应用的内容

1、说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开设的各门课程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所以在说课时,必须体现高职课程目标所具有的高等性、职业性、能力与素质性及实践性等内容。

2.说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开发、引用、组织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课程教学设计书、教案、讲义、教学参考材料、实习实训大纲、课件、试题、视音频及其他各方面的教学素材的实际运用。在这一方面重点说明教材的适用性,是否较好地体现教学大纲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是否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发展水平;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和学生如何运用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对教材的不足,在教学中如何弥补?教师如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3.说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特点、教学条件等灵活选择相适应的方法,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灵活组合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说学生情况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在说课研究活动中,要求教师要了解所任教课程的生源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先修课程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怎样针对这些困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理论知识应用以及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的能力。

5、说课程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的评价,用来检测课程教学方案的成功与否,通过教学评价从而更好地对教学设计方案提出改进的对策与理由。更好促进课程教学方案更为科学、更为实用及更能被学生所接受。

五、说课在高职教育活动中应用的形式

1、说课应用于教学前的教研活动

高职教育的课程,其内容与形式是随着市场经市规律而发展变化的,所以对于一个专业的某一门课程几乎很少能找到统一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研室,将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掌握程度、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通过多个教师的说课研究活动,得出较为统一的课程标准,然后,大家都以此课程标准作为教学依据;

2、说课应用于教师面向学生面授学生的第一堂课

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程时,大多不知要学些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学生通常不明白,如果教师能在第一堂课将课程的作用与地位,主要学习内容、课程考核方式,课外与课内学习方法等告知学生,学生在学习时则能有的放矢,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也能积极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进入课堂的第一堂课必须以说课的形式进行面授,作了严格的要求。

3、说课以竞赛形式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作为一种教学交流研究活动在开展

说课的目的在于大家在一起研究教学规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同行院校间开展此类活动,通过竞赛这种形式,在说课中把自己最好的优势发挥出来,有助于扩大教师交流的范围,吸收彼此之间的长处,并有利于推广说课这种形式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更进一步借助说课,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高。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说课无论从高职新评估方案需要,还是在教学研究中,说课这种教研形式已体现其必要性,说课的内容也从中小学单纯的说一堂课,衍生到高职课程设计的教学研究中“说课程”,对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单位: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左家哺.关于学说课问题的理论框架[J].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27.

[2]左敬亮. 论“说课”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职业与教育,2008(,3):15-17.

第9篇:课程设计形式范文

关键词:新民族图形;图形设计;项目教学

研究背景

“图形设计”是目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图形设计”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式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林家阳先生1999年出版的《图形创意》一书,率先在南京艺术学院开设“图形设计”课程,这在当时引起了全国其他艺术院校的重视和效仿。

目前在各院校的艺术专业,有关图形教学的课程名称大致分为“图形创意” 、“创意图形”和“图形设计”,而教材的编撰则多以“图形创意”为名。但是“图形设计”的翻译,目前最多的“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是广义的概念,注重在现代设计中图形的应用、传播,“以图传信”,这才是现代图形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图形设计”它既要求学生重视图形的创意,设计出表达特定广告意图的“创意图形”,也要求学生能研究图形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的运用,能设计出具有优美形式的新的产装饰图形”,并且能更好的延伸图形在包装、书籍装帧、环境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而单纯的“图形创意”是特指现代图形应用于广告设计中,为实现广告目的而将创造性的思维视觉化的过程,重要的内涵是创造图形的新意,同时又区别于传统的图案设计。所以目前很多学生经常会困惑学习图形设计的目的。而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步履艰辛。所以如何让学生重视图形的创意同时又能研究图形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的运用成为当代图形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新民族图形设计。新民族图形关键在于一个“新”,虽然它是从民族、传统、地域性的艺术中走来,但绝不是简单的位移和复制,而是民族图形创意的深层挖掘再创造与再想像,所创造出来的图形既保留本土的艺术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鉴于以上现实状况,苏州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从2010年起拓展了《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从图形设计到图形表现在结合实际产品、广告的基础上陆续开展课堂项目教学法,经过学习实践教学积累,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改思路。这里笔者主要对《图形设计》课程群中《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提出几点体会。

研究目的

该研究对新拓展的《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形式进行探索研究,初探《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的教授应用状况与学生学习掌握的状况,并了解图形的设计运用载体形式,从平面载体到空间载体的项目转换,以及学生对于图形设计载体的学习应该能力。通过结合身边最熟悉的主题为切入点,展开《新民族图形》的项目教学来探讨目前图形教育相结合项目教学的优缺点有哪些。并分析其优点如何继续与发展,提出建议。

研究形式

1.教学模式探究

长期以来,大部分院校都认为图形设计课程最好的教学模式是以游戏和课题训练相结合,作业时间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分不同长短的课时完成,最短的几分钟,长的可以是十个课时以上;作业表现形式分草图、手绘正稿、电脑稿等各不相同。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学校艺术设计系开发了将《新民族图形》结合实际产品、广告项目的特色项目教学教育模式,为学生经过实践积累学习,能快的衔接广告、包装、书籍装帧、环境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板块,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很多院校都已意识到过多的理论教学对图形设计课并不适合,而着力培养学生思维“放”的过程。但是在这“放”的培养过程中往往过多的注重结果而造成“重技能轻创造”的现象,过分的追求结果而使学生在解决设计问题过程中只重视如何以最美观的视觉效果表现出设计元素,而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毫无新意。同时容易在培养学生思维“放”的过程中太强调“放”的思维过程而变成“灌输式讲解教学”,甚至具体到设计步骤当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固定模式,最终制作出的设计结果常常大同小异。往往出现很多设计在继承传统艺术的问题上,往往落入“贴标签”、“拼图形”的局面,摆脱不了旧模式的束缚,在创造上没有大的跨度,关键问题在于教学模式在创造意识引导上的局限。

学校艺术设计系紧跟21世纪新时代审美意识、审美需求的根本性变化,本着《新民族图形》的基本思想,以中国传统图形为元素,在此基础上“再造想象”、“二次原创”组构符合现代审美需要的新的民族图形。结合实践项目教学的教育模式来更全面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2.教学方法探究

“新民族图形”的教改设想,借鉴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这几种目前在教改中的热点改革思路,力求做到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避免出现以往“重技能轻创造”和“灌输式讲解教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新民族图形为设计主题,广告产品项目为实践载体,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图形设计项目教学模式。

“新民族图形”课堂实践教学主要以项目教学法为导向。借鉴项目教学法所有的将整个学习过程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氛围中再依据实际情况分解工程或事件的特点,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项目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仅能培养学生在理论知识和设计思路的衔接运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面对各种实际情景的设计判断能力,包括设计方法的应用、汲取概括本土思想文化内涵的能力以及实践项目的适用性调整能力等几个方面。

项目教学法能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新民族图形”再生所需要的根本性问题“方法论”逐步的总结―创新―积累。培养学生自主的追求目标、实践探索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说简单的让学生学会某一种方式方法按步就搬的学习其他的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寻找打破传统概念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且在自我实践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寻找捷径,不断的探究寻找更好的捷径学习累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作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激发学生99%的积极性。

研究成果概述

《新民族图形》中传统图形的在创造是主体,产品广告项目是新民族图形表现的载体。该课程学习重点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图形设计的融合必须要准确的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精华,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图形设计中,使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

因此学生对现代图形设计理论与审美已有系统的认识。而中国传统图案的内蕴,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它形态多样、内涵丰厚、历史悠久,贮存了可贵的知识情感和科学技术.蕴含着古老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源的精神。然后学生通过对传统图案的自主探索学习,将传统图案赋子现代意义,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找到属于本民族的、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精神。本课程最重要的是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将内涵化为修养,在图形设计中自然流露,将精神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重新组合,使它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该课程解决以下任务:

(1)新民族图形在广告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2)新民族图形在平面导向设计中的应用。

(3)新民族图形在立体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新民族图形在立体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现以“新民族图形”课程为例,介绍教学的主要过程以及现阶段成效。

项目课题一:艺术设计系标志设计。

课程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调研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完成一份本校艺术设计系标致设计。

1.确立项目

①学生自行准备。

首先,教师提前为学生提供优秀标志作品的案例作为参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赏析案例,查阅资料,搜集必要的设计背景信息,并积极地思索,教师在这个阶段给学生提供一些思维框架参考,如标致的视觉目的,标致设计的文化背景,标致图形的使用范围分析等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前期调研分析的准备设计。

②小组讨论准备。

学生自主组合,2―3人一组,进行创意构思。

③小组集中讨论。

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项目制作的构思分析以及本组的创意构思草图表达。此时教师应针对设计说明进行点拨,对于特色亮点的部分给予鼓励以及肯定,对师生意见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提出讨论研究,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针对特定项目新民族图形设计上来。

④总结制作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接着让学生进行设计表现,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设计制作出一个完整的本校艺术设计系标致设计。并且以设计说明的形式对项目设计进行说明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这样学生的体会可以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项目课题二:苏高工校区平面导向图设计。

课程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调研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完成一份平面导向设计图。

项目课题三:立体包装的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调研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设计制作出一份完整包装设计图。

项目课题四:立体空间的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调研讨论,每个小组同学各自独立设计制作出一组完整的空间布局设计图。

该项目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要设计动脑,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还要动手操作制作模型,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图形结合材料(点状、线装、面装、块装)的具有可面性的物质性质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空间视觉效果。学生在自己进行操作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小组内部讨论,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取长补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再由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本课程的项目教学使学生得到更深的体会,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项目研究成果的特色创新

1.项目研究成果的特色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系专业教师从未停止过对课程的教学研究。我们围绕图形设计的设计内容、范围、形式、载体,结合项目任务模块式教学,对课程内容和实践操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对《图形设计》课程群进行全面的优化,并制订了《图形设计》课程群的教学课程规划。对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接触,建立真实的教学环境,我校的逗号工作室,宏成基业工作室两个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在课程需要的时候都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企业文化,实践技术辅导。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类图形修改、绘制、应该等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组织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制作。得到企业和客户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项目研究成果的创新

学生学完本课程的同时及课程结束以后,学生可按能力与特点组合在一起,交叉搭配,分为几组,深入各校企工作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每次活动基本能够单独完成图形编辑、设计、布置等任务,效果良好。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现了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并及时将教研教改成果引入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不需要公司另外对其培训或只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后就能上岗。

研究工作的自我评价

如前所述,“项目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同时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克服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如何斟酌新民族图形的选择

很多学生容易奉行“拿来主义”,对本土的优秀文化和传统表现出漠视、陌生和无力驾奴。这切实反映出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充分理解,对传统的学习太少、太不透彻。所以本课程对传统图形在实际教学中为传统的保护和推广做大量的多形式的工作。

2.如何安排“项目教学”课时

在的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安排为一个学期,一个“项目教学”约占课程四分之一的课时,整个课程项目制作教学时间安排快的同学和慢的同学就相差很大。面对这个问题本课程根据项目设计进行分阶练习。即对项目制作的每一小步都定期安排时间进行检查讨论,从而解决了拖拉的问题。

3.如何严格公平合理的进行考核

对干一个项目来说,为了给小组的每个成员一个公平的成绩, 可以将学生个人成绩分为两部分计算,70%由小组的作品质量决定,30%由个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决定。并且,对于那些经常不参与集体活动或表现极差的同学,指导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将该生成绩记为不合格。以此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实践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