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精选(九篇)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第1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关键词:小微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策略;路径选择

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电子商务运营,并且在电子商务运营的过程中,全面而又有效地将电子商务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路径选择,以及其发展中的策略应用进行了一一的分析。只有找准小微企业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的策略应用,才能够将其发展通过电子商务运营的经济发展形式展现出来,并且在电子商务运营的过程中,为小微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的小微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发展中,只有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才能够全面地将电子商务运营的经济效益展现出来。

一、小微企业概念分析

小微企业是现代化经济发展中,经常被提到的一种企业发展名词。所谓小微企业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企业的运营规模较小,并且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其借助的主要经济运营形式比较单一。在实际经济运营过程中,其经济产业比较单一,并且在实际经济运营过程中,其企业所具有的经济竞争能力较差。因此将这种企业归类为小微企业,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小微企业更是发展迅速,虽然在其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比较多,但是如果小微企业的发展,能够及时地抓住市场发展机遇,这样就能够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全面而又稳定的将其经济发展带入到市场经济运营发展中。

二、小微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策略选择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小微企业要想将其企业发展的战略实施好,就应该在实际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其企业发展的运营策略研究。只有掌握好新形势下的经济运营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够全面而又稳定的将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策略运用好。要想运用好小微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小微企业在电子商务运营背景下的网站规划建设,作为电子商务开展的关键,其网站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全面地发挥出电子商务的运营策略,就应该在实际发展中,加强对其网站的规划进行定位。这样才能够在网站的定位中,全面而又有效地将小微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运营模式进行转变。二是找准小微企业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下的市场经济运营模式转变,按照市场营销模式的转变应用来看,在当前形势下的电子商务发展中,要想全面的提升电子商务的运营管理模式,就应该在实际电子商务的运营管理中,将电子商务运营的市场模式进行定位。这样才能够在市场定位中找准市场经济发展的商务模式运用。三是注重对营销方式转变,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经济发展相比,其经济发展的形式发生了转变,并且在转变过程中注重对商务运营模式的价格、产品生产定位以及产品的销售渠道进行定位,只有将这些工作明确,才能够将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进行把控。

三、小微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的路径选择

21世纪是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的企业发展中,要想全面的提升小微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就应该在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同电子商务模式发展下的经济运营模式进行转变,这样才能够在转变的过程中全面而又有效地将电子商务运营的路径进行选择和探索。要想做到新时期下的电子商务运营路径发展探索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实际商务经济运营发展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经济发展中的商务运营模式,在保障传统的商务运营模式发展同时,加强对其他领域的商务运营模式探索,例如,开展小微企业的微商经营路径转变,可以将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向微博方向转变,这样才能够在转变过程中,全面而又有效地提升小微企业的商务运营能力。二是开展第三方购物网站,将商务运营模式建立在第三方物流转变交换中,这样才能够在实际转换中,全面而又有效地将小微企业的商务运营模式同第三方经济发展形式转变,并且在经济发展形势转变过程中,全面而又有效地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路径进行探索。例如,将商务运营借助在淘宝网、天猫网以及各种电商平台中,这样才能够在各种电商平台的应用中,实现小微企业发展的运营路径转变。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要想全面的提升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电子商务运营策略,就应该在实际商务运营中,注重对营销模式转变,并且在转变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网站进行专门的规划,这样才能够在规划中,全面的提升网站运营的能力。同时在运营策略的应用上,应该将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置于市场背景下,这样才能够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将电子商务的运营以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则去调整。在其电子商务运营路径的选择上,应该将网络传播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充分的借助网络传播技术,进行商务运营的路径探索,同时加强对第三方购物平台的应用建设,这样才能够在路径选择的转变过程中,将小微企业的发展同电子商务运营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夏俊鹄,王琳.小微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探析[J].企业导报,2014,24(10):107-108.

[2]陈小芳.小微企业跨境出口电商运营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6,16(02):39-40.

第2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未来市场;营销方式

电子商务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形成,其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拓展了企业的发展范围,更促进了我国企业与各国企业间的交流合作。目前,在信息技术推动的状况下,电子商务要想维持现有的发展地位,就必须着手解决服务与快捷两大难点。我国各类企业要明确未来的市场形势,建立并完善自身的营销方式,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科学性营销模式是企业盈利的重中之重,只有合理借助信息化技术,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1. 电子商务及市场营销的概念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技术为根据的生产及销售的商业性活动,其包括网络交易以及通过网络为媒介形成的包括采购、展示以及加工和电子支付等系列化贸易活动,需要与银行以及政府机关和物流运输等多个部门紧密配合方能实现。在其正常的推动下,各种交易均极为快捷、广泛与顺利。

1.2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行为方式,也是社会需求与企业之间的功能性纽带,并以多种营销模式出现。其独特性在于善于发现并有效解决消费者提出的各类问题,从而间接保证企业在交易时的有效性。

2. 电子商务对营销模式的影响

2.1促使市场营销环境的转变

电子商务在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同时可以为企业谋求最新的市场信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企业在掌握市场的消费信息后,便能根据人们的消费心理,生产出多样化的产品,促使企业与消费者间的紧密联系。电子商务模式屏蔽了大部分的中间商,并逐渐取代了卖方市场,形成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买方市场。面对营销模式的转变,企业应转变经营的重点,充分围绕买方市场的需求来决定怎样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此外,仍要考虑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增加买方对企业的认可度。

2.2促使营销方式的改变

电子商务拓宽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营销渠道,改变了原有的销售方式,为市场营销指明了准确的方向。电子商务营销对地域要求、成本要求较少,交易活动可在世界各地展开,这为企业和消费者构建了一道无形的桥梁。其不仅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也提高了双方间的亲密关系。

2.3提升市场营销的速率

在当今的新时展下,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需求,并在需求的热潮下加快生产速度与效率。电子商务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其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只需通过网络,便能完成交易活动。在未来的市场销售中,企业与消费者均会首选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这不仅方便了买家与卖家间的友好沟通,更能及时处理交易过程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买方,有效提高市场交易的进行效益。

3. 电子商务对企业未来市场营销方式的影响

3.1降低了中间商的影响

传统的交易必须以面对面的形式来进行,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形式变得多样化,商品变得更加丰富,只要通过网络,消费者便可了解到所需的商品信息和相关企业信息,选择的方向也比较广泛。这样一来,中间商的作用也变得渺茫,消费者逐渐成为企业的中心。同时,企业所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多样化程度提高,消费者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并且以廉价的方式购买,有效促进了双方的互利共赢。

3.2改善了原有市场营销理念

电子商务在投入使用后,有效打破了空间、时间等方面的局限,也使企业的销售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可以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商品信息,进而促使消费者的评价成为电商们的关注指标。由此看来,消费者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发展。由于目前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信息量更为透彻,使得消费者的评语和满意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3.3改变了原有的市场营销策略

3.3.1改变了价格策略

在传统的商品营销中,价格的高低通常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想法。而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商品种类、数量繁多,这也使得价格的差异较大。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以及更多消费者的光顾,就必须在商品价格的制定上严格把关。对于同类的商品,要及时把握其他网络平台上的价格,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利益做出调整,以维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网络为宣传平台,不断加大对自身商品的宣传力度,通过促销等活动形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与购买欲望。

3.3.2改变了产品策略

在传统式营销中,产品是以橱窗的样式来展现在消费者眼前的,虽然实惠,但也消耗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产品的展示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不再是简单地罗列产品,而是运用精美的图片或视频来向消费者介绍。企业通过人性化的介绍方式,保证消费者既能了解自家的产品,也方便了消费者的操作,使现有的客户成为忠实客户,使潜在的客户成为新客户,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销售量。

3.3.3改变了促销策略

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下,网络广告以及名人代言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这不仅使产品的促销更加热力十足,也大幅度减少了企业对人力、物理以及财力方面的投入。像淘宝上的“双11”活动,每年的促销金额都在逐步提升,大大刺激了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改变了原有社会经济增长模式,运用新的交易模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伴随着新时代的步伐,企业应当创新营销模式,采用各种有效策略推动产品的促销,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化发展。另外,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活动中,企业要时刻明确自身的营销方式,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对营销的影响,才能在激烈的氛围中占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向林双.电子商务对未来市场营销方式的影响探究 [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1):110-111.

[2]张大庆.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方式的影响探析 [J].山西农经 ,2018(20) :118.

第3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固有的、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种种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即企业仍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粗放型经营思想和方式进行经营,只重视物质资源的投资,轻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作用发挥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企业强化管理,必须强化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软性管理。

【关 键 词】大型商业企业/软性管理/集约化经营

【 正 文 】

一、强化软性管理,实现大型零售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所谓经济增长方式,概括地说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结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马克思曾将经济增长方式归结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即以粗放型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内涵扩大再生产恰恰相反,它通过提高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内涵扩大再生产就是依靠各种要素质量的综合提高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经营方式。

从目前我国国有大型零售企业的总体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主要是靠上新项目,扩大企业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其结果,高投入,设施过多,布局过密,缺乏经营特色,更重要的是没有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中失利。归纳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高投入、低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人员素质较低,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较低,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缺乏科学管理理论和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创新意识,仍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粗放型方式进行经营管理,重物质资源的投入,忽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零售商业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和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激励机制。

在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供小于求,国有商业企业一统天下,企业没有竞争压力。当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商品供求矛盾转化,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基本达到饱和。改革以来,各种经济成分并存,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并且竞争的焦点已不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物质资源投入的多与少,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和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及经营战略的调整等。然而在这些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用人,更重要的是企业中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面对这种新形势,国有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仍在重物质资源投入、重企业规模扩大而轻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粗放型的方式进行经营,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至亏损。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企业管理可以分为“硬”和“软”两种因素。其中硬性管理因素指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制度等。企业管理软因素主要指企业用人、领导作风、领导方法以及人员的能力和企业精神等。管理软因素的最大特点是充分重视人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从而提高全员劳效。由此可见,企业软性管理正是在没有增加任何资源差异的情况下,能产生差异很大的经营效果的管理。这正是国有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应当明确,管理的硬因素对国有商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组织和制度、经营战略等与商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组织和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或调整都是靠企业中的人来实现,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在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中人的作用在这方面更突出地显现出来。

通过对国有商业企业销售不畅,效益滑坡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经营观念、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和营销方式上,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水平相距甚远,企业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脱困境,重新焕发生机,必须尽快地根据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并借国际零售业的先进经验进行经营战略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调整和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中的人。但目前,国有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观念的转变,自身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大型零售商业经营战略调整,经营方式转变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由此可见,在经济转型时期,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大型零售商业必须强化“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软性管理。

二、强化软性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是前提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粗放型经营方式的弊端在大型零售商业日趋明显。近几年,大型零售商业经济效益下滑,走入困境,主要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包括竞争对手的多元化,商品供求矛盾的转化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企业仍在陈旧的经营观念和方式进行经营。因此,在经济转型时期,大型零售商业要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从根本上摆脱旧体制下的束缚,首要任务是实现经营思想的转变。

如前所述,集约化经营方式是通过提高企业现有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来实现的。然而近几年,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竞争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重物质资源投入,轻人的作用发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将管理思想和经营观念由过去只重视以“事”或“物”为中心的硬性管理向重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软性管理转变;由原来只重视对“纪律”和“制度”的研究,转变为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过去重视“监督管理”转变到重视企业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应当看到,这种经营观念的转变也是我国零售商业企业在新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客观需要。

(二)提高人的素质是根本

国有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以内涵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来实现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的决定因素是企业人员的素质。目前国有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人员,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较低,已成为新时期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调整经营战略,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制约因素。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应一方面严格各级领导的选拔、任用和考核的标准,杜绝旧体制下选拔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不正之风,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真正使具有良好政治素质、较高文化和专业素质、有驾驭市场综合能力的人才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人员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教育与培训,做到企业人员培训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核心和保证

大型零售商业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来实现内涵方式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其前提是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强大的凝聚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零售商业企业的粗放型方式经营,重物质资源投入,轻人力资本的投入,使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难以形成,这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正是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缺乏竞争力的一个根本原因。企业在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中,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途径是强化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软性管理。

企业软性管理强调员工精神状态和整体协调精神,努力使企业在不增加任何其它投入的情况下,通过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增强员工凝聚力,提高全员劳效,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集约化经营。要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应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重要手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在民族传统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并为职工认可和遵循,系本企业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经营风格、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外部表现为企业形象,内部表现为企业凝聚力。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它以运作的精神为核心,靠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职工,从根本上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运转的整体效果。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崇尚企业精神,能够使职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总目标上来,形成强大的群体合力,从而成为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竞争能力的源泉和强大动力。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日本的松下公司和美国摩托罗拉等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崇尚企业精神。

不仅如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经营者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加强企业市场竞争意识,把经营思想真正从只重视硬指标和硬因素向商品服务、职工素质、发展潜力等诸多因素在内的企业形象塑造上转变,这是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增强凝聚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可靠保证。

(四)加强民主管理是重要手段

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重要规律。在经济转型时期,提高竞争力是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当前国有大型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重物质资源投入和规模扩大,忽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管理的创新。企业尽快摆脱在竞争中的困境关键是要从以重物质投入和规模扩大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重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集约化经营转变。然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人是企业经营要素中最为跳跃、最具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要素,是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大型零售商业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强化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软性管理。

从造成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管理水平低,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看,是有外部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忽视人的作用的发挥。许多企业的民主管理根本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或者只停留在口头上,致使企业员工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根本保障,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实现集约化经营下,应将强化“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充分体现在民主管理上来。企业可以通过职工提案制度,行使职工代表大会参与企业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的审议建议权、对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职代会民主推荐选举权等,使职工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主人翁地位得到强化,这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

(五)健康良好的环境是重要条件

社会心理学认为,环境是形成和改变人的观点极其重要的结构性因素。对于企业员工的行为、观点、信念给予重大影响的是企业环境。健康良好的激励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环境就是“以人为本”的感受环境。企业通过强化“以人为本”的软性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应当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感受环境。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必须以形成“员工是企业主体”的共识为出发点,使企业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主人。根据目前我国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的现状,企业必须努力创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符合改革开放新形势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任用、分配、考核和奖惩等企业激励机制;同时企业要以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为落脚点,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使企业员工积极性不断提高,使他们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的基础上,自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六)企业软性管理和硬性管理的有效结合,是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

企业走内涵式经济增长道路,主要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的“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二者互为依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软性管理做为管理理念,能够决定企业硬性管理,即管理原则、制度、方法和手段的内涵及其发挥作用的效果。管理的硬因素也有助于企业管理软因素作用的发挥。比如:强化企业软性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民主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原则和方法等管理的硬因素来保证。当然,企业管理“软”、“硬”两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特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软性管理比硬性管理弹性大,随机性、艺术性强,难度大。但其并不失去原则,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用易被人接受的方式来保证“硬”因素的实现。比如:企业可以在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管理原则的基础上,让员工通过参与管理决策,增强责任感、自信心,企业各级领导在严格要求员工完成企业任务时,自己首先自觉遵守制度,完成好各项任务,这样就会使职工在理解中自觉服从命令,并完成好各项任务。

第4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关键词]家具商业 流通渠道 商业模式

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数十年间,中国家具商业流通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的更新、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已不再满足单一的购物形式、简单的商场环境和辗转奔波的消费过程。于是,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休闲化、时尚化的家具购物需求,家居商场从传统、单一的专业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既有融家具建材为一体的大型家居博览中心,又有单个家具厂家独立经营的家具品牌旗舰店;既有环境幽雅、档次较高的商场型家具购物广场,又有方便快捷、价格适中的一站式家居超市;既有传统的摊位制经营家具卖场,又有新型的网上购物营销家具E店……经营方式多样,产品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不一而足。

本人近年来一直从事家具商业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对目前国内家具商业流通业态的多种形态有所涉猎,希望能结合目前商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就家具商业流通业态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商业形态展开论述,以求抛砖引玉,引起业内专业人士对此的专注与探讨。

一、中国家具商业流通渠道的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家具商业流通发展历程,纵观国内家具销售模式,家具销售经历了从无营销到有营销,从无专卖店到有专卖店,从小店到大商场,从局部地区到遍布全国,从低档家具到高档家具,从家具产品到家居产品,从一级市场到三级市场,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从抓品质到重品牌一个又一个令人激动的过程……二十年来,大大小小、形形的家具卖场在家具营销的大舞台上演绎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有的成为一枝独秀,有的成为一代枭雄;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四季常青;有的门庭若市,有的门可罗雀;有的口碑相传,有的问题缠身……总体而言,中国家具商业流通渠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中国家具市场的起步阶段。这时的家具市场场址、规模、档次的选择大都比较适应当时当地的客观发展条件,场地因陋就简,注入资金少,市场规模小,产品以国产家具为主。不少市场建在闹市区内,也有的自发形成在原分散的自由贸易的市场内。大部分地区家具市场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棚户式的家具大排档、摊位制拥挤嘈杂的家具市场是当时家居市场的主要形态。

2. 形成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市场的形成阶段。家具市场场址从繁华的闹市区向交通便利的城郊结合部发展,投资建场的资金由最初的几百万元增加到上千万元,个别市场的建场资金达到亿元以上。进场的家具产品由中下档次向中高档次发展,市场还吸引了港台地区部分优秀产品和厂商入驻。市场经营方式也多起来,直销、、自营相配合,零售、批发相结合。到90年代末期, 拥有超大空间、手扶电梯、高档装修等硬件设施的商场型家具卖场开始出现,带动家具零售业进入商场时代。

3. 发展阶段

从20世纪初起至今是家具市场的规范、完善、成熟阶段。此阶段呈现的基本特点是由综合性家具市场逐渐向专业化、有自己特色的市场演变。市场管理质量大大提高,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经营占据优势。市场相应的配套服务,如银行、邮电、运输、工商、税务、食宿、教育等逐步建立健全起来。随着国外投资商进入中国家居流通领域,促使中国家具市场规模、档次、经营、管理、服务等运作方式出现质的变化。随着一站式家居消费概念的兴起,涵盖家具、建材、饰品、设计、汽车、百货、体育、餐饮等十大行业,引导家居消费从个人目的性消费转变为家庭休闲式消费,真正成为以家居为主题的购物MALL,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家居消费业态。

二、目前几种主要家具商业流通模式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没有永生不败的常胜将军,没有永续经营的同一赢利模式,没有持久不变的世代赚钱秘诀。家具营销的商业空间也在有形无形地悄然变化,曾经的辉煌如何继续,新的篇章怎样揭开?家具卖场何去何从,出路在何方?经过市场的检验,业界的创新,如今活跃在家具商业流通领域的家具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单纯租赁模式

这是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主要家具商场经营模式。由一家具有一定招商、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商业运营公司和地产公司自建卖场或整体租下某一商业楼盘,根据家具的风格和品类进行通过统一规划和设计,对建筑外观和内部公共空间进行统一设计,提供专业齐全的配套服务,以求创造出较好的整体形象和商业氛围。而后面对家具厂家和家具经销商进行统一招商,在具体经营过程中采取收取租金的模式,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配送,实行配套的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系统。

这种商业模式对于家具商家而言,要求商家具有较强的商业运营能力,对于家具的品牌和家具的特征非常了解,对顾客的需求十分了解,能够根据商场建筑本身特点进行合理的业态规划,在行业内要具有较高的品牌号召力和市场吸引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整个商场的招商问题和旺场问题,能够使入驻的商家能够有利可图,有钱可赚。这种经营模式的商家主要靠租金来赢利。

这种商业模式是目前业内家具商业流通模式的主体,目前有业内形成规模经营、连锁经营的全国范围布点的一些大型家居卖场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欧亚达,吉盛伟邦等专业家具商场。这些商业采用全国一盘棋,统一布点、统一招商、统一形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操作模式和企业形象,具有较强的品牌认知度,能与业内具代表性的家具厂家形成战略联盟,共同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和运营空间。也有全国各地区域内扎根本土、挖掘自身潜力的地方诸侯如广西富安居、深圳好百年、武汉金马、杭州第六空间,这些商家多在本地有着长期的经营历史,深谙本土百姓的喜好,与本地经经销商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创造出具地域特色的商业空间,在本地市民心中留有较好的品牌,经营得好的话还是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 商场直接经营

目前业内大多家具品牌都是采用经销商营销方式,有些地区的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销商随着业绩的成长,会同时几十个独立品牌,这些品牌往往会涵盖家具业态内的多种系列,能在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的互补,这时候一些有能力和经销商会寻求脱离传统大卖场另行开辟一片商业天地,这就形成了商场直接经营的一种家具营销模式。

如金马凯旋在武汉着40多个中高档家具品牌,这些品牌都是某个领域较好的,像如板式家具的皇朝、金属家具的康耐登、儿童家具的我爱我家等品牌。它往往自建或长期租赁具一定规模的商业空间,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形成统一的外观形象、内部空间氛围,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收银、统一送货、统一装配,具有较好的商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这种商业模式往往由于商家不同而有着相应的企业形象,商家在进行品牌选择时会有明确的经营定位和营销特色。商家要对于市场有着敏锐的感知力,要能清楚了解自身目标客户的实际需要和品牌喜好,要能清楚地了解业内相应家具品牌的风格特点和系列形象,并能根据自身商场规划选择合适的品牌和家具系列,并对各类家具品牌和系列进行有机的整体和形象包装,从而促进目标客户进行方便快捷的消费,并在家具采购过程中体会别样的家居文化。

3. 商家厂家联合经营

传统商场提供场地、经销商租场经营的家具营销模式经销商的压力很大,也给家具厂家造成销售上的困局。由于物业成本的上升,商场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铺位的租金,经销商既要按照厂家专卖店的要求进行店面装修,又要支出一定的费用进行摆场和铺货,还要定期支付数额不小的租金费用,这样下来一个品牌专卖店的初期投资成本都要在三十万元乃至更多。而现在很多家具品牌往往每年都会推出新的产品系列,并要求经销商根据新的产品系列进行形象提升或更换别的经销商,这样对于一些小型的经销商来说造成了太大的压力,也促使有些地区商场内经常出现有些家具品牌难以持续经营而退场的现象,也不利于这些家具品牌在某些地区的品牌形象。

有感于这一行业困局,业内有些商业运营人士开始寻求新的商业模式,采用商家厂家联合经营模式。即商场仍按传统租赁式商场进行整体形象包装、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但是不是将各个标准摊位出租给经销商或厂家,而是将其根据整体规划和设计要求分楼层、分区位交给不同品牌和风格的家具厂家,由厂家出资进行专卖门店的形象包装和产品铺货,再通过一定的准入机制在当地寻找合适的经营者来进行专卖门店的日常销售和形象维护工作,将最终销售完商品所得的利润以一定的比例分成来进行三方的比例分配。

这种经营方式既解放了商场只是地主,不参与经营的形象,使其也成为整体商业运作中的一个重要参考者,又减轻了经销商既要付租金又要付货款的双重压力,能以一个较为轻松的状态来经营家具品牌,同时也解放了厂家只提品,不管产品销售的供应商的角色。因为商场经营的好坏,产品销售的业绩,与商场、厂家、经销商的切身利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将会促使各方通力合作,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在商场形象、产品包装和日常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好的业绩,提升产品、商场的品牌号召力和市场认知度。

4. 家具超市

相对于盛行的商场式家具的营销空间,家具超市属于舶来品。其突出的优势在于通过集中采购和统一管理,确保经销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实惠,再加上将产品的购买和配送一体化运作,能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

提到家具超市,就必然要谈起IKEA(宜家)。宜家瑞典家居用品零售集团,刚进入中国不久,便成为时尚家居和小资生活的符号。在这个以顾客为导向的时代,宜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是宜家特有的营销不仅靠打价格战来取胜,而是充分运用体验营销、信息营销等多种手段来打动消费者,使消费者轻松消费。

家具超市在布局和服务方式的设计上,需尽量使其显得自然、和谐。商场内设立不同风格的样板间,把各种配套产品进行家居组合,充分展现每种产品的现场效果。不提倡工作人员直接向顾客推销,通过合理的设计使顾客在自行体验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购买。为每件商品制订导购信息,将营销的信息全部公开、透明。蜿蜒的过道,活泼温馨的儿童乐园,风格简约的产品设计,再加上浪漫典雅的音乐环境,宜家家居总体上给人一种简约、时尚、温馨、精致的感受,使购物者的心情很愉悦。

5. 家具网上购物

与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益多样的综合型实体家具购物商场相对应的,是诞生于21世纪的网上家具销售潮流的来临。有业界人士指出:随着网络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日益成熟,网络购物将会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选择,在这样一个大的时展背景下,家具商业营销体系也必将在网络购物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8年底,业界出现了一个由知名传统家具商业营销企业好百年家居连锁企业成立的好百年家居e购体验中心,经营面积达15000平方米,并同步推出其网络购物平台:好百年家居e购网(省略)。一方面结合了传统家居流通行业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有着网络购物特有的方便快捷,这势必会引起家居流通行业的一次变革。

据悉,以"好家居,低价格,一网打尽"为口号的好百年家居e购网,拥有两千余家知名家居生产厂家资源,确保商品品质和商品的多样化,同样的优质商品、令人心动的价格、成熟的售后服务,鼠标一点,看中的家具就会送货上门,节省下来的不仅是钱,还有宝贵的时间,这种新兴的购物模式必将受到日益繁忙的都市群体的追捧。好百年家居e购体验中心有30%的商品采用ODM、OEM方式生产,做到生产成本最小化,有60%以上的商品采用海量订单采购,挤去了中间商泡沫利润,大幅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用15000平方米的实体店铺设出相当于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实体商场,有效地节省了场地租金、水电、人工等费用支出,大幅降低销售成本,做到比市场价低30%到50%的优势。

好百年家居e购网的出现,将突破传统的物理空间、时间空间和地域空间,用虚拟世界服务现实世界,有效节省场地租金,降低人工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未来家具商业流通趋势

目前的中国家具商业流通渠道,可谓龙鱼龙混,杂群雄纷争。既有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欧亚达之流图谋全国一盘棋,寻求连锁经营的业内商业经营大鳄;又有偏安一地,谋求安居乐业过日子的地 方诸侯。既有以一线城市为据点,意取从上而下路线的高端定位发展,又有设点三线城市,讲究农村包围城市的低位发展战略。既有规模超百万平方的超大型家具城,又有面积几百平方的小型门店。既有靠出租摊位收取租金过活的租赁式经营,又有靠对产品的了解、市场的把握自主经营的门店式经营。既有靠寻求经销商的加盟式经营,又有由厂家直接经销的直线式经营。既有通过门店面对客户直接经营,又有借道网络互联化经营……多种状态,不一而足,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势,精有精的锐气,全有全的强势,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未来命运如何,前景怎样?

在未来十年里,中国家具卖场将出现第一次重大整合,其结果是:

在此期间,大型的综合卖场将凭借规模实力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也降低利润、降低产品售价;中小型卖场将不堪成本的压力,以各种方式谋求结合,形成巨头。存活下来的小型卖场将是以高端产品、特色产品、特色服务为主的精品卖场。

参考文献:

[1]陈福义.中国商业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管驰明,崔功豪.商业业态变革背景下城市商业空间重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6-28

[5]古慧平. 家具商场设计探讨[J]. 山西建筑.2002,(7):4-5

第5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关键词】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改革

一、现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应用于商品流通企业的一门专业会计,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则是用以培养能够从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专门人才所必须的专业主干教材,也是用以指导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践的重要工具书。基于此,适用于教学与工作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最基本的要求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体系科学,内容新颖。但是,现在应试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在满足这个最基本的要求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实务中已经发生的新变化缺乏必要跟进

1.现有教材对我国商品流通组织体系架构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实务的变化介绍甚少。改革开放30年来,在我国商品流通领域组织体系架构上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仅以日用百货、烟酒副食、针纺织品及五交化商品的流通为例,计划经济时代,以上商品在全国城乡的流通基本上就是国有公司和集体的供销合作社按照严格的品类分工、层级区域分工、功能分工来进行的,因此,上至国家的会计制度设计、下至基层企业对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都是基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来考虑的,当然适应于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人才培养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也是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编写的。例如在介绍商品流转核算的理论与实务时,必须要分别批发商品流转核算和零售商品流转核算等。如今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体系构成、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活动中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及企业的实际会计核算手段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日用百货、烟酒副食、针纺织品及五交化商品等流通的三级批发体制以及零售业务“国合”两家一统天下的格局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所有制组织及个体经营者共同组成的厂家直销、区域商分销、联营、零售商经销、代销等灵活多样的流通营销模式。与此同时,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际工作中顺应商业实务变化,甩开传统理论方法约束,采取符合基本会计理论与实际工作需要的灵活多样的核算方法已经是普遍现象。可是现有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却基本看不到对这些变化了的新方法的介绍,仍然还是占用大量篇幅介绍传统的批发商品流转、零售商品流转核算的老方法。

2.现有教材对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在商品经营中的运作模式的变革及其在会计核算实务中的变化少有介绍。以百货商品零售为例,如今我国现代百货商品零售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远不止传统单一的“经销”或称“先购后销”模式(即零售企业先得向厂家或上级批发企业购进商品,取得法律意义上所有权,然后自主定价销售,对购进不对路,卖不完,销不动的商品只能由零售企业自己承担降价、报废损失)。现代商场经营的绝大部分商品其运作模式更多的是采用“联营”或“先销后购”模式,即商场不需要先向商品供应商购进商品,取得法律意义上所有权,而是通过与拟进场经营商家或厂家签订“联营”合同,由各就进场经营商(厂)家在商场有效的掌控下“自主经营”,在这样的联营模式下,平时进入商场售卖的商品其实质上的所有权并不属于商场,而是属于各进场经营的各商(厂)家,在商场投放什么商品,什么时候投放,采用什么样的营销定价策略,过季节卖不动的商品怎么处理等重大经营决策均是各进场经营的商(厂)家的事,而与商场关系不大,会计上也不需要作商品购进业务的核算,商场的主要责任是为入场经营商(厂)家按合同协议提供经营硬软环境服务,集中收银,定期或不定期按合同规定将各商(厂)家应分得的销货款结算支付给他们,同时各商(厂)家即按收到的货款以及通过商场销售的具体商品品种数量向商场开出商品销售发票,商场会计则依据各商(厂)家开据的商品销售发票及商场的相关记录作列购列销核算,并以此为依据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这种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的变化所带来的在会计核算方法上的变化却少有在现有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中看到介绍。

3.现有教材对由于科技进步而带来的商品流通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上的变化和简化介绍甚少。在当今商品流通企业里,借助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进行经营管理,尤其是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已经非常普遍,大到大公司全国联网的ERP系统,小到只经营某一品牌商品的加盟经营店的信息共享与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而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数据的收集处理与信息管理方面的功能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从而极大地简化了会计在传统手工条件下对会计核算数据的收集、计算、分配、汇总以及账务处理等方面的流程和工作强度,使一些原来在手工环境下觉得因核算操作繁琐复杂而适用面不广的会计核算方法(如已销商品成本结转的个别计价法、分批实际进价法),变得方便适用了。然而,现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却缺少对这些重大而深刻变化情况的介绍。

(二)现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种类划分过细

在目前的教材上我们除了能见到狭义概念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外,还可以见到外贸企业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企业会计等教材。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而言,现代意义上从事商品流通的企业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国家垄断型的商品流通企业,如现在的成品油经营企业、食盐经营企业、烟草经营企业等;二是大中城市中心商圈中的现代百货商场、家电商场;三是遍布城乡社区里的日用百货食品、药品超市;四是单独经营某个品牌商品的全国或区域性商品连锁经营店;五是专门商品卖场经营企业,如大中城市中的建材市场,家居广场,花鸟市场等;六是商品物流企业;七是商品进出口经营企业。上述企业行业都是直接和间接从事商品流通的,虽然其主体经营业务及商业运作模式各有其特点,反映在会计核算上的内容及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其中绝大部分相同相似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如货币资金核算、应收预付款项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等都已实现一致。因此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之外再分别编写出版诸如外贸企业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企业会计等教材已没有必要。

二、重新构建我国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的基本思路

(一)以大商品流通为背景编写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

这里所说的以大商品流通为背景编写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是指对现有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外贸企业会计、物流企业会计、连锁经营企业会计教材等进行统一归并,编写一本涵盖传统商品流通企业、现代商品零售业态、商品物流企业、商品进出口企业等领域的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在新教材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对各类商品流通企业共性经济业务,如企业货币资金的核算、应收预付款项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分章统一介绍;继续保留对传统手工条件下的批发商品流转核算和零售商品流转核算分别独立介绍;对各类商品流通企业的差异性经济业务,尤其是各类商品流通企业在主营业务核算中的差异性方法则列单独列为一章分节介绍,如现代百货商场、综合超市、家电商场的联营业务、代销业务的核算,连锁加盟企业商品流转的核算、物流企业主营业务的核算、商品进出口企业商品进出口业务的核算、专门商品卖场主营业务的核算等。现在,国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建立,并且日臻完善,在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框架规范下,各种类型商品流通企业的共同性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已无差异,这为编写大商品流通概念下的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创造了条件,也顺应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改革的大趋势。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教材不仅更能够适应培养多种企业类型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人才的教学需要,还会有利于指导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有利于节约资源。

(二)将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中的新做法融入新教材

会计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因此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必须服从服务于商品流通体制与商品流通的商业运作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商品流通组织体系的重大调整,尤其是商品流通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中的商业运作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广大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工作者基于适应企业在商业运作模式等方面改革与创新实际需要,已经创造出了很多新的实用的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例如,商品批发企业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普遍推广应用,使库存商品进销存的计价变得方便简单了,因此企业对已销商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不需要再采用传统的“毛利率法”,而直接采用分批实际进价法或个别计价法;再如,针对现代百货商场、综合超市、家电商场中已广为流行的“联营”模式,会计实务上就不能按老方法先确认商品购进,再确认销售,而是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骤来组织会计核算:各商(厂)将商品调入商场时通过商场库管电脑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编码登记,商场联营会计进行分户记录,先不作账务处理,每日营业终了,商场联营会计根据当日收银及销售日报表对联营商品部分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贷: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待定期或不定期与入场商(厂)家结算货款,收到入场商(厂)家开来的商品销售发票时才同时确认商品购进和销售收入,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再如,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对库存商品的核算不再沿用传统的“售价核算实物负责制”,对已销商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已经基本不再沿用传统的“进销差率法”,对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对已销商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分批实际进价法或个别计价法。又如,商品卖场经营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商品流通业态而言是我国商品流通业态的一种全新模式,而且这样的企业在目前的各级城市里还为数不少,这些企业一般不经营具体的商品,而只是经营商品卖场,他们将营造好的商铺租赁给商户,并为入场经营商户统一提供安保、卫生、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服务,有的还提供统一收银服务,自然,这类企业的主营业务已不是商品销售收入,而是商场场租收入。调查中还发现,在这类企业的会计实践中,他们将商场租金收入列为主营业务收入,而将收到的综合服务费收入列为代收款项处理,等等。因此应尽可能地将这些实践中的新的合理适用的核算方法融入新编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教材之中。

(三)将电算化给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带来的变化和简化编入新教材

新教材在对商品流转核算方法的介绍中除了继续保留对手工环境下会计核算一般方法的介绍外,应着重将已经在各商品流通企业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介绍,特别是要对电算化条件下各类商品流通企业对各项经济业务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的变化和简化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会计核算实务中已实现删繁就简的就应该让教材使用者了解并掌握这些新的方法。这既是教学原则的要求,又有助于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尽可能与实际工作实现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 李炜.关于应用型本科商业银行会计教材改革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11 中).

[2] 丁元霖.商品流通企业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第6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变革

Internet奇迹般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我国,随着国内首笔Internet网上交易的成功,网上银行、网上商店的出现,标志着网上购物、电子商务这种“新时代的交易方式”已悄然走进我国的商贸、银行领域。

正如1850年前后出现的铁路,20世纪的电子技术以及1950年前后出现的汽车工业一样,当重大的技术创新渗透并服务于整个社会和经济时,就会发生经济的爆炸性增长,电子商务的出现表明,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转移。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抓住机会奋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对改革中的中国企业意义深远。

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技术对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企业需要从经营战略的高度出发,设计电子商务的环境和模式,调整企业管理模式、信息沟通方式,利用网络的特性,将电子商务与企业现有的商业架构互相融合,创造一个融合双方优势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

1企业经营战略的变革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企业单靠传统手段搞经营已经远远不够了,人们已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从原材料的查询、采购到产品的展示、定购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贸易活动,为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和贸易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这些优势必然使客户自然转向采用这种全新经营方式的企业,原有市场结构和经营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对于企业来讲,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新技术,更是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毫无疑问,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转换观念并采取行动,那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企业管理组织的创新

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传统的等级管理模式及运行方式比较僵化,而电子商务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式。为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加以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企业的一些部门可能被重组或撤销,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将由原来的从上至下的科层组织(金字塔型)结构,向新型的网络组织(扁平化)结构转变。这种新型的网络组织结构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具体表现在:

A)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是封闭式的塔式层次结构,而是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网络结构,这使企业内部能广开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资源;

B)这种结构使高层决策者与基层执行者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联系,而中层组织的上传下达作用的重要性将逐渐消失,高层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从而减少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滞,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的反应,使组织的能力变得柔性化,反应更加灵敏;

C)企业结构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换,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组织将转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企业决策由跨部门、跨职能的多功能型的组织单元来制定。这种多组织单元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并由共同利益驱动的决策过程,将增强员工参与决策的能力,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整个企业决策的科学水平。

3企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革

在电子商务的构架下,企业组织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向双向的“多对多”转换,信息无需经过中间环节就可快速、机动、灵活达到双方沟通,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1)改变了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方式。

企业通过企业内部网(Intranet),可将各部门、各分公司每天的经营情况,包括财务报表、生产计划、库存情况等通过网络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总公司的数据库中,实现企业内部数据汇总的自动化;同时各部门、各分公司也可通过内部网随时查询总公司的相应数据库存(如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等情况)。这种信息传递方式便于企业领导层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下发到下属各部门、各分公司,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率。

(2)延伸了企业信息传递的距离。

企业同行业、企业与客户间通过Internet可以了解以往要化费许多人力、物力才能得到的信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加密切的信息交流场所,使企业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同时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从而提高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

4企业营销战略的变革

首先,网络营销具有许多传统营销方式无法媲美的优点,如节省开支,减少市场壁垒,提供平等机会,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功能等。其中,网络交互特性使客户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参与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在这种网络营销中,卖方和买方可以随时随地互动式双向交流,而非传统企业营销中的单向交流。其次,网络营销是一种“软营销”,而传统营销中的广告和人员推销属于“强势营销”,即不考虑客户需要与否而采取的一种强势手段,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软营销的主动方是客户而强势营销的主动方是企业。再者,由于电子商务加强了企业和客户的关系,随着企业和客户相互了解的增多,网络营销将由传统的大量销售转向定制销售。

因此,企业要实现网络营销并最终取得收益,关键是要把握网络营销带来的有利因素,重新审视其营销策略,在产品(服务)选择、价格拟定、促销手段及营销渠道等方面作出新的调整。如同网络购物并不会取代传统购物一样,网络营销方式也不会彻底取代传统营销方式,但网络营销所具有的巨大行销潜力是不容忽视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网络与传统营销的组合方式进行管理,效果显著,营销费用明显降低,营销预算更加方便、准确。

5企业贸易方式的变革

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系统,改变了企业传统的贸易方式,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全的市场环境,这种现代化的贸易服务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把、展销等多种传统贸易方式融为一体,把全部进出口货物所需要的主要流程如市场调研、国际营销、仓储、报关、商检等引入计算机网络中,为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和贸易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的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深化发展。

此外,传统的企业贸易方式是一种建立在纸面贸易单据(文件)流转基础上的贸易方式。在传统企业交易方式下,平均每做成一笔生意需要30份纸面单证。全世界每年因贸易活动而产生的纸面文件数额宏大,在这些大量贸易单据的流通过程中,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贸易数据和纸面文件的处理工作往往产生大量的时间延误,并且每次重复输入数据都可能产生错漏等方面的问题,电子商务以EDI取代纸面文件,以网上交易取代传统的信息传递与贸易方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行,提高了贸易效率、简化了贸易程序、增加了贸易机会。

6企业生产作业方式的变革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需求由大批量、标准化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快速化。厂商可以与消费者方便地进行交流,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厂商的网站,浏览厂商的各种产品,在线描述自己的要求,订购个性化的产品,由厂商根据网上客户的要求组织生产。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显然难以适应这一变化,新的生产作业方式呼之欲出。例如DELL公司在PC机的制造商中以快捷化、个性化的制造而著名。个性化是其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设计、组装PC机,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快捷化是DELL公司制造的另一特征,从接到客户定单到组装并邮寄至客户手中,平均周期仅为7天,快捷化、个性化的生产是DELL公司能够在PC机制造行业中确立竞争优势的原因之一,这是传统生产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超级秘书网

“我们今天遇到的机会是人类历史上每几百年才能遇到的”。因此,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对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方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商业机会,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与大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能获得自身以常规方式无力收集的市场信息,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机会,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赖春萍。21世纪的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J]。经济管理,1999,(3)。

[2]郑淑蓉。试论电子商务与现代企业革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2)。

[3]马庆国。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理论的变革[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12(5):30—34。

[4]孙健,林则夫,王稳。试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挑战[J]。中国软科学,2000,(8)。

第7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关键字: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系统化、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已经越来越重要。但实际上,目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对工商管理形成正确认识,也就根本谈不上创建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部门依旧按照以前的传统模式在运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一、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分析

1、明确工商登记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它不仅能够使企业明确自身的经营范围和职责所在,还能够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避免企业陷入法律纠纷中,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为企业注入新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通过这种手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保证企业时刻具有新鲜的发展活力和充足的动力,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发展[1]。

2、通过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就目前企业管理情况而言,通过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做好法律事务管理环节的最佳选择。在对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的控制管理工作上,应该通过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建立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对潜在的法律风险,从传统的事后解决转换到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进而有效提高对法律风险的控制管理能力,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3、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就已经开始逐渐实现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经营,所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控制能力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具体如何才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集国际金融、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为一体的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进而保证企业内部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实现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

意识形态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为能够尽快适应时展以及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需求,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对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树立起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创建工商管理模式将是最佳的方法和手段,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这种模式的建立从改变意识开始。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明确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的创建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并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其次,要保证企业改革的创新性。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千变万化,所以并不是说企业创建了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应该时刻关注经济变化,在实现工商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当前管理模式进行适当改革和创新,保证管理模式应用的高效性,有效促进企业发展[2]。

2、健全工商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

工商管理人才缺乏,是当前我国企业在实现工商管理模式上的最大阻碍。为此,现在很多企业开始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大量招聘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以期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意识和工商管理工作效率。经过几年的努力,这种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不断优化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第一,从企业内部着手,改变管理机构冗杂的局面,建立健全工商管理组织机构;其二,按照工商管理机制的要求,制定可行性的参考标准,促进工商管理制度的可实施性,保证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第三,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在工商管理机构框架下的所有流程能按照规定实施和运行。

3、对工商登记业务与其他业务进行协调处理

在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工商登记业务一定会跟其他的一些相关业务之间拥有一定联系,要妥善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就要协调好工商登记业务与这些相关业务之间的关系,避免留下隐患。比如,在企业工商登记业务中,一定会涉及到企业的设立、经营模式的变更以及相关业务需要注销等事情的处理,而这些事情,可能就需要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本运营管理部门、企业发展战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接触,而当此时,就应该协调处理好彼此之间的联系,做好业务,杜绝出现隐患。

4、保证企业依法经营

企业的经营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依法进行运营。首先,企业应该依法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按正规程序,对企业的设立、经营模式的变更以及相关业务注销等相关事项进行办理,保证企业合法经营,不会出现法律安全隐患。其次,如果没有得到法律允许,企业不得借用他人的营业执照进行经营,也不得私自将运营执照转借或者是租给他人用以企业经营使用[3]。

5、加强对企业子公司的控制管理

对于企业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首先,对子公司的成立要进行严密把关,确定其合法性。其次,要做好过程管理,保证子公司运行的合法合规。最后,如果某些子公司需要注销,也要进行严格管理,依法对人员的交接手续进行办理,并妥善处理好子公司的债务、债权问题,依法注销子公司的营业执照和注册信息。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我国企业所要面临的挑战将会变得越来越艰难,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必须尽快创建系统化工商管理模式,并不断加以完善,以顺应时展需求,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飞.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 (06).

第8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影响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结构以及网络型组织结构等,这些组织结构强调生产分工和管理的垂直结构,但是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已经不太适合企业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系统解决了传统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为企业积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电子商务系统组织结构使之科学化、技术化、高效化,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使企业得以高效运转。

2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方式的影响

(1)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主要是以人为主要因素,而现今演变为电子网络方式,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逐渐使营销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营销主要靠大众传播,以单向说服和强势推荐为主,而当今的网络营销则是以更加多变的技术手段谋求目标。通过对比,结果就不言而喻了,现今的网络营销方式更显科学和理智。

(2)市场营销程序减少。传统企业的销售是通过环环相扣的中间商来完成,商品流程是工厂—商—大中小批发商—商店超市,最后流入消费者手中的。而电子商务营销可以使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即通过网络途径直接进行交易。这种方式既省去了大量的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又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

(3)商品支付手段发生变化。通过电子商务的渠道,企业通过网络直接销售产品,这时支付的对象就不是现实中的人民币,而是经过网上银行或支付宝等支付的电子货币,长此以往,就会为国家发行货币节省投资和开支,此外,通过这种无纸化的支付方式为顾客订购商品和支付货款更加节省成本,使消费过程变得便捷。

(4)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营销渠道为网络,信息的交流也在于网络,因而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途径得以解决。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渠道多种多样,它把文字传播的报纸、音频传播的电台和视频传播的电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因而传播效果是传统的传播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加上电子营销是双向沟通,既有信息源向受众的信息传播,又有受众向信息源的信息反馈,从而一改往日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

3改变企业经营方式,从而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多方面的利益

(1)拓展全球市场。全球电子商务消除了地域界限,即使最小的公司也能与全球的顾客接触。同时,顾客也能够非常方便地从世界各地购物。

(2)创造新的商机。为适应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许多经营网络信息服务的企业问世,向具有共同需要和兴趣的顾客提供一个交流信息、经验和思想的论坛。

(3)增强竞争力和降低价格。全球电子商务为各种公司提供竞技赛场。由于信息网络和技术使顾客容易获得信息,结果,竞争越激烈,产品质量越高,价格也越低。

(4)提高市场效益。全球电子商务使企业从所有市场都获利。例如,航空公司使用通信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网上低价出售特殊和剩余的机票。减价使航空公司能增加客运量,从而增加赢利。

(5)增加消费者便利。使用全球电子商务的消费者可以参阅网上多方面的信息,“货比三家”后才决定。消费者可以在网上随时购买到平时难以找到的商品,减少出行次数,同时也降低了因出行而带来的交通压力和二氧化碳排放。

(6)改善经营和降低成本。企业已使用网络技术直接与顾客、雇员、供应商、承包商及批发商连接起来,结果可降低成本。此外,通过电子商务使企业零部件供应及时适量,既减少存货又可满足顾客需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创新的经济运行方式,其作用远远超过商业领域,也必然代替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也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电子商务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另外,电子商务使经济活动的国界划分越来越模糊,也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反映了信息的经济功能;反过来,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样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市场经济以及企业、消费者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电子商务对经济信息化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将会有极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市场结构,“供给推动”的生产方式,将被“需求拉动”方式取代,迂回经济将被直接经济取代。

2电子商务将改变商务活动的方式

传统的商务活动是销售员满世界的跑,推销产品,而消费者在商场中筋疲力尽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现在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进行网上购物,网上付款。还有政府可以方便地进行电子招标、政府采购等。

3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现在网上购物非常便利,并且物品甚至比市场上的种类还要多。网上购物最大的优势是物品便宜,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消费方式,大有取代传统购物方式的趋势。

4电子商务将对传统行业带来一场革命

电子商务是在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人与电子通信方式的结合,缩短了交易流程和时间,企业从此可以进入到“量身定做”“有的放矢”的科学生产时代,使小批量、多品种成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企业的领导层不得不接受和学习“网上营销”的新模式,同时周到全面的各种线上服务也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

5电子商务将带来一个全新的金融业

由于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电子商务在电子交易环节上的突破,网上银行、银行卡支付网络、银行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网上接服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服务将传统的金融业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相关文章:

1.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论文

2.有关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论文

3.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论文

第9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集约;风险资产权重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后,巴塞尔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国际银行业监管框架进行了重新审视,在第二版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的全面风险监管框架――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III)。巴III的及其在各国的落地实施无疑将对强化银行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其确立的最新监管标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效应亦愈明显。就我国而言,随着“中国版巴III”的实施,过渡期内商业银行普遍面临较强的资本约束压力,加之利润增速下滑及资本补充受限,我国商业银行亟需向资本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型在业界已形成共识。在学界,由此引发的一个重要实证命题就是对商业银行资本集约化经营水平的考察。同以往从流程再造角度对商业银行整体层面集约化经营的定性分析不同,本文专注于对商业银行资本层面的集约化经营的定量分析,尝试以商业银行风险资产权重指标作为其资本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替代变量,基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方式的视角,定量分析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与本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与中国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相关的文献。俞浩进(1998)、基于规模经济的视角,较早地对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进行了界定,认为其基本特征是银行效益和质量的提升,其核心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张洁颖、陈剑锋(2010)认为实现资本节约型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资本约束机制。第二类文献是与巴III后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与资本补充相关的研究。Benjamin H Cohen and Michela Scatigna(2014)的最新研究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动分解为基于资本的变动、基于风险资产权重的变动以及基于资产的变动三个维度,进一步揭示了国际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的内在机制。国内巴曙松等(2011)通过测算发现按照巴III监管要求,未来将有部分商业银行不能达到监管要求而存在资本缺口。黄国平(2014)则从理论上考察了监管资本、经济资本、监管套利之间的关系,李维安和王倩(2012)研究了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行为。

上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商业银行资本集约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素材。然而,鲜有研究专门聚焦于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而选择商业银行资本集约化经营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更是凤毛菱角。本文拟在Benjamin H Cohen和Michela Scatigna(2014)的研究基础上,以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权重作为其资本集约化经营的替代变量,测度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水平,并通过对其资本充足率提升方式的三维分解进行再度验证。

二、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测度与特征性事实

1. 商业资本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测度。关于商业银行资本集约化经营的界定,学界尚无定论,本文尝试选取商业银行风险资产权重指标作为其资本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替代变量。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权重值越低,则说明该行的资本集约化利用程度越高。其基本逻辑如下:商业银行面对既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假设其资本净额一定,那么由公式(1)可知,风险资产权重值越低,其总资产规模就越大,也就是说具有同样的资本净额,风险资产权重值低的银行可以享有更大的资产规模;反之假定总资产不变,那么风险资产权重值越低的银行,满足监管要求所需的资本净额就越低。以上两种情况都说明,风险资产权重值越低的商业银行,其资本集约化经营水平越高。

Rt==(1)

其中,Rt为商业银行t时期的资本充足率,Kt为t时期的资本净额,RWAt为t时期的风险资产额,TAt为t时期的资产总额,WRt为t时期的风险资产权重。

2.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集约化经营的特征性事实。本文选取了涵盖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国内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共计23家银行为研究样本,其2013年的资产规模合计占到当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的65%左右,同时这23家商业银行也代表了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实施巴III的最高水平。

鉴于本文考察的样本银行较多且横跨年份较长,普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难以准确概括数据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其随时间的动态演进过程。采用核密度估计技术,生成样本银行风险资产权重系数的核密度分布图(见图1),对其2008年、2010年、2012年及2013年四个年份的风险资产权重的分布情况及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考察。由图1可见,样本银行各年风险资产权重系数分布曲线的波峰在不断提升,这说明样本银行的风险资产权重系数分布越来越集中,呈现收敛态势。另外,随着年份的增加,样本银行风险资产权重系数分布曲线的波峰不断向右平移,这表明样本银行风险资产权重呈现增加态势。

上述分析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权重总体上呈现出增长态势,也就是说,中国商业银行并没有通过降低风险资产权重从而实现资本的集约化利用。

三、 基于资本充足率变动分解方法的定量测算

接下来,我们将商业银行一段时期内的资本充足率的变化分解为基于资本的变化、基于总资产的变化以及基于风险资产权重的变化三个维度,通过探析风险资产权重对样本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贡献度,来考察样本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水平。银行资产规模不变,但资产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风险水平的变化,低风险资产占比越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占用就越低(Montgomery,2005)。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风险资产权重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贡献越大,就表示该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

1. 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的分解。借鉴Benj-amin H Cohen和Michela Scatigna(2014)的研究方法,我们将商业银行t期到t+s期之间的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分解。

假设商业银行t期和t+s期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Rt=和Rt+s=,t期到t+s期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化率如下,见公式(2):

ΔR==(2)

在公式(2)的分子、分母上分别乘以并整理、变形得到公式(3):

ΔR===

=(3)

由公式(3)可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变化(ΔR)可以分解为基于资本的变化(ΔK)、基于风险资产权重的变化(ΔWT)以及基于总资产的变化(ΔTA)三个维度,形成了资本充足率提升方式的三维分解。

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资本净额、总资产、风险权重变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将公式(3)等号两边分别取对数并变形得到公式(4)。

Rt+s-Rt=Fln

-Fln

-ln

-Fln

(4)

其中,F(Kt+s/RWAt+s-Kt/RWAt)/(ln(Kt+s/RWAt+s)-ln(Kt/RWAt))为标准化指数。

借助上述分解,可以定量研究风险资产权重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的贡献程度,进而判断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程度。

2.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方式选择。为尽可能地剔除监管政策变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及其提升方式选择的影响,我们选择的考察期为2008年~2012年,在这段时期正是金融危机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资本约束不断增强且资本监管政策相对稳定的时期。

首先,根据公式(3)计算中国商业银行总体层面及各分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其不同分解维度――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风险权重及总资产的变化情况,结果汇总在表2中。

由表1可见,2008年~2012年间,除D组银行外,样本银行总体层面及其它各分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都有所提升,且促使资本充足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资本净额的增加,而风险资产权重和总资产的增加拉低了资本充足率水平。这进一步验证了上一部分的初步判断结论,即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程度呈下降趋势。

其次,根据公式(4)计算各分解维度对资本充足率的贡献度,结果汇总在表2。从表2可见:金融危机后的2008年~2012年间,从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样本来看(见表2第一行数据),资本充足率水平提升了1.05个百分点,在这其中,资本净额增加贡献了10.83个百分点,风险加权资产增加贡献了-9.78个百分点。而将风险资产的变化进一步分解为基于风险资产权重的变化与基于总资产的变化,可以发现风险资产权重值与总资产共同对资本充足率水平都产生了负效应,其中风险资产权重值的贡献了-0.89个百分点,贡献度为-84.8%,总资产的贡献了-8.89个百分点。再观察各分组样本银行情况,除D组外,其它各组情况基本与中国商业银行整体样本情况相似,即银行一方面资产规模在快速扩张,另一方面为满足监管要求在不断补充资本。

而从同期的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情况来看,整体层面国际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升了2.5个百分点,这其中资本净额的提升贡献了3.36百分点,风险资产贡献了-0.8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了-1.85个百分点,风险资产权重贡献了0.99百分点,贡献度达到39.6%,远高于国内水平。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后,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仍遵循注重高资产扩张、高资本补充,而忽视资本集约利用的粗放型发展路径。

四、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风险资产权重值作为商业银行资本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替代变量,分析了2008年~2012年间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演变情况。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层面上的风险资产权重值不断攀升,资本集约化经营水平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方式分解方法的定量测算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层面的风险资产权重值对资本充足率的贡献度(-84.8%)大大低于同期国际大型银行(39.6%)水平。综上所述,无论从时间序列角度的纵向考察,还是从与国际银行同业机构的横向比较,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集约化经营程度呈现下降趋势。

为此,国内商业银行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其资本集约化经营水平:首先,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转变盈利模式。近期《存款保险条例》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随着净息差的收窄,利润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商业银行应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资本占用少的非信贷业务,寻求低杠杆、低资本损耗的创新型盈利模式。其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机制。虽然国内银行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架构,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行政、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对银行治理的干扰,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强化资本约束理念。

参考文献:

[1] 俞浩进.规模经济与集约化经营――兼论国有银行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突破口选择[J].金融学刊,1998(4):7-9.

[2] 张洁颖,陈剑锋.以经济资本管理推动银行资本节约型发展[J].中国金融,2010(10):67-68.

[3] Benjamin H Cohen and Michela Scatigna. Banks and capital requirements: channels of adjustment, BIS Working Papers No 443, March 2014.

[4] 巴曙松,金玲玲,朱元倩.巴塞尔III下的资本监管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J].农村金融研究,2011,(6):12-17.

[5] 黄国平.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及监管套利――妥协与对抗中演进的巴塞尔协议[J].经济学季刊,2014,(4):863-885.

[6] 李维安,王倩.监管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增长与融资行为[J].金融研究,2012,(7):15-30.

[7] Heather Montgomery.The effect of the Ba- sel Accord on Bank Portfolios in Japan [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 ational Economies,2005,(1):24-36.

重点项目:2012年度天津市企业博士后创新项目择优资助计划“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项目号: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