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精选(九篇)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第1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人事 档案 管理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是摆在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新任务,也对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毕业生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准确、齐全、完整的毕业生人事档案,是反映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也是大学生就业及今后各用人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广泛运用,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原有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实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方式改革的必然。

一、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平时不闻不问,用时“四面出击”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学校都要求学生办理好各种毕业手续,但不少毕业生却从不过问自己的档案,毕业后,档案在什么地方?是在学校、还是在生源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学生从不关心。档案里都应该放入哪些材料,自己手里应该有哪些材料,都不清楚。等到需要用时想起来,我的档案在哪儿?我报到证在哪儿?我档案里怎么缺材料呀?等等问题都出来了,这才到处找寻,四处打电话,到处奔跑,查询自己的档案,浪费了时间、人力、财力,而且在补办过程中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存放“五花八门”

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接收方式、用工形式的改革,都使组织人事政审工作相对减少。一些高校毕业生认为人事档案没什么用了,所以使许多高校毕业生想到更多的是赶快通过自我推荐,找到理想的单位就业,对档案存放没有过多的考虑,这就导致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存放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现象,有的一直存放在学校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放在各级教育部门,有的存放在父母那里,有的存放在曾经打工的单位或人才市场,有的早已不知去向,更多的是跟随个人“南征北战”。

(三)一切以就业为先,档案后续材料“零充实”

由于考录的公务员和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档案要交到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所以这部分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情况会形成材料及时的进入个人档案。但对于在外打工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由于用人单位对人才档案要求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只重视毕业证和个人能力而不重视个人档案,导致高校毕业生也只重视毕业证,而不重视自己的档案。由于对档案的不重视,因而也就不管档案是否健全,再加上材料的收集没有形成机制,收集也相当困难,致使在外打工的高校毕业生在打工期间没有档案材料反映自己的经历。工作了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到头来自己档案材料中只有在校期间的材料,档案材料的积累没有因为自己工作阅历的增长而增加,造成自己人生经历历史记录的缺失。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科学完善档案的内容

高校要根据本校学生毕业时间,安排时间统一对毕业生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整理时要按照学生档案的形成特点,即基本情况材料、思想道德素质材料、科学文化素质材料、党团组织材料、个人信用材料、身体和心理素质材料等进行分类整理,达到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规格统一、装订整齐的标准。同时,要把好学生档案的最后审核关,审查档案材料是否缺项,学籍材料是否加盖教务处印章,行为表现材料是否有学生工作处(部)或团委、学院(系)里的意见和盖章等,保证每个毕业生的档案内容完整,手续齐全,真实可靠,既要保证学生档案内容能客观地反映毕业生的详尽情况,为接收单位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毕业生提供可靠的依据,又要发挥学生档案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作用。依据学生档案积累的内容,将学籍、行为表现和身体素质等档案材料,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丰富毕业生推荐材料的内容,为毕业生联系工作提供一套客观、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情况的综合推荐材料,以便学生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公平竞争,自立择业。

(二)实施档案电子化

目前高校网上招生已经完全普及,中学阶段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已形成,但入学后的大学阶段档案却大多是纸质档案,这与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利用社会化的要求极不相符。因此,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手段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和借鉴国外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运用Visual Basic构建的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录入、修改、查找、删除、统计、查询、预览、编辑。在毕业生档案管理中,要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利用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三)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得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就迫切需要尽快建立起高校档案信息社会化的服务体系。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拓宽信息资源的服务领域,促进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就能够使档案信息物尽其用,达到资源共享。创建起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模式。通过成立档案管理的中介组织,建设市场化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的应有价值。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档案机构体系的合理设置,建立一支具有档案理论知识和较高专业素质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好和应用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信息管理新思路,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毕业生、服务用人单位,让档案信息化管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人事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及时的、积极的加强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毕业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兆宇.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学理论,2011,(12).

第2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学籍档案管理;档案利用

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办法,学籍档案属于教学档案类,学籍档案占了教学档案相当大的比例。学籍档案是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表现状况的全面的、历史的综合反映,它来源于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和教学业务活动,即“教”、“管”、“学”的过程[1]。本文所指的毕业生学籍档案是学生毕业后各部门各学院移交给校档案馆保存以便为学校、师生和社会提供利用的档案资料,而非学生毕业随学生本人档案转至工作单位或报到单位的那部分学籍档案资料。毕业生学籍档案具有“原始性”“历史性”“记录性”,“原始的历史记录”是学籍档案的本质属性[2]。就近几年学校实际来看,毕业生学籍档案主要包括毕业生的纸质学籍表(卡)、学籍附表、成绩单等。

一、毕业生学籍档案的利用价值

随着毕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突显档案利用价值的重要性、真实性。档案的利用价值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有用性。毕业生学籍档案的利用价值简要归纳如下:

首先,凭证价值。毕业生学籍档案从形成规律来看,它是毕业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历史记载,是毕业生整体素质的客观反映。其次,参考价值。用人单位依据档案的全部原始记录材料,掌握毕业生全貌,评判毕业生优劣,选拔优秀人才,实现用好人才。再次,社会价值。从本校档案利用登记表看,毕业生学籍档案服务于学生就业、企业招聘、职务晋升、职称晋级、各类报考、出国留学、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各类公证等诸多社会活动,满足学校、师生、社会的利用需求。

二、毕业生学籍档案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档案材料缺乏规范。以最近2013年归档的30个本科学院85个专业9198名学生的学籍档案资料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学籍档案不够重视,书写内容错误、不全,书写字迹不清、随意涂改,签字漏签,未粘贴照片,鉴定评语不实,奖惩没有记载,公章加盖错误,材料不齐全不完整等等。

2、方法与手段缺乏创新。如在办理出国(英文)成绩档案的过程中,利用者要求时间紧,同一时期内要求办理的人员较多,工作量较大,现有能力无法满足所有利用者意愿,因此努力提高档案开发利用手段和水平,是摆在档案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档案管理系统有待升级。目前我校南大之星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的档案目录数据主要靠逐条手工录入,随着人数的急剧增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有待加强学习,普遍采用数据导入功能,可以将EXCEL等格式文件与管理系统相衔接,自由导入导出表格,避免手工录入信息的耗时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三、毕业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相应对策

1、培养档案意识,注重法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档案意识,使学生了解档案的重要性,知道哪些档案可以在档案馆查询利用;提高教师档案意识,提高归档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学习有关档案法规与文件。学习领会《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黑龙江大学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文件,明确档案工作流程,从档案收集归档到查询利用,做到依法治档,遵循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要求,使档案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规范体系。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积极推进学籍档案专兼职管理队伍建设。选拔政治过硬,认真负责,熟悉档案业务和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同志负责学籍档案工作。规范工作用语,熟悉专门术语,按章办事,遵守程序,求真务实,提高效率,促进工作的高效、快捷、准确、规范。学籍档案规范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学籍管理人员和学籍档案人员难以有效组织实施,需要把所有的规范标准按其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学籍档案规范体系[3],就本校现状来看,专兼职队伍人员分布在档案馆、学工部(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科室老师以及各学院教务员、辅导员老师中。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实现专门术语的统一、规范和标准,便于相互交流,利于档案检索。推进部门二级档案员制度,提高业务素质,规范部门立卷,加强密切合作。档案馆随时了解、督促、检查学籍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3、拓展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学籍档案数量庞大,本校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有力条件,2003年采用了南大之星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全校各部门各类文件网上分类归档管理,方便了查询、利用,实现了档案的接收准度、处理速度、利用效度。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管理的方便,但仍需开发利用其真正价值,如随着利用率的提高,频繁翻阅纸质档案,存在坏损风险,因此将纸质学籍档案原件扫描,存储电脑之中,上传至管理系统,缓解纸质档案磨损,提高查找利用效率,建立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的档案管理制度是今后改进创新之处。

4、加强校际间学籍档案管理经验交流。高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就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足,制约管理的效率,加强校际间学籍档案管理经验交流成为“冲破学籍档案管理瓶颈的突破口”[4],有利于发现自身盲点与缺陷,互相学习,彼此借鉴,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第3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实践;探索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对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受教育期间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状态的真实反映,是反映学生真实信息的载体。然而在高校变革与学生自主择业的背景下,许多高校为了降低办学成本,随意让学生自带档案,学生由于不清楚个人档案的重要性,要么将个人档案遗留在原就读院校,要么自行携带。因此,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存放问题,加强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是各大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

1 高校毕业生档案材料的特征与意义

1.1 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特征

(1)具有保密性,因高校毕业生档案类属于干部人事档案,因此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国家相关部门也针对干部类人事档案的应用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因档案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故不得随意向社会公众披露,也禁止随意查阅;(2)具备唯一性,尽管毕业生的档案由多份材料组成,主要由学生个人档案、学校档案部门、材料形成单位等存留,但是高考志愿卡、综合素质评定表等资料,从其产生开始就具备了唯一性,因为,毕业生个人档案整体具有唯一性。[1]

1.2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意义

忽视个人档案的管理将会对职业生涯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事制度的不断变革,人事档案与工作职位间的依附关系已不如从前紧密,所以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个人办事能力而非个人档案,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然而,他们并未看到个人档案处理不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1)不利于个人利益的实现,保管好个人档案后,就可以享受到相关的人事与劳动保障政策服务,个人档案中所记录的工龄、职务、待遇、社会保障年限等都是供职者或失业者在办理社会保险与失业金时的重要依据;(2)对工龄计算及转正定级具有不利影响,许多毕业生在工作后仍为学生身份,从而对转正升级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影响到以后的工龄与退休金的计算;(3)阻挡职称评定和与工作调转,某些毕业生的档案既没有上交至任职单位,也没有存放在相应的人才服务中心,在进行职称评定时因为手续不足而延误,也有学生即使将档案存在人才服务中心,但并未及时办理就业手续,待工作需要调动时才发现需要办理所有参加工作后的手续;(4)造成留学人员保险断档。如今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待其学成归来后却发现由于个人档案存放不当,期间一直是“无业人员”的身份,为以后的求职带来了诸多阻扰。

2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毕业生缺乏对个人档案的正确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于人才的政审制度也越来越忽略,因而造成许多毕业生对于人事档案的误解,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存有许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单位,当学生就职于此类单位时,由于单位根本不具备人事主管部门,不但不重视个人档案的管理与存放,甚至认为个人档案与人才无任何关联,是可有可无的。人事档案涉及的领域较广,包括薪资调整、职称晋升、政治审核等方面,人事档案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2]。若高校毕业生对其个人档案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必将影响到人才的开发工作。

2.2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不规范现象

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由档案管理部门承担,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档案管理部门仅仅是按中组部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与归档的规定进行生搬硬套,档案管理工作秩序混乱,管理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导致毕业生档案资料缺失,是档案管理的效应大为降低,损坏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2.3 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目前多数地区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均系人工完成,人工操作的低效率亟待解决,计算机运用还未得到全面的普及,即使是投入了计算机的档案管理单位也仅仅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检索工作,而并未发掘计算机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效用,使得计算机对于档案管理功能的闲置与浪费。

3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宣传,纠正毕业生对于档案管理的正确认识

学校方面应将档案管理的意识纳入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向学生普及国家对于毕业生档案管理所颁布的相关规范与文件,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此外,学校还应列举相关的档案管理实例,以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档案存放的方法与注意事项,通过以上措施培养学生对档案管理的正确认识,体会到档案存放的重要性。

社会方面应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宣传与教育,毕业生是强大的人才资源,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档案作为人才资源的载体,将会影响到毕业生才能的发挥与认可,及社会对其的容纳度。因此,社会相关部门应利用各大媒介,加强对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毕业生档案的关注度,增强学生自身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度,此外,笔者认为还应在社会就业保障体系中纳入毕业生档案管理,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地位。

上杭县人事局就已同卫生、交通、环保等部门组成专门招聘工作领导小组,深入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积极与各大院校的毕业生指导中心开展合作,向毕业生宣传档案的相关知识。并告知毕业生到生源地人事部门办理报到时,须到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当毕业生回我局报到时,主动向毕业生讲解个人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与联系,并将相关宣传知识贴在人事局宣传栏和人才中心门口以供学生参考。我局的工作受到了公司和毕业生的一致赞许,这种好的办公形式也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延续和推广。

3.2 开展人事制度[3]

人事是由隶属于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服务中心依据国家相关人事政策法规,在其服务项目范围内,接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来为为各类经济型单位及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会保险金收缴、政审等服务,随着市场就业机制的演变,人事必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保障。

3.3 提升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毕业生档案不仅是学生的自身的任务,也是国家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对毕业生档案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做好以下两点:(1)档案管理主体的统一,逐步取消各大高校对于学生档案的暂管制度,学生毕业后随之离校,由地方人事资源中心接管,当地的人事资源中心将对本区域内的所有已就业或未就业的毕业生的档案进行管理;(2)将人事资源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国家档案管理体系中,根据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地方档案管理机构担任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主体进行明确确立,人事部门充当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主体,由人事资源中心具体实施,多方监管,促成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仁秋.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实践与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05).

第4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一、认识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

1.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内容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指已经完成就读高校或者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学时和学分的学生个人档案。高校毕业生档案一般包括学生成绩单(学籍表)、毕业论文、实结报告、实习鉴定表、社会实践记录、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党团材料、体检表、《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通知书》、奖励材料和处分材料等内容,主要内容是在高校就读时形成的各种记录文件。它录着毕业学生在校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活动等,是见证毕业生成长的历史记录。

2.高校毕业生档案的作用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学生个人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人过去的学习和工作轨迹。高校毕业生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提供了解依据。高校毕业生档案作为劳动分工计算报酬和录取员工的依据,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原始数据的各种记录信息。有了档案,就可以享受到相关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因此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现状

高校毕业生档案对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要全面科学的进行,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存在服务被动化和管理主体多元化的现状。高校毕业生档案存放地的不确定性和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导致毕业生档案存在利用的不安全性和被动性。为了档案存放的安全,需要做好便于利用存取的保护操作和规范的安全管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利用是查看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因此要制定好毕业生档案规章制度和规范措施。

二、目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技术落后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要有安排和计划地做好检查和督促,这就需要科学管理技术的支持。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毕业生档案工作技术陈旧落后,管理模式仍停留在纸质管理层面,基础设施不够全面,不能很好的利用计算机科学形成电子化管理新模式。

2.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没有对学生进行档案管理知识的教育,也没有经常地对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业务监督检查。部分高校往往只重视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而忽视了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工作,造成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怠慢和懒惰的态度。因此,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应形成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意识。

3.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不到位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缺乏排序和编目的规范性,高校管理机构在毕业生档案管理上缺少必要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在档案管理上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部分高校即使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落实到位,只是一句空话而已。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不到位的状况在部分高校普遍存在。

4.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定期跟踪监测制度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要定期督促和检查才能保证做好这项工作。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多样,高校毕业生的档案造假情况时有出现,为了做好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有相应的定期跟踪监测制度,提升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的认可度和毕业生的诚信度。

三、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对策研究

1.做好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建设过程中,做好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意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要重视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

2.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科学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归集已经成为未来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快速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实现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3.增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取得发展进步的基础条件。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立整理、收集和归档制度,完善档案工作内容,加强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建立完备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工作和责任,使得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越来越规范。

四、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是随着社会各界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研究和探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会得到更多的思考和重视。通过探讨和研究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会逐渐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形式。

参考文献:

[1]李莹;基于就业探析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12(26)

[2]张靖;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探索;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第5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档案 原则 措施

注:本文系浙江传媒学院校级立项课题“论如何利用高校档案资源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项目编号:11JY004)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日益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率,建立系统完善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档案,准确反映高校大学生就业动态,就成为时下高校应当关注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高校档案资源库中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档案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建立系统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中的作用。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现状

目前,高校中就业档案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校就业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就业档案意识薄弱、业务水平不高等方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诸多环节。但目前高校中,大多没有专业人员管理毕业生就业档案,就业档案的管理基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方面,辅导员往往只关注就业率,缺乏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意识,认为毕业生已走上工作岗位,建立就业档案的意义不大。另外,辅导员本身还兼有其他方面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很难做到建立系统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在有些高校中,即便有专门人才管理毕业生就业档案,但这些人员大多是中途转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对毕业生就业档案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将毕业生就业档案仅仅理解为收集和保存,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价值。

2.高校就业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利用率不高

目前,许多高校把教书育人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管理。国家虽然出台了《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措施,但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情况,很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校中没有系统的制度规定和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多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程序、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使得毕业生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在目前大多数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档案分散于高校的各个二级学院乃至学生手中,尚无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导致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利用难度加大,利用率不高。

3.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缺乏系统性,毕业生档案工作投入不足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管理尚局限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将毕业生就业档案装袋归档,这给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限制了毕业生就业档案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工作经费等投入不足,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体系陈旧、管理模式僵化,极大阻碍了和制约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过程。

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原则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及毕业生就业难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建立应遵循客观公正、择优性与特征性相结合及民主参与性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高校记录毕业生去向的重要材料,是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档案虚假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故意编造毕业生就业档案;有部分毕业生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凸显就业优势,在档案中填写部分虚假信息,以次充好,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高校毕业生档案建立。为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建立应客观公正,高校应从长远角度着眼,全面理解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做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客观真实,对毕业生的学习概况、在校综合表现等做出全面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克服缺点,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另外,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及对档案的监管力度,做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准确可靠。

2.择优性与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对毕业生和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整理毕业生就业档案过程中除了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外,还要坚持择优性和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毕业生就业档案是对毕业生的鉴定和评价,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一份好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可促进大学生就业。所以,在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择优性和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除了记录毕业生的姓名、性别、专业、毕业去向等基本信息外,还要全面准确地体现出毕业生的特长、能力差异等个性特征,准确反映出毕业生平时学业水平,在为用人单位提供依据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3.民主参与原则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档案的对象和主体,建立完整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离不开毕业生本身的参与。在有些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档案完全是学校就业部门一方操作,忽视了毕业生在建立就业档案中的作用,这种现象不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因此,要充分发挥毕业生本身的作用,使其参与就业档案的建档工作,参与对自己及同伴毕业生的评价,在看到自身成绩的同时,也要通过和他人的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学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种民主参与的方式不但能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全貌,同时还能消除毕业生对档案内容的疑虑,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真实性和教育意义,提高了就业档案在高校中的作用。

三、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措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硬件方面的条件,更需要高校在就业档案管理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努力和提高。

1.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档案管理队伍

专业化的就业档案管理队伍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基础。首先,提高毕业生就业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就业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对待档案工作。其次,切实增强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就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操作规范的培训,熟练掌握高校的相关就业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就业档案管理的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就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其技能,不断加强档案队伍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2.制定规范科学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过程中,要制定规范科学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高校档案部门要遵照国家《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一套切实可行、体现档案工作专业性和科学性,符合实际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分工明确,杜绝笼统,责任不明情况的出现,要制定如毕业生就业档案归档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文件保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毕业生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操作流程,在归档要求上,要对各项内容记载清楚,最后要按规定权限签字盖章。做到制度保障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合理运行,提升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

3.通过多种手段,实现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

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时展的要求,更是高效档案工作的要求。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要从传统纸质材料向网络办公转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完整、快捷和便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是要放弃传统纸质版材料,而是将纸质版材料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利用率。为达到这一目标,高校满足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要求。首先,要购置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文字转化器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毕业生就业档案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快速便捷存储到网络中。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毕业生档案资源的内部共享,可在档案馆内开设多台电脑,毕业生可凭借自身用户名和密码实现具体操作。此外,也可通过网络在线等服务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相关电子资源信息,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优势,提高其利用率,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

在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在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档案电子档案存储等方面的保护,要及时更新相关硬件设施,定期进行备份,注意更新网络防火墙等,确保毕业生电子档案的安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完整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将极大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就会有更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昕阳.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机电兵船档案,2009.6

[2]周冀.《高校档案管理的观念更新》,中国档案,2004.12

[3]牛函娟.《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育人浅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

第6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档案 存在问题 反思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其中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个体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从学生人的身份转换成社会人的身份,面临参加养老保险、转正定级、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甚至于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等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记载内容挂钩。

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毕业生的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的,高校毕业生的学籍档案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学生的档案。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生的入学材料、高校毕业生登记表、综合测评表、学籍卡、组织关系及学生在校的奖惩情况等。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些材料共同组成了其学籍档案,当学生毕业后,由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派遣情况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毕业生报到证,并由学校相关部门通过专门机构——机要局转递给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其委托的相关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学生的学籍档案才正式转化成其人事档案,这个转化必须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相关就业协议,并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道证后,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并标志着毕业生由学生人转化为社会人。

当前高校在毕业生档案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档案材料内容的不完整性。首先,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除学籍卡来源于教学管理部门外,其他材料主要来自于各教学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本人,这些材料主要涉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材料,内容繁杂,数量庞大,在收集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或者重复的现象。其次,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收集时间跨度大。从学生入学之初的初高中学籍档案,到学生在高校期间各学期的学习记录、综合素质测评、直至最后的毕业生登记表和鉴定表,这个跨度至少要3到4年的时间,学校经手人可能更替,从而造成材料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档案的完整和统一。最后,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内容完整性、延续性强。有的学生是团员,可档案中缺少了中学时期的入团志愿书;有的是学生党员,却缺少入党申请书和转正报告;有的学生在毕业生登记表奖励一栏中,写了不少荣誉,但在档案中没有这些荣誉的奖励证明材料;材料的不延续和不完整,容易给人造成材料不实的印象。

2.档案的保管和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性。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暂时保存在学校。这就造成每年毕业季,因为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很多毕业生都会要求暂时将档案保留在学校,这些学生往往对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在一到两年后转移走自己的档案,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档案会积压在学校,使得本就有限的档案库房不能承载,档案管理人员不胜重荷,难免会造成疏漏;其次,由于学校机构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难免个别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欠缺,从而在档案收集和保管过程产生失误,造成学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给学生就业和今后的调动、晋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由于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的政策性不强,有时会为了图省事,不是通过机要局这一专门的途径流转毕业生档案,而是将档案通过快递、EMS等方式寄送学生档案,更有甚者直接将档案交给学生,从而出现学生自带档案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档案流转,就更容易出现毕业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将会给学生日后办理相关手续带来诸多麻烦。

3.毕业生档案材料的不规范性。首先是由于大多数学校对档案材料的用纸、书写及格式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归档的档案材料有的用A4纸张,有的用16K纸张,造成毕业生档案装订的不齐整;其次是书写不规范,有的学生的入档材料甚至用圆珠笔书写,这些用圆珠笔书写的材料一般几年后就变得模糊,会给日后档案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学生的奖惩材料,甚至有的学生的《毕业生登记表》中都会有公章和系部意见的现象。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档案工作的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支持毕业生档案工作。从院系、到学校都要配备固定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专门的毕业生档案室或库房;做好相关工作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校要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工作。明确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条例、分工及职责,并要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规范毕业生档案工作。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提升,确保档案材料的质量。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积极钻研档案管理相关业务,规范毕业生档案的流转;同时,要不断提升责任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确保毕业生档案材料的规范与完整。

4.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材料的重要性。首先,毕业生在填写相关材料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不能敷衍了事;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关心自己的档案。如果是正常派遣的学生,学校会通过机要局寄送毕业生档案,学生可以在毕业生档案寄出两个月之后,向相关人事部门进行查询,如果档案未收到,就要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查询,确认,以保证自己的毕业生档案不缺失;最后,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暂时未找到就业单位,而将其档案托管保存在学校的,在明确了用人单位后,就要及时到学校办理相关就业手续,以便学校正常转递档案,不要误以为既然学校能够免费保存,就不用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其实,学校保存的只是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只发挥存放的作用,不能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开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在社会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由学籍档案转成的人事档案,只有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才有权利开具相关证明,办理相关事项。

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要重视毕业生的档案,使毕业生的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一)学生自身对档案的重要性意识不够

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档案只在学校和国企单位才有一定的作用,在外面私企和民营的企业中工作,档案就可有可无,单位也没有严格要求提交档案,大学生更是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加强大学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档案才能在人才资源开发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不规范

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档案管理部门,可是在档案管理上却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管档的业务人员也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只是充当一个保管员的身份,对于收集的学生的档案即没有系统的进行编号和分类,也没有认真的核对档案的完整性,很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的混乱,对于以后毕业生档案的使用埋下隐患。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潮流,加强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这也加强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熟悉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要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为档案现代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档案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在毕业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提高学生档案的管理水平,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考核,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要及时将档案送达学生就业单位,对于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就要及时的将学生档案送达相关人才服务机构,不能私自的将学生档案搁置。

(二)改革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就要创新管理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改进管理工作手段,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与转递的衔接工作

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涉及到的人和管理部门比较多,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差错,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要特别注意档案管理和转递工作的前后衔接,体现全方位的管理理念,结合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争取能彻底的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四)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

由于目前的就业机制改革创新,毕业生也多了一些时间来考虑就业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不仅仅是做好个人,还应该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还要进一步完善人事的内容,实行全方位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总而言之,积极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规范档案转递流程,确保档案转递安全

第8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

在市场经济及人才市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由最初的统一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学生在毕业之时自主进行选择,或升学或创业或就业。选择多样化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无档案意识,在离校前不关心自己的档案去向,投递信息变化后不能及时告知档案管理人员造成档案无法寄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档案如何高效、有序管理是现在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归档内容不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职工普遍没有档案管理知识,学生档案中多数只装入学生基本的档案内容。学生档案记载了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了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如高考记录、学员鉴定、成绩总表、毕业生登记表、入团入党材料等等,但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惩处等材料大多没有装入学生档案。学生个人在简历中填写的奖惩情况缺少支撑材料,其他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技术能力等材料也没有装入其中。

(二)管理手段落后。高校在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多为各院、系、部自行管理,班主任或辅导员为直接管理者,每个学生的档案为手工操作管理,在增加内容或信息变动时不能及时反映。管理手段落后,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现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与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相比已越来越不适应。

(三)毕业生档案滞留现象严重。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关于档案知识的教育,对档案的内容、功能、管理、寄存等认识模糊,学校在学生毕业时也不告知档案去向。就业时到需要档案的单位才去了解自己的档案在何处、该如何提取等问题。剩余的就成了“弃档族”,造成了人、档脱离的现象,档案滞留现象严重。

(四)档案意识不强。1.教职工档案意识不强。大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职工没有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学校统一通知要给学生装档案的材料就统一给每一位学生装入档案袋中。属于“批量生产、批量管理”,没有注意个别学生其他需装入档案袋的材料,造成学生档案不完整、不齐全。2.学生档案意识不强。由于现在就业方式的改变,很多用人单位只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注重的是毕业证、学位证等,而户口和档案要挂靠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一些毕业生没有固定在一个单位工作,流动性大,毕业后没有完整的工作记录,档案长期放置学校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而无法建档。有的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单位和正式毕业后的单位有变动,不及时告知学校,造成档案投递无法寄出,或原单位收了档案没有转递到新单位,造成档案丢失。

二、普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档案管理岗位职责不清。档案管理人员时常变动,人员变动过程交接不清楚,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辅导员或班主任档案管理知识欠缺,致使管理档案存在漏洞较多。学生流动性强,信息更新、处理不及时。

(二)学生就业方式多样化。毕业生择业方式多样化,档案的投递需要机要局进行转递,但是机要局规定接收机要件的单位必须是县团级以上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人事部门,这就对档案投递产生了不小的限制。

(三)档案管理不受重视。档案管理规定要确保库房有防火、防潮、防盗、防光、防尘、防鼠、防高温等措施,库房要安全、坚固。保持库房的清洁,温度控制在14摄氏度到24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但是在很多高等院校中,学生档案堆放的库房通常较潮湿、清洁工作不到位、无防火防潮等设备。无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经费,使档案工作处于无发展状态,与日趋高速发展的教学管理不相适应。

(四)学生个人不重视。根据《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中的第七章第二十九条第四小条规定:学生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档案材料。学生从建档之初就从来没有看见过自己的“神秘”档案,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或单位不需要档案,自己的档案记录“不漂亮”,更不愿意把档案转走,使其成为“无头档案”。

三、学生档案管理探究

(一)将学生档案管理知识纳入学生入学教育中。在学生进入高校时,组织学生学习个人档案中涉及的档案内容和分类;档案的管理范围、档案的利用制度、学生档案的转递等相关学生档案管理制度、章程。一是让学生知道档案的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二是让学生知道在校期间哪些材料需要装入档案中,提前做好准备,主动将材料交到学生档案管理老师处,信息变动时及时进行报告,毕业时将档案转到单位或人才服务交流中心,保证档案的安全、不丢失。

(二)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学生档案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由至少2名专人负责,在其中1人变动时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每年进行一次登记和统计,并认真核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保障档案管理建设经费。档案管理要求严格的库房管理条件,要保证档案库房达到要求,就必须保障经费。除档案工作所需硬件设备外,档案库房还必须配备加湿机、除湿机、空调、灭火器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配备密集架进行档案存放。

(四)学生信息数字化。在学生毕业前夕应将学生在校的德、智、体主要表现和学生历年成绩输入计算机,在纸质档案投递出去以后保证学校留存学生的个人信息,若学生档案因各种原因丢失学校可以提供补办档案业务。 (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48页)

(五)遗留档案的处理及时处理。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能顺利地将档案转递到学生工作的单位或人才服务中心,除此之外还有退学、因故死亡、休学等其他学生在尚未毕业就终止学业的,其档案应分类管理,不能直接投送到人才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第9篇: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 人事档案 滞留档案 档案管理 学生档案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毕业生由国家统包统配,毕业时一次性全部离校,毕业生档案一贯遵循档随人走的原则。然而随着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新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加之2002年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联合出台规定,将毕业生的择业期延长为两年,两年内学校可代管其户口和档案。随之,学生滞留档案逐年大量增加,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了众多高等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的注意,但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还很不充分。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实践基础上,本文就此问题作以简单的探讨。

学生滞留档案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高校学生滞留档案,是指学生离校后其档案没及时随本人到所就业单位、人才机构、原籍归口部门保管,存放在其就读学校两年以上的,保管权限不归学校而又遗留在学校的学生档案。学生滞留档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滞留时间长。此类档案往往长达两年之久,有甚者20年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开发利用。

2.滞留数量多。此类档案随着用人政策灵活性以及毕业生数量扩大而不断增加。

3.滞留原因复杂。这类档案产生往往具有较一般档案更为复杂的原因和背景。

学生档案滞留形成的原因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从1998年的66万,到2011年的640万,十来年增幅近10倍。因此就业难的现象也不期而至,如此必然会导致大批学生档案滞留在其就读学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由于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新形势的发展,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大部分学生选择延期就业,学校只能将其档案保留在学校。

2.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只签劳动协议不解决档案及户口问题,学生又弃之不理,致使其档案滞留学校。

3.机要局对机要的寄发规定导致部分档案滞留或退回学校。

4.学生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知识缺乏,形成了“档案无用论”的观念,毕业时不正常办理档案离校手续,使其滞留校。

5.档案机构制度不够健全,工作不规范,管理过程差别较大,加之不同的地区、学校或用人单位制定的毕业生分配、接收、管理制度不同,档案归属不明确,造成部分毕业生档案暂留学校。

6.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考研族”越来越多,大批毕业生就业后又辞职考研,其档案被退回就读学校。

7.出国留学生大量出现,其档案也会滞留于原就读学校。

8.被退学的学生在离校时,不办理档案离校手续,档案滞留于学校。

9.学生录取了但未报到形成了部分滞留档案。

10.学生在上学期间死亡,其档案无人办理,档案滞留在校。

高校学生滞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生档案虽然是人生工作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上述缘由,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档案滞留在其就读高校,其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可忽视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它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了人事档案的库存量。许多高校自1999年以来,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档案数量自然不断增加,但是档案库房面积不变,致使学生档案借地存放。毕业生滞留档案也只能借地存放。

2.加大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1998年以前普通二本高校在校学生不超过6千人,1999年扩招以后在校生逐年增加,至2011年在校生是1998年的6倍之多,滞留档案也在不断地增加,无形中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影响了主要工作。学生档案的管理虽然都是兼职管理,但是在这块工作中管理人员却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时间主要用在滞留档案的管理中,管理人员每年都要对学生滞留档案进行仔细认真管理,并负责再次寄发。因此管理人员整天忙于学生滞留档案问题的查询、办理之中,这势必会影响她的主要工作。

4.档案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学校对毕业生有关档案重要性的教育、宣传不够。

5.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还没有成文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及规定,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是参照中组部规定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来管理高校学生档案,对学生滞留档案基本上作为正常档案管理中的例外情况看待,因此滞留档案就处于四无阶段,即无专门管理人员,无专门管理空间,无专门管理制度,无专门管理机构。

学生滞留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国“档案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也强调各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从而将高校档案从法律和法规上纳入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管理范围,2008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27号令中,把学生档案列入高校档案归档范畴,体现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性。而学生滞留档案的增多,势必会影响到学校档案的正常管理工作。减少滞留档案是许多院校的迫切要求,除了宣传工作和管理工作要跟上改革的要求,还要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措施。面对学生档案滞留问题的现状,笔者认为:

1.管理人员应深入学习贯彻《档案法》,制订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以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2.以宣传为导向,增强高校师生档案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档案意识,并且了解档案在转递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及时查询落实自己档案去向,有问题及时与学校联系。

3.增加存放设备,增加管理人员,要有相对稳定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

4.对于正常毕业的学生滞留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可通过学生老师,联系到学生本人来解决此类档案。

5.对于非正常毕业的学生的滞留档案,如中途退学、开除等,办理离校手续时不要忘记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6.妥善保存机要转递单和档案转递回执,以便查询。

7.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毕业生滞留档案检索工具。在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必须既要有全面的各种信息,又要能迅速而方便的进行查询。

8.学校对毕业生遗留档案还可根据不同滞留原因收取相应的保管费。这样可促使学生及早提取、索取自己的档案,减少毕业生档案的滞留数。

我校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毕业生滞留档案的管理方面作了许多探讨和研究,并从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有效的管理经验。在管理滞留档案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省教育厅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结合我们的工作经验,参照上述思考,对我校学生滞留档案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庆玉.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刍议[J].陕西档案,1999(增刊).

[2]王广昌.试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