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中地域文化的渗透

创新创业教育中地域文化的渗透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制的不断推广及发展下,创新创业教育和地域文化间的有机融合也逐渐受到各大院校的高度重视。对此,本文首先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观、有利于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两方面论述了双创教育中地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弘扬优秀地域文化、构建双创文化培育体制、努力培育院校双创精神等有效路径,提出了双创教育中地域文化渗透的可行性举措。旨在能够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地域文化;渗透路径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地域文化渗透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观

当代大学生是构建我国特色化社会主义最生机活动及创新力的群体,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而是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观,将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是否有能力、有资本完成自身使命。从客观层面上来说,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密切的形势下,整体社会环境中的娱乐主义、消费风气较为普遍,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继承与发展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由于他们收到西方思想浪潮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对自己所生活地区的文化缺乏了解。在当前网络化、全球化教育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教学思想、评价方式等都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各大院校专业学生的培养,西方国家的文化艺术也在这一过程中无形的融入大学生价值观及文化观当中。因此,强化大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制定科学有效的认同路径,是高等院校及广大教育人员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课题。

(二)有利于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强国的伟大蓝图下,各地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越来越重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探索其文化特色,主动构建平台,为良好的创意及项目提供有利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从院校、地区政府及当地企业中,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机制加以扶持。地区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也渐渐将地域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明社会中,创新性地发挥其时代作用和经济价值。这些举措都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并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地域文化的渗透路径

(一)大力弘扬优秀地域文化

优秀的区域文化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广大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还能有效帮助他们得到全新的思维和想法,进而提高他们的双创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加入双创文化培育及建设当中。例如,在双创教育当中可适当引领学生学习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与创业项目有关的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虽然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一旦全面掌握便可发挥出巨大的能效,同时还能有助于加强区域融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地域文化还体现在双创示范方面,各大院校可选择当地具体文化项目实施创业并取得良好成果的创业人员,邀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创业人士到院校为学生进行专题演讲,为学生提供更新、针对性更强的双创信息,培养他们坚韧不拔与积极进取的双创精神,真正将优秀地域文化融入双创教育中,培养、加快双创文化的建设。

(二)构建双创文化培育体制

校园双创文化培养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帮助和全社会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建设,从而构成科学有效的联动机制。作为整个地区发展的主导,各大院校应充分运用政府资源,在地域发展的基础上对双创教育内涵和作用展开分析和规划,根据促进双创教育环境的市场性,来吸纳政治与文化环境的全方位优化,切实为双创文化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以地域传统工艺为例,政府部门可利用鼓励民间机构和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举办工艺品设计竞赛,以此来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和创业当中,评选并奖励优秀项目和团体,进而为更好地帮助团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此外,还可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双创型院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地方院校双创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媒体来推进院校双创文化的建设,全面宣传与创业相关的扶持政策,以此来探索出先进企业典型,挖掘更多真实的创业故事,让成功的创业经验得到有效传承。这对提高学生创业热情和积极性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对院校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实现区域文化与产业结构的整合也有着积极能效。

(三)努力培育院校双创精神

1.制定双创保障支持体制

在构建创新创业保障体制当中,首先应根据地域实际情况,主动联系政府部门共同制定相关政策规定,通过构建院校师生科技成果转换奖励机制,实现双创理论与实践教育相互结合的系统评价指标和体系,为顺利提高学生的双创热情打下基础。其次,利用帮扶双创实践基地建设,得到完善的政策支持、充足的资金奖励及信息和管理上的扶持,充分实现双创服务指导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这有利于促进双创文化培育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利用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合理延长创业学生的在校时间,甚至将他们的社会双创实践活动转变成相应的学分,让广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也能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保障学生实现创业目标,完成创业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价值。在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负责双创活动的教师评价标准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为教师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根据企业规模和参与实习学生的数量等来评价教育作用,以此来突显双创指导的价值。

2.营造良好浓厚校园氛围

双创文化的发展需要双创精神的支持,双创精神不仅是双创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是其文化的灵魂和重要载体。在双创精神培育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肯定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同时更要了解掌握创业的风险,进而遵循创新创业的根本理念。从物质层面上来首,首先,院校双创氛围构建可利用有形文化的建设来加以实现,包含设计双创标志、编写双创歌曲、树立院校自身的双创品牌文化形象等。其次,利用强化舆论推广与营销,来加大校内广播、网络论坛、宣传栏等的推广力度,根据展示板等有效载体开展舆论宣传,从而来营造良好浓厚的校园双创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自信心。再次,利用开展地域文化走进校园等双创专题活动,让学生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创新创业,例如创业演讲大赛、创业真实故事汇报会、双创培训班等,这些活动都能将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人才聚集到一起,并且还能推动校园双创文化建设,拓展校园文化。最后,根据创建大学生双创档案,来打造具备当地特色的双创教育思想和企业文化,且针对教师开展双创师资培训班,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了解当前国内双创教育现状,研究发展形势,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3.体现双创课程地方特色

在双创教育课程设定上可根据地域文化优势来体现出相应的特点,利用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首先将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专业人才,而不是以简单的就业为目的来培养人才,要充分体现出院校办学特色和优势,这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次,应主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来培养具有区域特点和专业优势的优秀人才,在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实施精细化、专业化培养,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双创意识和精神的现代化人才,以此来弥补当前市场中空白。再次,教育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从课堂教学逐渐延伸到课外,利用社会实践和课外双创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构建并落实多层级与人文化体系,利用开展双创教育的通识类课程,向学生传授创业管理基础知识以及新产品研发技能,并为将要创业的学生提供科学有利的指导,或是直接在院校内部创建实践基地、创业园区等,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条件。

结语

地域文化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双创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此,各大院校应立足于地域文化对双创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努力提高地域文化渗透的影响力,大力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科学高效的双创文化培育体系,利用培养院校双创精神,为区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余豪,高丹燕.基于地方优势资源整合下的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嘉应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1):6-7.

[2]高小勇.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艺术科技,2016(10):101.

[3]宋丽娜,王志贤.地方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8):24-27.

作者:黎鲲 周丽妤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