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学生消费范文

中学生消费全文(5篇)

中学生消费

第1篇:中学生消费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心理;营销政策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而其消费心理也成为了各企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各企业营销政策制定过程中,会将消费者进行分类,包括基于年龄的区分、基于消费能力的区分、基于职业的区分等,并明确出各种类别消费者的消费规律与消费心理,从而制定出符合其需求的营销方案。学生作为消费群体中的一部分,其消费心理具有着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及追求时尚特性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制定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的营销策略。

一、中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一)追逐时尚与新奇

首先,就追逐时尚特性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中学生的生理逐渐成熟,促使中学生开始关注成人的社会活动,而时尚活动则属于主要关注方向之一[时尚本身便能够引起广泛人群的关注,且契合了中学生标新立异的心理特征,为此,对于时尚的追求,已经不单纯是成年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同时也作为中学生消费特征的体现。其次,就追求新奇方面进行分析,中学生正处于对人生及社会充满好奇的阶段中,与小学生进行对比,已经具备了一定社会能力,能够对与自身相关的部分事情做独立决策或参与决策,且没有成年人的工作与生活压力,属于随心所欲消费状态。基于此种成长状态,促使中学生在消费行为中会更倾向于新奇的产品,借此来展现自身的独特性,或标榜自己。

(二)个性化特征

从多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进行分析,从众心理在成年消费者群体中较为普遍,而中学生多不会出现此种心理,更希望自己与其他同学存在差异,例如服饰的差异、发型的差异、学习用品的差异等。此种特征与中学生的追求新奇及自我表现心理有着重要关联,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生理与心智均趋于成熟,在心理上更渴望独立,但生活与经济往往需要依赖家庭,且家长的部分价值观也会影响到中学生。家庭与学校对于中学生的诸多限制,导致部分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做出明显的思想叛逆行为。为此,中学生在可以自由支配金钱的条件下,会更体现出展示自我、追求自我的消费行为,此种表现与其发泄生理上的压抑感存在一定关联。而现代市场中,部分商家了解到中学生的此种消费特征,会生产出各种新奇的产品吸引中学生的关注,实质上,中学生的此种消费特征是心智还不够成熟的表现。

二、中学生消费趋势调查

为进一步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心理,选取了200名中学生进行了日常消费项目及消费行为中所考虑的因素调查。

(一)消费项目

经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中的200名中学生中,购买零食所占比例为35.00%,购买服装饰品所占比例为25.00%,购买娱乐产品所占比例为20.00%,购买学习用品所占比例为11.00%,购买其他用品所占比例为9.00%。此结果显示出,在中学生的消费项目中,零食与服饰属于主要倾向,其次为娱乐产品,而学习用品则相对较低。

(二)消费考虑因素

统计结果显示出,本次调查的200名中学生中,优先考虑价格因素所占比例20.00%,优先考虑用途所占比例为10.00%,优先考虑款式所占比例25.00%,优先考虑时尚所占比例40.00%,其他比例5.00%。以上结果显示出,在中学生消费行为中,更倾向于对时尚的考虑,其次为款式及价格。

三、中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一)从名心理

从名心理所指向的是名人效应,即追求名人代言或是影视剧中所出现的产品,此种消费心理在中学生中较为常见。依据年龄进行分层,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进行对比,中学生具有一定从名消费心理,其原因在于,在中学成长阶段,学生对于影视明星、歌星、社会高层人员等具有较大关注,尤其是时尚度较高、前卫的人,为此,在近年来消费群体中,出现了哈韩族、哈日族、哈星族等组织,而其中中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例如,近期若播放一步影视剧非常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则影视剧中所出现的部分产品则成为中学生阶段性购物的主要选择;若近期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组合,且在短时间内博得中学生的关注,则此阶段中学生的服饰购物会更倾向于该组合的同款产品。

(二)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在现代中学生中属于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其具体表现为,在服饰、日常用品等方面均不由自主的与其他同学做对比。攀比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但在此成长阶段基于心智不成熟导致多数中学生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在中学生消费行为中,攀比心理同样存在,例如,近期比较火爆的AJ款运动鞋,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这款鞋子的追捧,在此种现象的影响下,部分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购买了此款鞋子便会要求家长或用自己的零用钱进行购买,而这一点充分体现出了中学生消费中的攀比心理。

(三)品牌追求心理

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而逐渐有更多的中学生,尤其是城市中的中学生步入到“贵族学子”群体中,其具体表现为,高级的食物、品牌服饰、频繁出入精品商店等。现代部分中学生将豪华气派作为自己的潜在标签,认为看书要看畅销书、店铺要逛高档店、衣服要穿品牌。此种名牌情节逐步深化到中学生群体中,影响到中学生的消费心理,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自然可以满足此种心理诉求,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虽然存在此种消费心理,但基于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够实现。

(四)中学生消费心理误区及原因总结

从以上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特征分析中能够发现,多数中学生在消费行为中存在误区,包括盲目攀比、追求品牌等,而出现此种消费心理误区的原因众多。首先,学生思想偏差。中学生处于逐渐独立的阶段,内心中充满着好奇及憧憬,精力充足但有缺乏足够的自主及自控能力,对新鲜事务存在本能的敏感,决定其在消费行为中比较容易出现追求时尚或求异等心理。其次,家庭对中学生的迁就。现代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成员对于独生子女多会过于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此种迁就将会促使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滋长。最后,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国内中学对于学生的消费行为并不会给予干涉,也不会对中学生开展消费心理或消费观念教育,此种教育的缺失对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出现及发展具有一定责任。

四、应对中学生消费心理的营销政策

掌握中学生消费心理,将其作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才能够最大限度迎合中学生的消费需求,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销售效果。首先,学校价值的发挥。学校属于学生的聚集地,在学校中投放广告显然是直接且有效的营销方式之一,但需要关注到的问题是,学校必须要传播正能量及正向价值观,若想采用此种营销方式,其前提是营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其次,代言人的选择。从以上消费心理分析中了解到,中学生消费行为具有着一定的从名心理,若选择当下比较受学生追捧的代言人则会事半功倍。最后,满足新奇需求。学生追求新奇的消费心理较为明显,可据此设计出新颖独特的产品,以此来吸引到广大学生的关注。结论:中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而在此阶段中学生可以对与自身相关的事情做独立性决策或参与决策,而此种条件对于中学生的消费需求及心理具有一定影响。中学生常见消费心理包括从名心理、品牌追求心理、攀比心理等,对于这些心理的了解可为营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为迎合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应在产品上进行不断创新、在代言人谨慎选择、在广告投放上选择适合的平台等。

参考文献:

[1]刘昕冉,涂中华.中学生饮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8,06(02):86-89.

[2]陈沁舒.中学生消费问题与教育措施分析[J].财经界,2018,04(02):94-96.

[3]段茵.中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与理财能力不足的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08(10):92.

第2篇:中学生消费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合理消费

当今农村中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消费现象,一部分原因是家教误区,家庭教育缺乏理性,重智能轻品德,家长由于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便以花钱作为补偿;一部分原因是社会环境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正影响着孩子去比阔气。面对这些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那么,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怎样的消费心理特点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求新、时尚心理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心智、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求新求异猎奇的消费心理非常普遍。如今中学生消费主要侧重于手机、网络、MP5等等,有些学生毫不吝惜地把钱掷向商店、酒吧、网吧,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在许多新奇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超前消费的原动力,他们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新食品,商店及摊头上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儿、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追求个性化、新奇性,已经成为一些中学生消费的一大特点。

2.攀比心理

中学生本是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中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攀比。在这种心态引导下,表现出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好的我还要更好的攀比消费心理倾向。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经常表现在个人的欲望和受到限制的心理矛盾冲突。不能让孩子受罪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所以家长对孩子物质上的投入和关注往往超过对自身的关爱,在这样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子,要吃的好穿的美。同学生日和逢年过节互赠礼物现在看来非常普遍,而且礼物的档次也在逐年增高,甚至还有的要到饭店去请,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青少年来讲,这种消费很明显是不合适的。

3.虚荣心理

部分中学生怀有自我价值显示消费心理,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消费、审美等能力称赞,以得到高档、名贵商品为荣耀,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有些中学生非常崇拜影视明星的消费方式,以获得“明星风采”之满足感;有些同学,他们穿着所谓的流行新款服装,脚上穿着几百元的运动鞋……面对这些学生效仿心理,导致一些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摆阔气,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是想住那种追逐潮流时尚的感觉,其实都是虚荣心作怪的结果。

4.宣泄心理

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由于心理尚未成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诸如成绩不理想或是遭同学误解,无法消除人际冲突等,都会引起焦虑、空虚等情绪。此时,有的学生进网吧上网寻找安慰;有的学生吸烟解闷,甚至进歌舞厅求解脱。他们通过这些不正常消费来宣泄心中的失意、愤懑、烦躁。

5.追星、模仿性心理

和成年消费者不一样,中学生特别崇拜偶像和明星,具有从名的消费心理特征,这时期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尤其是一些影视片中有意无意的错误导向,使学生极易产生盲从的言行,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面对中学生消费心理的特殊性,关键是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对于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为此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所谓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就是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能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养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追求时髦的吃穿玩乐,互相攀比,是很不合乎情理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里的奢侈风,也极易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中学生应当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作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二,中学生要制止盲目消费。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要让中学生懂得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好的,防止误入消费歧途。在消费中要老师和家长要引导中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从而促使他们对消费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

第3篇:中学生消费范文

关键词:海口市;中学生;网球消费

网球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普及和发展,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十分快速,越来越受到各类人群的喜爱。近年来,我国在网球项目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奥运会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网球运动作为最为时尚的运动之一,具有强身健体、增强体魄、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同时,网球运动也是一种文明、礼貌、高雅的文化礼仪!作为现代时尚生活的主流人群之一,当代青少年对网球运动的热爱逐渐升温。海南海口中国网球运动较为落后的几个地区之一,随着五源河体育馆大量的网球场的建设,对对海南青少年网球运动有积极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海口市多个学校中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基层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海南中学生对网球运动消费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有关网球消费的资料。1.2.2问卷调查法。分别向各校中学生随机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其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91.66%,其中男生占57.5%女生占地42.5%。海口第九中学学生占80(人)海南华侨中学和海南中学学生占220(人)在调查人群中打过和接触过网球运动有35(人)没有接触过的有240(人)。没有学校有网球场。1.2.3数据统计法。采用Excel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处理。2.2.4逻辑分析法。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思考辨析。

2结果与分析

2.1相关概念

广义上的消费是指人们消耗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可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类;狭义上消费是即生活消费,指人们消耗物质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1]。网球消费:按照体育产业的分类,网球消费可被细分为竞赛表演、服装、培训服务、场地服务、网球用品、网球信息等市场。本文把为了满足自身网球运动方面的需要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统一称为网球消费,在文中表现为网球拍、球、网球服装、网球鞋、网球帽及饰品等实物消费;网球杂志、画报或网球网络游戏等信息消费;购买网球比赛门票、观看电视比赛转播等娱乐消费;参与网球运动、场地服务、网球培训等服务消费[2]。

2.2海口市中学生网球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运动的态度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网球这项时尚的体育项目已经逐渐走入青少年的生活,也成为了广大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在被调查的280名中学生中有2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网球运动,45.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网球运动,16.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12.%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调查大学生日常月消费的结果显示,平均月消费500元以下的145人,占50.18%;平均月消费500~1000元的125人,占44.64%;平均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10人,占3.57%。据调查,样本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主要集中在伙食;交通、通讯(电话、上网);购物(零食、衣服、饰品)三个方面,其中男生在娱乐(KTV、泡吧、体育运动)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在购物和学习方面高于男生。从中可以看出,经济是中学生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决定因素,很多中学生表示不愿意支付高昂的费用去参加网球运动,造成了中学生愿意参加网球运动却不愿意参与网球消费的矛盾态度,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经济承担能力弱,且对收费性体育运动项目的态度比较冷淡。2.2.1中学生网球消费场所的选择。多数网球场为室外硬地。关于网球场收费标准,超过60%以上的学生选择不收费的球场和学校向学生开放场地,接近80%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网球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学生的消费能力不足,在校中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于父母和亲人,本身抱有节约的态度,没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娱乐性的消费。第二,中学生消费心理影响,他们普遍对大多网球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有,少数学生只知道大学院校有网球场,很少知道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网球场。2.2.2网球运动参与者男女比例。表1显示,在被调查的35名网球运动参与者的男女比例为29:6,男性参与者比例远远大于女性。这个调查结果跟女性不喜好运动,觉得网球运动力量要求高有很大关系。2.2.3球龄。表2显示,网球初学者所占比重大,一年以内视为网球初学者,这与学校体育选修课程在开展有关,在调查海南所有中学中没有选修课程,有关网球教师指导员也都没有,大多数学生都是课余时间在外面请教练学。2年以上的网球参与者占到11.1%,这一人群对网球的热情高涨,而且大都是家长会玩网球或者喜欢网球。2.2.4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以及参与网球运动的途径。表3显示,中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和兴趣爱好,这与网球运动本身的健身性和娱乐性有很大的关系,另外网球作为时尚的代名词,受到很多青少年的追捧。其中有部分学生认为网球运动是较好的社会交际体育项目,打网球可以结识新同学和朋友。其中也有两名同学想成为网球教练,主要原因是社会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现有网球教练收入相对可观,所以网球教练也成为了部分中学生未来的理想的职业。2.2.5网球消费状况分析。表4显示,2/3以上学生平均每周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只有极少数每周网球运动时间超过2小时,这一方面说明网球运动受到很多自然因素和专业设施的影响,比如天气,场地限制,球拍用具等。另一面,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学校和父母对他们学习比较重视,无形中他们玩的时间较少。大多数同学只是利用课余时间或周六,日时间打打一下网球,且学校没有专门选修课程与网球教师。学生对网球的了解和运动水平还比较低水平,这对他们进一步提高网球运动热情及兴趣很重要,加上网球运动成本也比其他项目要高得多。所以,可以判定影响中学生网球消费的最大因素之一。同时从表中可以判定,时间也是决定网球消费的一大因素。表4得出结论,网球消费与网球运动时间成正比,运动时间长的消费较高,消费高的运动时间相对较长。2.2.6网球爱好者对网球教练和培训机构的态度分析。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2.21%的学生表示愿意聘请专业教练的指导,但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费用低于50元/小时,市场几乎不太可能出现这么低的价格。这说明了中学生对社会网球教练的收费标准不了解,愿意接受指导却不愿意花太高费用这一矛盾还表明了中学生的消费能力弱,消费态度消极的特点。调查显示只有11.4%有接受过培训经历,这一群体近九成周消费都在1000元以上,可以表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关于是否愿意花钱租高档网球场时,大多数学生表示不愿意,这与中学生的经济水平无力负担高昂的场地费用和服务费有关中学生在网球消费的培训方面非常矛盾,一方面有接受培训的需要,另一方面却无法支付高昂的费用,所以我建议中学学校应该尽早开设网球培训课程,为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便捷廉价的服务,推进网球运动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海南中学生参与网球运动中男生占的比例远大于女生。3.1.2在参与网球运动中网球初学者所占比重较大,球龄大都在一年以内。3.1.3经济条件、时间和场地,成了制约中堂镇中学生网球消费的三大因素。3.1.4网球消费与网球运动时间成正比,运动时间长的消费较高,消费高的运动时间相对较长。

3.2建议

第4篇:中学生消费范文

关键词:父母;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

中学生在家庭中占有优越地位,可供消费的金钱是可观的,而且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消费意识,他们的消费空间是庞大的,甚至对未来消费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中学生正处于消费者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他们在消费领域的社会化会受到其社会化人的影响,既包括同伴、学校和大众传媒,也包括父母。而父母对中学生在消费决策风格方面的影响,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一、消费决策风格的基本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日益多样化,而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特点和决策心理等等已经成为商家对消费者的关注重点,甚至心理学研究者和消费学研究者也渐渐对这一消费决策风格产生兴趣。所谓消费决策风格,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方法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定向。这一心理定向体现了消费者自身的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与人格特质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相似之处。而人们对消费决策风格的问卷调查中,涵括了八个维度,即品牌导向、习惯导向、流行导向、娱乐导向、困扰导向、冲动导向、质量导向、价格导向等等。从这一点来看,人们的消费决策风格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因素

在中国消费者研究方面,其研究对象多数是中老年人和大学生,而关于中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研究却比较少。但是中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主要是因为这个群体的消费能力比较强,消费潜力也非常大。在中学生消费者的研究方面,要衡量中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社会化程度,其重要指标就是消费价值观和消费决策风格。而其中的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中学生的年龄、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中学生自身的一般价值观、家庭收入状况、父母的消费观及其理财教育方式等等。其中,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父母的消费观及其理财教育方式与中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可知,大概90%的中国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愿意为子女增加消费支出,这对中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产生了直接影响,若是加上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间接影响,那么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力无疑处于不断增强的状态。

三、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具体影响

父母是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其自身的消费观念、家庭教育和理财教育方式会对中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这些影响力归述如下:

(一)放纵性教育方式的影响

当前中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溺爱型、放纵型的,担心子女会吃苦,也舍不得违背子女的意愿,在经济方面也会对子女有求必应。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父母过度地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若是在这个基础上又缺乏合理的消费价值观、消费技巧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则会对子女的消费决策风格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不少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注重选择质量高、价格贵、比较流行、娱乐性强的商品或服务,其消费决策风格主要是质量导向、价格导向、流行导向、娱乐导向等等,具体的消费行为就是过于追逐潮流与名牌。这显然体现了父母的放纵性教育方式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产生的影响,这类中学生多数具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

(二)沟通性教育方式的影响

沟通性教育方式主要是家庭沟通为主要交流方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经济上,不少父母也采取了这样的理财教育方式。一方面,有些父母在家庭沟通中倾向于鼓励子女尊重父母的意愿,并顺从父母对子女的控制,从而达到维护这个家庭和谐愉快的目的。而在外消费时,这种类型的父母也会鼓励孩子尽可能避开争论,维护社会的和谐。在这种教育方式影响下,中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一般是习惯导向、困扰导向和价格导向。这类中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会忠诚于某个品牌,以避开争论,或者在购买商品时,自主意识与顺从意识发生矛盾,产生了一定的购买困扰情绪,又或者顺从父母,选择价格比较低的商品,或多或少地忽视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在家庭沟通中倾向于鼓励孩子表达个人想法,这种类型的父母会愿意为子女提供自由选择、讨论和决策的空间,这无疑会给孩子带来比较新的体验。也就是父母会在保证家庭和谐的基础上,让孩子在消费时有更多的个人体验,促使孩子产生个人的想法,也愿意满足孩子在自主意识下产生的消费欲望,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中学生在消费时,往往会获得比较充分的消费信息,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通常是比较慎重的,在品牌认知、习惯认知、质量认知、价格认知方面都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其消费决策风格主要是品牌导向、习惯导向、质量导向、价格导向。与物质主义的中学生相比,这种类型的中学生多数是理性主义、自我主义,在尊重父母的同时,也尊重自我看法。

(三)父母金钱观带来的影响

当前不少人在理财观和金钱观方面都建立在过度重视金钱的这一心理上。在这一心理引导下,有些家庭中的父母在家庭消费方面也表现出特别重视钱的态度和情绪。比如当孩子花钱的时候,家长会对孩子发牢骚,或者表现出焦虑的情绪。而父母的这些情绪和行为显然会影响到中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不管孩子在消费时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父母都会表现出焦虑和牢骚的态度。长期下来,中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犹豫和困扰的情绪,他们会顾虑到父母的情绪和态度。因此,这类中学生在消费时,若是没有必须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则会在想要购买时产生犹豫和困扰心理,不少中学生会选择退步,没有产生消费行为。当然,也有一些中学生在青春期有一定的冲动性,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时,会在冲动情绪下产生消费行为,其消费决策风格是冲动导向。若是有必须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有些中学生虽然也会在想要购买的时候有犹豫和困扰心理,但是最终还是会为了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消费行为。而他们更多的会关注商品或服务的产品实用性、价格的合理性。因此,这类中学生的消费行为是求实性的,其消费决策风格主要是价格导向、质量导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消费决策风格衡量其消费心理和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很多,尤其是父母的消费观和理财教育方式这一因素带给中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人们的消费决策风格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父母的影响力下,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也比较复杂,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商家若是要关注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及其消费决策风格,预测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可将重点放在父母对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这个方面,继而制定合适的销售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旻.当代中学生消费现状浅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1):115-116.

[2]潘昭弘.城市中学生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231-232.

第5篇:中学生消费范文

关键词:消费;消费观;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生活

在过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我们正生活的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中学生也不例外。中学生消费人群的直接和间接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中学生的消费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学生消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仍然是研究的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中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就要求学校思政课堂加强在中学生正确消费观方面的培养。2020发生的疫情,加快了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不仅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是对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本文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解决消费观融入思政课堂,培育学生的正确消费观。通过多种方面来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一、中学生消费观培养的重要性

(一)关于消费的界定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消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从广义上来说,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而人们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上的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是狭义上的消费,是我们这里所要提到的消费。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培养中学生消费观念的必要性

消费观念指的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与生产观、交换观、分配观一样,都是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观又是一种心理活动,消费者的价值观,人格特点,文化水平和社会生产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多方面都会对消费观产生重大影响。〔1〕消费观被当作为一种观念,是人们头脑对现实的社会经济的反映,一旦形成后消费观又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反作用,并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学生在中学这个阶段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会受到家庭,社会和自身已有经验的影响。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占有主导地位,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家校合作,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共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更关系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需求新的创造,市场的新开拓。因此,我们要引导中学生建立良好的消费观。

二、消费观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生活

2020年之初,全球形式严峻,国家号召我国全体的师生,进行了网上授课和听课的新型模式。使得中学生更多的接触到电子产品、互联网以及媒体等各种媒介生产出的网络产品。疫情期间,更多的实体经济转向线上经济,更多形式的消费参与到线上上来,例如,各个美妆,日化,电子,餐饮等行业利用名人效应,雇佣明星在线直播带货。线上经济的发展,更能扩大民众的消费,更复合人民的消费需求。但是个体消费与个人收入、财力要相适应。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量入为出,个体消费支出等于或少于个人收入和财力。这应该是适当消费的基本规定。但这只是适当消费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中学青少年对于消费要量入为出的概念不能清楚的界定,并不能理性对待消费,有甚于出现攀比消费的情况。这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消费习惯,纠正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彰显了更加突出的地位,给中学思政老师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一)教育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关于消费的思想素质

传统的消费思想理念中也包含了关于理性消费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等人就提出重俭抑奢的消费思想。《论语?先进篇》中提及到,在颜回死后,孔子的门人商讨要厚葬颜回,孔子便提出:“礼,与其奢也,宁俭。〔3〕孔子原意虽为倡导礼制的遵守,但这一行为也体现出了朴素的节俭消费观。《管子》乘马篇中提到:“俭则伤事,侈则伤货。”〔4〕节俭的重要性同样被强调了出来。中学生对社会接触较少,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在“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中出现了享乐,拜金,攀比等现象很容易影响到中学生。课堂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形式,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思想品德课学校就可以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传授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和政治基础的科学文化理论,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公民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教师在中学思想政治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时,,不仅要从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将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以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社会现象给予的启示正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感悟,应到学生找到人生的目标,明确自己真正的需求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在消费方面应该明白自己的开销是由父母提供的,更应该懂得父母的不易和感恩父母的付出,消费不可以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内。培养学生的消费分辨能力,社会上有很多非主流文化盛行,中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容易出现盲从的现象,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城墙,抵挡外来不良因素的侵蚀。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社会消费的特点以及我国基础经济的特点,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把这些目标融入中学生经济教育这一日常教学过程中,连接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二)教育策略和方法要着眼于经济课程优化和学生的消费意愿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被充分发挥出来,要能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教师要有目标,有重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不能照搬教材上的内容,教师可以就本课内容引进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激活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的课外相关的探讨话题。例如,在中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和《学会合理消费》的课程中,穿插进去一些有关近期网络消费的正反面实例,正面实例可以为教会学生如何在正规网站查询并购买对自己有用的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反面可以列举中学生出现的攀比消费,比如游戏充值等现象。教师应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及时纠正中学生的错误消费观,鼓励正确的消费行为,分享正确的案例给学生。抓住学生的消费意愿和学习意愿,以此不断优化教师自己的课程教学过程。校方可以以班集体为单位组织评比活动,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为了班级荣誉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长期下去,学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消费日常,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强化学生对正确消费行为的认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自己的消费观能正确快速的解决遇到的消费问题。最近提倡的家校合作活动中,教师更应该利用好自己的教育主导作用,提醒家长方面应该如何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配合自己一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勤俭的消费观念。教师在学校教学生活中,还应注重同伴之间的影响,发挥榜样的作用。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中学生还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表现出对老师的模仿,对老师表现出一种特别的信任和依赖情感。在学生眼中,老师象征着一种权威。作为教师,更应该端正自己的消费观,例如,在学生面前的衣着打扮要朴素,吃喝用度要朴素,做到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举止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学生消费的意愿,使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和习惯自然而然的形成。

(三)教育内容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的政治经济文化素养

中学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有与其他中学课程不同的性质和任务,也就体现这种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内容。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设计必须考虑本学科的特性,以本学科的内容为边界。〔5〕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不仅要客观的依据思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又要依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实的状况,着眼于纠正中学生的错误观念。“互联网+”的背景,影响到很多学生,有些学生认为花钱带来了心情愉悦,花钱让他们很享受这短暂的快乐,互联网又带给了他们一个互相炫耀的平台,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带来的快乐才是长久的快乐,科学知识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才能满足学生不断成长的精神需求,拥有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就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生活。在新时代的形式下,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尽量利用空余的时间与孩子接触,却发现孩子已经养成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但是短时间有没有很好的办法来根治这些坏习惯。例如,男女生消费有相同点又是是有差异的,男生女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受到成年人的影响,额外购买奢侈品用于自己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女生买一些超出年龄使用的化妆品,男生购买一些昂贵的甚至是限量版的球鞋。青少年在心智还未成熟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受到来自更方面的消费诱惑,这需要思政教师再教育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及时纠正,在学校教学生活中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文化知识目标,要让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关键期学习到能为他今后良好三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正确消费观教育和教学评价要多元化和多样化

对价值的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同的客体对不同的主体来说价值和作用可能完全不同。教育评价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以确立的教育目标为依据,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各种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实施科学判定的过程。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依据并服务于教学决策的活动,是判断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的过程。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很多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就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就会出现家长希望用金钱来弥补孩子的现象。加上疫情过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不能只简单的总结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培养出了分辨是非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把学到的文化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教育评价和教学评价多元的相结合。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按照学生发展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时期因人而异地采取一种或同时采取几种评价方式。可以通过考试,谈话,课堂观察,课后作业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教师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或课下谈话对学生关于经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消费观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详细了解。实践证明,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如果没有积极参与各种评价活动的评价者,预期目的是很难被达到的。教师要在自身的优质思政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进步,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可以以老师的形象来对照和比较,进而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自发进行自我调控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发展,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环境。例如,利用《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课程的内容,对中学生进行日常消费情况和已掌握了的经济知识的相关提问,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对学生的消费状况和受到的经济教育状况进行评价,随机应变的引导学生建立新的正确的消费观念。中学青少年关于正确消费观的培养势在必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关键。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不仅有利于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带动每个学生所在家庭正确消费观念的养成。我从教学目标、方法、策略和内容进行研究的,但是我的研究仅仅从这几个方面来讲,在中学生消费观和中学思政教学方面我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我对这方面的参考资料的收集和文献阅读还是存在缺陷和不足的。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发展对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冲击很大,导致社会消费问题源源不断,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迫在眉睫,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应为社会培养发展性人才,为社会经济贡献一份力量。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消费观不仅要依靠学校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广大社会以及学生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被忽略的。

〔参考文献〕

〔1〕孙琦,郑钢.中学生消费价值观的特点及其与价值观的关系〔J〕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00101.

〔2〕马宝奎.当代中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3〕杨树增编.论语八借闻〔M〕.北京:苣天出版社,2013:17-32.

〔4〕李山编.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41-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