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文(5篇)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第1篇: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1)在“三观”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一旦形成了科学的“三观”,就会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中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方向、就业方式已经越来越考验着大学毕业生,一些毕业生不考虑自身实际和行业发展,面对众多的就业选择,无法准确定位,一味地选择地方好、工资高、工作轻松的单位,最终劳资双方都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不能做到人尽其才,造成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其实,可以从“三观”教育出发,让大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目标和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把个人的选择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把个人专业与特长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选择既能发挥个人才智,又能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价值体系和道德行为上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以为然,诚信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求职简历,面试材料弄虚作假,应聘面试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盲目签约又肆意违约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诚信缺失不仅对大学生本人产生严重的后果,更会让用人单位、学校、家庭受到一定的牵连。同时,一些大学生因法律意识淡薄,求职过程中遇到自己合法权益受侵害却无能为力的事实,也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针对以上情况,加强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势在必行。可以利用校园媒体进行诚信、法律宣传,营造意识氛围;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主题演讲、竞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让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职业道德作为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爱岗敬业,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有较强的责任心、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还要求大学生勇于正视不足,敢于自我批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

3)疏导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当今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面对各种竞争压力和困难挫折,由此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烦躁、自卑、依赖等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重要一环。学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两个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第一,从大众层面,通过心理咨询、互动讲坛等形式,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胸怀坦荡、自信乐观地参与竞争;第二,从个体角度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如贫困生、女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沟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提高就业能力。

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1)重视阶段差异,循序渐进,实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只针对毕业生开设,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只给刚入校的新生开设,这实际上割裂了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职业意识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特点,不同阶段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分步骤、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于大一刚入校的新生,重点进行专业了解、适应性教育和思想意识养成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新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让新生接受就业形势、自我认知、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教育,为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奠定基础。进入大二,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可以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提高自身实践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了解职业特点,确立并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三观”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引导。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职业体验和经验积累,同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困惑,这时候应针对不同的个体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结合当前国情、就业形势和政策,正确定位,合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经过了前三个阶段的就业准备,无论从思想意识还是实践探索,大四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和发展已经有了明确方向,因此,在这一阶段,可以侧重于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技巧培训,当然更不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毕业系列活动如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正视现实、发挥优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加强情感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

2)重视专业差异,因“专”施教,实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化。

专业化是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差异之一,也是学生走上社会的必要准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专业差异,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不同,所以专业学科设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各有不同,从就业角度来看,因就业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所以对不同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学历要求等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在共同要求扎实的专业素养基础上,就业市场对理工类的学生,更看重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文史类的学生,注重其思辨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甚至对具体的专业,其学历要求也会不同。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充分考虑到专业间的差异,结合市场需求,因“专”施教,制定有专业差异的教育方案。

3)加强社会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化。

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且形式单一,有些大学生甚至在快毕业时才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这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加大实践环节内容,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念渗透到各种实践环节,可以是课程的实习、实训,也可以是专业技能竞赛,还可以是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大学生与企业、社会接触的机会,让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从而找到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及时调整,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三、结语

第2篇: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1.1硬件设备投入充分,软环境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的人员配备、经费、硬件方面投入较大。各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各院系也都成立了就业指导工作小组。然而,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力军依然是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一个年轻的团体,他们能够深入学生,了解其需求和思想状态,及时疏导大学生的心理波动,进行适时指导。但是他们对就业市场的把握、用人单位的需求与要求以及求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存在着经验缺失和认知不足,这就容易出现就业指导内容的片面化、与现实脱节等问题。

1.2就业指导形式多样,但理论体系尚不成熟

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针对毕业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以班级、专业、院系为单位的就业座谈会、交流会、实习参观或相关活动比比皆是。然而内容的重心总是围绕着求职技巧、经验交流、或职场精英的成功秘诀等内容。而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形势与环境的分析、诚信问题、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通常是点到为止,一带而过。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还不成熟,大部分高校都是选用省内高校普遍使用的教材或者自编教材作为理论指导。

1.3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不能深入融合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承担,“两课”主要针对低年级在校生,涉及到就业指导内容较少。就业指导课则针对毕业班学生,内容侧重于求职流程与技巧的培训;而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则侧重于就业信息的收集、具体办事流程的指导与协作等就业服务工作,很少涉及到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不能深入结合,大大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2.1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和大学生实际需要,以学生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为统领,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加强国情教育和就业形势分析,加大宣传就业政策导向,强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理想,深化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普及法律法规常识。使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国内外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法规,具有就业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责任心强的优秀职业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据学生在求职中的心理特征和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途径进行心理调适,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以及就业后的职业心理适应;教授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正确看待挫折和成绩,积极主动应对求职及职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实际需求。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高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战场,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2.2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都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二者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就业思想教育细化,在新生入校时帮助其初步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后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特点和需求,分阶段、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逐渐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需要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根据学生在各阶段的发展情况不断对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修正,最终确定职业目标,并依据职业需要指导大学生弥补思想、心理上的不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通常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集体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网络移动媒体的发达,使教育手段和模式更加灵动、便捷,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增强。教育者通过微博、微信等学生喜爱的方式信息,时时关注学生思想行为动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就业信息、宣传就业政策与法规、分析就业形势、解读行业用人标准与需求,讲解职业心理调适的科学方法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可获得第一手资料,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准备。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使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加趋于平等性、主动参与性和互动性。寓教于乐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配合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品格,锻炼学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育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专业行业特色和时展要求,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例如我校护理学专业每年为毕业生举办的授帽仪式,毕业生身着护士服,手捧燃烧着的蜡烛,屈膝虔诚地接受授帽老师为其戴上的象征圣洁与爱心的燕尾帽,然后在领誓人和监誓人的带领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在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的塑像面前庄严宣誓。再如我校临床医学院举办的《弟子规》学习交流、主题班会、诠释大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与时俱进、辩证地阅读《弟子规》,主动接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从中汲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促进提高自我学习力和创造力。《弟子规》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是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一部重要作品。这些具有专业特色教育实践活动的举办,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可度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对于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2.3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教育机制

第3篇: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政治教学

1.德育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正处于全民思想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期,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政治课堂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要与现代社会实际接轨,从根本思想理论深处引导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正确发展,实现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思想观、道德观不仅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还是提高中学生个人素质和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初中政治课程是初中生接受的首个专业性、全面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政治课堂是教导中学生建立道德观、价值观的首要途径,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观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道德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陈宝生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把好课程教材政治关,思想关,质量观,确保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可是遍观全国中学校园政治教育,我们仍然能发现很多不足。部分学校政治教育依旧保留旨在让学生死记硬背取得测试高分的传统教育理念,授课方式古板枯燥,课程内容陈旧老套,道德教育与社会实际脱轨。学生对政治课堂教学毫无兴趣,师生之间就无法产生共鸣和课堂互动,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政治课堂中没有学习到任何思想道德知识。大部分的中学校园中,专业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教师资源匮乏,学校对政治课堂的重视度不够,有时甚至采取别科老师兼职教政治课的状况。学校的如此举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致使学生觉得政治课程不重要。另外,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全以课本为主,没有问题的引申和发散,没有实际的事件案例,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政治思维体系,无法让学生感知到政治课堂上道德教育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3.解决政治道德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提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对于目前中学校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能清楚看到德育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本质,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政治教育中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理念的提出,一个政治课程教学的改革,而是一个全新的对于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可操作性的有效教学途径。在看到政治教育的弊端之后,便要想尽一切方法加以改善。所以,在改善德育教育在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学校要规划工作开展计划和加大工作开展的力度,教师要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多方面同步强化工作步骤,为思想政治教学铺垫崭新道路。

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时期,也是思想品质养成的时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是为新时代社会培养崇高思想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的社会人才的进阶道路。中学政治课堂是青少年学习道德理论思想的第一个阶段,所以学校及广大教师团体更应该做好德育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工作,在课堂教学的时时刻刻抓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

参考文献:

[1]夏晓光.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导报,2018(01):145+147.

[2]栾立维.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讨[N].发展导报,2017-12-01(031).

[3]杨礼刚.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61.

第4篇: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初中生;生态道德教育;教学策略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最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最终形成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而在低碳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下,对初中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不只是大环境造就的外在要求,更是中小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为了传播传授生态道德相关知识、提高下一代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对中学生开展全面的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进一步地将生态文明的实效性融入到低碳经济发展中。

一、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学生生态道德教育

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社会经济文明也高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问题却日益突出: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以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等生态问题让人们不得不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这一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和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道德观对一个人的行为有着指导性的意义,在传播生态道德思想的过程中少了道德观的约束就会使得成果大打折扣。对于初中生而言,学校的教育是其构建新型生态道德观念最快捷、高效的方法。在日常教育中,学校要注重学生生态道德观方面的培养,教师要注意不断对学生渗透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道德观念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用这种观念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使学生心中逐渐形成新时期下要求的生态道德观。

二、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生态道德认知能力

生态道德教育是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初中生整体生态道德素质,完善学校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学校政治思想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现阶段,我国中学课程体系中普遍缺乏一门独立的生态道德相关课程,生态道德教育往往只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属学科,学生无法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地了解,致使当代中学生整体道德表现较差。因此,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另一方面,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目前多数中学在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采用的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只要求死记硬背而忽略思想上的引导,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中学教师应提高自身修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出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三、开展各项实践、加强学生自身生态道德修养

中学生活理应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更要延伸到书本之外,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学校的教育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将良好的道德观念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学生在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自己体验的实践成果相结合,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态道德观念,在现实中以此为自身行为准则,保证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做出正确的判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四、关注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德育氛围

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无法忽视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我国目前教育环境竞争压力十分激烈,大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智育成绩而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却关注甚微,这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极其不利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孩子的思想道德培养方面应付出不少于课业方面的关注,在现阶段的提倡低碳经济的新时期背景下,家长应更加重视培养引导孩子提高生态道德意识。与此同时,家长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循循善诱,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教育成果,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扭曲孩子的思想品格。基于这一理念,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学习教育方法,以免不科学的家庭教育造成灾难性后果。

五、小结

目前,在“全民低碳”的新时代背景下提高生态道德意识已成为中国公民的责任之一。同时,党的十八大会议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而,将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小学教育结合是大环境下必须实施的重要举措。加强中学生生态道德建设不仅会为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更进一步提高了新一代青少年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将其塑造成符合生态文明标准的好公民,为其今后步入生态文明大环境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袁越.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的培养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6):42-43

[2]阳洪霞.低碳经济时代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调查研究—以长沙市四所高校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209-210

第5篇: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出现,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受新时期、新局面、新思想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发生了改变,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也受到了新的价值观的冲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因为青年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1]769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注重自我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但同时又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得到关注,另一方面,他们又眼高手低,缺乏恒心和毅力。这就需要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新媒体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当代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

一、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列宁指出要“把树立严整的革命人生观作为主要目的”,要“切实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认为“青年团体的主要宗旨是自学,是树立严整的社会主义世界观”[2]135。因此,加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而思想道德教育对人们的行为举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教育对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青少年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有助于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有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青少年作为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加以提高,有助于他们形成坚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加强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能力和修养,使青少年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三)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新的时代,为了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脱离社会主流价值观时,就很难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让青少年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促进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功利性倾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改变。社会上复杂多样的思想影响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的开放、信息的快速传播、市场的竞争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人们普遍追求物质。受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因素影响,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功利主义。在学校和家庭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价值轻精神价值的现象。

(二)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差,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教育常常脱离青少年主体,忽视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结合,青少年的学习热情低,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在教育内容上,知识过于理论化,学生学习枯燥无味,脱离了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假、大、空”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在教育实践中,仍然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忽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教育方式单一,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疲惫感,这些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未能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要,实效性不高。

(三)新时期青少年关于思想道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成绩是评判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应试教育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枯燥、单一,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思想品德实现开卷考试,这一改革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另外一方面造成了学生的懒惰性以及依赖心理。因此,学生将思想品德课当成了“放松课”,在思想品德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普遍在课堂上睡觉或者做别的作业。在课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主动性更低。

三、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新时期青少年存在着思想道德观念淡漠、社会责任感不强,甚至很多中学生把崇洋媚外当作一种时尚。不良的社会风气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畸形发展。新时期,虽然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展,但是不良的社会风气仍然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各种封建腐朽思想仍然存在,各种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次,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值观念从过去强调集体到现在强调个人,从重视理想到重视现实,造成了青少年的多元价值观,给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全社会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社会普遍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导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对称,从而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第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和家长的“唯成绩论”,从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在重视学生智育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教育不受重视。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成为“副科”,学生普遍认为“副科”学不学无所谓,对升学影响不大,甚至思政课教师的待遇远远低于“主科”教师,从而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第二,教育内容脱离实际。中学思想品德课内容应该是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匹配。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教学目标只是为了适应学生升学,没有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实际,只是将课本知识输入给青少年,从成绩和升学率上来看,这可能是正确的。这种教育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理论与实际不挂钩,常常是脱离青少年生活实际的。这种脱离青少年实际的教育内容会打击青少年学习的热情,他们对教育内容反感,学习热情很低,在实际生活中更是脱离理论。这就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以至于青少年在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走向社会之后,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变得不堪一击。理论与实际的脱钩阻碍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发展。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人最早接触的就是家庭,家庭的环境及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及行为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及人格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当下独生子女居多,这就造成了许多父母溺爱、迁就孩子,孩子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养成懒惰、自私等不良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重言教轻身教,从小没有给孩子树立言行一致的好榜样,这就造成了孩子从小在行为上的缺失。此外,有些家长的知识水平有限,在生活和教育上缺乏正确的方式,使孩子养成逆来顺受、自卑孤僻的性格;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受过苦,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再受苦;也有些家长因为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及理念造成了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阻碍了青少年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全面发展。

四、加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了提高人际交往的有效性,降低各种人际纠纷并有效防控各种风险,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从小抓起,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让青少年明白诚、礼、智、信的内涵,引导青少年共同构建一个文明社会[2]。首先,要整顿社会风气,发挥正能量的作用。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不好的社会风气会给青少年带来错误的影响,引导青少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良好的社会风气会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青少年向善、向上。因此,必须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德育环境。这就需要加强党建,用优良的党风引导社会。其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能融入青少年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需要社会各方面发挥协调作用,相互配合,推动各个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使主流价值观发挥正能量作用。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第一,改变传统教育“唯分数论”思维模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发挥,关键在于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须高度重视,稳定德育机构,按规合理配置德育人才,特别是任课教师、辅导员等[3]。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唯分数论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学校和家长普遍追求升学率,忽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家长和学校很少触及。虽然新时期我国的教育制度一直在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替代传统的教育方式,但还未普及。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改变评价学生的方式。多元的社会体系,就是要有多元的人才,要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我们还应改变对于学校、老师的评估方式。由于学校评级要优秀率,老师的升职要看学生的成绩。层层压力下,造成了“唯分数论”,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改变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估方式。第二,教育内容符合实际,贴近生活。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符合实际,贴近生活。现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必须贴近青少年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首先,需要思想道德教育者改变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青少年的需求,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多学习多媒体,用幽默、时尚的教育方式吸引学生。其次,要将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与医护人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色表现等鲜活的事例紧密结合在一起,现在的社会需要综合性人才,因此,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努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注重家庭教育

第一,父母做好榜样。家庭是孩子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实家庭中,很多父母起不到榜样的作用,有时候甚至给孩子带来负能量。所以,要想克服家庭教育中固有的缺陷,帮助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做到言传身教,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给孩子做好榜样,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提高道德修养。只有增强家长的意识,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规范一言一行,才能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第二,要有良好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风格和风尚的综合体现,表达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世及品行。父母作为青少年的直接监护人,应当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榜样作用,通过言传身教,逐步督促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此之外,父母更应该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列宁.列宁选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杨楠.学校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多元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1(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