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第1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开题报告的质量写得好与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

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

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

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一、立论依据

研究意义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同时也是智能正常发挥的保证。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为此,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文献综述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应试教育与学习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心理疾患的高发是造成自杀行为的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园欺侮现象也是造成少儿自杀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重要关联。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有效防治自杀的重要途径。

田云兰.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与目标取向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国内比较常见的提法还有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教育等。这类提法含义基本一致,即离不开心理二字,最终还在于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一类提法比较普遍,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诊断、心理卫生等。这类提法沿用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术语,但含义十分广泛,在学校也多指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我们沿用心理咨询这个术语,从心理咨询自身的发展来看,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1984年)认为,心理咨询应遵循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指出咨询心理要始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它试图帮助咨询对象得到充分的发展,扫除其正常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高平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影响三方面分析得出:生理因素是基础,心理因素是依据,环境影响是条件。要想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开展广泛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各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就安康的实质;认识到了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学习问题、行为和人格偏离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人们提出了全面素质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发展。

1、通过研究,全面了解小学生心理状况,获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通过实验研究,获得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个案,探索出适应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内容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4社会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心理测试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分析法。

三、论文大纲

1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

(1)遗传因素;(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等。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2)家庭氛围;(3)家庭关系;(4)教养方式;(5)家长的榜样;(6)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3、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1)校风与班风;(2)学校环境;(3)教学内容和方法;(4)教师素质;(5)师生关系。

4、社会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诱发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2)大众传媒;(3)社区环境。

四、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4(6):70-72.

第2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一)加大宣传,注重普及,狠抓精细化管理

1.建立我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长效机制。逐步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认真组织实施201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依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做好现场检测和数据汇总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和普及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并实施动态管理。在疾病预防、青春期教育、科学膳食、爱眼护齿、禁烟控烟及艾滋病宣传等方面开展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意识。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

3.继续搞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红十字宣传教育和自救自护演练活动,继续开展评选“红十字学校”和“红十字好少年”活动,培养人道、博爱的红十字精神。

4.努力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实施“爱眼防近”活动计划,对学生用眼和近视情况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建议对策。落实中小学眼保健操制度,每年4次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普查,普及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

(二)抓住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1.全力做好学校传染病及常见病的防控工作。严格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度,将市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控系统”和“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报告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做到“人员、设备、时间”三个落实。

2.认真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层层签订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并纳入对学校年终考核指标,确保饮食安全“零事故”。

第3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一、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之中,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最终目标

2000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后,北京市广大干部教师针对社会情况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针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针对消极腐朽现象给青少年学生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反复强调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分析青少年学生在新形势下成长的特点、条件和环境,改进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目前,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纳入《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整体化工作纲要》和各类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中,并把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

在接受国家教育部实验任务之后,我市启动了三年实验规划,开展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在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培训队伍、总结经验,为实现教育科学化做着不懈的努力。

北京市教委德育处明确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既要克服其他各育取代心育的倾向,又要克服心育顶替其他诸育的倾向。

二、深入调查研究,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据可依

为了了解北京市十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状况,提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改进办法,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依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对3000多所中小学校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一是调查了中小学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二是了解了学校实际工作的状况。

据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樊富珉、杨蕾、边保旗等专家的调研分析:年级高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于年级低的学生,说明学生的自我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75.3%的学校开展了工作,72.3%的兼职教育工作者不计酬金,努力工作。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半数以上的学生走出了误解时期,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情况,全面完善自己,近半数的中小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开展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基本以德育工作者、心理教育专职人员为骨干,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协同参与,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人员还需有计划地接受培训……

调研报告就已经取得的基本经验和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客观论证。它既是市教委决策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培训骨干队伍的生动教材,更是深化实验工作的参考方案。市教委将把宣传调研报告作为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动力,把转化调研成果作为改进工作的载体,使科研、管理融为一体,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

三、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增强时代性和实效性

第4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2006年3月,美国国防部对从伊拉克回国1年多的22.2万名老兵进行了心理咨询调查。受到心理咨询的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队员中有12%的人被诊断存在心理问题。2007年3月受到心理咨询的103788名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归国的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队员中有31%的人被诊断存在心理疾病,56%的患者患有1种以上的精神疾病,大大高于2006年调查所得出的比例。结果显示美军军人心理问题趋于严重。

2007年4月,美国国防部临床和临床计划政策秘书长副助理大卫・廷伯格博士指出:2005年美国军人的自杀率是11:100000,而美国20~40岁人群的平均的自杀率是19.5:100000,因此实际上服役人员的自杀率最低,只不过由于部队对每一位军人的死亡都展开调查,并对自杀死亡进行扩展调查,所以给美国民众造成一种军队自杀率高的印象。虽然军队的部署行动增加了军人精神紧张因子,但没有迹象表明其会增加军人自杀的可能性。在过去的10年里。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军队自杀率一直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寻求造成军人心理疾患的解决办法

1 美国防部将完善和提供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案。美国国防部早已认为:军人是一种高压力职业,并制定和提供了一系列帮助服役人员应付压力的方案。目前,各军兵种都有各自的自杀和预防精神疾病方案。这些方案虽然有微妙的差别,但是都是给服役军人在部署前、部署中、部署后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自杀预防措施的。美国国防部将进一步修订减少军人自杀、预防精神疾病发病率的方案。当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为部队提供更多的精神健康服务,教育部队人员意识到当自己或战友出现精神问题时,要寻求心理医生或社会工作者的帮助。

2 成立国防部直属的心理卫生健康特遣队。2007年3月,美国国防部成立直属心理卫生健康特遣队。特遣队由7名国防部成员和7名非国防部成员组成,军队流行病学委员会是这一特殊部队的源机构。其职责是检测与心理卫生健康和战斗力有关的各项事宜,直接向国防部长报告部队心理卫生健康服务的效率评价和改进方案建议。

3 提出“医务人员间接经历心理创伤影响健康医疗”。国防部卫生事务助理办公室临床治疗部主任斯坦弗尼指出:目前军队医疗单位有部分医务人员在不断接触各种心理创伤经历并给创伤人群提供帮助后,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二次创伤的间接经历心理创伤同情综合征”,此综合征成为医务人员中高发的心理健康疾病。间接经历创伤不仅影响受害者的工作,而且影响他们的个人生活。其症状和标志包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与爱人分居、不愿社交、对暴力更加敏感、玩世不恭、无端绝望和噩梦等。

4 制作光碟和开设一些训练课程,以应对军事部署带来的压力。2006年8月新制作一部名为《应付军事部署压力―你的家庭是怎么做的》的DVD片,旨在减少因军事部署而使军人及家庭产生的精神压力。该光碟的内容有:害怕受伤或死亡、害怕家庭变化的焦虑以及单亲或爱人不在身边时的应对机制。该片已放在美国儿科医学院军事部署支持网站上,并开设了训练文职健康护理人员的课程,以便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应付因军事部署带来的压力。

5 确立海湾战争综合征为法定疾病。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军的参战军人开始报告多种躯体和精神方面的疾病症状,其中某些症状至今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些症状被称为“海湾战争综合征”。为了深入跟踪和研究这一问题,1996年美国国防部指派一名特别助理负责监督对“海湾战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并委托兰德公司国防研究所和军队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从科学文献和政策研究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第5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初中生健康素养现况

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共16题,从此部分的应答情况来看,正确应答率高于90%的题目4道,集中在科学健康观和传染病预防素养2个维度,正确应答率低于50%的题目4道,主要集中在慢性病预防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共20题。其中,在科学健康观方面,初中生报告过去半年里最常出现的情绪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感到压力(61.2%,1600/2616)、愉快(60.6%,1584/2616)、烦躁(51.1%,1337/2616),比例均超过一半,并且结果显示初中生心情不好时的倾诉对象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同学或朋友(59.3%,1536/2616);不告诉他人(23.8%,617/2616);父母(15.7%,406/2616);老师(1.3%,33/2616)。在慢性病预防素养方面,接近1/3的调查对象(31.3%,815/2616)在过去7d里不能做到每天吃早餐,1/3的调查对象(32.8%,852/2616)过去7d里不能做到每天吃蔬菜,仅有43.9%(1134/2616)的调查对象报告自己在“吃饭不挑食”方面做得较好;41.0%(1066/2616)的调查对象自我报告在过去7d里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在过去7d里“不吸烟、不酗酒”方面做得较好的调查对象分别为95.1%、92.4%。按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的计分标准,所调查的25省市初中生健康素养总分百分制平均分为76.11±8.65,仅35.5%(928/2616)的初中生得分≥80分,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及格率分别为26.6%、59.2%。在健康素养下属的4个维度中,三个维度(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平均分均未到及格线80分,安全与急救素养的平均得分最高,慢性病预防素养平均得分最低。见表1。

初中生健康素养的分层分析

1不同性别间比较

女生健康素养总分、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在健康素养的4个维度中,科学健康观与传染病预防素养2个维度,女生平均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t=-2.67,P值均<0.01)。

2不同教育模式间比较

不同教育模式之间基本知识与理念素养的平均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单独授课组学校初中生的平均得分高于分散授课组。见表2。在健康素养的4个维度中,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素养2个维度,单独授课组学校初中生的平均得分高于分散授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4;t=-3.24,P值均=0.001)。

3不同地域间比较

不同地域之间健康素养总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平均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2。两两比较发现,东部地区学生的平均得分最高,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学生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健康素养的4个维度中,传染病预防素养与慢性病预防素养2个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56;F=9.68,P值均<0.001),其中,传染病预防素养方面,东部地区学生平均得分最高,中部地区学生居中,西部地区学生平均得分最低;在慢性病预防素养方面,东部地区学生平均得分最高,中西部地区学生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1初中生健康素养不同维度间的现况

健康素养是一种集健康知识、理念、技能与行为为一体的综合状态,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通过正确做出健康决策以促进自身健康[6-7]。2008年,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受卫生部委托组织实施了《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其中包含了15~24岁青少年群体,结果显示该年龄段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为6.3%[8]。这是国内首次在全体居民调查中涉及了有关青少年健康素养的研究。此后,国内有关青少年健康素养的调查报告日益增多[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初中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35.5%,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公民调查中青少年群体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6.3%),原因可能由于本次调查中涉及的题目均为知识、理念与行为,没有涉及技能操作层面,并且题目设计均为单选。但尽管如此,仍有将近2/3的初中生不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健康素养。在美国,八年级的学生当中仅有26%的学生素养得分低于基本阅读水平[10]。均高于本次调查结果。在健康素养下属的五个维度(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中,本次调查未涉及基本医疗素养,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进一步弥补。在本次调查的四个维度中,安全与急救素养得分最高,及格率最高,原因可能与此维度下设测评题目数量较少有关;慢性病预防素养得分最低,及格率最低。由此可见,慢性病预防素养在普通大众及青少年人群中较为薄弱,今后健康教育的重点应加强学生掌握慢性病预防知识,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6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暴力;自杀;学生;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33-02

Comparison of Injuries Related Behaviors Between 2004 and 2007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ancheng District in Foshan City/SHAO Zhao-ming*,HAO Yuan-tao,YEZhong-yuan,et al. * Chancheng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shan,Foshan(5280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risk behaviors contributing to the injurie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Foshan urban area,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 196 students in 2004,and among 1 932 students in 2007,who were selected from 6 middle schools in Chancheng District in Foshan.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in 2004,numbers of injuries related behaviors decreased in 2007,i.e,often violating traffic regulations,physical fight,verbal violence,physical violence,extorted property,depression. But the reported rates remained high. ConclusionSome of injuries related behaviors are still prevalent amo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students should cultivate health behavior habit and good ability psychological adoption.

【Key words】 Wounds and injuries;Violence;Suicide;Students;Comparative study

伤害按其发生意图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自20世纪90年代起,伤害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首位死因,其中尤以非故意伤害危害突出,仅车祸、溺水、中毒3项就占我国12~18岁青少年总死亡人数的50%左右[1-2],给青少年个体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本研究旨在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流行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干预政策、实施健康教育促进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伤害的发生,保障广大青少年的安全和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佛山市中心城区(禅城区)抽取6所中学作为监测点学校,调查对象为初一至高三年级的中学生。2004年12月有2 196名中学生接受了调查,回收2 126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6.8%,男女比例为1∶1.09;2007年10月有1 932名中学生接受了调查,回收1 912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0%,男女比例为1∶1.11。

1.2 方法 使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组提供的 “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3],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伤害相关行为等。调查过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到班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员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剔除因漏答“性别”和“年龄”等栏目而导致影响数据统计或漏答项目过多的问卷后,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双人重复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校核,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种伤害行为在两个调查年份间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易导致非故意伤害行为 在易导致非故意伤害行为中,2007年有多种行为报告率低于2004年:如过去1个月步行过马路时经常不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等步行违规行为;过去1个月骑自行车时双手离把,骑车攀扶其他车辆,骑车互相追逐打闹,骑车逆行,骑车带人,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易导致故意伤害行为

2.2.1 暴力和校园暴力 2007年与2004年比较,有多项暴力和校园暴力行为呈下降趋势:如过去1 a里曾经与他人动手打架;由于与他人动手打架并严重受伤不得不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治疗,或者至少1 d不能上学或参加运动;过去1个月里曾遭受以恶意取笑为主要表现的言语性伤害;过去1个月里曾被强行索要财物;曾遭受打、踢、推、挤或关在屋里等暴力性伤害;曾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2 自杀相关心理问题以及自杀行为 2007年与2004年比较,曾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报告率有增加的趋势,而曾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感到心情郁闷的报告率有下降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2004年和2007年2次调查显示,中学生虽然有不少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呈下降或未见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但仍有多种伤害行为的报告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骑车逆行、带人、闯红灯等交通违规,到非安全场所游泳以及孤独感、心情郁闷、失眠等自杀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2004年广东省以及2005年全国18省市青少年调查结果[1,3]。提示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到非安全场所游泳、自杀相关行为等危险行为。应在学校健康教育中开设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课程,提高青少年对危险的预知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显示,中学生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高于上海市、广州市青少年调查结果[4-5],这可能与佛山市城区地处南方,江河水网较为发达,为青少年到野外非安全场所游泳提供了便捷条件有关。因此,学校、社区和家庭应加强沟通,进行安全教育:家长应管束孩子不要到偏僻人少、水情复杂的地方游泳,外出游泳应有家长陪同;学校应将游泳安全知识教育列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多让学生了解溺水的预防、急救和自救措施。

调查表明,城区中学生在暴力行为方面普遍存在下降趋势,其中曾与他人动手打架以及因打架而严重受伤报告率呈下降趋势,与美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在2003年和2005年所做的调查结果[6]相反。本研究与美国YRBSS相比,前者主要侧重于打架等较表面的躯体性暴力,忽视了同样重要的言语暴力和情感忽视/虐待等现象,这些危险行为一般较少造成躯体伤害,但对心理的影响较大,对以后的伤害有间接影响[5]。本研究表明,城区中学生暴力表现形式已呈日益多样化,被恶意取笑、被威胁/恐吓、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等相关暴力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2006年张家港市、福州市中学生的调查结果[7-8]。因此,尽管中学生的暴力倾向有下降趋势,但却不容盲目乐观,还需要加强预防暴力的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技能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学会控制情绪,抵制来自同伴的压力,逐步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

在2个调查年份间,城区中学生在自杀行为方面的报告率未见显著变化,这与高茗等[9]在1998与2003年所做的合肥市中学生呈上升趋势的结果不同。但是在自杀相关心理问题方面,曾因担心某事而失眠的报告率则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包括曾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感到心情郁闷以及孤独感在内3项行为的报告率均远高于2005年全国18省市调查结果(失眠9.2%,心情郁闷24.8%,孤独感13.5%)[1],也高于2004年广东省城市青少年调查结果(失眠8.1%,心情郁闷21.8%,孤独感10.9%)[3]。这表明城区中学生在迅猛的社会变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普遍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力下,所出现的自杀相关心理问题仍然是比较严重的。为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杀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干预措施。首先,做好对伤心绝望等自杀行为早期危险因子的识别工作,一旦发现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要及时作为重点人群来开展相关干预工作。其次,危机干预必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在学校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励志教育;在社会或学校可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开通青少年心声热线,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对策、消除心理危机;还可以设立青少年朋辈危机干预工作队,由学生担任“心理哨兵”[10],一旦发现有同学出现心理异常表现,“哨兵”将及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反馈情况,由学校、同学共同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

(致谢:本调查得到佛山市禅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全科科员、禅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监测点学校保健教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83-112.

[2] 星一,季成叶,白燕,等.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14.

[3]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报告2004.广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124-142.

[4] 周月芳,罗春燕,彭宁宁,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二):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中国校医,2003,17(2):100-103.

[5] 林琳,林国祯,倪莉全.广州市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71-773.

[6] CDC.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United States 2003 compared with 2005[EB/OL].[2007-4-10]. apps.nccd.cdc.gov/yrbss/.

[7] 俞晓红,于颖慧,陆惠琴.张家港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 107-1 108.

[8] 刘梅艳,苏玲.福州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现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0-81.

[9] 高茗,张金霞,马尔健,等.合肥市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5年变化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43-144.

第7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机关干部;体质指数;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3_0201_02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我国人群调查资料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 来,我国人群超重与肥胖趋势加速[1]。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 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2003年3月卫生部颁布了“中国成人超重与肥 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其衡量指标就是体质指数(BMI)[3]。我们于2001年4 月至2004年12月,对丽水市城镇机关干部人群体质指数进行动态监测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 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控制体重的健康知识讲座或个别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2004年度参加健康体检的丽水市城镇机关干部人群,进行了体质指 数监测调查。2001年监测7614人,平均年龄43.3±13.9,其中男4859人,女2755人;2004 年监测8294人,平均年龄45.5±15.5,其中男5271人,女3023人。

1.2 方法:

1.2.1 评估方法:测量人员按测量身高与体重的标准化要求集中培训后上岗。测量器具 由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校正、统一型号,定期监测其性能。

1.2.2 判断标准:[3]按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分级。BMI<18 .5为消瘦,23.9≥BMI≥18.5为正常,27.9≥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2.3 健康教育方法:①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以团队机关干部健康体检和健康教 育、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体检结论,揭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专题讲 座及康复指导[4]。具体指导内容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平衡心理 等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后根据受教育者需求进行个别现场咨询与指导。②根据机关干部人群 体检常见异常情况及现场咨询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看懂体检结论 ,异常结果的指导及注意事项等,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汇编成册,发放到单位及个人。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EPINFO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样本率u检验。

2 结果

2.1 2001年、2004年监测人群的年龄、性别结构:见表1。

2.2 2001年、2004年监测人群的年龄结构与体质指数:见表2。

丽水市城镇机关干部人群BMI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01年、2004年二年度间BMI比较呈明 显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2001年度性别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2004年度45岁以上 性别间BM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城市社 区居民BMI逐年呈上升趋势[2],本文调查结果显示,丽水市城镇机关干部人群200 1年、2004年BMI水平却呈下降趋势。笔者认为这与自1996年开始对丽水市社区及城镇机关干 部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调查[5,6],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控制方法有关。早在 1996年7月至2000年12月已进行了心脑血管病城镇社区人群综合性干预的研究[7] 。 自2001年开始我们采取了以团队机关干部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 过分析体检结果,揭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专题讲座及康复指导等有关。持续有针 对性的健康教育使丽水市机关干部人群中以往严重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亚健康现象开 始得到遏止[4]。本文调查结果与江滨[8]等研究结论相同,作者认为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可控制人群体重上升,对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北凡,吴锡桂.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 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8.

[2]赵丽云.我国八省成年人体质指数(BMI)的分布及变化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 01,(4):5-6.

[3]迟玉聚.山东省成年人居民体质指数的动态监测分析[J].卫生研究,2004,33(5):6 13.

[4]叶小丽,危月球.丽水市机关干部人群保健特点及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南方护理 学报,2005,12(7):79-80.

[5]陈伟伟,韦铁民,何月明,等.浙江丽水城区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调查报告[ 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5):18-20.

[6]陈伟伟,周超平,吴素珍,等.丽水城镇机关干部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调查报 告[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1,9(1):48-50.

第8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关系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与经济、环境资源(其中包括社区和家庭)以及个体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的老年养老三个维度中,精神关爱是经常被忽视的问题。

北京市政府,特别是民政局、老龄办等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和慰藉,在2009年将“精神关怀”列入北京市“九养政策”并写入《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1277.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7.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7.6万人,占总人口的13.9%;北京市老龄化趋势明显且以空巢独居增多显著。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随着自身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退休带来的社会角色改变和一些负性事件的等,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被称为老人“三大杀手”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其致病的因素,心理方面的原因已超过生理原因。同时心理疾病还会诱发或加重常见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老年痴呆症等众多疾病。身体与心理疾病相互干扰和影响,使得老人身心健康水平迅速下降。

2012年9月,受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协会委托,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林英教授主持,组织了93名专家学者、志愿者,共同成立了“关爱老人一共筑心巢”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市精神关怀工作总体框架下,对北京市16个区县60岁以上近3000名老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报告从问题与现状、数据与分析、对策和改善三个篇章就北京市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需求状况做了详尽阐释。呈现一个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定性研究和动态评价结合、兼具研究和实践价值的报告,试图解读和深化精神关怀北京模式。

研究使用配额抽样方法,研究工具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及需求状况问卷》和《老年心理健康量表》两部分。通过64个采样点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人群,共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2份,有效率为89.75%。各区县样本量在133~197人之间,平均每区县约180人。

老年人精神关怀需求强烈

在“您希望社区给予老年人哪种关怀”这个题目中,老年人的选择依次为:物质支持(29.7%)、精神关怀(27.9%)、社区环境(21.8%)、日常照顾(16.6%)。从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同样重要,对老年人进行精神关怀迫在眉睫。

针对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研究从“举办心理健康公益讲座”、“提供心理健康检查”、“配备专业心理疏导员”、建设“休闲室”、“帮助其他老人”五个方面了解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精神关怀服务”的期望。结果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可以提供这些精神关怀服务。

具体表现为,95.1%的老年人期望社区建设供老年人聊天、放松的“休闲室”;92.8%的老年人愿意帮助其他的老年人;91.2%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定期心理检查服务;89.5%的老年人希望社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89%的老年人希望社区配备专业的心理疏导员。

北京老年人心理健康平均水平高于全国

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供全国常模相比,该调查样本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及人际、适应、自我、情绪等四个维度分上均分高于全国常模;在认知维度上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

以全国常模的平均值为心理健康基准水平,计算心理健康指数C(C=500+Z×100)。

1 心理健康指数在600分以上者心理健康状况优,内部与外部适应均非常协调,占本次调查人群的21.89%,需进一步巩固目前良好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心理健康指数在400~599分内者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属于正常人的普通水平,占本次调查人群的64.61%,可通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学知识,促进心理能力更好发展,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心理健康指数在300~399分内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人群,占本次调查人群的12.63%,除建议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预防发生心理障碍,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4 心理健康指数在300分以下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属于存在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的人群,占本次调查人群的0.87%,应尽早就医,进行临床筛查和诊断,及时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

北京老年人行为偏好及养老意愿

老年人经常做的事情依次为:

看电视电影(47.7%)、和老人聊天(44.4%)、逛公园(30.3%)、看报(26.1%)、健身(22.2%)、做志愿者(15.8%)、去子女家(13.3%)、养花养宠物(12.8%)、上网(5.2%)、其它(7.3%)。由此可见:看电视电影、和老年人聊天以及逛公园是老年人经常做的事情。

老年人最喜欢的活动依次为:打牌/下棋(29.1%)、唱歌/跳舞(12.9%)、旅游(7.3%)、书法/绘画(3.6%)、钓鱼(1%)、摄影(0.8%)、其它(45.3%)。

从总体上看,老年人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乐群性突出。从性别上来看,男女两性差异显著(x2=217.80,P

第9篇: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范文

据人民网2月8日电: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发出一种“万能流感疫苗”,适用于预防所有已知流感病毒感染。传统流感疫苗的作用机理是刺激人体产生病毒抗体以破坏病毒外壁,但病毒外壁蛋白极易变异,从而导致疫苗失败。而这种新疫苗则将目标对准了病毒内部的蛋白。新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可识别这两种蛋白的T细胞,从而杀死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

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

据健康报:近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2010版)》的条文表明,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患者无论是在户籍所在地还是居住地,都可享受有关免费诊疗的优惠政策。患者尽量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必须离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患者返乡或到新的居住地后,要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

胰腺癌治疗有了新模式

据健康报:近日,3位进展期胰腺癌患者在无法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了一种全新模式的联合治疗:微创腹腔镜引导的术中放疗+外照射放疗。该术式使胰腺癌患者得到了足够有效生物剂量的放疗照射,同时还使病人接受外照射放疗的间隔期比过去缩短了近2周。3位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据了解,这是该院在国际上率先使用的一项新技术。

中国科学家从玉米中提取“抗艾”新药

据《健康文摘》:经过多年合作,内地与香港科学家对玉米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内部失活结构域进行一系列的结构修饰和改造,获得了一种能够选择性地杀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的蛋白酶突变体,为研发特异性靶向HIV感染细胞的新型抗HIV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据悉,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

控制癌细胞转移

据《中国中医药报》: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促使癌细胞扩散的“帮凶”基因,如果用药物抑制这个基因的作用,癌细胞将不易扩散。预计,这种药物也许将在10年内问世。

卫生部成立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

据《健康报》:近日,卫生部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成立。目前,委员会正在组织专家研究建立营养标准体系框架,制订营养标准五年发展计划和2011年营养标准修订计划。卫生部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晓光介绍,营养标准制订之后,如何诊断营养是否缺乏、食品营养如何检测等,将有据可依。

14%男性有障碍

据《健康文摘》:日前在北京的《中国男性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男性14%有障碍或性心理障碍。调查结果还显示,男性普遍对健康常识、日常的身体不适等不关注。

信念可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