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纳税风险管理范文

纳税风险管理全文(5篇)

纳税风险管理

第1篇:纳税风险管理范文

一、明确企业纳税风险的必要性

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来自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风险,要保证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就要强化对纳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机制,一旦出现纰漏,一方面企业要补缴税款或者滞纳金等,另一方面,企业的信誉也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受到刑事处罚。对企业纳税风险的避免,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完备的避免纳税风险的策略的实施,是保证企业内部各项活动有条不紊进行的保证。因此,明确企业纳税风险并建立完备的风险避免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企业面临的一般潜在纳税风险

(一)日常经营活动

企业产品的生产,从原料到成品包装出售,有一系列的环节,其中多数需要缴纳相关名目的税款,其中比较主要的包括增值税和所得税,相关以上两个税种的政策很多,正因税收名目较多,这也是最容易导致企业因纳税管理不当造成损失的两个税种。除以上两种外,企业还面临着发票管理不当导致损失的风险。因为发票的不规范增加了企业逃税的可能性,因而发票的开具规定十分严格,同时,对于虚假发票的成本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一旦收到虚假发票,企业同样要遭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非日常经营活动

企业在非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纳税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关联交易的纳税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的纳税风险包括自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两个方面。企业在筹得股东认购股票后得到的资金经营得到的利润后,必须在税后分配。企业向银行借贷的资金需要支付的利息也要计入支出款项,然而,相比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的过程更为繁琐,因而同样面临着一定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作为企业的盈利方式之一,包括购买国债,金融债券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取得的收益必须要缴税,其具体内容可能涉及到优惠的税收政策,然而税收的优惠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才能享有。在这一环节中同样隐藏着一定风险。3.改制重组风险。企业在经历重大变动,内部体制需要重组时往往涉及到税务处理,在税务处理条件上因为内部差异可能相关到是否符合税务特殊处理的条件,正因为重组本身的复杂性,相关缴税活动也非常复杂,企业有必要深入研究相关政策以避免经济损失的风险。

三、纳税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对纳税的认知有误

依法纳税虽然普遍为企业所认知,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不够准确,不仅要依法履行纳税的义务,同时要有维护纳税人权利的意识。国家政策对纳税企业应享有的权利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然而很多企业只把纳税认为是一项应尽的义务,没有享受到权利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企业的隐形损失,不可不谓之风险。正确的纳税意识,可以避免企业缴纳税款中的多余款项。比如,由于对延期纳税政策的不了解,企业在资金紧张,没有能力支付税款时需要在后续过程中缴纳滞纳金,但如果企业了解相关政策,申请延期纳税,那么就避免了缴纳滞纳金的风险,为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

(二)纳税管控体系不够完善,纳税风险认识薄弱

当前,企业对税务风险普遍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设立完备的纳税管控体系也不够重视。相关的纳税事务仅限于财务部对税款的申请缴纳上。对于纳税风险的调控与管理没有完备的战略规划。同时,税款作为企业的一项支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然而多数企业并没有将纳税这一事项纳入到经营管理的规划当中。

(三)税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不够高,企业在此方面重视度低。企业的办税人员如果能够充分了解相关各项税务的法律法规,同时灵活运用法律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那么企业面临的纳税风险也会降低。

四、加强企业纳税管理,降低纳税风险的措施

(一)提升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专业水平严格把关

办税人员是企业在办理税务事项的基层员工,除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之外,员工的专业素质间接影响到了企业缴纳税款的相对数额。办税人员对于税务相关的法规的了解程度和专业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充分运用法律知识维护企业的权益,其专业素养的高低也决定其是否能够充分结合法律知识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最有利企业的决策,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在招收办税人员时,企业应当对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严格把关,重点考察其工作经验水平的积累以及对相关法规的了解程度。

(二)设立纳税风险管理部门

企业应设立纳税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能包括对企业内外环境风险的评估,除核算税务和资料保管外,重点要设立制定承担税务计划的部门,分管完备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部分。争取各个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互相督管,从而做到有效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三)评估纳税风险

要做到准确避免纳税风险,首先要对纳税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只有认清纳税风险与形势,才能做到有效地规避。鉴于企业的纳税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所以企业需要设立专职人员分别对内外环境风险加以评估,企业应以自身性质为基准,综合产品市场,对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售后工作的各项环节有准确的认识,包括各环节对最终盈利的影响程度等,同时,综合各项因素后,总结风险特征,据此将风险分类,最后制定有效的规避策略并付诸实施。

(四)税企沟通渠道的建立与监察

企业应与税务机构建立沟通的渠道,以此来随时增加对税务政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环境不断更新企业风险评估方式和纳税风险的统筹制度,将纳税管控信息与时新法规相结合,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的利益,维护纳税企业的合法权利,继而才能使企业长足有效地发展。

五、总结

第2篇:纳税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风险管理;对策

营改增之后,税制变化对于建筑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规范管理的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对建筑企业应用相关财务和税务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文中,为了使建筑企业能够适应税制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产生的风险

(一)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税负

1.大型机器设备更新周期产生,增加了税负

当前,建筑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特点,其对于机械设备有着十分严格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经常会根据资金采取外购或者租赁的方式来实施施工工作,以此满足需求。针对营改增之前采购的大型机械设备,因为运行时间比较长,使得建筑企业在改增值税之后,机械设备处于更新的周期中段,导致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税负。

2.有效的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一

定难度,使得税负上升在建筑企业施工期间,因为各个工程项目属于分散化施工的方式,如果强制性统一采购建筑材料,往往不具备经济性,时间上也无法配合。实际情况是部分建筑部门为了减少成本输出,通常在项目区域选择纳税单位来采购材料,其中很多供货商还都是小规模纳税人,另外很多建筑工地在偏僻的地段,一些开支甚至连发票都无法获取更谈不上专票。所以建筑企业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复杂性,现阶段存在一定难度。

3.劳务人工成本使得税负增加

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的特点,劳务人员成本费用在整体工程造价中占据较大的比例,特别是企业管理越规范、规模越大,人工支出占比越高。但目前这一块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使得建筑企业税负增加。

4.工程造价水平

在实施了增值税之后,税金的计算方式和各种类型的收费标准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对工程造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对增值税知识及政策的了解水平高低也会对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增加了建筑企业资金压力

受到建筑行业相关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对于工程款项的收取以及应税行为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并且不同步,在具体的施工期间,相关的工程款项以及材料费用并非是经过验收便立刻获取的。建筑服务预收款,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由于收到预收款时没有对应成本,税额较重,留抵税款不能退款,在建筑周期内,税负不均衡,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

(三)普遍存在的挂靠现象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挂靠方利润不可能从被挂靠方公司拿走,实务中大量出现的是以票抵账的行为。挂靠人通过私立名目代开发票冲抵被挂靠人账务,借机拿走本属于项目利润的部分的情况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私下购买假增值税发票或虚开增值税发票冲抵被挂靠人账务,这些违法操作手法,给被挂靠方的财务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给被挂靠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二、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风险管理措施

(一)计税方式的选择

在一定的条件下,纳税人对于计税方法是有选择权的,但是一旦选择就轻易无法变更。某些项目如果单纯从税负角度测算,简易计税方法优于一般计税方法,但是从项目总体利润测算,却出现了一般计税方法下利润水平高于简易计税方法下利润水平的情况。选择一般计税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应交增值税可多可少,但是利润额比较高。如果从利润角度考虑,选择一般计税对企业更为有利。特别对于有很多项目的建筑企业而言,就会要求按项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如果没有做到项目明细核算,有可能导致主管税务机关按照较高的增值税率要求企业纳税。在这种情况,应综合考虑企业实际状况,选择对企业整体发展比较有利的征税方式。

(二)关于甲供工程的风险防控

“甲供材”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将甲供材从工程造价中剥离,分别就甲供材和施工工程进行招标。如果将甲供材料包含到工程造价中,会产生一系列税务风险。甲供材料时,发包方和施工方分别采用“预付账款”“预收账款”核算,施工企业须按照含“甲供材”金额的结算额向发包方开具增值税工程发票(10%或3%)。发包方也应就“甲供材”向施工企业开具增值税材料发票。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发包方没有销售材料的经营范围,根本开不出销售材料的增值税发票给施工企业。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包方将“甲供材”视同销售,向施工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是行不通的。而施工企业没有取得“甲供材”的成本发票,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纯粹要申报缴纳10%或3%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由于无“甲供材”的成本发票,只有领用“甲供材”的领料清单,甚至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故在投标甲供项目和签订甲供合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控上述税务风险。

(三)构建健全的增值税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实施增值税之后,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增值税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构建一个健全的增值税管理制度体系。增值税的管理内容主要包含组织税务知识学习,增值税发票领取、增值税发票保管以及增值税申报缴纳等,并且制定出完善且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一环节是建筑企业在改增值税之后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规模以及管理来设置一定的税务部门或者安排专业人员实施管理工作,以此预防风险的出现。

(四)加强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供应商的好坏对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有着直接的影响。全面实施增值税后,为了有效的抵扣进项税额,建筑企业应当重新规划选择供应商,首先,明确供应商自身是否具备一般纳税人的身份,构建健全的供应商信息库,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将供应商信息补充完善,掌握好供应物资的具体价格以及供应企业的信誉度和进项税率情况。供应商自身是否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进项税抵扣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企业的成本。因此,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在综合权衡含税报价的基础上,多加考虑足额抵扣进项税款,以此筹划增值税纳税,进而降低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负。

(五)加强挂靠管理

全面改增值税后,原有挂靠经营模式将受到致命冲击。增值率的进项和销项环环相扣,所交税额为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后的值,企业要把挂靠项目当直管项目来管,要对项目部的资金、票据和物资等实现全面管理,才可能对进项税票全面管控,以避免因项目部虚开增值税发票而导致的企业法人和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出现。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管理能力,变挂靠为合作。

三、结语

建筑行业实行增值税政策,对于建筑工程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表现在税负、物资采购等管理过程中。因此,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熟练掌握增值税政策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根本要素。国家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对这一现象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增值税风险问题,使其满足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玺.建筑企业“营改增”之后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6.

[2]张望军.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J].经营管理者,2017.

第3篇:纳税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纳税风险;风险管理

税收是国家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一个手段。我国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由于我国经济的多元化,税务机关也采用多元化征税。这使企业面临税收方面财务风险的增加。如今,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成分。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出台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国家的出发点是为了通过优惠政策辅助技术创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管理企业纳税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必备的条件,管控好纳税风险是保障未来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收益以及商誉的重要手段。

一、高新技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特点

(一)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申请认定资格的风险

如今,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心骨,同时国家也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进行帮扶。由于我国企业种类众多,政府设置了对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认定程序。对于要申请资质的待定企业,要求出具企业知识产权说明和科研人员的明细情况,在审核过程中若发现违规的情况,国家就会取消该企业的高新技术资质。为了加强管理,国家还增加了三年一复查的规定,当企业获得资质认可后仍需要提交一些指标证明企业有发展的可能性。面对这样复杂烦琐的程序,如果企业为了达标,人为地对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大规模的调整必然会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经营收益下降或者信誉下降,这就将企业置于一个纳税风险增加的处境之中。

(二)研发费用计量不准确可能加大税务成本

为了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税法中,对企业在相应纳税年度中发生的新品研发费用等八项费用支出准许在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规定给予扣除。然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个人原因等对多项研发费用分析、计算不够精确导致了研发费用偏高或偏低,不够精准的研发费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纳税时的风险。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在纳税上占便宜,可能会调整人员工资薪金的归类,这样的做法为的是使研发费用基数变大,从而减少纳税,但这与税法背道而行,埋下纳税风险。当税务机关发现后,必然要追回少缴纳的税款,并且根据税务法则给予企业一些处罚,例如交罚款等等,最后结果就是即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影响到企业的信用。

(三)企业依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程度较高

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存在着前期发展阶段投资过高的问题,而且企业规模也并不大,每年收益非常不稳定。如果不依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来缓解纳税压力,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都将面临倒闭。例如,2019年起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1],影响到了多数企业的收益。此外,较多企业对于税收并不了解,也不重视对税法的学习,当需要维护自身纳税权利时不够及时,导致税收成本增加。如今,我国对税法越来越重视,不断改进征税政策,很多企业跟不上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并且新政策的不断出现以及多元化的税种并行,造成企业管理者很难分清新旧政策。这种情况下,企业处于一个被动纳税的地位,没有及时对新政策进行研究分析,无法在合法范围内作出一个合理的纳税方案。面对增值税不断调整的情况,企业内部应当及时积极进行了解研究,如果不能在新政策实施时,安排好财务,处理好问题,那么根本无法跟上新政策的脚步,终将被淘汰。

二、给高新技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机构

当一个企业缺乏风险管控意识,那么长远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做好纳税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在企业内部设置一个风险管控监察机构,对于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策划,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也是保障生产研发经营的基石。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构中必要的是设立税务风险监察部门,然后对于每个生产、经营环节中可能产生的纳税风险进行划分,科学有效地进行控制监察,在关键环节设置可控点,确保能对整个内部环节都能监视到。除了监控,还要做到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风险检查,把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较好的结合在一起,避免内部腐败而影响整个企业的风险控制。

(二)完善企业自身的纳税风险识别体系

由于经济环境政策以及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着不稳定性,导致企业相对应的纳税风险种类也会不断变更,如此看来,建立纳税风险机构识别体系是风险管理体系中长远有效的处理方式。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就是对风险的识别,只有对风险识别正确,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避开不必要的风险。风险的隐蔽性很强,不会轻易被发现,并且产生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不可控的是人为因素。所以,对于风险种类进行识别是非常重要的,风险识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收集很多相关资料,调查相关项目,运用各种方法按照规定要求来完成风险种类的划分。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风险识别指标时,要注意可操作性以及指标是否可以计算衡量,在建立纳税风险识别体系前,需要对自身公司进行分析,从实践出发,判断分析类比和范围,深入分析其成因。在生产环节中依次分析找出涉及的可能出现风险的地方,设置风险点,如此可以高效的减少纳税风险[2]。

(三)构建企业完善的纳税风险评估体系

高效技术企业在设置好纳税风险机构后,单单分析出存在风险还是不够的,还要设置相应的评估体系。设置良好的评估体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认识以及更好的减低风险、预防风险。风险评估是一个烦琐复杂的工作,通常来说,设计纳税风险评估体系是以风险的发生情况概率、程度以及可识别程度作为参考,与相关的指标进行比较,评估给予一个较合理的纳税风险亏损范围。此外,风险评估还分主客观,客观地评估是在运用大量数据计算统计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的存在,是明明白白的客观数据体现;而主观则是具有争议性的评估,一般是出现在急于给出判断的时候,通过专家的主观想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估。由于纳税对象的不同,风险的评估不能单单依靠数据,而是两种进行结合总结得出结论。目前,国家颁布《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构建合理的纳税体系通常是从企业之前的纳税经验出发,采用概率法对已知的纳税风险种类进行评估,划分风险等级。然后,就是对企业的承受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的方法不只是定性分析还有定量分析。最后是高新技术企业应从双维度的角度分析纳税风险,即是纵向与企业以前年度进行对比,横向与同行进行对比。[3]

(四)强化员工纳税风险防控意识

人员纳税风险防控意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员工时,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员工纳税风险防范意识,推行把纳税风险规章制度制定到公司规章里,从上级到下级人人都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管理者积极鼓励员工将纳税事项带入到日常工作中,让员工注意到工作中存在哪些纳税的事项,培养出员工工作的细心以及对纳税操作规范性的了解,潜移默化地使员工产生对潜在风险的感知并且能够积极面对或者上报。对于刚刚招入的员工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仅要培养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其纳税风险防控意识。企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具体地把风险防范和战略思维交付于他们,为以后教育出高意识、高管理水平的人才打下基础;以提高专业技能为主,调高风险防范意识为辅。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拓宽了他们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在学会基本工作的同时能搜索到日常中的纳税事项,当他们面临纳税时,可以熟知税法和纳税操作。企业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纳税风险意识以及管理、战略等,为企业打下结实的人员优势,在同行中提高竞争力。

三、结语

及时纳税是我们纳税者的义务,我国经济离不开国家纳税的宏观管控,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有纳税风险管理的意识,据统计,良好的纳税风险管理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纳税风险管理还能带给企业意想不到的额外收益,因此,纳税并不是单纯的国家收取钱财的途径,更是企业发展的依靠。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也都不断改进,在这样充满机遇与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正处于关键发展的阶段,税务问题逐渐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企业管理者应想从自身改变,加强自己的战略及风险防范措施,了解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的税务优惠政策,通过对优惠政策的研究分析,准确把握在合法范围内增加企业经营收益红利以及纳税风险防范,努力打造纳税机构与纳税者双赢的局面。本文对纳税风险管理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但无论如何,纳税风险管理这一话题仍是大家共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游小芬.浅析内控视角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纳税,2018(30).

[2]陈江湖.大数据背景下风险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34).

第4篇:纳税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税务

我国的税收制度对我国企业有较大的影响,企业的税务风险总结为企业发生的违反纳税规定的相关纳税行为的风险大小。企业纳税筹划的合理与否建立在对企业税务危害的正确剖析上。而纳税筹划将提前入手涉税事项的管理,达到合理的避税,从而降低企业税负,并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经营和业务活动的效益。企业将对纳税筹划中的涉税危害增加更多的资源配置,在相关作业中精准把握风险的成因,并采取有用的风险并防范纳税危害,进而加快企业的高质量的发展。

一、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涉税风险

(一)外部宏观风险

国内对税法的研究在税赋收取准备规划上留有不小的研究空白,税收筹划相关事务的准备和执行能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而发生动态的调整,我国税收政策也在完善和动态的调整中,不断改变的纳税政策,将迫使公司根据政策内容对经营标的进行调整。企业的业务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纳税筹划增加更多难以处理的问题,同时也会使企业的最终利益与税收公平之间难以平衡。税务政策指导作用的发挥对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对尚未发挥应有的保障。若不及根据新的税赋政策衡量与企业相关的利弊,那么所呈现的诸如不正当、不规范纳税筹划运营安排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极大降低享受税收优惠所享有的收益,尽管企业期待减少相应的涉税风险,但由于征税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程度反而增强。

(二)税务管理者特质风险

企业内部税务处理机构对纳税风险的预警受限于税务人员处理问题的态度与水平,因缺乏对税收政策与公司实体经营的内在了解,而造成非法纳税现象频繁发生。对税收规避程度的度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税收负担,企业纳税员工的素养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处理税务风险。在较多因素的影响下可变性风险种类使得纳税人对经营相关的经济和法律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考虑,这将使得在历次的税收监管的执行中,存在对纳税中各种漏洞识别的忧虑,从而对捐税管理者的精力和生理都形成一定煎熬。税务人员风险识别意识薄弱,风险责任观念良莠不齐,税务人员对企业税收义务的担负而将极大提高企业价值,对其风险意识的培养是企业在降低纳税风险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一步,作为企业经营与发展所必要的人力资本,个体的良好发展对企业风险的控制起到关键助推作用。

(三)经营结果风险

企业税务操办的进度效率之低和相关财务工作不具备长远的谋划,较为短期的收益成为企业选择利益流入的主要手段,那么企业的谋划和相关事务作业也与实现真正的利益流入背道而驰,不合理的税务收益标准使得税收筹划方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将企业管理风险与经营发展风险相互关联将更加强调对纳税执行的规范性。企业在缴纳税收的问题上大都把精力放在少缴纳税款产生的风险,忽略了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的社会责任承担的损失。企业纳税收益的降低往往是缺乏对日常运营中潜在税收风险的预防和日常税收管理体系的合理安排以及将税负纳入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深层意识心态。而且在将纳税与新数据信息共享等方面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缺乏综合的分析。

二、企业纳税筹划涉税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风险管理体制不规范

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优劣将从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否体现出来,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和对风险的规制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作业流程管理非效率,同时设计劣势也体现为不能将岗位设置与员工职能进行匹配。企业涉税环节打点分成事前、事中、过后三个环节。事前,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税务战略,将税收决策贯穿于企业。事中,加强经济合同审核,合同主体及权利义务关系的表达要清晰具体,规范发票开具及外来发票审核。按照程序进行会计处理缴税申报。事后,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征管及税务检查工作,努力做好沟通协调,避免税企争议。但大多民营公司将纳税风险处理的重心放在事后,将企业的大部分风险应对资源集中于税务机关的检查应对上。事后的沟通协调、税理论证等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依仗事后环节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税务风险管理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且重心更多应在事前及事中,待到事后环节,企业可以做的仅是与税务机关就相关业务涉税事宜进行交流解释,已无法再改变业务在税收定性、资料完备等方面的合规与否。

(二)纳税人员纳税筹划意识薄弱

多数民营公司没有独立税务部门,没有专业的税务职员与团队,遇到税务事项,多是由公司财政人员附带完成,很难保证对政策精准理解,在纳税申报环节准确处理,备案备查资料准备充分,更难做到对公司商业模式设计的提前介入、全程参与,从而优化业务结构,合理降低税负。面对税务机关的后续管理、纳税评估、稽查补税等,也难以有理有据论证、有效有序沟通。部分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将风险识别机理与企业整体的经营流程相互关联,尽管如此,民营企业的内设机构和关键的企业局部在税务项目优化的问题上处理不到位,更不具备业务独立形态的缴税部门,不能担当企业纳税筹划的重担。财税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能准确辨别财务和税务的差异,无法做到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的纳税状况,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也很难保证,使得筹划的时候缺乏十足清晰的原始依据,增加了核计流程下可能发生的差错与纰漏,进而对筹划过程形成负面影响。

(三)纳税体制不完善

与世界其他国家企业发展所不同,我国的税赋方针在相当水平上留有延迟的问题,民营企业发展动力的强大离不开国家税收法规的制度和系统不断地改善。当前社会与企业间受到实体经济体在资本市场的变动的综合影响,存在具体事务理解上的差别和不同的偏向,从而导致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失败。尽管如此但在本国税利方针所形成的一定时效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成长动态的优化备整。这使得企业能在纳税准备方针的影响范围下加大税务筹划的力度,从而享有更高的税利水平,降低赋税成本。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动依据相当水平的税收政策的调整,企业税赋准则评价与税务筹划优惠方针匹配不到位,税务系统不能及时更新而按照自我偏好去处理涉税事务,将不再对税利权利享有使用权,同时将把税务风险更深层的归并入企业的管理风险当中,增加税务部门的监督成本。

三、企业纳税筹划涉税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涉税风险监督与防范机制

纳税业务的展开往往要将最新的国家节税计划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正确规范纳税筹划的要领,避免纳税失误的发生。企业纳税危害计划需要创立、健全各项税务管理制度、业务标准和业务规范。在事前的决策环节,建立危害管控机制,将缴税计划贯彻于企业决策始终。在事中的执行环节,建立合同税审制度,对合同条款明确财政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核计规范,明确纳税申报的取数方法以防止差错,查验纳税申报数据和财务数据的钩稽关系以便于稽核比对。在事后的应对检查环节,建立应对救济机制,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配合税务机关检查与沟通解释工作,重点是对证据的理解和定性,最终在纳税人依法纳税和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之间达成共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设立纳税筹划的资源共享体系,明确税务缴存资源信息的采集和整理通报程序,明确企业局部纳税体系及相关税务部门的责任分担。企业与外部相关部门准确的信息沟通将会对征纳税双方保持良好的推进。

(二)增强涉税风险规避意识

当企业股东对具体涉税服务有更高的要求时,税务人员则需坚持确切的缴税观念,遵照本国的优惠政策方针,捐税贯穿企业生命周期始终,深入企业运转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更应建立税务危害意识,提升税务风险办理规范。高层决策人员既要杜绝侥幸心理,依法诚信纳税,更要树立将税负高低融入企业发展、商业模式设计的战略性布局意识,要在事前的投融资和经营活动决策之前,准确识别和评估税负高低与税务风险,将税收作为重要因素考量并统筹兼顾实现合理税负最小化与股东价值最大化,作出最佳的商业模式和交易结构安排,做好税务规划工作。中层管理人员在各项业务、方案的开展运行中要时刻树立依法合规的谨慎性意识以及点面结合的全局性风险防控意识。

(三)增强涉税政策观念,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经济形势以及政策格局在不断地演变,企业内外部的避税风险也与企业的运转更加紧密关联。所以,企业对于涉税风险的有效作业就有了更多的可行性,有用的监督和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将具有研究的意义。企业需要及时监控纳税筹划工作进展,从企业真实经营情况出发,保障缴税筹划手段的良好的实施后果,形成纳税筹划的正当管理。公司缴税筹划业务往往与高专业性,高问题导向性相关,企业纳税筹划良好进行离不开完备地设立纳税筹划的风险监察体系,及时降低纳税危害出现的可能,从而改善企业纳税筹划效益不足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周松,冉渝.企业税收规避行为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8(30):58-63.

[2]李翠杰.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J].金融经济,2014(2):160-162.

[3]周露.对我国避税动因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8):228.

[4].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控制分析[J].商业时代,2011(11):75-76.

[5]梁文涛.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五种应对策略[J].财会月刊,2010(10):46-48.

第5篇:纳税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药企业;纳税筹划;种类;风险管理

纳税筹划主要指的是在遵循国家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开展的涉税业务策划工作,并制定出系统的纳税操作方案,以达到节税的目的。然而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通常会面临着政策方面的风险以及企业经营方面的风险,影响到具体筹划效果,因此医药企业非常有必要做好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工作。

一、医药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种类分析

(一)政策方面的风险所谓政策风险是指企业在纳税筹划工作中,由于政策具有依赖性而引发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的选择和政策调整两个方面。从政策的选择来看,其主要是企业对于纳税筹划主体有关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抑或是在认识上存在错误而引发的风险问题。而从政策的调整来看,主要是因为法律政策有着一定的平稳性,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实际需要,国家会通过宏观经济手段来对税收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一来就会致使企业的纳税筹划难度加大,甚至还会致使企业纳税筹划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经营方面的风险就纳税筹划来讲,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也是其引发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案设定的风险,科学合理且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案可以有助于筹划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而缺乏科学合理性的筹划方案主要表现有:(1)纳税筹划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2)方案无法满足成本效益有关要求和规范;(3)方案没能切实有效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定。二是经营改变的风险。对于纳税筹划工作来讲,税收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无论是怎样的差异均需要在其对应的标准下进行建设。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在后续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均需达到选择税收政策的特殊性要求,尽管这样可以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必要的依据,但同时又会对企业的经营及经营范畴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致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失灵活性。[1]

二、医药企业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税收法律也随之不断地完善,各种税收款项实现了一定的创新,使一个税种及地区可以实现在一定时间内给出多种解释文件。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企业的财税人员对我国相关财税的认识不到位,那么就极易在认识上出现误区。当企业纳税人员没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税法内容时,那企业纳税筹划就得不到进一步的扩充,进而纳税筹划也就无法实现其应用价值。纳税筹划自身有着极强的综合性,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事前做好相关规划工作,一旦企业经济活动开展之后就不可随意再对规划方案做更改。所以,这对纳税筹划人员又有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相关税务、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需以企业自身的运营特点,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纳税筹划内容。在我国的医药企业,尤其是小规模的医药企业来讲,在纳税筹划方面的人才较为紧缺,且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有关人员在专业素养上良莠不齐,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因此,医药企业的纳税筹划一旦存在不合理性,那就极易引发税务风险。[2]

(二)纳税筹划方案缺乏合理性国内许多医药企业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并没能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其经营特点,进而致使方案与实际落实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旦纳税筹划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那必定会给医药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使企业税负增加。这主要表现为:(1)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常常出现重大轻小的问题,往往只是将重心放在纳税的税种上面,而对于纳税筹划方案设计不够重视;(2)所制定的方案没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进而给纳税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方案与地方税务部门相关征税要求有着较大的偏差,进而导致企业纳税申报风险增加。

(三)纳税筹划方式缺乏规范性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医药企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医药企业在实施纳税筹划工作时,一般不会以自身属性特性为依据来制定纳税筹划方案,通常采取整合发展的方式来开展,这同时也是现今医药企业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在进行纳税筹划方案制定时,需以税务改革相关要求为依据,并运用现代化筹划理念及技术,但许多税务人员对于纳税筹划方案的认识不到位,所采用的筹划方式缺乏合理性,进而引发相关税务风险问题。还有部分医药企业并不具备丰富的纳税筹划相关经验,而运用年度、季度筹划模式,这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增值税纳税筹划相关要求和规范。再加上一些医药企业仍然应用人工纳税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票据还是运用纸质化管理方式,还没能充分结合时展强化信息化纳税筹划的建设。以上这些均致使企业的纳税风险加剧。

(四)财务人员纳税筹划能力不足医药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涉及内容众多,复杂性强,并且不同税种其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计税方法均有所不同,这就要求纳税筹划人员能够对当前实施的税收正常法规以及相关优惠政策有一个全面熟悉的掌握。但是就目前看来,不少医药公司的纳税筹划人员都存在专业能力有待提高,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在实际筹划过程中往往没能认清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精神从而导致事实上的偷税行为出现。[3]

三、医药企业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对于医药企业来讲,进一步强化纳税筹划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就目前来看,国内一些医药企业内部已经构建起专业的纳税筹划管理团队,同时对于纳税筹划方面的人员也以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积极进行了人才的吸收和引进。一些小规模医药企业还通过人才引进合作的方法来吸引更多专业的人才。尽管如此,医药企业还应当加大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企业现有的人员,还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和开展相关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使在职员工真正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纳税筹划知识,并熟悉掌握其操作流程,进而再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加以防范及处理。此外,医药企业财务人员还需加强与税务部门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切实从技术上得到有效的支持,不断强化企业财务与税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尽可能避免在税法法律方面存在缺失和误区。

(二)强化纳税筹划方案的完善从医药企业的角度来讲,想要实现纳税筹划的健康、有序开展,尽可能避免税务风险问题,就需要全面确保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内容来制定纳税筹划方案:(1)对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且高效的纳税筹划方案,尽可能避免重大轻小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医药企业来讲,还应当对税种的纳税筹划予以足够的重视。(2)企业还需结合自身的经营发展与管理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企业纳税筹划方案。(3)在制定方案过程中,还需与地方税务部门的征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取得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尽可能确保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完善性,有效地降低纳税风险。

(三)优化纳税筹划方式对于医药企业来讲,想要制定科学、合理且高效的纳税筹划方案,全面强化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内容,就需要对现有的纳税筹划方式加以改革创新与优化,尽可能降低技术风险的产生。所以,医药企业应当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税种制定与之相应的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各税种间的纳税筹划方案需具有互补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发展需要,对纳税思路加以整理,特别是对于增值税相关内容的筹划,需确保其设计具有较高合理性。

(四)注重财务人员纳税筹划能力的提高在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纳税筹划是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务必要保证该项工作的可靠性和严谨性,而参与纳税筹划的工作人员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要注重其纳税筹划能力的提高。首先,医药企业务必要对纳税筹划的岗位以及人员的职责进行细化和明确,安排专员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其次,医药企业还需要重视提高纳税筹划人员的专业培训,落实好业绩考核工作,要求该类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学习税法知识,熟练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表动,提高其政策敏感性,为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医药企业实施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税制的革新以及两票制的实施背景下,对医药企业的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医药企业能够联系自身具体情况,将纳税筹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确保医药企业能够制定出科学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风险发生概率,促使医药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医药企业税收筹划问题和筹划方法探析[J].当代会计,2019(12).

[2]孟祥龙.医药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新金融世界,2019(8).

[3]陈胜.医药企业税收筹划现状及改进途径[J].大众投资指南,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