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纳税申报管理范文

纳税申报管理全文(5篇)

纳税申报管理

第1篇:纳税申报管理范文

关键词: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

一、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一)推进了个人所得税制模式改革

当今社会现行国际个税征收模式大体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体化体系、分类体系和综合分类体系。而我国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这块主要采取了分类体系的征收模式。分类体系这种征收类型具有模型简单、透明度高并且操作简单,容易管理等一系列的特点,但却无法全面的突出税收的公平性,也正是因为此原因分类体系的税收征收模式不被大多国家看好及采纳。现如今,我国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努力地推进个人所得税一体化和分类税制的整合。而要完成这项改革工作就必须确保所有的纳税人都能积极主动的递交纳税申报表。正因如此,国家税务总局最近提出,我国预计会于2019年年底前将所有扣缴单位全部扣除和详细报告管理纳入其中,即在该单位扣留一份员工税后,必须将工人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基本信息,员工收入,预扣税和其他相关税务相关信息。这是所得税制改革实施全面扣除详细申报和个人纳税申报的重要一步。

(二)提升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目前,代扣税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税务管理法”的规定,扣缴义务人未扣缴以及还未被扣缴的,就必须依法对扣缴义务人处以罚款,不追究纳税人的法律责任。应税金额由纳税人自己计算,并以报税表或者报税表的形式报送税务机关。在这一过程中,纳税人必须履行亲自申报的义务,同时还要搞清楚纳税人的相关权利以及所要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从而大大提高纳税人对税收的目的和作用的关注度。

(三)充分发挥了个税在调节收入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度地不断扩大,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当今国家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个税是对高收入人群的调节,在社会保障制度调整的形势下,应当格外重视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调整。通过纳税人自行申报和扣缴义务人提供的信息,不仅仅能够起到防止偷税漏税的作用,而且还能加强我国的收入调整。

二、当前我国个税自行纳税申报所存在的不足

(一)纳税人缺乏自主申报意识

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必须掌握税收计算的基本要求,纳税人每月收到的收入,在自我申报过程中,纳税人应恢复多渠道收入并报告每个收入和金额。应付税款。但是,由于许多纳税人的能力还不足且没有养成记录收入的习惯,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个税自行纳税申报的发展与改进。再者,当前形势下我国纳税人根本就没有自主申报意识,更有甚者,大部分的纳税人还相当抵触自行纳税申报制度,他们普遍习惯于有关部门上门催收。因此要想促进个税自行纳税申报的发展,特别是自营业主的意识,需要彻底改变纳税人的观念。

(二)个税自行申报体系不标准

由于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自我申报制度还不是特别的规范,从而致使国家税收工作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预估的问题,大大加大了自行申报实施的困难度,从而阻碍了自行申报制度的实施。许多纳税人拒绝提交声明,理由是专业人员很难填写声明,更不用说高收入工人自己填写声明了;再者备案过程相当烦琐,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自行了解和收集相关纳税人的收入信息,一方面有利于确保纳税人收入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减轻纳税人工作量;自我归档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税务机关也缺乏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这给税收申报制度的实施带来了障碍。

(三)个税申报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个税申报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尚不够完善。公民在缴纳个税与退休、教育、医疗、住房等不存在实质性的相关性,纳税人以纳税延期或绝对不活跃的形式享受一定的社会福利。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缺乏相关的退税和免税政策。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是分类税制的税收制度。在年终报税过程中,纳税人往往都只有纳税的义务,而没有退款的权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影响了纳税人纳税主动性。从当前我国的税务稽查的实施制度看,大多税收审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都特别的强,这一点为我国的纳税环境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导致经常会有纳税人拖延纳税情况发生。

三、促进个税自行申报制度有效运行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自我申报的主动性

个税自行申报是当前我国税收征管的主要方式,要想促进个税自行申报制度的发展,就必须从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自我申报的主动性这一方面入手,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自主纳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从而促使税务工作者改变以往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式,让广大纳税人明确自身的权利及义务。纳税人未明确的纳税义务公开后,税务机关应更多地关注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提高国家税收使用的透明度,确保纳税人可以充分明确税收的使用情况,从而让纳税人更加明确自行纳税的义务,增强公民明确的纳税意识。建立国家机关与纳税人平等的法律关系,培养纳税人明确的维权意识,发挥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监督作用。有效评价政府支出的规模和效果,增强公民自纳税的信心,从而最终促使纳税人自愿纳税。

(二)完善个税自行申报体系

自我申报是纳税人的义务。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的相关制度,从而确保我国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收入高者个人所得税自申报工作更加方便;通过个人所得税自我申报的方式,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在相关信息的处理上,还十分有必要对申报的内容与程序进行简化,从而更方便于纳税人的实行自行申报;要想进一步加强自我申报的软,硬件设施,促进纳税人在自我申报过程中的身份的验证,提高纳税人自我申报信息的保密性,就必须加强自我申报教育的宣传,使纳税人认识自我申报的必要性。可以自愿提出个人纳税申报表。

(三)加大对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监督力度

在税务机关中,必须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相一致的监督机制。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充分发挥执法机关的监督作用,按照“以人为本”的态度,及时纠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违法行为,并在一段时间。检察机关要积极主动地干预整个税收执法过程,对税务人员进行不征收或者不征税的行为,不论涉及的人员和原因是什么,要彻底查处,严厉打击与税收有关的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林秀文.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7).

[2]刘达闻,李萌.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分析[J].山西青年,2017(19).

[3]陆丽.我国个税自行申报制度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1).

[4]钟税官.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纳税所得是否包含生育津贴?[J].中国税务,2016(7).

[5]牟莉莉.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6]郭文畅.个人所得税的家庭申报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3).

[7]王晓佳.个人所得税家庭申报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8]翟美佳.中美个人所得税制度比较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

第2篇:纳税申报管理范文

关键词:纳税实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引言

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对2013、2014、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得知: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而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是最欠缺的。《纳税实务》是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税款计算、涉税业务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能力。经过课题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我们构建了《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管理评价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借鉴,能够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2《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2.1“四级双轨”的纳税实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在《纳税实务》的实践教学中,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构建了“四级双轨”的纳税实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四级”是指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纳税实务专业技能实训、纳税实务综合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纳税实务实训,“双轨”是指纳税实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税务软件运用能力训练。(1)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是在每个项目的各个任务中进行,以训练税收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在进行项目的各个任务教学时,学习了某个任务的若干知识点后,针对重要知识点开展应用能力基本训练。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对税务业务主要以手工处理为主。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三证合一”的企业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发票管理,网上开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训练,运用税法基本知识处理税收业务训练,使学生认识税务会计的基本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2)纳税实务专业技能实训。纳税实务专业技能实训是每个项目学习完后的仿真纳税申报实训。各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税法基本要素、税款计算、税务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纳税申报能力,我们采用模拟仿真企业业务资料进行该项目的专业技能实训,按照企业涉税业务处理流程,从业务分析到税款计算训练、从账务处理到申报表填写再到纳税申报训练,该实训可以进行税务业务手工处理,也可以运用税务软件进行。经过这样系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涉税业务的计算分析能力和纳税申报的动手操作能力。(3)纳税实务综合技能实训。纳税实务综合技能实训在课程学期综合模拟仿真实训教学中进行。纳税实务综合实训一般会安排1周进行。课题组编写有《纳税实务》模拟仿真实训指导书,在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使用。在综合技能实训时,对企业的综合仿真业务资料先进行分析,综合计算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然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最后进行模拟纳税申报。该实训采用税务业务手工处理和税务软件应用结合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能够训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税收的纳税申报能力。(4)企业顶岗综合实训。企业顶岗纳税实务实训在学生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中进行。企业顶岗实训内容在顶岗实习方案中体现,包括会计账务处理能力训练,涉税业务处理能力训练,会计报表编制、纳税申报等。企业顶岗综合实训是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进行的会计岗位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税务会计实习情况要进行了解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的税务业务处理能力有所提高。纳税实务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纳税实务实训的“四级”能力训练是通过纳税实务手工处理能力和税务软件运用能力“双轨”结合能力训练来进行的。可以在纳税实务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纳税实务实训教学中专门进行。

2.2《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

(1)继续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纳税实务实践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一是教学内容要作改进和调整,教学内容要反映税收业务实践,增加税务业务的现实实例,融入“真题”教学,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二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云课堂、蓝墨云班课开展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2)运用税务会计实训软件进行实训教学。我院建设了税收实务实训室,实训软件有福斯特的仿真报税系统软件、纳税实务软件,用友的模拟报税实训软件,我们在该课程实训教学中都已应用这些软件。用税务软件进行实训教学,可以让学生用软件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和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税务软件的应用操作能力。运用软件进行教学,可以根据企业的现实需求增加相关的操作技能,把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引入实训课堂讨论,使实训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能跟上时代的步伐。(3)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高职院校可与当地税务机关联系,带领学生到税务局报税大厅观察税务业务流程,增加办税业务感性认知,也可以邀请当地税务部门的业务骨干来校为学生做税务报告。可以与会计事务所、记账公司合作,协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可以安排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多方面接触实际,获得纳税实践经验。

3《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是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教、学、做”一体化则是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模式。实践证明,在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企业办税业务的工作特点,针对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情境,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等多种实践教学方法,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1任务驱动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是《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采用的首选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按照任务导入、引起重视—学习税法内容,掌握资讯—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学中做”)—任务训练、学习检测(“做中学”)模式来进行,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增值税的计算学习,我们就采用该种教学方法。采用模拟企业增值税纳税业务情景资料进行任务导入,先让学生明确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增值税计算的相关税法知识点内容,分析情景任务需要使用哪些税法知识点来解决;其次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任务的分析、完成各个业务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布置任务,进行任务检测,检测完成后,教师作反馈总结。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出需要讲解的内容或需要讨论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税法内容和税务业务操作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课程组建立了《纳税实务》案例库,收集编写了十几个典型案例,内容涉及各税种的计算、会计核算及纳税申报,以供该课程案例教学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3.3仿真模拟教学法

仿真模拟教学法是通过模仿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该课程的学期综合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我们运用了该教学方法。《纳税实务》仿真模拟实训需要有仿真业务资料以及与实际业务相符的各种单证资料,纳税申报表等。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课程组编写了《纳税实务》仿真模拟实训指导书,书中增值税和消费税都使用模拟公司真实的税务会计凭证,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都使用模拟企业纳税资料来编写。经过我们使用,该实训指导书能够很好满足这门课程学期综合仿真模拟实训教学需要,使用效果好。

4《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组织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学院、教学系部、教研室三级实践教学组织运行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等。

4.1《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1)学院对《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学院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制定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审批课程实践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检查等。(2)系部对《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管理。系部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安排教师制定该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标准、编写该课程实训指导书、制定该课程实训计划并进行审批,下达该课程实践教学任务并进行实践教学检查,为该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服务等。(3)会计教研室对《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管理。会计教研室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管理包括落实该课程实践教学任务,检查实践教学教案和实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效果等。

4.2《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该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听评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社会评价来进行。(1)听评课。听课评课主要包括各级领导听课、督导组听课、带该课程的教师互相听课等。通过听课和评课,掌握教师教学基本状况,了解教师实践教学组织实施情况,了解学生对纳税实务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及时做好指导和交流,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2)学生评教。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学包括实践教学满意情况;组织学生评教,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今后实践教学改进方向。(3)教师评学。教师通过对学生考核测试和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方式,及时了解、分析和总结学生对纳税实务课程学习状况,分析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以后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该课程学习效果。(4)社会评价。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税务业务操作能力和纳税申报能力表现情况,企业人员对该门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并提出该门课程实践教学改进意见,以供教师参考和改进。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纳税实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将纳税实务课程学习与税务会计工作岗位相融合,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更能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体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特色。可为高职教学管理模式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和思路,为高职院校提供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艳利.纳税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

[2]王艳利.基于理实一体化的高职《纳税实务》实践教学方法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4).

[3]刘杰.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纳税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6(2).

[4]李晓红,谢晓燕.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

[5]陈小娟.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改革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5).

第3篇:纳税申报管理范文

关键词:纳税申报;实训课程;课程改革

随着“金税三期”税务征管平台的上线,税务征管系统数据与企业财务数据关联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过程中申报的税种和金额与其向税局提供的各种财务数据相互匹配,大大增加了企业税务风险,促使企业财务人员重新审视常规的账务处理方式和手段是否存在漏洞,进而规范企业账务处理流程。在“金税三期”和大数据背景下,财务工作人员面对更大的挑战,尤其企业办税人员,不仅需要及时学习税务新政策和新规定,还需快速熟悉各种办税流程和申报流程[1]。如何让学生迅速适应税务政策更新的快速性和短周期性,具备大数据环境下财务岗位的专业素养,掌握各税种的征收形式和计算方式、纳税申报形式和流程,已成为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纳税申报实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知识更迭换代快且周期较短,每个税务政策的变更紧跟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所以学习新的税务政策需要关注宏观层面的经济环境。学生提高专业深度的同时拓宽知识广度,形成“T型”的知识架构,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高等院校的纳税实训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

(一)课程学时安排过少

高等学校一般将该课程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财务工作。由于准毕业生群体特殊,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等问题,无法保证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练习该门课程的所有内容。鉴于课时限制,教师无法充分讲解每一个税种下,企业发生特殊经济业务时申报表的数据来源和填制方法。只能用有限的课时讲解常规经济业务下申报表的填制要求和方法,这些常规经济业务比较简单,且在日后的实务工作中,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往往比课堂讲解的内容复杂,相应的申报表填制要求和数据确认也更加繁琐。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和老师双方都无法达到实训课程设置的目标。

(二)学生知识呈片段式且缺乏逻辑性

学生虽对某些税种知识掌握较多,但对实务申报方式和报表填报流程不甚了解[2]。比如增值税的申报,在学习税法课程时,学生已花费较长时间学习增值税,知道该税种需根据销项税减去进项税计算得出。然在实训过程中很多学生分不清与销项税有关的发票和进项税有关的发票,哪些是企业取得的发票和哪些是企业开具的发票。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未曾见过发票,不知道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区别,导致课堂上很多学生填报报表时出现各种逻辑性错误。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对实务中的经济业务流程缺乏整体和全面的了解,不知道发票在购销活动中如何实现流转,对各个税种申报流程缺乏逻辑性思维,导致申报上述税种时似是而非,无法正确、完整地填写纳税申报表。

(三)授课形式单一

传统的授课方式为老师先演示申报表填写要求以及申报数据的来源,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该方式下学生虽然能够很快掌握该业务模式下申报表的填写,然而多数学生不思考为什么取这些数据,为什么只填报在该栏次而非其他[3]。实务中的经济业务比实训的案例复杂,工作时学生将无法分析特殊经济业务的申报表填写要求。老师应采取多样式的授课方式将知识转变为学生的手中“渔”而不仅仅是“鱼”。

(四)实训教材和软件更新不及时

由于企业纳税申报中很多申报明细表与税务政策相关,税务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结构在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比如“固定资产(不含不动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是为了匹配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政策而增加的表格,今年上半年税务局通知删除该张表格和“本期抵扣进项税额结构明细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部分申报表和财务报表格式也在调整,每年存在对会计科目的更改或删减的情况。上述内容在实训教材和软件中都未及时更新,极易误导学生填报申报表,达不到实训目的。

二、提高纳税实训课程效果的建议

针对纳税实训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实践教学的经验,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出以下几点改善课程效果的建议。

(一)适当增加课程课时安排

课时的多少直接影响教学的内容和效果。建议将课时安排为四十八学时,一周至少四学时,十二周结课。也可以连续两三周进行纳税实训,高强度的学习周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上课内容的承前启后。如果一周两个学时,时间间隔过长,下次上课容易忘记之前所学内容。四十八学时可以保证老师讲解常规业务的纳税申报,匹配课后作业和实训案例操作,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整体连贯性,将所学税法知识与实训操作中的税种申报联系起来,知识架构的前后衔接,对专业知识形成全新认识,养成把握事物整体观和全局观的思维习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

(二)宏观层面梳理学生知识架构

针对上课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呈片段式现象,教师在讲解实训课程中,介绍每个税种或者演示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时先从整体层面介绍表格结构,从日常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维习惯,从宏观层面把握知识脉络结构,形成税法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依托案例公司教师重点强调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票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结合实务工作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多问问题的习惯。有问题说明学生开始思考,以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观察纳税申报流程和报表填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授课形式多样化

由于老师先演示,学生后操作的授课形式,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机会。课堂上可先讲解每张报表和表格的填报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案例填报报表,老师在该门课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即可,报表填报之后提问某位学生给大家讲解一下如何根据案例填报报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后填写报表,即便申报表填报错误也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思考或试错后的学习经历方可让学生快速高效掌握实训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

(四)实训教材和软件及时更新

目前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主要为管理会计和税务人员。税务成为特别短缺的职位,因为国家税务局每年都会颁布很多税收新政策和新规定,税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政策、新规定,在公司内部宣传普及税务新内容,这就使税务人员面对很大的挑战。因此与税务政策有关的纳税实训教材和实训软件也需要及时更新,以便学生了解并学习最新的税务政策和规定,适应高速变化的税务大环境。

三、结束语

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不仅考核学生操作能力,还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熟练掌握税务基本理论知识,举一反三地完成纳税申报。为解决纳税申报中的疑难杂症,特殊涉税事项的办理,结合实务问题而开设的课程,故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善于思考并发现问题的专业素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辅助我国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其财务人员作为税收政策的主要传递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深度,还要具备非专业知识的广度。纳税申报实训课程的改革变得愈加急迫,需要提供各方面有利条件辅助实现课程的目标,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平,代佳.基于USEM的“互联网+会计”MPAcc大数据智能税务能力培养[J].财会月刊,2018(18):32-36.

第4篇:纳税申报管理范文

关键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判断标准;把控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作用和基本原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主要作用是判断一个纳税人什么时候开始产生了纳税义务。它是某一项应税销售行为是否缴税的时间点,到了这个时间点,就应该缴税,不到这个时间点,就不用缴纳税款。比如建筑业在提供建筑服务前收到预收款,并没有发生纳税义务时间,只需要依据政策规定,在机构地或服务地预缴税款,待预收款转化为工程进度款,便发生了纳税义务,此时就应该计算申报缴纳税款。(二)发生了纳税义务时间,不论是否收到款项,不论是否开具了增值税发票,都需要在所属期的征期内申报缴纳税款。(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会计核算的依据。发生了纳税义务时间,会计上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未发生纳税义务时间,会计上并不通过该科目核算。比如:发包方扣押的质量保证金,施工方(一般纳税人)未开具发票,在收到签发的验工计价单时,会计上通过“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核算,待收到质保金时,便发生了纳税义务时间,需要缴纳增值税,会计将“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核算。

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判定标准

(一)先开具发票,开具发票的当天发生纳税义务。(二)提供建筑服务过程中或完成后收到的款项,收到款项的当天发生纳税义务。(三)合同约定了付款日期,当天发生了纳税义务。(四)合同未约定付款日期,在建筑服务完成的当天发生纳税义务。(五)发包方扣押的质量保证金,当施工方未开具发票,收到质保金的当天发生纳税义务;当施工方开具了发票,开具发票的当天发生纳税义务。(六)从2018年5月1日起,建筑业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0%,选择适用的税率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相一致的。也就是以5月1日为分界线,凡是纳税义务发生在5月1日前的,一律适用原税率11%,按原税率开具发票;相反,凡是纳税义务发生在5月1日后的,一律适用新税率10%,按新税率开具发票。1.税率调整前发生的应税销售行为,5月1日后需补开发票的,仍然按照11%计算确认销项税额。2.税率调整前发生的应税销售行为,5月1日后发生折让、退回、服务中止情形,仍然按照原蓝字发票上的税率开具红字发票。3.税率调整前发生的应税销售行为,5月1日后发生开票有误情形,按照原蓝字发票上的税率开具红字发票,同时按原税率开具蓝字发票。

三、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具体把控

(一)把控的原则

1.质保金以外的工程进度款,首先看开具发票日期、实际收款日期、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孰早,哪个日期早哪个就是纳税义务时间;如果上述三个日期均不存在,也就是说,既没有收款,也没有开具发票,合同也没有约定付款日期,则应以工程竣工验收时间为纳税义务时间。2.对于质保金,以发票开具日期与实际收款日期孰早作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案例解析

【案例1】山西运城路桥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合同,2017年5月25日,甲公司通知运城路桥公司将于近期付款100万元,要求运城路桥公司当日开具发票100万元,6月1日,收到工程款100万元。解析:运城路桥公司于2017年5月25日发生纳税义务。【案例2】平阳路桥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合同,2016年5月18日,乙公司向平阳路桥公司支付工程款100万元,平阳路桥公司于6月5日开具发票。解析:平阳路桥公司于2016年5月18日发生纳税义务。【案例3】太行路桥公司与丙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约定,工程按月计量,每月计量单签发之后的10日内按照80%的比例支付工程款。2017年7月15日签发的6月计量单显示,太行路桥公司6月份完成工程量500万元,8月10日丙公司支付工程款400万元,同日太行路桥公司向丙公司开具发票。解析:太行路桥公司于2017年7月25日发生纳税义务。【案例4】2018年2月1日,黄河路桥公司与丁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施工工程款先由黄河路桥公司垫付,未注明具体付款日期,2018年5月1日,工程竣工验收。施工期间,丁公司未支付工程款项,黄河路桥公司也未开具发票。解析:黄河路桥公司于2018年5月1日发生纳税义务。【案例5】远方路桥公司为一般纳税人,2018年4月30日前向戊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111万元,2018年7月1日,戊公司对该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时,核减1.11万元。解析:远方路桥公司应向戊公司开具红字发票1.11万元,其中:税率为原税率11%,税额为0.11万元。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开具发票时间的关系

在发生真实的经济业务活动的前提下,发票开具时间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互为因果关系。(一)已发生纳税义务且业主要求开具发票,建筑企业应向业主开具发票,并在次月纳税申报期内申报缴纳税款,相应的销售额和税额填写至纳税申报表的附列资料(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开具其他发票”栏次中。(二)已发生纳税义务但业主未要求开具发票,建筑企业仍然需要在次月缴税申报期内申报缴纳税款,相应的销售额和税额填写至纳税申报表的附列资料(一)“未开具发票”栏次中。日后需补开发票时,在申报表的附列资料(一)“未开具发票”栏次中以相等的金额负数填报。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负数填报方式,通过纳税人客户端是不能实现正常申报,票表比对不能正常通过,会出现比对异常锁盘,需前往税务端进行强制申报,同时要提供相关的佐证资料,证明该业务是真实、合法的。(三)未发生纳税义务,业主要求开具发票,属于提前开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提前发生。在次月纳税申报期内申报缴纳税款,相应的销售额和税额填写至纳税申报表的附列资料(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开具其他发票”栏次中。

五、结论

第5篇:纳税申报管理范文

1、税务管理风险:销项税、进项税金额确认不准确、不真实影响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影响增值税申报金额的准确性存在税务合规风险。财务部税务会计核对营销部与财务部的电力销售情况,确定当月销项税额,并正确区分电力销项税额和价外费用销项税额;核对当月进项税发票与财务账面数据,保证发票及时认证,确认当月进项税额,正确计算应交增值税金。

2、税务管理风险: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编制不准确导致纳税申报金额不准确存在税务合规风险。每月十号前,供电公司将上月《电力企业增值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传递单》、认证结果通知书、认证结果清单递交省公司财务部。省财务部负责税务工作的处室的税务会计汇总全省售电收入销项税与进项税额,计算出应交增值税,然后按照收入比例将应交增值税在省公司本部及各地市供电公司进行分摊,编制增值税分配表。各地市供电公司财务部税务会计汇总省公司增值税分配金额、价外收入销项税额,合并填列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经财务部主任、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后,在所属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并缴纳增值税。

3、税务管理风险:销项税金额计提不准确,造成纳税申报金额错误,存在税收检查风险。地市公司每月编制税金稽核报表,与月度报表一同上报省公司。税金稽核报表中增值税销项税来源于月报中利润表的营业收入乘以应税税率,同时,销项税应区分售电收入销项税与价外收入销项税,税金稽核表中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与月报中应缴增值税明细表中的销项税进行比较。对于差异金额地市公司需做出合理解释。财务部税务会计每月审核税金稽核表,分析是否存在异常差异,如果税金稽核表中的差异原因存在异常,则查找异常原因。经财务部主任或分管主任审核后,由报表管理岗将税务稽核报表与月报一同上报省公司。

4、进项税发票未及时认证,进项税发票未按要求取得,导致部分进项税额不能抵扣,造成公司多交增值税。财务部税务会计不定期对单位进项税抵扣情况、进项税发票取得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税控系统中的已认证进项税与账面数是否一致;检查进项税额账面数与相关科目,如购电费、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等科目的钩稽是否存在重大异常。如存在当期未认证抵扣进项税、大额购进未取得增值税发票情况,按考核办法对业务部门进行考核,以督促业务部门及时取得进项税发票,如有异常说明原因

5、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编制不准确,导致纳税申报金额不准确,增加潜在税务合规风险。每月,省公司财务部负责税务工作的处室的税务会计根据母公司报表利润数计提所得税,并按照各地市总收入所占母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在省公司本部和地市公司间分配所得税费用。地市公司财务部税务会计依据所得税分配表进行所得税纳税申报,纳税申报表经过财务部主任、公司主管领导审核。

6、企业所得税支付的账务处理不准确、不及时影响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地市公司财务部税务会计依据税收通用缴款书、银行回单或扣款回执在SAP财务模块中进行所得税缴纳的账务处理。

7、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编制不准确影响汇算清缴金额的准确性可能导致公司利益受损或存在税务合规风险。省公司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各地市公司财务部税务会计上报纳税调整事项,地市公司财务部主任对纳税调整事项进行审核。

8、未及时对适合公司的税收优惠向税务机关申请,无法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影响公司利益最大化。财务部税务会计不定期查看税收优惠的相关政策,如有适合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协助省公司向税务机关申报。

9、未妥善保管发票可能导致发票管理不符合税法规定或者发票遗失造成公司潜在财产损失。地市公司财务部的税务会计根据公司自身业务的情况提出增值税发票以外的购买申请,财务部主任审核。税务会计对每次发票的领用情况进行发票统计或将税控系统中的专用发票汇总信息作为对每次发票的领用情况进行的统计,定期核对发票领用数量、使用数量与留存数量,确保账实一致,发票存放在保险柜中。财务部独立于发票管理的岗位对发票进行盘点。

10、未对发票实行统一管理导致发票使用不符合公司规定或者未能及时知晓发票遗失情况造成公司潜在财产损失。地市公司的营销部门自行打印电费普通发票。地市公司营销部的业务部门提前向本单位财务部门提出增值税发票的用票申请,由财务部税务会计结合其实际业务量进行审核后,交财务部主任审核,财务部统一购买。地市公司营销部不定期联合审计部对下属单位电费发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电网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的实务操作案例

1、风险案例主题:所得税管理管控不严、造成补缴所得税;

2、案例简述:在国税局税务检查中发现,2005年、2006年列支了以前年度费用,形成了补缴所得税的结果,增加了税务检查风险;

3、处理结果:完善所得税管理管控程序,按内控要求严格执行资金审批程序;

4、风险名称:所得税管理风险;

5、风险产生原因:企业所得税支付的原始票据不及时影响所得税申报的准确性,财务部会计人员未严格审核报销单;

6、风险影响:费用报销审批程序不要给公司造成税源浪费,增大公司的运营成本;

7、风险控制方法:各部门费用报销时需填写费用报销单并经过部门负责人和费用归口部门负责人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