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纳税监管范文

纳税监管全文(5篇)

纳税监管

第1篇:纳税监管范文

[关键词]减税降费;纳税遵从:税务机关

一、引言

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以其强制性取得财政收入,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同时,税收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在世界各国税收领域中,比较看重的一个关键问题也始终是纳税遵从的问题。企业一旦存在着纳税不遵从问题,不仅会带来税收收入流失问题,也会间接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所以说,税收流失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政府。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与此同时,减税降费的步伐也迈进了一个新时代,一系列全面降低成本的措施也极大的完善了我国的税收制度,大大在质量等各方面提升了我国税收的营商环境,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伴随着国家持续加大的减税降费力度,使得国家财政收入面临压力正逐步加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就在于纳税人的纳税不遵从问题上。所以,如何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无疑会促进一国财政收入的增长。由此,本文将建立在减税降费的角度上,研究在当前背景下企业纳税遵从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提高企业纳税遵从,从而进一步缓解国家财政收入流失的压力。

二、文献综述

在国外已有的文献中,对税收遵从性的研究较早,且研究也已经比较多,而且相应的知识结构也比较发达。许多学者运用预期效用理论、博弈论、经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其税收征管理论和模式过于强调介绍,而缺乏深层次分析,这也是税收征管实践的不足之处。没有从一般税收环境和纳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也没有足够全面、系统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定性的多边讨论。[1]目前对税收征管的实证分析较少,主要集中在税收征管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性。在国内的文献中,其研究广度、深度都远不及发达国家,不难看出我国对纳税遵从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加,涉及的内容范围逐渐扩大。因此,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基于模型对纳税遵从的研究;对纳税遵从的概念进行分类,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但减税降费伴随而来的纳税遵从问题仍有待深入。[2]

三、现状与问题

(一)企业纳税遵从现状

1.国家税收收入水平变化近几年来,我国的税收制度一直在进行调整,税收调整的主旋律就是减税降费,随着税率不断下调,税收法制化不断推进,企业的纳税遵从有所提高,税收质量明显提升,前景稳中向好。此外,国家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相对稳定,这说明在减税降费的大环境下,国家税收没有发生剧烈波动,原因可能是企业规模化进程有序推进、税务机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税基不断扩大、纳税人纳税遵从度稳定上升,但仍有待提高。[3]2.小规模企业遵从性不高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以来,企业纳税遵从度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税收不遵从现象,比如:存在颠倒报税流程现象,这就导致发票无法开具;存在对税法了解不足问题,纳税人不愿参与纳税学堂;[4]部分纳税人在需要发票时,才发现没有申报和清盘;还存在着部分纳税人对交税不理解,存在偷税漏税的侥幸心理。

(二)企业纳税遵从存在的问题

1.减税降费政策存在冗杂。随着减税和降费政策的不断扩大,税收优惠不断普及,政策设置也越来越复杂,包括数十条政策并且具有不同的有效期,涉及税收法律、法规等各类文件,同时涉及十多个税种,优惠方式有六种,其中六种与纳税人有关,税收政策为不同行业提供税务优惠。[5]但由于政策设置复杂,这使许多企业都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各种税收优惠,导致纳税人无法尽享自己适合的税收优惠,甚至在税务机关内部,部分工作人员对相关税收优惠的应用也缺乏充分的理解。因此,政策的冗杂造成了纳税人遵从性不高。2.政策执行具有滞后性。目前,我国在实施税费减免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明显。纳税人不仅需要根据减税减费政策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清单,同时也要报告核算部门。一方面,这项工作的交叉增加了税务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降低其税收遵从性。[6]即使使用了信息技术管理平台,但在减税降费的实施过程中,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还要按照上级规定的期限,规范各项工作。他们还要与纳税人直接沟通,由于工作量大,税务人员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分散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造成了减税减费的执行滞后,这大大降低了税收遵从性。3.政策的执行缺乏规范性。税务机关是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机构,然而,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一些企业却无法从减税和降费的红利中获益,在实践中,税务机关往往受到政府对组织收入的要求,同时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领导偏好。[7]尽管税务机关在管理和协调方面有一定的指挥作用,但由于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与税务顾问数量有限形成鲜明对比,税收征管双方的不平衡导致税收征管相当困难。这也将导致低税收合规性。4.地方政策推行积极性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减税降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地方政府积极参与,那么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将事半功倍。政府债务负担日益沉重,地方政府会通过各种手段和行政收费增加税收,这导致在国家减税和降费的框架内,非应税收入的比例不断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的减少使税收增长率的下降更加严重,实际情况降低了政府推进税制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8]一旦地方政府降低了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纳税人的积极性会降低,所以,对纳税人的遵从度也有一定影响。

四、国外经验借鉴

(一)德国严格的纳税申报制度

德国税务局将计算机技术整合到税务机关中,并集中处理税务相关信息,以便通过使用税务相关信息提高税务合规性。第一,对所有单位和个人进行编码,并发放税务卡;第二,聘请专业审计员利用信息和数据帮助纳税人处理申报事宜;第三,只要纳税人有银行账户,他就可以直接扣收纳税人的应纳税款;第四,利用大数据监控纳税人,识别风险,控制有问题的纳税人。严格的监控提高了纳税人的合规性。德国税收体系更加复杂,在德国,只有少数纳税人需要当场申报。大多数纳税人依靠税务的纳税申报表,这不仅方便了税务局的管理,同时也保证了报税表的质量。[9]

(二)韩国纳税人权利保护官制度

权利保护官是保护纳税人权利的一种代表。从1999年开始,保护官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暂停调查权力,纠正权和惩罚权。目前,中国的税务系统还没有建立一个保护纳税人权利的专员办事处类似的机构。虽然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审查和司法程序解决,但不太有利于在豁免后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也不太有利于保护纳税人的权利。[10]我国对这种制度的借鉴在于,可以效仿设置这样的权利保护组织或机构,它全面负责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从而使纳税人的权利得到保护,自愿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得到改善,进而提高纳税人自愿遵从度。

(三)美国纳税遵从评估项目

美国改善税收遵从性的典型项目主要集中在税收遵从性评估项目和国家研究项目上。美国财政部通过其报告提出了七项具体措施,包括通过立法提高税收遵从性,坚持对税收遵从性的持续研究,进一步改善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地位,加强税收立法的配置,税收服务的转换和现代化,改革和简化税法,加强各方合作。此后,美国政府根据税务机关的研究结果,提出需要综合治理,同时定期评估税收合规性,优化税务机关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信息水平。美国实践应能给予我国税务机关极大的启发。

(四)澳大利亚纳税遵从模型

“遵从模型”通过将各种激励因素、绩效和税务机关李兰,张晓萌,贾存慧:减税降费背景下税务机关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研究采取的措施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影响不同遵从行为的因素。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态度分为四类,并分别对应针对性策略。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纳税人的遵从水平,建立了新的税企关系,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使税务机关能够更好的掌握纳税人的需求,从而准确把握制约税收遵从性提高的关键因素;作为“遵从模型”的核心和关键,双方应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如果纳税人不能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它们可以采取更有利和更高级别的措施;与时俱进,完善税法。

五、对策建议

(一)落实好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继续推进税费减免工作的重要基石,财政公平原则应贯穿于税收立法、税收征管、风险防控等各个方面,要始终如一地推进,要始终坚持完善所得税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并不断对我国的税收制度体系进行规范和完善,整合和重塑。首先,应避免频繁修订减税降费相关政策,这会使得资源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造成重复消耗,第二,进一步完善减免政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地发挥预期影响并促进纳税人遵从。同时,我们应加强降低行业减税门槛。对于税负普遍增加的个别行业,特别是复杂的增值税,加强减税降费力度,扩大减税降费覆盖面,从而实现税负的普遍减轻。规范减税降费的实施标准,简化政策的实施,提高政策实施的功能性;让更多纳税人更容易、更舒适地享受政治红利。

(二)提高税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对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提高其业务能力,这是由于减税降费是由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业务水平和税务人员的素质将对政策的实施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提高办税人员素质就能够使其利用政策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确保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实。由此,为了普及更多纳税人并深入了解运用政策,我们必须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政治执行人员的整体能力。建立良好稳定的税收征管制度,建立高效的执行团队,光靠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是不够的,还要依靠集体力量和凝聚力,让税务人员在政策执行中发挥作用。[11]

(三)建立高效规范的执行机制

为了建立高效和标准化的政策执行机制,有必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合作。一是在落实减税降费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扩大信息交流,明确不同机构的具体职责。此外,还需要税务机关内部的协调和沟通,以完善减税和减费政策的实施机制,为明确各项服务的工作内容,可设置专人负责政策的执行或联络。同时,要加强对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反馈,加强事后监督,赋予纳税人权力,对于政策理解不到位而无法自行申报的纳税人,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其次,要完善反馈制度,通过调查纳税人满意度并及时走访纳税人,了解和处理纳税人在使用政治红利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享受政策红利的获得感,从而提高纳税人的遵从性。[12]

(四)促进地方税收实现收支平衡

第2篇:纳税监管范文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风险管理;对策

营改增之后,税制变化对于建筑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规范管理的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对建筑企业应用相关财务和税务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文中,为了使建筑企业能够适应税制变化,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产生的风险

(一)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税负

1.大型机器设备更新周期产生,增加了税负

当前,建筑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特点,其对于机械设备有着十分严格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经常会根据资金采取外购或者租赁的方式来实施施工工作,以此满足需求。针对营改增之前采购的大型机械设备,因为运行时间比较长,使得建筑企业在改增值税之后,机械设备处于更新的周期中段,导致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税负。

2.有效的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一

定难度,使得税负上升在建筑企业施工期间,因为各个工程项目属于分散化施工的方式,如果强制性统一采购建筑材料,往往不具备经济性,时间上也无法配合。实际情况是部分建筑部门为了减少成本输出,通常在项目区域选择纳税单位来采购材料,其中很多供货商还都是小规模纳税人,另外很多建筑工地在偏僻的地段,一些开支甚至连发票都无法获取更谈不上专票。所以建筑企业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复杂性,现阶段存在一定难度。

3.劳务人工成本使得税负增加

建筑业具有劳动密集的特点,劳务人员成本费用在整体工程造价中占据较大的比例,特别是企业管理越规范、规模越大,人工支出占比越高。但目前这一块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使得建筑企业税负增加。

4.工程造价水平

在实施了增值税之后,税金的计算方式和各种类型的收费标准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对工程造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对增值税知识及政策的了解水平高低也会对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增加了建筑企业资金压力

受到建筑行业相关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对于工程款项的收取以及应税行为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并且不同步,在具体的施工期间,相关的工程款项以及材料费用并非是经过验收便立刻获取的。建筑服务预收款,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由于收到预收款时没有对应成本,税额较重,留抵税款不能退款,在建筑周期内,税负不均衡,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

(三)普遍存在的挂靠现象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挂靠方利润不可能从被挂靠方公司拿走,实务中大量出现的是以票抵账的行为。挂靠人通过私立名目代开发票冲抵被挂靠人账务,借机拿走本属于项目利润的部分的情况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私下购买假增值税发票或虚开增值税发票冲抵被挂靠人账务,这些违法操作手法,给被挂靠方的财务工作带来很大困扰,给被挂靠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二、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风险管理措施

(一)计税方式的选择

在一定的条件下,纳税人对于计税方法是有选择权的,但是一旦选择就轻易无法变更。某些项目如果单纯从税负角度测算,简易计税方法优于一般计税方法,但是从项目总体利润测算,却出现了一般计税方法下利润水平高于简易计税方法下利润水平的情况。选择一般计税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应交增值税可多可少,但是利润额比较高。如果从利润角度考虑,选择一般计税对企业更为有利。特别对于有很多项目的建筑企业而言,就会要求按项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如果没有做到项目明细核算,有可能导致主管税务机关按照较高的增值税率要求企业纳税。在这种情况,应综合考虑企业实际状况,选择对企业整体发展比较有利的征税方式。

(二)关于甲供工程的风险防控

“甲供材”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将甲供材从工程造价中剥离,分别就甲供材和施工工程进行招标。如果将甲供材料包含到工程造价中,会产生一系列税务风险。甲供材料时,发包方和施工方分别采用“预付账款”“预收账款”核算,施工企业须按照含“甲供材”金额的结算额向发包方开具增值税工程发票(10%或3%)。发包方也应就“甲供材”向施工企业开具增值税材料发票。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发包方没有销售材料的经营范围,根本开不出销售材料的增值税发票给施工企业。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包方将“甲供材”视同销售,向施工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是行不通的。而施工企业没有取得“甲供材”的成本发票,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纯粹要申报缴纳10%或3%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由于无“甲供材”的成本发票,只有领用“甲供材”的领料清单,甚至不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故在投标甲供项目和签订甲供合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控上述税务风险。

(三)构建健全的增值税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实施增值税之后,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增值税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构建一个健全的增值税管理制度体系。增值税的管理内容主要包含组织税务知识学习,增值税发票领取、增值税发票保管以及增值税申报缴纳等,并且制定出完善且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一环节是建筑企业在改增值税之后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规模以及管理来设置一定的税务部门或者安排专业人员实施管理工作,以此预防风险的出现。

(四)加强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

供应商的好坏对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有着直接的影响。全面实施增值税后,为了有效的抵扣进项税额,建筑企业应当重新规划选择供应商,首先,明确供应商自身是否具备一般纳税人的身份,构建健全的供应商信息库,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将供应商信息补充完善,掌握好供应物资的具体价格以及供应企业的信誉度和进项税率情况。供应商自身是否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进项税抵扣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企业的成本。因此,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在综合权衡含税报价的基础上,多加考虑足额抵扣进项税款,以此筹划增值税纳税,进而降低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负。

(五)加强挂靠管理

全面改增值税后,原有挂靠经营模式将受到致命冲击。增值率的进项和销项环环相扣,所交税额为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后的值,企业要把挂靠项目当直管项目来管,要对项目部的资金、票据和物资等实现全面管理,才可能对进项税票全面管控,以避免因项目部虚开增值税发票而导致的企业法人和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出现。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管理能力,变挂靠为合作。

三、结语

建筑行业实行增值税政策,对于建筑工程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表现在税负、物资采购等管理过程中。因此,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熟练掌握增值税政策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根本要素。国家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对这一现象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增值税风险问题,使其满足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玺.建筑企业“营改增”之后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6.

[2]张望军.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J].经营管理者,2017.

第3篇:纳税监管范文

1.1在外施工人员个人所得税解决措施

针对在外施工人员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问题,比较合理的做法就是最好能够在建筑施工企业所在地缴纳,这样比较统一,也好管理,不容易出现重复征收情况。即使没办法争取统一在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也不应该按照总工程造价款的一定比例来征收个人所得税,而是要按照施工人员个人的薪金收入来计算个人所得税。要想成功争取到这个结果,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要完善和规范经营管理活动,并尽量提交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单位要求的相关资料。其次,驻外施工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要在工程所在地发放,而是要在建筑施工企业总部所在地发放。最后,加强与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单位沟通、交流与协调工作。

1.2工程结算中营业税及其附加解决措施

由上文可知,工程结算营业税及其附加的难点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工程让利及提取的税金金额和甲方代扣缴存在差异性所造成的。一方面,需要解决工程让利是否应该纳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范围的问题,其实根据营业税实施税则的规定,让利部分是不应该被当作工程结算的,不应该被认定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的,所以,施工企业在办理结算的时候,要避免在结算报告中使用“让利”这两个字眼。另一方面,关于施工企业与建设方代扣代缴形成的营业税额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问题,实际上建设方审批的工程结算要远小于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的工程完成量,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筑施工企业确认工程结算收入时尽量将时间保持跟建设方审批的工程结算一致,尽可能按建设方审批的工程结算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并计提营业税。

1.3建筑施工企业企业所得税难点解决措施

首先,将驻外分公司的施工工程严格控制在甲方签批的工程进度结算之内,遵守收入成本配比的原则,确认进度时要严格审查成本费用是否全部入账,杜绝成本费用入账不及时行为,并按时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如果是持《外出施工经营许可证》施工的,则要在签订施工合同后及时应税务机关要求到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外出施工经营许可证》,办理工程结算时要了解相关需要提交的资料,对于提供资料有困难的,比如在偏远山区,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让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给予出具所得税管辖征收证明文件。一般这样操作后,在办理工程结算时,工程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大多不会扣缴企业所得税,但是各地税务机关要求不一样,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工作,才能得到税务机关的理解和支持。

2结论

第4篇:纳税监管范文

一、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风险

首先是政策性风险,要求工作人员认真研究国家的税收政策,保证在合法的前提下节税,否则就存在政策性风险。同时,国家的税收政策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果工作人员不能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税收政策,对于这些政策的理解存在局限性,就很有可能会引起政策变化风险。其次是经营风险,因为纳税筹划具有明显的计划性,需要先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一旦实际运营情况与预计不符,筹划活动很有可能也会随之失败。因为一些税收政策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经营目标,就没有权利享受相应的税收政策,最终不但达不到节税的目的,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税收负担。第三是执法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我国相关法律虽然明确了税收规定,但是一些具体条文还不够细致,这就导致企业与税务部门在对一些政策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引起风险;二,一些税收事项本身就具有可变范围,执法部门在这一可变范围内拥有裁量权,执法过程可能因此存在偏差;三,国家本身对一些避税方式可能原本是默许的,但是在完善税法政策的过程中可能又突然开始抵制这种方式,导致纳税筹划失效。最后企业本身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就存在一定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点风险来源:一是方案本身就不切合实际,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导致执行失败;二是执行方案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积极配合,导致方案执行受阻,引发风险;三是对于方案政策的执行不够彻底,导致筹划活动没能成功[1]。

二、加强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该认识到纳税筹划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首先,筹划人员要树立法治观念,仔细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其次,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不能急于求成;第三,要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核算,明确企业在财务管理以及经营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尽量降低纳税筹划活动的风险;最后,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预警功能,根据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新财务指标,一旦发现风险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及时对方案作出调整,有效避免各类风险[2]。

(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企业要积极完善与纳税筹划有关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要及时发现企业运作流程中的漏洞,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旦发现纳税筹划中存在风险,就要对相关制度以及运作流程进行梳理,找到风险来源,并及时解决。同时,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积极配合,纳税筹划管理人员要与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积极沟通,准确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运营情况以及业务流程等,相关工作人员一起为纳税筹划提出建议,提升筹划方案的实际性。

(三)用动态眼光看待纳税筹划工作

纳税筹划管理人员一定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国家税收政策,仔细研究政策细则,有效利用其中的政策点,在不违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企业利益最大化。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筹划方案,避免政策变化导致筹划活动失败。同时,管理人员还要敏锐洞察国内以及国际的经济形势,准确预测经济的变化趋势,并根据这些趋势选择合适的纳税筹划方案。另外,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明确纳税筹划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方面是避免由于目标不明确引发风险,另一方面是使该项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如果为了眼前的节税利益放弃企业长远发展利益就得不偿失了。

(四)提升纳税筹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纳税筹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可以加强对这些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学习税收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以及风险管理知识,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进行纳税筹划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规避风险。其次,企业可以聘请纳税筹划专家负责该项工作,企业内部筹划人员协助其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专家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国家政策以及市场形势都比较了解,但是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了解,因此要求企业将自身财务情况、业务流程等信息真实全面的反应出来,保证筹划方案切合实际。

三、总结

第5篇:纳税监管范文

关键词:纳税统筹;建筑行业;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生存环境也越来越严峻。建筑企业对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同行制度不完善,导致我国建筑企业普遍“落后”。因此,在日常建筑业中注重财务管理的价值,在建筑管理中注重税收统筹的实施效果,才能保证建筑业的顺利发展。

一、纳税统筹

(一)纳税统筹的含义。税收筹划是指企业或公司在日常经营和发展中对税收情况的整理和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全面规范和约束纳税工作,实现企业纳税协调的定义。协调工作不同于简单的日常管理,有针对性,相对公平合理。总体而言,建筑企业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行业的未来发展。提高税收筹划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税收筹划,一方面减轻企业税负,另一方面提高企业规范管理的优化水平。建设施工、企业管理要实施税收统筹必须事先做好规划,全面提高企业税收统筹的优化水平。(二)纳税统筹的特征。统筹计划工作涉及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点,纳税统筹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合法性是纳税统筹最基本的前提,建筑行业、企业管理都需要在合理的规章制度上,所以统筹工作不在合理规章制度上就属于违规行为。第二点,纳税统筹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无论哪个企业实行税收统筹,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它并不是完全按照统一的模板进行,而是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经营济,从而达到税收利益的平衡。第三点,纳税统筹具有一定的前提性,建设和企业管理存在着纳税缺口,给企业带来经济和职业损失。为了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税收支付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税法的具体规定提前准备,以确保有效的改善建筑行业和企业管理的效益提升。第四点,纳税统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面对我国市场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无法确定税收筹划的具体变化,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因此,税收统筹需要不断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纳税统筹与建筑施工行业之间的关系

建筑施工行业的日常经营与发展,对税收筹划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节约企业的税收支出。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纳税统筹工作必须与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协调。纳税统筹与建筑施工行业之间的关键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业对施工现场没有规定,往往跨地区、跨单位、税收配额申请较大,再加上施工现场安全等因素,施工企业难以实现全面控制的现实。因此,建筑业的纳税申报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征收。如有错误,税务局无法进行深入核查。工人工资无法全额申报,税务机关也无法核实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情况。其次,施工环节的员工人数多数不固定,施工单位应尽量按照全体员工申报。与核查方法相比,纳税要少得多。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建筑工人的工资、薪金实行集体申报,税务机关不得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最后,建筑施工环节与建筑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支付员工劳动费:第一,它涉及到雇员的个人所得税。为保证施工期间的内部安全,施工负责人可以直接根据工资表申报,省去了施工期间烦琐的手续。第二、建设单位是个体工商户,在支付劳动报酬时,可以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开具发票,并且施工人员与建筑施工单位是一种服务关系,不存在社保等巨大风险。

三、纳税筹划工作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应用

(一)增强纳税意识。建筑业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提高税收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是合理避税。然而,由于一些企业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偷税漏税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的税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公司并没有感到错误,尽管面临着极其严重的法律风险和对未来的毁灭性打击,建设公司仍然处于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这种状态是错误的。因此,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提高自身在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声誉的不断提高。(二)提高财务管理。税务筹划,属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从表面上看,税收筹划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合理管理,促进自身实力的提升。从深层次看,建筑业的经营管理可以达到与财务管理相协调的状态,减轻复杂施工现场的额外负担。在税收筹划符合税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三)业务活动中的应用。在法律方面,建筑业本身可以自觉地依法规范纳税行为,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纳税工作做出合理的日常安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税收统筹在建筑业中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财务管理水平、协调纳税为市场、经济效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建筑业的精细化相比,税收统筹可以合理保证建设成本、管理水平和纳税安全。因此,税收统筹可以有效保障建设,从而实现我国建筑业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茹刚.论纳税统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19(26):145+147.

[2]刘莉洁.浅谈建筑施工行业财务会计管理[J].纳税,2018(19):110.

[3]赵志.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风险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12):51+53.

[4]张永杰.王艳霞.针对我国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应用分析[J].河北科技技术,2018.22(06).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