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数学业务工作计划

第1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结合空间光学遥感器实际生产业务情况,分析了整个加工生产车间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光学遥感器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MES)的生产需求,提出了面向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的MES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统一产品基础结构的制造类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BOM)管理、面向多专业特点的制造过程协同管理和面向闭环的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并介绍了目前的应用实施效果。

关键词:

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管理;制造执行系统;集成应用

1引言

随着航天产品设计复杂程度的增大,使用交付时间的缩短等情况逐渐增多,对航天企业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排产、资源调配等粗放式管理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也无法实现精益制造的管理要求。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过程存在多型号并行研发和交产的现象,导致设计方案频繁变化,令后续加工工艺、物料、设备资源等需求也必须快速反应,随之变化。同时,在某型号部分生产任务急迫的情况下,就会存在加塞生产的现象,打乱了原生产计划。离散型制造模式在严格的型号质量要求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时间节点,需引进以实现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的集成制造为目标的[1],满足行业需求的MES。MES体现一种生产模式,把产品制造系统的计划、进度、追踪、物料、质量、设备等一体化管理[2]。航天企业实施应用MES,可以对整个加工生产进行监控,管理资源可以更灵活地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跟检零件工序级,生成完整的产品质量数据包;记录每个加工生产环节执行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可以有效地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追溯管理。这里针对航天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特点,介绍其MES的应用情况。

2面向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的MES体系结构

2.1现状分析航天产品的研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型号有严格的时间节点控制要求和产品保证要求,各个分系统与整星之间的信息交互频繁,由于技术状态变化引起的设计与制造协同过程复杂,涉及的专业也多种多样。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过程可按专业划分多个制造单元,如机加、电装、部装、总装、复材、光加等,通过详细调研,归纳总结各专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a.生产过程中计划执行状态管理存在困难:由于专业流程复杂,每个生产加工任务的时间都是确定的,但专业内部和跨专业的生产过程具有不透明性,需要计划员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关注、协调实际生产内外存在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如不能实时关注计划的执行情况,就很难掌握各种设备资源的动态使用情况;管理人员如不能及时掌握各个专业生产加工任务的进展、执行情况,就不能为后续生产加工计划提供合理有效的加工周期。b.产前准备效率需提高:在型号加工生产前,调度、计划员等相应人员,需要根据各个型号的生产加工任务或任务变更动态协调相应资源,依据协调后的资源进行排产,造成计划编制量大,难度也同时加大;生产要素输入和生产环节存在脱节问题,图纸、料单、技术要求等不能快速下发到生产部门组织生产加工;设备实际操作工时的不确定性造成生产加工任务的有效工时不准确。c.质量数据包需更有效、实时地随生产过程流转:在型号加工生产环节,采用跟检及终检的方式,每一级检验都需要填写相应的检验信息,有时生产和检验人员在产品交检后获取检验数据不及时。

2.2体系结构航天企业在实施离散型MES时,由于产品涉及的专业与复杂程度的不同,研究重点也不同,有研究工时管理、设备监控、作业调度等方面的[3,4]。空间光学遥感器这样复杂的航天产品,不仅要考虑其光、机、电、热、复材等多专业及多角色管理的特点,还要结合航天产品的技术状态控制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以较低的成本,高效构建向上能承接项目计划、向下能连接专业级生产单元生产计划的MES。根据以上定位构建如图1所示的MES体系结构,分为三个层次。a.表示层:面向航天企业科研生产管理多技术角色的特点,为如型号调度、生产调度、外协调度、生产计划员、核算员等多种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b.功能层:围绕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多专业生产流程,包含系统配置管理、资源管理、产前准备、工序计划、工序执行、产品检验和查询监控七个模块。系统配置管理和资源管理模块体现了MES的可配置性,尤其是多专业流程定制功能,为多专业生产协同管理提供了可能,也能为单件、小批量特点的航天产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统一的产品结构树构建制造BOM,所有生产加工任务都挂接在产品树上,并按照产品分类,建立按专业生产的管理模式。在各个专业流程中涵盖所有生产相关业务点,通过流程化管理模式清晰、实时地展现任务执行进展情况,体现每个业务点执行的具体操作。在工序计划分解和执行阶段,生产调度按照工序信息进行排产,并自动流转执行。在生产加工环节中,质量部门将实时记录质量数据到系统中,最终形成质量数据包,并实现对整个产品质量体系的闭环管理。c.数据服务层:是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一方面提供通过数据采集与对象感知等技术获取的现场加工检测设备、物流设备、制造资源等实时生产过程数据;另一方面,提供集成数据,包含通过集成接口获得的外部业务数据,集成关系如图2所示。MES可提供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工艺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接口实现其功能。

3MES在生产管理中的关键应用

3.1基于统一产品基础结构的制造BOM管理MES中的加工任务涉及不同产品,为满足设计与制造的协同要求,MES通过和产品结构基础数据库集成,完整获取产品结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名称、属性、层级关系等。生产管理部门依据此信息以及实际加工、装配、质量等要求,考虑工艺实际情况,在产品基础结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节点,将其属性继承到每个任务相应的属性中,并扩展相关属性,建立制造BOM,用于管理不同的加工任务,如图3所示。设计和制造部门通过产品基础数据库提供的统一的产品结构基础信息开展工作,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MES以此为依据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实现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管理。设计和制造部门通过产品基础数据库提供的统一产品结构基础信息开展工作,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MES以此为依据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实现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管理,如图4所示。

3.2面向多专业特点的制造过程协同管理基于MES与科研综合管理相关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多专业制造过程协同生产管理模式,如图5所示。在产前准备阶段完成光、机、电、热、复材等多专业项目计划、设计、工艺、原材料、定额工时等相关数据的准备,在工序计划管理阶段,由生产调度根据不同专业在各生产单元安排生产,在工序执行阶段,由班组领取并执行任务,同时进行产品检验。a.基于MES与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空间光学遥感多专业制造流程的统一计划管理。型号调度在项目计划管理系统中启动与生产相关的项目计划,并下达到MES,由MES将任务细化,再汇总至生产部门的周计划中进行生产能力平衡,生产部门计划员调整后形成周计划。通过系统间的集成,型号调度可以在项目计划管理系统实时查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执行过程中每一阶段完成的状态自动同步到项目计划管理系统中,打通了计划数据流和执行数据流,如图6所示,避免了生产环节出现“黑盒子”,能够为科研生产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及时、有效的提供数据信息。MES接收型号主生产计划后,按照各专业流程启动各生产单元的任务,进行工序计划管理。为了满足生产环节的要求,生产部门的计划员结合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情况,按主计划分解车间计划,生成可执行的工序级任务。在MES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主计划、工序级计划的流转情况。其中,针对生产计划的分解是动态的、滚动式的排产过程,从而能够更合理地安排生产加工任务,提高排产的合理性、准确性。计划员排产后,MES会将加工任务推送给生产调度,进行工序执行管理,由生产调度将加工任务分派给加工班组长,班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操作人员加工生产。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操作员在领任务、交任务的过程实现刷卡管理,通过读取员工卡信息,可以在系统上记录每道工序具体谁操作、工序开始时间、工序结束时间等信息。同时,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通过MES查看生产加工信息、技术要求、图纸等信息。b.基于MES与物资系统、工艺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产前准备管理。在型号加工生产前,需要完成相应的产前准备,才能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产前准备主要包含图纸的归档和分发、物料的齐套、工装的准备、工艺文件的编制等。在MES生产流程中,依据专业配置流程,并为流程中各角色设置相应的操作点,相关人员可以在任务发起后在工位上刷卡领取任务,提前进行产前准备,执行完成后刷卡提交工作。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任务流转情况。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受控电子文件随流程流转至生产部门,便于随时查看。工艺人员根据设计数据在工艺管理系统中进行工艺编制和审签。工艺文件是生产执行过程中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若不能被企业内部系统共享,将会使工艺设计过程与计划、生产等脱节,无法为企业内部其他系统提供有效的工艺信息。通过工艺管理系统和MES的集成,MES能够自动获取相应加工任务的工艺路线与详细工序内容,同时还能获取质量信息。针对MES中按专业管理生产流程的模式,工艺管理系统也按照专业给MES传递工艺信息,使MES能够有序组织生产,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可追溯,从而使系统能够动态、准确地跟踪整个加工生产过程。物资人员依据流转的料单信息同时在物资系统中进行物料配套。物资系统存储了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主要包括标准件、金属件、非金属件、元器件等信息,MES在各专业流程执行过程中有专门的备料、领料环节,在该环节与物资系统集成,进行同时备料,并自动获得各原材料的相关信息,并生成领料单。在电装流程中,需要生成装机清单,其元器件信息通过条码扫描方式获取,实时从物资系统中自动获取到元器件的批次、规格等信息。c.基于MES与工艺管理系统的集成,启动检验管理流程,在MES中进行产品检验管理。每道工序加工完成,操作者提交任务,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班 组分工,由班组长分派任务,检验班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检验员检验,检验员可以在领任务、交任务时刷卡,系统自动将检验员信息和时间记录到质量跟踪卡,为日后信息追溯留依据。对合格工序,自动生成带检验章的质量跟踪卡,所有检验数据形成质量数据包记录到MES中,为质量管理系统分析、追溯提供准确的数据。当检验员发现检验不合格时,可以在系统中发起不合格品流程,从而使整个产品的加工形成有效的闭环。

3.3面向闭环的生产执行过程监控面向闭环的生产执行过程主要以产前准备、计划执行为核心,整个加工过程围绕这两方面展开,所有加工流程中涉及到的角色可以通过流程跟踪生产进展状态,并按照计划执行相关的工作,流程执行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控派工情况、执行反馈等信息,对各专业生产单元的加工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后续,在各专业制造单元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物联制造环境,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反馈现场数据,除条码外,安装RFID等感知设备,建设工业互联网,再基于数据处理技术,为MES各应用功能模块提供所需监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前预警现场问题,管理人员可实时调整现场资源,优化生产流程,使生产过程闭环可控。

4应用情况

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用MES,它向上承接项目计划管理系统,向下集成各生产单元,可作为数字化制造平台的核心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基于统一产品结构的加工任务管理、加工车间分解计划及工序执行管理、制造资源管理、加工任务派发管理、生产加工任务过程监控等功能,目前二期建设完成,型号全面上线应用情况如下:a.基于统一的产品结构的任务管理,使任务管理更加清晰,生产部门能够获得准确的产品信息,避免设计人员和生产部门使用的产品数据不一致。b.在生产执行过程中,通过承接型号主生产计划,细化可执行的生产计划,使计划具有层级,操作性更强;通过计划的执行,实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使计划执行透明化。c.在生产执行过程中,通过计划的执行,使制造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避免了制造资源的浪费和冲突。d.加工任务派发通过刷卡管理,更方便地记录了每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和开始、完成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可以更准确地记录每个操作人员具体的实作工时信息。e.通过MES的可扩展性,可以与相关系统集成,更方便、准确地获得生产环节需要的数据,同时,能够为其他系统提供生产过程中记录的有效数据。

5结束语

作为航天离散制造型企业,MES发挥了计划与生产单元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是企业整个数字化链路非常重要的纽带。空间光学遥感器包含多专业生产流程,通过MES的应用实施,打通了从生产计划到产品加工整个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监控。通过MES和产品结构基础数据库、工艺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物资系统等的集成,实现了生产过程数字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各个系统传递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后续,还将应用MES打通生产单元内部的信息链路,深入到智能设备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精益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柴天佑,郑秉霖,胡毅,等.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控制工程,2005,12(6):505~510

2王丽虹,成平,杨冬.建立军品电子装联MES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13,35(7):22~25

3莫建亮.航天生产计划管理及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2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教务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070-02

Abstract: In today's internet age, the university is facing the unprecedented new situation and new challenges, "Internet plus" will be the new construction, it means that the Internet will be deeply integrated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o as to realize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the continual development in scal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s higher required, take Guangdong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for example, research, analysis and design a se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quirement analysis; system design

随着学校规模日益扩大,教务系统处理的数据量也日益庞大,因此,研发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加规范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交流和共享等服务。因此,基于对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现状和实际工作的需求研究与分析,设计一套适合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1 需求分析

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根据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现状和诉求,本系统主要使用对象为:教务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学生。

1)提供给学生:网上选课、成绩查询、网上评教、考试安排查询、学籍查询、等级考试报名等;

2)提供给教师教辅人员:成绩录入、个人信息维护、网上评学、教学任务查询等;

3)提供给教务管理人员:学生学籍管理、教学考评、教学计划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表编排、考试事务管理;

4)完成学生信息记录的数据管理;

5)完成与教务管理工作配套的相关规范报表的打印功能;

6)可以为管理员提供权限设置功能;

7)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统一定义用户、分配各种用户类型响应的权限,要保证每一用户只能在他被授权的权限内使用相应功能或操作相应数据信息。

8)用户身份验证与权限控制功能。

9)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系统需要依照预定周期进行自动备份操作,并要提供手动备份功能。

10)日志和安全:系统要提供用户登录的详细记录以及各种操作的日志,并能发现某些安全隐患。

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非功能性需求是以保证该系统的全部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满足的其他条件和标准,主要是:系统界面方面的需求、系统综合运行操作方面、系统的网络安全性能方面,并且确保全部要素都具有适用性、安全性、准确性。

2 可行性分析

分析的核心是估算系统研发成功的概率,以及以现有技术能否成功实现系统功能。本系统的主要用户是学生与教职工,因此要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与服务、匹配的操作界面,需要对以上两类主要客户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从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结论显示:目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教务管理系统是具有可行性的。

3 系统设计

3.1 网络结构

本教务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基于J2EE开发架构,使用MVC设计模式来开发,主要使用Hibernate进行数据源的收集整理,其能应用于各种复杂关系的数据库。使用Struts2框架来进行任务的调度以及页面的跳转,利用JSP来实现系统的页面。本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应用端和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模块。其中应用端的用户包括教务管理人员、学生和教师辅助人员。本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完善的、功能齐全的,基于“互联网+”,并且符合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教务管理各种功能需求的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Web应用端和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部分。

3.2 教学计划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包括课程信息、实验室项目信息、设置教学计划以及制定学期开课计划功能。其中课程信息设置是教师利用该功能进行录入/修改课程信息、删除多余课程信息、查询课程信息三个功能,满足教师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完成课程信息设置;实验项目信息设置是指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实验管理人员进行实验项目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设置教学计划是指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管理教学计划的老师利用该系统完成设置大学各年级/各专业信息、设置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教学计划、查询教学计划、复制教学计划;制定学期开课计划是指老师利用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读取学期开课计划、修改学期开课计划、设置学期全校功课、查看学期计划四个功能。

3.3 教学资源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教学管理人员对于教职工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和教学场地信息的录入、查询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

3.4 网上选课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选课处理:开设课程的确认、选课调剂以及查询学生选课信息;选课控制:选课的条件和时间设置;选课结果查看:可查看学生预选结果、统计学生选课结果以及查看正确结果等功能。

3.5 课表编排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基本信息设置、教学任务、课表编排以及课表查询等方面的功能。

3.6 学生学籍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报名注册、毕业手续、学籍异动、档案处理等数据的处理功能。

3.7 学生成绩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成绩录入、成绩查询、成绩登记册、成绩认定、基本信息设置、免修处理、成绩分析和重修处理等功能。

3.8 实践教学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设置学生基本信息、军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习等功能,也包括学生在该实践教学中的成绩及各类奖惩表现,以及各种可能的备注。

3.9 考试事务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设置基本信息、考试安排、试卷管理、排考设置、缓考/补考、考场记录、阅卷记录以及考试安排查看等功能。

3.10 系统管理子系统设计

主要实现日志、数据备份、用户管理、设置参数、数据字典维护等功能。

3.11 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结合系统应用环境,在数据库设计环节中我们需要结构化数据对象并设计不同对象间联系,构建最优数据库模式的过程,是系统研发的关键一步。本文中涉及的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教务管理系统面向多个用户,存在多个子系统,相对而言较为复杂,为保证数据库设计满足系统需求,数据库需要不断调试和改进。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数据库的设计,其设计的表结构直接关系到以后系统的性能以及数据的存储效率。

4 结束语

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种便利促使更多领域走“互联网+”建设道路,从而实现经营成本的降低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高校的数字化建设也不例外。本文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对教务管理现状和实际工作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从而设计出一套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通过应用该系统,可加快推进广东工商职业学院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务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闻娟, 姬留杰. 关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开放教育考试系统的一些研究[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1).

第3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以企业实际加工案例为具体工作任务,通过“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监控—评估”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如果实际案例已有预备答案,可以和学生的任务完成计划进行比较、评估和修正,任务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如在数控技术专业的“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以企业要达到的电气控制要求或者出现电气故障的案例设置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企业案例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或提出线路故障检测与维修方案,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研究教材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信息,小组合作研究方案,制定计划,如果企业案例有答案,则经过比较修正,得出任务完成计划,最后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良好。

二、小组拼图法

对于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的工作任务,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研究一项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难易程度根据小组学习基础程度分配,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讨论,每个小组成员掌握了分配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这部分专业知识的专家,然后由小组成员重新组合,成立新的小组,新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个小组,新小组任务是掌握工作任务中的所有专业知识,新小组每位成员在原来小组中已经掌握了一项专业知识,是这部分知识的专家,所以新小组每位成员都分别掌握了工作任务中各项知识点,每位成员负责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会小组其他成员,小组成员通过互相教授,咨询讨论,最后所有成员都能掌握各项专业知识。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电工技术”课程的工作任务“电路分析方法”教学中,一个典型电路问题可以用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等三种分析方法解决,为了掌握这三个分析方法可以将十五位学生分三个小组,每小组五名学生,每个小组负责学习掌握一个电路分析方法,经过学习研究,小组每位成员掌握了相应的一种电路分析方法,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五个新小组,每个小组三名成员,每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个小组,新小组的任务是掌握所有分析方法,新小组每位成员掌握一种电路分析方法,并负责教会小组其他成员,通过互相教授,研究讨论后每名同学都能掌握三种分析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灵活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高。

三、模拟演习法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根据任务计划进行模拟操作,以检验计划实施的可行性,以便于进行及时修正,如“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组装和调试”任务完成中,学生设计的控制线路通过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控制,检验控制功能后进行修正,验证成功后,再进行实物组装调试,如“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在“套类零件的数控加工”任务完成中,将制定的数控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通过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加工,根据仿真加工情况对工艺和程序进行修正,待仿真加工成功后再进行实际数控加工操作,保证了实际操作的安全和效率。

四、角色扮演法

在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可以模拟企业接受订单到完成订单后与客户交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扮演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角色,如其中一个小组扮演客户,另一个小组扮演厂方负责人,针对接受订单或完成订单后怎样跟顾客交流进行计划模拟,扮演接受订单后负责人进行生产计划安排,编程及工艺员安排工艺和编程,车间组长分配工作,工人进行加工等各个角色,各个角色可以进行互换,角色扮演法需要准备很多角色卡片,把各个角色的特点和任务描述出来,学生按角色扮演,不扮演角色的学生拿观察卡,根据观察卡中提的问题进行观察,对扮演角色学生提问题,进而找出不足,完善角色任务。通过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企业一线工作情况,学生兴趣浓厚,职业技能得到综合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五、工作站学习法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工作任务特点设置若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安排不同工作任务,各站工作任务之间最好没有关联,学生分小组在各个工作站轮流完成该站的工作任务。每个站有很多具体工作任务,各个小组轮流到各个工作站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完成工作报告,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各组成员通过交流学习中的困惑,弥补漏洞,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工科课程教学比较实用,如“数控加工”课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任务教学中设置工艺分析,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数控加工,质量检测等工作站,各小组轮流对每个站工作进行学习实践,然后进行集体汇报交流,某小组对某工作站有深入研究,会帮助其他小组解决对该站技术掌握的困难,促进全体学生对整个工作任务的熟练掌握。

六、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中的小技巧

第4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人才问题;解决方法

会计师事务所不仅仅是一般“资合”企业,更是有一批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人合”企业。其劳动过程主要是智力投入的过程,其运营主要是依靠人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说,拥有大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注册会计师是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事务所想要稳定长期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注重所内核心人员的管理问题。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现状

1.员工学历参差不齐

据权威机构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5万多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中,从学历来看,具有中专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2%,大专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5%,大学本科学历的占总人数的47.5%,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只占7.3%;从专业技术资格来看,具有CPA资格的占总人数的76.5%。目前,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数量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1]。

2.核心人才的流动性大

目前,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核心人员的流动性平均每年达到了30%,最严重的可能会达到50%,事务所两年一次人员大换血也变成了普通现象。这样的情况,对内,给事务所每年的招聘和培训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成本;对外,不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事务所人才构成相对单一

随着传统的会计和审计服务业务在事务所总收入中的比例下降,管理咨询等新业务比例在逐步扩大。新业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人才,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和律师为辅的人才库必须为事务所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但国内事务所的人才构成相对单一,缺乏开拓新市场的眼界和业务能力,制约了事务所的后续发展。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责、权、利的不匹配

一方面,对于大部分的注册会计师来说,他们除了执业,没有任何其他的业务来源,业务来源主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使得执业注册会计师对于自身发展没有安全感,使得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于业务的风险承担,事务所的主管部门制定的处罚明显是重师轻所,一旦鉴证报告出了问题,从重处罚签字注册会计师、从轻处罚所在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重大,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又不是利益获取者,两方面的原因即造成了责、权、利不匹配,这也是事务所人员流失的根本原因所在。

2.事务所的培训机制不健全

首先,企业已有的培训几乎都是针对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阶段技能培训,比如针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标准而办的培训,这样的培训确实能快速的提高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但由于缺乏整体长远的培训规划,使得这样的培训意义变得短浅,反而使执业人员产生个人发展的局限感和不安全感。

另外,事务所没有针对实习生或者非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从业人员的培训规划,无法做到从内部培养可用人才。人才的来源只有依靠招聘,这使得事务所用人成本和风险都增大。

3.事务所的人力资源规划不科学

事务所的业务有旺季和淡季之分,相应的,在执业人员的需求上也有分别。但是,很少有事务所将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化比例化,导致一到旺季,事务所就会大量扩张,招聘部门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寻找到大量的审计人员,这样匆忙的招聘,短暂的企业培训,使得招聘来的新员工不能满足业务的能力需求,也无法形成对事务所的忠诚。事务所没有科学的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只会产生恶性循环,增加员工的流动性,无法保持事务所的核心人才力量。

4.事务所过分强调物质激励,忽略精神激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激励因素理论指出,物质激励不是唯一的激励方法,除物质激励之外,还要有精神激励和成就激烈等激励方式。然而,在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就只使用物质激励这一种激励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事务所的核心人员的流动性。其实,这一群执业人士除了注重薪酬,还会注重工作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合作性和成就感,其需求也是复杂多样的,单一的物质激励方式并不能满足事务所执业人员快速发展的需求,也无法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去引导员工和企业的发展。

三、如何解决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问题

1.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人员规划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战略性决策,是事务所制定各种人事决策的依据和基础。企业通过人员规划可以将人员招聘计划、员工培训开发计划、薪酬福利计划和激励计划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首先,做出科学的人力资源预测,包括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

第一步,根据事务所的业务历史,计算出最优的项目需求人员模型,即不同规模的项目需要的项目经理、项目主管、高级审计人员、中级审计人员、初级审计人员的最优配比模型。

第二步,根据事务所对未来业务的预测和所内人员配比模型,计算出事务所需要的总人数。

第三步,根据事务所现有人员的情况,结合员工晋升计划、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分析和第二步计算出来的需求总人数,核算出事务所需要从外部招聘的人员构成及数量,完成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需求规划。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预测人员需求,提早采取有效措施保留和吸引专业人才,从而在业务旺季,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形成并执行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的招聘程序

招聘是事务所培养人才的首要环节,事务所应当严格坚持聘用标准和招聘程序,扩大人才来源以引进综合性的优秀人才。

(1)坚持聘用标准和招聘程序

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主要是通过招聘网站和会计师协会的招聘板块,招聘的对象主要是有经验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和高校财会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为了保证招聘质量,事务所必须严格遵循聘用标准“资格、资历、能力、性格”,严格执行招聘程序,并与决定聘用的注册会计师签订明确的劳动合同,在合同中规范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增强执业人员的工作安全感,也为降低事务所用工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与当地大学相关专业实习生的联系

与当地大学相关专业的就业办取得联系,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每年都有大量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事务所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事务所根据实习生的能力和表现,可以有选择性的与部分适合的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据有关数据显示,从实习生转为正式员工的跳槽率很低。这样,既缓解了从社会招聘员工的压力,实习生还能让事务所现有员工减少周末和晚上的加班时间,旺季时的实习生还大大降低了事务所的用工成本。对于事务所而言,培养实习生的忠诚比培养社会招聘而来的人员要容易的多。

3.注重员工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事务所想要获得优秀的人才,首先想到的就是招聘,可是结果往往不如所愿,招聘来的人员在能力方面和企业贴合方面都有所不足,频繁的换人和招聘一方面直接影响事务所的业务进程,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招聘成本和时间。其实,通过培养事务所原有员工是事务所获得优秀人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并执行系统的培训方案,形成符合事务所发展的梯级人才群。对于审计助理人员的培训,应偏重于实际操作和基本专业知识的提高;对于高级审计师和经理级人员的培训,还应包括项目管理、质量控制、风险防范、现代审计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培训以案例为主,充分调动参培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除了针对业务的培训,还应注意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事务所帮助各层次的员工进行事务所和个人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遵循事务所内部的晋升计划去学习去进步,让员工与企业一同发展,也增强了员工对事务所的忠诚,减少员工的离职率。

4.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等事务所核心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必要前提,也是留住事务所优秀人员的重要手段。事务所应该从工作投入感、专业技能、客户关系、考勤记录、特殊贡献等多方面对员工进行考核。实行绩效考核,能够体现出事务所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强化执业风险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管理模式,能够较准确的评估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更使得员工自觉产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投入感,增强事务所的集体凝聚力。

在事务所的业务旺季,执业人员经常在周末和晚上加班,这让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工作满足感和对薪酬的满意度降低。因此,事务所应根据行业水平和自身的企业规模来提高注册会计师等核心人员的薪酬水平。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多种激励方式并存的局面,比如在情感上关怀员工,不断增强相互的信任感和亲密感,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向上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有充足的归属感。另外,还应给员工提供成长机会或者有趣的项目,这往往是优秀人才提到的加入或者留在某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关键因素。

四、结论

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想要获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做到人员需求预测,扩大各种招聘渠道,注重员工培训和各种激励机制,只有不断的优化各个环节,才能保持事务所的力量,在市场中占有利的地位,企业和个人才能长期和谐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夏宁;辛星;徐国杉.《中外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竞争状况比较分析》.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2007.

[2]德斯靳;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科建设;学科状态;学科评估;数据仓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73-04

一、引言

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平台。学科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竞争力的基础,是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1]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报告在全国高校引起的反响再一次反映了学科建设在高校综合实力比拼中的重要地位,学科建设俨然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全国各高校将学科建设都放在了重要位置,很多工作都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然而,学科建设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工程,建设中会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如学科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科布局不科学,学科发展不均衡,缺乏有效组织保障、评价机制、监控手段和效益观念等。[1]针对学科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各高校学科建设研究人员也提出了若干对策,如加强学术队伍建设、突出特色学科优势、制定科学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完善学科建设评估体系等。[2]就笔者了解,各高校提出的学科建设发展对策、措施往往都是偏重于指导性的宏观规划文件,缺乏相应工具、信息系统来支撑实际操作,使学科建设工作无法更加有效地落实,对学科建设成效很难做出标准、客观、科学的评价。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与发展规划处学科办联合研发了学科信息平台,主要目标是使用信息系统支撑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增强学科建设的实际可操作性,提高管理效率,优化学科资源配置,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二、学科信息平台功能

通过调研,了解了规划处学科办的主要工作内容,确定了学科建设管理的主要业务需求,包括学科信息管理、学科规划、学科状态分析和学科评估,上海财经大学学科信息平台将系统设计为五个功能模块,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3]

各模块的主要功能说明如下:

(1)学科信息管理,管理重点学科、重点基地、重大工程、研究生学位点、本科专业等学科相关的基础信息。

(2)学科规划管理,设置学科规划基础信息,支持学校、学院两级学科规划,比较分析学科规划执行情况。

(3)学科状态展示,从学科角度全面展示师资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

(4)学科评估管理,维护评估指标体系,使用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学科评估报表。

(5)系统管理,管理系统的用户、角色、权限和一些基础配置信息。

下面对每个模块的设计出发点、功能、概要设计、作用做详细介绍。

1.学科信息管理

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基础信息如重点学科、研究基地、研究生学位点以及本科专业在全校业务范围内应该统一维护,保持一致,其他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方式来使用。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在学科信息平台中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由规划处学科办维护,研究生学位点由研究生院维护,本科专业由教务处维护;研究生学位点和本科生专业分别为研究生招生系统和本科生招生系统提供招生专业信息,同时也为教学系统提供专业信息。

该模块中重点学科的主要属性包含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级别以及批准时间;研究生学位点主要属性包含学科代码、学科名称、是否硕士点、硕士点设置时间、是否博士点、博士点设置时间、依托院系、学科来源、招生状态。系统主要功能是维护学科基本信息,包括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导出,为业务人员提供了统一维护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我校学科基本信息情况,其他系统可以共享数据。

2.学科规划管理

学科规划对学科建设、发展非常重要,没有规划,建设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学科建设既能起到引导作用,又能起到促进作用。高校学科建设最终由院系落实执行,因此学科规划除了需要有全校层面的宏观规划,还需要有院系层面的具体可执行规划。从图2的学科规划管理流程可以看出上海财经大学学科信息平台中的学科规划管理模块支持学校、院系两级规划和三级权限管理。

制定学科规划前统一配置学科规划基础信息,包括:规划类型,如按建设周期规划、按建设专项规划、单独学科规划等;指标类型,如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实验室、基础设施等;规划指标,如一级学科博士点、高级职称比例、SCI论文、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学校、院系在做具体规划时只需要根据实际规划情况逐级选择规划类型、指标类型、规划指标即可,然后为每一个规划指标填写规划目标值,也就是计划完成的内容,规划目标值可以是量化的数字,也可以是描述性的文字。

规划只是建设的开始,最重要的是跟踪规划执行情况,分析对比规划和执行结果。随着学科建设工作的进行会逐步产生一系列建设成果,可以将建设成果填入到指标完成情况中,这样就可以随时跟踪规划的完成情况,如果执行中存在客观困难可以及时调整规划。当规划到期后可以分析规划的执行情况,比较不同院系规划执行情况。结合规划和执行情况,管理层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科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而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

3.学科状态展示

全方位展示学科状态是学校管理层非常迫切的需求。在学科状态展示中,当前各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类业务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并且存在不一致、数据质量差等情况,导致无法准确、集中、多维度地展示学科状态。上海财经大学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在数据集成、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决策支持方面的优势来开发学科状态展示,[4][5]使用开源ETL工具Kettle将业务数据抽取、清洗、转换,然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再利用商业智能工具MicroStrategy和Tableau在多维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方面的优势来开发学科状态展示报表,图3是我校数据仓库体系结构。[6]

学科状态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三个主题,从学科角度去观察他们的状态。它的主要作用有:实时了解当前学科状况;观察学科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看学科的成长性;比较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学科状态展示能够准确反映学科状况,解决了以往无法准确、全面描述学科状态的问题。

4.学科评估管理

学科评估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无需再举例证明。学科评估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评估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搜集基础数据的困难。上海财经大学根据业务数据的细类来细化评估指标,使评估指标粒度更小,更加科学,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借助数据仓库来集成基础数据解决搜集数据的困难,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学科评估管理模块提供了维护评估指标的入口,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将各类业务数据的细类作为业务指标提供给学科信息平台,管理人员根据业务指标设置评估指标、得分、指标对应时间段,数据仓库的数据根据业务指标就可以查询到对应的评估指标,进而可以得到评估得分,最终可以自动汇总数据得到评估报表。该模块有两个优点:一是灵活性,可以随时修改、维护评估指标。二是扩展性,支持设置多套评估指标体系,如不同年份段的评估指标体系、校内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其他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等,这样就可以比较在不同评估指标体系下得到的评估报表。

三、学科信息平台应用成效

1.学科信息管理成效

目前该模块管理维护我校12个一级学科、93个二级学科、38个本科专业、3个部级重点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1个部级重点培育学科以及一系列学术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等基础信息。在没有建设学科信息平台前,这些信息由各业务人员手工记录,导致数据分散、不一致、无法共享使用,现在通过系统可以及时维护、随时查看、对外共享,保证了数据实时性和一致性,实现了全校学科基本信息统一管理、共享使用的目标。

2.学科规划管理成效

使用学科规划管理功能,可以集中维护全校范围的学科规划信息,规划指标更加全面详细,规划不再体现在纸质文件中。学校和院系可以通过系统灵活制定多种类型的学科规划,学科建设过程中可以对比分析规划的执行情况,学校管理层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各种规划的执行情况。图4是我校使用系统完成的“十二五”期间全校学科发展规划纲要。

3.学科状态展示成效

目前该模块下包含的学科状态报表有师资12个、科研10个、人才培养25个、学科4个、综合展示仪表盘7个。在没有使用数据仓库实现学科状态展示前,各管理层很难全面、准确地了解师资、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学科状态,没有准确的数据依据支撑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措施。现在校领导、院系领导、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学科的当前状态,还可以观察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比较学科间的差异,进行多维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图5是师资队伍仪表盘,通过该仪表盘可以观察教师职称结构、导师结构、学位结构、学缘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4.学科评估管理成效

没有使用系统之前采用手工模式做学科评估报表需要从各个业务部门采集数据,然后分类、设置评估指标、赋值、计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生成的评估报表会有数据不准确、滞后性等问题。而借助数据仓库无需人工采集数据、计算,数据不会遗漏,并且可以随时生成评估报表,大大提高了学科评估的工作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目前使用学科评估管理功能完成了校内2011年和2012年的学科评估报表,同时支持了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上报材料,图6是我校内部2012年科研论文的学科评估报表,从报表中可以看到各评估指标下的论文数量、论文得分、二级学科下的教师数量、人均论文数量、人均评估得分,该报表能够很好地支持业务人员撰写学科评估报告。

四、结束语

上海财经大学学科信息平台覆盖了学科建设的主要业务,将信息系统引入到学科建设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学科建设工作开展,使建设工作有效落地,同时提高管理效率。我校开创性地将数据仓库技术引入到学科信息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数据仓库不仅完美地解决了学科状态展示和学科评估报表的业务需求,在校务决策支持方面更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这方面的应用我校已经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学科信息平台对我校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已经突显,在以后推进学科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德刚.现阶段高校学科建设问题及解决思路[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8-131.

[2]黄文峰.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2-143.

[3]宋微.北京市重点学科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7):104-106.

[4]Inmon W H.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M].Third Edition.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2003.

第6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一、2012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2011年11月,为摸清2012年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依据配额抽样原则,我们对无锡市9个市(县)区内的1300家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工作。为获取更为详尽、准确的信息,同时采用深度访谈的形式与行业代表性较强的企业进行面对面沟通。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211份,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050份,行业范围涵盖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17个行业类别。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企业的行业分布。本次调查成功样本共1050个。其中,制造业企业包括物联网与云计算、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汽车零部件、纺织与服装、机械装备9个行业,占总样本的74%;现代服务业企业包括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现代商贸、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8个行业,占总样本的26%。

2.企业的性质。本次调查成功样本中,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国有企业占总样本的比例分别为74%、21%、5%。

3.企业的人员规模。本次调查的企业中,员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总样本的5%;员工人数在500-1000人的企业占6%;员工人数在200-500人的企业占20%;员工人数在100-200人的企业占17%;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企业占52%。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

1.企业2012年人才需求计划。

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在2012年将增加招聘人数。根据调查分析结果,72%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人数,28%的企业计划不增加招聘人数。 其中,在计划增加招聘人数的企业中,6%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0人以上;6%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51-100人;44%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50人;44%的企业计划招聘员工10人以下。 按行业分析,除旅游业和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业以外,其他各大行业中20%以上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中53%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中50%的企业计划增加招聘员工50人以上。

2.特殊人才群的需求计划。

(1)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34%的企业计划招聘留学归国人才,66%的企业计划不招聘留学归国人才。按行业分析,物联网与云计算、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及生物医药5个行业对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其次是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3个行业。物联网与云计算等5个行业中都有50%以上的企业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行业中71%的企业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金融、新能源、软件与服务外包及生物医药行业中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企业在该行业中分别占64%、57%、57%、52%。新材料与新型显示、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3个行业中计划招聘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企业在该行业中分别占40%、37%、36%。

(2)外籍人才。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18%的企业计划招聘外籍人才,82%的企业计划不招聘外籍人才。按行业分析,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2个行业对外籍人才的需求较大,其次为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以及软件与服务外包5个行业。机械装备、物联网与云计算2个行业中40%以上的企业都计划招聘外籍人才。其中,机械装备行业中计划招聘外籍人才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47%。新能源等5个行业中20%及以上的企业计划招聘外籍人才。

(3)应届大学毕业生。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仍是各大企业的人才需求重点,大部分企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80%的企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20%的企业计划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按行业分析,各行业中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比例都达到70%以上。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旅游行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大,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91%与90%;其次为新能源、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4个行业,计划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所占比例超过85%。

3.雇佣前景的调查结果。开展雇佣前景调查是为了解未来某一段时间内雇主在增加还是减少员工方面的意向。在进行雇佣前景调查中,通过分析所有被访问对象回答“预计在下一个年度,在您所负责招募的权限范围内,员工总数会有何变化?”这一问题的统计结果得出“净雇佣前景指数”。“净雇佣前景指数”是指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期望在下一年度增加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减去期望减少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之差。该指数正数表示大多数雇主预期增聘人手,而负数则表示大多数雇主有意减少雇佣活动。

根据“净雇佣前景指数”的分析结果,2012年,无锡地区招聘预期继续呈现出兴旺的状态,净雇佣前景指数为积极的+66%。在受访的雇主中,72%的雇主表示将在2012年增加员工人数,23%的雇主表示维持现有员工人数,5%的雇主预计将减少员工人数。 按行业分析,所有行业的净雇佣前景指数均在+50%以上,招募前景十分乐观。其中,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行业招募前景繁盛,净雇佣前景指数分别为+89%、+88%、[+80%]、+80%。

不过,与2011年相比,无锡地区的净雇佣前景指数在各个行业中显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物联网与云计算、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电子信息、房地产、生物医药、物流、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旅游以及纺织与服装9个行业净雇佣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物流、纺织与服装、电子信息、旅游和房地产行业的涨幅显著,增长态势强劲;软件与服务外包、节能环保、金融、新能源、机械装备以及现代商贸6个行业的净雇佣指数则有不同程度降幅,其中,新能源行业降幅最大,直线下降了23个百分点;汽车零部件行业则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紧缺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分析

当前,无锡市正处于以加快转型求突破、以加速调整促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区域内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市政府“人才引领发展”的策略引领下,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繁荣态势,同时,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征。

1.紧缺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建设融合度尚待提高,以尖端技术人才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类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需求更加旺盛但供给明显不足。

随着以物联网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物联网与云计算、软件与服务外包2个行业内超过80%的企业表示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其中,管理咨询类人才、研发设计类人才以及前沿技术类人才最为紧缺。同时,以新材料与新型显示、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4个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严重紧缺适岗高技能人才。此外,以房地产、物流2个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紧缺高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能人才。

2.紧缺专业人才的供给与行业发展不同步。

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与优化不断催生出新的行业,并产生新的岗位及新的人才需求。但是,人力资源市场未充分发挥人才指导与配置的作用,人才供给与需求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人才的供给未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第一,企业与高校之间信息沟通不完全,造成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受访雇主纷纷表示,高校专业设置没有与其行业发展需求同步。高校未能及时地增设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导致如晶体冷加工、第四方物流等紧缺专业人才在本地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零供给现象。第二,区域内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加剧了技能培训课程的滞后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人才需求相脱节,相关职业培训课程的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变化,导致如程序设计员、软件测试人员、计算机调试维修员、金融工程师、物流师等高技能岗位一直短缺专业技能人才。

3.有效解决紧缺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需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

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为了有效缓解人才紧缺问题,企业在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力争在机制和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有所突破。部分雇主表示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来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以此来吸引外部求职者并长期留住内部员工;有些雇主表示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定向人才的方式来扩充企业专业人才的储备量;有些雇主则通过不断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及薪资奖励机制来减少现有员工的离职率。

第7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优化统计软硬件环境

一是领导重视,不断加大硬件投入。统计工作是一项责任性强,业务性强,工作量大的苦差事,需要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管理有方的工作队伍,为炼就一支这样的队伍,区人口计生局领导高度重视。众所周知,自从20**年**市计划生育工作引入信息化概念以来,我们天山区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由于现阶段使用的硬件设备的老化,我们已经越来越感觉到信息爆炸和技术变革带来的强大压力,如何变被动为主动,适应计划生育信息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我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我区人口计生工作信息化的进程,在坚持我区政务信息化总体目标(“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我局经研究决定,购买了一台高配置的戴尔服务器,并在每台机子上安装了WIS系统,以保证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工作更全面、更快速的发展。服务器跟上之后,在镇(街道)中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各单位硬件较差,机子严重老化,另一方面操作员水平一般,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今年我区所有乡镇、办事处都开通了宽带和市区计生部门进行数据联网,有5个办事处更换了电脑和打印机,同时对各乡镇、办事处统计员进行了育龄妇女帐卡管理软件操作的强化培训,三月份指导A办事处计生办给九个社区居委会安装育龄妇女帐卡管理软件,并对社区计生专干进行软件操作培训,提高计生统计质量,加速了计生信息化建设进程,切实提高了统计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二是素质提高,不断优化软件环境。首先是充实统计队伍。今年以来,区人口计生局组织对全区7个乡镇、办事处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行考察考核,在人员配置上对统计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优先考虑统计工作,挑选了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责任性强的优秀人员充实到各个乡镇的统计岗位,其中有6个乡镇、办事处计生办均起用了年纪轻、学历高、责任心强的新统计员,目前我区统计员平均年龄**岁。统计员到岗后,区人口计生局一方面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工作风貌。另一方面重点加强业务培训。今年共组织7个乡镇、办事处的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统计员和村(居)委会、辖区单位计生专干学习“一法四法规”及各项业务*次,参培人员**余人,重点学习了生育政策、统计口径、统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利用每个月统计员例会的机会,分析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畅谈相应的对策和办法。例会注重业务知识灌输与加强政治教育并举,提高了统计员的业务水平又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使命感,使全区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年省市计划生育抽查我区7个样本点中统计准确率达到99%以上,平时报表及时率为100%。在年度业务考核中大部分乡镇、办事处统计工作扎实到位,一支敬业爱岗、素质精良、务实开拓、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统计队伍正在形成。

(二)认真开展抽样调查

当好领导的参谋,是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严密的抽样调查。为使天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划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统计的预测、规划、评估、指导、服务作用,确保人口计划的圆满完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六月三日至二十六日,天山区计生委规统科人员对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单位进行20**年全年人口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统计工作进行了检查,共抽查15个街道办事处和27个社区居委会及单位。本次检查的基本情况是:人口与计划及《生育证》的发放情况:具体查看20**年出生及20**年生育指标摸底表和下达及20**年摸底安排及摸底表,查看常驻人口基础信息卡;基础台帐及统计报表:具体查看出生月报告单及人口基本情况汇总表、已婚育龄妇女汇总表、全年统计报表,对村居委会、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帐、表、填写是否规范,准确。生育对象是否张榜公布。常驻人口基础信息卡登记帐填写是否准确,及时变更,出生月报告单是否正确、无漏登、漏统。街、居级人口基本情况表及已婚育龄妇女汇总表是否填写正确。

(三)扎实开展日常工作

统计股工作可以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窗口,为使之成为一个文明窗口,我们兢兢业业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勤于学习,提高素质。统计工作的质量及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上级对计划生育部门的正确决策和人口计划,人口控制目标的合理制定,因此统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就显的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既要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同时也要加强业务能力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各项业务更加的精通,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二是在工作中,我一直兢兢业业,真抓实干。在工作中,我在把住统计工作质量关上狠下功夫。对各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报表进行严格仔细审核,并结合基础帐卡认真分析、讲解,对出现问题及时指出。还按照市计生委规划统计考核评比办法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报表及各种调查材料,为提高计生干部的整体水平,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业务。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同时对生育指标及时进行摸底、下达,确保符合条件者都能及时怀孕、生育,增加了指标发放的透明度。三是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确保微机录入准确无误。微机录入是统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做到认真、仔细、勤奋。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一定要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不能马虎大意,否则录入情况就会失真。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将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的全局。我们每月都会针对社区的报表和报盘情况,做好监督工作,会对相应情况进行逐项仔细核对,发现问题立刻指出,令其改正。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我们制做了育龄妇女信息变更反馈单,给各社区提供了方便、快捷又直观的反馈。做到了月月有例会、月月有分析、月月有反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忽视、不拖拉,都能做到及时指出、及时解决。四是要有优良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视客户为发展之本、效益之源。服务水平体现的是计生办管理水平的高低,其中也包含着计生办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员工的精神风貌,而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一种品牌。作为党政机关,只有不断的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的观点,强化服务的措施,从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手段,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态度,服务的环境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提高优质文明服务的水平。优质的文明水平的提高一定需要严格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严格规范的管理又可以使优质文明服务水平提高。五是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作风是一个人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风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就是生活小节、工作的细节、思想的枝节和行为的末节。我们无论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还是生活作风上都应该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区内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发现了我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常驻人口基础信息卡普遍都有在问题是填写上有缺项,填写不认真,变更不及时,如出生、避孕节育措施变更等:没有及时在卡上变更,与为死帐。二是建帐者对基础信息卡的功能,作用不清楚,只为建卡而建卡,使统计报表成为无源之水。三是生育指标摸底工作,有个别居(村)的摸底数和下达数不符,生育指标摸底数与张榜公布数不符,造成要求生育者没有生育指标的现象。四是统计报表数据不准确。也有居(村)出生月报告单与基础信息卡不符。汇总表与已婚育龄表数据不符。出生月报告单与全年出生人数不符。统计材料零乱,造成统计水分。五是部分宣传员业务素质和能力不强,有些业务跟不上工作的需要。六是部分计生宣传员思想不稳定,认为从发展的今天算账,干计生工作一个月才两、三百元钱,还不如去做工,4、5天就能挣到300多元前,不如不干,还不得罪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深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按照*委、政府提出的“控制、提高、转移、致富”的战略原则,紧紧围绕控制计划外生育,提高计划生育率为中心。以创建和巩固基本无多孩村社镇为目标,以工作重心下移,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为载体,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优质服务为依托,以整建完善台账为核心,切实突破解决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难题,扎实推进出生缺陷干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艾滋病防治等工作。

二是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对于那些业务能力差,工作不负责任的同志予以辞聘、每月例会或每季度进行综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从整体业务上,使全区计生工作人员跟上工作需要。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基础工作的管理,完善资料和帐卡的建立和归类工作。为了进一步做好社区基础资料的管理工作,街道计生办根据上级报表的需要,规范了表册,做到了帐与帐相符,卡与卡相符,册与报表相符,加强了统计数字、药具数字、节育技术数字、流动人口数字一致性。结合本街的实际情况,为真实、有效地掌握辖区常住人口的计生情况,我街各社区都建有“五帐”,即初婚帐、怀孕帐、出生帐、四术帐、死亡帐。我们通过按门逐户的调查走访,将社区的常住人口重新登记造册,还专门为育龄妇女精心设计制作了反映相应情况的信息平台──建立育龄妇女卡片。此卡片共分为四种颜色:其中流动育龄妇女的卡片为绿色,父母无业并用药具的育龄妇女卡片为红色,离婚丧偶的育龄妇女卡片为蓝色,在职、上环、未婚育龄妇女卡片为白色。依据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逐项详细填写记录,并进行定期走访,及时更新微机输入情况,使微机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确保信息的准确畅通。这样做,既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又可进一步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为更好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进一步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使基层统计干部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全面提升计生服务水平,狠抓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计生网络队伍。一是要按照配强、配好、配齐的原则,配备好计生行政执法队伍和计生技术服务队伍。我区计生办在原有人员的基础,又准备从其他单位调入一位业务精湛、责任心强、具有微机操作和计生业务熟练的同志充实到计生队伍,加强微机管理的力量。二是要落实计生干部队伍的待遇,稳定计生干部队伍,调动基层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区政府筹措资金准备从*月份开始及时全额兑现在岗计生工作人员的岗位津贴。三是要进一步做好迁入、迁出、新生儿等的微机录入工作。微机录入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数据的准确性。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负责、及时的做好录入工作。四是做好联网工作。我们街道马上要面临四级联网,我们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

五是加大培训力度。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计生工作,需要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和能力,针对目前基层干部的现状,我们要充分利用例会,统计例会负责进行培训,重点抓好新上岗统计人员培训。针对业务不熟的特点,对帐、卡、表的建立和生育指标的摸底工作进行培训,使之尽快熟悉业务,打好工作基础。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加强我们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我们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其次,还要加强业务能力方面的学习。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我们对计生政策、法律水平的认识。第三,加强对计生管理员的管理,对街道计生管理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通过审查、考试、面试,把一批年轻、有文化、热心计生事业的人才选拔到计生管理员的工作岗位上,并落实计生管理员工作绩效量化考评。

第8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钱冠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两年来税收计统工作取得的成绩。他说,年以来,各级税务机关计统部门和广大计统干部,认真贯彻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一个重点”、“四个体系”工作要求,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狠抓税收收入质量;创新思路方法,深化拓展税收经济分析;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推进税收调查工作;强化数据管理应用,加快计统信息化建设;加强计统基础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发挥税收计统工作“四个服务”的职能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机关实施了机构改革,“计划统计司”更名为“收入规划核算司”。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在协调组织收入、综合税收分析、规范税款缴库、开展税收核算、实施重点税源监控、统筹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钱冠林指出,这是总局党组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税收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强化收入规划核算工作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为各级税务机关进一步做好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拓展了广阔的事业空间,同时也对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国家税务总局党组对收入规划核算工作作出的新部署,钱冠林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发挥收入规划核算工作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税收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他说,这一思路既与“一个重点、四个体系、四个服务”的工作思路一脉相承,又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对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新内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具体体现。各级税务机关收入规划核算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将这一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到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努力推动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在谈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规划核算工作的主要任务时,钱冠林指出,税收分析是准确判断税收经济形势、正确指导组织收入工作、客观把握税收经济政策效应、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各级税务机关领导要充分认识税收分析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要把税收分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预测预警分析,通过加强税收分析来带动和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税收数据管理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更是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关键,也是目前制约税收分析工作的瓶颈。针对目前税收数据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数据标准不统一、采集不规范、质量不高、共享度低、综合分析应用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收入规划核算部门要牢固树立信息资源意识和数据质量意识,狠抓数据管理,强化数据应用,要健全指标体系,规范数据口径,强化数据质量监督,加强数据应用分析,切实提高收入规划核算工作水平。

建立科学严密的制度是做好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重要保障。各级税务机关要始终把收入规划核算制度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要建立税收收入质量考核制度,深化税收会计制度改革,深化税收统计制度改革,完善税源监控制度,努力实现收入规划核算工作的规范化。

第9篇:数学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软件模型;VMI架构;Map/Reduce;Agent

中图分类号:TP315

1 相关工作

1.1 云计算与Map/Reduce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和数据量的快速发展,各领域需要处理的数据规模已上升为海量级,同时对数据的处理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应运而生。云计算是由大量计算机组成的集群,分布式资源虚拟化资源池模式,用户能够以并行通信的方式按需求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网络服务,从而提供高性价比的商业计算模式。云计算的特点是海量的分布式数据,大量的并行处理任务,而传统的并行编程模型,如MPI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客观上需要一种新型并行编程框架。Map/Reduce正是一种使用方便的并行编程框架,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并行系统的设计难度,用户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Map函数和Reduce函数设计上,而不需要关注并行计算系统的底层实现问题。正是基于这些特性Map/Reduce已成为云计算平台上的主流编程模型[1,2]。

1.2 供应链与VMI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通过控制企业之间资源的流动,完成物料的采购、物品的生产、库存管理到商品销售到终端销售者手中这一完整的工作流程。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企业资源流动的控制,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础。为降低企业库存成本各种库存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其中以供应商库存管理(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最为普遍。VMI由用户和供应商共同协商制定库存控制协议,把用户库存的决策权交由供应商,客户从库存成本中解放出来;供应商根据零售商的反馈的销售信息以及现有库存水平预测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减少库存量积压问题,灵活的响应市场需求变化[3]。

1.3 工作流过程管理

工作流是一个综合的活动,指一类能够完全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将文档、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4,5]。工作流技术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通过对业务过程的建模,实现工作流指令的自动执行,完成对工作流过程的控制。工作流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用户业务活动的管理,但是对于涉及多用户的交互活动缺少适应性,引入Agent技术则可以降低工作流耦合度,同时实现企业之间信息的灵活传递。

1.4 结合的必要性

供应链的本质是促进各类型企业之间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以及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使用更低的成本满足供应链各节用户的需求。随着云计算服务的蓬勃发展,供应链的全球化运营已是大势所趋[6]。基于云平台,服务供应商不需要为每个商业伙伴开发独特的解决方案,用户能够以更低软硬件投资获得更高效的供应链服务,而且基于规模化效应,可以降低中小型企业供应链系统部署的门槛[7]。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供应链软件架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库存管理是企业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基础,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目前常见的VMI解决方案是基于多Agent的工作流的库存管理,VMI库存系统的工作流程可以描述为通过订单驱动企业业务活动,而对多个用户订单处理具有一定的并行处理空间,因此可以结合Map/Reduce并行编程框架设计基于并行处理的VMI库存管理系统。

2 基于云计算的供应链系统架构

传统的供应链模型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终端客户构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供应链上下游动态游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通常是异构的,企业的信息相对孤立,从云计算的角度来看这些构成了云服务的端需求。由传统供应链软件过渡到“云”端供应链的关键是传统资源如何抽象为云端资源,所以基于云服务的供应链系统的关键功能是分布式资源的抽象与虚拟化、云计算服务的封装与调度。从业务流程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云端转化应包括数据的采集、资源整合、服务的定制、资源的调度等功能模块。结合云计算与SOA架构模型,“云”端供应链系统架构自下而上可以描述为四层模型: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池层、云服务层、SOA架构层,其中SOA架构层也可以分解为接口层与访问层。

物理资源层是整个软件体系架构中资源的物理实体,由供应链上异构的分布式数据源组成;通过各种扫描设备、传感器把物理资源信息汇集到云平台,实现供应链分布式物理资源的采集过程。资源池层是对物理资源的虚拟化封装过程,通过接口屏蔽技术、数据格式转换和语义解析将各种异构的物理资源封装为可供全局访问的云资源,并以透明一致的方式提供给平台的上一层使用。服务层是“云”供应链体系架构的核心部分,是实现服务定制与管理的功能模块,具体可以划分四大部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管理、任务管理。其中任务管理是云端服务调度的核心,通过映射管理、任务调度、任务执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功能,包括供应链的流程管理、资源整合、工作流执行等核心服务。SOA架构层通过接口技术、服务技术降低软件的耦合度,其中接口层为各类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路径,屏蔽了硬件细节,为用户提供接入、格式转换服务。服务面向供应链上的企业用为,通过服务技术实现链上用户通过云平台各种服务请求。

3 基于并行系统的VMI库存管理系统

3.1 VMI库存管理工作流分析

随着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的提出与进一步发展,Agent已经成为一种开发复杂软件的新方法。由于Agent是一个多线程的并发系统,每个是松散耦合的结构,是用Agent技术可以增加系统的灵活性与健壮性[8]。供应链的工作流管理通常包括订单管理、供需计划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运输管理等活动。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交互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订单来衔接,如用户订单、采购订单、运输订单等。根据这些活动特点和过程特性,基于的多Agent的供应链工作流管理模型,通常有工作流管理与Agent组成,其中Agent分为两个逻辑层,工作流agent管理层、工作流Agent执行层,每一层由系列的子Agent的构成。管理层Agent主要负责对计划活动过程的控制,完成企业的计划任务、控制任务;而执行层Agent则是负责具体企业任务的执行。

VMI库存管理的特点是,补货策略由用户的请求及预测的消费需求共同决定,VMI的运作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预测和补货策略。消费需求的预测需要供应商掌握用户的销售信息及库存信息,库存的实际决策者与拥有者转变为供应商;而补货策略则需要在供应商与用户共同制定协议下由供应商来执行。基于这些分析,可以得出VMI供应商库存管理系统领域需求框架可以展开为 :库存协议维护、VMI库存台帐维护、库存控制参数维护、托付订单处理、连续补货处理、交货处理[9]。

VMI的主体工作流程可以描述为:托付订单――托付订单处理――连续补货计划――交货处理,这一工作流体现了用户需求的提出到供应商发货这一整个过程。供应链系统使用订单来推动供上下游各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而供应链上具有多个用户,每个用户都会不同的订单请求,对这一系列订单的处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并行处理空间。因此,可以使用基于并行原理的Map/Reduce模型,降低用户的订单处理的复杂度,提高订单处理的效率。

3.2 VMI库存管理并行化分析

一个基于Agent工作流的VMI库存管理系统通常由系统层和实体层组成,实体层包括供应商实体Agent和零售商实体Agent。各零售商实体Agent会向服务器定期反馈销售信息,工作流服务器控制供应商实体Agent的生产计划,名字服务器用于实体Agent的注册、初始化,供应商Agent和零售商Agent相互协商制定具体的库存控制参数,Agent工作流服务器处理需求预测和补货计划。其中零售商实体的托付订单请求数据以及供应商实体生产计划的分发数据给都需要通过并行工作单元处理。

以用户的托付订单为例,用户对商品需求的托付订单的形成是通过连续或定期检查VMI台帐系统来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库存进行补货,同时也会依据用户库存的历史消耗数据以及库存控制参数来预测用户对物品的需求,形成预测需求量,同时用户也可以主动向供应商发出补货订单。零售商实体Agent通过托付订单提出对某件商品的需求信息,工作流服务器处理托付订单之后会根据商品信息将生产订单分发给适合的供应商实体Agent,多个供应链实体之间的托付订单请求与生产订单分发的处理过程为并行化工作提供了天然的契合条件。供应链实体通过并行处理单元向Agent工作流服务器传递订单信息,而并行处理单元则是使用Map/Reduce并行编程框架屏蔽了并行处理的底层细节。托付订单的格式可以描述为以下形式:

托付订单:(订单号,物品编号,订货数量,优先级,交货日期,交货地点……)。

对于Map/Reduce并行处理单元来说物品编号是关键字,商品数量可以作为的统计。订单数据在Map/Reduce中均匹配为对的形式,即,K表示商品编号,V表示商品数量或者交货日期等数据。对供应链订单数据的处理流程可以按如下所示:

Map: list

Reduce: list

输入数据块的分割Split可以按照零售商的地理位置区域来划分,分割后的数据块经过等数量的Map工作机按商品编号关键字统计订货数量产生中间结果List表,再经过Reduce工作机对中间结果进行规约产生归约后的订单,最后把处理后的托付订单交由Agent工作流服务器处理,由工作流服务器现有库存信息以及控制控制参数确定后续的库存管理计划。

4 总结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供应链软件迁移到云平台上,本文提出基于云服务平台的供应链软件架构模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基于多Agent工作流管理的VMI库存管理系统中引入Map/Reduce编程框架为云计算在供应链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一种可选方案,在以后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爽.基于SOA的云计算框架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2011,47(35)

[2]李成华,张新访,金海,向文. Map/Reduce:新型的分布式并行并行计算机编程模型[J].计算机科学与工程,2011(33)

[3]杜昆.供应商库存管理运作模式初探[J].物流管理与工程,2010(9).

[4]徐琪,徐福缘.面向过程的供应链工作流管理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3,9(2).

[5]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0,11(7):899-907.

[6]Holger Schr?dl.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olutions:a SCOR-aligned assessment,Web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C],2012:233-244.

[7]秦桂英,刘宇熹.基于云计算的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3).

[8]张庆福.基于SOA的库存管理软件架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12.

[9]袁立罡.VMI软件架构及XUML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12.

[10]刘鹏.云计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1]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2]田芳.工作流运行和调度算法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