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劳动教育课评课稿精选(九篇)

劳动教育课评课稿

第1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讲学搞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 课堂改革

当前,一提到课堂教学改革,可谓教育战线举国上下一片沸腾,一片忙碌;各式各样的课堂改革模式粉墨登场,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十分热闹。这种锐意改革的精神是可喜可贺,值得庆幸和称道的。教育教学要改革、要创新,是时代不断向前发展赋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神圣使命。然而,在探索和追求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可能存在一些盲目跟从、盲目追赶、盲目迷信现象,比如,对于某些地方的所谓的课堂改革成功经验,不加分析,不加借鉴的学习,照搬推广等等,会不会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呢?

当下,某些地方一提及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们就会想到讲学稿,就会想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讲学稿”这三个字,已是耳熟能详了。个别领导认为,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值得大学特学,大推特推,有些地方是一窝蜂而上。

湖南省江华县是2009年开始发现这种课堂改革模式的,2009年秋教育局开始对各学校行政管理员提出了,要学习和借鉴这种课堂改革模式,2010年上半年开始试点,下半年在全县铺开,2011年上期全面“启动”,目前,用教育局某些领导的话说,这项课改活动向纵深方向推进,已进入达标阶段。据了解该县为了推进这项改革,已派出各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上千人次到江苏、山东昌乐二中、山东潍坊中学、岳阳许市中学等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同时还请来名校、名教授、专家进行讲学,请名校优秀教师到江华上示范课,对该县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教育局的倡导下,各校也纷纷效仿,自发的“走出去”取经;可谓倾巢而动,用心良苦,决心之坚定。

据悉,讲学稿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在新课改过程中首创并经过长期探索、完善而汇集成的有效课堂教学研模式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公用的教学研文本,是教学研合一的载体。在东庐中学,“讲学稿”由师生共用。上课前教师把讲学稿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讲学稿”上的题目。上课时老师按照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实施教学,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而主要讲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讲学稿”就是学生的作业和复习资料。“讲学稿”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

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理念上来,东庐中学的改革模式是可行的可取的,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致力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也是勿庸质疑的。但是,东庐中学的这种改革模式是唯一的成功经验吗?这种改革模式是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学校效用呢?是不是适合所有教师所有课堂?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科的课堂教学?这种改革模式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呢?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从时间安排上、以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上讨论这种改革模式的可行性。

这里我们不妨看看某校的课程表(图1)和作息时间表(图2):

图1

图2

从课表上看,一天11节课,11节课中至少有4节课是主课,在搞课改的学校里,这些课是要讲学稿上课的,那么,这四节课学生在课堂是非常紧张的:自主学习、小组展示、合作探究、小组评价、当堂训练等,整堂课充满“你死我活”的竞争,因为学校考评学生成绩就是讲学稿的完成的情况,课堂直接给小组打分量化。这四堂紧张的——所谓生动活泼的课上下来,学生除了要上所谓的副科外,还要抓紧时间,完成第二天的讲学稿。每个教师在每天的上午末节课和晚自习课时,要给学生发第二天的讲学稿,学生得按时完成,不然,第二天上课时,就得不到分,就会挨批。这样,学生的感觉是讲学稿满天飞,应接不暇,一看到老师就知道老师要发讲学稿了,一看到老师,就知道任务来了;一看到讲稿就紧张起来了;一见到讲学稿,就要头痛了。一天要上这么多紧张的课,一天要做这么多讲学稿,这样的学习负担对于身心正处在发育和发展的学生而言,是不是太重了,是不是有点残酷了呢?久而久之,学生会不会疲劳、厌倦呢?久而久之,会不会对老师精心撰写的导学搞不以为然呢?看起来是把学习自交给了学生,可学生能承受如此超负荷的重任值得商榷。

其次,我们从教师的职能与学生的发展谈这种课堂模式的可行性。

古时,人们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俗的说法,教师教书育人的,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从教书育人这个层面来看,在以德治国的新形势下,“育人”已赋予人民教师更为崇高的使命。那么,怎么才能既教书又育人呢?无疑,我们的课堂教学,无论是什么学科都要渗透德育,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操,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生活,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而且要身体力行,以人格的力量来感染学生。

但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教师这个育人的职能。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是:①课前预习导学;②课堂展示;③课堂学习研讨;④课内训练巩固……时间很紧,所以,这样的课堂要求“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而主要讲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教室里,桌椅成小组,每堂课每小组有展示员,有点评员;每堂课由课代表代教师主持课堂教学,可以说一堂课主要由学生表演,教师只是个旁观者,即所谓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由于学生在自学时,是看书,查找资料完成的,所以到头来,真正要老师讲的是少得可怜的了。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空前提高了,很显然地,教师的主导地位明显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中所担负的职责明显淡化了。然而,学生是从书本上找到答案的,讲学稿上的答案是照抄的,我们能说学生会了吗,掌握了吗,他们真能把所要学的知识巩固吗?这肯定是个问题。

所看到的导学稿撰写模式如此: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些填空题或简答题)——合作探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答题)——拓展延伸(教师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设置一两个综合性较强的思考题)——当堂练习(教师设置一套测试题题量10个左右)——课堂小结——学后反思。

所听过的用导学入上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1、铃声响前,由教师或课代表或学习委员,板书学习目标。

2、教师根据全班学生分成的X组,把“自主学习”题分配给各组,各组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二、课中教学:

(一)自主学习阶段

1、铃声响后,教师简单导入(有的学校由培训好的课代表组织),接着齐读“学习目标”。(2分钟左右)

2、齐读学习目标后,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自主学习”题;(5分钟左右)

3、自主学习后,小组交流,其实是相互对答案;(3分钟左右)

4、接着,学生开始按教师分配好的任务对“展示”的答案进行点评、打分。(学生必须像节目主持人一样说话:“现在我代表某某组对某某组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我点评完了,大家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5分钟左右)

(二)合作探究阶段

1、学生起立,对导学稿中的“合作探究”题进行讨论,小组内统一答案。(5分钟左右)

2、小组展示,点评。(方法同上)(10分钟左右)

(三),延伸拓展阶段(与(二)方式相同8分钟左右)

三、当堂练习,方法差不多也和“自主学习”一样进行,给说答案,给人点评。(5分钟左右)

四、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看看上面这流程,我们不难发现,导学稿写得很合理,很有条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要完全交给了学生,体现了课堂教学学生的主置。但认真一想,不对呀!教材与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有机体,却被无情的截剪分离了。知识的系统性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课堂教学在学生杂乱无章的忙碌中耗尽,最后一堂课下来,得到的是零零散散的知识点,一点一点的,如是继续几堂课,学生的大脑里就乱糟糟的了。

从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地位没有了,教师已从实质上的意义中隐退了,他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阅历,高深的人生见解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了,他们从前台退入了后台,他们缺席了,被淡化了。

其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人格力量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诚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优点,“教无定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各自的风格,各自的特点,教师也有不同的人生体验,正因为这样,教师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人身体验,引导和感染学生,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各式各样的人才。“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正是说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所在。我们既要鲜花,又要绿叶。我们不能过多的约束教师的个性,教师可以选择认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如果,片面的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那么,我们教出的学生,就是千人一面,完全是课本里复制过来的知识人才,那还谈得到什么创新呢?

因材施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教育教学原则,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水平、不同素质的教师,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求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灵活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方式。这样,我们怎么可以强迫教师采用某一种所谓的“成功模式”呢?这不是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况且,我们不是提倡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吗?你把模式统一了,教师还用得着创新吗?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被瓦解、被否决,弄得不少教师,不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课堂,怎么样上课才像上课。更严重的是,教师们本应当有自己的个性,本应当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本应在借鉴他人的经验同时,不断创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好,大家都一样照搬一个模式,用一样的模式上课,这不仅剥夺了教师的创新、改革权利,而也极大地扼杀了教师们的创新能力,这样他们怎么提高?如果用模式来夺迫教师,那只能是对教师教学的束缚。照搬别人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改革,尤如邯郸学步,不仅学不到别人的长处,还把自己好的东西丢掉。

从学生的身心健康来看,正如上面所谈到的,在学校里整天都很紧张,在教室里整天应付讲学稿,成了做讲学稿的机器。不难想像,每篇讲学稿,就是一张试卷,讲学稿是“小考”,月考是“中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是“大考”。可以说学生天天在考试,节节课在考试,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学习疲劳”,久而久之会厌学,逃学,不少学生会为了完成任务和应付评价,照抄答案,弄虚作假。同时,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感受不到教师的人格力量,领教不到教师谆谆的教诲,领略不到教师的渊博知识和人生风采。一切都是书本知识,一切都是查找答案,尽管也有所谓“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尽管课堂因争论而热闹,但最终沉淀下来的东西,却是那么的枯燥和没有活力。同时,由于整天忙于做题,说题,没有自由安排的时间,同学间的交流局限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与老师的交流在只能在课堂上提提问,这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呢,也是值得怀疑的。

第2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在思想的光辉照耀下,陈东瑜度过了他那充满激情的青少年时代。他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陈东瑜8岁才开始上学,不久便戴上了红领巾,之后他参加的第一次活动是捐献飞机大炮,抗美援朝。他把自己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捡到的每一块废钢、废铁都交给老师,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每想到这事,他就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1954年秋季,陈东瑜的父亲特地将他从乡下接到南京读小学五年级,吃住都由机关单位解决。放学后,他就在他父亲的办公室做作业,做完便在机关阅览室看书。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书,这么多杂志和报纸,他什么都想看一看,可以因此忘记时间。在他读过的众多书籍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他的影响最大。在小学五年级的寒假里,他从机关阅览室里无意中借到了这本书。从此,保尔的形象不时地浮现在他脑海里,主人公的那句著名格言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灵深处。凭借着这本书的鼓舞,刚满14岁的陈东瑜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

不久,陈东瑜凭借优秀的表现被保送到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南京十中,即现在的南京金陵中学。刚上初一的他就被评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和团支部书记,后来学校建立了初中团总支,他兼任书记和初中民兵连连长。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初三时就出席了南京市第五次团代会,成为学校的骄傲。每到周末,陈东瑜总是认真地复习一个星期以来的功课和预习下周的课文,同时还不忘抽时间和同学谈心,交流思想和学习著作,写读书笔记。到初中毕业时,他已经把《选集》四卷通读了一遍。

南京十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定期参加校办工厂学工劳动或去伙房帮厨。每年到了收割麦子或稻子的农忙季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下乡支农,与村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次下乡陈东瑜都积极主动地协助老师做好组织工作,圆满完成支农任务。另外,学校组织学生轮流去农场劳动。在那里,从生活管理到下地劳动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同学们自己组织和承担。劳动之余,同学们还组织到农场附近的农民家里扫盲,教大伯大妈认字。陈东瑜利用阴雨天为同学们上团课或组织学习著作,并团结了一大批同学共同进步。

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因此,他在生活上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从不乱花一分钱。胜利电影院离学校很近,但除了学校组织的学生专场之外,他从不去那里。南京的夏天是有名的大火炉,但他连3分钱一支的冰棒也舍不得买。衣服破了,他自己缝补,一双袜子总是补来补去,最后补成了密密麻麻的厚袜底,还舍不得丢。父亲每月给他的有限生活费,除了供给吃住,购买必需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他都会省下来购买学习用品、学习资料。他总是想方设法节省每一分钱,来减轻父亲的负担。每年寒暑假回农村老家,他都会主动参加生产队劳动,样样农活抢着干,受到乡亲们的一致赞扬。

崇尚体育是南京十中的优良传统。在这种优良传统的影响下,他更加自觉地遵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次校运动会他既是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加者,他曾获得少年男子组百米比赛第3名、200米比赛第2名和少年男子乒乓球单打第3名。在党、团组织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养下,1959年,上高一的陈东瑜担任了校团委副书记,出席了南京市普通中学优秀学生代表会议和南京市第六次团代会。就在高一的寒假,也是他刚满18岁的时候,他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61年6月10日是他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经过中共南京市委批准,他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随后在高中二年级,他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9岁。高中毕业后,陈东瑜考入了南京大学。不久便被选为南大学生会副主席、主席。

1965年,在大学生下部队期间,陈东瑜光荣地出席了6408部队(十二军)全军英模代表会议,并受到6408部队的通令嘉奖。如此多的荣誉,使陈东瑜在大学毕业后毫不费力地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省高等教育局(教委)、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工作。

信念执着,唯真是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严谨求实;光明正大,以诚为本。这是陈东瑜的人生信念和做事原则。他用30余年的时间,坚持在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第一线,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刻苦钻研,先后承担并主持了多项省部级重大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卓著。多项科研成果(合)荣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宏观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大奖。他撰写并出版了《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88―2000年)、《成人教育发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和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丛书:《OEH多媒体优秀课件设计集萃》(主编)、《21世纪数码校园与教育形态》(合编)、《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化社会》(主编之一)、《数字课堂与学习型社区》(主编)及江苏“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迈向21世纪的江苏成人教育》(主编),发表《苏南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91―2000年)、《江苏成人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研究》(1998―2010年)、《面向21世纪的江苏成人教育发展改革研究》、《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的宏观环境研究》、《小康后苏南农村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宏观环境研究》、《OEH多媒体网络发展策略研究》等研究成果,同时还撰写并出版了《江苏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数量目标研究》《江苏高等教育结构研究》等三项专题研究报告。

陈东瑜受江苏省教委指派,参与了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江苏跨世纪发展战略(1996―2020年)”以及由江苏省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和省政府研究室主持的江苏省“九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江苏‘三大战略’与政策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并出版了《江苏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1996―2020年)、《江苏“三大战略”与政策研究》等研究报告和专著(合)。

陈东瑜退休后依然志在千里,坚持在教育园地里耕耘。在“十五”至“十一五”的10年间,他一直担任着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全国总课题组副组长、江苏课题组组长的工作。他在职期间的所有课题研究工作都是在他承担并圆满完成行政管理工作和全省课题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他白天忙于管理工作,晚上才能集中精力忙于课题研究,双休日、节假日也不例外。他放弃了全部公休假和探亲假,甚至爱人因交通事故住院期间,他仍然一边看护一边做研究工作。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88―2000年)初稿就是在医院的病床边“爬格子”完成的。

在研究工作中,他特别注重经济社会等影响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并对其作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特别注重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些重要数据都是在他反复查证的基础上,通过亲自演算得出的。经陈东瑜亲手查证和反复演算整理出来的江苏高教1952―1987年发展的系列统计资料,已作为专著《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88―2000年)的附录正式出版,为江苏高教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江苏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时间跨度达25年(1996―2020年),在没有人手、没有资金、没有相关资料,且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都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陈东瑜仍然坚定地迎难而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独立地完成了《研究报告》,而且没有花费国家一分钱。该报告经江苏省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后,一字未改就获得通过,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被专著《江苏跨世纪发展战略(1996―2020年)》收录出版。如今19年过去了,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在今天看来,该报告仍然具有指导、参考价值。

在专著《江苏“三大战略”与政策研究》的撰写工作中,作为该书作者之一,陈东瑜独立撰写了“优先发展基础教育与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总体效益”等五大块文稿。本书由当时的省委书记陈焕友作序,作为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纪念。本书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陈东瑜还参加了江苏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他独立完成了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8)的江苏科研史―改革开放时期的江苏科研工作。陈东瑜先后应邀参加了面向21世纪提高教育质量国际论坛(作为唯一免收费用的特邀代表)、科教兴国专题研讨会、中国发展与领导决策高层论坛、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成人教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苏南现代化研究研讨会、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对中国发展影响研讨会以及第二届中关村电脑节(任专家组成员)等国际和全国性、全省性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交流活动,并作学术发言,讲稿(论文)被相关书刊收录出版。

“办公、教育、家庭一体化”多媒体网络应用的开放式研究与实验(简称OEH开放实验)兴起于1995年的江苏大地上,是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科院)和江苏省教委(教育厅)领导的支持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OEH开放实验在江苏这块热土上历经了十年(1995―2005)的茁壮成长,在开创了江苏中小学校数字课堂教学新时代、取得了国内领先世界前沿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还为学校培训了大批主持信息化工作的骨干教师,在江苏全省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信息化领跑者队伍。为确保OEH开放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江苏省教委(教育厅)在10年内先后发出过18个红头文件。陈东瑜就是这18个文件的唯一拟稿人。此外,课题组每年都要召开1~2次全省性百人以上规模的大型研讨会,通常还要邀请教育部、中央教科所、江苏省教委(教育厅)有关领导到会作指示。每逢召开这样的大型会议,从会议组织、会议主持、作会议主旨报告,到作会议总结以及会后撰写会议纪要等一系列工作也都由陈东瑜一人承担。自1996年至2001年,陈东瑜代表江苏省教委主持了3次全省教师多媒体优秀课件评选工作(包括小学、中学、职校)、3次全省中学生多媒体软件创新奖评选工作以及2001年5月首次举行的全省中学生网站创新奖评选与小型网站策划能力测试活动。他在工作中坚持公正,组织有序,做到全省参评学校师生和领导都满意。开展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对全省学校数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2000年4月和12月,陈东瑜主持了两次全省学校数字化工作学术研讨会(又称为“凤凰台会议”),并在第二次凤凰台会议上作了“坚持发展数字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主题报告。2001年11月,陈东瑜主持了江苏省新世纪第一年召开的,并对21世纪学习化社会的江苏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导向作用的前沿性学术会议―21世纪e时代OEH论坛・数字化学习能力与学习社区研讨会,同时他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社区与学习化社会”的主题报告。

1998年,陈东瑜主编出版的《OEH多媒体优秀课件设计集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学教师开发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丛书,也是江苏省150所OEH实验学校共同开创数字课堂教学新时代的集中体现。陈东瑜执笔的研究报告《OEH多媒体网络发展策略研究》,科学地总结了OEH开放实验在“八五”期间的发展历程,实验成果和主要经验,对全国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中央教科所(中国教科院)组织有关省、市组成考察团并指定陈东瑜担任领队,赴美国考察教育信息化。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长期的终身教育研究中,1999年,陈东瑜创造性地提出了终身教育必须研究的一百个问题。这个终身教育“百问”引起了课题组的关注和思考。1995年开始的OEH开放实验的着眼点始终局限在中小学,这显然是不全面的。2000年,OEH课题组在南京召开了两次全省大型研讨会,正式宣布OEH研究引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反映了OEH理念的升华。21世纪e时代的OEH理念,“O”已经不再仅仅指“办公”,而泛指社会资源,“E”指大教育,“H”指“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数字生态资源的互动整合。21世纪的OEH已经代表着一种终身学习、工作、生活主动、协调、和谐发展的理念。依据这一理念,陈东瑜于2001年5月发表了论文《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立即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经世界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别提名推荐,世界杰出华人专家评审委员会三审论定:“该学术论文独立成文,立意深远,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科学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具备很高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经严格审核评议,此文被评为特等奖并以重点学术论文入编《世界大百科全书藏典》,全球发行。陈东瑜在众多入编作者中,经严格审核筛选,被授予最具权威的世界学术华人荣誉称号。

令人敬佩的是,陈东瑜一贯保持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OEH开放实验所需经费全靠OEH实验学校自筹。作为OEH课题组副组长(江苏OEH开放实验室常务主任),他一人经手的资金达1200余万元,经审计,没有分文差错。公司老板私下送他4万元现金,他当即上交组织。老板送他高档电脑,他当即拒收并坚决退回。值得一提的是陈东瑜还一贯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有一次课题组在苏州召开全省研讨会,陈东瑜会议前夕乘火车抵达苏州时,已是晚上快8点了。按理说,陈东瑜完全可以先去饭店吃饭,然后打的到驻地,但他没有这么做。他匆匆去超市买了个面包,然后就去挤公交车。到达驻地后,他又谢绝了吃晚饭的邀请,他自己倒了杯白开水,一边啃面包,一边开始研究第二天会议的准备工作。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陈东瑜总是千方百计节约开支,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课题组负责人的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作风,确保了OEH开放实验的圆满成功。

在进行全省课题管理工作期间,陈东瑜倾注了他的全部精力和心血。从江苏“九五”课题指南的草拟,到组织全省课题申报、立项评审、过程管理及课题结题鉴定等一系列工作都出自他一人之手,而且涉及全省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不同的教育领域,以及从幼儿园到大学(含部委属高校)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省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其工作的繁杂和艰辛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他利用双休日连续工作,拟就了《江苏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指南》初稿。经江苏省教委批准后,颁发全省执行。江苏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研究的累累硕果,也从侧面验证了陈东瑜草拟的“课题指南”是符合江苏实际的。陈东瑜草拟的《江苏省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经省教委批准后颁发全省执行。此文件反响较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科研动态》1998年第1期在头版位置作了全文刊登并发了编者按语,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为探索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陈东瑜作了长期深入的调研和实践工作,并以规划办名义前后作了四次总结,为最终规范江苏省教育科研课题鉴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陈东瑜将全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全部建成数据库,这在江苏教育科研管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教育科研的信息化管理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草拟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教育科研的信息化管理办法,经省教委批准后颁发全省执行,并得到全国规划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除了认真完成本职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陈东瑜还认真完成教育行政领导交办的工作,从不打折扣。1999年的大年三十,陈东瑜接到省教委副主任布置的“家庭作业”:为省教委草拟一份关于开展“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文稿,要求年初八上班交稿。陈东瑜二话没说就投入工作,并准时交稿。春节后没几天,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意见》的红头文件就颁发全省,受到一致好评。17年过去了,该文件至今仍然被一致公认为是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并收录于专著《构建江苏终身教育体系研究》首页(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多年来,陈东瑜数十篇,其中多篇论文被《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中国市场经济文论大典》《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文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理论文选》《世界大百科全书》《世界文化名人录》、《中国作家全集》《中国作家薪火相传・散文家志》《改革开放的领航者》《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精选》《共和国65年优秀学术成果选集》《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探索》、辉煌三十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专辑》《中华国学人物志》《中国国学著作家辞海》《国学大典・当代国学名家成名作金榜集》等典籍和辞书收录出版,并荣获“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优秀作品一等奖、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全国评比一等奖、“世界华人优秀创新成果”国际金奖、国学杰出成就奖金奖、国学经典创作大奖、国家文艺大奖金奖、中国作家薪火相传“中山紫金奖”、世界重大学术思想特等奖等。

第3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各位教师,亲爱的姐妹们:

大家下午好!

三月的阳光格外灿烂,三月的校园春意盎然。在春已暖、花将开的美丽三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今天,二中的175位姐妹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咱们女同胞自己的节日,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一张张笑脸美丽动人。在此,我代表党总支校委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全校妇女同志表示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并借此机会对为二中的发展付出辛勤汗水、做出积极贡献的女同志们表示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和感谢!

我校现有女教职工172名,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50%。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而我们二中的女同志俨然顶起了大半边天。对于广大女职工来说,在工作上是“半边天”,在家庭里更是“主心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更多的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呵护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教育子女,更要理解丈夫,还要邻里和睦,你们不仅有兢兢业业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更具有言行一致、持身自律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你们比男同志担当着更多的角色,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女儿,你们把自己的辛劳和爱心奉献给了家人;作为一名职工,一名教师,你们把自己的勤奋和智慧献给了学校,献给了你们深爱的莘莘学子。学校因你们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家庭因你们而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新课程改革,是你们争先恐后,奋勇当先,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是你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挖掘大量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各级各类优质课的评选,是你们勇挑重担,呕心沥血,不负众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说课、上课、教学设计、案例评比、课件制作、论文比赛、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大赛,是你们积极进取,踊跃参赛,认真负责,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奖项。过去的一年,在座的姐妹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共获得多项各类荣誉称号:杨小莉荣获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比赛一等奖,申秀红被评为县直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杨志卿、李慧、何燕芳、曾晓春、李爱华被评为县直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我也光荣的被评为亳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我校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的女同志占60%,这既是学校的荣誉,也是自己的成就。

目前我校有女班主任11名,她们一心扑在班级工作上,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莉老师是年龄最大的女班主任,她利用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克服自身的种种困难,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任坤老师做为高三唯一的女班主任,班级班风好,凝聚力强,学习成绩在级部名列前茅,所教学生姜文武同学获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为我校高三做出了突出贡献;廉梅、魏云霞老师工作作风细腻扎实;王琳、王静、陈忠凤等班主任工作积极主动,管理有方,班级工作走在年级乃至整个学校前列;杨志卿、尹纯英管理班级井井有条,深受学生及家长认可;于莉、张慧虽然刚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但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有目共睹。我校的女备课组长也有26位,你们以身作则,工作认真,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备课,制订了详细、周密的教学计划,冲在教育教研业务第一线,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出色地完成各方面的工作。

第4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绘画课;文化学习

Elementary school art class is not painting lessons, but a cultural learning

Zhang Qin-hui

【Abstract】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social life is a humanistic education, a quality education builds, rather than a mere train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 but also can not be regarded as aThe door painting lessons, but rather as a cultural learning.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art class; Painting lessons; Cultural learning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被列入了教育方针,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农村小学的课堂主角中除了语文、数学、科学、品社外,音体美也成了主角。但事实却不容乐观,因为美术课简化成了绘画课。美术课上总是只有一支笔和一张纸,老师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不容有“另类”,考核时也只是按一课时一幅画来计算并评判合格与否。这种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让美术课没有了血肉,甚至连骨架也是残缺不全的。这种现象的产生在警醒着所有的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认识小学美术课。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艺术。原始社会早起的石制生产工具被称作原始美术或原始造型艺术,其中物化着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体现着人的意志和愿望,包含着艺术活动的因素,同时孕育着人类早期审美意识的胚胎。旧石器时期山顶洞人的饰品被称作最早的美术遗物。欧洲的洞穴壁画画的是各种动物及当时一些生活场景。法国罗塞尔出土的美术作品《手持牛角的妇女》表现的是原始宗教仪式中的妇女形象……可见,美术不单是绘画,它有多种形态,它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它是一种文化。

美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刻、绘画与工艺美术(包括装饰品等)、文学、音乐、舞蹈(后三者为动态美术)。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一目了然,绘画只是美术的一部分,而我们的美术课不能只是绘画课。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所谓的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各种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热独特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他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艺术形象的一切事物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他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你,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今天,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素质教育被放在重要位置上,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美术教育应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起到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美术课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给美术课划分了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价”、“综合·探索”。小学美术课应该按照这个《课标》来贯彻与执行,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说说、创作、策划、表演、展示等方法,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课一定不能单一的上成绘画课;无论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不能以有几幅作品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应该从学科特点出发,综合地域特点和学校条件进行科学的、可行性的、具有导向性的、多元化评价,以此来丰满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让农村小学美术课在素质教育中确实的、充分的发挥它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第5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10月16日,一个金风送爽的日子。劳动东路小学多媒体教室,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下午五时半,随着学生精彩的舞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表演完毕,主持人宣布民进湖南省委第四期“西部教师培训班”结业仪式结束,在劳动东路小学开展的为期五天的培训活动落下帷幕。

这五天的培训活动,学校夏莹校长在结业仪式上作了中肯而饱含真情的评价:称这是“紧张充实的五天、充电加油的五天、友情洋溢的五天、激情奔放的五天、收获快乐的五天。”这五天里,在西部全体学员的勤奋努力和全力配合下,培训班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培训任务。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我们聆听了民进各级领导高瞻远瞩、热情洋溢的讲话和谆谆教导;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新颖的教育教学观摩、探究和互动的研训活动;西部教师参观了长沙部分名胜古迹,感知湖湘文化的神韵;通过参加联欢晚会领略了学校教师的风采。中西部老师在学习、观摩和交流的碰撞中,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底蕴,也收获了友情。“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大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情感认同和内涵领会、增进了他们对民主党派的全面认同和较好把握。”

主要工作

一、筹备工作紧张有序

1、迅速部署安排。9月16日,民进长沙市委电告夏校长,民进湖南省第四期“西部教师培训班”的培训活动初拟在劳动东路小学开展,当下,夏校长和学校教科室人员商讨活动事宜。9月17日即召开校委会,讨论活动流程与具体安排。下午,教科室拿出了工作方案。放学召开教师会,对工作作出初步安排。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2、领导深入学校。省委刘处长、吴处长、市委高主委、李主任几次到我校调研,实地察看,从学校环境、教育教学设施及管理、师生素质等方面了解情况,确认我们作为承接学校的资质条件;为了能给西部教师提供方便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他们走访了好几家宾馆,对学校的食堂也进行了考察,并提出具体的意见。为确保活动生动有效,高主委、李主任和学校行政一起多次讨论,对整个培训活动的内容、形式、流程环节、需要应对的变更等作了细致地考虑与周密的安排,活动方案几易其稿。

3、主动加强联系。一是及时汇报得支持,民进长沙市委最终确定我校为培训基地后,就筹备情况先后向区政府,区教育局,学区作了汇报,一方面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另一方面学校也得到诸多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二是主动联系得指导,在抓紧筹备的同时,还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教育局王局长,基教科、教科中心、东塘学区等部门领导先后到学校视察、了解详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整改办法。他们的指导,既确保了质量,又提高了效率。

4、师生精心准备。①教师明确了意义,明确了责任,明确了分工。②坚持加班加点。担负主要活动筹备如舞蹈排练的夏斯斯等老师每天除了正常上班时间完成常规工作外,至少要加班一个小时;担负重要活动筹备如学校简介摄影的王小资及行政等国庆长假至少加班三天。③坚持精益求精。工作方案六易其稿;开班仪式上的少先队献词四易其稿,四次重排;语文、数学研讨课集体备课三次,试教三次。各项工作重重把关,力求更好。④坚持团结协作。在这次培训活动中,老师们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挥团队作用,每一项工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开班仪式隆重热烈

1、准备充分,接待隆重。①>

1、研讨活动丰富多彩。

语文活动:送一个烤熟的“红薯”。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朗读教学是我校近几个学期探讨的主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据我们了解,朗读教学在农村学校做得相对欠缺,因此,此次培训,我们把开展朗读教学作为呈现主题。专家袁莉主任以点评两节语文课为例,对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作了梳理,从而使研讨交流课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学得进去。 <--/link-->

第6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一、讲学稿的设计应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与小组化自主学习模式相统一

我校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构建的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校每个班级座位的编排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六人一小组或八人一小组,学生相向而坐,教室的四面墙壁都是黑板。这种学习模式把小组成员捆绑在一起,突出强化以小组为单位来评价、检测、评估,甚至考试成绩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小组化自主学习模式的精神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会: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的讲学稿设计应当和这种自主合作的小组化学习模式相适应,讲学稿在设计相应问题时应当让每个小组都有展示的空间,给学生合作互助创设机会。应当要创新课程内容呈现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多给班级小组展示交流的机会。例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身边的诱惑》一课时,就在讲学稿中给学生设计了六个活动:1.放眼生活寻诱惑。2.激情飞扬谈诱惑。3.文韬武略辨诱惑。4.明察秋毫析诱惑。5.独具慧眼明诱惑。6.足智多谋抵诱惑。给每个小组分配展示一个活动的任务,这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变为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使得学生转向“理解―探究―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因此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讲学稿的设计应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提出:“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新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讲学稿的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必须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提升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听课过程看到了部分教师使用的讲学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唱响自信之歌》),其教学过程主要是阅读课文,之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从进步与长处中看到自信?2.增强自信心与实力的关系。3.个人自信心与民族自信心的关系。纵观整课讲学稿的设计没有任何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是三个直接的问题。这种讲学稿使得课堂缺少生命的活力,缺乏勃勃生机。教师的教学行为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认知背景和停靠点,促进学生理解和思维。教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讲学稿的设计更应当注重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

三、讲学稿设计应当遵循灵活性、弹性原则,做到真正从学情出发,服务于教学目标

第7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竞选优秀少先队员演讲稿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锋利的剑缺少不了打磨,成功的人缺少不了竞争。今天,我站在台上,是来竞选关于“六一”的奖项——优秀少先队员。我觉得我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因为我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情,也能继续努力做下去,成为同学们的好知己,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站在讲台上竞选,“优秀少先队员”人人都想争,人人都想得,我站在这里竞选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很开心。

我叫张峰智,性格开朗、品德高尚、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勤学善思、态度认真的一个人。字如其人,我的字整齐工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习没有不会,只有不想会,遇到困难,积极应对,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给自己留漏洞。每天早读,我都会和台上的小小朗读者们一起高声朗读;上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不说话,安静地做好;下课做操时靠右行,用心做好每一个动作;社团活动室里常常撒着我的汗水,遇见纸块主动捡起扔进垃圾筒;放学路上高声背,不慢拍子,紧跟队伍。课余时间,我会跳街舞,读一些有意义的书,让生活充实。

心中有集体,我总以班级利益为中心,班荣我荣,班耻我耻。为班服务,人人都能行,我做到了。课下,我会帮同学们摆一摆桌子,摆摆文具,同时,我会和大家一起打扫,投入到劳动中,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我也了解自己的弱点与优势,于是,我就能针对我的弱点,进行自我完善,而且,正因为弱点让我尝够了苦头,所以我不会让“剧情”重演。

我想获得“优秀少先队员”这个奖项,决定权就在同学们手中,希望大家能把手中宝贵的一票投给我!谢谢大家!

竞选优秀少先队员演讲稿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要竞选的职位是“优秀少先队员”。

我知道,“优秀少先队员”这个职位,要想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是很不容易的!但我想突破自我,我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只是想说,我愿意,也能够承担起“优秀少先队员”的职责。

如果我成功胜任了“优秀少先队员”,我会更加努力。在学习上,积极向上,认真学习,不但自己学习要努力,成绩要优秀,还要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在活动上,乐于助人。课余时间,改改同学作业,多多帮助卫生小组一起打扫卫生。课间操管理好路队,带领大家共同做好规范操。在纪律上,自觉遵守。上课不说话,不做小动作,要积极回答问题。课前展示,也会和同学们一起投入阅读。

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有一定的分工,所以我会在自我做好表率的同时,安排好谁干什么,构造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和向上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共同塑造我班的美好形象。其次,我也会做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解决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小事,缓解老师的工作压力。

我要做一名认真负责、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好班干部,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以集体利益为先。

当然,如果落选的话,我也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用更好的表现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我也会认真配合其他班长的工作,依然会尽自己所有的努力,为班级争光。

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之路上的鲜花。我想,如果我当选的话,一定会言必行,行必果。谢谢大家!

竞选优秀少先队员演讲稿三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叫xxx,是一名活泼而又阳光的女(男)孩,今天我作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候选人站在这里,我感到万分的荣幸。

当美丽夏天来临之际,我们入队时的誓言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的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号角,它激荡着我正直诚实,拼搏进取;这是鞭策,它激励着我热爱集体,关心同学;这是战鼓,它催促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老师的辛勤培育谆谆教导下,我长大了,我成了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出色地完成了老师交给我的各项任务,(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我参加了舞蹈比赛,并且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成绩,为实验小学争得了荣誉。我还参加了教师节合唱比赛和扬中市合唱比赛)括号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修改。老师给我的评价是:做事认真、主动,组织能力强;同学们给我的评价是学习成绩好,举止大方;我给自己的评价是:充满自信,喜欢挑战,乐于奉献。

第8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一、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彰显发展性

从整体上看,“2011版”吸收并传承了“实验稿”的精神和内容,基本尊重原有的结构体系,基本保持原有的内容设计,基本保留原有的目标定位和实施建议。因此,可以说,“2011版”与“实验稿”是一脉相承的。

具体来看,标准内容从21页增加到23页;对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义;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化了课程的核心要求;课程目标不再区分总目标与分类目标;课程内容由原来的“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大板块进行了重新整合;活动建议都有编号,直接与课程内容一一对应;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略作调整。这些变化都是基于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初中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课改实践中遇到的新困惑等实际进行的。比如,“2011版”在“认识自我”中增强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在“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以及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独特价值等内容。

笔者认为,“2011版”体现了课程建设、课程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纵深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次修订适当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注意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强调情感发展对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优化重组,删繁就简,凸显逻辑性

“2011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特别是重新划分了三大板块内容,把原来“实验稿”中的“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和“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修订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和“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样更符合逻辑要求,因为“实验稿”中的“我与他人的关系”与“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存在着交叉和重叠,“我与他人的关系”这一部分中就包含着“集体”部分的内容,所以把“集体”前移到“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更符合生活实际。原来第三板块“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四部分调整为“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社会秩序”三部分。“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整合到“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之中,这主要是从体例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有序性来进行整体优化和统筹设计的。删除了有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内容,因为这一要求本质上属于国家专门机关和专职人员的专门工作,不属于青少年的义务和职责。删除了“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等不良诱惑”。因为这些课程内容表述不够规范,离学生生活相对较远,在教学上也很难实施。

同时,”2011版”对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主要是按课程的核心、基础和教学观三个方面依次对“实验稿”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把课程的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加以修订后进一步明确和界定为“课程的核心”,并把它置于第一位。明确课程核心,围绕课程基础,坚持课程原则,建构课程体系,更符合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论要求。

三、注重过程,关注应用,强化操作性

本次修订力求具体,不泛泛而谈,为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材编写提供具体的、可行的方法。

如,对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指明了教学实施的五大原则为课标定位、回归生活、灵活使用(教材)、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评价方式强调过程化、多元化、证据化、特色化和人文化,对教材编写提出了依据课标、遵循规律、贴近生活、因地制宜等要求,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课程资源服务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资源要立体呈现,学生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中不可忽视的群体,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优势和独特价值。

四、整体着眼,局部调整,突出针对性

“2011版”的修订通盘考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需求和生活经验等实际情况。它既强调初中与小学两个学段的区别和不同,又强调内在的衔接和联系;既强调课程体系上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又强调课程内容的递进性和上升性,从而避免出现初中与小学课程内容的错位、重叠和交叉。

把“实验稿”中的“实施建议”改为“实施要求与建议”。其目的是强调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和指令性,以期在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学业评价中能够充分贯彻课程标准精神,避免弱化或者背离课标的方向和精神。

“2011版”是在全国范围各地区的教学反馈、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和座谈研讨等充分调研基础上修订的,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增补和删减、重组和优化。本次修订既有理论上的缜密性,又有实践上的可行性;既有广泛的参与性,又有专业的权威性;既有整体的系统性,又有具体的针对性。

五、把握核心,丰富内涵,增强指导性

在课程性质中的“思想性”中增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使思想性的内涵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对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程实施都具有很明确的指导性。

对“内容标准”中的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两部分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丰富和补充,从而使“内容标准”更具有指导性。比如,课程内容第二部分中“在集体中成长”增加了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等内容。

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增加了简单明了的指导语,明确了教学工作和评价工作的基本立场,直接指明了其功能定位、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具体要求。比如,在“教学建议”中明确给出了要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等很强的指导性要求。又如,在“评价建议”中强调指出:要加强思想品德考试命题研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六、关注细节,表述严密,坚持科学性

“实验稿”对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表述过于宽泛,没有指明学科的特点,学科本质属性界定不够清楚,对学科教师造成了一些困扰。比如,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只有这一门吗?本课程与其他也起到类似作用的课程的区别在哪里?除此以外,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比如,有些人就以为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是课程并列的四大内容,把有机统一的课程内容人为地分割开来。而“2011版”对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严密、准确和科学,明确界定了课程的基础、目的和类型:课程的基础是初中学生的生活;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课程的类型是综合性课程。明确了课程性质,就为课程内容的安排和选择确定了指导思想,也为教学实践明确了方向。无论课程的哪一部分内容都要承担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任务,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要围绕课程的根本目的进行创造性教学。

比如,原“学法用法”中对法律的表述不够严密,“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制定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原文只讲制定,没有提及认可;把“实验稿”“交往与沟通”内容标准中的“克服逆反心理”修改为“调适逆反心理”,意在改变过去那种子女绝对服从父母的权威和要求的做法,而强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对话,有效沟通,共同成长。“实验稿”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块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这样,“2011版”能够使初中与小学两个学段保持统一,也能够使这部分内容涵盖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9篇:劳动教育课评课稿范文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经济生活》 原因 策略

作者简介:徐菊红,女,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漫画、广告、地图、清单、目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以《经济生活》为例,全书中图文类72处(不包括综合探究),图类(包括曲线类,柱状图和饼状图)6处,漫画类6处,表格类2处,此外,还有一些凭证单、地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经济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它们与教材正文内容交互补充,相互契合,能够很好地承载信息,是新课程生活化理念的载体。

一、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原因

1.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合理使用“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增强彼此的信任、理解。而大量的思维火花往往就在互动教学、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生成。因此,研究“非连续性文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也符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的需要。其次,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挖掘和使用,并能在备课、授课和评课,甚至作业布置、课程评价中注重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材研读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2.对于学生而言,首先,有助于启发诱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面对枯燥而生硬的政治理论,学生易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进而学习动力就会下降。“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非连续性文本”用表格、图象来综合信息,是教材重要的“语言”形式,包含着教材所要表达的很多“言外之意”,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改变以往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更好地巩固知识。其次,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阅读并理解“非连续文本”的主要任务:一是寻找信息。学生必须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图表、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相联系,从中发掘、整理信息,从而发展信息处理能力。二是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要学会把文本中找到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统一。可见,“非连续性文本”因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经典精炼,设计生动新颖,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3.对于政治课程而言,“非连续性文本”紧密围绕教材内容主旨,为解决教学重难点而融人教材中。有的是对重点内容的分析,有的是对难点内容的注解,有的则拓展了想像空间,其实质就是对教材正文的延伸和具体化。因而,重视“非连续性文本”有利于挖掘教材资源,盘活教学内容,使教材知识能以更加连贯的方式组织起来。

二、使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策略

1.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精讲知识,创设情境,使之成为“情境教学资源”。首先,以非连续性文本为桥梁,巧妙导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起点与关键,导入的设计将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用漫画、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导入,有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调整到最佳状态,并渲染课堂气氛,从而缩短教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效进入课堂。以“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为例,在介绍每种理财方式前,教材均配有图或表,教师可充分利用,有效导人。比如,关于储蓄存款,可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迅速增长”一图,设置三个问题:1.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增长的原因是什么?2.人们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3.人们把钱存到什么地方?尤其通过对第二问的思考,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人们把钱存人银行是为了获得利息,所以储蓄存款是投资理财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问则引出“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再如,“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框,可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教材中的两幅图片:“中国市场上的外国货”和“外国市场上的中国货”,使学生直观感受经济全球化,明白商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你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以此调动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自然地引入课题。可见,此类非连续性文本的运用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图表活起来,从而在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氛围中顺利导人。

其次,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载体,有效讲授。教材正文基本上采取一种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多比较抽象,而“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多样,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在教学中重视对非连续文本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教材内容,有效把握教材知识,并综合各方面因素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搞清疑点,进而有效落实书本知识点。比如,“影响价格的因素”中“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知识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如果直接提问“商品价值量由什么因素决定”,这显然超越了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类似于“填鸭式”教学。因而在突破该难点时,可以借助教材中“专家点评”相关资料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小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进行如下操作。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的价值怎样形成?由什么决定?生:在劳动中形成,由劳动量的多少决定。师:劳动量很抽象,应该怎样衡量?生:看劳动时间。师:现实中生产同一商品的企业很多,应该以谁的劳动时间衡量价值量?(表格呈现甲乙丙三家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进一步提问:该商品的价值量应该由哪个企业的劳动时间量来决定?此时,学生中会出现分歧,有些学生认为是甲乙丙中的某个企业决定价值量,还有些学生认为不是由甲乙丙这些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对此,双方展开辩论,各自阐述理由。最后得出结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接下来进一步水到渠成解释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关知识。在本案例中借助“非连续性文本”将繁琐问题简单化处理,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再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框中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四方面具体体现是重点,但知识点容易混淆。在此,可以借助书本“今非昔比”图片进行如下讲解:在古代,位高权重的皇帝为什么都不能坐上飞机、使用空调?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古代皇帝只能坐马车出行,而我们可以选择坐飞机出行,这说明什么?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坐马车与坐飞机哪个更方便?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古代没有飞机人们就不会有坐飞机的欲望,而现在正是因为飞机的存在使得人们考虑选择飞机,这说明什么?结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借助书本的图片,并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具体表现。在《经济生活》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图片或文字资源配套知识的教学,这些图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设疑启思,提升能力,使之成为“能力训练资源”。深化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理解能力,其设置为能力培养搭起了一座桥梁,使之更有效地融人书本知识的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各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升学生能力。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对图文的分析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地重组各种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疑中学,培养质疑精神,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公司的经营”一框,多处呈现图片、表格等信息,可利用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设置以下思考或探究环节:1.分组成立一家公司,并介绍自己的公司;2.要想使自己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如何努力?3.如果经营不善,最终可能会有哪些后果?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灵活运用公司含义、类型,公司经营成功的措施,以及兼并、破产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如,“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框中关于就业现象的两幅图片,对应并贯穿了“就业”这条主线,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该图片资源。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开展积极的合作探究讨论,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就业现状及劳动者就业观念,从而更好适应未来生活。

3.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晓理导行,明辨是非,使之成为“道德教育资源”。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学生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获得上、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上,更应体现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内化和升华上。教材中某些“非连续性文本”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尤其是一些图片和漫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图片、漫画等作品中人与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真假,培养学生扶正祛邪的优秀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将来的人生走向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例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中关于“白色垃圾”的图文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你是否用过这些“白色垃圾”?对于这些“白色垃圾”你如何认识?2.关于解决“白色污染”,你有何建议?这幅图片来自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有话可说。当他们畅所欲言后很容易达成共识:应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正确消费观念。对该图片的使用和分析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再如,“征税和纳税”一框中可以让学生围绕“张大爷主动纳税”、“追星族”、“优惠税前”这三幅正反例子的漫画、图片开展讨论、分析,从中深刻体会并明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纳税光荣”。总之,图片、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能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理性、辩证地看待人和物,应充分利用,合理分析。

4.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整合资源,启发思想,使之成为“创新教学资源”。首先,将“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转化为实践知识。“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观点,实践是书本与生活相结合的环节。教师应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开展实践。比如,可以利用教材中实践性的“非连续性文本”布置一些开放式的生活作业,让学生带着作业到生活中寻找答案。例如,学习“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框时,可以结合书本中涉及银行的图片,要求学生动手填写存款单。再如“股票、债券和保险”一框结束后,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图文内容设置一个实践性的作业:“假如你家有××万元闲置基金,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一套最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方案。”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理财方案,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还原教材知识的生活性。

其次,化“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为习题资源。纵观六年浙江高考的文综试卷,政治试题均出现以漫画为题材的选择题和数据图表为题材的非选择题,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教师在习题设计中,可以将书本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作为材料载体,将课文正文所阐明的观点作为答案要点,制作成有特色的漫画题或表格题,并设置问题,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等能力,并有效巩固教材知识。比如,可利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的漫画设计一道漫画类的选择题:(呈现漫画)漫画《小儿麻痹症》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B.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C.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对待攀比心理;D.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重要。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框中的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可结合图表设置如下问题:(1)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2)如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3)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反映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以上问题的设置并不仅仅局限于本框题,还能联系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这不仅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且没有激情的行程。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而,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若想体现教材编写意图,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要尊重教材,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合理挖掘,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激趣、感悟、拓展功能,定能找到那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罗松涛)

关于继续使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