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商业文化的作用精选(九篇)

商业文化的作用

第1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和谐校园 高校周边商业文化

校园周边文化和谐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稳定校园内外环境,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和谐校园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是安全稳定。要大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第二个方面是协调校园内外的各种有利因素,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动力。首先要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姿态和开放的行动,建设充满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一、建设健康的校园周边商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所高校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校园周边商业文化建设也影响着一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是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的关键点。

(1)为学生提供了自我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加强学生能力的锻炼。高校周边商业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使得高校不单单是一个学术的象牙塔,它打开了一个窗口,为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在校大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做出了一定的帮助。调查表明,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都比较成熟,大多能够体谅家庭负担,想利用勤工俭学等途径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同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社会、锻炼能力,为以后建功立业做准备。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高校周边商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许多商家利用校园这块阵地大力宣传作广告,从而给校园文化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同时,高校周边商业文化的发展,为高校师生生活提供了便利,吸引更多的教师到学校工作任教。特别是周边新社区的建立,为许多新进教师提供了便利的居住条件,使学校教师能安定下来,安心做学问,教书育人,有助于学校人际关系的协调发展。

(3)为学生提供学习理财常识的平台。高校商业文化是学生学习理财常识的生动课堂,它的存在大大拓展了学生生活费的功能,从基本生活、学习开支、增加到基本生活、学习开支、娱乐开支、社交开支比较全面的功能,促使大学生学习如何从经济上合理、稳定、高效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为今后人生道路打下基础。

二、目前高校周边商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高校周边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促使高校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高校周边商业文化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现象:

(1)周边网吧和娱乐场所吸引着不少学生流连忘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网吧和娱乐场所的设立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但台球室、录像厅、影碟出租店、租书点、卡拉OK厅、黑网吧、游戏厅等日益增多,这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相当严重的,有的学生甚至走上了网上盗窃、网上诈骗、网上谋杀等网络犯罪的道路。据调查,上海大学延长学籍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是因为沉迷于电子游戏而荒废学业,以至于不能正常毕业甚至退学。

(2)小摊小贩在校园门口排成长龙,严重影响了学校治安环境。随着校园周边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些贩卖盗版CD、图书的摊子成为学校校园的另一道风景,许多学生经常光顾这些地方。这些盗版图书错字多,印刷质量差,许多学生图便宜而买地摊上的书籍,容易误导学生,甚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和CD出现在学生的书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3)不少学生“赤字消费”,攀比现象层出不穷。在学校校园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商家打出条幅宣传五花八门的优惠套餐,吸引更多的学生去消费。面对诱人的优惠套餐,有些学生开始负债消费,经济出现“财政赤字”,特别是一些来自偏远地区农村的学生,面对繁荣的都市生活,他们很容易扭曲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甚至不法手段获取钱财,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高校周边商业文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1)加强德育、理想教育,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商业经济浪潮和资本主义思想浪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清晰地看清周围形势和大局。学校适时地举办各种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增强对商业文化负面影响的免疫力。学校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台等方式,大力宣传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恋爱观,教导学生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2)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大力倡导宣传健康高雅文化,构建和谐的校园周边商业文化。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决定他们具有特殊的需要。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认知需要使他们对一切陌生的文化、各种科学知识都感到新鲜,他们不限于本专业的学习,而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向往各种社会活动。但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社会成熟度低,认知结构和思想方法还较简单,对真与伪、丑与美、精华与糟粕的分辨能力较差,容易兼收并蓄,一知半解。这样就产生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之间的矛盾。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注意加以引导,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高校克服依赖思想,因地制宜,把周边商业文化融入到校园育人环境当中。校园周边商业文化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提高觉悟,只有认识提高了,才会有积极的行动。高校把自身的人文历史特色与周边商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周边商业文化体现高校的清新的自然环境,典雅的文化气息和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周边社会资源,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至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给学生一个长期锻炼的平台,使校园周边商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参考资料:

第2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商务日语能力;日语应用能力;商务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中日经贸关系良好稳定的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有增无减。随着投资领域的扩大,岗位的细化,日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过去单一的以语言、文化为主的日语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一些既有较强日语应用能力又掌握经济、贸易、管理、金融、服务、IT等专业知识,熟悉日本商务惯例的应用型日语人才成了人才市场上的宠儿。应用型人才是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它强调能力,能力为本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一、商务日语的定义和特点

商务日语和以前的经贸日语、商贸日语专业不同,它比经贸日语、商贸日语的范围更广,所涉及的领域已经从单纯的商品进出口,发展、扩大到了管理、服务、法律、财会、IT等范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商务活动范畴的不断扩大,商务日语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延伸,商务活动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1]所以商务日语是指在日本企业里从事某种工作所使用的日语,它强调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综合日语应用能力,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各方面。

商务日语与语言、文学为中心的学术日语不同,有其鲜明的特点。从商务日语的目标来讲,它是职场使用日语的能力,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从语言形式上讲,它有特定的词汇、用语、文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它是日本企业里用日语从事实际职业活动的能力,需要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它涉及到外贸进出口、服务业、制造业等众多行业,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和行业特点;它的内容和活动手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商务日语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实用性、职业性、发展性等特征。

二、商务日语能力的内涵分析

十几年前,一些高校就设置了商务日语专业,但对商务日语的认识基本局限于日语+商务知识,做法就是在原来语言文学教学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经济、贸易方面的课程。真正的商务日语及其所要培养的商务日语能力并非如此简单。它并不是“日语”和“商务”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商务工作需要的词汇堆砌。只掌握一些日语专业词汇和经贸知识是无法自如应对各种商务工作问题的。所以,需要学生在具备一般日语能力的基础上,具备商务工作的日语应用能力;在教给学生日语知识的同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从事商务工作的商务知识、商务策略以及日本人的商务惯例等,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授日本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商务礼仪、经济和政治文化、生活习惯、风俗习惯;教给学生在商务活动中怎样和日本人打交道,如何和日本人合作工作。它包含着文化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工作、业务能否正常展开,能否取得职业成功。

综上,笔者认为商务日语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是日语应用能力、商务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1.日语应用能力

作为一名在日企工作的商务工作人员,起决定作用的是会讲日语,这是商务日语的基础。商务日语是职场的工作语言,它需要和日本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直接沟通。所以日语应用能力更应该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商务日语是建立在普通日语语言基础上的,它有其独特的语言现象,具有显著的功能性和场景性。它有特定的词汇、用语、措辞、语法、文体风格等,是特定的商务背景下的日语。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掌握职场领域里需要掌握的通用语言。第二,必须掌握礼貌的措辞。「です「ます「でございます之类的郑重语是商务人员的基本措辞。拜托的时候,如果采用「…をおいできますか「恐れ入りますが、…をしていただけないでしょうか这样的请求方式,对方会愉快提供帮助。第三,商务日语中最明显的语言特征就是敬语的使用。在交谈时,要根据对方的身份、职务、对方与自己的地位关系等恰当使用敬语。日本人对上下关系、内外关系、亲疏关系极其敏感。如果因为使用敬语不当而给对方“缺乏常识”的印象,虽然不会直接造成商务损失,但会产生负面影响。商务日语专业的日语应用能力由基本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特定的商务背景下的日语语言能力构成。

2.商务能力

作为一名在日企工作的商务人员,为顺利开展工作,必须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商务知识是指和商务有关的知识,包括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日本商务惯例、经贸金融知识,保险公关、营销管理等经济管理、服务和IT等知识,相关的经济法、劳动法、WTO原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商务实用知识,如以网络通讯为基础的邮件、博客等商务交流手段等。

在日企工作,虽然有较高的日语水平和日语写作能力,但如果不知道具体的商函写作方法,那么也势必影响工作。所以还要必须具备电话日语、会议日语、谈判日语、计划说明日语、产品描述、演讲日语、酒会日语等的“听说”能力;电子邮件、商务书信、报告书、传真、规格书、计划书、多媒体制作等各种“非对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读写”能力。根据田村雅昭的研究(2009年),在日资企业,“听说”项目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电话。“读写”项目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电子邮件。[2]除此之外,还包括商务策略能力、具体的商务操作技能和工作处理能力。所以,商务技能是指熟练地运用商务知识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商务活动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商务知识和运用商务知识进行工作的能力。

3.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作为外企工作者,必须具备跨文化商务意识。跨文化商务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3]一个民族或国家一定有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做事的行为准则、礼仪礼节、风俗习惯等。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接触时,各自的价值观、世界观决定了各自行为的差异。商务活动中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如不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说了不应该说的话,会使对方产生疑惑、误解,甚至冒犯对方,这会对商务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是商务活动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必须了解并认同不同的文化,提高对异文化的敏感性。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进行得体、合适的商务交际的能力。它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种交流形式。其“语言”交流是指语言使用的适时性、得体性。“非语言”交流是指通过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视线、距离、姿势等形体语言,它能表达很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情绪。正确进行“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可以使日语表达恰当、符合语境,举止行为得体、适度,符合日本商务礼仪,避免异文化之间的冲突。

所以,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由跨文化商务意识、得体合适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构成。

三、商务日语能力的培养对策

1.以“实用为原则、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

从现阶段的日语教育情况来看,虽然一些地方高校也看到了商务日语的发展趋势,认识到了商务日语的重要性,但是我国日语界还存在着对商务日语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做法简单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合理设置课程。因为课程是学生各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它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商务日语所培养的是既懂日语知识又具备商务操作能力的综合型应用人才。笔者认为课程设置应针对日企对岗位的要求,以实用为原则、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

2.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渗透

在日企工作的商务人员,首先应具备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其次是语言表达要得体、符合日语习惯,同时还要尊重日本的商务惯例、礼仪礼节等。固文化误解会导致冲突或者摩擦发生,甚至工作失败,所以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渗透,设置实用性强、形式多样的文化课程。如《日本国概况》、《日本社会》、《日本经济》、《日本文化》、《日本商务礼仪》、《网上报刊选读》、《日本影视欣赏》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商务礼仪等有全面的了解。另外,作为课程的延伸,还可以请日资企业的日本管理人员作关于企业文化、商务礼仪、日资企业管理理念等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关于中日文化差异方面的讲座;特别是即将毕业之前,可以设置有关应聘日本企业的课程内容;注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3.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整体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商务日语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创设良好的商务实践环境,使学生各种能力在商务环境中得到磨炼。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增加模拟商务情景活动,把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可建立日语文化体验室、商务日语模拟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加大商务活动的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商务操作能力;同时加强产学合作,可邀请企业家进入课堂与学生交流,定期不定期地给学生做讲座。也可聘请企业家直接担任课程教学。增加学生去企业实践的时间,建议每学期有校外实践时间,重点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经营决策等能力和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四、加强教材建设

商务日语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至今只有10多年的历史,所以无论是理论上对商务日语的研究,还是实践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商务日语教材也是如此,存在教材编写滞后、内容陈旧等问题。如商务日语礼仪、商务日语敬语、商务日语应用文写作等教材凤毛麟角。日语外贸函电教材较多,但内容相对陈旧,以致于学生学而不能致用。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和能力的高低。所以学生要选好教材。第一,要选用成熟、内容先进、理论和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商务日语教材。第二,要创造条件编写实用性强、内容新颖的教材。第三,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建议在编写纸质教材的同时,尝试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的制作,使课堂视听结合、声像、图像结合,给学生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商务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商务日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红.商务英语的概念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7):146.

第3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boom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china, business english major comes into existence in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growth of the major calls for the proper goal of educational program in whic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should be given the priority. to prepare the versatile and practica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studen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nd diversified means of evaluation are essential to the fulfillment of its goal.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它的专业知识涉及英语、贸易商科、文秘和交际学等方面。该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不仅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商贸基本知识、东西方文化基本概念,而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能适应职场需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需求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将人才培养与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相匹配。根据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和对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调研,总结出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文秘、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hymes 认为一个完整的语言交际能力定义应包括四项内容:语法可能性(程度);实用可行性(程度);场合适用性(程度);现实真实性(程度)。这四部分交际能力反映了话语者和听者的语法知识、心理语言学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现场应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还应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以及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商务运作能力(职业能力)。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除语言技能之外的商务工作基本技能。如:商务领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运作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这是商务英语人才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保证其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明确“一条主线,三个突出 ”,即以英语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真正体现高职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的特点。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进入wto 后,人力资源市场对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所面临更大的挑战,其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熟悉掌握商务活动基本规则,并要有相当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简单的英语专业+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另外,英语专业课和商贸专业课开设的课程较多,占用较多的教学课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务手段已被淘汰,一些商务概念已落后于时展。因此,为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使其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将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适当增加能提供学生必需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的基本培训,删减一些重复或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可分成三大模块:

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语音、英语基础综合课、语法、泛渎、英语听说。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英语视听。商贸专业课程模块: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制单、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课程着重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强调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的训练,英语基础写作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因为它被作为英语基础综合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着重训练的是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基本技能。商务英语课程涵盖商务基本原则和运作。商务英语阅读包括商务常用文件如报表、信用证等。

商务英语写作涵盖原来的外贸函电和实用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和商务口译课程训练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会议翻译、谈判翻译、公司及产品介绍等技能。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为的是更有效的利用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更大限度的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要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让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就应重视学生商务英语的基本工作技能、商务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与运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这些职业能力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应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的核心。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的知识不是纯客观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建构的。不是独自形成的而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权利和机会。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注重的是学生要学会什么,而不是应学什么;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教学评估采用的是多元化评估方式;关注个体学习者,同时也注重全体。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口头报告、团队合作,信息搜集、电脑操作、商务礼仪等方面的技能。 多元化评估可表现为评估内容多元化如商务英语沟通、商务英语信函、信息搜索、团队合作、文秘技能、办公设备操作技能、国际贸易业务、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等;评估方式多元化如课堂表现、口试、英语辩论、市场调研、产品演示、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期末测验等;评估时机多元化强调的是过程评估。在教学的不同时段对学生进行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评估。这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元化评估的职业教学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突显较强的商务英语职业能力,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评估为教学手段,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对外商贸人才。

参考文献:

[1] ellis m?johnson c.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第4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商业海报;特点;设计

中图分类号:J79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085-02

一、商业海报的作用

1.成功的商业海报可以有效地推销商品。海报是传达信息的一种广告表现形式,它用途非常广泛,是宣传商品、推销商品或商业服务的工具之一。商业海报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商家的意图、产品的性能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等,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一个成功的商业海报会吸引大众,刺激人们购买产品的欲望。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作用,我们在商业海报的设计上,应该真实地阐释产品的内涵,形象地反映产品的格调,充分地展示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商业海报的投放时机和环境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产品展销会、交易会的平台,利用人们观光旅游的时机,利用人们集中的居住地和交通运输集散地等,把握好了时机和环境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艺术的商业海报可以提升商品的品味。商业海报作为宣传商品和商业服务的广告性作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向人们告知和销售产品或商品,从而获取经济利益这一目的以外,同时还能够体现商品品牌和企业文化。成功的艺术的商业海报更能提升商品的内涵和品味,对商品内在联系精心处理过的艺术效果,更容易让广大消费者赏心悦目并接受。这就要求设计师把握产品的特点,把产品的格调、内在联系和特点与美学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文化主体思想,把优秀的和现代文明的思想主题展示出来,使商业海报的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观念鲜明和艺术感染力强,达到内涵的深度思考和延展,增强了商业海报的传播和引导功能。艺术的商业海报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商品品牌的内涵,是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艺术的商业海报可以提升商品的品味,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3.经典的商业海报可以成为企业的象征。商业海报是产品推销的重要手段,应该具有确定的时间、地点和让人一目了然的标题,有简明易记的商业标识等。好的商业海报能够直接传达或反映出产品的各种信息和企业所要表达的思想,经典的商业海报还可以成为企业的象征。现在的许多知名的大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形象的战略设计,在实施企业形象战略设计的过程中,把企业名称和商业海报的设计放在一起统筹设计,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成功推广的经典海报,既可树立企业形象,让人们一看到这个商业海报就知道这是哪家知名企业,这家企业有哪些知名的产品,成为企业形象长青的有力武器。成功的海报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业绩可以提升,远景更加广阔。凡是经典的商业海报都能突出显示企业的理念,代表着被人们普遍承认的商业氛围,成为企业的象征。

二、商业海报的特点

1.商业性特点。商业海报是平面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个有目的的策划,是设计师把某个想法或计划,以某种风格或形象的表现方式,用美术的元素加以组合、整合,形成具有较强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视觉作品。这种视觉作品的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是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把信息传达传播给广大受众者,让人们通过这些艺术的、具有强大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视觉元素来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从而达到推销商品、宣传企业文化和树立企业形象的最终目的。

2.时效性特点。一种新产品的推出往往伴随着商品新颖性的出现,时间越短,商品的这种新颖性越突出,越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并增强购买的欲望。反之商品就失去了新颖,人们的购买欲望就会降低,海报的商业作用就会淡化。正因为如此,企业和商家都十分注重商业海报的时效性,有的甚至把海报的设计与商品的制作同步进行,进而赢得时间,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在商业广告性海报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商品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海报要随市场变化进行调整。

3.创新性特点。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单一的平面视觉冲击力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这对商业海报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创新的海报等于没有灵魂的设计,没有创新的商业性海报就没有企业的春天。商业海报的创意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会更加促进商业出售目的的实现。新世纪以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传统文化和创新思想相融合的商业海报成为时代的要求。

4.艺术性特点。设计师在商业海报的设计过程中,会依照商品的格调和受众对象,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美术元素和审美活动融入到商业海报的整体设计之中,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一般意义上讲,美并不是商业海报创作的源动力和终极目标,但成功的商业海报一般都具有艺术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商业海报既是一个单纯的平面设计,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在商业海报的设计过程中把文化艺术充分地融入其中,就会使设计的观念、设计的风格、设计的形态等渗透出多元化、独特的文化艺术。

5.整体性特点。商业海报的表现元素和表现手法很多,但再多的元素,再多的手法,都是为实现商品销售和商品服务而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海报的整体性特点是不容忽视的。如,有的商业海报为了体现视觉冲击力,夸大了商品的真实特征,有的商业海报过分强调现代元素,而忽视了人们普遍的接受习惯等。一个好的海报体现商品的本质特征,把图形、文字和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现代艺术和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产品风格结合起来,才能使设计的观念、思维、风格、审美渗透出独特的文化价值,使作品达到完美的统一。

三、商业海报的设计

1.商业海报的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是商业海报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商业海报中的图形对人们的视觉更具冲击力,是整个设计作品的视觉中心。图形是人类通用的视觉符号,它的设计并不是凭空的创造,而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人们用所掌握的知识、文化来解读这些图形从而获得信息。优秀的中国传统图形至今仍在影响着平面设计,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它不但深受中国百姓的推崇,也被国外大众所接受和喜爱。此外,各国优秀图形也值得吸收和借鉴,洋为中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图案,内涵也同样十分丰富,有的图案还是世界顶级的图案设计。如用米老鼠作为迪斯尼公司的商业性海报,就是因为该图案的设计是将图形设计运用到极致,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一个善于接纳、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化和图形设计的设计作品,更会为大众所接受。

2.商业海报的文字设计。文字是商业海报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商业海报的文字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商业海报的文字设计就是用视觉设计规律及手段,对文字进行有目的的艺术处理和编排,配合图案要素来实现海报的主题创意,具有引起注意、说服对象、诱读正文的作用。标题是商业海报文字设计的重点,在设计中无论是直接标题、间接标题,还是复合标题都应注重把视觉语言创作和文案创作结合起来,选择哪种形式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配合图形造型,来选择恰当的字体和字号,并把握好视觉艺术语言,从而诱导人们把注意力从标题转移到正文。海报的文字内容的撰写应言简意赅,表达生动、贴切、形象、诙谐等,具有感应力和冲击力。设计师需要有较高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蕴,有对商品内容和企业文化的充分了解。一个通俗易懂、内涵丰富、押韵且富于情感的广告语,更能充分宣传商品特征,体现企业文化。

3.商业海报的色彩设计。人们对商业海报的最初印象是从色彩中获得的,这些斑斓的色彩是人的第一视觉印象。人的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呼应时,把色彩的这个特点艺术、巧妙地运用在商业海报设计上,使人们对商业海报所要反映的商品印象更深。商业海报的色彩设计既要考虑广告版面装饰的美感,又要体现商品质感和特色;既要考虑环境、气候、欣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又要考虑远近大小和上下左右的视觉变化规律。色彩不是孤立的色彩,商业海报的色彩不是简单的色彩增减或叠加,而是代表一定意义、反映一定内涵、衬托一定环境的视觉语言。一般要突出表现主色调的作用,使主题画面突出,增强海报的视觉效果。色彩是有象征意义的色彩,如绿色偏中性,给人以优雅、宁静、和谐的自然美等,人们借助色彩的这些特性把观念、认识和普遍的心理联想所能理解的颜色同产品特点及企业形象结合起来。

4.商业海报的整体性设计。商业海报的设计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整体设计,它要求主题明确立意要好,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图案深刻引人注意,色彩鲜明感染力强。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既要突出主题思想,又要考虑细节枝节的帮衬;既要考虑单个色彩的运用,又要把握整体画面的协调;既要保持优秀传统,又要在科技支撑下不断创新。在设计过程中,不能为了突出视觉冲击力而忽视了整个画面的内在联系和内涵。设计需要内容和形式统一,商业海报才会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和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琪颖.海报设计的竞争优势及防治趋向[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3).

[2]李.浅谈商业海报的设计[J].教育教学,2011,(17).

第5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战略竞争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78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161- 02

以往的研究中也有较多的关于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将文化管理、发展战略等问题分开进行研究,而对于经济、文化、管理和战略的融合很少有人提及。本文的研究一改往日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以一种新的视角,即如何提高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一种新的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模式――CHS管理模式,并希望对切实提高银行的战略竞争力有所帮助。

1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作用于战略竞争力的机制分析

1.1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与战略竞争力的关系

当文化因素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提高企业的文化管理也成为凝聚员工力量、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商业银行的文化管理是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员工自觉形成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能为提高银行的战略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管理也成为商业银行提高战略竞争力的内在动力,是商业银行形成战略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牢记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强文化管理才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力。

1.2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作用于战略竞争力的机理分析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是如何对其战略竞争力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呢?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力主要与银行的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控和金融创新等竞争能力有关,而这些都与银行家的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商业银行的文化管理只需对企业家的价值取向造成一定影响,即可影响商业银行的战略竞争力;②员工的价值创造、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和服务营销等竞争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商业银行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可对员工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③商业银行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为银行创造一个利于银行发展的环境,进而提高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

2 基于战略竞争力的商业银行文化模式

CHS(Culture Human and Strategy)管理模式在给予战略竞争力的商业银行文化管理模型这个理论平台上,通过战略绩效的不断刷新,使银行管理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

2.1 CHS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

“文化+人+战略”这种思想是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也是CHS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在银行的战略管理中,人、文化、战略这三大要素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商业银行不断提升战略竞争力、不断创造战略绩效的出发点。这三者的完美结合还能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CHS管理模式“文化、人、战略”之间的互动

商业银行文化管理的存在依靠人的创造活动,其管理之根本为人,而银行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是人在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引导下完成的。人们在商业银行的管理活动受文化的引导、激励、约束、辐射和凝聚,并在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完成银行的战略目标。战略是作为发展的基础和管理的源头存在的,通过企业文化约束人的行为,加大战略执行力度,使三者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才能提升商业银行战略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CHS管理模式特征分析

CHS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系统化特征、人性化特征、个性化特征。CHS管理模式系统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于人、文化、战略这三大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功能的强调,高于单一要素的战略绩效之和,而且还强调这种管理模式的环境适应性;在CHS管理模式中,人是作为管理的根本和首要因素存在的,脱离了人的存在是无法谈管理的,这就是其人性化特征的体现;CHS管理模式的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突出每个商业银行个体的特色,其管理并不强调一致性。

2.4 CHS管理模式的根本目标

实现最优境界的管理是CHS管理模式要完成的根本目标。这种管理的最优境界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目标完全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沟通,管理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和谐、统一、高效、有序地进行管理互动。这种最优境界的管理状态也使得一些具体目标的完成变得简单而轻松。战略绩效最大化、制度安排最合理化、战略竞争力最优化等具体目标的完成是实现这种境界的具体表现。

2.5 CHS管理模式的实践意义

CHS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我国已经进入文化经济时代的今天,商业银行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所依赖的各大要素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使得人们对“文化经济”这一新命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模式向文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商业银行提高战略竞争力的新手段,其实践意义是有目共睹的。

3 结束语

顺应时展的要求,基于战略竞争力的文化管理模式――CHS管理模式应运而生。CHS管理模式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为提升企业战略竞争力而不断更新和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抓住了战略竞争力这个要点,并坚持以人为中心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以人为中心,对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每位员工的才能都能在商业银行中完全发挥,不断提升银行的战略竞争力。在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走过了“人治”和“法治”这两个阶段,再通过文化的创新和建设走向“文治”,这也是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必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斌.试论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途径[J].金融管

理与研究,2006(1):47-49.

[2] 葛兆强.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J].广东金融学院学

报,2007(1):7.

[3] 葛兆强.商业银行成长:制度、技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222-223.

第6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我县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发展新项目为重点,加快提升我县文化旅游商品研制开发生产能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强化旅游服务功能;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途径,挖掘、抢救、弘扬传统民间工艺技术,有效利用乡村资源,扩大就业,带动地方农副业、加工制造业和商业的发展,把小商品做成大产业;以营造新环境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精品,建立诚信、规范、高效的文化旅游商品营销体系,树立旅游特色形象。

二、开发目标

结合建设赣粤边际区域性休闲旅游名县的目标,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打造文化旅游商品品牌精品,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发展,力争在3-5年内,打造出省内外知名旅游商品品牌3-5个,实现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5%以上,创汇能力占30%以上。

三、开发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加强政府引导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我县文化旅游商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并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合作、项目技术人才引进、出资冠名、加盟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等形式,建立产学研一体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旅游商品的专业公司,由企业针对市场需求设计生产具有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旅游商品。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本地的资源条件和优势,通过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手段,以文化、艺术、实用等表现形式,将的人文和自然特色从各类文化旅游商品中体现出来。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特色性、观赏性、便携性、宣传性、多价性”的文化旅游商品。特别是在产品的实用性与深加工和产品包装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到“新、优、奇、特、美”,既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又能吸引或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

四、开发重点

1、赖布衣风水文化纪念品系列。依托赖布衣风水文化和神仙寺宗教文化,开发独具特色的风水文化纪念品和宗教文化旅游商品,如赖布衣罗盘、风水轮、风水十二生肖、赖布衣纪念书籍、万仙邮票、文化衫、宗教商品等系列产品。

2、特色工艺品系列。充分挖掘并发挥我县民间传统工艺的优势,研究开发系列能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根雕、竹雕、竹编、剪纸、绣花、客家布鞋、客家服饰头饰纪念品(风铃帽、围花帽、围裙、手袋、肚兜、本命年红腰带)、休闲客家服饰、绣花壁挂、沙发背垫等家居日常生活用品。

3、特色食品系列。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开发土特产类旅游商品,如传统工艺榨油(高山茶油)、客家娘酒、手工米粉、酸菜王、甜菜干、烫皮、瓦角丁、油炸米果、芋丝、花生巴、盐蒸花生、炒花生、盐水鸭蛋、纯正蜂蜜、脐橙、云台山茶、清凉茶、胜仙面条、地瓜片等特色食品加工类,充分发挥传统制作工艺的特点,开发绿色土特产品系列。

4、文物衍生品系列。依托丰富的物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汲取其中的一项文化元素或一项造型(如瑞狮头像、风铃帽的八仙图及其他象征吉祥的图案等),从观众角度出发,研究消费对象需求,将古老深邃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为传统文化符号,开发成文物纪念品或渗透到图书、装饰、音像制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去。

5、香港母亲河之旅纪念品系列。重点以香港母亲河—九曲河的山、水资源为依托,借助吴为山教授“香港母亲河”雕塑作品的影响力,开发“母亲河”雕塑小品、“母亲河”玻璃饰品、纯净水,并结合消费者的需求与家居饰品的各种风格,开发“母亲河”家居饰品系列。充分利用香港母亲河的秀丽风光,依托宣传、旅游、文化、邮政等部门,整合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旅游文化等制作艺术摄影画册、山水画作品集、竹编彩绘、电子音像制品,与邮政部门开发纪念信封、邮票、明信片、拆页等,制作系列高品味和具有收藏价值的文化旅游纪念品。

五、具体措施

1、成立文化旅游商品开发领导小组。为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宏观指导,成立由县委常委钟鸣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李小菊任副组长,由县委宣传部、发改委、经贸局、旅游局、文化局、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管委会、科技局、农业局、商业办、广电局、邮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文化旅游商品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我县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工作,定期研究确定我县旅游商品开发重点与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管委会,主要负责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日常工作。

2、建立规范的旅游商品研、产、销良性运行机制。在重点园区“神仙文化园”、“赖布衣风水文化大观园”建立一个社会化、规模化的集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园中企业。在历市镇、天九镇、岿美山镇形成“旅游商品的开发公司订货—农户手工艺作坊加工、企业生产—公司收购—批发商—零售商”的产供销一条龙联营模式。各个旅游景区可根据产品特点结合旅游活动项目、新农村建设开发形成“前店后坊”、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开发模式,开辟参观游览、试制体验和购买相结合的经营试点。在县城龙亭北路建设特色购物一条街,火车站、汽车站、购物广场建立规范的旅游商品定点销售网点,以满足游客购物需求。

3、建立文化旅游商品宣传和市场营销体系。加大对我县文化旅游商品宣传力度,并通过各类节庆会展活动集中展示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组建旅游商品招商项目库,利用各种渠道(洽谈会、交易会、博览会等)积极寻找合作商家,加快我县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步伐。

4、建立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激励制度。每年组织一次“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十佳”评选活动,评选出的旅游商品列入该年度政府指定采购名录,该旅游商品生产单位优先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对获评省级以上特色旅游商品品牌的生产单位,由县政府一次性奖励5—10万元,并由县科技局积极向上争取科技费用。

六、开发保障

1、每年县财政在旅游发展基金中列支50万元用于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奖励和宣传营销。

2、鼓励投资兴办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对新办的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享受《县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投资优惠办法》。鼓励举办妇女创业学校,培训剪纸绣花、客家服饰头饰制作等民间手工艺。

3、支持重点旅游园区采取产、学、研、旅多家联名方式开发生产文化旅游商品,对列入计划的重大技术和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政府部门优先给予贷款贴息和资金扶持。

第7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业与商业分离,商人职业群体形成,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完成了经济领域基本分工的构建。商业的利益驱动和独特功能,始终促使着商人阶层不断壮大,并与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一刻未离地相伴而行,不可或缺。

文化因素作为人类智慧积淀凝聚,自古便与商业交换活动有机融汇在一起。商品流通过程也是人们相互沟通的过程,频繁的商业活动即是其间的桥梁。远方贸易、跨域交换的增多,极大地加强了人类大范围的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的载体正是商品、商人和商业。事实上,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无不存留着文化的印记,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核。从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商业文化之所以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固然是由于其渗透于流通领域各个过程、各个部门和附着于各类商品之中的文化含量,但这还不是商业文化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商业自身规律产生的特色文化,其核心内容诸如商业伦理道德以及商业社会心理等等,都具有特殊社会价值。

现代商业高度发达,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早已远非传统社会可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商业在社会生产和交换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加快商业现代化进程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单纯的资源和劳力的竞争,更多的却是科技、文化含量的竞争。倘若今天丢掉文化,明天就可能丢掉市场,这绝非危言耸听。当此之时,在实践中加强和发展现代商业文化理当受到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商业文化提升现代商业层次的能动作用

商业现代化显然不是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及其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现代商业的体制、组织、管理和运行,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现代营销技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众多新型业态的开拓,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对商业的科技应用水平和人才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化之于商业和商业之于文化,二者早已相互渗透,商业运行过程携带着文化传播功能,而文化因素也有力地推动着现代商业的发展进程,其依存关系和一体化程度日趋明显。现代社会对商业和商品的需求层次已大为提高,琳琅满目的优质商品除了实用功能之外,匠心独运的设计、精美绝伦的装潢等附着其中的文化因素,也能带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满足其消费心理,从而构成商业效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商业营销活动中,通过购销调存等流通环节,实现商业的交换职能,其间也包容着诸多文化因素,需要进行科学的行情预测,还要运用各种现代经营方法技术和营销策略,深谋远虑,以把握市场主动权。而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新节庆,更是多冠以“文化节”的名称,实际上主要从事产品销售、商品洽谈和商品的质量、品种、效益宣传等活动,即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口号反映了经济需要文化、走向文化的客观事实。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商业活动,文化因素总是体现着其独到的价值,通过精心组织运作,其间尚有很大的创新、开拓和发展的余地。

商业文化建设贯穿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商业文化融汇在商品流通领域的整个过程,文化的魅力和商业的活力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无数事实证明,举凡商业名店、名品的形成,无不深具文化的底蕴,除了质量、效益等可量化指标以外,文化因素的确是其企业形象定位的重要来源之一。营造商业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当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策略,落实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大至规章制度,小至企业标识,均能从不同角度构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整体性的企业文化。显然,先进的经营设施、丰富的商品展示、优雅的店容店貌不仅是商业企业实力的外在体现,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投入,是造就具有文化品味的商业环境、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激励方式。在此方面并无固定的套路和模式,不同的商业企业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经营方式、技术手段、生活福利、思想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现实条件,均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整体策划,全面建设,充分发掘其文化资源并吸引广大员工的自觉参与,共同致力于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商业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生机活力。

第8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职业素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GG0347);黑龙江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138B)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和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

从外贸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来看,比起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等"硬"素质,要求更多的是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诚信敬业、团队合作、责任感等"软"素质。可以看出,具有较强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就业竞争力越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要想能够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出真正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要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商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灵敏的商务意识、良好的身心素养、进取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跨文化沟通、终身学习等综合能力。

商务英语课程是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涉外商务岗位职业能力的主干核心课程,对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涉及本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

1.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要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的形象和教态,以引导学生改善和提升在商务工作中的个人形象和工作态度;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和人文素养。

此外,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指导的能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还要重视和加强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双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深入行业企业实践,以丰富专业领域知识,拓展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职业教育的能力。

2.教学内容渗透商务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涉外商务沟通中,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和业务技能,同时要时刻体现职业素养,能够应对商事活动中不同社会价值观、文化习俗等非语言因素,避免在商务沟通中出现误解和冲突。在商务交流中各国所体现的文化类型略有差异,特别是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喝行为模式方面。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二是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三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2]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求学生学量的商务专业词汇、表达方式、商务知识以自如地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外,还要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中西商务文化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涉外礼仪,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3.情景教学,设置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

结合不同学习情境设计商务场景,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形成浓厚的国际商务活动气氛,展开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商务情境之中,感受商务交流背景,投入工作情景,从职业高度自我约束,积极参与互动沟通。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合作企业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站在"决策者"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进入"从业者"的角色,遵守职业规范,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让学生用企业的用人理念及要求,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接受、习得。[3]这样,学生在对所学知识和训练的的技能在实际商务环境中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体会了商务工作,激发了职业兴趣,提升了职业意识,主动养成了职业素质。

4.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在商务英语课堂上,要严格常规管理。明确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严格执行课堂规定,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用英语进行沟通,保持教室环境卫生整洁,学习资料、工作素材、复习资料按位归放,书面作业整齐规范、按时上交等,在课堂中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提升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客观上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

5.小组学习,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能力是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非常看重的一项要求。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组建一个模拟公司,小组即公司团队,小组协作,共同经营,根据学习情境的任务分配成员角色。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工作中多看多学多沟通,互相理解、沟通、配合、帮助,取长补短,承担责任,勇于担当,共同完成小组任务。让学生体会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才能做出更好的工作成绩的道理。这样,学生在虚拟的公司里培养了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6.利用考核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

一方面,在考核项目中加入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在基本技能训练中,可以把考核项目重点放在职业素质养成上,如仪容仪表、商务礼节、资料的整理、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适当增大在考核中占的比例;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减少所占比例。在客观上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加入职业证书考试的内容。"双证书"是校企链接的桥梁。[4]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证书中比较受到认可的是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证书。将技能训练和考证环节相融通,拓展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掌握职业知识、具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健康职业身心、形成职业规范、树立职业形象,真正实现为岗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如何培养职业素质[J].职教论坛,2007(9).

[2]赵建玲.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及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第9篇:商业文化的作用范文

长久以来,“豫商”被忽略、被遗忘、被漠视,被排挤在喧嚣的主流商业话语之外,整体失语、力量单薄,“豫商”的权重与分量、“豫商”的意义与价值被大大低估了。这对豫商来说是不公平的。近年来,豫商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河南人走出故土,走南闯北,征战商海,已渐成气候,一个新商帮群体的崛起受到世人的关注。

豫商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豫商崛起,在全国各地成立豫商商会,召开豫商大会,使豫商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活跃在全国各地的个体经济,正在凝结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助推着中原崛起的前行。豫商文化品牌逐渐培育和发展起来,豫商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这喜人的形式下豫商应该利用各种媒介来传播和发扬豫商品牌效应,使豫商品牌不断发扬光大。然而,实际上与晋商、浙商、徽商相比,豫商在品牌传播、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和欠缺。

从现状来看,豫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如晋商,徽商,甚至是浙商。究其原因,还在于豫商缺乏先进的传播理念和有效的宣传策略。从晋商、徽商等其他商帮发展策略来看,重视影视文化传播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宣传和提升影响力的策略。

一、影视传播在商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晋商、徽商、浙商都纷纷通过影视作品大力传播其文化,宣传其文化品牌,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电视剧《乔家大院》、《走西口》,让晋商文化家喻户晓,闻名大江南北。徽商作为徽文化的推动者、成就者和体现者,受到影视编导的青睐,频频出现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徽州商人”成为展现徽文化的一个鲜明的形象符号。其中,电视连续剧《红顶商人胡雪岩》、《大清徽商》、《胡雪岩》、《徽商情缘》、《徽娘宛心》、《徽州女人》、《大祠堂》等都或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徽商,他们以徽派建筑的牌坊、祠堂等为主要拍摄场景、以徽商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凸显出了徽文化深沉厚重的文化内涵。其中2010年安徽电视台自制电视剧《新安家族》再现了中国民族商业资本自强自立的奋斗历史,展示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成功塑造了晚期徽商新生代的新形象。另外还有浙商、闽商等在传统和现代商文化的影视传播方面都可谓不遗余力,各显神通。《徽商》、《晋商》、《浙商》等纪录片及影视作品在过去的几年里成为荧屏焦点,相比较而言,豫商文化在进行影视文化的转化和传播方面却大大逊色。纵观全局,我们利用豫商文化资源或以豫商文化精神、内涵或遗产为表现内容的影视剧屈指可数。甚至即便以豫商为表现内容的,以河南地域文化为表现内容的在拍摄时却几乎不提地名、更不提豫商(例如《大河儿女》)。作为诞生商业鼻祖王亥、第一个儒商子贡、第一个产业商人白圭、商圣范蠡等商界历史名人的河南,却还没有一部重量级的关于豫商的影视作品。由此可见,我们在利用影视化手段发扬和推广豫商文化、培育豫商文化品牌方面确实存在思想观念滞后保守,方式单一等缺憾。

二、影视文化传播豫商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基础

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影视业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子项,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经济力、传播力和科技创新力上都在文化产业的十几个子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是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影视文化产业有其独特性,影视文化的传播具有可视性、传播性、及时性,、直观性、广泛性等特征。其综合性与多元化,对于信息传递的明确性、观众接受的便捷度上的效率更高;对于不同形式的表现物 ( 观念、思想、人、物 等)都可以做到全面阐释其内涵与外在的双重效果,是其他产业形态无法匹及的。影视文化与现代化传播途径结合,就形成了超快速、大容量、多渠道传播的特点,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别的传播形式难以媲美的。近几年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加强豫商文化传播中影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利用,借助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影视文化传播途径广发宣传和推广豫商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豫商文化有丰富、厚重的资源,都可以作为影视改编和创作的素材。豫商文化作为中原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继承着传统中原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特定内容,流传久远和积淀深厚,能够为影视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创作灵感。以豫商文化作为独特主题和呈现内容,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汇于荧屏之中,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豫商文化,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弘扬豫商传统文化,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既是中原文化发展的诉求,也符合时展的潮流。

三、影视传播豫商文化的具体策略和途径

近年来,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文化是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总书记还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过科学的扬弃之后为我所用。”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还特别要求“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发展豫商影视文化就是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好的回应。我们要将影视作品作为传播载体,融入豫商文化特征,深入系统地对豫商文化进行分析,吸收其文化中薪火相传的闪光点、古为今用的创新点,不断开拓影视创作的新内容和新领域,弘扬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还要讲好中原故事、传递中原声音,提高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南省近年来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建设,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实行各种政策对各地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成果丰富,但比起一些发达和前沿的城市仍有进步的空间。我们应该具有把文化资源“变现”的意识、勇气和能力,更好更快地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资源、市场资源。事实上,文化资源丰富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就能发展得顺风顺水。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非常重要,资源只是先天的禀赋,能否把资源活化为文化产业形态才是最须关注的问题。

河南应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优势,在时代的感召下,继承与挖掘传统豫商文化的精神内涵,将优秀豫商文化的民族性、 地域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做到对豫商文化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在体现它历史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的同时,做到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首先要做到内容精良化,突出豫商文化特性,依托其文化属性制作一系列的大型文艺专题、纪录片、电视剧和晚会,彰显河南文化大省的气势。打造品牌文化建设,创造出原有文化在当下的衍生文化产品。 影视文化产业从宏观方面分为电影和电视两个部分,我们要采取迂回战略,在电影和电视两条腿走路的情况下,重点从电视产业入手,全方位推动数字技术,以省电视台,河南省影视公司等已有的播出平台为基础,实现局域性的精品建设,在这个基础上,在数字媒体这个相对广阔的平台上进行资源有效整合,最终实现河南省电视产业在全国的电视产业中能够厚积薄发。

要做好这件事,需要政府做出具有全局性战略眼光的规划和务实性的安排。与此同时,更需要我们省内外业界精英们和影视艺术家们拧成一股绳,以豫商优秀的文化传统为“根”,以人民火热的现实生活为“源”,充分调动我们的创新创意能力,拍出更多、更好的传播优秀豫商文化和精神,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