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精选(九篇)

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

第1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1、纯理论的授课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其内容理论性较强,很多部分都是以《资本论》有关理论为基础的,但由于授课对象都没有接触或系统学习过《资本论》,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便觉得该门课程学习起来没有意思,而且很多内容听不懂,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述商品的劳动价值论时,马克思指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是外在的东西,学生还可以理解,但对于抽象劳动,即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价值却很难理解。价值是马克思用科学抽象力通过分析得到的商品的内在属性,从商品的外在表现根本看不出来。所以,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只讲理论,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在课堂中展现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经济学。自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以来,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主要借助经济模型,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解释现实存在的各种经济现象。如西方经济学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运用统计软件对一定时期内的产品需求量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二者的相关关系。这样的分析方法简单明了,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种实证分析的魅力就在于用具体的数字向人们解释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以及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态势,理解起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所以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经济学家们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其固有的纯理论分析方法无法向人们展示多彩的经济现象。其实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并不矛盾。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者均有各自的优势,其研究方法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教师在讲授政治经济学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当地引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来解释经济现象,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政治经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多数内容是需要在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的,而不像数学等其他课程那样只要掌握公式、会举一反三就可以了。大学教师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一般都习惯于“上课讲课,下课走人”的上课模式,课下很少关注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布置作业的次数也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下课之后很少关注这门课程,更谈不上去主动学习了。这也是政治经济学课程成绩及格率一直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造成每年考研学生政治经济学相关题目丢分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要求学生用理论分析身边发生的经济现象等。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思路

单一的、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下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综合运用于教学,目的是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信息向学生展示出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对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形成也有了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适当采用“热点讨论+观点陈述+教师点评+撰写报告”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源于伦敦政治学院采取的“讲座+讨论”式教学方法,该方法的使用不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一般的高校本科教育。所以笔者在此基础上,根据一般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热点讨论+观点陈述+教师点评+撰写报告”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求教师将近期发生的经济热点予以罗列,并提出相关问题留给学生讨论,学生在选题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形成本组观点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演示,演示结束之后由教师对各组观点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予以点评。最后各组学生根据教师点评和学生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专门讨论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向教师提交。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热点经济现象,增强学生看待经济问题的敏锐力。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建立教学视频、图片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了克服政治经济学课程理论性强、学起来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存在很多与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如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播出的《汇率之路》,详细地说明了汇率的产生、换算以及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等等。在实践教学中,看完视频之后再讲“对外关系中的汇率、关税”那部分内容时,学生感觉很轻松,而且学习的兴趣也很高,甚至有些学生能针对视频和教材内容提出很多自己理解不透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当然一般视频都比较长,所以所有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显得很不实际,教师可以建立视频库,并将其放入课程建设的网站,在讲课堂内容之前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另外,对于有些不好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关图片、Flas、漫画等作为辅助手段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内容通俗化,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高等本科院校都将办学目的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在对阅读资料、实际案例通读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分析其中暗含的理论,并对具体的经济现象作以解释,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式。如可以对一定时期内的物价水平变化的具体数据予以罗列,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释物价变动的原因,以及提出稳定物价的方式方法等。或者提供一种现实存在的经济现象,让学生根据相关理论做出判断并加以解释。

第2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关键词】劳动经济;劳动关系;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

一、2012年上半年转载文献内容分布

2012年《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杂志依然是围绕着国家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的热点问题、重大政策变化、微观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劳动关系领域的前沿理论等。在强调理论分析的同时,更加关注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和那些选题前沿、研究方法出新的经验研究文章。本文应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12年上半年的《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各版块转载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劳动关系和劳动立法(20篇)、就业问题(13篇)、人力资源管理(13篇)、工资理论(10篇)、收入分配理论(8篇)、人力资本理论(5篇),以及其他一些文章(12篇)。

二、劳动关系与劳动立法

(一)劳动关系问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转型时期,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特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治理劳资冲突需要员工、雇主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协调。杨正喜等分析了转型期广东的劳资关系模式,认为在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下,政府如果能加强对企业劳资双方协商的引导,平衡劳资双方的力量,和谐的劳动关系即可能形成。谢玉华等通过调查武汉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提出这种由上而下推行的工资集体协商如果能逐步培养劳资双方的主体意识,由政府主导逐步走向劳资自主对话协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资集体协商可实现成功。关于劳动关系未来发展方面,袁凌等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梳理,指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劳动关系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推广运用。张丽华等对国内外劳动关系调研和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劳动关系调研体系,未来的劳动关系评价应该以严谨的调研为基础,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和严谨性。

(二)劳动立法问题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是我国劳动法治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为我国未来劳动法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常凯等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劳动关系从个别劳动关系转型到集体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方面的立法将是今后劳动立法的重点。冯玉军等从博弈论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原因,提出通过设计劳资双方在合同建立前以及维权过程中的博弈机制,来缓解《劳动合同法》在实施中的困境。

三、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需有效的促进劳动力就业。万国威从需要视角出发,比对和分析了我国从1993年到2010年的就业促进政策,发现就业促进政策逐步由问题取向向需要取向转变,建议应继续深化这种转轨趋势。付春光对我国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遵循产业演进规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增强劳动力流动性等逐步扩大就业。

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的过程中,关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就业的质量。张抗私等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指标权重,为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际研究的借鉴。丁大建认为就业质量的内涵不仅包括劳动者实现以稳定的职业、体面的劳动等为特征的高质量就业,还应包含劳动者向企业和社会提供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与就业所得相适应的职业效率和职业产出,提高就业质量的这两个方面则需实现就业的职业化,使每个就业者成为职业化的劳动者。

四、人力资源管理

在影响员工行为的研究方面,张振刚等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对顾客的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组织情感承诺起到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企业对社区的责任,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包玲玲等研究了雇佣关系模式对员工助人行为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员工基于组织的自尊在互相投入和过度投入雇佣关系模式与助人行为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冉霞等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内人际信任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员对同事、直接主管和高层领导的信任会对人际反生产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在薪酬方面,刘星等研究了政府管制、管理层权利与国企高管薪酬刚性的关系,发现政府对国企的管制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水平,同时导致高管薪酬既有向上的刚性也有向下的刚性;高管的权利不仅影响了自身薪酬水平,也导致薪酬与业绩之间的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现象。通过研究在华跨国企业中外员工薪酬的差异,发现这种差异正在缩小。尽管导致了本土员工的相对剥夺感,但对本土员工工作动机的下降和离职意愿的增加的影响并不显著。

五、工资问题

关于工资方面的问题,蔡昉等探讨了工资增长、工资趋同与刘易斯转折点之间的联系,指出工资增长在2003年以来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2003年以前的平均水平,而通过比较不同群体的工资水平,发现劳动力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系统的工资趋同现象,进一步从工资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刘易斯拐点到来对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张军等研究了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通过分析1998-2007年的统计数据,发现1990年代以来,无论是水平值的比较还是增长速度的比较,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在较大程度上高于工资水平,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有随时间扩大的趋势。制造业企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但1990年代末期以来,劳动生产率与工资之间的这种正相关性总体而言是有所下降的。

六、收入分配

我国转型期间收入分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苏海南将目前社会上关于收入分配的观点分为达成或基本达成共识的、经过讨论可望达成共识的、难以达成共识的三类,分别包括关于分配关系不合理或分配差距拉大等的认识、关于分配问题的某些判断和解决问题思路、对策的不同认识和涉及现行利益关系调整的不同认识。建议针对不同的观点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李实在研究中发现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仍处在一种持续而缓慢的过程之中,而现有的城镇收入分配政策效果有限,同时指出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收入差距是可以用合理因素来解释的,而70%的收入差距是由于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以及其相应的垄断利润带来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建议缩小收入差距,就要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要抑制垄断行业利润转化为行业的收入差距。孙蚌珠等研究了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状况,指出当前工资决定机制不利于低工资劳动者,强调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是调整收入分配的重中之重,政府应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七、人力资本理论

在人力资本的研究方面,谢获宝等从人力资本群体定价模型和个体定价模型出发,拓展了以契约和宏观经济增长为基础对人力资本定价模型的构建思想。于米等在基于吉林省汽车制造业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研究了技能型人才隐形人力资本的测定与价值,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实证验证。王先柱等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其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指出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对中国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收入弹性有显著的影响,建议为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除应增加对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外,加快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参与市场化的进程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于米,于桂兰.技能型人才隐形人力资本的测定与价值研究[J].人口学刊.2012(2):89.

[2]冯玉军,方鹏.劳动合同法的不足与完善[J].法学杂志.2012(2):24-32.

第3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是县委组织部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涉及到了文化修养、经济热点、个人健康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与党性修养、职业女性的公务礼仪与行为规范、三农问题与对策、当前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女性健康知识讲座。听了有关教授和领导的授课受益颇深。下面我将就这三天来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自勉。

在文化、党性的修养方面,让我知道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党性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积淀的过程,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学习,持之以恒。同时作为党员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这也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在公务礼仪和行为规范方面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在与人交往和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细节。另外在健康知识讲座中也丰富了自身有关健康方面的知识。

在**教授讲解的关于三农问题的知识让我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教授讲到要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安康的经济或者说是发展我县的经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把农民分散性的小规模生产方式转化为有规模的产业化生产(资本化化生产)。就是单单这句总结性的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要么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紧密相联。而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要有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

首先要有新方向、新目标。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上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突出抓好蚕桑畜牧和招商引资等。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这样的方向、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

其次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文明去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农业富余劳动力挤占着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地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如果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减少了农业人口,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能转移到城市,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招商引资就是一条不错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它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更多农民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第4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2011年通过河北省公务员四级联考我进入公务员队伍,在***镇劳动保障所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后,我充分的认识到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立足本职工作经过调研对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今年我县政府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突出“一个主题”,即科学发展主题,把握“一条主线”,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旅游立县、市县一体化”三大战略,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新***。

劳动保障工作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加快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县政府工作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抓好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三项关系民生质量的主要工作,扎实若干,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劳动保障事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才能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才能更广泛地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才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生产条件,劳动关系才能和谐稳定。反之,只有充分就业才能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充分的社会保障才能体现社会公平,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才能一心一意抓生产,谋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下是我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当前社会保障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一大难点和热点。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迅速增加,由于征地过程中普遍采用“货币安置”的办法,即把有限的安置补助费一次发给失地农民,让他们自谋出路,导致许多被征地农民成了无地、无业、无保障的“三无”游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土地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又是农民的生活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因此,如何实施“土地换保障”,是当前征地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我县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县,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是我县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保覆盖面,将外来工、农民工逐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应给予与城镇职工相同的社会保险待遇,切实将进城务工农民纳入社会保险范围。

三、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作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转变工作作风,想务工人员所想,急务工人员所急,坚持标本兼治,在抓紧治标的同时,着眼于长效机制的建设,切实把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保障权益保护好。

2、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是根据民工的特点,进一步开辟便捷的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基层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三道防线,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全面排查重点行业和企业,确保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维护不留死角。

3、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善待员工。建议由劳动保障、司法、等部门共同组织企业主进行劳动法规培训。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劳动保护条件及职业病防治措施,减小劳动强度,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总之,劳动保障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第一线,是最底线。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线,也是标志线,它面对群众,面对百姓,面对实际,需要做的工作、解决的问题很多,面临着巨大挑战,对建设和谐稳定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保障工作尤其是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使他们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护,这样才是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得以稳定和谐。

第5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并隆重表彰一批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在此,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今天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全省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我省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全省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贡献突出的先进模范,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世纪的劳动赞歌,铸就了新时期的劳模精神,展现了四川工人阶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

当前,我省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在全面深刻审视省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提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确定了“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明确了“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和“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省跨越发展,是全省上下肩负的历史重任。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我谈几点希望:

一、广大职工要当好主力军,建功新跨越

广大职工群众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重要作用。首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省广大职工要加强学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省委的战略部署上来,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火热实践;按照省委提出的“四破除四树立”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为推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二、责任是前行的动力。广大职工要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己任,紧紧围绕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制定的具体思路、目标和措施,调动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热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要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坚决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在改革攻坚破难阶段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认真参与社会管理,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三、岗位是行动的起点。广大职工要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和具有现代技能的优秀人才;要发扬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风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全社会要弘扬劳模精神,唱响主旋律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时代的楷模,是广大职工群众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首先要倡导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时代不同了,劳模产生的环境不同了,他所影响的对象也不同了,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应看到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应倡导的时代精神,以与时俱进的劳模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群众,更好的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作用。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广泛宣传劳模和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激励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动力。各级党政、工会组织和社会各有关方面从政治、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支持劳模,加强对劳模的服务与管理,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和模范带头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同时,劳模自身要当好表率,再接再厉。希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发扬成绩,与广大职工群众一起,在新的起点上创造一流业绩,始终成为各项事业的“领头雁”、“排头兵”。通过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三、各级工会要履职尽责,务求新成效

工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群众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当前,围绕省委确立的发展目标、思路和重点,工会要最大限度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劳动热情,坚持以创新活动促发展、以典型引路促发展、以强化素质促发展、以和谐创建促发展,汇聚推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工会要始终把代表和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和保障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加强维权保障,不断集聚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始终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建立健全社会化维权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种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积极促进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权益问题的解决,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二是加强服务协调,不断促进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各级工会要满怀深情、带着激情去做好服务职工的各项工作,针对职工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既从全局和宏观着眼,协助党委政府谋划民生大计、破解民生难题,又抓细微和具体,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帮扶济困机制,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就医、就学和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是增强组织凝聚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要加强工会组建工作,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提升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引导职工群众自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同时,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工会工作,认真听取工会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切实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6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一、踏实做好基本功,练就过硬政治素养。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高考,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复习时,应该温故而知新,注重高一、高二政治常识的理解和运用。当然,这得讲技巧,需要老师进行高度的概括,如果复习课所讲的内容和以前讲的没区别,学生听着就感觉很枯燥,不认真听课,效果就不理想。政治老师要注意将旧知识进行深入,把有关知识点有机地串连起来,让学生觉得有趣味,有价值有实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容易事半功倍。

同时,政治老师还要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归纳和总结,要善于找到知识的重点与考点的规律,要善于总结,教会学生复习方法。所以,政治老师要熟悉教材与考纲要求,组织学生巩固各项基础知识,再结合教辅资料不断练习,拓展能力,强化基础训练,努力做到基础题不丢分,难题尽量多争分,高考文综的政治部分才会取得好成绩。

二、寻找最佳复习方法,彰显复习课魅力。

复习时,方法非常重要。经过学习、交流与总结,我们可以先运用问题式的系统谈话法,对学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可以用复习问题方式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帮助其他学生再复习巩固;还可以做知识结构复习提纲,并根据其结构进行重点、难点、要点的详细讲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印象使之巩固;复习时可以给学生理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答题方法。例如,遇到与企业相关的问题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组织答案: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②掌握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⑩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抓住关键。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本省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复习资料,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再现和巩固,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不断提高。

三、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分析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各种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既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又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适应高考试题改革的需要。高考试题中常常遇到新背景、新材料体现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考试说明》在规定考查知识范围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因此,在完成第一轮复习后,进行第二轮复习时,要注重热点专题复习。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学会知识的迁移。

通过观察发现,政治科高考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注重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考试中既反对知识化倾向,又反对时政化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以,考生要关注党的各种会议的召开及其报告的主要精神,努力将之与思想政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整合,对知识进行丰富,把社会时政热点问题与复习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三复习也是相同的道理。考生必须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确定要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考试中主、客观题目常常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都需要通过进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这样对于政治老师来说,可以适当地以考代练,通过优化的题目,找出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讲解和强化,使之提高。练习―讲解―再练习―再讲解,让学生在强化条件下明白自己在政治学科学习方面还欠缺什么,需要什么,如何弥补,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量变到质变,教会学生答题技巧。

第7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同志们: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临之际,我们召开全县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主要是表达县四套班子对劳动模范的敬重,同时也表达对广大劳动者的问候。今天大会表彰的*位县级劳动模范,是经过层层推荐比选以及媒体公示、获得社会各界充分认可的优秀劳动者,是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在此,我代表县四套班子领导对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今天大会还表彰了*位勇克时艰杰出职工、*家20*年度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这些先进个人和集体为**应对危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大会的主题是“劳动”,刚才*位代表都用朴实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两个字的诠释,充分传递出热爱劳动的闪光心灵,值得我们由衷的钦佩和尊敬!下面,我也围绕“劳动”两个字谈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1、我们每个人都要崇尚劳动。劳动是万物的基础,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每一个人的终身快乐。不仅如此,劳动还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发展进步的基石。20*年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全世界都忙乱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战之中,到目前,整个经济形势依然极端复杂,仍处于不明朗阶段。相对来说,国际经济界普遍看好中国能够最早走出危机的困境,从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中国GDP增长6.1%,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也未达到“保八”目标,但放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看,各个方面都认为这是一个来之不易、好于预期的增长速度。引发这场国际性灾难的罪魁祸首是美国次贷危机,分析原因有经济过渡虚拟化和自由化的问题,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决策问题,有金融监管问题。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导致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说白了,就是没有建立在充分劳动基础上的投机行为产生的后果。因此,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劳动创造价值,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每一个都要永远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2、我们每个人都要创新劳动。创新是一个民族强盛不衰的源泉和动力。近年来,无论中央还是省市都把创新摆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强调创新创业。国家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省委提出了“****”的战略,市委提出了“****”的战略,县委也作出了“*****”的部署。去年,我县就新增了一批较高经济价值的职工技术创新项目,创新成果达*项,创经济效益*万元,其中技术改造**万元,降能降耗*万元,涌现了一批创新标兵。总之,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看,我们的工业企业、旅游企业不仅缺乏自主研发性技术人才,而且连起码的服务职工都比较缺乏,成了**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上周四,市委**书记在我县工作情况汇报会上,提出了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城市的新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缺硬件设施,无论是生态景观资源、旅游综合体、高星级度假酒店等等硬件,都基本具备相应的基础,但在管理和服务人才等软件上就面临相当严重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引进培育和使用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治本之策,就是我们广大的劳动者要主动做一个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的劳动者,不仅要热衷于劳动,更要善于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创新水平;就是要在更多人员中、更大范围中涌现出像今天大会表彰的创业创新成果。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崇尚劳动,还要创新劳动、智慧劳动。

第8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关键词: 农业 济转型 辑前提

就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转型”一词并不是一个非常科学和严格的概念,它本身是从化学领域中的“构型”、“构象”以及生物学中的“进化”等词引申而来的,它是指通过改变分子结构的空间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使其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当然,社会学所研究的经济转型要远比一个分子或者细胞的“转型”要复杂得多。这主要是由于构成社会要素的内容除了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以外的人的因素的切入。正是这种特殊的主客体因素的渗透,使社会经济转型的结构和过程具有更多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也就具有与自然规律不同的社会发展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和规律。

一、社会经济转型的理论规则

1、经济系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经济结构的转型不仅仅涉及到经济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时间发展顺序、空间要素排列和所占比例以及各自功能的定位,同时也涉及到非经济结构以外的社会结构,如法律结构、制度建设与政治治理结构等。在功能结构学派的理论中,事物结构的变动和调整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直接相关并且产生着相互作用。在此,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则区别于生物、化学中“物”的变化的被动性。因此,如果说中国30年的改革表现为渐进式实践探索的特点,那么在今天则更有必要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注重经济结构中所构成的各要素(经济单元、人口、资源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的设计和外部非经济环境整体协调的推进,这种系统化和整体战略的实施正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特点所致。

2、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其客观制约性永远是基本特点和要求

社会规律所体现的主、客观为人的内容,也只是规律的特殊作用而不是什么特殊规律。任何规律的客观制约性对个体与社会的作用和原则的体现,留给我们的只有两个方面:一是尊重,二是选择(在原有构成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对调整与变化路径的选择,即使是在生物和化学领域中也是如此,因为其分子结构是有其内在的机理的)。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的人为因素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与事物内在结构的关系在于提供外部的辅助条件和环境,而不是改变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在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积累和要素逐渐变化的过程,经济运行有其相应的经济规则。20世纪80年代我们便提出经济转型的目标,至今仍存在着两个较大的障碍:一是转型本身就具有长期性;二是经济运行规则的非经济主体政府力量的非适当运用。20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的目标在今天仍然没有实现。因此,经济转型的最大障碍在于体制性问题的解决。

3、“转型”本身既包括过程也包括方向(目标和定位方式)

从纯理论的角度来看,转型的过程和阶段是由其方向所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投资型的发展战略所实施的结果必然是在最终收入分配中,资产所有者的收入份额不断提高而劳动和专业劳动(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在实践中,收入水平或者资本收入的所有者,主要是政府和富裕的人群,而政府和富裕人群的储蓄倾向是高的,消费倾向则相反。收入份额下降的劳动者和专业劳动者的消费倾向是高的,而其储蓄倾向则相反。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为何花了20多年的时间来启动内需但在实际中却“启而不动”的原因和“投资饥饿症”以及热钱泛滥的症结所在(即使是实体单位和靠“实体”起家的企业也在热衷于此)。

二、转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逻辑前提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无论是职业意义还是身份意义上的农民,农民利益实现的背景和条件都应该是建立在农业领域,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命题。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只是在发展理念、经营体制与利益实现方式上的转变和调整,而非农业大环境的改变甚至是消失。如果说用“消灭”农民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和发展农业的话,那么未来的中国所剩下的问题就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了,而对农民与农业问题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因此,在科学、客观和理性地认识农民利益实现之前,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逻辑判断。从历史到现在,短期的剀恩斯式的干预只能是一个短期的效应而非长期的手段,用急于求成的跃进方式来解决中国任何问题的教训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第9篇: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范文

1.(2012·全国文综新课标卷·14)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加速资本周转 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某公司对外兼并外国某公司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企业的相关理论对公司兼并这一经济现象的积极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我国的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对外国公司的兼并,主要是考虑可以利用外国公司的资源(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故②④正确;由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可以排除①和③。故答案为D。

2.(2012·广东文综卷·25)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投资理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股票、国债、储蓄三种理财方式中,股票的收益最高,风险也最大,排除C、D两项。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最小,且收益高于储蓄,排除B。选A。

3.(2012·浙江文综卷·41)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表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石价格

注: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比率来衡量;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材料二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了《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比较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规划要求,钢铁企业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推动产业转型;钢铁行业要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

材料三 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猪、种菜等。对此,小林同学认为,企业应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只要合法经营、能挣钱,养猪、种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但是也有同学持不同观点。

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小林同学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对图表中经济信息的概括要紧扣标题和注。概括表中信息时,要从标题中找出两个比较的对象,分析其变化趋势。概括图中信息时,要从标题中找到两个比较的对象,并分析二者的内在关联,还要与注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到不符合《钢铁工业“+二五”发展规划》之处。第2问设问类型是评析类。该问涉及的知识面广,对考生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对小林的观点,既要肯定其合理性,同时应指出其不足,并从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方面补充不足之处。从基本经济制度方面讲,主要分析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分析小林观点的不合理之处。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的表表明,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总体下降,进口铁矿石价格总体上升。材料一的图表明,2007~2011年粗钢产量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但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目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钢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小林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公司经营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制定正确的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唯有如此,钢铁企业才能真正走出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的困境。同时,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理应通过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不仅做大更要做强,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考情分析】

本专题主要探究“如何生产”,在《经济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在复习备考中,考生要关注当前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如国内企业兼并重组与国际并购,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学生就业问题,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与维护劳动者权益,股市涨跌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近年来我国居民投资理财的变化等。2013年高考结合这些重大热点考查的可能性极大,一般情况下,选择题仍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非选择题则呈现材料形式多样化、设问灵活多变、以能力考查为主的特点,考查角度一般会涉及分析图表现象、解释原因、说明意义、探究措施等。

【考点精讲】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2.促使公司经营成功的措施

4.就业是民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