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商业模式规划精选(九篇)

商业模式规划

第1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关键词:商业规划;设计;关注;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现代商业模式介绍

1.1大型购物中心

大型购物中心是现代商业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大型购物中心这种商业模式能够融合精品店、品牌店和购物街等等,从而形成一种多功能型的大型购物中心。同时,现代大型购物中心一般是由地下一层的大型停车场、购物超市和室外的餐饮步行街等部分所组成的。但是,由于大型购物中心的商业形式比较的大,一般是某一个地区的购物中心点,沃尔玛等就已经是某些地区的的主要购物中心。因此,对于开发商、投资商和零售商等,大型购物中心规划设计才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1.2步行商业街

所谓步行商业街,顾名思义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的综合性需要的一种商业模式,现代的步行商业街一般是由大量的商业服务设施所组成的,以实现统一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商业形式。然而,步行商业街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商业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禁止所有车辆的通行,只能够让步行人员使用的商业街。目前,步行商业街已经发展成为最适合现代消费需求的商业模式。当然,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不仅仅能够满足消费的需要,还能够体现现代城市的风貌和城市的文化,因而关注步行商业街规划模式的设计要点就显得至关重要。

1.3专业市场

专业市场是一种单一的商业模式,一般包括建材市场、纺织批发市场和水产市场等这些专业行业的服务市场。一个城市的专业市场,不仅仅能够提升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还能够充分的展示城市的形象。尤其是一些林业批发市场和服装批发市场等等,能够较好地展示其所在城市的产业形象。因此,加强专业市场的规划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2.针对不同商业模式的商业规划设计

2.1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

目前,我国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的经验不足,导致操作思路和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更是非常的常见。当然,在进行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过程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较好地对商业产地和住宅项目进行区别,从而导致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型商业规划设计最主要是前期的规划,但是,在大型商业规划设计的前期,首先应该分清楚商家的类型,一般包括大型的主力店商家和零散的小型商家两种。当然,大型商业规划设计应该按照商家的要求进行设计,以形成符合大型购物商业中心的设计方案。这就要求商业规划设计者们对商家的要求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从商业规划设计的总规划设计入手,同时考虑商业规划设计的成本,以规划设计出符合商家要求的设计方案。

但是,对于零散的小型商家而言,为了吸引更多的购物人群,因而对商场规划设计的要求就更高,也需要商业规划设计者将此作为设计的重点。由于大型商场里一般会有很多的店面,因而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店面角度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的时候,加大空间的可视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顾客对大型购物中心的空间具有一种潜在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大型购物中心规划设计的购物流线应该尽量清晰。而不能够设计成为错综复杂的购物线路,这样会导致顾客购物出现零乱现象。大型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是交通组织的设计,主要包括疏导人流问题和将人流引入到购物中心的问题。

2.2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

步行商业街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因而在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的过程之中,不能够简单地对街道进行设计。商业规划设计者应该能够考虑消费者对购物环境的不同感觉,从而设计出符合现代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因此,在进度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时,一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第一,步行商业街的定位;第二步行商业街的尺度;第三,步行商业街的整体形态;第四,步行商业街的氛围。但是,在规划设计一个步行商业街前,首先应该步行商业街的设计定位,现代的步行商业街设计一般包括体现地区城市文化底蕴内涵的商业街和现代时尚的精品步行商业街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步行商业街。

当我们对步行商业街的整体商业价值进行定位时,由于消费者一般都很重视消费的氛围,因而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的缺乏人情味,从而就会影响到购物的环境和消费者的购物心情。因此,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者应该把握好设计的尺度,以提高步行商业街设计的舒适度。随着步行商业街设计的不断演化,现代的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出现了很多设计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形态,第一,十字型的步行商业街。步行商业街的基本形状是十字交叉型,这也是我国步行商业街比较普遍的设计形态,由于十字型的步行商业街可以聚集更多的人群,从而就可以有效地提升步行商业街的价值。第二,川字型步行商业街。有的步行商业街呈现川字型,这种设计形态一般应用于大型的步行商业街之中,以形成多个步行商业街区域。

同时,在川字型步行商业街的不同区域,两侧均开设门面,提高步行商业街的利用率。第三,井字型步行商业街。这种步行商业街呈现井字交叉型,一般适合应用于大型的步行商业街中,并且井字形的步行商业街可以按照商业服务的功能不同进行区域分配,以实现不同功能区域的商业营业模式。第四,回字型步行商业街。这种步行商业街呈回子环绕型,一般适合应用于封闭式的步行商业街,同时还可以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形体,从而设计出一种封闭式的环形商业购物中心。但是,回子型的步行商业街一般规模较小,而不适合大型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要求。

2.3专业市场的规划设计

至于专业市场的规划设计,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商业规划设计者应该预先了解专业市场的性质,由于服装专业市场和装潢装修建材专业市场的规划设计重点显然不同。然而,商业中心规划设计者应该以此为依据对市场进行类型分析,主要是包括专业市场的门面数量、层高净高要求和设计外观形象等。只有商业中心规划设计者完全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后,才能进行较好地设计。当然,在专业市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停车场和便利店的设计。

3.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的商业规划设计不是一种简单的模式,而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影响商业中心发展的因素。由于现代商业规划设计会直接影响商业中心的长远发展,因而需要采用科学的设计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进行充分的考虑。但是,对于商业中心规划设计者来说,他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商业中心定位和不同的商业模式,从而采取不同的商业规划设计组合。合理完善的商业中心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商业中心的开发和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城市的形象。因此,现阶段研究商业规划设计关注要点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徐玉彬,叶闯.浅谈现代综合商业规划与布局[J].科技信息,2013(11):435-436.

[2]龚健.解析商业规划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3,28(11):56-58.

第2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系统规划 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现代物流系统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作用是疏通现有商务的各个环节,提高现有商务的运作效率,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开辟一个全新的交易场所。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一个包括商务、技术、支付、物流等许多角色与要素的系统工程。在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之前,必须充分研究涉及电子商务系统的所有因素,全面分析、统筹规划,形成尽可能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

1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指以完成企业核心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为目标,给定未来企业的商务模式,设计支持未来这种转变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内容,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说明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益。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与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有所不同,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尽管它对企业的商务活动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对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变革式的影响,换句话说,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以企业商务模式处于稳定的状态为前提,它是在企业既有商务模式的基础上,集中针对企业内部信息流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还包括商务模型规划和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1.1 商务模型规划

这是一种战略层的规划,目标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商务模型规划并不直接针对企业未来需要建造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商务模型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确定企业核心业务未来如何发展,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务运作方式获取市场利益,即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式;其次是确定支持企业商务运作的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规划企业的商务模型。

1.2 商务系统规划

商务系统的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于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

商务模型的规划确定企业未来核心业务的路线,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未来的业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种战略层次的规划,确定这种规划的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商务管理和决策层面的人员。商务系统的规划则给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可依据的一个基本框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商务活动。由于这种规划过程侧重于技术实现,所以它的主要参与人员以熟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2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步骤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2.1 商务分析阶段

这是实现电子商务应用计划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充分的商务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业自身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等)和市场分析(包括市场环境、客户分析、供求分析和竞争分析等)两个方面。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创新速度加快,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拟建的电子商务系统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尽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竞争失利。此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资源、未来发展的分析,等等。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组织、管理与业务流程,寻找与电子商务的最佳结合部。

2.2 设计阶段

在完成上述商务分析的基础上,在掌握电子商务最新技术进展的情况下,充分结合商务和技术两方面因素,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规划,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角色,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格局,亦即确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模式,以及与商务模式密切相关的网上品牌、网上商品、服务支持和营销策略四个要素。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由此展开,也即从子系统、前台、后台、技术支持、系统流程、人员设置等各个方面全面构架电子商务系统。此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和将来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和应用的成功与否。

2.3 建设变革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调整、变革传统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运作方式的要求;另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进行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系统集成,完成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从技术上保障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2.4 整合运行阶段

上述建设变革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将经过变革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与已经建好的电子商务技术平台整合起来,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试运行。再经过必要的调整、改进以后,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工作就可以进入整合运行阶段,开始实现电子商务应用。

3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

所谓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系统规划的内容,界定系统的外部边界,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系统的处理流程,给出未来系统的结构。它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3.1 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1)系统硬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平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到整个硬件平台不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网络吞吐能力,还要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

(2)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对确定的硬件结构中的每台计算机指定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开发工具软件等。

3.2 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可以把电子商务系统看作是由不同职能的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统和模块,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就是由这些功能模块构成的。每个子系统都有为完成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工作的专用或公共场所用的计算机程序。在每个职能子系统内部都包含用于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的具体应用。

3.3 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处理可以分为集中式数据处理、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协作式数据处理三种方式。在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中,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由该中央系统完成,终端是客户机,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本身不做任何处理。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处理能力分布到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成为可能,这也使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协作式数据处理方式中,系统内的计算机能够联合处理数据,处理既可集中实施,也可分区实施。协作式计算允许各个计算机合作处理一项共同的任务,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速度要快于仅在一个客户计算机上运行;协作式计算允许计算机在整个网络内共享处理能力,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上的处理能力完成任务。除了具有在多个计算机系统上处理任务的能力外,该类型的网络在共享资源方面类似于分布式计算。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方式。

4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技术框架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架构体系必须突出以下特点:有利于软件维护及系统管理;满足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便于业务级权限管理;提高系统性能,减少网络数据流量和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保护前期已有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应用系统层次结构如下:

(1)基础系统平台。指为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的部分,包括网络(内部网、互联网)、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等)、操作系统(Unix/Windows/Linux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

(2)J2EE架构平台。Java技术由于其跨平台特性、面向对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经成为构建企业级应用的事实上的标准。J2EE(企业级Java)把数据库访问、企业级Java组件、命名和目录服务、动态页面生成、XML、消息服务、事务服务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级特性,使之特别适合构建复杂的大型应用,并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3)业务平台。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要涉及许多具体的业务平台,业务架构平台是新一代的业务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可以使基础技术平台与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有机隔离,应用系统的执行只与应用架构平台有关,而与基础技术平台无关,同时提供一些基础的、公共的组件。对于企业级应用,以信息门户和交易门户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组件,以办公自动化软件OA为核心的系统管理组件是重点。系统还可以包括,以进销存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组件,以账务、报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组件,以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组件,以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为核心的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组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其他业务组件,最终形成了全面企业电子化管理方案的产品组合。

(4)门户网站。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过安全隔离通道(防火墙)与企业内网、专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统一的数据接收、。

第3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关键词:研发外包;探索性调研;外包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142-03

1 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技术进步、价值链的改变,研发已经由仅属于企业内部的活动逐步演变为网络化的开放式平台。单个企业的传统研发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企业发展。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绩效就必须整合外部资源和实施开放式创新。研发外包具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国际化水平高、资源消耗低等特点,是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的研发新模式。

发达国家目前仍是研发外包的主要东道国,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国是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节点。2011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五年来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2010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达2750亿元,同比增长35.2%,高出2009年5.5个百分点。国际数据公司的一份报告表明,美国研发外包企业的年利润在所有行业中排名最高,占所有行业利润总额的12%。我国研发外包企业迎来了大发展的重要时期,2010年全国外包企业数量约为5900家,同比增长约25.5%。

研发外包模式研究是该领域基础研究。模式界定的方式和标准决定了研发外包机理、创新业绩等相关研究的范围和指标。国内外在研发外包上的研究几乎都是从发包商角度出发,模式划分主要有单维度和多维度的划分方式。单维度划分方式有从外包业务角度出发,按外包业务的重要性将研发外包模式划分为核心业务外包、边缘业务外包模式,按外包业务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将研发外包模式划分为企业核心业务外包模式、与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业务外包模式、支持性业务外包模式和可抛弃性业务外包模式,基于资源观角度将研发外包划分为核心业务模式、互补型业务模式、非核心业务外包模式,按外包程度将研发外包划分为完全研发外包模式和部分研发外包模式等。此外,也有从技术角度出发,按研发的复杂程度分为基础研发外包、应用研发和高级开发外包。目前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资源整合和企业战略将研发外包划分为效率型、增强型和转变型,基于承包商的开发能力和开发风险将研发外包划分为常规研发模式、重大研发模式、短期研发模式和战略研发模式。国内有基于研发的性质、研发决策和企业创新绩效将研发外包划分为效率型和创新型,按外包的内容及在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将研发外包划分为效率模式、能力模式和战略模式。

综上的划分方式均是从研发外包的角度出发,其中单维度的划分考虑过于片面,难以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类型外包划分。多维度的划分主要从研发外包发包方的战略、绩效等多方面出发进行模式划分,而适用于承包商的研发外包,能指导承包商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划分模式却仍比较缺乏。因此,需要从承包商的角度制定一套外包模式划分方式。

本文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预设和研究构思,继而进行案例选择、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从而得出初始研究假设。从研发内容和对象、与发包商的关系、合作风险程度、利益分配方式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基于承包商角度划分研发外包的模式。

2 基于专家访谈的研发外包模式探索

基于研究外包具有知识密集、控制复杂和系统性等特征,本文特挑选了具有研发外包代表性的四个行业,分别为软件行业、机器制造业、医药行业和服务行业的企业进行调研。

为了降低案例研究的差异性,本文将案例企业限定在中国本土的企业,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保证案例研究的代表性,本文选择的案例企业有一定的行业分散度,既有技术推动型企业,又有市场推动型产业和两者兼备产业,同时兼顾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其所在行业包括软件行业、机器制造业、医药行业和服务行业,以达到多重验证的效果。

相关案例企业资料如表1所示。

2.1 软件研发外包公司简介

广州从兴电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CX公司)创建于1999年,多年来专注于信息,通信系统集成与应用软件开发领域,业务覆盖通信、电力、交通、政府等多种行业。目前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其中技术及研发人员占80%以上。CX公司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一级集成商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经过多年大型通信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掌握了超大规模海量数据处理技术经验。还有“多机并行处理”、“动态安全认证”、“负载均衡”等多项业界领先的自主研发技术。

公司按照ISO9001、ISO27001以及CMMI5的标准,制定了《软件开发部工作规范》、《软件版本管理规范》、《测试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用以规范和指导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行为,并专门设立质量管理部来负责软件质量的监督工作。

2.2 医药研发外包公司简介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简称JY公司)创建于1994年,经过20年的发展,员工人数超过2500人,其中外籍医学顾问8人、国内知名专家顾问30多人,博士16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立足广州辐射全国的现代生物技术服务的集团企业。

JY公司作为广州辐射全国的现代生物技术服务集团企业,目前可开展检验项目有1000多项,主要覆盖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新药临床试验、卫生检验和健康体检。与罗氏、梅里埃、西门子-德普、QIAGEN、赛迪等国际知名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并成为罗氏及梅里埃在中国地区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合作与示范基地。JY公司不断挑战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规范,2008年通过医学实验室世界最高标准——美国CAP认可,2009年成为中国第一家通过ISO15189的医学独立实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被认可,成为国内通过认可学科最多的医学独立实验室。

2.3 制造业研发外包公司简介

广州世本乐自动售卖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简称SBL公司)于2005年10月成立,公司总部在荷兰,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原料咖啡到生产咖啡机及卖咖啡一条龙的运营服务。公司专注于高端领域的自动售卖技术解决方案设计与开发以及全球市场自动售卖机的制造与相关技术的研究。SBL公司以高品质与严格的技术标准著称,业务领域覆盖了为大、中、小企业与公共区域提供包括热饮、冷饮、零食等服务。现在中国积极开拓市场,将咖啡浓香撒遍全世界。

2.4 电子商务研发外包公司简介

广州东润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DR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600万元。现有员工170多人,其中硕士、本科、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98%以上。DR公司是致力于数据软件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广州市政府扶持的高科技现代服务型双软企业。DR公司长期致力于《GDS全球数据同步分销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以商旅产业为切入点,率先开发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GDS数据同步分销系统。

DR公司在2012年已拥有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全国600多个城市近2万家酒店,并且以每月数百家新入合作酒店的速度增加。目前已有30余万会员,每月订单量达到10万单。同时,DR公司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保持良好合作并取得民航IATA资质,结合门票、租车、旅游及用户区域特色产品的不断整合。

深入调研以上四个公司在研发内容和对象、与发包商的关系、合作风险程度、利益分配方式的情况,结果如下:

基于上述调研情况和国内外学者在研发外包模式划分上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将研发外包模式划分为常规型、重大型、短期型和战略型研发外包。这种划分方式既弥补了原有按业务进行单维度划分的笼统和模糊性,又简化了多维度划分的复杂性,使研发外包模式划分更为清晰,为制定研发外包的各项对策和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从上述归纳得出所的各个模式的各方面特征如表2所示。

3 总结与展望

随着研发外包业务的逐渐扩大,亟待一套能应用于承包商视角的研发外包模式划分方式。本文从研发外包的四个典型企业出发,从研发内容、与发包商的合作程度、风险程度和利益分配方式四个承包商最关注的角度出发,将研发外包划分为常规型、重大型、短期型和战略性四种研发外包模式。

基于各种不同的研发外包模式,应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常规型研发外包项目通常是经验丰富、已与发包商长期合作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创新性较少,风险较低,主要是流程规范化的工作。对于这类型的项目,承包商的管理和开发流程可以进行规范并流程化,以便于日后同类合作的可迁移使用,并同时减少人员流失带来的影响。重大型的研发外包项目是与核心的发包商合作的项目,需研发的内容较多,包括常规的内容,也有定制化的内容。由于需求较多,且变更频繁,经常会导致验收延迟,其风险比常规的研发外包项目高。这类型的项目属于承包商的重点发展项目,人员投入和管理投入都要比常规型的项目投入要多并且严格。短期型的研发外包主要是基于已有的流程化项目进行临时合作,需要投入的人员和管理成本较低,风险较低,但是合作具有不确定性,非企业重点营收来源。战略型的外包项目属于探索性的合作,承包商主要看中的是发包商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发包商资金不足或限制投入资金的情况下,两者采取各自互补出资,最终成果共享分成的方式。这类型项目由于市场需求不确定,风险程度会比一般的项目高。

参考文献

[1] 陈劲.企业研发外包的模型、机理及动态演化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 徐震宇.南京研发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2-63.

[3] 邱家学,袁方.药品研发外包模式探讨[J].上海医药,2006,(8):350-351.

[4] Gilley K M,Rasheed A. Making more by doing less:an analysis of outsourcing and its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2):763-790.

[5] Arnold U. New dimensions of outsourcing:a combina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of economics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 concept[J].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0,6(1):23-29.

[6] Tomas F E-R, Padron-Robaina V.A review of outsourcing from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International[J].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8(1):49-70.

[7] 林菡密.论企业的研发外包[J].科技创业,2004,(10):44-45.

[8] 徐姝.企业业务外包战略运作体系和方法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9] 琳达·科恩,阿莉·扬,虞海侠.资源整合——超越外包新模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0] Finn W,Eric T P.Managing supplier involvement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 portfolio approach[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0,(6):49-57.

第4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关键词: 综合体、商业规划、差异、特征、原则方法

正 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建筑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单一的商业业态或简单的组合业态形式,逐渐演化发展,产生许多商业业态综合程度高、功能齐备、组合结构复杂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而且随着目前国家城镇化趋势的加强以及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倾斜,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地标。

然而,细究这些城市综合体项目实际操作状况,我们发现有许多项目存在半途搁浅、后续经营运作不利等现象。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开发商对于商业地产项目操作的高度专业化认识不够,常常凭借以往住宅开发经验及常规操作模式来进行商业地产的操作,结果导致项目整体开发运作的困难。初步分析一下两者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4个方面:

1、销售产品的不同:住宅销售的是居住产品,而综合体项目销售的是经营渠道。

2、销售对象的不同:住宅销售对象是有居住需求的广大老百姓,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以合理地满足居住需要为基础。而综合体项目的销售对象是商业经营办公服务机构。而商家评估一个产品是否有经营前途,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项目区位、市场支撑与业态定位;二是项目设施的规划设计是否满足商家的专业需求;三是从回报的角度看,是否具备商家资源整合的专业化管理水准。

3、操作模式的不同:住宅产品的开发模式基本上是:商业策划 规划设计 施工建造 销售招商。综合体项目开发模式:商业策划 招商、商业规划 规划设计 施工建造 商家入住/持续招商,该种模式以万达订单式操作为典型。

4、产品构成及设计特点的不同:住宅产品以住宅为主,适当设置公建设施、沿街商铺等辅助配套产品。设计内容、深度、各专业衔接协调工作均相对较为简单。而综合体项目产品构成:包括大型shoppingmall、商业街、写字楼、酒店、公寓住宅等多种产品,而某类产品内部涉及业态又较多:如大型shoppingmall,可能有超市、百货、餐饮、影视院线、休闲健身以及大型KTV等,产品类型丰富、功能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其内部业态布局、动线设计、主力店设置、地下车库设计、视线装修设计等内容繁复。整个产品设计内容、深度要求、专业协调等工作要求相当高、工作量也要大得多。

由此可见,综合体项目与住宅项目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在开发的过程中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综合体本身而言,它是城市进化的结果,是体现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多种业态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空间、文化意识形态的高度集约。各类业态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和实际生活中的互动性,使各业态互为配套,互为支持,最大程度地形成资源共享,从而使各产业类型有可能在综合体自身一体化价值平台上,实现自身价值链的全面超越。

通过我们对一系列综合体项目的研究分析,我们认识到综合体项目具备如下特征:

1、 功能复合性:可实现自身完整的工作、生活、商业经营配套运营体系,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2、 高密度、集约性:高楼林立的景象,城市的标志;人口密度大,昼夜人口、工作日与周末人口,时间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

3、 整体统一性:建筑群整体建筑风格统一,且与外部空间整体环境协调。

4、 土地使用均衡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且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可避免土地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功能。

5、 空间连续性:鉴于都市综合体各功能的相互联系,其在平面、立面、空间以及交通流线均表现为连续性、一致性,形成互补、流动、连续的空间体系。

6、 高可达性:位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城市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

7、 内外部联系完整性:内部拥有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通过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使各功能建筑体有机结合。

8、 巨大的社会效应及升值潜力:因所处的城市位置和庞大的规模,注定其必将成为城市的名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同时作为地产物业的HOPSCA,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物业自身也具有升值潜力。

通过对综合体项目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充分认识到前期正确的规划定位对于综合体项目的顺利开发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这里的规划定位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硬件设施的规划和软件设施的规划。所谓硬件设施规划是指建筑格局规划,而软件设施规划是指商业经营规划。“商业经营规划应先于建筑格局规划”——这一科学的现代商业地产开发思路,正逐渐成为中国商业地产届的主流思想。这种观念强调的是整体开发战略,强调现代商业的硬件与软件规划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在一定程度上,商业经营规划比建筑格局规划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根据需要做好城市综合体的商业规划呢?我们分析许多综合体项目业态分布特征,结合万达、万象城等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先进运作模式,总结出如下规划设计原则、方法,以期对后续综合体商业规划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1、 定位主题:成功的商业需要明确的主题定位,具备主题特色且定位明确的商业空间会加强消费者的印象及来访的动机,并提升消费购物的附加价值。

2、 业态组合及规模:可原引万达的业态定位的若干条理论,

1)、根据所属区位以及项目定位的不同,确定项目的开发模式:以商业零售业为核心或以办公业为核心或以酒店业为核心等进行业态规划;

2)、综合体销售部分可以定位为占项目整体比列40~60%的公寓住宅、写字楼和社区/小型独立商铺等产品,避免对持有商业的整体经营部分产生冲击;

3)、购物中心70%商家定位应适合当地70%的消费人群;其中商业:娱乐:餐饮=52:30:18,满足商业黄金分割定律…

3、 公寓类住宅产品:是最接近住宅的商业性质物业,也是城市综合体平衡现金流的

挡箭牌;其配置总量以其总销售额在可能的前提下,尽量达到或超过整个综合体

的总投资额为宜;高端公寓(住宅)同商业零售属于天敌关系,交通设计中须充

分分区。

4、 办公类产品:性价比较高的抗通货膨胀资产;可实现局部回款,但在二、三线城

市中属于高风险性物业;在非产业区域应严格控制放量比例;写字楼的四大直观产品指标 —— 电梯、大堂、空调、玻璃幕墙需重点设计。

5、 酒店:成本投入最高,回收难度极大,一般以持有为主;优质酒店对于运营管理要求很高;除下述四种状况,不建议开发或持有:(1)、已上市公司;(2)、待上市公司;(3)、政府强制要求;(4)、体量实在过剩。不同区域不同档次的酒店设置不同。高档酒店设置应有标志性、彰显力。

6、商业零售业:

(1)大型shoppingmall:操作难度最高,经济效益实现最慢;2万平米以上单体

必须多业态操作;主力店设置需谨慎,只能出现局部散售,且存在销售比例风险;

在不存在其他回款物业的前提下,大型商业单体的开发现金流很难支持。

(2)商业街:对用地强度要求最高,适合低密度商业用地;有效渠道的前提下,

套现能力最强;常规单位铺面不高于400平米;在无法保证充足消费人流的基础

上,原则上不要出现内街。

(3)住宅及办公楼底商:受到一定程度的业态限制;较好操作,易于套现;尽量

通过转换结构将商业部分处理为框架模式,剪力墙对商业价值影响很大;原则上

设计层数不要高于两层。

(4)裙房:由于建筑格局及单元面积,造成风险系数最高,销售困难,最难套现;

受上方附着建筑核心筒下落位置的影响很大;即便租赁,通常也为大面积低租金

业态(同样受底商业态限制)。

7、主力店选择与设置:主力店是商业招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高知名度的主力店

有助于渠道的建立、商业形象的提升,并增加商场的辨识度。所以在商业规划阶

段,要充分了解主力店对于卖场面积、交通组织、货架陈列、停车需求的一系列

要求,可以向万达学习其订单式开发模式,以便减低风险、缓解资金压力、促进

开业之际满铺开张。

8、平面布局与竖向功能设计:根据不同产品业态的需要,进行总体平面的商业布局、

竖向功能联系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商业业态各自经营的特点,形成整体合理统一、

各经营单位相对独立且符合自身经营需求的商业布置格局。以万达广场为例:

1)、百货或超市楼的摆位,一般情况下建在项目两条主干道的交叉显眼位置;

2)、娱乐业态以及餐饮业态一般会建在相对比较偏的地方;

3)、步行街作为“灵魂的纽带”,可以把几种业态串接起来;

4)、主力店一般选择交通流线末端或偏僻之处,拉动其余店铺的商业氛围…

9、动线的设计:区分人流、车流与货流,妥善配置各类业态之间及各类业态内部的动线,避免动线冲突。规划流畅的人流动线,强调水平与垂直动线的连续性,应规划简易辨识的动线系统,尽量让水平动线形成回路,并加强垂直动线的可见度,避免产生死角空间……

结 语:

城市综合体的建立将大大提升城市区域的价值,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其发展是适应区域开发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趋势,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先商业经营规划,再建筑格局规划,将有利于形成综合体最合理的商业布局,这也是成熟地产运营商的基本开发原则之一。采用该开发原则及方法,将有利于实现商业低成本的运营,缩短整个项目的开发周期,构成整体效益对散件效益的优势,提高商业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城市综合体》 ,香港理工国际出版社,2011-3-1

2、《商业综合体设计解读》 ,奚亮,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9-1

第5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关键词:商业地产;投资风险;经营模式;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地产通常解释为大型购物中心,商场、商铺、商业步行街,商业地产的形式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商业地产项目,规模可达几十万平方米,规模小的仅几百平方米,甚至更小。就其经营形式而言,规模大的多采用整体开发、统一招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规模小的大多采用在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下,回收租金的模式;但更多更小规模的商业地产项目中如:住宅、公寓、写字楼的底商,这些小的商业地产项目和各类商业街则多采用商铺出售、零散经营的模式。

商业地产不同于住宅地产,住宅地产的用途相对简单,主要的功能仅仅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居住需求,面对的客户群相对比较单一,而商业地产的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的选择、开发的策略、运作的模式、管理的理念等都十分关键,只有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细致的宣传策划、有序的招商运作、完善的经营管理、良好的外部环境、优质的物管服务,才能保证其地段价值不断提升,商业物业不断升值,商业业态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地产更加强调和注重的是商业的市场定位、市场的前景和商业业态组合,它是为了满足商业用途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开发和经营的产品。追求的是开发商、投资商与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合作共赢。

1 地产投资风险分析

1.1行业本身存在的风险

从商业地产行业本身来看,一是商业地产发展前期是先天不足,后期商业地产开发无序发展;二是商业地产在开发中存在过分炒作行为;三是商业地产要价过高;四是商业产权过于多样化;五是经营定位和区域特征不相符;六是竞争加剧。在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认识误区和偏差。主要有三大误区:一是投资商业地产必赚钱;二是投资商业地产可长期赚钱;三是认为返租是一剂灵丹妙药。商业地产发展中的一系列偏差和误区。一是完全套用住宅地产的开发模式是商业地产公司经常犯的错误。二是经营者在经营思路上存在偏差。三是商业地产开发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四是商业地产开发中还存在着“首长工程、形象工程”的倾向。以上问题如不能很好得到正视及解决,投资商也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由此可见,商业地产项目较其他地产项目风险更大,因而必须对商业地产项目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加以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地予以防范和规避。

1.2政策法规风险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四个关键性的因素,即:土地、资金、人才和政策。这四个方面如果哪一方面存在短板现象,这样的项目开发都很难取得成功。一个项目分析的再好,回报率再高但是如不符合政策法规要求的话,永远等于零,所以政策法规风险永远是第一的。政策法规风险就是指商业地产项目在投资决策开发之前要对在城市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交通、环境、建筑指标、其他地方性的法规等各个方面是否存在风险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城市总体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商业地产项目最基本的要求;同样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也要符合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政府为配合商业网点规划必然要将市政建设向这一区位倾斜,人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可达性等都将向这一区位靠拢,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只有符合商业网点规划要求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成功。

商业地产项目地方性政策法规的风险评估就是指对地方政府是否为该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招商和后期的运营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条款等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前趋利避害,以减小其对商业地产项目的影响。

1.3 选址风险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能否取得成功,除了规划、运营、招商等组合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址的正确与否,单是选址这一项工作除了应考虑客流规律、交通状况、商业环境、地形特点、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外,还应着重研究选址地块的商圈饱和度指数、选址地块的周边人口密度、选址地块的客流情况、选址地块的竞争对手情况、选址地块的交通道路情况、选址地块的公交设施情况、选址地块的地块平整情况、选址地块的地块拆迁情况、选址地块的经济技术指标等一系列内容,他们的每一个方面都对商业地产项目的运营成败产生影响。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址的选择正确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成功与否,其实在项目选址阶段就埋下了伏笔,地址选择的好,该项目就成功了一大半,反之,就可能失败。

1.4 规划设计风险

商业地产项目的成功与否,方向是关键。商业地产项目如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规划设计。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商业建筑设计却普遍存在追求外在的形式美,忽视经营实际需要的现象,这种设计方案就犯了方向上的错误,将商业地产项目引上了一条高风险之路。因为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就会直接引起以后的招商问题和后续的经营问题。由于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将会直接导致后期的主力店招商不成功、一般店经营不理想、经营管理难度增加、租金收益较低、管理成本加大等现象,后续的经营管理会出现无数多的问题。甚至一些项目为了节省规划设计费用,却导致了建筑设计不理想、人员(顾客)流动线不清、功能布局混乱、建设无用工程等等,这些都是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决策过程中规划设计风险。

1.5 销售风险

商业地产项目由于是一个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的高风险行业,若物业销售不力,就会导致资金回收慢、资金成本高、投资风险加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若完全只采用出售的形式虽然能很快回笼资金,但对以后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的形成与繁荣又非常不利,没有高质量忠实永续的客户,真正面临竞争时很容易被淘汰,最终损害整个商业项目的品质和经营者的利益,因而商业地产的销售风险也必将是商业地产项目中应着重加以防范的一个重要环节。商业地产的销售不同于一般住宅的销售,它必须要实现开发商、投资商和经营者(商户)三者之间的一体化合作关系,开发商通过项目运作赚取开发投资利润,所有者通过出租商铺赚取租赁利润,经营者赚取经营利润,物业管理者通过后期的物业管理赚取管理利润。这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细致周密,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完整、有序,才能保证三者之间的共赢。

1.6 招商风险

商业业态如何划分、如何组合,租金如何构成、租金水平多高、租金水平如何递增、租赁期限的长短都是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决策中的招商风险。每一个具体的商业地产项目都应在规划设计的前期就要考虑引进什么样的经营业态,据此对该项目做一个基本的市场定位,并仔细研究每一种业态的基本特征,只有掌握和了解了这些基本特征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寻找目标客户,挖掘潜在的客户,进行招商。并根据地块条件、招商条件系统地对招商工作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招商工作确定方向,避免招商工作成为商业地产项目操作中的“短板“。

1.7 经营风险

商业地产项目在开发过程中要解决资金回笼及对项目后续经营管理的控制是一对矛盾,因而要想资金回笼快,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销售,但销售以后对店铺的经营控制力就弱了,反之只有采用租赁,但是这两者之间如何求得一个平衡,如何解决好租与售的比例是一个难题,因而也就给后期的经营带来了难度,加剧了风险。目前商业地产项目投资开发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只售不租。通过出售产权,很快收回投资。二是只租不售。产权掌握在开发商手中,可以抵押再贷款,而且也可以等增值后出售,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商业物业进行资本运作。三是既租又售。部分租、部分售或以租代售、有租又售。四是不租不售。自己做商业经营,既赚取投资开发利润又赚取商业经营利润。不同的经营模式各有各的利弊,各有各的风险,各个不同的商业地产项目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合理选择经营模式并加以防范。

1.8 资金风险

第6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由于渠道成本不断的增长,前期规划选择最适合产品的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导致了产品的销售成败。为此,广州博众咨询借鉴了众多企业成功打造渠道网络的经验,提炼出了一套高效的渠道规划方法,希望可以带给正在渠道规划的企业一些帮助。

博众咨询总结的主要渠道模式:

批发销售模式——通过专业批发市场将产品批发给当地零售商,由他们销售给终端客户。

区域分销模式——在一个区域发展一个或几个经销商,由经销商将产品分销到区域内的各零售终端进行销售。

零售终端模式——由企业将产品配送到零售终端进行陈列销售。

KA卖场模式——让产品进入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零售终端进行销售。

品牌连锁专卖模式——企业自建品牌专卖店和发展加盟专卖店进行销售。

网上销售模式——企业建立网上专卖店和通过网络商城进行展销。

人员直销模式——企业向市场派出销售人员,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进行推销。

说明:其实大多数企业会采用多种渠道模式结合一起运用。

博众咨询总结的渠道定位法:

定位标准一:行业现状

如果企业推出的不是新品类,那就一定有同类产品已经推向市场了,看看该产品、该行业现有的渠道建设情况,可以尽可能地了解行业中的主要渠道模式。在规划渠道时,在模仿的基础上再适度创新、优化。一般情况,试图采取完全不同于行业现有的渠道模式做市场的,肯定会承受极大的失败风险。

定位标准二:产品线结构

根据企业即将上市的产品结构来规划。如果产品结构单一,则可以采用商、分销商的模式;而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则可考虑终端零售、品牌专卖店等。这样选择的理由是:如果产品结构单一,选择终端零售店、专卖店模式就可能出现销量不足的问题,无法保持盈亏平衡;而产品结构复杂,选择了分销模式,则渠道商在陈列和推广上很难有效贯彻企业的意志,管理难度大幅度增加。

定位标准三:企业实力

不同的销售渠道,其进入的门槛也各不相同。一般大型商场,如家乐福、易初莲花、乐购等,都有三个月的压款期,而进场费也居高不下,对大型日化品企业,可能较为适合,不但能快速销货,同时对建立品牌也大有益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很难承担。

近年来生产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有些行业的经销商便采用了先销货后回款的方式,直接将压力丢给了企业,如果不是大品牌,就会常常被迫接受这种压货销售政策,导致资金链压力增大,经营难以为继。

至于直营专卖店模式,也是一种需要大量投入的市场开拓模式,所以多数企业都采用了直营专卖店和加盟专卖店共同开展的模式。

定位标准四:品牌定位

不同渠道对于树立品牌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区别。在经销、批发模式下,中间商无法向企业一样建设、维护品牌形象,对品牌建设较为不利;而在专卖店、或是专柜渠道,这对品牌建立模式较为有利。但对于某些特殊产品,如电脑、手机、日化产品等,其终端陈列优劣条件对品牌建设影响不大,在经销、批发模式下也对建立品牌有积极作用。

第7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各级政府、行业和个人根据自身特点,其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科技创新也使得各项业务和商业模式产生新的突破。因此城商行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和同业竞争态势,需要重新审视所面对的市场和客户,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IT支撑体系将如何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要求。IT的建设思路和经营模式将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形成新的战略策略,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商行的经营环境将面临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城商行需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式、内涵式,以效益和质量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这对城商行业务定位产生了新的“注解”。

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

“十二五”期间,城商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将更加注重对政府职能部门向服务型的转型、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金融服务。在服务市民方面,更加关注市民的“医食住行”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搭建民生金融服务平台。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将从基础做起,提供中小企业业务往来的支付结算金融服务,逐步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科技的手段提供自动和半自动“操作”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而在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和创新方面,将更加注重与现代蓬勃发展的新经济领域(如电子商务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现代科技创新相结合,共同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扩大金融服务的规模和范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达到多方共赢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

科技推动业务创新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科技的创新不断地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未来的业务创新将更加与科技的创新发展形成高度的融合,借助IT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各领域的快速渗透,积极开展IT科技应用创新,推动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的创新。目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业务创新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城商行将通过IT平台化技术、3G移动互联技术、现代电子支付结算技术、超级网银和二代支付等技术的发展,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化的创新业务模式。创建多个惠及地区人民的民生金融服务平台,如:便利快捷互动性强的市民移动生活服务平台、医保和社保卫生金融服务平台、教育事业和校园金融服务平台、公务员金融服务平台、驾驶员金融服务平台等。满足城镇居民的“医、食、住、行”等的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加强社会救助、加快本地特色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殷实富裕。

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当今的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挤掉”泡沫后真正爆发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真正到来,电子商务以其内在具有的开放性、延展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驱动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它已大大超越了仅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电子商务的渐进发展不仅将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也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纵观全球和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都呈持续激增的发展态势,在我国更是呈爆炸式的增长态势。未来城商行应抓住这次电子商务爆炸式发展的契机,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科技发展创新的技术手段,与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充分融合。

首先,利用电子商务的营销手段和商业模式,整合现有电子银行业务功能,构建“网上金融超市”,搭建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借鉴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和营销手段。通过IT科技应用的创新,将银行门户、网上银行、网上商城、呼叫中心、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充分融合。再融合业务流程管理与后台业务生产和管理,形成“业务渗透”式的创新型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营销与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达到业务模式的创新。如:手机银行的现场非接触式支付和远程支付等应用、利用全触屏和视频等新技术提高人机交互新体验、利用新的身份识别技术提升电子银行的安全级别、利用SNS和微博等网络生活新模式等等,达到营销和服务功能的创新。另外,个性化服务是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特点,银行可以借助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加深对客户需求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客户更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一切产品的设计和服务都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创造特色产品赢得客户信赖。

其次,城商行还将进一步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电子商圈,深化客户服务。将客户线上的业务与线下消费以及实体商户三者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已有的核心资源及潜在资源,如:现代电子支付结算、信用评级、电子对账、贸易融资、卡业务、消费信贷、额度管理等,建立互利多赢的、优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电子商圈营销和服务平台体系。并充分利用地区经济特色等区域优势,深入分析商圈业态,将本行的产品创新、电子银行业务与实体商圈结合,建设商圈平台系统和网络软环境,拓宽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手段并通过多种营销策略,如“零门槛”网上开户签约、积分联盟、微博、SNS社区、创新支付的手段、体验式营销手段等,使商户入驻电子商圈、客户融入商圈、银行全盘承接商圈的金融服务需求,最终受益于电子商圈,达到多赢的良性循环局面。

小微企业方面。通过互联网、影像和数据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地推出小微企业“网上信贷超市”和“专卖解决方案”两个层次的金融服务模式。为不同特点类型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电子商务平台充分融合,共享客户,共享电子商务平台商务交易信息、诚信信息和支付等全方位信息。从而实现以客户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

在信息管理方面。随着IT技术在海量数据的存储、加工、处理和安全等方面的技术不断进步,为城商行建立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治理机制,推进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质量建设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提升了银行各信息数据的服务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前台源系统的基础数据,持续加大了业务信息数据积累与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地支持了多种业务信息模型的建立和运算。满足了营销、统计分析、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新资本协议实施等多种需求,持续提升了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与深度运用能力。这些都为今后城商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业务创新、经营效益持续健康增长和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IT建设思路

未来城商行要想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必定通过与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创新发展充分的融合,来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城商行的IT建设之道将如何“行走”,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城商行的IT建设思路。城商行的IT建设主要包含IT建设规划、IT建设实施二方面的内容。如何紧密结合城商行自身的业务发展规划,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开展IT建设工作将是所有城商行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之一。

IT规划思路

针对IT规划,首先需要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依据银行发展(三年到五年)的战略规划、近期业务目标和IT愿景、信息化建设策略和其他制约因素(如:监管要求,市场环境等)。其次,全面分析银行的业务和IT现状,包括业务支持现状分析、IT治理现状分析、应用系统现状分析、IT服务管理现状分析、基础设施现状分析等。另外,还要参考国内外同业相关经验和先进理念,并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正确的方法论和策略选择,做出符合业务战略发展的IT治理规划、IT应用架构规划、IT数据架构规划、IT技术架构规划和IT基础设施规划。 在制订IT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理顺业务和IT建设之间复杂的关系。首先银行的业务战略是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由业务战略定义出业务架构。在业务架构中要进行业务组织架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和信息架构设计。再根据设计出的业务架构制定银行的IT规划,由业务架构中的组织架构导出IT规划中的IT组织和治理结构;由业务架构中的业务流程导出IT规划中的应用功能框架,进一步推导出应用架构;由业务架构中的信息架构导出IT规划中的数据架构。IT规划中的应用架构支持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支持信息架构;同时,IT规划中的应用架构与数据架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业务架构。再根据IT规划中的应用和数据架构以及先进的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其技术架构,用以支撑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

根据上述科学方法制定的IT规划,同样需要视业务的发展状况和IT现状来决定IT建设实施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IT应用架构设计思路

以IT应用架构规划为例,通常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主要是从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与营销、流程、渠道、风险、财务与绩效、监管合规、办公与管理八个业务维度实施数字化经营管理的。当前城商行在业务发展和能力的建设目标,将紧密围绕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与营销、流程优化、渠道、财务与绩效领域展开,这五个业务领域主要与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紧密相关,可保障城商行快速的获取新客户,提高区域内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还将在业务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IT基础设施与IT安全运行体系,以保障城商行业务的连续运行,为下一步实现扩大规模和精细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之后的未来三年到五年城商行将从自身风险控制、合规、办公与管理等方面强化自身能力建设,这三个领域与银行是否具备现代化公司治理架构、现代化风险控管体系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城商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支撑这业务领域的IT应用系统必须按照一个业界先进的、可灵活扩展应用的架构来部署和相互连接,满足它们之间通过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共同完成银行的全面经营与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未来城商行IT应用架构应紧密切合业务发展,与城商行业务主题相对应,充分满足业务领域的业务需求,并具备灵活的扩展性和稳定的总体架构。

作为银行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应用架构是一个分层式的基于SOA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架构)理念的多层次开放架构,从层次上划分主要分为:渠道层、营销操作层、流程管理层、产品服务层、管理决策层五个业务层和一个基础应用层六个层面,其中五个业务层上的各个系统统一连接到基础应用层的企业服务总线和数据平台上,并通过该层完成相互之间的交易处理和数据共享。八个主要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分别部署在总体应用架构中的各个层面上,可以灵活的升级、扩展、相互交易和信息共享,支撑着银行业务的稳健开展和创新发展。

在未来的IT建设实施期间,伴随着IT应用系统的逐步实现和完善,这种先进的IT应用系统架构的整体优势,将逐步对城商行的各项业务产生明显地推动作用,并将在上述业务领域产生飞跃式的发展和进步:使城商行形成支持金融产品创新的有效工具和全方位的立体客户营销服务体系,推进面向流程银行的改进,提供丰富的服务渠道,提供更加科学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支持财务与绩效的不断改进,随时满足监管合规的要求,推动办公与管理的高效运作。

IT建设实施思路

城商行新的IT架构的落地实施,必须根据战略规划、业务需求的紧迫性,以及架构与系统改造的实际要求进行。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分别实施,即“全面能力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

所谓“全面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针对现代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经营管理所应具备的上述业务领域能力的完善和建设,从而全面支撑银行综合实力的提升。这个层面的建设是需要IT部门结合业务需求紧迫程度和IT实施条件,主动进行规划实施的,以保证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全面能力建设的业务目标在于巩固市场地位,提升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拓展新兴市场,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同时满足监管合规要求,主要包括下列业务领域的全面能力完善和建设:

――完善电子渠道,注重用户体验,构建基于电子渠道的金融超市。

――规范业务的操作流程,建立流程银行的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健全包括体验式的服务能力。

――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立体营销机制。

――符合监管合规要求,完善对外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建立科学的客户贡献度分析模型,完善全行的会计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先进的人力资源机制、高效的办公环境和严格安全的档案管理。

――引入风险管理计量模型,逐步完善和改进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建设”主要任务目标是“随需而动”。即在“全面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在客户和市场细分的情况下,快速满足各业务条线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要求,即各项业务“精耕细作”、“深度挖掘”,主要是在其中的产品服务和营销两大领域中进行完善和建设,之后随着专业化能力的逐步提升,对配套的财务绩效和风险管理领域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升级。

第8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关键词]BPR;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信息技术;方法

电子商务系统是基于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企业内部、其他企业以及客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是一个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系统的集合。事实上,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是对传统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企业的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其目的在于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为基本手段,面向企业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优化重组和扩展,将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升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国内外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由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影响面广、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等特点的系统工程,因而做好系统的规划是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电子商务系统不是传统商务系统在网络上的简单翻版和模拟,若忽视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将达不到真正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效果,因而BPR是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核心环节。BPR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变革理念,对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看出,二者的结合将是解决好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BPR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内涵

BPR最早由美国前MIT教授Michael Hammer于1990年提出,后来Michael Hammer与CSC Index的首席执行官James Champy于1993年发表了《公司重组:企业革命的宣言》,在文中Hammer与Champy对BPR的定义是:“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流程”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指为顾客带来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效益及相互关联的一组活动。业务重组的工作都是围绕企业的业务流程而展开,彻底改革无效的、不创造价值的“流程”。“流程”是重组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流程,每个流程都包含3个要素:输入、输出以及把输入转变为输出的活动。所以,流程就是利用一种或多种输入来创造载有客户所需价值的输出的一系列活动。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企业内外充分信息化的过程,包括了企业与客户、与供应商以及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建立和整合。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以电子商务系统框架和体系结构为基础,为这些关系搭建无缝的技术桥梁,有效地将电子商务中的各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从本质上是对流程的重新设计,考虑如何连接客户与供应商,如何进行运营,最终则需要完成整个企业的流程自动化,建立广泛的电子关系,通过数据流的通畅和业务的自动化,实现企业运作的Web的速度。而这正是人们想开展电子商务的目的,也是电子商务现代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此,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对电子商务系统流程的规划,其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在企业的商务流程、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必须伴随着组织的变革、观念的再造、信息畅通、新商业关系的建立等(如图1所示)。而且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为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的改进哲学BPR,在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时,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为企业的整体运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二、BPR与电子商务战略的关系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过程是一个集企业商务模式变革和系统开发于一体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和企业商务模式转变是不可分割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需要以企业流程再造为前提的。如果脱离企业商务模式的变革而单纯考虑系统的规划,那么未来的电子商务系统所支持的仅仅是企业现有商务活动的网上翻版,不能从根本上支持企业价值链的增值过程。

1.BPR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相关性

要保证流程再造项目的成功,应当把企业流程看作是企业战略的对象,把BPR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联系起来。电子商务战略目的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概括地说,就是确定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如何做生意。现在我们讨论BPR已经不是要与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在实施BPR的时候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①考虑流程的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建议企业从无效且不合理的流程人手,切忌首先改造不合理但是有效的流程。②流程是信息收集的入口,流程的效率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将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所以BPR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复杂的企业,连结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和BPR的桥梁便是流程远景。流程远景是对未来流程应该如何运行,以及运行程度的具体描述。所以,企业流程创新应该从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开始,所期望的战略定位和流程远景应该是BPR的起点。Ernst Young’s Center对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许多有关方法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这些信息和经验会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并将此命名为流程革新。对不同企业尽管有些不同,但是业务重组和流程革新都提出了重新定义业务流程来体现企业电子商务战略需求的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在实施BPR和电子商务系统的过程中,适应本企业的行业、人员、企业文化等特点。所以,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它包括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和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2.BPR与电子商务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目前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就是电子商务系统。它是在ERP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为适应当今时代企业管理要求而推出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与BPR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真正的能力除了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以外,最重要的是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从而可以改善流程,形成新的工作方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业务流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或组织业务流程的重组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在流程上的连续传输,不可能消除信息的重复录入与处理;没有信息共享机制也不可能将过去的串行业务处理流程改造成并行业务处理流程;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也无法根据业务流程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组织业务决策。只有处理好流程重组与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相互支持与协作的关系,组织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才能成为可能;另外,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的目的所在。所以,如果从BPR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那么这种规划首先应当是对企业商务运作的合理性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电子商务的本质出发重新考察企业的商务活动,将电子商务系统作为企业价值链的倍增器,使企业与合作伙伴、企业与客户形成一个新的、互动的整体,使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效率得到巨大的改善和提高。

3.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中BPR的作用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因此,要想靠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改善经营,需要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不做BPR,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也很难实现。大量实践表明,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只有在BPR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应用效益。这就要求把规则和程序按照逻辑映射为电子商务系统,这种商业规则和程序的集成称为最佳实践。因此,在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时候,用一套规则和程序取代另一套规则和程序,要使过渡平稳进行,两者全面合作是前提条件,即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要重视流程重组的问题。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基础、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与有电子商务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些问题在规划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同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又怎能有效地提高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呢?所以,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必须要实行BPR,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基础。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以及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而言就显得更为必要。

三、基于BPR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企业实施BPR和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一个是关注管理思想,一个是关注技术手段,企业可以不考虑信息的应用而组织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但是在BPR实施成功的案例中,有很多都是与电子商务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的应用分不开的,可以说,在BPR从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在BPR的实施过程中,不考虑信息系统的应用一般是难以达到使管理业绩改善的目标的;企业在应用信息系统前,不首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也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实施BPR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一种管理创新,它是一种哲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并不等于企业的流程再造,BPR可以独立于信息技术而存在,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仅仅着眼于电子商务系统本身,而应面向企业流程再造来开展研究和实施。

1.基于BPR规划电子商务系统的策略

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高度全面的系统,是一种对企业各方面要求非常高的系统,企业用户的主要管理基础和管理元素要符合电子商务系统的要求。如果用户管理基础和管理元素不行的话,不但搞不好企业,用了电子商务系统反而可能把企业搞得一团糟,也就是说管理没有到位,电子商务系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管理很到位,不上电子商务系统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因此,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管理基础薄弱,如不实施BPR、离开了BPR思想的指导,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在优化业务流程时,若离开信息技术手段和电子商务系统应用,实施BPR往往是困难的。可以想象,没有信息技术支持和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系统,要将决策点定位于流程执行的地方是很困难的,要解决企业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也很困难,所有这些必然会影响BPR的效果,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规划电子商务系统最好的策略是在应用电子商务的同时,积极推行BPR,对企业核心商务过程进行分析,讨论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基本商务流程的影响,以缩短企业的产品供应链、加速客户服务响应、提高客户个性化服务、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增值为主线,抽象企业电子商务的基本逻辑组成单元,界定其相互关系。与此同时,确定企业的外部环境(明确与哪些合作伙伴发生关联),使二者实现无缝集成,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基于BPR规划电子商务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业务流程重组应该分阶段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实施的方法不少书刊已有介绍,但大多仅限于对BPR思想和概念性介绍,即使少数文章涉及开展BPR的方法,但也不系统,尤其是缺乏判断BPR合理性、有效性的方法。在此,根据企业在BPR和电子商务系统结合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以下方法来规划电子商务系统(如图2所示)。

(1)根据当前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和其原有流程的具体情况,从功能、效率、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准备变革的关键业务和需重组的关键流程,定义重组范围和可以量化的,同时融入先进的、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思想来构建好组织结构、生产流程、规章制度、绩效指标以及岗位责任等业务框架。

(2)建立理想流程模型。根据已有的框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寻找最佳实践方法,实现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吸收不同模型的优点,设计出3~5个业务流程模型,经过筛选后形成理想模型。

(3)重新设计与理想业务流程模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型和业务流程,定义技术需求,进行投资回报与代价/收益分析和对客户及雇员影响的评估,确定实施方法和项目进度计划等。

(4)系统数据规划。在流程重构的基础上识别和分类由这些流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定义数据类。所谓数据类指的是支持业务流程所必须的逻辑上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按业务过程进行,即分别从各项业务过程的角度,将与该业务过程有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按逻辑相关性整理出来归纳成数据类。进行数据的规划。按数据的性质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类,比如按时间长短可以将数据分为历史数据、年报数据、季报数据、月报数据、日报数据等;按数据是否共享可以分为共享数据和部门内部使用数据;按数据的用途可分为系统数据(系统代码等)、基础数据和综合数据等。

(5)系统总体结构规划阶段。规划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电子商务系统的框架和系统各部门的逻辑

关系,主要工作是划分子系统.具体实现可参考U/C矩阵。U/C矩阵是一个二维表,横坐标表示数据类变量,纵坐标表示过程类变量,数据类与过程类之间的关系矩阵有使用(Use,U)和建立(Create,C)。利用U/C矩阵可以对业务过程作用类划分,分出子系统,确定系统结构。

(6)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即对电子商务系统总体结构中的子系统按先后顺序排出开发计划。

(7)选择能够支持新流程的平台,即采用一套好的信息系统来将其功能与新的业务流程相匹配,它既能满足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流程,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又能灵活地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来不断改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在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8)根据已有的BPR模型和电子商务系统构建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制订合理的实施计划,然后即可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集成,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在以后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则由该系统来管理整个企业。综上所述,BPR的实施要从电子商务系统的角度出发,才能很好地优化或重新构造一个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其能依据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能,真正管理好企业。

(9)系统设计和实施阶段。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实施与系统规划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系统设计和实施是在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总体构架内,进行系统的总体网络布局、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人机界面、实现技术等方面的设计,并针对这些项目的优先顺序给予资源上的合理分配,按项目优先顺序来进行具体实施。

3.与BPR结合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对企业商务流程的改善

企业的商务活动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商务手段实现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借助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企业能够具备很多新的商务手段,能够使企业丰富自己的市场行为、销售方式和服务内容。

(1)产品、企业、服务的电子化表示。包括Web站点、移动设备、其他信息终端;企业新闻的动态;企业信息内容管理;商务智能等。

(2)联机交易。包括产品信息的电子目录;在线虚拟商店;网络销售;网络拍卖;联机支付。

(3)客户自助服务和主动的系统服务。包括自助服务(定制、个性化);潜在客户发现;客户关系管理;个人消费咨询;顾客行为分析;服务知识管理。

(4)新型企业商务合作关系。包括商务关系自动化——企业与中介机构和合作伙伴间自动数据交换(如采购、库存、商务合约等);紧密协作——企业为共同的市场利益交换信息;电子化的虚拟企业共同市场或联盟——通过电子手段企业分享市场而构成的电子市场,从客户角度看是一种企业共同市场。

(5)供应链集成。包括企业在产品交付过程中,参与供应链的主体——供应商、物流企业以及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可见的;供应链管理集成了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和企业的合作伙伴;供应链关系可以动态调整,并由客户参与设计和调整。

(6)新的企业动态管理。包括供应商管理——虚拟电子市场减少商务中介,企业的供应商成为企业价值链增值的一部分;零库存动态管理;新的企业资源管理。

第9篇:商业模式规划范文

郊区住宅大盘远离城市中心区域,项目选址通常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房产价值增长速度快,开发商以其独特的开发模式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收益,如重庆市的龙湖地产等。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着许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界定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1.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界定及特征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房地产商单独或者联合在城市郊区或者泛城郊地区进行开发的商品住宅。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1开发区域的限制房地产商进行房地产开发活动的区域必须限制在城市郊区.

1.2开发规模的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在郊区进行的商品住宅开发活动都可以称为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必须有一定的规模限制,通常情况下,构成大盘开发的基本条件开发规模至少应为数千亩.

1.3房地产商扮演双重角色

房地产商除进行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活动之外,还必须承担一定的城市基础设

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经营责任.

1.4房地产商实力雄厚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规模决定了房地产商必须拥有雄厚的实力,开发主体既可为一个独立的房地产公司,又可为多个房地产公司的联合体.

2.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重要意义

2.1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经济大发展。随着城市中心区域的快速发展,原有城市发展模式已不能承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城市开始采取离心扩散式的发展模式,主动向城市郊区扩展。一方面可以摆脱城市中心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经济等压力;另一方面,城市郊区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城市规模得到了不断发展。城市郊区住宅大盘的开发使房地产商积极的介入到城市开发的过程中来,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在建设郊区住宅大盘的同时,也承担了城市郊区部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带动城市郊区经济、商业、交通业、房地产业的发展.

2.2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中心区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心区的土地价格变得十分昂贵,房地产商进行住宅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很多城市的中心区域已经变成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再加上拥挤的交通环境,已经很难建成宜人的居住环境。此外,现代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以上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房地产商将目光投向了地价低廉、环境优美的城市近郊区.

2.3有利于城市规划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开发有利于城市的总体规划,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开发往往是在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筹划之下进行的,在规划过程中。规划部门必然会考虑其与发展规划中的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布局相吻合,且与城市工业、商业及其它产业的调整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也必然呈相辅相成的关系.

2.4对于房地产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房地产开发商面对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机遇,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力,抓住机遇,适时转型。房地产开发商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增强其竞争力.

3.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3.1市场定位及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市场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市场价格定位;(2)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目标客户定位;(3)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经营属性定位;(4)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规划设计定位;(5)住宅大盘的建筑结构设计定位;(6)住宅大盘的建设方案设计定位.

3.2开发模式影响因素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项目是一种大规模、多功能、规划性的综合性房地产项目开发,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根据已有的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经验分析,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运作模式可分为两种模式,即开发商单独进行开发模式和多个开发商联合开发模式.

3.2.1开发商单独开发运作模式。

开发商单独开发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广州市的祈福新村项目。在这种模式中,开发商可以在项目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但由于开发商独立承担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建设也加剧了自身的负担,开发商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一个项目中,也减少了其它项目上获利的可能性。就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状况而言,几乎很少有开发商愿意采用这种开发模式.

3.2.2多个开发商联合开发。

在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开发规模巨大,使很多的中型房地产开发商无法参与,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实力不足的问题,这就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实行联合开发变为可能,也为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联合介入郊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提供了机遇。采用联合开合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广州市番禺区的“华南板块”。但这种开发运作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开发商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不利于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整体开发建设.

3.3相关政策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政策因素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城市规划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产业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直接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土地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城市土地决定、规定、意见、通知等。土地政策成为影响房地产开发最直接的风险因素。具体来讲,土地政策对城市郊区住宅大盘开发风险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取得方式和年度土地利用指标等三个方面。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各项建设而预先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的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施的过程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在制定和调整城市规划的时候就要全面考虑,使城市规划体现出其宏观性、整体性、长期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也要及早预测当地城市的规划目标,选择到增值潜力较大的区位。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利率和汇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三大政策.

3.4区位选定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子、设施因子和位置因子三个因素.

3.4.1经济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影响因素中的经济因子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居民的收入水平、区域经济居民的消费水平等。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房地产区位价值的不同,因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内居民可以享受到更高的个人收入、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更高的生活质量.

3.4.2设施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选择的独特之处是十分注重社会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其完整性。具体是指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周围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娱乐设施、医疗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

3.4.3位置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项目如何选址将直接影响到开发商的利润和居住着的经济效益或生活满意程度。其中,位置因子是影响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区位选取的关键因素,主要反映在项目选址地的发展状况,交通便利状况,项目选址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3.5经营管理影响因素

经营管理是郊区住宅大盘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地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开发商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的将所建房屋出售出去,并回收资金获得投资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将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风险、财务风险、时间管理风险、沟通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和内部决策与管理风险等。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营销策划影响因素、物业管理影响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4.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具体措施

4.1准确的确定项目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对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营销具有关键作用,开发商要做好住宅大盘开发的市场定位工作。对于市场价格定位,要制定出合理的租售价格,一方面要维持开发商既有的利润水平;同时,也要为购房者所接受。开发商必须明确住宅大盘建成后的市场目标客户,只有判断好目标客户,才能获得预期目标。为此,开发商要认真分析该区域人口构成比例,合理预测市场需求分析,开发相应的建筑市场。对于住宅大盘的方案设计方面,一方面要符合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要求,保证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的质量;同时优化建设方案,做好住宅大盘项目开发的具体实施建设;此外,还要根据预测的目标客户类型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4.2选择适当的开发运作模式

选择适当的开发运作模式也是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风险规避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实力和郊区住宅大盘项目的建设规模。在郊区住宅大盘开发过程中,如果住宅大盘的项目并不是超级巨盘,而且房地产开发商具备足够的实力对项目进行单独的开发建设,那么开样的降低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加快了郊区住区的配套设施完善和建设。此外,开发商对住宅大盘项目的选址离城市不宜过远,或者选择发展不成熟的区域,避免开发的住宅大盘项目避免成为一座“孤岛”,而需要与城市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绵带.

4.5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案

房地产营销一直就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担负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以独特的主题策划为中心,综合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在消费者和开发商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使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直达消费者.

现阶段,只要房地产企业认清形势,房地产策划能有效地整合房地产项目资源,充分发挥它的特长,增强项目的竞争能力,以赢得自己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余凯,《我国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温伟,《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联合投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3]刘瑞光,《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