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范文

地理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信息

第1篇:地理信息范文

大数据的概念原本出自以谷歌为代表的新一代IT公司,利用数据密集型复杂挖掘技术处理海量数据,并创造惊人价值的现象,创立之初就颇有“沙里取金”的夺人眼球的效果。

美国政府年初宣布的“Big Data Initiative”,更是将其变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炙手可热的新“掘金点”,Map Reduce迅速成为学术界、产业界反复炒作渲染的流行词汇。

“大数据”技术来自搜索、电子商务、科学计算等领域长期与海量数据打交道所积累下的经验积累,目前尚不存在公认的基础理论和解决方案。要真正理解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必须跳出现有概念的窠臼,一方面从底层数据科学入手,提炼和解答出数据背后的科学问题,寻找数据真正的意义和基础规律;另一方面需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大数据,研究不同领域的数据情况,明确大数据可以创造的核心价值与实现难点。

地理信息是天然大数据

从上世纪60年代诞生之日起,海量数据问题一直是地理信息领域的“阿基里斯之踵”。究其原因,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地理科学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巨系统。1986年钱学森院士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研究整个地球表面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环境。因为上至卫星遥感数据、下至地震传感数据,以及我们常见的统计、环境、水利、资源、土地等领域数据都属于地理数据,所以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处理的范围广,数据源多,数据类型多样,其数据量巨大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地球表面的信息量巨大,感知手段多样。以谷歌地图使用Landsat TM影像为例,其空间分辨率为30米,则单一时相全球完整覆盖其整体数据量约为2TB。2012年底,我国已对成功发射天绘、天链、天拓、遥感、资源、气象、海洋等多系列卫星,建立起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嫦娥一号”对月观测也取得良好效果,而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发射百余颗卫星。

以今年发射成功的资源三号为例,其几何定位精度为30米,重访周期仅5天,则一年内的基础数据量就可达数百TB。当中国遥感未来迈入国际上快鸟(Quick Bird)等高分辨率卫星达到1M分辨率的门槛后,则全球单次扫描的遥感影像结果数据量将至少超过1800TB,这对目前的数据处理能力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更别说还要考虑多波段、多时相、多产品、历史数据、中间数据、重叠区、雷达、点云数据等问题。

遥感数据之外,北斗定位系统的建立、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会导致包括来自车辆、风力、雨量、温度、湿度等各种传感器以及个人网络活动的高频空间关联信息的数据洪流涌入,并且要求快速处理响应。

地理数据蕴含巨大价值

随着谷歌地球等互联网电子地图的普及,目前公众已逐渐接受并熟悉了位置服务(LBS)、地图浏览查询、车辆导航等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已经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这只是诸多地理信息应用的冰山一角。

无论是遥感数据、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地图数据还是个人网络活动数据,都可以看作是地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采样与记录,只要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就可揭示其蕴含在背后的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自然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擅长于进行空间分析及与其他领域模型的关联分析。例如:

利用遥感数据再分类的特征识别与提取技术,可快速提取地表的水域、农田、城区、建筑等,对农业估产、城市规划等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传感器数据的建模、分析可用于了解区域温度、PM2.5等指标真实分布,辅助政府市民进行出行活动决策;

将政区与耕地数据集进行叠加,通过格网分析即可快速统计行政区域内的耕地面积,这对于土地红线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空间关系分析针对当前互联网中产生的大量签到信息进行商区聚类分析,从而帮助商业选址、广告优化;

网络分析更是应用广泛,从现代物流仓储选址、配货调度,到公路网,铁路网、电力网、市政管网等设施的优化管理调度,再有水系分析,管理、应急、导航路径分析、交通规则处理等等,都是网络分析的用武之地;

而时空分析则可用于区域环境变化监测,快速发现土地、建筑、气温、环境、水文的变化,从而积极响应。

目前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建立了从数据生产、软件平台、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上游有四维图新等专业图商;中游有超图软件等地理信息软件平台商;下游有天地图、百度地图、超图云服务等服务商。地理信息技术不仅已成功应用于水利环保、能源矿产、气象环保、国土房产等行业中,而且成为国家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平台。

大数据时代下,地理信息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不仅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筛选、存储、分析与显示技术的升级,而且要彻底扭转传统地理信息系统重视数据管理与显示,轻视数据分析的状况。大数据的意义只有将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关注转移到用户价值上之后才能得到体现,否则大数据不如小数据,因为实现同样的价值前提下前者成本只会更高。

但是,如果在大数据浪潮下,地理信息产业可以完成一次升级,那么就不仅意味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全重构,而且可以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国土、环保、水利领域,分析挖掘其纷繁数据的空间意义,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三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理信息动态庞大的数据流代表着一个巨大的价值宝藏,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从多源大数据中获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知识,从而提高政府、商业与个人生活效率的美好未来并不遥远。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几个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研究地理信息适用的大数据技术。目前流行的MapReduce等技术只能看做是大数据技术示范,相比传统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技术其适用的范围较窄,难以提高GIS中大部分运算效率,所以处理地理信息大数据必须建立自身的大数据技术体系。

二是解放沉睡的数据。大数据产业需要各个领域的数据融合才能更真实地对世界建模分析。美国政府已依照Government 2.0建设理念了Data.gov 网站,截至2012年11月已提供了来自联邦政府各部门的392590个数据与工具,其中包含空间数据服务386429个;欧洲也相应提出Inspire计划。虽然中国目前也推出了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推动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在内政府数据资源的对外服务,但是各个部门行业数据被闲置、堆积、浪费而不共享的情况仍然非常严重,严重制约了行业与应用的发展。

第2篇:地理信息范文

通过开展集中半年时间的专项整治工作,使全区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生产、获取、提供、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泄密、窃密地理信息的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地理信息服务的行为得到依法查处,各种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基本杜绝,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的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推动我区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重点

(一)开展宣传教育。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政府网站、报刊等形式,大力宣传地理信息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规定,大力开展测绘、保密等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曝光典型案件,为专项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专项检查。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对从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和保管,以及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出版服务等活动的单位,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并组织开展自查整改,完善管理制度,努力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依法处理。

(三)查处违法案件。一要查处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二要查处各种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以及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服务行为;三要查处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

(四)建立长效机制。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制度,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案件移送等联合执法机制,不断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水平。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全面动员部署专项整治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以镇乡、街道为单位,开展地理信息市场调查,摸清基本情况。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经营、服务的单位自查自纠,并将自查自纠和整改情况报区地理信息专项整治办公室。组织认真开展地理信息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涉及地理信息的各类违法案件。

(三)落实整改阶段。推广典型经验,通报典型案件,督促整改落实。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明确整改时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加以整改。在此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行为,树立依法测绘、依法经营、依法保密的意识。

(四)总结验收阶段。区政府对各镇乡、街道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迎接省、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和教训,完善监管制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我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区政府成立市区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合办案机制,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要加强协调和调度,及时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承担各自的职责,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切实做好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本乡镇、街道整治工作方案,落实必要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保障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需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需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各相关部门具体职责如下:

1.区国土资源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提出整体工作方案建议,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和市场检查工作。重点抓好地理信息生产环节的整治工作,严格规范获取、提供、使用地理信息的行为,依法查处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从事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和生产的单位。

2.区公安分局负责查处涉外非法测绘案件工作,重点查处境外组织或个人非法持有或窃取涉及我国重要基础设施、军事设施地理信息数据的违法案件。

3.区工商局负责地理信息产品传输环节的整治工作,提供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的注册企业信息,重点查处未依法注册登记或超出经营许可范围擅自经营和销售地理信息产品的行为。

4.区新闻出版(版权)局负责地理信息出版环节的整治工作,重点查处未经审批出版地理信息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行为。

5.区政府信息办负责配合做好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等环节的整治工作。

6.区保密局负责组织开展地理信息保密检查,组织查处泄密、窃密案件,开展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3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72-01

学习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收集、选择、整理、分析、运用的过程。地理教学中的信息以社会信息为主,可分为基础信息、隐含信息和信息三大部分。基础信息是指经过教材编写者、教学材料的编制者以及地理教师事先加工好的地理知识。就我中学地理教学来说,这部分知识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各地区各学校情况加以适当扩充构成,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隐含信息指隐含教学需要的信息的各种地理数据(如文字、图片、图表、数字等)。信息是指学生通过非正规教学获得的地理信息。例如,通过看电视、报纸、课外读物、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获得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各种信息的运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容量大、可操控的优势,将各种信息优化整合,使学生在对现象步步深入地探索中发现规律,查找问题、寻求办法,是现代地理教学的特色。

一、利用视听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前提和保障。多媒体技术用图片、音乐、声音、视频等形式将信息直观呈现,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地理现象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中东”这个内容时,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非常多,但大多零散。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节选一段视频新闻,学生们马上能说出事件发生地,并积极交流关于这一地区的相关信息,学情高涨。然后我们简单总结学生们的发言并提出本课探索的主题:“频繁的冲突、战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里战争不断?”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再将学习当作任务,研究更加积极,对生活更加关注,认识更加理性。

再如,在介绍“亚洲人文环境——多样地域文化”这个地理知识时,教材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阐述了什么是文化,亚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各地理区域文化差异,目的是认识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此节设置成活动课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又发挥出它的优势。准备阶段,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收集亚洲不同国家有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并制作成小课件;授课阶段,小组代表一边展示成果一边描述情境,其他成员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评价阶段,进行年级内部展览,评选出优秀作品以资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对地理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全员热情参与,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真谛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利用图表整合,培养发现性思维

培养发现性思维,就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的同时,不断提炼隐含信息的思维过程。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学到思维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探索、细心发现、有所创新的能力。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要求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地理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客观规律。这些组成要素涉及范围很广,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既有空间因素,也有时间因素。在自然方面,要考虑岩石、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因素。在人文方面,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挖掘出每篇资料的隐含信息,而且找到各信息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信息网络,从而揭示客观规律。这一要求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是个难点,而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使用可以化解这个难点。

三、利用虚拟技术,发展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对学生较高层次要求的思维能力,有赖于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将深奥的原理、现象进行模拟再现,可以把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单,帮助学生对教学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掌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海陆变迁”这个地理知识时,由于地表大规模海陆变迁经历漫长历史时期,人类身处其中无法直观认识过去、现在及未来。关于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两种假说描绘的情境,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科学清晰的影像。我们要结合大多数人对学说的理解,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模拟动画,再现几亿年间的沧海桑田,用形象生动的画面代替语言文字性描述。学生们通过观察大陆整体及局部板块的运动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陆变迁的过程,加深了对学说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大容量空间,落实教学反馈

第4篇:地理信息范文

0前言

空间数据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其作为一种主流的数据类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众多领域[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政府管理决策的现代化水平,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空间信息基础建设已成为各国高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2]。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始于上世纪,已经初步形成基本框架。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或各部门之间分别进行的,各级系统之间相互封闭,资源难以实现有效的综合利用,从而成为一个个的“信息孤岛”。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的共享[3]。从而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破信息隔离,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本文通过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南昌的“数字南昌”五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解决南昌现存数据的共享问题。

1南昌市数据服务现状及需求

南昌市工信委拥有“数字南昌”一期二期数据成果,包括1∶2000、1∶10000DLG数据、1∶50000航拍影像数据、DEM数据及基于这些数据建成的数据库,包括数字影像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矢量地形数据库、行政区划数据库等。其中1∶2000覆盖南昌市市区,1∶10000覆盖全市,这两个比例尺的数据西面和北面存在较多重叠,南面和东面有所缺失。市规划局有1∶500的基础地形数据,范围为200km2左右。省测绘局有全省1∶10000基础地形数据的建库成果。市国土局有1∶10000的影像图,没有基础地形数据;土地第二次调查的数据主要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其它专题数据则分散在全市八十多家市委办局以及各下属单位中。以上数据当前的共享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部数据拷贝,另一种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4]。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基于数据库直接访问模式的互操作方法;二是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方法。但是直接数据访问模式过多地受到被访问数据格式的制约,如果被访问的数据格式变化,GIS软件必须随之升级,否则便存在滞后性问题[5]。目前全市各委办局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水平不一。根据南昌市委办局对地理信息系统掌握程度的深浅,分为弱GIS部门和强GIS部门。强GIS部门拥有全面、权威以及能够及时更新的地理空间数据,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共享渠道,政府其他部门获得这些数据则比较困难。弱GIS部门没有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但又迫切需要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支持。各部门虽然可以对自己的专题信息数据进行定期更新,但都不能对其基础地理信息进行及时有效更新。不同部门的数据由于坐标系不统一等原因,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叠加综合利用。比如有的单位数据使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有的单位则使用的是西安80坐标系及南昌市地方坐标系等。在一些应用系统的建设中,如“数字城管”、“数字水利”,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方式还停留在原始的数据拷贝阶段。数据还需要重新加工建库,存在重复投入、重复建设的情况。由于以上状况的存在,需要建立相应的一系列标准体系、数据体系、功能服务体系的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其采用开放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方法,与原系统又有较好兼容性,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准体系应包括数据规范、服务规范以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规范。数据体系除相关的构成平台运行基础的数据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数据更新机制。功能服务体系应建立遵循OGC规范的地图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空间信息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系统功能服务。

2南昌市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框架

通过南昌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南昌市数据标准统一、底图统一、数据现势性统一以及更新及时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模式,以有效解决南昌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采用WebService方式,设计有网站访问、系统定制、标准接口、服务器托管和服务注册五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模式,以及最细粒度的元服务,体现了系统平台的稳定性、灵活性。南昌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按照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是基于政务外网,为政府部门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的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包含运行支撑层(运行支撑层包括支撑平台运行的基本的软硬件环境及基本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数据层(数据层是系统平台的运行基础,搭载地理空间数据以及业务专题数据以及对于数据进行操作的功能软件系统)、服务层(提供系统平台的管理配置,并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政务专题数据、业务数据等相关数据,以服务的形式,通过GIS软件,进行对外。并且针对部分对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使用要求较高的用户,提供了二次开发接口)、应用层(用户通过门户网站,可以访问系统平台,对相关服务进行组合应用)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

3系统平台主要内容

系统平台的主体主要由数据管理、运行管理、空间信息服务和资源展示四个部分组成。

3.1数据管理数据管理系统在图1的数据层部分,集成了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和专题信息。采用C/S架构,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元数据管理和地理空间的矢量数据管理,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3.1.1地理空间矢量数据管理数据的操作主要是数据的入库及更新。在数据入库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及数据属性表中的字段是否符合标准等。数据入库操作采用自动入库与手动入库两种方式。自动入库采用流程自动化、监测实时化。实时对文件目录进行监测,发现有新增文件,就对其进行检查入库。检查内容包括文件图层、属性、元数据等信息的完整性。手动入库,则以手动形式,输入用户ID等管理员信息,选择需要入库数据进行操作。对于存在的过期历史数据,则进行归档整理。选择按月份以及年份等时间段进行归档整理数据,如图3所示。3.1.2元数据管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通过对元数据进行管理,可以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查询、定位,也可以利用元数据了解各类数据的详细情况,如生产单位、地理范围、坐标系、服务方式等信息。

3.2运行管理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各类数据、服务和用户信息。包括数据和服务更新与维护、权限、系统安全、日志等管理,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通过运行管理系统,对系统的安全、服务、日志、统计分析、监控以及相关用户角色等进行管理配置,如图4所示。

3.3空间信息服务空间信息服务系统通过WebService的方式,实时在线向南昌市政府部门提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网络公共服务。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包含政务信息图层服务接口、图片引擎服务接口、历史目录服务接口、政务历史图层服务接口、全文检索服务接口、专题图服务接口、空间查询服务接口等各种功能接口,及符合OGC标准的WMS、WFS等各种地图图层接口。这些接口用于空间信息服务系统与服务应用系统间的交互,如图5所示。通过由平台统一建设和更新维护的遥感影像数据、政务电子地图数据、政务信息图层数据、地址数据等基础共享数据,统一为用户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各单位只需负责更新维护自己的业务数据,即能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另外还可以通过服务接口实现对地图信息的各种操作功能,如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统计分析、标绘、专题图应用等,以满足用户不同深度的应用层次需求。

3.4应用展示应用展示系统位于数字南昌(五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的最上层,是对中心管理的数据与共享服务接口的综合展示,结构图如图6所示。地理信息资源应用展示系统采用B/S结构,将遥感影像、政务电子地图、政务信息图层、地址数据以及其它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多媒体数据进行有效的集成和充分展示,并提供一些常用的功能,如数据查询、周边缓冲区分析、地址数据定点查询、元数据查询、专题图生成等,同时要满足政府部门多用户同时访问地图服务的高性能需求。应用展示系统包括门户网站、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模块、地图字典模块、地图标注模块、业务系统定制模块、空间数据交换模块等,主界面如图7所示。

4南昌市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模式

南昌市公共服务平台是基于政务外网,通过门户网站为政府部门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空间数据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南昌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了各种专题数据及功能,通过对原子服务的灵活组合,降低了GIS数据的使用门槛,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弱GIS部门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只有简单的查询、分析等,而且本身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数据,对地理信息的分析要求不高,如工商局、卫生局等。用户通过南昌市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门户网站,可以对数据资源目录进行浏览,查看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资源;通过平台提供的系统定制功能,搭建自己的业务系统。强GIS部门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比较高,有些要求具备复杂的分析统计等功能,有些是本地存有大量的数据,如国土局、规划局等。用户通过GIS软件平台,在遵循OGC规范的基础上,将本地数据经过脱密后注册到南昌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空间数据。或者通过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帮助指南和二次开发接口,实现快速二次开发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在已经存在的现有系统中,对于C/S架构的系统,通过底层数据访问权限的开通,对空间数据引擎接口进行无缝衔接;对于B/S架构的系统,除使用上述对底层数据库的访问外,还可通过遵循相同的标准接口服务,与原系统实现衔接。

第5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2006年1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发表了“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1什么是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2风险评估简介

风险评估是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针对确立的风险管理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即根据资产的实际环境对资产的脆弱性、威胁进行识别,对脆弱性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确认该资产的安全风险及其大小,并通过安全措施控制风险,使残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3地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评估开始之前首先要确立评估范围和对象,地理信息系统需要保护的资产包括物理资产和信息资产两部分。

3.1物理资产

包括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软件和物理设施。硬件资产包括计算机、交换机、集线器、网关设备等网络设备。软件资产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通用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等。物理设施包括场地、机房、电力供给以及防水、防火、地震、雷击等的灾难应急等设施。

3.2信息资产

包括系统数据信息、系统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地图数据。系统维护管理信息包括系统运行、审计日志、系统监督日志、入侵检测记录、系统口令、系统权限设置、数据存储分配、IP地址分配信息等。

从应用的角度,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五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方法为GIS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它几个组成部分。

险评估工作流程

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般应遵循如下工作流程。

4.1确定资产列表及信息资产价值

这一步需要对能够收集、建立、整理出来的、涉及到所有环节的信息资产进行统计。将它们按类型、作用、所属进行分类,并估算其价值,计算各类信息资产的数量、总量及增长速度,明确它们需要存在的期限或有效期。同时,还应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规划,预算今后的信息资产增长。这里所说的信息资产包括:物理资产(计算机硬件、通讯设备及建筑物等)信息/数据资产(文档、数据库等)、软件资产、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能力、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良好形象等),这些都是确定的对象。4.2识别威胁

地理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是指可以导致安全事件发生和信息资产损失的活动。在实际评估时,威胁来源应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并分析这些威胁直接的损失和潜在的影响、数据破坏、丧失数据的完整性、资源不可用等:

(1)系统本身的安全威胁。

非法设备接入、终端病毒感染、软件跨平台出错、操作系统缺陷、有缺陷的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和维护出错。

(2)人员的安全威胁。

由于内部人员原因导致的信息系统资源不可用、内部人员篡改数据、越权使用或伪装成授权用户的操作、未授权外部人员访问系统资源、内部用户越权执行未获准访问权限的操作。

(3)外部环境的安全威胁。

包括电力系统故障可能导致系统的暂停或服务中断。

(4)自然界的安全威胁。

包括洪水、飓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引起系统的暂停或服务中断。

4.3识别脆弱性

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安全漏洞)是地理信息系统自身的一种缺陷,本身并不对地理信息系统构成危害,在一定的条件得以满足时,就可能被利用并对地理信息系统造成危害。

4.4分析现有的安全措施

对于已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确认,继续保持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和费用,对于那些确认为不适当的控制,应取消或采用更合适的控制替代。

4.5确定风险

风险是资产所受到的威胁、存在的脆弱点及威胁利用脆弱点所造成的潜在影响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风险是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脆弱点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和威胁的潜在影响的函数,记为:

Rc=(Pt,Pv,I)

式中:Rc为资产受到威胁的风险系数;Pt为威胁发生的可能性;Pv为脆弱点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I为威胁的潜在影响(可用资产的相对价值V代替)。为了便于计算,通常将三者相乘或相加,得到风险系数。

4.6评估结果的处置措施

在确定了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后,就应设计一定的策略来处置评估得到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根据风险计算得出风险值,确定风险等级,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及控制措施,并形成风险处理计划。风险处理的方式包括:回避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小后果)、转移风险和接受风险。

究竟采取何种风险处置措施,需要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需求分析,但采取了上述风险处置措施,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绝对不存在风险的信息系统,人们追求的所谓安全的地理信息系统,实际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在风险评估并做出风险控制后,仍然存在的残余风险可被接受的地理信息系统。所谓安全的地理信息系统是相对的。

4.7残余风险的评价

对于不可接受范围内的风险,应在选择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后,对残余风险进行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已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为风险管理提供输入。残余风险的评价可以依据组织风险评估的准则进行,考虑选择的控制措施和已有的控制措施对于威胁发生可能性的降低。某些风险可能在选择了适当的控制措施后仍处于不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应通过管理层依据风险接受的原则,考虑是否接受此类风险或增加控制措施。

第6篇:地理信息范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极大地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地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促进中学地理教学的全面进步。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便为中学地理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地理;融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整合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探究问题和提升能力的工具,将信息技术打造成推动中学地理教学发展的动力。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和信息素养。

1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构建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努力方向,因为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适当的在地理教学中构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地理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信息技术当中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动静结合和图文并茂,将其与地理教学整合起来能够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地理概念和规律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到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中学地理教师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充分被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学黄土高原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地理特征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索当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直观教学情境:为学生播放关于黄土高原的影视片段和相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黄土高原有初步印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2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满足学习需求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能够认识到学生在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那么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最大化地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学生的新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内容的呈现以及表达中要确保方式灵活和方法得当。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起来则能够有效满足以上要求,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还能够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能够对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其中管理的教学信息包含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能够极大的扩充课堂容量,加大对学生多个感官的刺激,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也能够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形成更加完善的地理学习策略。例如,在教学长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长江的影视片段资料,同时搭配上悦耳的音乐、精彩的解说和优美的画面,让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够鼓励学生结合经验对关于长江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3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改变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学生学习策略的转变。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地理概念理解。地理概念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下使得教学质量不理想。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概念教学融合起来,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感知素材,从而降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的难度。例如,在教学河流地貌的发育时,运用信息技术展现河流地貌相关的景观图片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和概念有更加充分的感知。第二,突破地理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中学地理当中包含大量理论性或者知识性的问题,形成学生地理学习的一大难题,而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则能够轻松理解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如运用flas技术模拟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从而突破地球运动学习的难点。第三,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活泼新颖的信息技术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增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也推动了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进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能够有效推动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内容,并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地理教师要注重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推动地理教育的长效发展。

作者:田洪涛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7篇:地理信息范文

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速国道干线与城市内部道路均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更新速度快、交通承载压力大、信息化程度低等特点,难以满足现代道路交通体系的数字化要求,迫切要求构建便捷、高效、实时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本文以ArcGISEngine开发环境为基础,对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与ArcEngine组件式平台拟进行概要阐述,并按照软件设计的相关原则,对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功能模块设计。

关键词:

ArcGIS;Engine;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组件式开发

当前国内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规模不断增大,以机动车保有量为代表的道路交通压力也与日俱增,国内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城市纷纷通过限号形式来减缓道路载荷。现代信息技术为整合道路交通资源、实现交通数据自动化管控提供了数据支撑,有利于构建时空一体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Engine作为GIS嵌入式二次开发平台,可摆脱ArcGIS提供组件式多类型开发应用程序接口API,同时可与MicrosoftVisualStu-dio系统编程集成开发环境相融合,基于Microsoft.NET进行多类编程语言下的模块式开发。以GIS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ArcGISEn-gine平台将交通路网与道路设施等空间信息、车载流量与基础设施等属性数据同航摄影像、多媒体监控数据等有效衔接,实现对空间和属性数据相关的采集、编辑与分析,采用GIS最短路径、道路畅通度算法等优化选择合理的交通线路,完成公交布线与站点布设等工作,同时融合多媒体监控手段,实时显示热点路况信息,科学指挥道路交通。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从应用层面分析,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受众群体分为交通管理方与车辆应用客户方,其中本文所探讨的基于ArcGISEngine的应用系统主要为交通管理方的C/S客户端,具体车辆客户端则可采用基于Android、ios或WindowsMobile平台的APP软件;从系统设计的原则分析,应坚持安全性、共享性、可拓展性与可维护性的原则,提升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发展。作为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以数字化道路空间与属性信息为基础,在确保系统不同用户权限的条件下,提供地图量测、空间漫游、数据维护等功能,检索酒店、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相关位置,并根据摄像头监控热点交通流量、密度数据,同时借助GPS定位、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为公交、出租等公共车辆提供位置相关服务。

3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总体与功能模块设计

开展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前,按照相应的数据标准采集空间影像数据、基础线划图与专题交通资料,经裁切、镶嵌与校准等流程完成数据的标准化预处理,并导入系统平台空间基础数据库中,按照点、线、面要素分层,细化停车场、公交站点、高速、铁路与公路等要素信息,其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分层如下:

(1)系统分库: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库、数字高程DEM与正射影像DOM数据库、数字线划DLG与遥感栅格DRG数据库,以及系统元数据库。

(2)系统逻辑分层库:以DLG数据库为例,可分为居民地、水系、道路、植被、地形等数据库分层要素信息。

(3)系统逻辑底层:包含点、线、面、注记与多媒体层等相关信息。

根据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框架,其总体设计可分为三大部分:电子地图服务模块、公共信息服务模块、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模块。系统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导入Shape、栅格、属性表等相关空间数据与属性文件,管理客户端采用地方坐标系进行配准建设,以便于后期交通设施数据的更新与维护,针对公共信息服务模块,采用经脱密处理的电子地图和遥感数据,以确保数据空间位置安全。关于系统的具体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电子地图服务模块。利用ArcGISEngine地图工具集组件,在VS开发平台可便捷的实现图层控制、热点注记、空间量测等功能,实现对ArcInfo、Shapefile、GRID等数据格式的加载编辑。

(2)公共信息服务模块:重在提供空间位置检索、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功能,利用ArcGISEngine的类库资源,通过ToolbarControl和VS系统中的DataGridView、Find控件完成相关地图数据的检索功能,查询要素属性信息。

(3)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模块: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空间数据检索出的要素可进行相应的聚类分析或数值统计;关于空间分析功能,其主要涉及最短路径分析与缓冲区分析,根据交通需求量、流通量的变化,进行最短距离、最短时间的计算或识别相关地理实体对周边地物的影响区间,空间缓冲区分析实现的部分代码

4结语

作为涵盖测绘信息采集处理、计算机软件编程和数据库建设等多行业学科融合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以ArcGISEngine组件式开发平台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系统需求分析与功能模块设计,明确了系统的相关服务功能,构建了系统的总体框架,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莹.ArcGISEngine的开发及应用研究[J].城市勘测,2006(02).

[2]张国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交通监控领域里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3]谭健妹,刘清君,邹小梅.基于GIS的交通事故信息系统研究[J].山西科技,2007(01).

[4]李红,沈冬.基于ArcGlSEngine的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04).

第8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即通常我们所说的GIS。其基础是测绘,GIS的空间数据大多是来源于数字图,目前伴随着测绘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地形图的革新频率也开始变得逐渐短起来,速度逐渐增快,致使传统的经管方法的落后特别明显。测绘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相关的地理信息体系形成起着非常关键性的约束影响。建立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便利的经管测绘数据,加快地理信息系统的进步及有效运用。

1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1.1 系统建设的目标

系统的性能理应是合理科学的经管传统的测绘数据,首先实现传统的测绘数据的经管性能,譬如,制图等。在这个根本上增JJflGIS专题消息,为土地经管、城市建立、海洋事业等单位供应辅的策略支撑的根本信息,开拓测绘的服务区域。

1.2 系统建设的内容

所有的经管体系能够针对不相同的状况划分为三个根本类别:所有的测量数据大地测量数据系统、城市测绘数据系统、海洋测绘数据系统。每个分类体系相互间有是互相支撑、互相协调运用的。

1.2.1 大地测量数据系统主要贮存国家大地测量的基础数据,首先应当包含国家大地水准网和控制网的数据,满足大地测量成果资料管理和对外提供数据的需要。

1.2.2 城市测绘数据体系性能是为城市计划、市政建设及其有关单位供应可见的、确切的有关消息。所贮存的数据应该包含这个城市的大比例尺地图、地籍图、人口绿化等专题图,以进行叠加、统计等操作,为领域决策提供相关的支持。

1.2.3 海洋测绘数据体系应当含有海洋测量的控制网、水深测量、海洋重力测量状况等等,与此同时也要包含洋流、潮汐、海洋气象等方面的信息。所有的信息通过浅析处理能够为导航、变化监测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其实,三种系统在GIS操作方面应具有相同的基本功能,所不同的是它们各自的数据内容和可应用范围。

1.3 系统功能

系统需要具备的基础系能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3.1 数据输入和编辑-GIS中的数据包括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其数据源主要是专题地图。图形数据的输入方式主要是数字化。人工跟踪图上的线段.形成由一串坐标连接的矢量,就成为一种直观的图形特征的数字描述。属性数据可在数字化过程中同时输入或单独建立。对输入的数据,一般系统独具有较完善的交互编辑、检查错误、修饰图幅和检验结果的功能,并在图形输入后自动建立拓扑关系。

1.3.2 数据库创建与经管:GIS中的数据库构成GIS的核心。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包括图形的拼接和附加;不一样数据舱形式的互相转变;图形和注记的拷贝;建立图库,系统组织管理所有地图;以及数据库工作的空问和作业进程管理等。GIS 中数据库除属性数据外,还有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位置数据,即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用拓扑数学模型来管理,而属性数据则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GIS在两种数据相互之间的有关联系来实现图形与属性之间的相互间的操作。空间数据的结合构造根本上划分为栅格结构与矢量结构两种。矢量结构表示图形与常规一致,数据量小,位置的精确性好,数据综合分析能力较容易,地图输入也精确美观,但数据结构复杂,存储和操作也复杂,费用较高。栅格结构是许多点子设备获取数据和显示数据的原始形式,数据结构简单,功能直观,开发费用低,但用较长像元以减少数据量时,精度较差。随着GIS的发展,许多GIS提供两种数据结构的混合处理能力,两种数据结构并存,相互补充。

1.3.3 数据检索:包括对指定任意地区、任意属性的数据进行查询,以及数据库有关数据项的逻辑运算检索等。

1.3.4 数据分析与处理:GIS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空间实体的关系上。对地图的点、线、面特征间的拓扑关系分析,是GIS的重要内容。此外,GIS的分析和操作还包括建立特征缓冲区;图形叠加的各种逻辑操作,并对结果作类型归并,冗余消除,使其保持逻辑上的一致;地图投影变换;计算面积、距离,最近邻选择;建立数学地形模型;以及属性数据的操作和统计,标号和注记操作,根据属性提取图形特征等。

1.3.5 数据输出:分析或查询结果的输出是GIS的一个重要功能。GIS的输出可是屏幕显示,绘图、制表纸,拷贝等。大多GIS提供的图形图像编辑,符号生成,矢量汉字标记,等功能,可输出二维或三维彩色图形,以满足不同图件的制图要求。

2 系统设计与开发

2.1 开发平台和工具的选择

开发平台和工具的选择,关系到系统建设的效率与成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商业化GIS开发工具软件在国内外已经相当成熟。据统计国内外已有400 多种GIS 软件产品,如国外的ARC/INFO、Mapinfo 等,国内的主要有MAPGIS、GeoStar、SuperMap等软件。选择系统软件应满足GIS系统的要求,具有输入和管理GIS数据的基本功能;应具有良好的性能,特别是在常用的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率;应能接收处理汉字;提供较好的用户界面和联机帮助信息;能提供良好的二次开发工具;应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并且具有进一步的升级能力。鉴于整个测绘GIS系统的开发应当融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设施的建设中,系统安全性非常重要,所以作者建议采用国产化软件,如MAPGIs。系统集成应用开发方面可选择Visual C++作为开发工具语言。Vc++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其开发功能强大。

2.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及创建关乎着所有的系统运营,需要在最小数据冗余及最小单元化的根本之上,来满足测绘产品的生产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将整个系统的大地测量数据、海洋数据和城市测绘数据根据其属性分别存储到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之中。数据存储时根据不同的子系统和数据的要求,生成不同的表。整个系统在数据格式、编码等方面必须具有统一的标准。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冗余、方便更新和维护,同时要最大限度的维护数据的独立性。通过各种措施如数据细化等,加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结合,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

这几年来,数字化的测绘生产方式及科学技术系统开始建成,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测绘向当代化的地理信息产业方向转变。大比例尺基础测绘已经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成为国民规划与建设的有力保障、社会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温州市区大约500平方公里的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成果都实行入库,以此为基础建立数字城市,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使全社会都能充分共享地理空间数据。城市测绘部门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核心,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比例尺、坐标、图幅、图号、高程等)和信息技术标准,生产、管理各类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测量控制网、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DEM)、现状公用设施及相应的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构建了城市空间数据的框架,满足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这些返过来极大促进大比例尺基础测绘的发展.使社会更多的方面需要大比例尺基础测绘。它有以下优点:

3.1 扩大地形图数据的使用范围。未建库的地形图数据特别是大比例尺数据,原来主要为工程建设或规划服务。而经过入库解决之后地形图数据变成地理信息数据,能够当做根本数据为每个单位建设专门的地理信息体系所服务。

3.2 提高地形图数据的运用价值。未建库的地形图数据为数字线划数据,除了表现图形外,各地物无任何属性信息,通过入库处理后,各地物进行了对象化表示,可方便进行查询分析统计,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性。

3.3 数据经管和相关维护。地形图数据建设完成以后,经过经管软件的有效的实施调阅、查询、统计、分发等管理,能够更新维护取得更为方便的掌控。

4 结语

总的来讲,地理信息系统的探究是将来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站议、GPS以及遥感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测绘事业的不断进步,建立测绘GIS体系,将测绘数据实施科学的经管,一定能够促使GIS系统获得很大程度的发展,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第9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

地理信息技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虚拟环境、网络GIS等其他技术组成,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它可以用作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防监测、国土资源管理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用作汽车导航、参与城市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管理等[2]。而信息技术主要是管理与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地理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部分,它指向地理空间信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同时,地理信息技术也是高中地理学习阶段学生需要了解的一种信息技术,利用这种技术进行教学,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区域地理中资源的分布情况,更加全面地分析当地的发展状态[3]。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将地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内容,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了解地区地理空间信息。

(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空缺地图

在实际生活中,教科书与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只会给学生提供重要地区的地图信息,而一些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往往不可能配置大范围、大规模的地图。学生在处理地理信息时,需要利用这些地区的地图。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完善教学参考书提供的地图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登录GoodyGIS网站,利用谷地的高程下载功能,依次获取任意多个地球上的点,得到该地区的位置信息与大致轮廓,利Photoshop简单修改谷地形成的地图,调整地图清晰度。学生制作地图的过程,也是了解当地区域地理信息的过程,同样也是加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

(二)利用遥感制作专题图

遥感可以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的穿透性,获取海平面以下的地理信息,还可以借助紫外线、红外线或其他微波,探测地表的信息,克服众多的自然阻碍。但由于遥感技术的专业性强,需要借助专门的特殊探测仪器,经过专业的程序处理,才能获得信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些过于专业的知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先与当地的气象局或自然资源部进行沟通,有规模地组织学生前来参观了解,或者聘请当地的专业人员,将传感器上的图像导入应用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合成存储于应用系统上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部分图片,绘制专题图,加深对不同地区资源状况的了解。在运用遥感渗透地理学科知识时,教师要把好内容审核关,太难或操作太烦琐的知识教师要做到简单化与泛化,要将难度减低到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从而达到将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的良好融合。

(三)开展以地区地理信息为主题的研究性活动

GPS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很广泛,智能手机几乎都支持这一功能,学生上手难度也较低,地图、购物App几乎都需要用到这一功能。为了加深学生对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了解,教师可以多次开展与地区地理信息相关的研究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获取地区地理信息需要哪些工具?具体操作步骤是吗?……”等,以知识技能竞答的方式来开展,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时间操作中就能学习到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定专门的地理信息技术,比如,要求学生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的应用模型,思考GPS技术的应用现状,并结合百度地图等其他地图绘制小区平面地理信息图,从而达到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