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学管理探索(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学管理探索(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教学管理探索(7篇)

第一篇:网络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摘要:面对网络对高校教育管理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对网络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进行认真研究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更顺利的将网络应用于高校教育管理当中,保障高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网络;高校;教育管理;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早已深入到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中,对高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一系列的现实原因,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和负面效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

1网络对高校教育管理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1]。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另一方面,也为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一系列视频会议的出现,不仅节约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成本,同时又能达到开会的目的[2]。其次,网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一方面保存了原有传统教育手段的精华和本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高校学子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第三,网络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了高校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伴随着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不断深入推广,高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公开、透明的教育管理模式。从对外决策角度来说,通过这种方式,各级领导可以非常容易的得到关于进行相关决策的数据和模型支持,在信息相对透明的情况下,自然能推动高校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甚至是整个高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第四,网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定性与定量方式的结合。比如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高校内部人事变动方面以及学生和老师的分课和排课系统等,采用传统的方式一方面会带来很大的人力方面的浪费,同时也会由于缺乏系统、准确的定量分析,导致决策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撑,降低高校的办学效率。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真正实现了信息化,实现了高校教育管理定性和定量方式的紧密结合,而这一举措必将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2网络对高校教育管理的消极影响

2.1网络道德问题和各种不健康信息的传播

毋庸置疑,网络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有着不可比拟的促进作用。但是,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比如,网络中仍包含着许多的不健康信息,威胁高校网络教育管理的安全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数都是成年人,然而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正确的辨识各种诱惑,加剧了网络负面效应的影响,而这一切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2.2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伴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深入应用,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了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和担忧。一方面在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的进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病毒破坏高校教育管理系统建立的事件,同时在高校教育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同样会面临类似的挑战和威胁,这些因素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发展。

2.3网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带来的挑战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信息的系统化和透明化,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一系列网络信息的公开,可能会引起教师间和班级间的各种竞争,会引起一些消极情绪,影响某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而,从这个角度而言,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在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的推广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的挑战和压力,因而要引起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高度关注。

3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对策

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对策来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3.1高校教育管理者要转换原有的教育理念

新形势下,为了不断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发挥其应该有的作用,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改变原有被动僵化的理念,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对高校各个方面的新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在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实施和应用时,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转换传统观念,努力打造一个真正的且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的良好平台。

3.2应加大投资,推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基础

信息时代使得各种网络资源和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之快,特别是对于高校教育管理网络系统中的设备更是如此。为了维护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更新换代。而另一方面,高校作为一个非盈利单位,其自身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撑其进行相应的更新和维护。因此,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大对高校的投资,加大对其的财力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保障高校教育管理网络系统能够进行定期更新和完善,从而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中的成功应用。

3.3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高校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建立后可能出现的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高校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不强,甚至一定条件下可能走向歧途,因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推动高校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强化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方式,才可以从源头上保证真正实现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和推广。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是建立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网络自身存在的一定缺陷以及高校群体的特殊性,在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时应该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网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才能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胡仁东.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1).

作者:段姣雯 单位: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的培养。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教育方式落后、教学管理者专业性低、教学管理缺乏实践性和制度不完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学管理;实践;对策

新世纪是人才涌动的时代,也是大量需要人才的时代。所谓对人才的需求,现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对知识丰富的人来说了,除了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也是考量人才的重要一环。我国目前各个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以理论知识为主,并未接触到实践和真正的社会。因此,知识的转型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方面的一个重大挑战,高校教学管理的新方向是高校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进步中的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存在一种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趋势,多数单位都希望在众多优秀人才中挑选出继续培养成本低,能够直接胜任工作的人才,以实现其最大价值。我国人口众多,并且近几年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达到鼎盛,学生的庞大数量也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部分高校开始陆续改良教学管理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加入实践管理,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是由于学生过多,很多实践课程也只是做做表面样子,无法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去。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落后

由于我国高校一直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其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因此在部分管理者的观念里,仍然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对社会的考察,缺乏对新时代、新挑战的重视,缺乏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交流。长期以来,这种缺乏创新之路的理念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全部能力。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上没有任何创新,按照套路规程,远远滞后于高校改革和教学管理发展的需要。

2、教学管理者专业性低

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两级分化严重。领导人员具有高职称、高学历而基层工作人员年龄大、学历低,具有教育学和管理学背景的管理者比例偏低,基层教学管理经验匮乏,并且与社会基本脱节,没有相关业界人士的相关评价与经验,使得学生只知道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不能了解到校园以外的社会需求。第二、教学管理的调查研究意识比较弱、主动创新能力也比较差。

3、教学管理缺乏实践性

高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具有独立性、实践性、踏实性等特点,现今大多高校依然墨守陈规的把学生束缚在理论的课堂上,只是限于书本里,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当代大学生都是80和90后,是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一代。由于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的溺爱和娇惯,使这一代的孩子大都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能力,在人才市场上由于社会经验空白而缺乏竞争力。高校目前并没有对这一批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进行考察研究,不改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在校学生依然体会不到外界社会的竞争压力,只被保护在狭小的空间中,缺少与社会的衔接性,导致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不能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定位,从而失去竞争能力。

4、实践活动管理制度欠缺

当下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方面没用相应规律,是随意开展的,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以及能够达成的效果。学校自己组织相应的实践环节,简单而无意义,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学术特点,把一些自己想到的经验讲述给学生们,学生们只能在教室里接受理论知识。由于缺乏生动现实的实践,理论的空洞使学生们厌烦课堂的乏味,从而出现替课甚至逃课的问题,这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即使引入实践环节,也只有少数课程,换一个教室或者实验室。但是由于人数较多,并不能人人都能够真正的参与并不完全的所谓实践,在实践当中仍然是学生进行听,老师进行讲,逃课等厌学现象屡禁不止。

三、相关对策

1、改革教育模式

对于教学管理,我们应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使课堂形式与实践环节变得灵活多样。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高校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运用先进的网络设备,让学生每个人都能自己动手操作,教学不仅仅限于理论知识,网络可以将学生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2、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相关课程培训,加强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把其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基层人员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第二、引进高素质人才。采取一定奖励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通过高端人才带领,使教育管理者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发挥所长,形成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第三、完善相关机制,激发创造性与积极性。构建完善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进教育管理者的进取精神,从而提高管理能力。同时采取一定奖惩措施,对不断创新积极性较高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推动教育管理队伍的教育与管理水平不断优化。

3、提高实践性

现如今,我国各大高校在寒暑假都开展了实践活动。但这些实践活动基本上流于形式,老师不参与其中,只让学生交回实践报告,不能让学生全面的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在上学时间也应该引入相关的实践活动,让老师带队,高校与企业合作,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实践环节的介绍,让学生进入到真正的社会中去体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未来的教学管理制度一定要以多样为性目的,要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方针,让教师、学生、课堂、书本、实践连成一线,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学生是在这个线路里受支配者,也是全局的至关重要一点。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管理方式上都必须突出多样性,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性和更广的学习面。

参考文献:

[1]宋敬敬.高校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实践[M].吉林大学出版.2015.6

[2]陈阳.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1

[3]尹庆民.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创新[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0

作者:杨超先 单位:辽宁大学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以与改进策略

摘要:高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作用包括培养体育人才以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到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管理质量。但是从当前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就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然后针对性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在整个高校教育中还处于薄弱位置,部分学校领导没有足够重视体育,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较差,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总体偏低。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高校,必须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学生科学参与体育活动,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培育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1.1管理过程具有连续性特点

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高校体育教学本身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所以对于体育教学的管理也应该顺应其保持连续性[1]。即便能够将体育教学从时间上分为各个教学阶段,但是从整体上,其仍然存在一定的联系性,所以一旦体育教学管理没有做到连续,则无法使教学秩序得到保持,更无法保证教学活动依据教学计划顺利进行。因此,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各个教学阶段以及教学环节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使教学管理保持连续性。

1.2管理内容具有综合性特点

这一特点具体是指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大学生、器材设施、教学场地、体育教师、教学进度、教学评价、教学文件等[2]。即便其中有任何一项内容没有做到到位的管理,整个教学管理流程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体育教学管理内容必须认识到这一特点,做好每个项目的管理。

1.3管理反馈具有及时性特点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并非静态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系统,很多因素都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所以,这个系统在运转期间,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反馈原理,对不同方面传来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对系统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调整,保证系统运转的正常,最大程度利用财力、物力、人力、器材、场地等,确保其效能最大程度发挥[3]。

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2.1没有明确目标定位,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能够引领和指导教学,有助于教学秩序的稳定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教师以及学生,只有保证良好的服务质量,教学秩序以及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4]。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还缺乏先进性,仍然按照传统理念进行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定位,因此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整个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受到影响。本来教学考试的分数是用来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同时也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考试的分数过于重视,甚至变得扭曲,失去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正确价值,体育教学甚至披上了功利色彩,严重的影响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2缺乏完善的管理、评价以及监控体系

缺乏健全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另外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以及监控体系实效性较差,无法发挥理想的监控以及评价效果[5]。教学管理的监控以及评价能够规范、促进、反馈、诊断教学工作,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大部分体育教学工作变动性较大,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数量没有办法对教学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具体来说,体育教学中的服务质量、协作精神以及社会效益均无法量化。因此,由于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对于体育教师的评价仅仅依靠定量标准将会缺乏公正性以及公平性,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最后会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3缺乏稳定的管理队伍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但是就高校的具体要求来看,教学管理队伍中依旧有多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稳定的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中,大部分并非专业管理人员,很多管理人员同时又是教学者,这类人往往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理论,并且因为身兼数职,所以用于体育教学管理的时间较少,自然会对教学管理的质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具备决策权利的学校领导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对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投入,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也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2.4体育选修制度的实施导致教学管理难度增大

2002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就推行了高校体育选修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体育课具体内容,所有选择相同内容的学生重新组成一个体育班级,使原有的行政班级不再存在,而体育班级的组成也变得非常复杂,拿一个30人左右的体育班级举例,30个人中可能包含多个专业、多个班级的学生,学生之间可能各不相识,直接会影响体育班级中班风以及人际交往,也使得课堂教学管理有了更大的难度,教学质量也更难保证。因为体育课堂一周节数不多,学生都是上完课直接回去,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因此上课期间相互不合作以及冷漠的情况很容易发生,特别在教学需要分组进行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因为学业的不同要求,学生来源专业不同,每个学期进行的集中实训也分布在不同的时段,持续的时间也不同,导致行政班级中的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学时不相同,所以教师无法从整体上对教学设计准确把握,这样会造成学生掌握不同程度的运动技能以及技术。同时同一个行政班级中的学生在不同的体育班级中学习,体育考试的方式、内容以及评价标准都有不同,所以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依靠最终评价成绩进行学生能力的判定就会缺乏公平性[6]。但是体育成绩对于学生又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获得奖学金资格的重要筹码,是学生参与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所以,这也使得体育教学管理难度明显提升。

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改进策略

3.1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促进管理人员素质逐渐提升

管理理念的主要作用是指导管理工工作的进行,因此拥有先进管理理念才能保证管理质量。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将教育理念转变为生命放在第一位,健康放在第二位,教学放在第三位,我国应该适当借鉴,保证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跟上发展的步伐,而从具体做法上,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必须真正认识到,高质量的教学管理能够保证教学的高质量,而要想实现教学管理的高质量,必须着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7]。教学管理由多个要素组成,其中最核心的要素为人,要向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必须提高人的积极性,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最大程度调动起来,教学管理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因此,必须不断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升服务意识以及管理水平,才能够做好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将以经验为主的管理转变为以科学为主的管理。

3.2管理要遵循教学原则以及规律,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进行过程中,不但要遵循教学管理的原则,还应该遵循其规律,在安排体育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时,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基础以及技能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还要考虑季节、器材、设施、教师的专业特点等具体情况,使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保证体育教学开展的顺利性。

3.3加快新型管理手段的引进,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高校体育进行教学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于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要向实现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借助技术手段,选择新型管理方法,创新传统管理模式。当前,很多高校逐渐开始将ISO9000标准引入教学管理中,虽然ISO9000标准最早在制造业被应用,但是通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逐渐应用到其他不同的行业,ISO9000标准是国际上制订的用于质量保证以及管理方面的标准。当前,我国通过ISO9000标准的高校已经接近有100所。有学者认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纳入ISO9000标准,可以是管理观念更具有系统性,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全员、持续的提升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促进教学管理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确保能够有效落实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4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培养综合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加强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管理队伍水平,保证高等体育教学有序、正常进行,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余万斌.ISO9000族标准评价体系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6):87-89.

[2]贾克俭.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5):11,73.

[3]王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229.

[4]丁俊,胡启良.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215-216.

[5]李朝彬.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4):58-60.

[6]唐岳年,黄辉.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看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1):40-41.

[7]王佳茵.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6):37,39.

作者:林少舟 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摘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高校为进一步推动其运行管理信息化工程,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加大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不仅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同时还涉及到用户子系统管理以及成绩管理子系统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信息管理平台。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通过资金投入来加强相应管理设备的完善和管理技术的应用。但是就目前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施不能够满足建设要求,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此外,不同地区之间信息化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最终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平衡。

2、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观念

很多高校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坚守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教学管理思想。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没有认清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认为购进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就是完成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并没有深入到教学管理方面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方面,同时也没有形成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较为片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观念意识,导致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教学管理的整体要求。

3、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学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提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显得极其重要。要满足这一要求,首先应该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管理技术,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学习信息知识,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等。高校的教学性质和教学内容决定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各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从而对整体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1、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应该采取国家、地方以及学校相结合多渠道筹资体制,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政府和企业参与高校信息化建设,引进资金和技术,不断更新教学管理配套设施,加强网络技术设施的建设,形成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以此来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另外,高校也可以加强同公司、企业之间的合作,借鉴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高校自身也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设备的优化工作,增强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2、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观念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推进首先应该转变教学管理观念,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加强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使用。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提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根据学校的统一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并且确定学校人才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具体的目标指导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共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高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影响。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管理系统的主要操作人员,他们的技术水平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首先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队伍,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基础。其次,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信息化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使他们能够更多的接触现代化管理的方法并且加以学习和吸收。同时,还需要培养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学校管理中引进懂技术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根据高校的实际需求开发学校需要的教学管理软件体系,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提供核心技术。

4、加强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因此,可以在高校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机制,由学校高层领导直接参与高校的领导决策,协同技术人员负责高校信息化的规划和推进工作。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和学校的管理组织力量有机结合,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序运行。

三、结束语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改革实施的综合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校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状况制定具体的建设目标和程序,然后按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实施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难度。此外,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还要有健全的信息化管理队伍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学校增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购置现代化设备,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素养,增强他们对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真正的做到有序管理,为高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史家银,熊焰.关于云南省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3):331,333.

[2]杨扬,吴玲.高等音乐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J].北方音乐,2015,(2):186-186.

[3]宋启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东方教育,2015,(8):33-34.

[4]唐晓芸.浅谈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思考[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5):28-29.

作者:陈佳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实践

摘要:在国家加大对教育业投入支持力度的同时,各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改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既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能否正常展开,同时也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1]。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办学质量以及效率,可以从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入手,提出有建设性的改革理论以及策略,从而为今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日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

引言

教学是各大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教学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受思想观念以及方式方法等影响很深,因此,为了有效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种种问题,贯彻和执行国家倡导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是很有必要的[2],而这也是确保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其本质上就是行政管理,而在这一模式下,各高校常常会制定一系列行为准则来约束老师以及学生的言行举止,并要求他们能严格遵守以及执行每一项行政指令,做到整齐划一[3]。其中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绝大多数高校在开学时都会组织新生进行军训,而这虽然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但是也在无形中使学生提前接触并适应了高校“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让他们逐渐形成无条件服从命令的意识。这种单一、刻板的管理模式,很难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只有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计划以及指令行事,才能不被淘汰出局,不仅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与“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

2.师资力量薄弱

自上世纪末以来,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长,使得对师资力量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上升。但是现实是,很多高校并没有过多的将资本投入到师资力量建设上,甚至于一些必要的教学资源以及设备也没有得到相应补充。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高校老师需要超负荷运转,使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去进行科研研究,这就会让高校整体的学术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回落。除此之外,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停留在形式上,老师没有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的机会以及途径,长此以往,老师的积极性就会被慢慢削弱,进而无法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展开。

3.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所选用的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日语教学为例,虽然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在日语教材中加入了听力以及口语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日语是小语种,适用范围十分有限,使得高校并不会花费过多的资本去补充日语教学资源,使当前的日语教材仍然以阅读文章为主,实用性以及实践性都较弱。与此同时,有些高校在日语教学管理中缺乏拥有场景对话的日语音像教材以及翻译基础知识的教材,而这恰恰是能有效提升学生日语运用水平的关键。

二、高校教学管理高个的理论及实践策略

1.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

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以及创新型人才,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与社会发展进程相符。相关的管理者应该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实现人性化以及精细化管理,正视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整个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群众性以及灵活性。除此之外,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及相关的教学资源。以日语教学为例,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使日语课程教学从知识讲授型转变为知识应用型,注重学生日语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让老师以及学生满意,进而促进高校日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高校教学管理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而学生也要正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使其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方式方法的制定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以及生活需求,同时也要为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此之外,高校在教学管理中,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学生对于涉及到自身的规章制度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对于一些滞后或者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制度学生有着切身体会,而他们结合自身感受提出的意见以及建议在被校方采纳后,也会改变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同时,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以及热情。而这些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学生在毕业后,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也要优于其他学生,使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管理模式单一、教学计划有效性差以及专业知识窄等,都是传统教学管理存在的弊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在统一性必须保持的大前提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学生的效率,同时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化,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应该结合当前实际,转变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纯地以学生成绩来评估老师的教学成果。以日语教学为例,学生日语运用能力的锻炼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日语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日语表达的准确性、与人交流的时间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都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4]。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教学管理者开展工作提供便利,还无形中使其日语运用能力在自主学习中被有效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开展教学管理的宗旨是为了有效提升本校的办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总是难以有效提升。基于此,各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及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而源源不断的为国家以及社会进步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艳.关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7-18.

[2]胥阳.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3(7):117-117.

[3]刘立龙.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6):11-11.

作者:蔺鹏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第六篇:高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

摘要: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高校变革的重要内容,极大呼吁了教学体制及管理观念的更新,同时教学改革的开展也促进了教学经验的积累,使新教学管理方式成为学校发展的自觉行动,更好地完成当代教学管理观念更新,实现策略转换。

关键词:教学管理;课程改革;观念更新

1教学管理方式的挑战

1.1自上而下的课程变革管理模式

由于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细致且极为复杂的系统,它是理想课程到学校层面课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并不能保证个性化本位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管理模式仍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当代学校教师应当扭转传统被动课堂教学状态,努力做好课程建构者、组织者。课程改革并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调整、改进及优化,当代教师应当具备独立思考、判断及创造能力,并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作用,更好地完成课程改革创新目标,提升教师教学影响力。自上而下的命令式、惯性管理模式是无法真正贯彻落实的,只有建立多元化主体间平等、协商、互动平台,才能够充分激发教师活力,达到共治理念的目的。

1.2自主性挑战与校本化教学管理研究

课程校本化趋势势必会进一步导致学校教学校本化的转变,因此在整个教学管理理念的变革过程中,无论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只能够依靠教师自己进行解决,教师在此之中成为重要的反思实践者和研究者。学校和教师开展的实践教学研究就是为了解决教师、学校中存在的课程教学问题,推动教学改革。要充分激发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倾听教师需求,构建学校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研究机制。

1.3学校变革协同性对教学管理封闭性的挑战

当前的学校结构性变革,它是“破坏性革新”而非既定的内部系统结构维持性创新,这离不开关键性组织功能执行方式变革。学校变革备受各方的关注,学校变革协同性仍需人们的重视,进而打破教学活动管理本身的局限,打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管理模式,形成管理系统开放状态,加深教学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学资源优势,强化与社会、家长之间的关系。

2教学管理转型方式应对

2.1教学理念转变

科层管理重点强调了系统化、程序化方法,设计严密的组织机构中存在许多既定程序,完成严密的执行规定程序任务。新教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效率逻辑,利用自上而下的管理运行机制将各项教学任务布置下去,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和内容。科层管理主要是控制,忽略了创新,这造成了教学控制情节与管理主义意识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与新常态氛围之间的矛盾。由于学校变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只有确定复杂性思考教学改革,而非将思维概念封闭起来,打破二者之间的联系,多方面、综合性考量到整合作用整体,从根本上实施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构建科层管理共同治理新思路。治理并非单向度,主要是互动方式,治理组织主要用于协商,而由成员平等协商所形成。管理体系是按照责任进行分工网络,系统管理既可自上而下、又可自下而上,更应不断强调灵活性、协调性与沟通性。教学治理重点是激发教师活力,突出系统间的协同作用,构建长期教学驱动关系,形成严格的变革凝聚力与向心力。

2.2教学变革方式更新

传统管理方式严格固守两个信念,正确的方式必然能够产生良好的结果,进而致使本身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为替代品,而官僚与管理模式控制势必能够使人们的生产力得到提升,进一步克服缺点,从而实现变化控制本身的目的。这种教学服务宗旨很难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学校变革的热情,很难获得真心认同,凯尔曼可将影响者对目标者影响概括为以下三种:首先,制度性服从,行动者行为动机的纯粹性,避免惩罚、获得切实利益。其次,内在化,整合影响者信仰和价值,支持目标者和影响者的执行行为。再次,个人认同,真心追随影响者和目标者的观念和做法,满足行为者的内在尊严和承诺。高校管理并非控制,它是对高品质教学的激励和服务。激励就是信任,它需要通过制度设计、组织环境和活动方案,人际间相互传达,并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达到既定预定目标和行为,努力推动学校教学革新,满足学校愿景。

3学校变革中教学管理创新举动

3.1激励教学个性及自主性

教学改革发展应当满足教师发展需要,遵循个人发展规律,全面考虑教师个人发展特点,有意识的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每名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个人色彩。应引入多元化评价,推动自主生活,废除统一性和通用性评价模式,综合考虑教师各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发挥评价激励功能,重视未来发展变化。不断积累教学管理经验,激发个体发展需求与活力,增强组织间的沟通与横向互动,促进组织变革发展及产能,贯彻落实各项改革发展策略。进一步提升基层负责人在管理学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进而不断激发基层组织在整个学校教学管理发展中的活力与彰显其管理能力。使所有基层组织内部的个体教师都能够积极热情的参与到各个项目的策划之中,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执行者,能够与学校建立起一种发展的有机关系。

3.2构建特色性专业运行机制

学校变革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使教学活动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更好地应对当前教学发展问题,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应当努力将专业学习落到实处,将共同建设的口号打响做实,将各项先进改进措施落到实际行动当中,推动专业特色学习,建立长期有效的可持续性操作运行机制。第一,开展丰富有意义的学校层面设计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现代教学管理作用。例如,某市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对教师的专业情感与职业认同。第二,全面提升极富特色的教学活动作用,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意识。第三,以专业的组织为轴心,进一步形成一个相对专业的学习共同体,比如: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等等。第四,充分利用非主流文化,构建一个非主流文化的俱乐部,以此俱乐部的形式进行非主流文化活动。这种组织表面上与教师的专业学习无关,但却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和专业认同。以某地某学校采取的教学活动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例,它全面体现了教学活动品质和文化根本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师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构建具有现实意义和作用的精神家园。

3.3打造教学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构建现代化教学形态

单纯依靠某种单一力量推动教学改革是不现实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应当采用综合治理理念,教学更加强调多元化协商与互动,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使其成为教学管理利益主体,其中主要包括部门领导者、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和社会等。内部教学机制圈唤醒了教师主体参与意识,发挥教师的积极领导能力。全面提升教师责任心与归属感,使其产生教师教学积极性,为教师个人成长搭建极为扎实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教学人员机制建设。应当做好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当代学校教学管理优势,实现教学管理策略转换及观念更新。

4结语

教学改革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全面履行社会公平正义职能,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注重改革的协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合理构建当代学校组织机制,推动教学改革机制,充分发挥教师专业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敏智.新时期学校教学管理的认识与思考[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2013.

[2]方华.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探索———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174-179.

作者:高杨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第七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念创新

摘要: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转换教学管理理念,努力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三观”和崇高理想信念的当代大学生,体现出更加凸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中国梦视阈下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立足实际,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对象”意识、“反思”意识、“时效”意识和“内化”意识等方面探求改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念的新思路,以先进的理念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效能。

关键词:中国梦 教务管理 新思路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不仅是中国执政党或政府的梦,更应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幸福中国梦以人民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确保这一梦想成真,每一个国人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是具有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务管理部门是高校管理教学的重要职能部门,其自身的管理、人员素质、理念创新对学校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思想理念指引下探究有效的教学管理理念,激发和凝聚师生的精神力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本文以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念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切入点,立足本校实际,在幸福中国梦思想的引导下,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对象”意识、“反思”意识、“时效”意识和“内化意识”等方面探求改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念的新思路。

一、中国梦视阈下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存在的一些比较凸显的问题

(一)中国梦理想缺失造成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低效性

正确的思想导向、理想信念和坚定立场有利于管理者明确方向,增强自信。反之,则会造成主体目标缺失,教学管理低效。当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三低一高”,即工作效率低,工作热情低,工作协调性低,工作滞后性高的现象。这是教学与管理的冲突,实质是折射出了教学管理的供需矛盾。师生对教务管理或内需不强,或内需不足,甚或内需缺乏。需求才是教务管理的动力源,教务管理人员要以实现中国梦理想为目标,积极探索和转换教学管理理念,有效满足师生的需求,改变现有凸显的教务管理主体的认知迷茫性和教学管理低效性。

(二)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弊端阻碍中国梦的实现

既要明确中国梦理想目标,又要思索实现中国梦的正确路径。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主体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弊端日益显露。首先,教学管理人员的“对象”意识缺失,即双主体意识,以师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认识不足;其次,教学管理人员的“反思”意识淡化,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学校师生数目较多,且教学管理人员力量有限,造成教学管理人员机械式重复工作,缺乏“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积极意识;再次,教学管理人员的“时效”意识弱化,虽然能够及时,或者说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管理任务,但是,将显性时间和隐性时间充分结合,促使师生消化吸收教学管理内容并将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能力效用不够;最后,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评价“内化”意识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规范和监督作用等等,将评价体系的实施流于形式。如此,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功能无法体现,幸福中国梦的理想难以成真。

二、以中国梦推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念转换的新思路

中国梦是兴国梦、民族梦、人生梦。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夙愿,我们必须凝聚力量,汇聚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故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以中国梦推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念转换,提升教务管理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然在社会建设和振兴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民主中国梦、和谐中国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对象”意识

民主中国梦、和谐中国梦是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对中国梦实施主体关系的正确定位。有利于力量的团结和凝聚,发挥合力作用,共筑中国梦。传统教学管理理念表现出的“教学管理主体论”在时展中弊端日益显露,禁锢师生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因为教学管理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科学,它既包括科学的基础也包括科学的方法。教学管理效果尤其要体现师生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管理后是否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学管理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学管理有没有完成具体的管理内容或者管理是否认真,而是指师生———教学管理的“对象”,有没有收获。倘若师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学管理人员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管理。创设交流沟通的平台,促使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的互动,增强彼此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不仅如此,教学管理的“对象”意识养成,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明确自我的职责和使命,培养其责任意识。

(二)文明中国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反思”意识

文明中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寻求到了精神旗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反思”意识,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促进教学管理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转换,发挥教学管理的生机和活力。每学期在开学初制定计划并在期末进行总结,记录教学管理日志,以便于我们及时“反思”自我。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现实的人的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的特殊性突出表现为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师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自我反思意识。这一角度也可以体会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存在的合理因素。否则,若无法改变目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三低一高”现象,必导致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形神相离,如行尸走肉般,不但无法实现自我的发展,更难实现祖国腾飞梦想。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在自我“反思”的同时,也不断激勉师生培养反思能力。因为萨特曾指出“存在先于本质”,究其所体现出的积极面,即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给定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于后天的活动。人不想淹没在自在存在的大海中,必须自我选择自己的本性,自我设计自己,自我规划自己,自己解放自己。摒弃他忽视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将自由看成绝对等不足之处,此理论有利于激励主体积极“反思”自我,推进我们实现马克思指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富强中国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时效”意识

富强中国梦体现了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兴国梦,复兴梦。虽然我们拥有辉煌的历史,傲人的成就,但是,屈辱的历史也警醒着我们不断强大自我,发展自我,才能复兴中国梦。将个人梦想和国家民族梦想有机结合,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有些人表现出海德格尔指出的现世的人易显的烦恼、畏惧、死亡“三位一体”的悲观情绪状态。真正的人生应该充分体现创新精神,表现积极向上的状态,要不断憧憬美好未来,并为之实现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如此方能体现人之价值和意义。在有限的生命时限里,为实现民族的兴国梦、复兴梦贡献力量。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层面而言,就在于教学管理效益不是体现为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体现出在教学管理时限里教学管理“对象”把握知识的实效性。我们的教学管理时间是有限的,要求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把握和发挥有限时间的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如此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准备,方能吸引我们的“对象”。让他们能在教学管理人员的精心准备下感受到时间相对性。不再是漫长的等待,而是感受到时间的转瞬即逝。教学管理人员要努力唤起时间价值观念,有效打破“三低一高”现象。通过教学管理人员自我时间和效益观念意识的有效培养,言传身教,将时间和效益观念意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力求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这既是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是义务,否则,教学管理是无效的。

(四)美丽中国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教学管理评价“内化”意识

美丽中国梦体现中国梦的深层含义。美丽的铸就不是朝夕所能,是长久的积淀,是自我的成长。具体而言,不仅是外在的物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内化”意识的培育。梦想只有立足实际,才能发挥其理想导向作用,否则就是空想。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自我觉醒,自我认知,自我感知是关键。教学管理评价作为外在的指标体系设置,利于监督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但是,内在机制的调节作用的实现需要教学管理有教学评价“内化”意识,实现定量与定性分析,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所以,教学管理人员通过教学管理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内化”,能够促进自身积极的思考,保持和发扬积极优势,改进和摒弃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自我不断完善和发展。由学校相关评价制度规范我们的教学管理,通过公开的网络论坛和贴吧扩大和深化交流,提供给教学管理人员和师生更广阔的平台,更多的镜子,不断反射自我,看清、看透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及时改正。

三、结语

中国梦是我党指导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体现了人民的共同夙愿。为了更好践行中国梦,作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需要以这一正确思想为指导。以当前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为突破口,转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念新思路,注重自我激励,有效地发挥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重要职能。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唯有如在谈到工作作风时所指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之可爱、可信、可贵、可为。将个人梦想和国家民族梦想紧密相连,追求积极向上的幸福中国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仅要有美好的憧憬,更要有现实的行动,认真思考中国梦视阈下转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理念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3(6).

[4].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作者:李争一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