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学翻译及研讨会

文学翻译及研讨会

摘要:翻译如今已经进入了“创造性的转折”时期,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源文本转化为目标文本的单一过程,而是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关于英语分支的学科和教育学,正在进行针对写作和文学翻译的研究,即使翻译和创造性写作的教授职位已经开放,但是,翻译界还没有理论来阐明,用什么样的创造性写作方法和知识基础来丰富文学翻译的课堂。众所周知,翻译和创造曾是重叠的,创作性写作和作文最初是统一教授的,并未做区分。在东英吉利大学的文学、戏剧和创造性写作学院(英国)和洛瓦大学的洛瓦作家研讨会(美国)等写作项目中,创作性写作和翻译都是作为同一概念出现的。虽然如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于翻译和创造性写作的定义,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但是我们必须揭示其中更多的教学联系点,因为我们不能在教授文学翻译的同时,却否定翻译能力是能够教授的。创造性写作和文学翻译是否可以通过教授而习得,已经成为翻译界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了,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英语文学翻译及研讨会的方法和目标。

关键词:翻译教学目标翻译学习成果翻译研讨会

一、文学翻译的出发点

为进一步确定我们在文学翻译研讨会上所讨论的内容,本文将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文学评论家伊莱恩•肖沃特关于教学能力和技能的理论,作为文学翻译教学中的方法进行应用。基于文学研究,可以将以下几点作为文学翻译的教学目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运用不同语言时,将翻译时所产生的微妙而复杂的差异区分出来,并根据各种语言的使用习惯、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景,进行准确并适宜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语意上的用词恰当,而不是单纯的逐字翻译,仅仅在语法意义上的通顺,这是作为文学翻译中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翻译者在阅读含有比喻意的文学文本时,对于比喻句的分析及翻译,应注意区分词汇的字面意思及隐喻意思。在文学翻译时,翻译技巧通常是指翻译出语义和语法之间的固定对应关系。而在隐喻中,是由名词词组来构成,名词不再用来表示事情、概念,而是用来表示动作。这就说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意在表达同一意义时,隐喻情景下的词类发生转换,在将原语言文本转换为目标文本时,译者需要对语言中的字面意思和隐喻意思做出区分。在进行翻译工作前,首先应该对源文本、作品、内容及其注释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翻译前,对于源文本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全文的把控是完成一个好的文学翻译作品的重中之重。其次,理解和分析源文本的内容和背景之后,有助于在翻译过程中,掌握作者的整体文化建构,同时也根据译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去建构自己翻译过程的文化建构,最终将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完成一个高水平的目标文本。同样,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利用文化模式作为文学翻译的参考,我们还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应该多与他人交流,还是更多地阐述自己的思想。这一问题,是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高度共享,网络极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在翻译时,是应该尽可能多地参考他人的意见,还是仅仅阐明自己的观点,也是我们作为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在翻译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仔细阅读所要翻译的文学作品,注意其中的措辞、句式、隐喻及作者的写作风格的使用。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应该应用于翻译文学作品中,而且应该应用于在理解整个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语言流中。措辞、句式、隐喻及作者的惯用风格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至关重要,同一源文本,因译者的翻译习惯、修辞手段及作者的表达风格的不同,会有千差万别的译本,因此,在文本转换过程中,应本着仔细、谨慎、认真的心态去处理文学翻译中的问题。对于源文本的翻译,无论是进行想象性的目标文本创作,还是批判性的目标文本创作。二者都是可以应用到目标文本创作中的。在文学研究过程中,需要将文学作品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能脱离生活,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而应该赋予译本更多的人情味,将文本翻译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译本。在与其他译者共同翻译同一源文本时,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应该接受他人的合理意见,并根据自己的理论支持,对其进行适当的批判性的辩护。翻译研讨会是对翻译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润色、修改和升华,将众人的理解和分析融合,最后完成对源文本二次创作。

二、文学翻译的过程

文学翻译的过程是与文学翻译的出发点相对应的。这里将文学翻译称为“二阶主动动词”——识别、阅读、区分、检测——提升到“一阶主动动词”的范畴,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创造。创造是布鲁姆修订的任务分类的最高级别。文学翻译者不仅需要发现潜在的文化建构,还需要进行自己的文化建构,用目标语言进行创作。因此,前文提到的译者的创造包括转换能力的子任务:起草,编写和修订。然而,不仅仅是文学翻译者,甚至所有文学作品的读者,都超出了这些二阶动词心理层面的反应,产生出更高一层的:情感、批判、争论或世界上的社会行为。

三、文学翻译研讨会

以上关于文学翻译的内容与文学翻译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从广义来说,二者都是以文本为中心,都以文学和文学以外的内容为焦点,避免了“文本本身”和“文化领域本身”的两极分化,许多内容都符合译者的优先次序、习惯和方法。而前文提到的以文学模式作为文化参考,让人联想到平行文本。此外,前文提到的为自己的译本做辩护呼应了译者翻译的长期目标,即帮助译者使用该领域的元语言表达他们的选择,在与翻译客户沟通过程中也应该合理地提出自己的翻译理念,特别是针对那些可能只会有助于改善翻译经济前景而损害作品的艺术完整性的观点,提出自己对翻译内容的宏观和微观的分析及理解。

四、研讨会的作用及效果

翻译研讨会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社会建构意义的原则,改变翻译批评者对译者知识匮乏的看法。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促进译者自身的发展以及文学阅读“产物”的发展。随着翻译技能向其他非文学文本的转移,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除文学以外的其他领域的内容,才能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批判性的译本。作为译者不能局限于本民族的文化,更应该把握文化相对性的发展,融合源文本文化和目标文本文化,通过文化融合,来补偿文化差异性所带来的描述性差别。

五、结语

创造性写作的教学方法已成为翻译研究中广泛争论的问题之一,我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优缺点,也需要从教学可行性方面进行思考。我认为文学翻译和创造性写作是否可教、如何教授,都可以通过文学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换句话说,文学翻译研讨会必须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并且其作用不仅仅是批判性的,文学翻译研讨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看,翻译研讨会可以使一些模糊的问题明朗化、理论化,译者需要批评性的指导,甚至有的放矢的批评,还可以起到对译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周杨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