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高校诚信教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诚信教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诚信教育总结

第1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经济时代的效用最大化理念推动了协同经济的应用,各个高校也需要顺应经济时代的要求,与企业、政府等协作,在整合资源、资源共享的协同状态下,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培养出适应经济时代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协同经济;诚信教育;体系

目前,媒体对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屡屡曝光,大学生群体备受社会的关注与争议。那么,是经济时代促使大学生抛弃诚信向“钱”发展,还是诚信教育未跟上时代节奏而导致涉世未深的学生难以分辨是非?这些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很多高校确实存在重技能教育轻品德教育的现象,课程安排全部被专业课程排满,认为只有提高专业技能才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保障。长期诚信教育跟不上的后果显而易见:考试作弊、贷款拖欠、抄袭、作假等不诚信现象屡屡发生。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压力甚大,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既经济又高效的诚信教育体系解决当前大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据课题组调研显示,各个高校都有大力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想法,但由于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诚信教育开展滞后或见效甚慢。课题组总结各个高校开展诚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一)学生角度

各高校表示,诚信教育难开展从学生角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课表已经被专业课程排满,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安排其他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在考证、就业的压力中,其他课程往往受不到学生的重视,课堂效果极差。

(二)高校角度

诚信教育课程教什么?怎么教?教材是什么?目前在各个高校都还是空白,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诚信教育如果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分专业、分时段教学。不同专业学生的教材、教法都要体现专业特色,把每个专业的实际问题与诚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实践认知的同时体会与专业结合的诚信,这种教育不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起到督促教育作用,而且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但是问题来了,分专业、分时段的课程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单凭一个高校自身,很难满足经费、时间、人员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三)师资角度

据了解,随着高校教师晋升职称对科研要求与日俱增的当下,很多高校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晋升职称上,对于教学的研究程度大不如从前。在这种环境下,寻找能够关注诚信教育,在课堂中贯穿诚信相关案例的老师少之又少。因此,各个高校意愿开展诚信教育但找不到老师的情况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综上所述,各个高校仅仅凭借自身力量很难在短期内构建成熟稳定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因此,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协同协作,资源共享,共建诚信教育体系,旨在培养有技能、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协同经济效应是1+1>2的效益,即各成员相互配合、互相促进,使合作后的总体效益大于单个个体的效益总和。目前,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面临难以实施的局面,需要各高校间协作、高校与政府协作、高校与企业协作,最后高校、政府、企业都从中获得协同效益。协同的作用是能够促使各方受益,在付出资源最小化的基础上获得效益。这个效益是广义的效益,从高校角度而言,获得的效益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体系的完善;从学生角度而言,获得的效益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就业成功率的提升;从教师角度而言,获得的效益是自身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教学进程的顺畅;从企业角度而言,获得的效益是人力资源质量与经济利润的大幅增长;从政府角度而言,获得的是社会诚信体系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可见,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能够满足各方所需的必要事件。

(二)可行性

信息化给协同带来便捷,应用互联网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发挥协同作用。相关资源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共享,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互联网时代,使协同更具可行性。另外,协作会给企业、高校、政府都带来丰厚的协作效益,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对该企业的分析建议与学生的诚信资料,在获得学生创意的同时也为后续人才选拔建立依据。高校可以通过协作获得企业信息资源与学生校外实践场所,是建立校企合作的又一途径。政府通过协作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建设,社会诚信范围进一步扩大。可见,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对企业、政府、高校、社会都能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并且可行。

三、基于协同经济理念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协同经济是以各方共同参与为主导思想,达到各方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经济运行模式,该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中,旨在通过多方力量整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完善社会诚信教育体系,因为多方参与比单方独立运行更具有经济可行性与实施可行性。

(一)企业

企业主要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供需求支撑。一方面诚信教育的开展需要提供真实案例才更有说服力,这些案例需要企业提供。另一方面诚信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有需求方对接,也就是需要企业把诚信纳入就业标准。这样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才能顺利实施并不断发展。

(二)高校

高校是诚信教育开展的主体,是诚信教育体系的实施方。各个高校之间也需要进行协同发挥高校教育特长,设立适应各个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

(三)政府、社会公众

政府、社会主要从社会要求与政策引导方面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开展,促使该体系按照社会需求、政府要求的方向实施、发展。

四、构建协同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协同体系是多方共同参与的,因此在构建体系时需要从时间、空间、制度方面严格要求,确保1+1>2的协同效果。

(一)时间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分年级、分阶段、有侧重点的开展诚信教育,例如:大学一年级诚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诚信认知,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诚信,诚信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产生的影响、重要性;大学二年级诚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专业诚信,也就是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贯穿诚信的内容;大学三年级以上诚信教育的侧重点在于诚信行为与诚信应用。这一阶段的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触明显增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实践都是学生参与企业的高校课程环节,因此,这个阶段诚信教育需要从企业实践案例、企业就业需要方面开展。

(二)空间

明确空间范围主要是指明确诚信教育体系的各方职责。企业需要提供诚信教育案例,明确诚信是招聘中的重要条件。政府起到监督、指导作用。高校是实施方,各个高校需要严格把控诚信教育内容、受教育主体,而不能把诚信教育作为一纸空文。基于协同经济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领域,通过各方协同达到将信用管理知识与专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研究并改进,真正做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作者:张军 莫宇婷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

当前国内高校会计类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不系统、不规范、效果不显著的状况,主要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道德实践和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诚信教育体系,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科学构建以诚信教育课程渗透为主导、以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校外道德实践活动为主体、以信用评估体系建设为主线的“四主”教育模式,将有效促进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诚信教育课程渗透为主导

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限制,现行利用课堂途径采取的措施对培养学生诚信教育观念发挥的作用不够。高校能够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层次的会计人才,也是国家会计队伍预备人员的培训基地。诚信对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尤为重要,是否诚信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前提条件。事实上,诚信已成为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因此,加强对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当前国内高校课堂教学中会计诚信教育通常都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之中,没有专门的教材和案例分析,使得具有特殊性的会计诚信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显得过于简单,案例不够鲜活;在教学方法上常以教师讲授为主,显得单调死板,学生兴趣不浓。高校要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会计专业大学生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向上、勤奋工作、团结一致,具有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以下方式渗透诚信教育:一是出版发行《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概论》《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案例选编》等自编教材,并纳入会计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计划,设置相应的学分;二是采取课堂讲解、案例剖析、课堂讨论、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三是将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贯穿于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中;四是教师要善于将财会专业知识讲授与会计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在课程讲解中引导学生正确思辨会计诚信,强化会计法规及职业道德观念。

二、校园诚信文化建设为主题

当前大学校园中,学生在科研学术道德建设、学生助学贷款还款、学生诚信考试和学生求职就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诚信教育质量,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让诚信教育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始终,让守诚信的思想和观念融入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校园诚信文化氛围对于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诚信行为的养成有着较大的影响,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十分缺乏针对性较强的诚信文化教育活动。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展诚信文化活动。可以分校院班三个层次,举办以诚信文化为主题的党团支部生活、主题班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以及相声、小品、话剧、书法、绘画和征文活动,开展“学生助学贷款还款诚信承诺”和“求职就业承诺”签名活动,使会计专业大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操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诚信观。二是全力营造诚信文化氛围。校园的诚信文化氛围对培养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影响。既要传播正能量,表彰诚信行为,打造诚信典型,谴责造假行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的诚信道德,使学生在良好的诚信氛围中受到触动。也可以在会计专业学生考试时全面推行“无人监考”,让学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依靠自律参加考试,让他们在经历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升华。三是努力做好诚信舆论宣传。要利用好标语、校报、海报、横幅、简报、展板等纸介媒体,诚信教育专题网页、网站等网络媒体和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宣传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边的诚信典型,营造浓郁的诚信氛围,让诚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校外道德实践活动为主体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校外道德实践活动结合不紧密,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认知与道德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校外道德实践活动对于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行为的养成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内化学生的诚信认知与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至关重要。高校应重视会计专业大学生校外道德实践活动,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做精一批诚信教育基地。注重校企地三方合作,共同签订和建立一批以银行、证券机构、企业为主的诚信教育基地,让学生结合实际工作深刻理解会计工作涉及的诚信问题,让学生在教育见习、专业实习、生产实践等各种社会实践环节中,将会计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行动,在实践行动中践行诚信教育。二是做好一批诚信教育典型。坚持“用身边的人影响学生,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的原则,树立一批“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正面诚信教育典型,让会计专业大学生学有榜样,多吸收正能量,达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同时,适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反面的典型案例,提醒大学生规范会计行为,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三是做强一批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邀请一批专家学者言传身教。学校可经常邀请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企业高级会计师等行业专家到校学生中座谈、交流和举办讲座等,引导会计专业大学生树立会计诚信意识并自觉化为行动。另一方面,组织会计专业大学生旁听检察院、法院有关经济案件的审理,通过对案件的分析、反思来加强对诚信行为的理解。会计专业大学生唯有亲身参与校外道德实践活动,且不断地总结、反思和提高,才能深刻理解与体会到会计诚信的内涵,从而自觉地按照会计诚信原则从事会计实践活动。

四、信用评估体系建设为主线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缺乏奖惩与约束监督机制,学生的日常表现没有与学生诚信行为有机结合,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与诚信教育脱钩。要提高学生的诚信教育质量,使其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形成自律,必须要有刚性措施,即建立一套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目前我们面对的都是“90后”“95后”,“网络”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无处不在,学生无时不网。大学校园人际关系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中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下会计专业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建设,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在学生工作部设立学生信用评估办公室。专门负责学生日常诚信教育、管理、评价、监督和奖惩工作。二是建立诚信行为记实登记表并实行公示制度。将每个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全面、及时、准确记录,详细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并将该表装入学生档案。大力表彰讲诚信的集体和个人,严厉批评不诚信的恶劣行为,提高诚信档案的影响力,从而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三是可以将信用评估结果与评优评奖和就业挂钩。一方面,学生入党、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各类各级奖学金或助学金评定、生源地助学贷款均要看在校期间信用状况,优先评定讲诚信的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另一方面,把个人诚信档案当作学生个人的第二身份证和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并在毕业求职时提供给用人单位。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和焦点。只有科学构建“四主”诚信教育模式,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章雁,姚静.高校多维会计诚信教育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

[2]谢爱萍,游明忠.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多维诚信教育[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3]何军峰,黄红球.试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4]张筱璐.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4).

第3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诚信教育;会计教育;渗透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受到社会经济各主体的关注,诚信已经成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政安全。高校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场地,十分重视社会上会计人员缺乏诚信的现象,加强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中。但是,由于会计教育渗透诚信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缺乏科学的经验指导,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以及教育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会计专业尽快解决。研究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完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会计教育中诚信教育现状

1.1教育目标不明确

首先,会计专业缺乏对诚信教育的明确定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将重点放在会计技能和会计知识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有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但是在职业道儿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对诚信教育内容一带而过,没有将诚信教育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其次,会计专业缺乏计划性的诚信教育目标。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都是专业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突然想起来的,加入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教育目的和教育计划,没有形成完整的诚信教育体系。

1.2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

首先,部分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内容没有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一味向学生传授诚信教育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诚信教育的意义,缺乏与现实经济生活的联系。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味的说教导致学生对诚信教育内容产生厌恶心理;其次,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诚信教育内容多为覆盖整个会计行业的知识,缺乏对具体工作和具体岗位的诚信教育。

1.3教育方法不够灵活

首先,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单一,教师采用课堂教材讲解的教育方法,没有将教材中的知识与会计工作相联系。并且,还有部分会计专业将诚信教育纳入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课程中,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要渠道。但是,职业道德教师和思政教师大多采用说教凡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不合理,没有正确把握诚信教育的渗透实际,导致诚信教育的渗透于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另外,还有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渗透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没有阻止学生开展讨论研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部分会计专业诚信教育方法忽视了实践教学,诚信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学生不了解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诚信与会计工作中的诚信。

2诚信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2.1明确教学标准

首先,会计专业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培养目标中,将诚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此,会计专业应根据诚信培养目标建立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会计专业应将诚信教育渗透在教学目标中,加强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并且,在制定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明确诚信在教学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将学生的诚信道德伦理意识、诚信道德冲突解决能力、诚信道德推理能力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目标。另外,会计专业应积极寻找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基础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会计模拟实验、思政教育课程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

2.2优化课程内容

首先,会计专业应积极在会计入门课程中渗透诚信教育,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知。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将诚信教育渗透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在向学生传授会计要素、经济业务核算、记账方法等知识时,插入诚信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对诚信精神的重视,明确诚信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会计专业应在会计实训中渗透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为此,学校应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锻炼,积极为会计专业学生创设仿真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运用仿真的证书、账单、报表等进行记账工作,并在实训中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不诚信行为的后果,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再次,会计专业学生应积极在会计考证中渗透诚信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为学生讲解考试内容的过程中开展诚信教育,向学生灌输诚信学习、诚信考试和诚信工作的道儿准则,避免学生的作弊行为,加强学生诚信行为的培养;最后,会计专业应在学生实习中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习惯。为此,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诚信品德要求,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做到诚信,培养学生在会计工作中的诚信习惯。

2.3完善教学方法

首先,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诚信案例,组织学生对诚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树立诚信意识。另外,会计专业教师应对学生的分析与讨论进行总结,在学生掌握诚信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会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以会计专业知识为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检验学生的诚信行为;最后,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采用岗位体验教学法开展诚信教育,让学生是深入了解岗位工作,重点强调岗位对诚信品质的要求,让学生在岗位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品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参考文献

[1]罗华燕.关于中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

[2]周玉著.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20).

第4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诚信缺失 成因 分析 对策 思考

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独生子女时代成长起来的85后的新一代。他们身上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崇尚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享受。这种崇尚自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欠缺,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2010年全国两会“关于提请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建议”不仅严肃地指出了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与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害关系,而且深入地预见了大学生诚信缺失将会造成的社会道德天平失衡和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不良风气和个人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的精神迷茫,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

1.考试中的舞弊行为。作弊行为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虽然各高校考试管理办法越来越严密,对作弊学生的处分也越来越严厉,但作弊之风改观较小,而且作弊者的心态越来越坦然,作弊工具日益现代化,作弊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着实令人震惊。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多有发生,买卖试题也时有出现……由此,考试的公平性不仅受到极大质疑,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信誉。

2.帮困助学中的诚信危机。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学校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奖、助、贷等多种手段。但近年来发生的谎报家庭信息,欺瞒家庭经济状况,弄虚作假甚至人为的谎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诸如此类的事件在具体的奖助评定过程中也有出现,当然也发生过中国石油大学23名毕业生没有按期偿还助学贷款,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法庭的事件。这些帮困助学中的诚信危机也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和大学生个人的信誉危机。

3.大学生求职信用缺失。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力需求,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各大用人单位纷纷与我院确立了就业合作关系。2.5+0.5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保障了学院“理实一体、双境育人”的教学模式,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创精神,使学院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依然“一枝独秀”,然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双向选择就业协议后,却无视用人单位的利益,挑三拣四、纷纷跳槽,故意违约现象多有发生。毕业生的这种“唯我独尊”的个人心理和挑三拣四的享乐心理,归根结底都是大学生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

4.恶意拖欠学费问题。在国家保障教育公平,绝不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今天,各高校均设有绿色通道,因此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大学生便乘虚而入、伪装困难,试图享受国家的帮扶政策,将他们本应缴纳的学费用于吃喝玩乐、购买高档消费品甚至谈恋爱等支出,以各种理由恶意拖欠应缴纳的各类费用,在美好的大学时代涂上了不光彩的一笔,失去了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5.个人生活的信用危机。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以种种理由欺骗父母、老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迟到、请假、逃课;在发生矛盾、犯了错误时,编织谎话、隐瞒事实;在同学交往中不诚实,骗人骗钱等。这种个人生活的信用危机正逐步侵蚀大学生的心灵,损害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声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在学习、考试、求职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影响因素很多,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片面教育的潜移默化,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转型期道德约束体系的滞后。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的道德约束体系却出现了严重的滞后,传统道德观缺失,新型信用体系并未完全建立,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接踵而来,金钱面前、利益面前,趋之若鹜者大有人在,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这种道德约束体系的滞后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阶段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见利忘义,自私狭隘的诚信道德层面的偏差,所以也就有了大学生考试作弊、求职造假、违约多发等诚信缺失现象。

2.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现代经济社会出现的坑蒙拐骗偷的丑恶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正当竞争的存在,权力与金钱的罪恶交易等在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的今天,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侵袭和腐蚀着神圣的校园净土,大学校园里也随着社会上制假贩假的不良风气刮起了弄虚作假之风,急功近利的虚假行为时有发生,“说谎”、“作假”、“欺骗”、“隐瞒”等字眼污染着校园的纯净,给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家庭教育所致的大学生自身责任感的缺失。伴随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情感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向导,对大学生一生的性格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却会竭尽全力地给予子女们更多的物质保障,恰恰忽视了子女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和传统道德的教育,久而久之,家庭教育的片面性便根深蒂固地影响了正在成长中的独生子女们,这势必会造成他们的传统道德缺失,包括诚信意识的淡漠和诚信行为的缺失,因此这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已对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呢?

1.“双全”动员,“两课”教育。“双全”指的是全方位和全员,即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需要集中高校的全员力量,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以高尚的品格、诚信的行为、渊博的学识影响教育学生。“两课”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课堂主渠道,因此要创新理论授课方式,增强理论授课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增加诚信类专题性的讨论环节和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这些都是现实的具体的诚信教育途径。

2.建立大学生评估登记制度。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还要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具体抓好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这两项重要工作,在诚信档案中不仅对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活动等专向记录,而且要把这些记录延伸至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单位,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教育的桥梁,从制度方面强化对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教育,以他律达到自律,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3.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打造诚信校园。为了加强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可以在大学生中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能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诚信签字活动,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宣传诚信和开展活动,不仅将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有机结合,而且也实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知情意行的统一,起到诚信教育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4.营造诚信的社会和家庭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全社会成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强化民众的理想信念,在全社会营造弘扬正气、促进和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良好人文社会氛围。作为85后新一代大学生的家长,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不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子女的特点,还要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只有营造人人诚信的社会氛围,社会的假丑恶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蔓延到大学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才有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当今大学生在考试、学习和生活上的诚信缺失,不仅反映了社会道德约束机制的滞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也反映了教育机制的弊端和家庭教育的片面性。而有效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文化传承和道德延续的有效途径,是关乎祖国,关乎未来的伟大德育工程。因此,诚信教育在全社会的协同努力下,通过采取措施、总结经验、形成合力,必将会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大学生个人诚信品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各学院:

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大力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教助中心〔2021〕24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我校资助工作育人效果,学校决定开展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通过大力推进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引导学生珍爱信用,理性消费,提高借款学生的征信意识、风险意识和感恩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突出育人导向,丰富活动内容

各学院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举办图片展、知识竞赛、舞台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评选诚信自强之星等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理性消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和科学理性的消费观。

(二)创新工作形式,抓住关键节点

各学院要创新工作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 等载体,通过制作H5,开展线上征信金融知识问答等形式,抓住毕业生离校前、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和还款手续时等关键时间节点,对广大学生进行诚信及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国家资助政策。 

(三)将主题教育融入日常,确保活动效果

各学院要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让征信意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入心入脑,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及时履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有效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素养与行为。同时还要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四)精准施策,构建成长型资助育人体系

基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整体职业发展能力偏低的现状,各学院要从“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育人”的视角出发,结合本次教育活动开展不同系列困难学生素质提升活动,打造困难学生成长需求的育人平台,力求提升其职业发展竞争力。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各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制订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二) 积极发动,充分动员

各学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动全体师生,做到全员参与。活动要覆盖到每一位受助学生, 将活动办得有广度、有深度、有号召力、有社会影响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 注重宣传,及时总结

活动结束后,各学院要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向学生处资助管理科报送。报送材料内容:活动时间、举办单位、学生参与人次、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成效等。如有活动图片、视频等资料,一并报送。

四、报送时间及方式

各学院于7月5日前,将活动总结材料纸质版(加盖公章)及相关电子版材料,报送至学生处李月朦处。学校将各学院活动开展情况记录年底工作考核中,并择优上报辽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宣传推广。

 

 

 

                               学生处

                             2021年6月15日

 

 

第6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针对军校学生,有其独特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利益的诱惑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包括不盗窃、不撒谎、讲信誉等。同时,他们在生活中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诱惑以各种面目出现,不断冲击其诚信道德的底线。“利”几乎对所有的人都具有诱惑力,能够使人做出违背诚信的行为,大都存在较大利益的驱使[1-3]。对大学生来讲,从进校的那一天开始,他们想得最多的就是毕业分配和就业,毕业后的去向就是他们现阶段最大的“利益”。与地方高校大学生相比,军校学生就业的渠道少、选择少,主要面向部队基层,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和几率较少,且分配是指令性的。为了树立典型,培养专业扎实、思想过硬的毕业生服务军队和社会,学校鼓励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攻读研究生,所以把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与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表现直接挂钩。但如果教育管理不善,这种分配的单向性会把倡导学科成绩及表现的示范作用变成巨大的利益诱惑,成为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在诱因。

育缺失,诚信体系不健全虽然诚信教育一直是我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诚信教育的效果却始终不明显。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带有浓厚的政治化、标准化倾向,诚信教育内容空洞,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5-7]。而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是在完成各门课程中度过的,涉及学生毕业分配利益的是所有课程和整个大学阶段的政治思想表现,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与更多具体课程的结合。可以说学生的失信行为正是由于诚信教育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缺失、诚信体系不健全、单纯依靠思想道德课程教育造成的。

加强诚信教育的措施诚信教育的关键在于避免形式上政治化、标准化,避免内容上空洞。在军医大学的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选择易于反映学生信用度的环节和切入点,通过提供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可建立与课程相关的可操作性诚信教育体系。

选择恰当切入点,上好诚信教育第一课虽然现代中学生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但由于我国高考及招生制度的特殊性,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只能以诚实、勤奋来赢得进一步的学习机会。但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式的差异,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可能偏离以前的诚信轨道。医学化学课程是医学生进入大学优先学习的几门课程之一,是开展诚信教育第一课,是确立自我诚信教育的起点。我们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选择理论课作业、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易于反映出学生信用度的具体环节作为诚信教育切入点。在作业中,通过助教的细致工作,既考查学生作业的完整性,又考查作业完成过程的真实性,从而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独立思考能力及过程中体现出的诚信度分别作出评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以小班的形式,满足每个学生独立操作的条件,考查操作过程的完整性;实验用单独的原始记录本,每次实验结束时对每位学生的原始记录(数据和现象)进行检查;实验报告要求结合实验的实际条件和过程,依据自己的原始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由上课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验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诚信度进行评判。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医学化学教学的具体环节中,上好诚信教育第一课。

确立合理的评价标准,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学生的失信行为往往与涉及利益的各种评判过程紧密联系。我们在医学化学教学中选择诚信教育的几个切入点,既是学科成绩评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学习中最能反映诚信度差异的组成部分。在作业中,评判既看内容的完整性,更看过程的真实性。在实验的操作中主要评判操作练习的过程,实验记录主要评判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实验报告主要考查对实验环节的理解、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整个评判过程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和方法的掌握,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把数据的精确性放在次要位置,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提供条件让学生在作业和实验报告中反映其真实情况。对那些准确理解本质过程由不慎造成的失误又尊重了实验事实的学生,给予课程学习和诚信度的双重肯定。对未能反映出对内容有较好理解的“突然性”正确结果或带有抄袭性倾向的结果,给予课程学习和诚信度的双重降分。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第7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 诚信建设 对策

教育理念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的精神底蕴,它贯穿和渗透在学校全部工作的始终,并对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起价值导向作用。因此,高校诚信建设的重要思想前提,在于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和倡导诚信教育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诚信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代全社会的价值理念,同样也是诚信教育理念的价值导向。对学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即学校的全部工作都要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传统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是知识为本,其特点是学校的全部教育教学都是以知识为中心,围绕着知识和知识的传授展开的。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一场革命性的更新,只有真正实现这种理念上的更新,诚信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树立起来。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教育,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尊重”和“发展”的教育。

首先,以人为本的诚信教育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它要求学校和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人格、完整情感的人,要尊重其人格、兴趣和权益,理解其择业期望和人生志向。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本身就是教育的“诚”,也只有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教育,才有可能使教育成为一种有信用的教育。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育只关注知识和知识的传授,学生则成为知识的奴隶。这种教育不是用人的方式而是用物的方式对待学生,教师总是居高临下,把学生当作灌输的机器,学生总是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教师训斥的对象,师生之间缺失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在这种缺失平等对话、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是不可能开展任何形式的诚信教育的。

其次,以人为本的诚信教育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它要求学校和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把学生看成是知、情、意、行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和谐走向和谐的人,对于他们的缺点、弱点和不足,要相信他们经过学校的教育、自身的醒悟和社会的磨练,会逐步得到克服和改正。同时,还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创造潜能的人,都有成才的可能,只不过是成才的道路、类型和层次不同而己。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校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诚信的教育。

二、树立市场经济的诚信观

首先,对传统诚信教育不能全盘沿袭,要澄清和克服传统诚信教育带来的实践偏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讲究诚信的,但是传统的诚信观念在实践上有其狭窄性和保守性,在许多地方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传统社会的诚信观念是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的产物,以普遍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社会关系为其存在的基础,强调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亲朋之间、熟人之间的至诚至信,强调诚信和“义”的内在关系,讲诚信是为了实现了“义”,而“义”又是由君臣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族缘关系决定的。这就使传统社会的诚信观带有明显的狭窄性和保守性。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使传统的诚信观念受到严重挑战和冲击,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传统诚信观与“重义轻利”的链条断裂,由此出现传统诚信观的危机,摆脱危机的思想前提是实现诚信观念的现代转变,把诚信观念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

其次,诚信教育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树立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的理念。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一些人包括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发生种种扭曲,对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行为规范产生误解,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是不讲道义和道德的经济,这是对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本质上是诚信经济,是受诚信道德规范约束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合法性、合理性,它肯定和鼓励人们去追求符合法律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自身利益,并非鼓励损人利己的极端个人主义。而诚信正是市场经济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基石,诚信缺失决不是市场经济提倡和允许的,更不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伪劣假冒、坑蒙拐骗、不讲信用的现象,只是一些人趁经济体制转型中人们的价值观出现混乱和制度上存在漏洞之机,大捞“转型”之财、“漏洞”之财。因此,高校的诚信建设和诚信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基础,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转贴于

三、树立诚信立教的教师行为准则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提出了“教学为立校之本”、“科研为强校之路”的口号,这是有一定道德理的。然而却很少有人强调“诚信立教”、“诚信为师德之本”的教师行为准则,这不能不说是高校诚信建设中的一种理念上的缺位。通常,人们把校园看成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殿堂,是坚守诚实守信道德理念的净土,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冲击下,校园己非诚信的净土,教师的言行跌破道德底线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教育领域的腐败案例己不在少数。学校和教师诚信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一再警示我们,诚信立教已成为全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诚信为师德之本的重大意义不容忽视。有德的教师必讲诚信,要讲诚信必须做到“两个统一”。

一是言与事的统一。教师的所言一定要真实,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是诚信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人格诚信的重要表现。如果教师言之有假、有误,甚至于有欺人之谈,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言与所言之事不符,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失信于学生,同时还会把“假、大、空”的一言语失信潜移默化地传承给学生,造成学生失信的坏习惯。

二是言与行的统一。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可自我败信,自食其言,更不可失信于学生,让学生失望。当因某种特殊原因教师不能践行诺言或守约时,教师不可强词夺理,要对自己的失信行为作必要的检讨,以取信于学生。教师更不能做诚信的“两面人”,一方面向学生强调要说真话、办实事,而自己却热衷于弄虚作假,搞假业绩,更不可为评优选模和学生一起搞假示范、假观摩、假总结、假汇报。教师的言行不一,对学生心灵的负面影响是深层而又严重的,是师德的大忌,也是学校诚信建设中必须彻底根除的弊端。

参考文献

[1]郭更新.诚信的缺损与重建.科学社会主义,2003,(1).

[2]傅吕盛.大学生诚信缺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3]连凤宝.论大学生诚信的重塑.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9).

第8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 贫困生 必要性 诚信意识

在我国新的资助政策与措施中,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惠及面最大、资助力度最大的主体性资助形式。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资助管理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持续开展和获贷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已经逐渐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减小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提高学生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成为了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落实的关键性问题。

一、学生意识方面

(1)还贷意识充足,但客观环境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助学贷款到期后,有充足诚信意识和还贷能力,但却因学习生活中的相关事宜暂时耽搁。如留学,旅游,出差等等。这种学生处在以下两种能力之外,具有道德上的可行性,但制度上的违约性,贷款规定的时间以制度形式存在,就要求学生不能推迟一分一秒,这样做也是为了整体学生还贷的大局。所以,在尽量控制的前提下,必须采取相应的违约处理措施,让学生正确的平衡利益相关性。让学生意识到还贷不仅仅是能力和意识上的问题,还是制度上的义务和必要性。

(2)诚信意识充足,但实际还贷能力制约在诚信道德并不缺失的情况下,一部分学生仍面临很实际的问题——还款能力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还款时间不能到位,还款资金无法满足,新困难的产生造成时间和资金双重困难。在如此情况下,除了要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延长学生还贷时间或分期还贷的资金安排,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如推荐就业等,及时性的帮助学生提高还款能力。

(3)主观意识故意,且能力充足不予配合的部分学生,在刚开始的申请贷款中,就抱有歪曲的不愿还款意愿,认为贷款是自己应得的款项,或是为满足一时需要而仓促贷款后,因制度宽松不愿还贷。表现在有意拖欠贷款,采取各种理由相关措施拒绝履行义务。对于这种学生可以加强两方面工作力度。一是贫困生认定初期就否定相关学生的贷款申请,要严格执行管理工作,避免急躁和主管因素判断,要有客观的贫困证明和诚信证明等材料。二是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如诚信记录、就业防范等,让学生意识到故意拖延贷款的危害性代价大于保留财产所带来的利益。

二、学生诚信教育方面

如何提升学生诚信还贷意识和还贷能力。学生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主要形式是依靠当地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为了降低助学贷款学生的违约率,我们归纳总结了如下几点借贷管理措施:

(1)感恩诚信教育,激发诚信还贷动力。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灌输,要有抓手和载体。高校完全可以将助学贷款工作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把助学贷款工作和诚信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融入现实工作中的真实例子,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学生自觉守信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的同时,认识到拖欠助学贷款的危害性。这样既能成功地实现诚信教育的目的,又能无形地遏止拖欠助学贷款的不良现象,可谓两全其美。

(2)利用制度约束,明确违约危害性。国家助学贷款的目的是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怀,但这终究是贷款,不是救济,是要还款的。而学生的诚信度和毕业后的流动性给还贷造成了困难。因此,在诚信教育的前提下,还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助学贷款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管理,利用制度约束催促学生主动还贷。在学生贷款前后实行风险提示制度,让学生自身了解欠贷、拖贷的危害性;以及在贷款前期进行学生的自主承诺制度,让学生以书面制度形势保证还贷顺利进行。同时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贷款流程,把好审批关,做到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既不能放宽条件,不讲原则,给不该贷款的人发放贷款,也不能严格过度,把经济困难的学生拒之门外,使经济困难学生失去学习机会。

第9篇:高校诚信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对策思考

在教育部门宏观调控下,高校编制了相对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利用校内管理策略提升大学生的个人专业水平。但是,高校内部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往往影响了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素质。“考试作弊”是大学教育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一问题引起了教育专家们的深思,如何营造良好的诚信考试机制,这是当代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的重要性

“考试”是高校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方式,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展现出个人的学习水平,反映教师在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水平。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考试已经成为校内教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考试重要性表现:一是检验教学,对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情况进行检验,根据专业课程测评成绩进行判别,提升了高校内部的教学活动水平;二是改革教学,根据学生考试水平对校内教学提供改革意见,根据大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重新调整原有的专业教学方案。因此,历年来高校均十分重视专业课程考试,努力强化大学个人专业水平的考核力度。

二、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成因

为了尽快实现大学生人才战略培养模式,近年来高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拟定考核计划,按照预定教学方案执行专业考试政策。虽说高校内部专业考试受控于教育部门管理,但实际考试过程却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考试作弊”行为屡次发生,扰乱了高校专业考试的秩序。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态度因素。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开放性教学体制,教师在专业学习中作为引导者角色,具体学习情况依赖于学生个体发挥。大学生主体思想过于开放,对专业课程考试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心态不正”往往是大学生作弊的常见原因。例如,大学生长期处于开放性学习状态,对紧张条件下的考试流程不适应,为了避免成绩不理想,不得不采取作弊行为。

(二)学习因素。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国家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最终考评成绩符合标准,即可批准其毕业,授予学位。这种方式削弱了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年末专业考试合适,即可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但在实际考试中,学生因平时学习不努力,专业知识不熟悉,为了顺利毕业铤而走险,幻想通过作弊过关。

(三)监管因素。高校考场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环境,其不仅要学生个人自觉遵守考场秩序,更需要监考教师共同参与管理。相反,教师在考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不足,为考试作弊创造了机会。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严格禁止通讯设备带入考场,监考教师在学生入场时检查不彻底,考试期间出现了耳机、短信等作弊方式,扰乱了考场秩序。

三、构建诚信考试机制的综合策略

我国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努力培养大学生人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新时代推动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力量。针对大学生考试存在的“失信行为”,高校要深入分析大学生作弊的成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可靠的考试管理体制。“诚信考试”是高校积极倡导的教学管理模式,应当从多个方面提出科学的考试管理对策。

(一)加强巡逻。在考试过程中尊重监考老师,端正学习与考试的态度,严格遵守考试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杜绝一切考试作弊形式。学校将组成由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巡视组,进一步加强考场巡视工作,坚决杜绝各类考试舞弊行为。一旦发现有违反考场纪律、考试舞弊等行为,一定会严格按照程序及时予以处理,绝不姑息。

(二)诚信教育。各学院要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召开考风考纪主题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各项措施,进一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考试违纪处分条例和考试相关纪律要求,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充分的复习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各项考试。

(三)树立风气。树立与不良风气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勇于检举揭发考试作弊行为。五、“文明考风、诚信考试”从我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学风,文明的校风,应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打造诚信校园。

(四)优化环境。开考前,监考人员将重新调整学生座位,使每位学生的座位都作重新调整。学生必须服从监考人员的安排。务必携带学生证进入考场,对没有学生证或院系出具身份证明的学生不允许参加考试。保持考场肃静,不准交头接耳,东张西望,不准中途借故离开考场,违者给予警告或勒令退出考场。

(五)素质培养。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严肃的学术风气的亵渎;作弊者不仅丢掉了学位,更丢掉了人格中的诚信。诚信考试、拒绝作弊是大学生责任心的一种体现,也是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这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期间需注意的问题。

四、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个人道德素质关系着社会文明。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失信行为,高校需深入分析作弊行为发生的原因,制定一套综合性考试管理策略,将“诚信考试”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体系中。学生、教师、学校等需共同参与诚信考试机制建设,把道德素质融入到专业考试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宓明君,朱秀娟,赵海丽.论诚信考场建设与诚信教育[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 韩芊,王青,刘义臣.加强独立学院学生诚信考试的对策与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1).